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h">[二]是佛欲說般若波羅蜜初神力。
第二一切 毛孔皆悉微笑。
第三放常光明面各一丈。
第四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而笑。
第五 入師子遊戲三昧.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
第六佛坐師子座現最勝身光明色像 威德巍巍.以此神力感動衆生.其有信者皆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疑者示 常身便得信解而各說言今所見者是佛真身.以佛力故此三千大千世界中人見 佛常身遠近無礙.是時三千大千世界衆生皆大歡喜言此真是佛身.佛初生時初 成佛時初轉法輪時皆以此身.如是思惟此真是佛身。
問曰.何以故名爲淨居天梵 注:[一]原作華.今依餘刻改.
[二]原作時.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
世天。
答曰.第四禪有八種.五種是阿那含住處是名淨居.三種凡夫聖人共住。
過是 八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天王。
梵世天者生處有三種.一者梵衆 天諸小梵生處.二者梵輔天貴梵生處.三者大梵天是名中間禪生處。
問曰.離欲是 同.何以故有貴賤異處。
答曰.初禪三種下中上.若修下禪生梵衆.若修中禪生梵輔. 若修上禪生大梵。
慈行亦如是.如妙眼師念言.我爲衆人說法皆生梵天中.我今不 應與弟子同處當修上慈.修上慈故生大梵天中。
復次第一清淨心故生大梵天中。
問曰.何以故於四禪中但說初後不說中間。
答曰.初門離欲難故.最後微妙難得故. 中間易入故不說。
復次言梵世已攝色界.以第四禪第一妙故别說。
復次以人多識 梵天不識餘天.是故但說梵天.以淨居天常憐愍衆生常勸請佛故。
復次佛說法聲 至梵天.佛得道時諸天展轉唱告乃至淨居天.以是故說初後不說中。
復次梵天近 欲界故應聞.淨居天是色界主是故應聞.譬如守門人識客.客至其主主則識之.中 間無事故不說。
復次二禪大喜三禪大樂.喜樂放逸是故不說。
問曰.何以名他化自 ******************** 在。
答曰.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
化自樂者.自化五塵而自娛樂.故 言化自樂。
兜率名知足天.夜摩名善分天.第二名三十三天.最下天是四天王諸天。
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
須彌山邊有山名由揵陀羅.高四萬二 千由旬.此山有四頭.頭各有城.四天王各居一城。
夜摩等諸天七寶地在虛空中.有 風持之令住.乃至淨居亦復如是。
如是諸天見佛身清淨大光明淨.持諸供具水陸 諸華.陸地生華須曼提爲第一.水中生華青蓮華爲第一.若樹生華若蔓生華是諸 名華種種異色種種香熏.各持天華來詣佛所.以此諸華色好多香柔輭細滑.是故 以此爲供養具。
雲何爲天華.天華芬熏香氣逆風。
諸天瓔珞懸在佛上.天澤香以塗 佛地.天末香以散佛上。
天蓮華青赤紅白何以無黃.黃屬火.火非水華所宜故。
天寶 蓮華瑠璃爲莖金剛爲臺.閻浮那陀金爲葉.柔輭且香。
幷天樹葉香.持詣佛所。
問曰. 若諸天供養應持天華.人及非人雲何得天華。
答曰.佛以神足放大光明.地六種震 動.諸天雨種種妙華滿三千大千世界以供養佛.是人非人或取此華而以供養。
復 ******************** 次天竺國法名諸好物皆名天物.是人華非人華雖非天上華.以其妙好故名爲天 華.是故言人非人持諸天華是則無咎。
是諸天華乃至天樹葉香以散佛上。
問曰.何以以華散佛身上。
答曰.恭敬供養故。
又佛光照皆遙見佛.心大歡喜供養佛 故.皆以諸華而散佛上。
復次佛於三界第一福田.以是故華散佛上。
所散寶華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上在虛空中化成大臺。
問曰.何以化作此臺在虛空中。
答曰.所散華少而化爲大臺.以示衆生因少果多。
問 曰.何以故臺在虛空中住而不墮落。
答曰.佛以神力欲示衆生令知佛爲福田得報 不失.乃至成佛其福不滅。
是華臺四邊垂諸瓔珞雜色華蓋五色繽紛.是諸華蓋瓔珞徧滿三千大千世界。
問曰.若佛自有神力.何以因所散華而變爲臺。
答曰.欲令人心信清淨故.是人見所 供養變成此臺心大歡喜.因歡喜故大得福德。
******************** 以是華蓋瓔珞嚴飾故.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及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皆 亦如是。
有人言轉輪聖王四世界主.梵天王千世界主.佛三千大千世界主.是語非實.以是 故佛所變化乃至十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衆生各各自念佛獨爲我說法不爲餘人。
問曰.佛以一身示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今諸衆生何以各各見佛在前說法。
答曰. 佛有二種神力.一者一處坐說法令諸衆生遠處皆見遠處皆聞.二者佛在一處說 法能令一一衆生各自見佛在前說法譬如日出影現衆水。
復次衆生不同.有人見 佛身徧三千大千世界而得淨信.有人各各見佛在前說法得心清淨信樂歡喜.以 是故佛今各各在前而爲說法。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熙怡而笑.笑光徧照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光故此間三千大千世 界中衆生皆見東方恆河沙諸佛及僧.彼間恆河沙等世界中衆生皆見此間三千大 ********************
第二一切 毛孔皆悉微笑。
第三放常光明面各一丈。
第四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而笑。
第五 入師子遊戲三昧.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
第六佛坐師子座現最勝身光明色像 威德巍巍.以此神力感動衆生.其有信者皆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中疑者示 常身便得信解而各說言今所見者是佛真身.以佛力故此三千大千世界中人見 佛常身遠近無礙.是時三千大千世界衆生皆大歡喜言此真是佛身.佛初生時初 成佛時初轉法輪時皆以此身.如是思惟此真是佛身。
問曰.何以故名爲淨居天梵 注:
答曰.第四禪有八種.五種是阿那含住處是名淨居.三種凡夫聖人共住。
過是 八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天王。
梵世天者生處有三種.一者梵衆 天諸小梵生處.二者梵輔天貴梵生處.三者大梵天是名中間禪生處。
問曰.離欲是 同.何以故有貴賤異處。
答曰.初禪三種下中上.若修下禪生梵衆.若修中禪生梵輔. 若修上禪生大梵。
慈行亦如是.如妙眼師念言.我爲衆人說法皆生梵天中.我今不 應與弟子同處當修上慈.修上慈故生大梵天中。
復次第一清淨心故生大梵天中。
問曰.何以故於四禪中但說初後不說中間。
答曰.初門離欲難故.最後微妙難得故. 中間易入故不說。
復次言梵世已攝色界.以第四禪第一妙故别說。
復次以人多識 梵天不識餘天.是故但說梵天.以淨居天常憐愍衆生常勸請佛故。
復次佛說法聲 至梵天.佛得道時諸天展轉唱告乃至淨居天.以是故說初後不說中。
復次梵天近 欲界故應聞.淨居天是色界主是故應聞.譬如守門人識客.客至其主主則識之.中 間無事故不說。
復次二禪大喜三禪大樂.喜樂放逸是故不說。
問曰.何以名他化自 ******************** 在。
答曰.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
化自樂者.自化五塵而自娛樂.故 言化自樂。
兜率名知足天.夜摩名善分天.第二名三十三天.最下天是四天王諸天。
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
須彌山邊有山名由揵陀羅.高四萬二 千由旬.此山有四頭.頭各有城.四天王各居一城。
夜摩等諸天七寶地在虛空中.有 風持之令住.乃至淨居亦復如是。
如是諸天見佛身清淨大光明淨.持諸供具水陸 諸華.陸地生華須曼提爲第一.水中生華青蓮華爲第一.若樹生華若蔓生華是諸 名華種種異色種種香熏.各持天華來詣佛所.以此諸華色好多香柔輭細滑.是故 以此爲供養具。
雲何爲天華.天華芬熏香氣逆風。
諸天瓔珞懸在佛上.天澤香以塗 佛地.天末香以散佛上。
天蓮華青赤紅白何以無黃.黃屬火.火非水華所宜故。
天寶 蓮華瑠璃爲莖金剛爲臺.閻浮那陀金爲葉.柔輭且香。
幷天樹葉香.持詣佛所。
問曰. 若諸天供養應持天華.人及非人雲何得天華。
答曰.佛以神足放大光明.地六種震 動.諸天雨種種妙華滿三千大千世界以供養佛.是人非人或取此華而以供養。
復 ******************** 次天竺國法名諸好物皆名天物.是人華非人華雖非天上華.以其妙好故名爲天 華.是故言人非人持諸天華是則無咎。
是諸天華乃至天樹葉香以散佛上。
問曰.何以以華散佛身上。
答曰.恭敬供養故。
又佛光照皆遙見佛.心大歡喜供養佛 故.皆以諸華而散佛上。
復次佛於三界第一福田.以是故華散佛上。
所散寶華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上在虛空中化成大臺。
問曰.何以化作此臺在虛空中。
答曰.所散華少而化爲大臺.以示衆生因少果多。
問 曰.何以故臺在虛空中住而不墮落。
答曰.佛以神力欲示衆生令知佛爲福田得報 不失.乃至成佛其福不滅。
是華臺四邊垂諸瓔珞雜色華蓋五色繽紛.是諸華蓋瓔珞徧滿三千大千世界。
問曰.若佛自有神力.何以因所散華而變爲臺。
答曰.欲令人心信清淨故.是人見所 供養變成此臺心大歡喜.因歡喜故大得福德。
******************** 以是華蓋瓔珞嚴飾故.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及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皆 亦如是。
有人言轉輪聖王四世界主.梵天王千世界主.佛三千大千世界主.是語非實.以是 故佛所變化乃至十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衆生各各自念佛獨爲我說法不爲餘人。
問曰.佛以一身示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今諸衆生何以各各見佛在前說法。
答曰. 佛有二種神力.一者一處坐說法令諸衆生遠處皆見遠處皆聞.二者佛在一處說 法能令一一衆生各自見佛在前說法譬如日出影現衆水。
復次衆生不同.有人見 佛身徧三千大千世界而得淨信.有人各各見佛在前說法得心清淨信樂歡喜.以 是故佛今各各在前而爲說法。
爾時世尊在師子座熙怡而笑.笑光徧照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光故此間三千大千世 界中衆生皆見東方恆河沙諸佛及僧.彼間恆河沙等世界中衆生皆見此間三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