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關燈
[二]原作博.今依元明刻改. ******************** 有絕崖.棗林枝皆覆水.大風吹船船當摧覆.汝當仰攀棗枝可以自濟.我身無目於 此當死.過此隘岸當有金沙洲.可以我身置此沙中.金沙清淨是我願也。

    卽如其言 風至而去.旣到絕岸如陀舍語.菩薩仰攀棗枝得以自[一]免.置陀舍屍安厝金地。

    於是 獨去.如其先教深水中浮七日.齊咽水中行七日.齊腰水中行七日.齊膝水中行七 日.塗泥中行七日.見好蓮華鮮潔柔輭自思惟言.此華輭脆.當入虛空三昧自輕其 身行蓮華上七日。

    見諸毒虵念言.含毒之蟲甚可畏也.卽入慈心三昧行毒虵頭上 七日.虵皆擎頭授與菩薩令蹈上而過。

    過此難已.見有七重寶城.有七重塹.塹中皆 滿毒虵.有三大龍守門。

    龍見菩薩形容端正相好嚴儀.能度衆難得來至此.念言此 非凡夫必是菩薩大功德人.卽聽令前徑得入宮。

    龍王夫婦喪兒未久猶故哀泣.見 菩薩來.龍有神通知是其子兩乳流出.命之令坐而問之言.汝是我子.捨我命終生 在何處。

    菩薩亦自識宿命知是父母.而答母言.我生閻浮提上爲大國王太子.憐愍 貧人飢寒勤苦不得自在.故來至此欲求如意寶珠。

    母言.汝父頭上有此寶珠以爲 注: [一]原作勉今依麗元明刻改. ******************** 首飾.難可得也.必當將汝入珠寶藏隨汝所欲必欲與汝.汝當報言.其餘雜寶我不 須也.唯欲大王頭上寶珠.若見憐愍願以與我.如此可得。

    卽往見父父大悲喜欣慶 無量.愍[一]念其子遠涉艱難乃來至此.指示妙寶隨意與汝須者取之。

    菩薩言.我從遠 來願見大王求王頭上如意寶珠.若見憐愍當以與我.若不見與不須餘物。

    龍王報 言.我唯有一珠常爲首飾.閻浮提人薄福下賤不應見也。

    菩薩白言.我以此故遠涉 艱難冒死遠來.爲閻浮提人薄福貧賤.欲以如意寶珠濟其所願.然後以佛道因緣 而教化之。

    龍王與珠而要之言.今以此珠與汝.汝旣去世當以還我。

    答言.敬如王言. 菩薩得珠飛騰虛空.如屈申臂頃到閻浮提人王。

    父母見兒吉還.歡悅踴躍.抱而問 言汝得何物.答言得如意寶珠。

    問言今在何許.白言在此衣角裏中。

    父母言何其太 小.白言在其神德不在大也。

    白父母言.當敕城中內外掃灑燒香懸繒旛蓋持齋受 戒.明日清旦以長木爲表以珠著上。

    菩薩是時自立誓願.若我當成佛道度脫一切 者.珠當如我意願出一切寶物隨人所須盡皆備有。

    是時陰雲普徧雨種種寶物.衣 注: [一]原作令.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 服飲食臥具蕩藥人之所須一切具足.至其命盡常爾不絕。

    如是等名爲菩薩布施 生精進波羅蜜。

    雲何菩薩布施生禪波羅蜜.菩薩布施時能除慳貪.除慳貪已因此 布施而行一心漸除五蓋.能除五蓋是名爲禪。

    復次心依布施入於初禪乃至滅定 禪。

    雲何爲依.若施行禪人時心自念言.我以此人行禪定故淨心供養.我今何爲自 替於禪.卽自檢心思惟行禪。

    若施貧人.念此宿命作諸不善不求一心不修福業今 世貧窮.以是自勉修善一心以入禪定。

    如說喜見轉輪聖王.八萬四千小王來朝.皆 持七寶妙物來獻.王言我不須也.汝等各可自以修福。

    諸王自念.大王雖不肯取.我 等亦復不宜自用.卽共造工立七寶殿.[一]植七寶行樹作七寶浴池.於大殿中造八萬 四千七寶樓.樓中皆有七寶牀座.雜色被枕置牀兩頭.懸繒旛蓋香熏塗地.衆事備 已白大王言.願受法殿寶樹浴池。

    王默然受之而自念言.我今不應先處新殿以自 娛樂.當求善人諸沙門婆羅門等先入供養.然後我當處之。

    卽集善人先入寶殿.種 種供養微妙具足.諸人出已王入寶殿.登金樓坐銀牀念布施除五蓋攝六情卻六 注: [一]原作殖.今依元明刻改. ******************** 塵受喜樂入初禪.次登銀樓坐金牀入二禪.次登毗瑠璃樓坐玻瓈寶牀入三禪.次 登玻瓈寶樓坐毗瑠璃牀入四禪.獨坐思惟終竟三月。

    玉女寶後與八萬四千諸侍 女俱.皆以白珠名寶瓔珞其身來白大王.久違親覲敢來問訊。

    王告諸妹.汝等各當 端心.當爲我知識勿爲我怨。

    玉女寶後垂淚而言.大王何爲謂我爲妹.必有異心願 聞其意.雲何見敕當爲知識勿爲我怨。

    王告之言.汝若以我爲世因緣共行欲事以 爲歡樂是爲我怨.若能覺悟非常知身如幻修福行善絕去欲情是爲知識。

    諸玉女 言.敬如王敕.說此語已各遣令還。

    諸女出已.王登金樓坐銀牀行慈三昧.登銀樓坐 金牀行悲三昧.登毗瑠璃樓坐玻瓈牀行喜三昧.登玻瓈寶樓坐毗瑠璃牀行捨三 昧。

    是爲菩薩布施生禪時羅蜜。

    雲何菩薩布施生般若波羅蜜.菩薩布施時知此布 施必有果報而不疑惑.能破邪見無明.是爲布施生般若。

    復次菩薩布施時能分别 知不持戒人若鞭打拷掠閉繫枉法得財而作布施生象馬牛中.雖受畜生形負重 鞭策羈靽乘騎而常得好屋好食爲人所重以人供給。

    又[一]知惡人多懷瞋恚.心曲不 注: [一]原作如.今依麗元明刻改.下同. ******************** 端而行布施.當墮龍中得七寶宮殿妙食好色。

    又知憍人多慢瞋心布施.墮金翅鳥 中常得自在.有如意寶珠以爲瓔珞.種種所須皆得自恣無不如意.變化萬端無事 不辦。

    又知宰官之人枉[一]濫人民不順治法而取財物以用布施.墮鬼神中作究槃茶 鬼.能種種變化五塵自娛。

    又知多瞋佷戾嗜好酒肉之人而行布施.墮地行夜叉鬼 中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

    又知有人剛愎彊梁而能布施.車馬代步墮虛空夜叉 中而有大力所至如風。

    又知有人妬心好諍而能以好房舍臥具衣服飲食布施故. 生宮觀飛行夜叉中有種種娛樂便身之物。

    如是種種當布施時能分别知.是爲菩 薩布施生般若。

    復次布施飲食得力色命樂贍.若布施衣服得生知慚愧威德端正 身心安樂.若施房舍則種種七寶宮觀自然而有五欲自娛.若施井池泉水種種好 漿所生則得無飢無渴五欲備有.若施橋船及諸履屣生有種種車馬具足.若施園 林則得豪尊爲一切依止受身端正心樂無憂.如是等種種人中因緣布施所得.若 人布施修作福德不好有爲作業生活則得生四天王處.若人布施加以供養父母 注: [一]原作攬.今依麗元明刻改. ******************** 及諸伯叔兄姊無瞋無恨不好諍訟又不喜見諍訟之人得生忉利天上燄摩兜率 化自在他化自在.如是種種分别布施是爲菩薩布施生般若。

    若人布施心不染著 厭患世間求涅槃樂是爲阿羅漢辟支佛布施.若人布施爲佛道爲衆生故是爲菩 薩布施.如是等種種布施中分别知.是爲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復次菩薩布施時思 惟三事實相如上說.如是能知是爲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復次一切智慧功德因緣 皆由布施.如千佛始發意時種種財物布施諸佛.或以華香或以衣服或以楊枝布 施而以發意.如是等種種布施是爲菩薩布施生般若波羅蜜。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