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六

關燈
事辦所願[二]已成是則應足.若理不可求事不可辦亦應捨[三]廢.如人穿井求泉.用功轉 多轉無水相則應止息.亦如行道已到所在不應復行.雲何恆無厭足。

    答曰.菩薩精 注: [一]原作當.今依麗刻改. [二]原作以.今依麗元明刻改. [三]廢下原有雲何恆無厭足六字.今依北宋刻刪. ******************** 進不可以世閒譬喻爲比.如穿井力少則不能得水非無水也.若此處無水餘處必 有.如有所至必求至佛.至佛無厭誨人不倦故言無厭。

    復次菩薩精進志願宏曠誓 度一切.衆生無盡是故精進亦不可盡.汝言事辦應止是事不然.雖得至佛.衆生未 盡不應休息。

    譬如火相若不滅終無不焼.菩薩精進亦復如是.未入滅度終不休息. 以是故十八不共法中欲及精進二事常修。

    復次菩薩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不 廢精進.是菩薩精進非佛精進。

    復次菩薩未得菩薩道生死身以好事施衆生.衆生 反更以不善事加之。

    或有衆生.菩薩讚美反更毀辱.菩薩恭敬而反輕慢.菩薩慈念 反求其過謀欲中傷.此衆生等無有力勢來惱菩薩.菩薩於此衆生發宏誓願.我得 佛道要當度此惡中之惡諸衆生輩.於此惡中其心不懈生大悲心.譬如慈母憐其 子病憂念不捨.如是相是爲菩薩精進。

    復次行布施波羅蜜時十方種種乞兒來欲 求索.不應索者皆來索之及索所重難捨之物.語菩薩言與我兩眼.與我頭腦骨髓 愛重妻子及諸貴價珍寶.如是等難捨之物乞者彊索.其心不動慳瞋不起見疑心 ******************** 不生.一心爲佛道故布施.譬如須彌山四方風吹所不能動.如是種種相是名精進 波羅蜜。

    復次菩薩精進徧行五波羅蜜.是爲精進波羅蜜。

    問曰.若行戒波羅蜜時若 有人來乞三衣鉢盂.若與之則毀戒.何以故佛不聽故.若不與則破檀波羅蜜.精進 雲何徧行五事。

    答曰.若新行菩薩則不能一世一時徧行五波羅蜜。

    如菩薩行檀波 羅蜜時見餓虎飢急欲食其子.菩薩是時興大悲心卽以身施.菩薩父母以失子故. 憂愁懊惱兩目失明.虎殺菩薩亦應得罪.而不籌量父母憂苦虎得殺罪.但欲滿檀 自得福德。

    又如持戒比丘隨事輕重擯諸犯法.被擯之人愁苦懊惱.但欲持戒不愍 其苦。

    或時行世俗般若息慈悲心.如釋迦文尼菩薩宿世爲大國王太子.父王有梵 志師詐以不食[一]惑物.衆人敬信以爲奇特.太子思惟人有四體[二]要必有食.而此人不 食必是曲取人心非真法也。

    父母告子.此人精進不食是世希有.汝何愚甚而不敬 之。

    太子答言.願小留意.此人不久證驗自出。

    是時太子求其住處至林樹閒.問林中 牧牛人此人何所食噉.牧牛者答言此人夜中少多服酥以自全命。

    太子知已還宮 注: [一]原作五穀.今依北宋刻改. [二]原作必資五穀.今依北宋刻改. ******************** 欲出其證驗.卽以種種諸下藥草熏青蓮華.清旦梵志入宮坐王邊.太子手執此華 來供養之.拜已授與。

    梵志歡喜自念.王及夫人內外大小皆服事我.唯太子不見敬 信.今日以好華供養甚善無量.得此好華敬所來處.舉以向鼻嗅之華中藥氣入腹. 須臾腹內藥作欲求下處。

    太子言.梵志不食.何緣向廁.急捉之.須臾便吐王邊.吐中 純酥.證驗現已王與夫人乃知其詐。

    太子言.此人真賊.求名故以誑一國。

    如是行世 俗般若但求滿智.寢憐愍心不畏人瞋。

    或時菩薩行出世間般若.於持戒布施心不 染著.何以故.施者受者所施財物於罪不罪於瞋不瞋於進於怠攝心散心不可得 故。

    復次菩薩行精進波羅蜜.於一切諸法不生不滅非常非無常非苦非樂非空非 實非我非無我非一非異非有非無.盡知一切諸法因緣和合但有名字實相不可 得.菩薩作如是觀.知一切有爲皆是虛誑心息無爲.欲滅其心唯以寂滅爲安隱。

    爾 時念本願憐愍衆生故還行菩薩法集諸功德.菩薩自念.我雖知諸法虛誑.衆生不 知是事於五道中受諸苦痛.我今當具足行六波羅蜜。

    菩薩得生報神通.亦得佛道 ********************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智慧大慈大悲無礙解脫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 達等無量諸佛法.得是法時一切衆生皆得信淨皆能受行愛樂佛法.能辦是事皆 是精進波羅蜜力.是爲精進波羅蜜。

    如佛所說菩薩精進不見身不見心.身無所作 心無所念.身心一等而無分别.所求佛道以度衆生.不見衆生爲此岸佛道爲彼岸. 一切身心所作放捨如夢所爲覺無所作.是名寂滅諸精進故名爲波羅蜜。

    所以者 何.知一切精進皆是邪僞故.以一切作法皆是虛妄不實如夢如幻.諸法平等是爲 真實.平等法中不應有所求索.是故知一切精進皆是虛妄.雖知精進虛妄而常成 就不退.是名菩薩實精進。

    如佛言.我於無量劫中頭目髓腦以施衆生令其願滿.持 戒忍辱禪定時在山林中身體乾枯.或持齋節食或絕諸色味或忍詈辱刀杖之患 是故身體焦枯.又常坐禪曝露勤苦以求智慧.誦讀思惟問難講說.一切諸法以智 分别好惡麤細虛實多少.供養無量諸佛.殷勤精進求此功德.欲具足五波羅蜜.我 是時未有所得不得檀屍羼精進禪智慧波羅蜜.見然燈佛以五華散佛布髮泥中 ******************** 得無生法忍卽時六波羅蜜滿.於空中立讚然燈佛.見十方無量諸佛是時得實精 進.身精進平等故得心平等.心平等故得一切諸法平等.如是種種因緣相名爲精 進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