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讚屍羅波羅蜜[一]義之餘
問曰.已知屍羅相.雲何爲屍羅波羅蜜。
答曰.有人言.菩薩持戒寧自失身不毀小戒. 是爲屍羅波羅蜜。
如上蘇陀蘇摩王經中說.不惜身命以全禁戒。
如菩薩本身曾作 大力毒龍.若衆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視便死.身力彊者氣往而死。
是龍受一日戒.出 家求靜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龍法睡時形狀如虵.身有文章七寶雜色。
獵 者見之驚喜言曰。
以此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王以爲服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 頭以刀剝其皮。
龍自念言.我力如意.傾覆此國其如反掌.此人小物豈能困我.我今 以持戒故不計此身當從佛語.於是自忍[二]眠目不視閉氣不息憐愍此人.爲持戒故
一心受剝不生悔意.旣以失皮赤肉在地。
時日大熱宛轉土中欲趣大水.見諸小蟲 注:[一]原作下第二十三之餘.依麗刻改.後卷各題均依此例改正.
[二]原作眼.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
來食其身.爲持戒故不復敢動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施諸蟲.爲佛道故今以肉施
以充其身.後成佛時當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乾命終.卽生第二忉利天上。
爾時毒龍釋迦文佛是也.時獵者提婆達等六師是也.諸小蟲輩釋迦文佛初轉法 輪八萬諸天得道者是。
菩薩護戒不惜身命決定不悔其事如是.是名屍羅波羅蜜。
復次菩薩持戒爲佛道故作大要誓必度衆生不求今世後世之樂不爲名聞虛譽 法故.亦不自爲早求涅槃.但爲衆生沒在長流恩愛所欺愚惑所誤我當渡之令到 彼岸.一心持戒爲生善處.生善處故見善人.見善人故生善智.生善智故得行六波 羅蜜.行六波羅蜜故得佛道。
如是持戒名爲屍羅波羅蜜。
復次菩薩持戒心樂善清 淨.不爲畏惡道亦不爲生天.但求善清淨以戒熏心令心樂善.是爲屍羅波羅蜜。
復 次菩薩以大悲心持戒得生佛道.是名屍羅波羅蜜。
復次菩薩持戒能生六波羅蜜. 是則名爲屍羅波羅蜜。
雲何持戒能生戒.因五戒得沙彌戒.因沙彌戒得戒律儀.因 戒律儀得禪定戒.因禪定戒得無漏戒.是爲戒生戒。
雲何持戒能生於檀.檀有三種. ******************** 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三者無畏施.持戒自檢不侵一切衆生財物是則財施.衆生見 者慕其所行.又爲說法令其開悟.又自思惟我當堅持淨戒與一切衆生作供養福 田令諸衆生得無量福.如是種種名爲法施.一切衆生皆畏於死持戒不害是則無 畏施。
復次菩薩自念.我當持戒.以此戒報爲諸衆生作轉輪聖王或作閻浮提王若 作天王.令諸衆生滿足於財無所乏短.然後坐佛樹下降伏魔王破諸魔軍成無上 道.爲諸衆生說清淨法.令無量衆生度老病死海.是爲持戒因緣生檀波羅蜜。
雲何 持戒生忍辱.持戒之人心自念言.我今持戒爲治心故.若持戒無忍當墮地獄.雖不 破戒以無忍故不免惡道.何可縱忿不自制心.但以心故入三惡趣.是故應當好自 勉彊勤修忍辱。
復次行者欲令戒德堅彊當修忍辱.所以者何.忍爲大力能牢固戒 令不動搖。
復自思惟.我今出家形與俗别.豈可縱心如世人法.宜自勉勵以忍調心. 以身口忍心亦得忍.若心不忍身口亦爾.是故行者當令身口心忍絕諸忿恨。
復次 是戒略說則有八萬廣說則無量.我當雲何能具持此無量戒法.唯當忍辱衆戒自 ******************** 得。
譬如有人得罪於王.王以罪人載之刀車.六邊利刃間不容間.奔逸馳赴行不擇 路.若能持身不爲刀傷.是則殺而不死.持戒之人亦復如是.戒爲利刀忍爲持身.若 忍心不固戒亦傷人。
又復譬如老人夜行無杖則蹶.忍爲戒杖扶人至道.福樂因緣 不能動搖。
如是種種名爲持戒生羼提波羅蜜。
雲何持戒而生精進.持戒之人除去 放逸.自力勤修習無上法.捨世間樂入於善道.志求涅槃以度一切.大心不懈以求 佛爲本.是爲持戒能生精進。
復次持戒之人疲厭世苦老病死患.心生精進必自求 脫亦以度人。
譬如野幹在林樹間.依隨師子及諸虎豹求其殘肉以自存活.時間空 乏夜半踰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避處睡息不覺夜竟惶怖無計.走則慮不自免住 則懼畏死痛.便自定心詐死在地.衆人來見.有一人言我須野幹耳卽便截取.野幹 自念截耳雖痛但令身在.次有一人言我須野幹尾便復截去.野幹復念截尾雖痛 猶是小事.次有一人言我須野幹牙.野幹心念取者轉多儻取我頭則無活路.卽從 地起奮其智力絕踴間關徑得自濟。
行者之心求脫苦難亦復如是.若老至時猶故 ******************** 自寬不能殷勤決斷精進.病亦如是以有瘥期未能決計.死欲至時自知無冀.便能 自勉果敢殷勤大修精進.從死地中得至涅槃。
復次持戒之法譬如人射先得平地. 地平然後心安.心安然後挽滿.挽滿然後陷深.戒爲平地定意爲弓挽滿爲精進箭 爲智慧賊是無明.若能如是展力精進必至大道以度衆生。
復次持戒之人.能以精 進自制五情不受五欲.若心已去能攝令還.是爲[一]持戒能護諸根.護諸根則生禪定.
生禪定則生智慧.生智慧得至佛道。
是爲持戒生毗梨耶波羅蜜。
雲何持戒生禪.人 有三業作諸不善.若身口業善意業自然入善.譬如曲草生於麻中不扶自直。
持戒 之力能羸諸結使.雲何能羸.若不持戒瞋恚事來殺心卽生.若欲事至婬
答曰.有人言.菩薩持戒寧自失身不毀小戒. 是爲屍羅波羅蜜。
如上蘇陀蘇摩王經中說.不惜身命以全禁戒。
如菩薩本身曾作 大力毒龍.若衆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視便死.身力彊者氣往而死。
是龍受一日戒.出 家求靜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龍法睡時形狀如虵.身有文章七寶雜色。
獵 者見之驚喜言曰。
以此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王以爲服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 頭以刀剝其皮。
龍自念言.我力如意.傾覆此國其如反掌.此人小物豈能困我.我今 以持戒故不計此身當從佛語.於是自忍
時日大熱宛轉土中欲趣大水.見諸小蟲 注:
爾時毒龍釋迦文佛是也.時獵者提婆達等六師是也.諸小蟲輩釋迦文佛初轉法 輪八萬諸天得道者是。
菩薩護戒不惜身命決定不悔其事如是.是名屍羅波羅蜜。
復次菩薩持戒爲佛道故作大要誓必度衆生不求今世後世之樂不爲名聞虛譽 法故.亦不自爲早求涅槃.但爲衆生沒在長流恩愛所欺愚惑所誤我當渡之令到 彼岸.一心持戒爲生善處.生善處故見善人.見善人故生善智.生善智故得行六波 羅蜜.行六波羅蜜故得佛道。
如是持戒名爲屍羅波羅蜜。
復次菩薩持戒心樂善清 淨.不爲畏惡道亦不爲生天.但求善清淨以戒熏心令心樂善.是爲屍羅波羅蜜。
復 次菩薩以大悲心持戒得生佛道.是名屍羅波羅蜜。
復次菩薩持戒能生六波羅蜜. 是則名爲屍羅波羅蜜。
雲何持戒能生戒.因五戒得沙彌戒.因沙彌戒得戒律儀.因 戒律儀得禪定戒.因禪定戒得無漏戒.是爲戒生戒。
雲何持戒能生於檀.檀有三種. ******************** 一者財施二者法施三者無畏施.持戒自檢不侵一切衆生財物是則財施.衆生見 者慕其所行.又爲說法令其開悟.又自思惟我當堅持淨戒與一切衆生作供養福 田令諸衆生得無量福.如是種種名爲法施.一切衆生皆畏於死持戒不害是則無 畏施。
復次菩薩自念.我當持戒.以此戒報爲諸衆生作轉輪聖王或作閻浮提王若 作天王.令諸衆生滿足於財無所乏短.然後坐佛樹下降伏魔王破諸魔軍成無上 道.爲諸衆生說清淨法.令無量衆生度老病死海.是爲持戒因緣生檀波羅蜜。
雲何 持戒生忍辱.持戒之人心自念言.我今持戒爲治心故.若持戒無忍當墮地獄.雖不 破戒以無忍故不免惡道.何可縱忿不自制心.但以心故入三惡趣.是故應當好自 勉彊勤修忍辱。
復次行者欲令戒德堅彊當修忍辱.所以者何.忍爲大力能牢固戒 令不動搖。
復自思惟.我今出家形與俗别.豈可縱心如世人法.宜自勉勵以忍調心. 以身口忍心亦得忍.若心不忍身口亦爾.是故行者當令身口心忍絕諸忿恨。
復次 是戒略說則有八萬廣說則無量.我當雲何能具持此無量戒法.唯當忍辱衆戒自 ******************** 得。
譬如有人得罪於王.王以罪人載之刀車.六邊利刃間不容間.奔逸馳赴行不擇 路.若能持身不爲刀傷.是則殺而不死.持戒之人亦復如是.戒爲利刀忍爲持身.若 忍心不固戒亦傷人。
又復譬如老人夜行無杖則蹶.忍爲戒杖扶人至道.福樂因緣 不能動搖。
如是種種名爲持戒生羼提波羅蜜。
雲何持戒而生精進.持戒之人除去 放逸.自力勤修習無上法.捨世間樂入於善道.志求涅槃以度一切.大心不懈以求 佛爲本.是爲持戒能生精進。
復次持戒之人疲厭世苦老病死患.心生精進必自求 脫亦以度人。
譬如野幹在林樹間.依隨師子及諸虎豹求其殘肉以自存活.時間空 乏夜半踰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避處睡息不覺夜竟惶怖無計.走則慮不自免住 則懼畏死痛.便自定心詐死在地.衆人來見.有一人言我須野幹耳卽便截取.野幹 自念截耳雖痛但令身在.次有一人言我須野幹尾便復截去.野幹復念截尾雖痛 猶是小事.次有一人言我須野幹牙.野幹心念取者轉多儻取我頭則無活路.卽從 地起奮其智力絕踴間關徑得自濟。
行者之心求脫苦難亦復如是.若老至時猶故 ******************** 自寬不能殷勤決斷精進.病亦如是以有瘥期未能決計.死欲至時自知無冀.便能 自勉果敢殷勤大修精進.從死地中得至涅槃。
復次持戒之法譬如人射先得平地. 地平然後心安.心安然後挽滿.挽滿然後陷深.戒爲平地定意爲弓挽滿爲精進箭 爲智慧賊是無明.若能如是展力精進必至大道以度衆生。
復次持戒之人.能以精 進自制五情不受五欲.若心已去能攝令還.是爲
是爲持戒生毗梨耶波羅蜜。
雲何持戒生禪.人 有三業作諸不善.若身口業善意業自然入善.譬如曲草生於麻中不扶自直。
持戒 之力能羸諸結使.雲何能羸.若不持戒瞋恚事來殺心卽生.若欲事至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