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二

關燈
養長老。

    禽獸受化皆行禮敬.不侵民田不害物命。

     衆人疑怪一切禽獸不復爲害.獵師入林見象負獼猴復戴鳥.行敬化物物皆修善. 傳告國人。

    人各慶曰.時將太平鳥獸而仁.人亦効之皆行禮敬.自古及今化流萬世. 當知是爲法身菩薩。

    復次法身菩薩一時之頃化作無央數身供養十方諸佛.一時 能化無量財寶給足衆生.能隨一切上中下聲一時之頃普爲說法.乃至坐佛樹下. 如是等種種名爲法身菩薩行檀波羅蜜滿。

    復次檀有三種.一者物施.二者供養恭 敬施.三者法施。

    雲何物施珍寶衣食頭目髓腦如是等一切內外所有盡以布施是 注: [一]原作鳥.今依元明刻改. ******************** 名物施。

    恭敬施者.信心清淨恭敬禮拜.將送迎逆讚遶供養.如是等種種名爲恭敬 施。

    法施者.爲道德故語言論議誦讀講說除疑問答.授人五戒.如是等種種爲佛道 故施.是名法施。

    是三種施滿是名檀波羅蜜滿。

    復次三事因緣生檀.一者信心清淨. 二者財物.三者福田。

    心有三種.若憐愍.若恭敬.若憐愍恭敬.施貧窮下賤及諸畜生 是爲憐愍施.施佛及諸法身菩薩等是爲恭敬施.施諸老病貧乏阿羅漢辟支佛是 爲恭敬憐愍施。

    施物清淨非盜非劫以時而施.不求名譽不求利養.或時從心大得 福德.或從福田大得功德.或從妙物大得功德。

    第一從心.如四等心念佛三昧以身 施虎.如是名從心大得功德。

    福田有二種.一者憐愍福田二者恭敬福田.憐愍福田 能生憐愍心.恭敬福田能生恭敬心。

    如阿輸伽王〈秦言無憂〉以土上佛.復次物施中如 一女人酒醉沒心.以七寶瓔珞布施迦葉佛塔.以福德故生三十三天.如是種種名 爲物施。

    問曰.檀名捨財.何以言具足無所捨法。

    答曰.檀有二種.一者出世間二者不 出世間.今說出世間檀無相.無相故無所捨.是故言具足無所捨法。

    復次財物不可 ******************** 得故名爲無所捨.是物未來過去空.現在分别無一定法.以是故言無所捨。

    復次行 者捨財時心念此施大有功德.猗是而生憍慢愛結等.以是故言無所捨.以無所捨 故無憍慢.無憍慢故愛結等不生。

    復次施者有二種.一者世間人二者出世間人.世 間人能捨財不能捨施.出世間人能捨財能捨施.何以故.以財物施心俱不可得故. 以是故言具足無所捨法。

    復次檀波羅蜜中言財施受者三事不可得。

    問曰.三事和 合故名爲檀.今言三事不可得.雲何名檀波羅蜜具足滿。

    今有財有施有受者.雲何 三事不可得。

    如所施氎實有.何以故.氎有名則有氎法.若無氎法亦無氎名.以有名 故應實有氎。

    復次氎有長有短麤細白黑黃赤有因有緣有作有破有果報隨法生 心.十尺爲長五尺爲短.縷大爲麤縷小爲細.隨染有色.有縷爲因織具爲緣.是因緣 和合故爲氎.人[一]成爲作人壞爲破.禦寒暑蔽身體名果報.人得之大喜失之大憂.以 之施故得福助道.若盜若劫戮之都市死入地獄.如是等種種因緣故知有此氎是 名氎法.雲何言施物不可得。

    答曰.汝言有名故有是事不然.何以知之.名有二種.有 注: [一]原作功.今依北宋刻明刻改. ******************** 實有不實。

    不實名如有一草名朱利.朱利〈秦言賊〉草亦不盜不劫.實非賊而名爲賊。

     又如兔角龜毛亦但有名而無實.氎雖不如兔角龜毛無.然因緣會故有.因緣散故 無.如林如軍.是皆有名而無實。

    譬如木人雖有人名不應求其人法.氎中雖有名亦 不應求氎真實。

    氎能生人心念因緣.得之便喜失之便憂.是爲念因緣。

    心生有二因 緣.有從實而生.有從不實而生.如夢中所見如水中月如夜見杌樹謂爲人.如是名 從不實中能令心生.是緣不定.不應言心生有故便是有。

    若心生因緣故有更不應 求實有.如眼見水中月心生謂是月.若從心便是月者則無復真月。

    復次有三種.一 者相待有.二者假名有.三者法有。

    相待者如長短彼此等.實無長短亦無彼此.以相 待故有名.長因短有短亦因長.彼亦因此此亦因彼.若在物東則以爲西.在西則以 爲東.一物未異而有東西之别.此皆有名而無實也.如是等名爲相待有.是中無實 法.不如色香味觸等。

    假名有者如酪有色香味觸四事因緣合故假名爲酪.雖有不 同因緣法有.雖無亦不如兔角龜毛無.但以因緣合故假名有酪.氎亦如是。

    復次有 ******************** 極微色香味觸故有毛分.毛分因緣故有毛.毛因緣故有毳.毳因緣故有縷.縷因緣 故有氎.氎因緣故有衣。

    若無極微色香味觸因緣亦無毛分.毛分無故亦無毛.毛無 故亦無毳.毳無故亦無縷.縷無故亦無氎.氎無故亦無衣。

    問曰.亦不必一切物皆從 因緣和合故有.如微塵至細故無分.無分故無和合.氎麤故可破.微塵中無分雲何 可破。

    答曰.至微無實彊爲之名.何以故.麤細相待因麤故有細.是細復應有細。

    復次 若有極微色則有十方分.若有十方分是不名爲極微.若無十方分則不名爲色。

    復 次若有極微則應有虛空分齊.若有分者則不名極微。

    復次若有極微是中有色香 味觸作分.色香味觸作分是不名極微。

    以是推求微塵則不可得。

    如經言色若麤若 細若內若外總而觀之無常無我.不言有微塵.是名分破空。

    復有觀空.是氎隨心.如 坐禪人觀氎或作地或作水或作火或作風或青或黃或白或赤或都空.如十一切 入觀如佛在耆闍崛山中與比丘僧俱入王舍城.道中見大[一]木.佛於木上敷尼師壇 坐告諸比丘.若比丘入禪心得自在能令大木作地卽成實地.何以故.是木中有地 注: [一]原作水.今依北宋刻元明刻改. ******************** 分故。

    如是水火風金銀種種寶物卽皆成實.何以故.是木中皆有其分。

    復次如一美 色.婬人見之以爲淨妙心生染著.不淨觀人視之種種惡露無一淨處.等婦見之妬 瞋[一]憎惡目不欲見以爲不淨.婬人觀之爲樂.妬人觀之爲苦.行人觀之得道.無豫之 人觀之無所適莫如見土木。

    若此美色實淨四種人觀皆應見淨.若實不淨四種人 觀皆應不淨.以是故知好醜在心外無定也.觀空亦如是。

    復次是氎中有十八空相 故觀之便空.空故不可得。

    如是種種因緣財物空決定不可得。

    雲何施人不可得.如 氎因緣和合故有分分推之氎不可得.施者亦如是.四大圍虛空名爲身.是身識動 作來往坐起假名爲人.分分求之亦不可得。

    復次一切衆界入中我不可得.我不可 得故施人不可得.何以故.我有種種名字.人天男女施人受人受苦人受樂人畜生 等.是但有名而實法不可得。

    問曰.若施者不可得.雲何有菩薩行檀波羅蜜。

    答曰.因 緣和合故有名字.如屋如車.實法不可得。

    問曰.雲何我不可得。

    答曰.如上我聞一時 中已說.今當更說。

    佛說六識.眼識及眼識相應法共緣色不緣屋舍城郭種種諸名. 注: [一]原作增.今依麗刻改. ******************** 耳鼻舌身識亦如是.意識及意識相應法知眼知色知眼識乃至知意知法知意識. 是識所緣法皆空無我.生滅故不自在故.無爲法中亦不計我.苦樂不受故.是中若 彊有我法.應當有第七識識我.而今不爾.以是故知無我。

    問曰.何以說無我.一切人 各各自身中生計我不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