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禪波羅蜜第二十七
[一]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禪波羅蜜。
問曰.菩薩法以度一切衆生爲事.何以故閑坐林澤靜默山閒獨善其身棄捨衆生。
答曰.菩薩身雖遠離衆生心常不捨.靜處求定獲得實智慧以度一切。
譬如服藥將 身權息[二]衆務氣力平健則修業如故.菩薩宴寂亦復如是以禪定力故服智慧藥.得
神通力還在衆生或在父母妻子或師徒宗長或天或人下至畜生種種語言方便
開導。
復次菩薩行布施持戒忍辱三事名爲福德門.於無量世中作天王釋提桓因 轉輪聖王閻浮提王.常施衆生七寶衣服五情所欲今世後世皆令具足。
如經中說. 轉輪聖王以十善教民後世皆生天上.世世利益衆生令得快樂.此樂無常還復受 注:[一]放光作於六情無所味.光讚作不起諸漏.
[二]原作家.今依元明刻改.
********************
苦.菩薩因此發大悲心欲以常樂涅槃利益衆生.此常樂涅槃從實智慧生.實智慧
從一心禪定生.譬如然燈.燈雖能照在大風中不能爲用.若置之密宇其用乃全.散
心中智慧亦如是.若無禪定靜室雖有智慧其用不全.得禪定則實智慧生.以是故
菩薩雖離衆生.遠在靜處求得禪定.以禪定清淨故智慧亦淨.譬如油炷淨故其明
亦淨.以是故欲得淨智慧者行此禪定。
復次若求世閒近事不能專心則事業不成. 何況甚深佛道而不用禪定.禪定名攝諸亂心.亂心輕飄甚於鴻毛.馳散不停駛過 疾風.不可制止劇於獼猴.暫現轉滅甚於掣電.心相如是不可禁止.若欲制之非禪 不定。
如偈說.禪爲守智藏功德之福田禪爲清淨水能洗諸欲塵.禪爲金剛鎧能遮 煩惱箭雖未得無餘涅槃分已得.得金剛三昧摧碎結使山得六神通力能度無量 人.囂塵蔽天日大雨能[一]淹之覺觀風散心禪定能滅之。
復次禪定難得.行者一心專 求不廢乃當得之.諸天及神仙尚不能得.何況凡夫懈怠者。
如佛在尼拘盧樹下坐 禪.魔王三女說偈問言.獨坐林樹閒六根常寂默有若失重寶無援愁苦痛.容貌世 注:[一]原作掩.今依麗元明刻改.
********************
無比而常閉目坐我等心有疑何求而在此。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我得涅槃味不樂 處染愛內外賊已除汝父亦滅退.我得甘露味安樂坐林閒恩愛之衆生爲之起悲 心。
是時三女心生慚愧而自說言.此人離欲不可動也.卽滅去不現。
問曰.行何方便 得禪波羅蜜。
答曰.卻五事.除五[一]蓋.行五[二]法。
雲何卻五事.當呵責五欲.哀哉衆生常爲 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炙疥.五欲無益如狗齩骨.五欲 增爭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惡虵.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 欲不久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爲之後世受無量苦.譬如愚人 貪著好果上樹食之不肯時下.人伐其樹樹傾乃墮身首毀壞痛惱而死。
又此五欲 得時須臾樂.失時爲大苦.好蜜塗刀舐者貪甜不知傷舌。
五欲法者與畜生共.有智 者識之能自遠離。
如說有一優婆塞與衆估客遠出治生.是時寒雪夜行失伴在一 石窟中住.時山神變爲一女來欲試之說此偈言.白雪覆山地鳥獸皆隱藏我獨無 所恃唯願見愍傷。
優婆塞兩手掩耳而答偈言.無羞弊惡人[三]說此不淨言.水漂火燒
注:
[一]原作法.今依北宋刻改.
[二]原作行.今依北宋刻改.
[三]原作設.今依麗刻明刻改.
********************
去不欲聞此聲.有婦心不欲何況造邪婬諸欲樂甚淺大苦患甚深.諸欲得無厭失
之爲大苦未得願欲得得之爲所惱.諸欲樂甚少憂苦毒甚多爲之失身命如蛾赴
燈火。
山神聞此偈已卽擎此人送至伴中.是爲智者呵欲不可[一]著。
五欲者.名爲妙色 聲香味欲.觸求禪定皆應棄之。
雲何棄色.觀色之患.若人著色諸結使火盡皆熾然 燒害人身.如火燒金銀煑沸熱蜜雖有色味燒身爛口急應捨之.若人染著妙色美 味亦復如是。
復次好惡在人色無定也.何以知之.如遙見所愛之人卽生喜愛心.若 遙見怨家惡人卽生怨害心.若見中人則無怒無喜.若欲棄此喜怒當除邪念及色 一時俱捨.譬如洋金燒身.若欲除之不得但欲棄火而留金.要當金火俱棄。
如頻婆 娑羅王以色故身入敵國獨在婬女阿梵婆羅房中.憂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 手足。
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色欲。
雲何呵聲.聲相不停暫聞卽滅.愚癡之人不解 聲相無常變失故於音聲中妄生好樂.於已過之聲念而生著。
如五百仙人在山中 住.甄陀羅女於雪山池中浴.聞其歌聲卽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風吹 注:[一]此字依麗元明刻加.
********************
諸林樹。
聞此細妙歌聲柔輭清淨生邪念想.是故不覺心狂.今世失諸功德.後世當 墮惡道。
有智之人觀聲生滅前後不俱無相及者.作如是知則不生染著.若斯人者 諸天音樂尚不能亂何況人聲。
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聲欲。
雲何呵香.人謂著香 少罪.染愛於香開結使門.雖復百歲持戒.能一時壞之。
如[一]一阿羅漢常入龍宮食已
以鉢授沙彌令洗.鉢中有殘飯數粒.沙彌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師繩牀
下兩手捉繩牀腳.其師至時與繩牀俱入龍宮。
龍言此未得道何以將來.師言不覺。
沙彌得飯食.又見龍女身體端正香妙無比.心大染著卽作要願.我當作福奪此龍 處居其宮殿.龍言後莫將此沙彌來。
沙彌還已一心布施持戒專求所願願早作龍. 是時遶寺足下水出自知必得作龍.徑至師本入處大池邊以袈裟覆頭而入.卽死 變爲大龍.福德大故卽殺彼龍舉池盡赤。
未爾之前諸師及僧呵之.沙彌言我心已 定心相已出.[二]時師將諸衆僧就池觀之。
如是因緣由著香故。
復次有一比丘在林中 蓮華池邊經行.聞蓮華香鼻受心著.池神語言.汝何以捨彼林中禪淨坐處而偷我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二字依麗元明刻加.
********************
香.以著香故諸結使臥者今皆覺起.時更有一人來入池中.多取其華掘挽根莖狼
籍而去.池神默無所言。
比丘言.此人破汝池取汝華汝都無言.我但池岸邊行便見 呵罵雲我偷香。
池神言.世閒惡人常在罪垢糞中不淨沒頭我不共語也.汝是禪行 好人而著此香破汝好事是故呵汝.譬如白氎鮮淨而有黑物點汙衆人皆見.彼惡 人者譬如黑衣點墨人所不見誰問之者。
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香欲。
雲何呵味. 當自覺悟我但以貪著美味故當受衆苦洋銅灌口噉燒鐵丸.若不觀食嗜心堅著 墮不淨蟲中。
如一沙彌心常愛酪.諸檀越餉僧酪時沙彌每得殘分.心中愛著樂喜 不離.命終之後生此殘酪瓶中。
沙彌師得阿羅漢道.僧分酪時語言徐徐莫傷此愛 酪沙彌。
諸人言何以言愛酪沙彌.答言此蟲本是我沙彌但坐貪愛殘酪故生此瓶 中。
師得酪分蟲在中來.師言.愛酪人汝何以來.卽以酪與之。
復次如一國土王名月 分.王有太子愛著美味.王守園者日送好果.園中有一大樹.樹上有鳥養子.常飛至 香山中取好香果以養其子.衆子爭之一果墮地.守園人晨朝見之奇甚非常卽送 ******************** 與王.王珍此果香色殊異.太子見之便索.王愛其子卽以與之。
太子食果得其氣味 染心深著日日欲得.王卽召園人問其所由.守園人言.此果無種從地得之.不知所 由來也。
太子啼泣不食.王催責園人仰汝得之.園人至得果處見有鳥巢知鳥銜來. 翳身樹上伺欲取之.鳥母來時卽奪得果送.日日如是.鳥母
問曰.菩薩法以度一切衆生爲事.何以故閑坐林澤靜默山閒獨善其身棄捨衆生。
答曰.菩薩身雖遠離衆生心常不捨.靜處求定獲得實智慧以度一切。
譬如服藥將 身權息
復次菩薩行布施持戒忍辱三事名爲福德門.於無量世中作天王釋提桓因 轉輪聖王閻浮提王.常施衆生七寶衣服五情所欲今世後世皆令具足。
如經中說. 轉輪聖王以十善教民後世皆生天上.世世利益衆生令得快樂.此樂無常還復受 注:
復次若求世閒近事不能專心則事業不成. 何況甚深佛道而不用禪定.禪定名攝諸亂心.亂心輕飄甚於鴻毛.馳散不停駛過 疾風.不可制止劇於獼猴.暫現轉滅甚於掣電.心相如是不可禁止.若欲制之非禪 不定。
如偈說.禪爲守智藏功德之福田禪爲清淨水能洗諸欲塵.禪爲金剛鎧能遮 煩惱箭雖未得無餘涅槃分已得.得金剛三昧摧碎結使山得六神通力能度無量 人.囂塵蔽天日大雨能
復次禪定難得.行者一心專 求不廢乃當得之.諸天及神仙尚不能得.何況凡夫懈怠者。
如佛在尼拘盧樹下坐 禪.魔王三女說偈問言.獨坐林樹閒六根常寂默有若失重寶無援愁苦痛.容貌世 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我得涅槃味不樂 處染愛內外賊已除汝父亦滅退.我得甘露味安樂坐林閒恩愛之衆生爲之起悲 心。
是時三女心生慚愧而自說言.此人離欲不可動也.卽滅去不現。
問曰.行何方便 得禪波羅蜜。
答曰.卻五事.除五
雲何卻五事.當呵責五欲.哀哉衆生常爲 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炙疥.五欲無益如狗齩骨.五欲 增爭如鳥競肉.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人如踐惡虵.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 欲不久如假借須臾.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爲之後世受無量苦.譬如愚人 貪著好果上樹食之不肯時下.人伐其樹樹傾乃墮身首毀壞痛惱而死。
又此五欲 得時須臾樂.失時爲大苦.好蜜塗刀舐者貪甜不知傷舌。
五欲法者與畜生共.有智 者識之能自遠離。
如說有一優婆塞與衆估客遠出治生.是時寒雪夜行失伴在一 石窟中住.時山神變爲一女來欲試之說此偈言.白雪覆山地鳥獸皆隱藏我獨無 所恃唯願見愍傷。
優婆塞兩手掩耳而答偈言.無羞弊惡人
山神聞此偈已卽擎此人送至伴中.是爲智者呵欲不可
五欲者.名爲妙色 聲香味欲.觸求禪定皆應棄之。
雲何棄色.觀色之患.若人著色諸結使火盡皆熾然 燒害人身.如火燒金銀煑沸熱蜜雖有色味燒身爛口急應捨之.若人染著妙色美 味亦復如是。
復次好惡在人色無定也.何以知之.如遙見所愛之人卽生喜愛心.若 遙見怨家惡人卽生怨害心.若見中人則無怒無喜.若欲棄此喜怒當除邪念及色 一時俱捨.譬如洋金燒身.若欲除之不得但欲棄火而留金.要當金火俱棄。
如頻婆 娑羅王以色故身入敵國獨在婬女阿梵婆羅房中.憂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 手足。
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色欲。
雲何呵聲.聲相不停暫聞卽滅.愚癡之人不解 聲相無常變失故於音聲中妄生好樂.於已過之聲念而生著。
如五百仙人在山中 住.甄陀羅女於雪山池中浴.聞其歌聲卽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風吹 注:
聞此細妙歌聲柔輭清淨生邪念想.是故不覺心狂.今世失諸功德.後世當 墮惡道。
有智之人觀聲生滅前後不俱無相及者.作如是知則不生染著.若斯人者 諸天音樂尚不能亂何況人聲。
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聲欲。
雲何呵香.人謂著香 少罪.染愛於香開結使門.雖復百歲持戒.能一時壞之。
如
龍言此未得道何以將來.師言不覺。
沙彌得飯食.又見龍女身體端正香妙無比.心大染著卽作要願.我當作福奪此龍 處居其宮殿.龍言後莫將此沙彌來。
沙彌還已一心布施持戒專求所願願早作龍. 是時遶寺足下水出自知必得作龍.徑至師本入處大池邊以袈裟覆頭而入.卽死 變爲大龍.福德大故卽殺彼龍舉池盡赤。
未爾之前諸師及僧呵之.沙彌言我心已 定心相已出.
如是因緣由著香故。
復次有一比丘在林中 蓮華池邊經行.聞蓮華香鼻受心著.池神語言.汝何以捨彼林中禪淨坐處而偷我 注:
比丘言.此人破汝池取汝華汝都無言.我但池岸邊行便見 呵罵雲我偷香。
池神言.世閒惡人常在罪垢糞中不淨沒頭我不共語也.汝是禪行 好人而著此香破汝好事是故呵汝.譬如白氎鮮淨而有黑物點汙衆人皆見.彼惡 人者譬如黑衣點墨人所不見誰問之者。
如是等種種因緣是名呵香欲。
雲何呵味. 當自覺悟我但以貪著美味故當受衆苦洋銅灌口噉燒鐵丸.若不觀食嗜心堅著 墮不淨蟲中。
如一沙彌心常愛酪.諸檀越餉僧酪時沙彌每得殘分.心中愛著樂喜 不離.命終之後生此殘酪瓶中。
沙彌師得阿羅漢道.僧分酪時語言徐徐莫傷此愛 酪沙彌。
諸人言何以言愛酪沙彌.答言此蟲本是我沙彌但坐貪愛殘酪故生此瓶 中。
師得酪分蟲在中來.師言.愛酪人汝何以來.卽以酪與之。
復次如一國土王名月 分.王有太子愛著美味.王守園者日送好果.園中有一大樹.樹上有鳥養子.常飛至 香山中取好香果以養其子.衆子爭之一果墮地.守園人晨朝見之奇甚非常卽送 ******************** 與王.王珍此果香色殊異.太子見之便索.王愛其子卽以與之。
太子食果得其氣味 染心深著日日欲得.王卽召園人問其所由.守園人言.此果無種從地得之.不知所 由來也。
太子啼泣不食.王催責園人仰汝得之.園人至得果處見有鳥巢知鳥銜來. 翳身樹上伺欲取之.鳥母來時卽奪得果送.日日如是.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