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汝以神
爲人.以是故施人不可得受人不可得。
如是種種因緣是名財物施人受人不可得。
問曰.若諸佛於諸法無所破無所滅無所生無所作.何以故言三事破[一]析不可得。
答 曰.如凡夫人見施人見受人見財物.是爲顛倒妄見.生世間受樂福盡轉還.是故佛 欲令菩薩行實道得實果報.實果報則是佛道.[二]佛爲破妄見故言三事不可得.實無
所破.何以故.諸法從本已來畢竟空故。
如是等種種無量因緣不可得故名爲檀波 羅蜜具足滿。
復次若菩薩行檀波羅蜜能生六波羅蜜.是時名爲檀波羅蜜具足滿。
雲何布施生檀波羅蜜.檀有上中下.從下生中.從中生上。
若以飲食麤物輭心布施 注:[一]原作折.今依餘刻改.
[二]此字依麗元明刻加.
********************
是名爲下.習施轉增能以衣服寶物布施是爲從下生中.施心轉增無所愛惜能以
頭目血肉國財妻子盡用布施是爲從中生上。
如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時作大國王 名曰光明.求索佛道少多布施.轉受後身作陶師.能以澡浴之具及石蜜漿布施異 釋迦牟尼佛及比丘僧.其後轉身作大長者女.以燈供養憍陳若佛.如是等種種名 爲菩薩下布施。
如釋迦文尼佛本身作長者子.以衣布[一]施大音聲佛.佛滅度後起九
十塔.後更轉身作大國王.以七寶蓋供養師子佛.後復受身作大長者.供養妙[二]因佛
上好房舍及七寶妙華.如是等種種名爲菩薩中布施。
如釋迦文尼佛本身作仙人. 見憍陳若佛端正殊妙便從高山上自投佛前.其身安隱在一面立。
又如衆生喜見 菩薩.以身爲燈供養日月光德佛.如是等種種不惜身命供養諸佛.是爲菩薩上布 施。
是名菩薩三種布施。
若有初發佛心布施衆生亦復如是.初以飲食布施.施心轉 增能以身肉與之.先以種種好漿布施.後心轉增能以身血與之.先以紙墨經書布 施及以衣服飲食四種供養供養法師.後得法身爲無量衆生說種種法而爲法施。
注:[一]施下原衍布施二字.今依麗刻刪.
[二]麗刻作目字.
********************
如是等種種從檀波羅蜜中生檀波羅蜜。
雲何菩薩布施生屍[一]羅波羅蜜.菩薩思惟.
衆生不知布施後世貧窮.以貧窮故劫盜心生.以劫盜故而有殺害.以貧窮故不足
於色.色不足故而行邪婬。
又以貧故爲人下賤.下賤畏怖而生妄語.如是等貧窮因 緣故行十不善道。
若行布施生有財物.有財物故不爲非法.何以故.五欲充足無所 乏短故。
如提婆達本生曾爲一虵.與一蝦蟆一龜在一池中共結親友.其後池水竭 盡飢窮困乏無所控告。
時虵遣龜以呼蝦蟆.蝦蟆說偈遣龜言.若遭貧窮失本心不 惟本義食爲先汝持我聲以語虵蝦蟆終不到汝邊。
若修布施後生有福無所短乏. 則能持戒無此衆惡.是爲布施能生屍羅波羅蜜。
復次布施時能令破戒諸結使薄. 益持戒心令得堅固.是爲布施因緣增益於戒。
復次菩薩布施常於受者生慈悲心 不著於財.自物不惜何況劫盜.慈悲受者何有殺意.如是等能遮破戒.是爲布施生 戒。
若能布施以破慳心.然後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如文殊師利在昔過去久遠劫 時曾爲比丘入城乞食.得滿鉢百味歡喜丸.城中一小兒追而從乞不卽與之.乃至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佛圖手捉二丸而要之言.汝若能自食一丸以一丸施僧者當以施汝.卽相然可.以
一歡喜丸布施衆僧.然後於文殊師利許受戒發心作佛。
如是布施能令受戒發心 作佛.是爲布施生屍羅波羅蜜。
復次布施之報得四事供養.好國善師無所乏少.故 能持戒。
又布施之報其心調柔.心調柔故能生持戒.能生持戒故從不善法中能自 制心。
如是種種因緣從布施生屍羅波羅蜜。
雲何布施生羼提波羅蜜.菩薩布施時 受者逆罵若大求索若不時索或不應索而索.是時菩薩自思惟言.我今布施欲求 佛道.亦無有人使我布施.我自爲故雲何生瞋.如是思惟已而行忍辱.是名布施生 羼提波羅蜜。
復次菩薩布施時若受者瞋惱便自思惟.我今布施內外財物難捨能 捨.何況空聲而不能忍.若我不忍所可布施則爲不淨.譬如白象入池澡浴.出已還 復以土坌身.布施不忍亦復如是.如是思惟已行於忍辱。
如是等種種布施因緣生 羼提波羅蜜。
雲何布施生毗梨耶波羅蜜.菩薩布施時常行精進.何以故.菩薩初發 心時功德未大.爾時欲行二施充滿一切衆生之願.以物不足故勤求財法以給足 ******************** 之。
如釋迦文尼佛本身作大醫王.療一切病不求名利.爲憐愍衆生故.病者甚多力 不周救憂念一切而不從心懊惱而死.卽生忉利天上。
自思惟言.我今生天但食福 報無所長益.卽自方便自取滅身.捨此天夀生娑伽陀龍王宮中爲龍太子.其身長 大父母愛重.欲自取死就金翅鳥王.鳥卽取此龍子於舍摩利樹上呑之.父母號咷 啼哭懊惱。
龍子旣死生閻浮提中爲大國王太子名曰能施.生而能言問諸左右.今 此國中有何等物.盡皆持來以用布施。
衆人怖畏皆捨之走.其母憐愛獨自守之。
語 其母言.我非羅刹.衆人何以故走.我本宿命常好布施.我爲一切人之檀越。
母聞其 言以語衆人.衆人卽還。
母好養育及年長大.自身所有盡以施盡.至父王所索物布 施.父與其分復以施盡.見閻浮提人貧窮辛苦思惟給施而財物不足.便自啼泣問 諸人言.作何方便當令一切滿足於財。
諸宿人言.我等曾聞有如意寶珠.若得此珠 則能隨心所索無不必得。
菩薩聞是語已白其父母.欲入大海求龍王頭上如意寶 珠。
父母報言.我唯有汝一兒耳.若入大海衆難難度.一旦失汝我等亦當何用活爲. ******************** 不須去也.我今藏中猶亦有物.當以給汝。
兒言.藏中有限.我意無量.我欲以財充滿 一切令無乏短.願見聽許得遂本心.使閻浮提人一切充足.父母知其志大不敢制 之遂放令去。
是時五百賈客以其福德大人皆樂隨從.知其行日集海道口。
菩薩先 聞娑伽陀龍王頭上有如意寶珠.問衆人言.誰知水道至彼龍宮。
有一盲人名陀舍. 曾以七反入大海中具知海道.菩薩卽命共行。
答言.我年旣老兩目失明.曾雖數入 今不能去。
菩薩言.我今此行不自爲身.普爲一切求如意寶珠.欲給足衆生令身無 乏.[一]次以道法因緣而教化之.汝是智人何得辭耶.我願得成豈非汝力。
陀舍聞其要 言.欣然同懷語菩薩言.我今共汝俱入大海我必不全.汝當安我屍骸著大海之中 金沙洲上。
行事都集.斷第七繩.船去如馳到衆寶渚.衆賈競取七寶各各已足.語菩 薩言何以不取。
菩薩報言.我所求者如意寶珠.此有盡物我不須也.汝等各當知足 知量.無令船重不自免也。
是時衆賈白菩薩言.大德爲我呪願令得安隱.於是辭去。
陀舍是時語菩薩言.别留艇舟當隨是别道而去.待風七日[二]摶海南岸.至一險處當
注:
[一]原作欲.今依餘刻改.
如是種種因緣是名財物施人受人不可得。
問曰.若諸佛於諸法無所破無所滅無所生無所作.何以故言三事破
答 曰.如凡夫人見施人見受人見財物.是爲顛倒妄見.生世間受樂福盡轉還.是故佛 欲令菩薩行實道得實果報.實果報則是佛道.
如是等種種無量因緣不可得故名爲檀波 羅蜜具足滿。
復次若菩薩行檀波羅蜜能生六波羅蜜.是時名爲檀波羅蜜具足滿。
雲何布施生檀波羅蜜.檀有上中下.從下生中.從中生上。
若以飲食麤物輭心布施 注:
如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時作大國王 名曰光明.求索佛道少多布施.轉受後身作陶師.能以澡浴之具及石蜜漿布施異 釋迦牟尼佛及比丘僧.其後轉身作大長者女.以燈供養憍陳若佛.如是等種種名 爲菩薩下布施。
如釋迦文尼佛本身作長者子.以衣布
如釋迦文尼佛本身作仙人. 見憍陳若佛端正殊妙便從高山上自投佛前.其身安隱在一面立。
又如衆生喜見 菩薩.以身爲燈供養日月光德佛.如是等種種不惜身命供養諸佛.是爲菩薩上布 施。
是名菩薩三種布施。
若有初發佛心布施衆生亦復如是.初以飲食布施.施心轉 增能以身肉與之.先以種種好漿布施.後心轉增能以身血與之.先以紙墨經書布 施及以衣服飲食四種供養供養法師.後得法身爲無量衆生說種種法而爲法施。
注:
雲何菩薩布施生屍
又以貧故爲人下賤.下賤畏怖而生妄語.如是等貧窮因 緣故行十不善道。
若行布施生有財物.有財物故不爲非法.何以故.五欲充足無所 乏短故。
如提婆達本生曾爲一虵.與一蝦蟆一龜在一池中共結親友.其後池水竭 盡飢窮困乏無所控告。
時虵遣龜以呼蝦蟆.蝦蟆說偈遣龜言.若遭貧窮失本心不 惟本義食爲先汝持我聲以語虵蝦蟆終不到汝邊。
若修布施後生有福無所短乏. 則能持戒無此衆惡.是爲布施能生屍羅波羅蜜。
復次布施時能令破戒諸結使薄. 益持戒心令得堅固.是爲布施因緣增益於戒。
復次菩薩布施常於受者生慈悲心 不著於財.自物不惜何況劫盜.慈悲受者何有殺意.如是等能遮破戒.是爲布施生 戒。
若能布施以破慳心.然後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如文殊師利在昔過去久遠劫 時曾爲比丘入城乞食.得滿鉢百味歡喜丸.城中一小兒追而從乞不卽與之.乃至 注:
如是布施能令受戒發心 作佛.是爲布施生屍羅波羅蜜。
復次布施之報得四事供養.好國善師無所乏少.故 能持戒。
又布施之報其心調柔.心調柔故能生持戒.能生持戒故從不善法中能自 制心。
如是種種因緣從布施生屍羅波羅蜜。
雲何布施生羼提波羅蜜.菩薩布施時 受者逆罵若大求索若不時索或不應索而索.是時菩薩自思惟言.我今布施欲求 佛道.亦無有人使我布施.我自爲故雲何生瞋.如是思惟已而行忍辱.是名布施生 羼提波羅蜜。
復次菩薩布施時若受者瞋惱便自思惟.我今布施內外財物難捨能 捨.何況空聲而不能忍.若我不忍所可布施則爲不淨.譬如白象入池澡浴.出已還 復以土坌身.布施不忍亦復如是.如是思惟已行於忍辱。
如是等種種布施因緣生 羼提波羅蜜。
雲何布施生毗梨耶波羅蜜.菩薩布施時常行精進.何以故.菩薩初發 心時功德未大.爾時欲行二施充滿一切衆生之願.以物不足故勤求財法以給足 ******************** 之。
如釋迦文尼佛本身作大醫王.療一切病不求名利.爲憐愍衆生故.病者甚多力 不周救憂念一切而不從心懊惱而死.卽生忉利天上。
自思惟言.我今生天但食福 報無所長益.卽自方便自取滅身.捨此天夀生娑伽陀龍王宮中爲龍太子.其身長 大父母愛重.欲自取死就金翅鳥王.鳥卽取此龍子於舍摩利樹上呑之.父母號咷 啼哭懊惱。
龍子旣死生閻浮提中爲大國王太子名曰能施.生而能言問諸左右.今 此國中有何等物.盡皆持來以用布施。
衆人怖畏皆捨之走.其母憐愛獨自守之。
語 其母言.我非羅刹.衆人何以故走.我本宿命常好布施.我爲一切人之檀越。
母聞其 言以語衆人.衆人卽還。
母好養育及年長大.自身所有盡以施盡.至父王所索物布 施.父與其分復以施盡.見閻浮提人貧窮辛苦思惟給施而財物不足.便自啼泣問 諸人言.作何方便當令一切滿足於財。
諸宿人言.我等曾聞有如意寶珠.若得此珠 則能隨心所索無不必得。
菩薩聞是語已白其父母.欲入大海求龍王頭上如意寶 珠。
父母報言.我唯有汝一兒耳.若入大海衆難難度.一旦失汝我等亦當何用活爲. ******************** 不須去也.我今藏中猶亦有物.當以給汝。
兒言.藏中有限.我意無量.我欲以財充滿 一切令無乏短.願見聽許得遂本心.使閻浮提人一切充足.父母知其志大不敢制 之遂放令去。
是時五百賈客以其福德大人皆樂隨從.知其行日集海道口。
菩薩先 聞娑伽陀龍王頭上有如意寶珠.問衆人言.誰知水道至彼龍宮。
有一盲人名陀舍. 曾以七反入大海中具知海道.菩薩卽命共行。
答言.我年旣老兩目失明.曾雖數入 今不能去。
菩薩言.我今此行不自爲身.普爲一切求如意寶珠.欲給足衆生令身無 乏.
陀舍聞其要 言.欣然同懷語菩薩言.我今共汝俱入大海我必不全.汝當安我屍骸著大海之中 金沙洲上。
行事都集.斷第七繩.船去如馳到衆寶渚.衆賈競取七寶各各已足.語菩 薩言何以不取。
菩薩報言.我所求者如意寶珠.此有盡物我不須也.汝等各當知足 知量.無令船重不自免也。
是時衆賈白菩薩言.大德爲我呪願令得安隱.於是辭去。
陀舍是時語菩薩言.别留艇舟當隨是别道而去.待風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