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span>爪讀十八
種經書皆令通利.是故時人名爲長爪梵志。
姊子旣生七日之復.裹以白氎以示其 父.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名字字爲憂波提舍。
〈憂波秦言逐提舍星名〉是爲父母作字。
衆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爲舍利弗。
〈弗秦言子也〉復次舍利弗世世本願於釋迦 文尼佛所作智慧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爲本願因緣名字.以是故名舍利弗。
問曰. 若爾者.何以不言憂波提舍曰但言舍利弗。
答曰.時人貴重其母於衆女人中聰明 注:[一]原作抓.今依麗元明刻改.下同.
********************
第一.以是因緣故稱舍利弗。
菩薩摩訶薩.[一]欲以一切種[二]知一切法.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菩薩摩訶薩義如先讚菩薩品中說。
問曰.雲何名一切種.雲何名一切法。
答曰.智慧 門名爲種。
有人以一智慧門觀.有人以二三十百千萬乃至恆河沙等阿僧祇智慧 門觀諸法.今以一切智慧門入一切種觀一切法.是名一切種。
如凡夫人三種觀.欲 離欲離色故.觀欲色界麤惡誑惑濁重。
佛弟子八種觀.無常苦空無我如病如癰如 箭入體惱患.是八種聖觀入四聖諦中.爲十六行之四。
十六者.觀苦四種.無常苦空 無我.觀苦因四種.集因緣生.觀苦盡四種.盡滅妙出.觀道四種.道正行跡。
出入息中 復有十六行.一觀入息.二觀出息.三觀息長息短.四觀息徧身.五除諸身行.六受喜. 七受樂.八者受諸心行.九作喜.十心作攝.十一心作解脫.十二觀無常.十三觀散壞. 十四觀離欲.十五觀滅.十六觀棄捨。
復有六種念.念[三]佛者佛是多陀阿伽度阿羅呵
三藐三佛陀如是等十號.五念如後說。
世智出世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智如是 注:[一]放光光讚無此句.
[二]原作智.今依麗刻改.
[三]佛下原有種字.今依麗元明刻刪.
********************
等智慧知諸法.名爲一切種。
一切法者.識所緣法是一切法.所謂眼識緣色.耳識緣 聲.鼻識緣香.舌識緣昧.身識緣觸.意識緣法.緣眼緣色緣眼識乃至緣意緣法緣意 識.是名一切法.是爲識所緣法。
復次智所緣法是一切法.所謂苦智知苦.集智知集. 盡智知盡.道智知道.世智知苦集盡道及虛空非數緣滅.是爲智所緣法。
復次二法 攝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心相 應心不相應.業相應業不相應.近法遠法等.如是種種二法攝一切法。
復次三種法 攝一切法.善不善無記.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見諦斷思惟斷不斷.復有三種法五衆 十二入十八界.持如是等種種三法攝一切法。
復有四種法.過去未來現在法非過 去未來現在法.欲界繫法色界繫法無色界繫法不繫法.因善法因不善法因無記 法因非善不善無記法.緣緣法緣不緣法緣緣不緣法非緣緣非緣不緣法.如是等 四種法攝一切法。
有五種法.色心心相應心不相應無爲法.如是等種種五法攝一 切法。
有六種法.見苦斷法見習盡道斷法思惟斷法不斷法.如是等種種六法乃至 ******************** 無量法攝一切法.是爲一切法。
問曰.諸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議.一切衆生尚不能得 知.何況一人欲盡知一切法.譬如有人欲量大地及數大海水渧欲稱須彌山欲知 虛空邊際.如是等皆不可知.雲何欲以一切種知一切法。
答曰.愚癡闇蔽甚大苦.智 慧光明最爲樂.一切衆生皆不用苦但欲求樂.是故菩薩求一切第一大智慧.一切 種觀欲知一切法.是菩薩發大心普爲一切衆生求大智慧.是故欲知一切種一切 法。
如醫爲一人二人用一種二種藥則足.若欲治一切衆生病者當須一切種藥.菩 薩亦如是.欲度一切衆生故欲知一切種一切法。
如諸法甚深微妙無量.菩薩智慧 亦甚深微妙無量.先答破一切智人中已廣說.如函大蓋亦大。
復次若不以理求一 切法則不可得.若以理求之則無不得.譬如鑽火以木則火可得.析薪求火火不可 得。
如大地有邊際.非一切智人無大神力則不能知.若神通力大則知三千大千世 界地邊際.今此大地在金剛上.三千大千世界四邊則虛空.如是名地邊[一]際。
欲稱須 彌山亦如是。
欲量虛空非不能量.虛空無法故不可量。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雲何欲以一切種知一切法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問曰.佛欲說般若波羅蜜故種種現神變.現已應卽說.何以故令舍利弗問而後說。
答曰.問而後答.佛法應爾。
復次舍利弗知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無相之法難解難 知.自以智力種種思惟若觀諸法無常是般若耶不是耶.不能自了.以是故問。
復次 舍利弗非一切智.於佛智慧中譬如小兒。
如說阿婆檀那經中.佛在祇桓住.晡時經 行.舍利弗從佛經行。
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之影覆鴿上.鴿身安 隱怖畏卽除不復作聲。
復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顫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 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復恐怖.我影覆上鴿便作聲顫慄如 故。
佛言.汝三毒習氣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
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 鴿。
舍利弗卽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 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
舍利弗從三昧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 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
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
舍 ******************** 利弗卽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是已往亦不 能知。
從三昧起白佛言.我見此鴿從一世二世乃至八萬大劫未免鴿身.過此已往 不復能知.我不知過去未來齊限.不審此鴿何時當脫。
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 辟支佛所知齊限.復於恆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爲 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衆生然後入無餘涅槃遺法在 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讚佛功德.於是初發心願欲作佛.然後於三阿僧 祇劫行六波羅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衆生已而入涅槃。
是時舍利弗向佛懺 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爲佛智慧 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不以爲難.如是等於諸法中不了故問。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義第十八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以無所捨法具足檀波羅蜜.施 者受者及財物不可得故。
******************** 問曰.般若波羅蜜是何等法。
答曰.有人言無漏慧根是般若波羅蜜相.何以故.一切 慧中第一慧是名般若波羅蜜.無漏慧根是第一.以是故無漏慧根名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菩薩未斷結.雲何得行無漏慧。
答曰.菩薩雖未斷結.行相似無漏般若波羅 蜜.是故得名行無漏般若波羅蜜。
譬如聲聞人行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先行 相似無漏法.後易得生苦法智忍。
有人言.菩薩有二種.有斷結使清淨.有未斷結使 不清淨.斷結清淨菩薩能行無漏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菩薩斷結清淨.復何以行般 若波羅蜜。
答曰.雖斷結使.十地未滿未莊嚴佛土未教化衆生.是故行般若波羅蜜。
復次斷結有二種.一者斷三毒心不著人天中五欲.二者雖不著人天中五欲於菩 薩功德果報五欲未能捨離.如是菩薩應行般若波羅蜜。
譬如長老阿泥盧豆在林 中坐禪時淨愛天女等以淨妙之身來試阿泥盧豆.阿泥盧豆言.諸姊作青色來不 用雜色.欲觀不淨不能得觀.黃赤白色亦
姊子旣生七日之復.裹以白氎以示其 父.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名字字爲憂波提舍。
〈憂波秦言逐提舍星名〉是爲父母作字。
衆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爲舍利弗。
〈弗秦言子也〉復次舍利弗世世本願於釋迦 文尼佛所作智慧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爲本願因緣名字.以是故名舍利弗。
問曰. 若爾者.何以不言憂波提舍曰但言舍利弗。
答曰.時人貴重其母於衆女人中聰明 注:
菩薩摩訶薩.
菩薩摩訶薩義如先讚菩薩品中說。
問曰.雲何名一切種.雲何名一切法。
答曰.智慧 門名爲種。
有人以一智慧門觀.有人以二三十百千萬乃至恆河沙等阿僧祇智慧 門觀諸法.今以一切智慧門入一切種觀一切法.是名一切種。
如凡夫人三種觀.欲 離欲離色故.觀欲色界麤惡誑惑濁重。
佛弟子八種觀.無常苦空無我如病如癰如 箭入體惱患.是八種聖觀入四聖諦中.爲十六行之四。
十六者.觀苦四種.無常苦空 無我.觀苦因四種.集因緣生.觀苦盡四種.盡滅妙出.觀道四種.道正行跡。
出入息中 復有十六行.一觀入息.二觀出息.三觀息長息短.四觀息徧身.五除諸身行.六受喜. 七受樂.八者受諸心行.九作喜.十心作攝.十一心作解脫.十二觀無常.十三觀散壞. 十四觀離欲.十五觀滅.十六觀棄捨。
復有六種念.念
世智出世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智如是 注:
一切法者.識所緣法是一切法.所謂眼識緣色.耳識緣 聲.鼻識緣香.舌識緣昧.身識緣觸.意識緣法.緣眼緣色緣眼識乃至緣意緣法緣意 識.是名一切法.是爲識所緣法。
復次智所緣法是一切法.所謂苦智知苦.集智知集. 盡智知盡.道智知道.世智知苦集盡道及虛空非數緣滅.是爲智所緣法。
復次二法 攝一切法.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有對法無對法.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心相 應心不相應.業相應業不相應.近法遠法等.如是種種二法攝一切法。
復次三種法 攝一切法.善不善無記.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見諦斷思惟斷不斷.復有三種法五衆 十二入十八界.持如是等種種三法攝一切法。
復有四種法.過去未來現在法非過 去未來現在法.欲界繫法色界繫法無色界繫法不繫法.因善法因不善法因無記 法因非善不善無記法.緣緣法緣不緣法緣緣不緣法非緣緣非緣不緣法.如是等 四種法攝一切法。
有五種法.色心心相應心不相應無爲法.如是等種種五法攝一 切法。
有六種法.見苦斷法見習盡道斷法思惟斷法不斷法.如是等種種六法乃至 ******************** 無量法攝一切法.是爲一切法。
問曰.諸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議.一切衆生尚不能得 知.何況一人欲盡知一切法.譬如有人欲量大地及數大海水渧欲稱須彌山欲知 虛空邊際.如是等皆不可知.雲何欲以一切種知一切法。
答曰.愚癡闇蔽甚大苦.智 慧光明最爲樂.一切衆生皆不用苦但欲求樂.是故菩薩求一切第一大智慧.一切 種觀欲知一切法.是菩薩發大心普爲一切衆生求大智慧.是故欲知一切種一切 法。
如醫爲一人二人用一種二種藥則足.若欲治一切衆生病者當須一切種藥.菩 薩亦如是.欲度一切衆生故欲知一切種一切法。
如諸法甚深微妙無量.菩薩智慧 亦甚深微妙無量.先答破一切智人中已廣說.如函大蓋亦大。
復次若不以理求一 切法則不可得.若以理求之則無不得.譬如鑽火以木則火可得.析薪求火火不可 得。
如大地有邊際.非一切智人無大神力則不能知.若神通力大則知三千大千世 界地邊際.今此大地在金剛上.三千大千世界四邊則虛空.如是名地邊
欲稱須 彌山亦如是。
欲量虛空非不能量.虛空無法故不可量。
注:
問曰.佛欲說般若波羅蜜故種種現神變.現已應卽說.何以故令舍利弗問而後說。
答曰.問而後答.佛法應爾。
復次舍利弗知般若波羅蜜甚深微妙無相之法難解難 知.自以智力種種思惟若觀諸法無常是般若耶不是耶.不能自了.以是故問。
復次 舍利弗非一切智.於佛智慧中譬如小兒。
如說阿婆檀那經中.佛在祇桓住.晡時經 行.舍利弗從佛經行。
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之影覆鴿上.鴿身安 隱怖畏卽除不復作聲。
復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顫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 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復恐怖.我影覆上鴿便作聲顫慄如 故。
佛言.汝三毒習氣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
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 鴿。
舍利弗卽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 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
舍利弗從三昧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 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
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
舍 ******************** 利弗卽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是已往亦不 能知。
從三昧起白佛言.我見此鴿從一世二世乃至八萬大劫未免鴿身.過此已往 不復能知.我不知過去未來齊限.不審此鴿何時當脫。
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 辟支佛所知齊限.復於恆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爲 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衆生然後入無餘涅槃遺法在 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讚佛功德.於是初發心願欲作佛.然後於三阿僧 祇劫行六波羅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衆生已而入涅槃。
是時舍利弗向佛懺 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爲佛智慧 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不以爲難.如是等於諸法中不了故問。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義第十八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以無所捨法具足檀波羅蜜.施 者受者及財物不可得故。
******************** 問曰.般若波羅蜜是何等法。
答曰.有人言無漏慧根是般若波羅蜜相.何以故.一切 慧中第一慧是名般若波羅蜜.無漏慧根是第一.以是故無漏慧根名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菩薩未斷結.雲何得行無漏慧。
答曰.菩薩雖未斷結.行相似無漏般若波羅 蜜.是故得名行無漏般若波羅蜜。
譬如聲聞人行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先行 相似無漏法.後易得生苦法智忍。
有人言.菩薩有二種.有斷結使清淨.有未斷結使 不清淨.斷結清淨菩薩能行無漏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菩薩斷結清淨.復何以行般 若波羅蜜。
答曰.雖斷結使.十地未滿未莊嚴佛土未教化衆生.是故行般若波羅蜜。
復次斷結有二種.一者斷三毒心不著人天中五欲.二者雖不著人天中五欲於菩 薩功德果報五欲未能捨離.如是菩薩應行般若波羅蜜。
譬如長老阿泥盧豆在林 中坐禪時淨愛天女等以淨妙之身來試阿泥盧豆.阿泥盧豆言.諸姊作青色來不 用雜色.欲觀不淨不能得觀.黃赤白色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