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關燈
怒之於香山中取毒果. 其香味色全似前者.園人奪得輸王.王與太子食之.未久身肉爛壞而死。

    如是等種 種因緣是名呵著味欲。

    雲何呵觸.此觸是生諸結使之大因.繫縛心之根本.何以故. 餘四情各當其分.此則徧滿身識生處廣故多生染著。

    此著難離.何以知之.如人著 色.觀身不淨三十六種則生[一]厭心.若於觸中生著.雖知不淨貪其細輭觀無所益.是 故難離。

    復次以其難捨故爲之常作重罪若墮地獄.地獄有二部.一名寒氷二名炎 火.此二獄中皆以身觸受罪苦毒萬端.此觸名爲大黑暗處危難之嶮道也。

    復次如 羅睺羅母本生經中說.釋迦文菩薩有二夫人.一名瞿毗耶二名耶輸陀羅.耶輸陀 羅羅睺羅母也.瞿毗耶是寶女故不孕子。

    耶輸陀羅以菩薩出家夜自覺妊身.菩薩 注: [一]原作心厭.今依麗元明刻改. ******************** 出家多年苦行.耶輸陀羅六年懷妊不產.諸釋詰之.菩薩出家何由有此。

    耶輸陀羅 言.我無他罪.我所懷子實是太子體胤。

    諸釋言何以久而不產.答言非我所知。

    諸釋 集議聞王.欲如法治罪。

    瞿毗耶白王.願寬恕之.我常與耶輸陀羅共住.我爲其證知 其無罪.侍其子生知似父不治之無晚.王卽寬置。

    佛六年苦行旣滿.初成佛時其夜 生羅睺羅。

    王見其似父.愛樂忘憂語羣臣言.我兒雖去.今得其子與兒在無異。

    耶輸 陀羅雖免罪黜惡聲滿國.耶輸陀羅欲除惡名.佛成道已還迦毗羅婆度諸釋子.時 淨飯王及耶輸陀羅常請佛入宮食.是時耶輸陀羅持一鉢百味歡喜丸與羅睺羅 令持上佛.是時佛[一]以神力變五百阿羅漢令如佛身無有别異.羅睺羅以七歲身持 歡喜丸徑至佛前奉進世尊.是時佛攝神力.諸比丘身復如故皆空鉢而坐.唯佛鉢 中盛滿歡喜丸.耶輸陀羅卽白王言.以此證驗我無罪也。

    耶輸陀羅卽問佛言.我有 何因緣懷妊六年。

    佛言.汝子羅睺羅過去久遠世時曾作國王.時有一五通仙人來 入王國語王言.王法治賊請治我罪.王言汝有何罪.答言我入王國犯不與取輒飲 注: [一]以字原在力下.今依麗刻改. ******************** 王水用王楊枝.王言我以相與何罪之有.我初登王位皆以水及楊枝施於一切.仙 人言王雖已施我心疑悔罪不除也.願今見治無令後罪.王言若必欲爾小停待我 入還.王入宮中六日不出.此仙人在王園中六日飢渴.仙人思惟此王正以此治我. 王過六日而出辭謝仙人.我便相忘莫見咎也.以是因緣故受五百世三惡道罪.五 百世常六年在母胎中.以是證故耶輸陀羅無有罪也。

    是時世尊食已出去.耶輸陀 羅心生悔恨.如此好人世所希有.我得遭遇而今永失.世尊坐時諦視不眴.世尊出 時尋後觀之遠沒乃止.心大懊恨每一思至躃地氣絕.傍人以水灑之乃得蘇息.常 獨思惟天下誰能善爲呪術能轉其心令復本意歡樂如初.卽以七寶名珠著金盤 上以持募人。

    有一梵志應之言.我能呪之令其意轉.當作百味歡喜丸以藥草和之 以呪語禁之.其心便轉必來無疑。

    耶輸陀羅受其教法遣人請佛.願與聖衆俱屈威 神。

    佛入王宮時耶輸陀羅卽進百味歡喜丸著佛鉢中.佛旣食之.耶輸陀羅冀想如 願歡娛如初.佛食無異心自澄靜.耶輸陀羅言.今不動者藥力未行故耳.藥勢發時 ******************** 必如我願.佛飯食訖而呪願已從座起去.耶輸陀羅冀藥力晡時日入當發必還宮 中.佛食如常身心無異。

    諸比丘明日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具聞此事增益恭敬. 佛力無量神心難測不可思議.耶輸陀羅藥歡喜丸其力甚大.而世尊食之身心無 異.諸比丘食已出城以是事具白世尊。

    佛告諸比丘.此耶輸陀羅非但今世以歡喜 丸惑我.乃往過去世時亦以歡喜丸惑我.爾時世尊爲諸比丘說本生因緣。

    過去久 遠世時婆羅奈國山中有仙人.以仲[一]秋之月於澡盤中小便.見鹿麚麀合會婬心卽 動精流盤中.麀鹿飲之卽時有身.滿月生子形類如人.唯頭有一角其足似鹿.鹿當 產時至仙人庵邊而產.見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

    仙人出時見此鹿子.自念本緣知 是已兒取已養育.及其年大勤教學問.通十八種大經又學坐禪行四無量心得五 神通.一時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躃地破其軍持又傷其足.便大瞋恚以軍持 盛水呪令不雨.仙人福德諸龍鬼神皆爲不雨.不雨故五穀五果盡皆不生人民窮 乏無復生路。

    婆羅柰王憂愁懊惱.命諸大官集議雨事.明者議言.我傳聞仙人山中 注: [一]麗元明刻作春字. ******************** 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躃地傷足.瞋呪此雨令十二年不墮。

    王思惟言.若十 二年不雨.我國了矣無復人民.王卽開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屬我爲民者當與 分國半治。

    是婆羅柰國有婬女名曰扇陀.端正無雙來應王募.問諸人言.此是人非 人。

    衆人言.是人耳.仙人所生。

    婬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壞之.作是語已取金盤盛好寶 物語王言.我當騎此仙人項來。

    婬女卽時求五百乘車載五百美女.五百鹿車載種 種歡喜丸.皆以衆藥草和之以彩畫令似雜果.及持種種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樹 皮衣草衣.行林樹閒以像仙人.於仙人庵邊作草庵而住。

    一角仙人遊行見之.諸女 皆出迎逆.好華妙香供養仙人.仙人大喜。

    諸女以美言敬辭問訊仙人.將入房中坐 好牀褥.與好清酒以爲淨水.與歡喜丸以爲果蓏.食飲飽已語諸女言.我從生已來 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

    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與我願得此好水好果。

    仙人問諸 女.汝何以故膚色肥盛。

    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飲此美水.故肥如此。

    女白仙人言.汝何 以不在此閒住。

    答曰.亦可住耳。

    女言可共澡洗.卽亦可之.女手柔輭觸之心動.便復 ******************** 與諸女更互相洗.欲心轉生遂成婬事卽失神通.天爲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歡樂飲 食。

    七日以後酒食皆盡.繼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盡.今當共行.去 此不遠有可得處。

    仙人言隨意.卽便共出.去城不遠.女便在道中臥.言我極不能復 行。

    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騎我項上當擔汝去。

    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觀我智能.王敕嚴 駕出而觀之.問言何由得爾。

    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無所復能。

    令住城 中好供養恭敬之.足五所欲拜爲大臣.住城少日身轉羸瘦.念禪定心樂厭此世故。

     王問仙人.汝何不樂身轉羸瘦。

    仙人答王.我雖得五欲.常自憶念林閒閑靜諸仙遊 處不能去心。

    王自思惟.若我彊違其志.違志爲苦苦極則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 之.當復何緣彊奪其志.卽發遣之.旣還山中精進不久還得五通。

    佛告諸比丘.一角 仙人我身是也.婬女者耶輸陀羅是.爾時以歡喜丸惑我.我未斷結爲之所惑.今復 欲以藥歡喜丸惑我不可得也。

    以是事故知細輭觸法能動仙人.何況愚夫。

    如是種 種因緣是名呵細滑欲。

    如是呵五欲。

    除五蓋.復次貪欲蓋者去道甚遠.所以者何.欲 ******************** 爲種種惱亂住處.若心著貪欲無由近道.如除欲蓋偈所說.入道慚愧人持鉢福衆 生雲何縱塵欲沈沒於五情。

    著鎧持刀仗見敵而退走如是怯弱人舉世所輕笑.比 丘爲乞士除髮著袈裟五情馬所制取笑亦如是。

    又如豪貴人盛服以嚴身而行乞 衣食取笑於衆人比丘除飾好毀形以攝心而更求欲樂取笑亦如是。

    已捨五欲樂 棄之而不顧如何還欲得如愚自食吐。

    如是貪欲人不知觀本願亦不識好醜狂醉 於渴愛。

    慚愧尊重法一切皆以棄賢智所不親愚騃所愛近。

    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 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諸欲患如是以何當捨之得諸禪定樂則不爲所欺。

    欲 樂著無猒以何能滅除若得不淨觀此心自然無.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當觀老 病死爾乃出四淵.諸欲難放捨何以能遠之若能樂善法此欲自然息.諸欲難可解 何以能釋之觀身得實相則不爲所縛。

    如是諸觀法能滅諸欲火譬如大澍雨野火 無不滅。

    如是等種種因緣滅除欲蓋。

    瞋恚蓋者.失諸善法之本.墮諸惡道之因.諸樂 之怨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

    如佛教瞋弟子偈言.汝當知思惟受身及處 ******************** 胎穢惡之幽苦旣生之艱難.旣思得此意而復不滅瞋則當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