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復次有人不從師受戒.而但心生自誓我從 今日不復殺生.如是不殺或時無記。
問曰.是不殺戒何界繫。
答曰.如迦旃延子阿毗 曇中言一切受戒律儀皆欲界繫.餘阿毗曇中言或欲界繫或不繫。
以實言之應有 三種.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不繫.殺生法雖欲界.不殺戒應隨殺在欲界.但色界不 殺無漏不殺.遠遮故是真不殺戒。
復次有人不受戒而從生已來不好殺生.或善或 無記.是名無記。
是不殺生.非心非心數法亦非心相應.或共心生或不共心生。
迦旃 延子阿毗曇中言.不殺生是身口業.或作色或無作色.或隨心行或不隨心行.非先 世業報.二種修應修.二種證應證.思惟斷.一切欲界最後得.見斷時斷.凡夫聖人所 得.是色法.或可見或不可見法.或有對法或無對法.有報法.有果法.有漏法.有爲法. 有上法.非相應因.如是等分别是名不殺戒。
問曰.八直道中戒亦不殺生.何以獨言 注:
答曰.此中但說受戒律儀不說無漏律儀。
復次餘阿毗曇中言. 不殺法常不逐心行.非身口業.不隨心業行.或有報或無
復有言.諸佛賢聖不戲論諸法.現前衆生各各惜命.是故佛言莫奪他命. 奪他命世世受諸苦痛.衆生有無後當說。
問曰.人能以力勝人幷國殺怨.或田獵皮 肉所濟處大.
答曰.得無所畏安樂無怖.我以無害於彼故彼亦 無害於我.以是故無怖無畏。
好殺之人雖復位極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單獨 遊行無所畏難。
復次好殺之人有命之屬皆不喜見.若不好殺一切衆生皆樂依附。
復次持戒之人命欲終時其心安樂無疑無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長夀.是爲 得道因緣.乃至得佛住夀無量。
復次殺生之人今世後世受種種身心苦痛.不殺之 人無此衆難.是爲大利。
復次行者思惟.我自惜命愛身.彼亦如是與我何異.以是之 故不應殺生。
復次若殺生者爲善人所訶怨家所嫉.負他命故常有怖畏爲彼所憎. 死時心悔當墮地獄若畜生中.若出爲人常當短命。
復次假令後世無罪不爲善人 注:
復次殺爲罪中之重.何以故.人有死急不惜重寶但以活命爲先。
譬如賈客入 海採寶.垂出大海其船卒壞珍寶失盡.而自喜慶舉手而言幾失大寶。
衆人怪言.汝 失財物裸形得脫.雲何喜言幾失大寶。
答言.一切寶中人命第一.人爲命故求財不 爲財故求命.以是故佛說十不善道中殺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
若人種種修諸 福德而無不殺生戒則無所益.何以故.雖在富貴處生勢力豪彊而無夀命.誰受此 樂.以是故知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世間中惜命爲第一.何以知 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罰刑殘拷掠以護夀命。
復次若有人受戒心生口言從今日不 殺一切衆生.是於無量衆生中以所愛重物施與.所得功德亦復無量。
如佛說有五 大施.何等五.一者不殺生.是爲最大施.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亦復如是。
復次 行慈三昧其福無量.水火不害刀兵不傷.一切惡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 是。
復次三世十方中尊佛爲第一.如佛語難提迦優婆塞.殺生有十罪.何等爲十.一 注:
復次行 者心念一切有命乃至蜫蟲皆自惜身.雲何以衣服飲食自爲身故而殺衆生。
復次 行者當學大人法.一切大人中佛爲最大.何以故.一切智慧成就十力具足.能度衆 生常行慈愍持不殺戒自緻得佛.亦教弟子行此慈愍.行者欲學大人行故亦當不 殺。
問曰.不侵我者殺心可息.若爲侵害彊奪逼迫是當雲何。
答曰.應當量其輕重。
若 人殺已先自思惟.全戒利重全身爲重.破戒爲失喪身爲失.如是思惟已知持戒爲 重全身爲輕.若苟免全身身何所得.是身名爲老病死藪必當壞敗.若爲持戒失身 其利甚重。
又復思惟.我前後失身世世無數.或作惡賊禽獸之身但爲財利諸不善 事.今乃得爲持淨戒故不惜此身.捨命持戒勝於毀禁全身百千萬倍不可以喻.如 是定心應當捨身以護淨戒。
如一須陀洹人生屠殺家.年向成人應當修其家業而 ******************** 不肯殺生.父母與刀幷一口羊閉著屋中而語之言.若不殺羊不令汝出得見日月 生活飲食。
兒自思惟言.我若殺此一羊便當終爲此業.豈以身故爲此大罪.便以刀 自殺。
父母開戶見羊在一面立兒已命絕.當自殺時卽生天上.若如此者是爲不惜 夀命全護淨戒。
如是等義是名不殺生戒。
不與取者.知他物生盜心.取物去離本處 物屬我.是名盜.若不作是名不盜.其餘方便校計乃至手捉未離地者是名助盜法。
財物有二種.有屬他有不屬他.取屬他物是盜罪。
屬他物亦有二種.一者聚落中二 者空地.此二處物盜心取得盜罪。
若物在空地.當檢校知是物近誰國.是物應當
問曰.不盜有何等利。
答曰.人命有二 種.一者內二者外.若奪財物是爲奪外命.何以故.命依飲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奪 是名奪外命。
如偈說.一切諸衆生衣食以自活若奪若劫取是名劫奪命。
以是事故 有智之人不應劫奪。
復次當自思惟.劫奪得物以自供養.雖身充足會亦當死死入 地獄.家室親屬雖共受樂.獨自受罪亦不能救.已得此觀應當不盜。
復次是不與取 注:
於不與取中盜爲最重.何以故.一切人以 財自活.而或穿窬盜取是最不淨.何以
劫奪之中盜爲罪 重.如偈說.飢餓身羸瘦受罪大苦處他物不可觸譬如大火聚.若盜取他物其主泣 懊惱假使天王等猶亦以爲苦。
殺生人罪雖重.然於所殺者是賊.偷盜人於一切有 物人中賊.若犯餘戒於異國中有不以爲罪者.偷盜人一切諸國無不治罪。
問曰.劫 奪之人今世有人讚美其健.於此劫奪何以放捨。
答曰.不與而偷盜是不善相.劫盜 之中雖有差降.俱爲不善。
譬如美食雜毒惡食雜毒.美惡雖殊雜毒不異.亦如明闇 蹈火.晝夜雖異燒足一也。
今世愚人不識罪福二世果報無仁慈心.見人能以力相 侵彊奪他財讚以爲彊.諸佛賢聖慈愍一切了達三世殃禍不朽所不稱譽.以是故 知劫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