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舍利弗因緣第十七
告舍利弗.
問曰.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法.佛何以故告舍利弗而不告菩薩。
答曰.舍利弗 於一切弟子中智慧最第一.如佛偈說.一切衆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 及多聞於十六分中猶尚不及一。
復次舍利弗智慧多聞有大功德.年始八歲.誦十 八部經通解一切經書義理。
是時摩伽陀國有龍王兄弟.一名姞利二名阿伽和羅. 降雨以時國無荒年.人民感之.常以仲春之月一切大集至龍住處.爲設大會作樂 談義終此一日.自古及今斯集未替.遂以龍名以名此會。
此日常法敷四高座.一爲 國王二爲太子三爲大臣四爲論士。
爾時舍利弗以八歲之身問衆人言.此四高座 ******************** 爲誰敷之。
衆人答曰.爲國王太子大臣論士。
是時舍利弗觀察時人婆羅門等神情 瞻向無勝己者.便昇論牀結跏趺坐。
衆人疑怪.或謂愚小無知.或謂智量過人.雖復 嘉其神異.而猶各懷自矜恥其年小不自與語.皆遣年少弟子傳言問者。
其答酬旨 趣辭理超絕.時諸論師歎未曾有.愚智大小一切皆伏。
王大歡喜.卽命有司封一聚 落常以給之.王乘象轝振鈴告吉宣示一切十六大國六大城中無不慶悅。
是時吉 占師子名拘律陀姓大目揵連.舍利弗友而親之.舍利弗才明見貴.目揵連豪爽取 重.此二人者才智相比德行互同.行則俱遊住則同止.少長繾綣結要終始.後俱厭 世出家學道作梵志弟子。
精求道門久而無徵.以問於師.師名刪闍耶而答之言.自 我求道彌歷年歲.不知爲道果無耶我非其人耶.而亦不得。
他日其師寢疾.舍利弗 在頭邊立.大目連在足邊立.喘喘然其命將終乃愍爾而笑。
二人同心俱問笑意.師 答之言.世俗無眼爲恩愛所侵.我見金地國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卄/積]求同一處.而
此二人行報各異生處殊絕.是時二人筆受師[一]語欲以驗其虛實。
後有金地商人遠 注:[一]原作意.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
來摩伽陀國.二人以疏驗之果如師語.乃憮然歎曰.我等非其人耶.爲是師隱我耶.
二人相與誓曰.若先得甘露要畢同味。
是時佛度迦葉兄弟千人.次遊諸國到王舍 城頓止竹園.二梵志師聞佛出世俱入王舍城欲知消息。
爾時有一比丘名阿說示. 〈五人之一〉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舍利弗見其儀服異容諸根靜默.就而問言.汝誰弟子 師是何人。
答言.釋種太子厭老病死苦出家學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我師 也。
舍利弗言.汝師教授爲我說之。
卽答偈曰.我年旣幼稚受戒日初淺豈能演至真 廣說如來義。
舍利弗言.略說其要。
爾時阿說示比丘說此偈言.諸法因緣生是法說 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言。
舍利弗聞此偈已卽得初道.還報目連。
目連見其顏 色和悅.迎謂之言.汝得甘露味耶.爲我說之。
舍利弗卽爲其說向所聞偈.目連言更 爲重說.卽復爲說.亦得初道。
二師與二百五十弟子俱到佛所.佛遙見二人與弟子 俱來.告諸比丘汝等見此二人在諸梵志前者不.諸比丘言已見。
佛言.是二人者是 我弟子中智慧第一神足第一。
弟子大衆俱來以漸近佛.旣到稽首在一面立俱白 ******************** 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法中欲出家受戒。
佛言.善來比丘.卽時鬚髮自落法服著身.衣 鉢具足受成就戒。
過半月後佛爲長爪梵志說法時.舍利弗得阿羅漢道。
所以半月 後得道者.是人當作逐佛轉法輪師.應在學地現前自入諸法種種具知.是故半月 後得阿羅漢道。
如是等種種功德甚多.是故舍利弗雖是阿羅漢.佛以是般若波羅 蜜甚深法爲舍利弗說。
問曰.若爾者.何以初少爲舍利弗說.後多爲須菩提說.若以 智慧第一故應爲說.復何以爲須菩提說。
答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須菩提 於弟子中得無諍三昧最第一.無諍三昧相常觀衆生不令心惱多行憐愍.諸菩薩 者弘大誓願以度衆生.憐愍相同是故命說。
復次是須菩提好行空三昧.如佛在忉 利天夏安居受歲已還下閻浮提.爾時須菩提於石窟中住.自思惟佛從忉利天來 下我當至佛所耶不至佛所耶.又念言佛常說若人以智慧眼觀佛法身則爲見佛 中最。
是時以佛從忉利天下故.閻浮提中四部衆集.諸天見人人亦見天.坐中有佛 及轉輪聖王.諸天大衆衆會莊嚴先未曾有.須菩提心念.今此大衆雖復殊特.勢不 ******************** 久停[一]磨滅之法皆歸無常.因此無常觀之初門悉知諸法空無有實.作是觀時卽得
道證。
爾時一切衆人皆欲求先見佛禮敬供養.有華色比丘尼欲除惡名便化爲轉 輪聖王及七寶千子.衆人見之皆避坐起去.化王到佛所已還復本身爲比丘尼最 初禮佛。
是時佛告比丘尼.非汝初禮.須菩提最初禮我.所以者何.須菩提觀諸法空. 是爲見佛法身得真供養供養中最.非以緻敬生身爲供養也。
以是故言須菩提常 行空三昧.與般若波羅蜜空相相應.是故佛命令說般若波羅蜜。
復次佛以衆生信 敬阿羅漢諸漏已盡命之爲說.衆得淨信故.諸菩薩漏未盡.若以爲說諸人不信.以 是故與舍利弗須菩提共說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以名舍利弗.爲是父母所作字.爲 是依行功德立名。
答曰.是父母所作名字。
於閻浮提中第一安樂有摩伽陀國.是中 有大城名王舍.王名頻婆娑羅。
有婆羅門論[二]議師名摩陀羅.王以其人善能論故賜
封一邑去城不遠.是摩陀羅遂有居家。
婦生一女眼似舍利鳥眼卽名此女爲舍利. 次生一男膝骨麤大名拘絺羅。
〈拘絺羅秦言大膝也〉是婆羅門旣有居家畜養男女.所 注:[一]原作摩今依麗元明刻改.
[二]原作義.今依麗元明刻改.下同.
********************
學經書皆已陳故不復業新。
是時南天竺有一婆羅門大論議師字提舍.於十八種 大經皆悉通利。
是人入王舍城.頭上戴火以銅鍱腹。
人問其故.便言我所學經書甚 多.恐腹破裂是故鍱之。
又問頭上何以戴火.答言以大闇故。
衆人言.日出照明何以 言言。
闇答.闇有二種.一曰日光不照.二者愚癡闇蔽.今雖有日明而愚癡猶黑。
衆人 言.汝但未見破羅門摩陀羅.汝若見者腹當縮明當闇。
是婆羅門徑至鼓邊打論議 鼓.國王聞之問是何人。
衆臣答言.南天竺有一婆羅門名提舍大論議師.欲求論處 故打論鼓。
王大歡喜.卽集衆人而告之曰.有能難者與之論議。
摩陀羅聞之自疑.我 以陳故不復業新.不知我今能與論不。
僶俛而來.於道中見二特牛方相觝觸.心中 作想.此牛是我彼牛是彼.以此爲占知誰得勝。
此牛不如.便大愁憂而自念言.如此 相者我將不如。
欲入衆時.見有母人挾一瓶水正在其前躃地破瓶.復作是念是亦 不吉.甚大不樂。
旣入衆中.見彼論師顏貌意色勝相具足.自知不如.事不獲已與共 論議.論議旣交便墮負處。
王大歡喜.大智明人遠入我國.復欲爲之封一聚落。
諸臣 ******************** 議言.一聰明人來便封一邑.功臣不賞但能語論.恐非安國全家之道.今摩陀羅論 議不如.應奪其封以與勝者.若更有勝人復以與之。
王用其言.卽奪與後人。
是時摩 陀羅語提舍言.汝是聰明人.我以女妻汝男兒相累.今欲遠出他國以求本志。
提舍 納其女爲婦.其婦懷妊.夢見一人身被甲冑手執金剛摧破諸山而在大山邊立.覺 已白其夫言我夢如是。
提舍言.汝當生男摧伏一切諸論議師.唯不勝一人當與作 弟子。
舍利懷妊.以其子故母亦聰明大能論議。
其弟拘絺羅與姊談論每屈不如.知 姊所懷子必大智慧.未生如是何況出生.卽捨家學問至南天竺.不剪指[一]
答曰.舍利弗 於一切弟子中智慧最第一.如佛偈說.一切衆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 及多聞於十六分中猶尚不及一。
復次舍利弗智慧多聞有大功德.年始八歲.誦十 八部經通解一切經書義理。
是時摩伽陀國有龍王兄弟.一名姞利二名阿伽和羅. 降雨以時國無荒年.人民感之.常以仲春之月一切大集至龍住處.爲設大會作樂 談義終此一日.自古及今斯集未替.遂以龍名以名此會。
此日常法敷四高座.一爲 國王二爲太子三爲大臣四爲論士。
爾時舍利弗以八歲之身問衆人言.此四高座 ******************** 爲誰敷之。
衆人答曰.爲國王太子大臣論士。
是時舍利弗觀察時人婆羅門等神情 瞻向無勝己者.便昇論牀結跏趺坐。
衆人疑怪.或謂愚小無知.或謂智量過人.雖復 嘉其神異.而猶各懷自矜恥其年小不自與語.皆遣年少弟子傳言問者。
其答酬旨 趣辭理超絕.時諸論師歎未曾有.愚智大小一切皆伏。
王大歡喜.卽命有司封一聚 落常以給之.王乘象轝振鈴告吉宣示一切十六大國六大城中無不慶悅。
是時吉 占師子名拘律陀姓大目揵連.舍利弗友而親之.舍利弗才明見貴.目揵連豪爽取 重.此二人者才智相比德行互同.行則俱遊住則同止.少長繾綣結要終始.後俱厭 世出家學道作梵志弟子。
精求道門久而無徵.以問於師.師名刪闍耶而答之言.自 我求道彌歷年歲.不知爲道果無耶我非其人耶.而亦不得。
他日其師寢疾.舍利弗 在頭邊立.大目連在足邊立.喘喘然其命將終乃愍爾而笑。
二人同心俱問笑意.師 答之言.世俗無眼爲恩愛所侵.我見金地國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
後有金地商人遠 注:
是時佛度迦葉兄弟千人.次遊諸國到王舍 城頓止竹園.二梵志師聞佛出世俱入王舍城欲知消息。
爾時有一比丘名阿說示. 〈五人之一〉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舍利弗見其儀服異容諸根靜默.就而問言.汝誰弟子 師是何人。
答言.釋種太子厭老病死苦出家學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我師 也。
舍利弗言.汝師教授爲我說之。
卽答偈曰.我年旣幼稚受戒日初淺豈能演至真 廣說如來義。
舍利弗言.略說其要。
爾時阿說示比丘說此偈言.諸法因緣生是法說 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言。
舍利弗聞此偈已卽得初道.還報目連。
目連見其顏 色和悅.迎謂之言.汝得甘露味耶.爲我說之。
舍利弗卽爲其說向所聞偈.目連言更 爲重說.卽復爲說.亦得初道。
二師與二百五十弟子俱到佛所.佛遙見二人與弟子 俱來.告諸比丘汝等見此二人在諸梵志前者不.諸比丘言已見。
佛言.是二人者是 我弟子中智慧第一神足第一。
弟子大衆俱來以漸近佛.旣到稽首在一面立俱白 ******************** 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法中欲出家受戒。
佛言.善來比丘.卽時鬚髮自落法服著身.衣 鉢具足受成就戒。
過半月後佛爲長爪梵志說法時.舍利弗得阿羅漢道。
所以半月 後得道者.是人當作逐佛轉法輪師.應在學地現前自入諸法種種具知.是故半月 後得阿羅漢道。
如是等種種功德甚多.是故舍利弗雖是阿羅漢.佛以是般若波羅 蜜甚深法爲舍利弗說。
問曰.若爾者.何以初少爲舍利弗說.後多爲須菩提說.若以 智慧第一故應爲說.復何以爲須菩提說。
答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須菩提 於弟子中得無諍三昧最第一.無諍三昧相常觀衆生不令心惱多行憐愍.諸菩薩 者弘大誓願以度衆生.憐愍相同是故命說。
復次是須菩提好行空三昧.如佛在忉 利天夏安居受歲已還下閻浮提.爾時須菩提於石窟中住.自思惟佛從忉利天來 下我當至佛所耶不至佛所耶.又念言佛常說若人以智慧眼觀佛法身則爲見佛 中最。
是時以佛從忉利天下故.閻浮提中四部衆集.諸天見人人亦見天.坐中有佛 及轉輪聖王.諸天大衆衆會莊嚴先未曾有.須菩提心念.今此大衆雖復殊特.勢不 ******************** 久停
爾時一切衆人皆欲求先見佛禮敬供養.有華色比丘尼欲除惡名便化爲轉 輪聖王及七寶千子.衆人見之皆避坐起去.化王到佛所已還復本身爲比丘尼最 初禮佛。
是時佛告比丘尼.非汝初禮.須菩提最初禮我.所以者何.須菩提觀諸法空. 是爲見佛法身得真供養供養中最.非以緻敬生身爲供養也。
以是故言須菩提常 行空三昧.與般若波羅蜜空相相應.是故佛命令說般若波羅蜜。
復次佛以衆生信 敬阿羅漢諸漏已盡命之爲說.衆得淨信故.諸菩薩漏未盡.若以爲說諸人不信.以 是故與舍利弗須菩提共說般若波羅蜜。
問曰.何以名舍利弗.爲是父母所作字.爲 是依行功德立名。
答曰.是父母所作名字。
於閻浮提中第一安樂有摩伽陀國.是中 有大城名王舍.王名頻婆娑羅。
有婆羅門論
婦生一女眼似舍利鳥眼卽名此女爲舍利. 次生一男膝骨麤大名拘絺羅。
〈拘絺羅秦言大膝也〉是婆羅門旣有居家畜養男女.所 注:
是時南天竺有一婆羅門大論議師字提舍.於十八種 大經皆悉通利。
是人入王舍城.頭上戴火以銅鍱腹。
人問其故.便言我所學經書甚 多.恐腹破裂是故鍱之。
又問頭上何以戴火.答言以大闇故。
衆人言.日出照明何以 言言。
闇答.闇有二種.一曰日光不照.二者愚癡闇蔽.今雖有日明而愚癡猶黑。
衆人 言.汝但未見破羅門摩陀羅.汝若見者腹當縮明當闇。
是婆羅門徑至鼓邊打論議 鼓.國王聞之問是何人。
衆臣答言.南天竺有一婆羅門名提舍大論議師.欲求論處 故打論鼓。
王大歡喜.卽集衆人而告之曰.有能難者與之論議。
摩陀羅聞之自疑.我 以陳故不復業新.不知我今能與論不。
僶俛而來.於道中見二特牛方相觝觸.心中 作想.此牛是我彼牛是彼.以此爲占知誰得勝。
此牛不如.便大愁憂而自念言.如此 相者我將不如。
欲入衆時.見有母人挾一瓶水正在其前躃地破瓶.復作是念是亦 不吉.甚大不樂。
旣入衆中.見彼論師顏貌意色勝相具足.自知不如.事不獲已與共 論議.論議旣交便墮負處。
王大歡喜.大智明人遠入我國.復欲爲之封一聚落。
諸臣 ******************** 議言.一聰明人來便封一邑.功臣不賞但能語論.恐非安國全家之道.今摩陀羅論 議不如.應奪其封以與勝者.若更有勝人復以與之。
王用其言.卽奪與後人。
是時摩 陀羅語提舍言.汝是聰明人.我以女妻汝男兒相累.今欲遠出他國以求本志。
提舍 納其女爲婦.其婦懷妊.夢見一人身被甲冑手執金剛摧破諸山而在大山邊立.覺 已白其夫言我夢如是。
提舍言.汝當生男摧伏一切諸論議師.唯不勝一人當與作 弟子。
舍利懷妊.以其子故母亦聰明大能論議。
其弟拘絺羅與姊談論每屈不如.知 姊所懷子必大智慧.未生如是何況出生.卽捨家學問至南天竺.不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