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功德故而作供養。
問曰.若爾者.佛何以不 自遙散釋迦牟尼佛上而遣人供養。
答曰.爲此間諸菩薩信普明故。
復次佛所遣使 水火兵毒.百千種害終不能傷.道裡懸遠欲令安隱故。
問曰.何故不以好寶深經若 佛菩薩寶〈言此寶諸天所不見能出種種妙物如摩尼珠故名佛寶也〉爲信而以蓮華.蓮華小物 何足爲信。
答曰.佛不須物.佛寶[三]天寶尚亦不須.何況人寶.以不須故不遣.亦以佛自
等有故不遣.深經亦爾。
復次諸經於佛則無甚深.甚深之稱出自凡人.凡人所疑於 佛無礙.凡人所難佛皆易之。
復次華香清妙宜爲供養.如人獻贈必以異物。
問曰.何 注:[一]原作向.今依餘刻改.
[二]原作言.今依麗刻改.
[三]原作大.今依麗元明刻改.
********************
故止以蓮華不以餘物。
答曰.供養唯以華香旛蓋.華有二事有色有香。
問曰.餘華亦 有香有色.何故唯以蓮華供養。
答曰.如華手經中說.十方佛皆以華供養釋迦文佛。
復次蓮華有三種.一者人華二者天華三者菩薩華.人華大蓮華十餘葉.天華百葉. 菩薩華千葉.彼世界中多有金色光明千葉蓮華.娑婆世界中雖有化華千葉無水 生者.以是故遣。
是蓮華千葉金色如上舌相中說。
問曰.佛何以令普明以華散佛上。
答曰.供養法華香旛蓋.旛蓋應上.乾香應燒.溼香應塗地.末香及華應散。
問曰.何以 不供奉而已.而自散上。
答曰.自手供養是身業.輭言問訊是口業.能起身口業是意 業.是三業得功德牢固與佛道作因緣。
問曰.何以言汝當一心敬慎.娑婆世界中諸 菩薩難及難勝。
答曰.佛辟支佛阿羅漢一切諸賢聖皆一心敬慎.魔若魔民及內身 結使種種先世罪報皆是賊.近此諸賊故應一心敬慎。
譬如入賊中行.不自慎護爲 賊所得.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以遊彼界。
復次以人心多散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則是 諸功德初門.攝心得禪便得實智慧.得實智慧便得解脫.得解脫便得盡苦.如是事 ******************** 皆從一心得。
如佛般涅槃後一百歲有一比丘名憂波毱得六神通阿羅漢.當爾時 世爲閻浮提大導師。
彼時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歲.此比丘尼年小時見佛.憂波毱 來入其舍欲問佛容儀.先遣弟子。
弟子語比丘尼.我大師憂波毱欲來見汝問佛容 儀。
是時比丘尼以鉢盛滿麻油著戶扇下試之.知其威儀詳審以不。
憂波毱入.徐排 戶扇.麻油小棄.坐已問比丘尼.汝見佛不.容貌何似.爲我說之。
比丘尼答.我爾時年 少.見佛來入聚落.衆人言佛來.我亦隨衆人出見光明便禮.頭上金釵墮地在大暗[一]林下.佛光明照之幽隱皆見卽時得釵.我自是後乃作比丘尼。
憂波毱更問.佛在世 時比丘威儀禮法何如。
答曰.佛在時六羣比丘無羞無恥最是弊惡.威儀法則勝汝 今日.何以知之.六羣比丘入戶不令油棄.此雖弊惡如比丘儀法行住坐臥不失法 則.汝雖是六神通阿羅漢不如彼也。
憂波毱聞是語大自慚愧.以是故言一心敬慎. 一心敬慎善人相也。
復次何以故言一心敬慎是菩薩難勝難及難破難近.譬如大 師子王難勝難破.亦如白象王及龍王如大火炎皆難可近.是菩薩大福德智慧力 注:[一]原作牀.今依麗刻改.
********************
故若人欲勝欲破是不可得.正可自破.是故言難近。
問曰.一切大菩薩皆大功德智 慧利根一切難近.何以獨言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答曰.實如所言.但以多寶世界 中菩薩遠來見此世界不如.石沙穢惡菩薩身小一切衆事皆亦不如.必生輕慢.是 故佛言一心敬慎彼諸菩薩難近。
復次樂處生人多不勇猛不聰明少智慧.如鬱怛 羅衛人以大樂故無出家無受戒.諸天中亦爾。
是娑婆世界中是樂因緣少.有三惡 道老病死.土地自活法難.以是故易得厭心.見老病死至心大厭患.見貧窮人知先 世因緣所緻心生大厭.以是故智慧根[一]利。
彼間菩薩七寶世界種種寶樹心念飲食 應意卽得.如是生厭心難.是故智慧不能大利。
譬如利刀著好飲食中刀便生垢.飲 食雖好而與刀不相宜.若以石磨之.脂灰瑩治垢除刀利。
是菩薩亦如是.生雜世界 中利智難近.如人少小勤苦多有所能亦多有所堪.又如養馬不乘則無所任。
復次 是娑婆世界中菩薩多方便故難近.餘處不爾.如佛說.我自憶念宿世一日施人千 命度衆生故.雖諸功德六波羅蜜一切佛事具足而不作佛.恆以方便度脫衆生.以 注:[一]原作則.今依麗刻改.
********************
是事故是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爾時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蓮華.與無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俱 共發引。
問曰.是普明菩薩大力神通故應能來.是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雲何自緻. 多寶世界最在東邊道裡悠遠.是自用力行.爲寶積佛力.是普明菩薩力耶.爲釋迦 牟尼佛力。
答曰.盡是四種人力。
是出家居家菩薩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薩四如意 足好修.先世釋迦牟尼佛因緣.亦自用己力。
亦是普明菩薩力.何以故.是中力勢薄 者是普明菩薩力故得來。
如轉輪聖王飛上天時四種兵及諸宮觀畜獸一切皆飛. 轉輪聖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隨而飛從.此亦如是.力勢薄者以普明菩薩力故皆 亦得來。
亦是寶積佛力及釋迦牟尼光明照之。
若自無力.但釋迦牟尼佛光明[一]照之
亦應能來.何況有三。
問曰.是普明菩薩何不獨來而多將衆人。
答曰.翼從所宜故.譬 如國王出時必有營從。
復次是普明菩薩及釋迦牟尼佛因緣人故.所以者何.彼大 注:[一]原作召.今依麗元明刻改.
********************
衆中二衆共來.是故知有因緣者來無因緣者住。
問曰.是菩薩何以故與諸居家出 家童男童女俱來。
答曰.佛弟子七衆.比丘比丘尼學戒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 夷.優婆塞優婆夷是居家.餘五衆是出家.出家在家中更有二種若大若小.小者童 男童女.餘者爲大。
問曰.大者應行.小者何以能來。
答曰.在功德不在大小.若失功德 利行不善法雖老而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雖小而大。
復[一]次此小者遠來.人見則歎.
小而能爾爲法遠來。
亦顯佛法小大皆得奉行。
外道法中婆羅門得行其法.非婆羅 門不得行.佛法無大無小無內無外一切皆得修行.譬如服藥以除病爲主.不擇貴 賤大小。
皆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東方諸佛。
問曰.若皆供養東方諸佛.諸佛甚多何時當訖得來此間。
答曰.是諸菩薩非作人天 法供養.自行菩薩供養法。
菩薩供養法.身入禪定其身直進.從其身邊出無量身.化 作種種供養之物滿諸佛世界.譬如龍王行時從身出水普雨天下。
問曰.此諸菩薩 注:[一]次下原有見字.今依麗刻刪.
********************
欲詣釋迦牟尼佛.何以中道供養諸佛。
答曰.諸佛第一福田.若供養者得大果報.譬 如人廣修田業爲多得穀故.諸菩薩見諸佛供養得佛果報是故供養。
復次菩薩常 敬重於佛如人敬重父母.諸菩薩蒙佛說法得種種三昧種種陀羅尼種種神力.知 恩故廣供養。
如法華經中.藥王菩薩從佛得一切變現色身三昧作是思惟.我當雲 何供養佛及法華三昧.卽時飛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寶華香旛蓋供養
問曰.若爾者.佛何以不 自遙散釋迦牟尼佛上而遣人供養。
答曰.爲此間諸菩薩信普明故。
復次佛所遣使 水火兵毒.百千種害終不能傷.道裡懸遠欲令安隱故。
問曰.何故不以好寶深經若 佛菩薩寶〈言此寶諸天所不見能出種種妙物如摩尼珠故名佛寶也〉爲信而以蓮華.蓮華小物 何足爲信。
答曰.佛不須物.佛寶
復次諸經於佛則無甚深.甚深之稱出自凡人.凡人所疑於 佛無礙.凡人所難佛皆易之。
復次華香清妙宜爲供養.如人獻贈必以異物。
問曰.何 注:
答曰.供養唯以華香旛蓋.華有二事有色有香。
問曰.餘華亦 有香有色.何故唯以蓮華供養。
答曰.如華手經中說.十方佛皆以華供養釋迦文佛。
復次蓮華有三種.一者人華二者天華三者菩薩華.人華大蓮華十餘葉.天華百葉. 菩薩華千葉.彼世界中多有金色光明千葉蓮華.娑婆世界中雖有化華千葉無水 生者.以是故遣。
是蓮華千葉金色如上舌相中說。
問曰.佛何以令普明以華散佛上。
答曰.供養法華香旛蓋.旛蓋應上.乾香應燒.溼香應塗地.末香及華應散。
問曰.何以 不供奉而已.而自散上。
答曰.自手供養是身業.輭言問訊是口業.能起身口業是意 業.是三業得功德牢固與佛道作因緣。
問曰.何以言汝當一心敬慎.娑婆世界中諸 菩薩難及難勝。
答曰.佛辟支佛阿羅漢一切諸賢聖皆一心敬慎.魔若魔民及內身 結使種種先世罪報皆是賊.近此諸賊故應一心敬慎。
譬如入賊中行.不自慎護爲 賊所得.以是故言一心敬慎以遊彼界。
復次以人心多散如狂如醉.一心敬慎則是 諸功德初門.攝心得禪便得實智慧.得實智慧便得解脫.得解脫便得盡苦.如是事 ******************** 皆從一心得。
如佛般涅槃後一百歲有一比丘名憂波毱得六神通阿羅漢.當爾時 世爲閻浮提大導師。
彼時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歲.此比丘尼年小時見佛.憂波毱 來入其舍欲問佛容儀.先遣弟子。
弟子語比丘尼.我大師憂波毱欲來見汝問佛容 儀。
是時比丘尼以鉢盛滿麻油著戶扇下試之.知其威儀詳審以不。
憂波毱入.徐排 戶扇.麻油小棄.坐已問比丘尼.汝見佛不.容貌何似.爲我說之。
比丘尼答.我爾時年 少.見佛來入聚落.衆人言佛來.我亦隨衆人出見光明便禮.頭上金釵墮地在大暗
憂波毱更問.佛在世 時比丘威儀禮法何如。
答曰.佛在時六羣比丘無羞無恥最是弊惡.威儀法則勝汝 今日.何以知之.六羣比丘入戶不令油棄.此雖弊惡如比丘儀法行住坐臥不失法 則.汝雖是六神通阿羅漢不如彼也。
憂波毱聞是語大自慚愧.以是故言一心敬慎. 一心敬慎善人相也。
復次何以故言一心敬慎是菩薩難勝難及難破難近.譬如大 師子王難勝難破.亦如白象王及龍王如大火炎皆難可近.是菩薩大福德智慧力 注:
問曰.一切大菩薩皆大功德智 慧利根一切難近.何以獨言娑婆世界中菩薩難近。
答曰.實如所言.但以多寶世界 中菩薩遠來見此世界不如.石沙穢惡菩薩身小一切衆事皆亦不如.必生輕慢.是 故佛言一心敬慎彼諸菩薩難近。
復次樂處生人多不勇猛不聰明少智慧.如鬱怛 羅衛人以大樂故無出家無受戒.諸天中亦爾。
是娑婆世界中是樂因緣少.有三惡 道老病死.土地自活法難.以是故易得厭心.見老病死至心大厭患.見貧窮人知先 世因緣所緻心生大厭.以是故智慧根
彼間菩薩七寶世界種種寶樹心念飲食 應意卽得.如是生厭心難.是故智慧不能大利。
譬如利刀著好飲食中刀便生垢.飲 食雖好而與刀不相宜.若以石磨之.脂灰瑩治垢除刀利。
是菩薩亦如是.生雜世界 中利智難近.如人少小勤苦多有所能亦多有所堪.又如養馬不乘則無所任。
復次 是娑婆世界中菩薩多方便故難近.餘處不爾.如佛說.我自憶念宿世一日施人千 命度衆生故.雖諸功德六波羅蜜一切佛事具足而不作佛.恆以方便度脫衆生.以 注:
爾時普明菩薩從寶積佛受千葉金色蓮華.與無數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俱 共發引。
問曰.是普明菩薩大力神通故應能來.是出家在家菩薩及諸童男童女雲何自緻. 多寶世界最在東邊道裡悠遠.是自用力行.爲寶積佛力.是普明菩薩力耶.爲釋迦 牟尼佛力。
答曰.盡是四種人力。
是出家居家菩薩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薩四如意 足好修.先世釋迦牟尼佛因緣.亦自用己力。
亦是普明菩薩力.何以故.是中力勢薄 者是普明菩薩力故得來。
如轉輪聖王飛上天時四種兵及諸宮觀畜獸一切皆飛. 轉輪聖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隨而飛從.此亦如是.力勢薄者以普明菩薩力故皆 亦得來。
亦是寶積佛力及釋迦牟尼光明照之。
若自無力.但釋迦牟尼佛光明
問曰.是普明菩薩何不獨來而多將衆人。
答曰.翼從所宜故.譬 如國王出時必有營從。
復次是普明菩薩及釋迦牟尼佛因緣人故.所以者何.彼大 注:
問曰.是菩薩何以故與諸居家出 家童男童女俱來。
答曰.佛弟子七衆.比丘比丘尼學戒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 夷.優婆塞優婆夷是居家.餘五衆是出家.出家在家中更有二種若大若小.小者童 男童女.餘者爲大。
問曰.大者應行.小者何以能來。
答曰.在功德不在大小.若失功德 利行不善法雖老而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雖小而大。
復
亦顯佛法小大皆得奉行。
外道法中婆羅門得行其法.非婆羅 門不得行.佛法無大無小無內無外一切皆得修行.譬如服藥以除病爲主.不擇貴 賤大小。
皆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東方諸佛。
問曰.若皆供養東方諸佛.諸佛甚多何時當訖得來此間。
答曰.是諸菩薩非作人天 法供養.自行菩薩供養法。
菩薩供養法.身入禪定其身直進.從其身邊出無量身.化 作種種供養之物滿諸佛世界.譬如龍王行時從身出水普雨天下。
問曰.此諸菩薩 注:
答曰.諸佛第一福田.若供養者得大果報.譬 如人廣修田業爲多得穀故.諸菩薩見諸佛供養得佛果報是故供養。
復次菩薩常 敬重於佛如人敬重父母.諸菩薩蒙佛說法得種種三昧種種陀羅尼種種神力.知 恩故廣供養。
如法華經中.藥王菩薩從佛得一切變現色身三昧作是思惟.我當雲 何供養佛及法華三昧.卽時飛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寶華香旛蓋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