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於佛.出三
昧已意猶不足.於千二百歲服食衆香飲諸香油.然後以天白[一]氎纏身而燒.自作誓
言使我身光明照八十恆河沙等佛世界.是八十恆河沙等世界中諸佛讚言.善哉
善哉善男子.以身供養是爲第一.勝以國財妻子供養百千萬倍不可以譬喻爲比.
於千二百歲身然不滅。
復次是供養佛得無量名聞福德利益.諸不善事皆悉滅除. 諸善根得增長.今世後世常得供養報.久後得作佛。
如是供養佛得種種無量利.以 是故諸菩薩供養佛。
持諸華香瓔珞末香澤香燒香塗香衣服幢蓋向釋迦牟尼佛所.到已頭面禮佛足一 注:[一]原作疊.今依元明刻改.
********************
面立.
問曰.應言禮.何以名頭面禮足。
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 第一賤.履不淨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故。
復次有下中上禮.下 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頭面禮足是上供養.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座比丘兩手捉上 座兩足.以頭面禮。
問曰.四種身儀.若坐若立若行若臥.何以故一面立。
答曰.爲來故 不應行.爲恭敬供養故不應臥.此事易明何足問耶.應問或坐或立.坐者於供養不 重.立者恭敬供養法重。
復次佛法中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來到佛所皆坐.外道 他法輕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衆身心屬佛是故立.若得道諸阿羅漢如 舍利弗[一]目連須菩提等所作已辦是故聽坐.餘雖得三道亦不聽坐.大事未辦結賊
未破故.譬如王臣大有功勳故得坐。
是諸菩薩中雖有白衣.以從遠來供養佛故立。
白佛言.寶積如來緻問世尊.少惱少患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華 供養世尊。
注:[一]原作自.今依餘刻改.
********************
問曰.寶積佛一切智.何以方問訊釋迦牟尼佛少惱少患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
答 曰.諸佛法爾.知而故問。
如毗尼中.達貳迦比丘作赤色瓦窟.佛見已知.而故問阿難 此作何物。
阿難白佛.是陶家子出家字達貳迦.作小草舍.常爲放牛人所壞.三作三 破.是故作此瓦舍。
佛語阿難破此瓦窟.何以故.外道輩當言佛大師在時漏處法出. 如是等處處知而故問。
復次佛雖一切智.隨世界法.世人問訊佛亦問訊.佛人中生 受人法.寒熱生死與人等.問訊法亦應等。
復次世界中大貴大賤不應相問訊.佛力 等故應相問訊。
復次是多寶世界清淨莊嚴.佛身色像光明亦大.若不問訊人謂輕 慢。
又復欲示佛世界身色光明種種雖勝.智慧神力俱等無異.是故問訊。
問曰.何以 問少惱少病不。
答曰.有二種病.一者外因緣病.二者內因緣病.外者寒熱飢渴兵刃 刀杖墜落推壓如是等種種外患名爲惱.內者飲食不節臥起無常四百四病如是 等種種名爲內病。
如此二病有身皆苦.是故問少惱少患不。
問曰.何以不問無惱無 病而問少惱少患。
答曰.聖人實知身爲苦本無不病時.何以故.是四大合而爲身.地 ******************** 水火風性不相宜各各相害。
譬如疽瘡無不痛時.若以藥塗可得少差而不可得愈. 人身亦如是.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則死.以是故不得問無惱無病。
外患常有風 雨寒熱爲惱.復有身四[一]威儀坐臥行住.久坐則極惱.久臥久住久行皆惱.以是故問
少惱少患。
問曰.問少惱少患則足.何以復言興居輕利。
答曰.人雖病差未得平復.以 是故問興居輕利。
問曰.何以故言氣力安樂不。
答曰.有人病差雖能行步坐起.氣力 未足.不能造事施爲攜輕舉重.故問氣力。
安樂不者.有人雖病得差能舉重攜輕.而 未受安樂.是故問安樂不。
問曰.若無病有力何以未受安樂。
答曰.有人貧窮恐怖憂 愁不得安樂.以是故問得安樂不。
復次有二種問訊法.問訊身問訊心。
若言少惱少 患興居輕利氣力是問訊身.若言安樂不是問訊心。
種種內外諸病名爲身病.婬欲 瞋恚嫉妬慳貪憂愁怖畏等種種煩惱九十八結五百纏種種欲願等名爲心病.是 二病問訊故.言少惱少病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
問曰.人問訊則應爾.諸天尚不應 如此問訊.何況於佛。
答曰.佛身二種.一神通變化身二父母生身.父母生身受人法 注:[一]此字依麗刻加.
********************
故不如天.是故應如人法問訊。
問曰.一切賢聖心無所著.不貪身不惜夀不惡死不 悅生.若如是者何用問訊。
答曰.隨世界法故受人法問訊.遣問訊亦以人法。
千葉金 色蓮華如上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受是千葉金色蓮華已.散東方恆河沙等諸世界中佛。
問曰.佛無勝.如今何以故向東方諸佛散華供養。
如佛初得道時.自念人無所尊則 事業不成.今十方天地誰可尊事者我欲師而事之。
是時梵天王等諸天白佛佛爲 無上無過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觀三世十方天地中無勝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訶 般若波羅蜜今自緻作佛.是我所尊卽是我師.我當恭敬供養尊事是法。
譬如有樹 名爲好堅.是樹在地中百歲枝葉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樹出已欲求大樹以蔭 其身.是時林中有神語好堅樹言.世中無大汝者.諸樹皆當在汝蔭中。
佛亦如是.無 量阿僧祇劫在菩薩地中生.一日於菩提樹下金剛坐處坐.實知一切諸法相得成 佛道.是時自念誰可尊事以爲師者.我當承事恭敬供養.時梵天王等諸天白佛言. ******************** 佛爲無上無過佛者.今何以故復供養東方諸佛。
答曰.佛雖無上三世十方天地中 無過佛者而行供養.供養有上中下.下於己者而供養之是下供養.供養勝己是上 供養.供養與己等者是中供養.諸佛供養是中供養。
如大愛道比丘尼與五百阿羅 漢比丘尼一日中一時入涅槃.是時諸得三道優婆塞舉五百牀.四天王舉佛乳母 大愛道牀.佛自在前擎香罏燒香供養。
佛語比丘.汝等助我供養乳母身。
爾時諸阿 羅漢比丘各各以神足力到摩梨山上取牛頭栴檀香薪助佛作[卄/積].是爲下供養。
以 是故雖不求果而行等供養。
復次唯佛應供養佛.餘人不知佛德.如偈說.智人能敬 智智論則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虵知虵足。
以是故諸佛一切智能供養一切智。
復次 是十方佛世世勸助釋迦牟尼佛.如七住菩薩觀諸法空無所有不生不滅.如是觀 已於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捨六波羅蜜入涅槃。
譬如人夢中作栰渡大河水.手 足疲勞生患厭想在中流中夢覺.自念言何許有河而可渡者.是時勤心都放.菩薩 亦如是.立七住中得無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
爾時十方諸佛皆放光明照菩 ******************** 薩身以右手摩其頭.語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當念汝本願欲度衆生.汝雖知空衆 生不解.汝當集諸功德教化衆生共入涅槃.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 好無量光明三十二業.汝今始得一無生法門莫便大喜。
是時菩薩聞諸佛教誨.還 生本心行六波羅蜜以度衆生。
如是等初得佛道時得是佐助。
又佛初得道時心自 思惟.是法甚深.衆生愚[一]蒙薄福.我亦五惡世生.今當雲何.念已.我當於一法中作三
分.分爲三乘以度衆生。
作是思惟時十方諸佛皆現光明.讚言善哉善哉我等亦在 五惡世中分一法作三分以度衆生.是時佛聞十方諸佛語聲卽大歡喜稱言南無 佛。
如是十方佛處處勸助爲作大利.知恩重故.以華供養十方佛。
最上福德無過此 德.何以故.是華寶積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華.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薩.送此華來 上釋迦牟尼
復次是供養佛得無量名聞福德利益.諸不善事皆悉滅除. 諸善根得增長.今世後世常得供養報.久後得作佛。
如是供養佛得種種無量利.以 是故諸菩薩供養佛。
持諸華香瓔珞末香澤香燒香塗香衣服幢蓋向釋迦牟尼佛所.到已頭面禮佛足一 注:
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 第一賤.履不淨處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貴禮所賤.貴重供養故。
復次有下中上禮.下 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頭面禮足是上供養.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座比丘兩手捉上 座兩足.以頭面禮。
問曰.四種身儀.若坐若立若行若臥.何以故一面立。
答曰.爲來故 不應行.爲恭敬供養故不應臥.此事易明何足問耶.應問或坐或立.坐者於供養不 重.立者恭敬供養法重。
復次佛法中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來到佛所皆坐.外道 他法輕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衆身心屬佛是故立.若得道諸阿羅漢如 舍利弗
是諸菩薩中雖有白衣.以從遠來供養佛故立。
白佛言.寶積如來緻問世尊.少惱少患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又以此千葉金色蓮華 供養世尊。
注:
答 曰.諸佛法爾.知而故問。
如毗尼中.達貳迦比丘作赤色瓦窟.佛見已知.而故問阿難 此作何物。
阿難白佛.是陶家子出家字達貳迦.作小草舍.常爲放牛人所壞.三作三 破.是故作此瓦舍。
佛語阿難破此瓦窟.何以故.外道輩當言佛大師在時漏處法出. 如是等處處知而故問。
復次佛雖一切智.隨世界法.世人問訊佛亦問訊.佛人中生 受人法.寒熱生死與人等.問訊法亦應等。
復次世界中大貴大賤不應相問訊.佛力 等故應相問訊。
復次是多寶世界清淨莊嚴.佛身色像光明亦大.若不問訊人謂輕 慢。
又復欲示佛世界身色光明種種雖勝.智慧神力俱等無異.是故問訊。
問曰.何以 問少惱少病不。
答曰.有二種病.一者外因緣病.二者內因緣病.外者寒熱飢渴兵刃 刀杖墜落推壓如是等種種外患名爲惱.內者飲食不節臥起無常四百四病如是 等種種名爲內病。
如此二病有身皆苦.是故問少惱少患不。
問曰.何以不問無惱無 病而問少惱少患。
答曰.聖人實知身爲苦本無不病時.何以故.是四大合而爲身.地 ******************** 水火風性不相宜各各相害。
譬如疽瘡無不痛時.若以藥塗可得少差而不可得愈. 人身亦如是.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則死.以是故不得問無惱無病。
外患常有風 雨寒熱爲惱.復有身四
問曰.問少惱少患則足.何以復言興居輕利。
答曰.人雖病差未得平復.以 是故問興居輕利。
問曰.何以故言氣力安樂不。
答曰.有人病差雖能行步坐起.氣力 未足.不能造事施爲攜輕舉重.故問氣力。
安樂不者.有人雖病得差能舉重攜輕.而 未受安樂.是故問安樂不。
問曰.若無病有力何以未受安樂。
答曰.有人貧窮恐怖憂 愁不得安樂.以是故問得安樂不。
復次有二種問訊法.問訊身問訊心。
若言少惱少 患興居輕利氣力是問訊身.若言安樂不是問訊心。
種種內外諸病名爲身病.婬欲 瞋恚嫉妬慳貪憂愁怖畏等種種煩惱九十八結五百纏種種欲願等名爲心病.是 二病問訊故.言少惱少病興居輕利氣力安樂不。
問曰.人問訊則應爾.諸天尚不應 如此問訊.何況於佛。
答曰.佛身二種.一神通變化身二父母生身.父母生身受人法 注:
問曰.一切賢聖心無所著.不貪身不惜夀不惡死不 悅生.若如是者何用問訊。
答曰.隨世界法故受人法問訊.遣問訊亦以人法。
千葉金 色蓮華如上說。
爾時釋迦牟尼佛受是千葉金色蓮華已.散東方恆河沙等諸世界中佛。
問曰.佛無勝.如今何以故向東方諸佛散華供養。
如佛初得道時.自念人無所尊則 事業不成.今十方天地誰可尊事者我欲師而事之。
是時梵天王等諸天白佛佛爲 無上無過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觀三世十方天地中無勝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訶 般若波羅蜜今自緻作佛.是我所尊卽是我師.我當恭敬供養尊事是法。
譬如有樹 名爲好堅.是樹在地中百歲枝葉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樹出已欲求大樹以蔭 其身.是時林中有神語好堅樹言.世中無大汝者.諸樹皆當在汝蔭中。
佛亦如是.無 量阿僧祇劫在菩薩地中生.一日於菩提樹下金剛坐處坐.實知一切諸法相得成 佛道.是時自念誰可尊事以爲師者.我當承事恭敬供養.時梵天王等諸天白佛言. ******************** 佛爲無上無過佛者.今何以故復供養東方諸佛。
答曰.佛雖無上三世十方天地中 無過佛者而行供養.供養有上中下.下於己者而供養之是下供養.供養勝己是上 供養.供養與己等者是中供養.諸佛供養是中供養。
如大愛道比丘尼與五百阿羅 漢比丘尼一日中一時入涅槃.是時諸得三道優婆塞舉五百牀.四天王舉佛乳母 大愛道牀.佛自在前擎香罏燒香供養。
佛語比丘.汝等助我供養乳母身。
爾時諸阿 羅漢比丘各各以神足力到摩梨山上取牛頭栴檀香薪助佛作
以 是故雖不求果而行等供養。
復次唯佛應供養佛.餘人不知佛德.如偈說.智人能敬 智智論則智喜智人能知智如虵知虵足。
以是故諸佛一切智能供養一切智。
復次 是十方佛世世勸助釋迦牟尼佛.如七住菩薩觀諸法空無所有不生不滅.如是觀 已於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捨六波羅蜜入涅槃。
譬如人夢中作栰渡大河水.手 足疲勞生患厭想在中流中夢覺.自念言何許有河而可渡者.是時勤心都放.菩薩 亦如是.立七住中得無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
爾時十方諸佛皆放光明照菩 ******************** 薩身以右手摩其頭.語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當念汝本願欲度衆生.汝雖知空衆 生不解.汝當集諸功德教化衆生共入涅槃.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 好無量光明三十二業.汝今始得一無生法門莫便大喜。
是時菩薩聞諸佛教誨.還 生本心行六波羅蜜以度衆生。
如是等初得佛道時得是佐助。
又佛初得道時心自 思惟.是法甚深.衆生愚
作是思惟時十方諸佛皆現光明.讚言善哉善哉我等亦在 五惡世中分一法作三分以度衆生.是時佛聞十方諸佛語聲卽大歡喜稱言南無 佛。
如是十方佛處處勸助爲作大利.知恩重故.以華供養十方佛。
最上福德無過此 德.何以故.是華寶積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華.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薩.送此華來 上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