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菩薩第八
復有菩薩摩訶薩
問曰.若從上數應先菩薩次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次佛故.若從下數
應先優婆夷次第優婆塞比丘尼比丘菩薩.今何以先說比丘次三衆後說菩薩。
答 曰.菩薩雖應次佛.以諸煩惱未盡故先說阿羅漢.諸阿羅漢智慧雖少而已成熟.諸 菩薩智慧雖多而煩惱未盡.是故先說阿羅漢。
佛法有二種.一祕密二顯示.顯示中 佛辟支佛阿羅漢皆是福田.以其煩惱盡無餘故.祕密中說諸菩薩得無生法忍煩 惱已斷具六神通利益衆生.以顯示法故前說阿羅漢後說菩薩。
復次菩薩以方便 力現入五道受五欲引導衆生.若在阿羅漢上.諸天世人當生疑怪.是故後說。
問曰. ******************** 在阿羅漢後可爾.何以反在優婆塞優婆夷後。
答曰.四衆雖漏未盡.盡在不久故通 名聲聞衆.若於四衆中閒說菩薩者則不便。
如比丘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比丘後 在沙彌前.佛以儀法不便故在沙彌後.此諸菩薩亦如是.雖應在學人三衆上.以不 便故在後說。
復次有人言.菩薩功德智慧超殊阿羅漢辟支佛.是故别說。
問曰.聲聞 經中但說四衆.此中何以别說菩薩衆。
答曰.有二種道.一聲聞道二菩提薩埵道.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説四衆當知是求聲聞道者.若别説菩薩摩訶薩衆當 知是求佛道者。
以是故聲聞法中經初無佛在某處某處住爾所菩薩俱.但言佛某 處某處住與爾所比丘俱.如說佛在波羅柰與五比丘俱佛在伽耶國中與千比丘 俱佛在舍婆提與五百比丘俱.如是種種經初不說與菩薩若幹人俱。
問曰.諸菩薩 二種.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菩薩總說在優婆塞優婆夷中.出家菩薩總說在比丘比 丘尼中.今何以故别說。
答曰.雖總在四衆中應當别說.何以故.是菩薩必墮四衆中. 有四衆不墮菩薩中.何者是.有聲聞人辟支佛人有求生天人有求樂自活人.此四 ******************** 種人不墮菩薩中.何以故.是人不發心言我當作佛故。
復次菩薩得無生法忍故一 切名字生死相斷.出三界不墮衆生數中.何以故.聲聞人得阿羅漢道滅度已尚不 墮衆生數中.何況菩薩。
如波羅延經優波屍難中偈說.已滅無處更出不.若已永滅 不出不.旣入涅槃常住不.唯願大智說其實。
佛答.滅者卽是不可量破壞因緣及名 相一切言語道已過一時都盡如火滅。
如阿羅漢一切名字尚斷.何況菩薩能破一 切諸法知實相得法身而不斷耶.以是故摩訶衍四衆中别說菩薩。
問曰.何以故大 乘經初菩薩衆聲聞衆兩說.聲聞經獨說比丘衆不說菩薩衆。
答曰.欲辯二乘義故 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陜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爲佛乘益一切。
復次聲聞乘 多説衆生空佛乘說衆生空法空.如是等種種分[一]别說是二道故.摩訶衍經聲聞衆
菩薩衆兩說。
如讚摩訶衍偈中說.得此大乘人能與一切樂利益以實法[二]令得無上
道.得此大乘人慈悲一切故頭目以布施捨之如草木.得此大乘人護持清淨戒如
[三]犛牛愛尾不惜身夀命.得此大乘人能得無上忍若有割截身視之如斷草.得此大
注:
[一]别下原有三乘分别四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作今.今依麗元明刻改.
[三]原作貓.今依麗元明刻改.
********************
乘人精進無厭惓力行不休息如抒大海者.得此大乘人廣修無量定神通聖道力
清淨得自在.得此大乘人分别諸法相無壞實智慧是中已具足.不可思議智無量
悲心轉不入二法中等觀一切法。
驢馬駝象乘雖同不相匹菩薩及聲聞大小亦如 是.大慈悲爲軸智慧爲兩輪精進爲快馬戒定以爲銜忍辱心爲鎧總持爲轡勒.摩 訶衍乘人能度於一切。
問曰.如聲聞經初但說比丘衆.摩訶衍經初何以不但說菩 薩衆。
答曰.摩訶衍廣大諸乘諸道皆入摩訶衍.聲聞乘狹小不受摩訶衍.譬如恆河 不受大海以其狹小故.大海能受衆流以其廣大故.摩訶衍法亦如是。
如偈說.摩訶 衍如海小乘牛跡水.小故不受大其喻亦如是。
以是故小乘衆不受菩薩。
問曰.何等 名菩提.何等名薩埵。
答曰.菩提名諸佛道.薩埵名或衆生或大心.是人諸佛道功德 盡欲得.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大心。
如偈說.一切諸佛法智慧及戒定 能利益一切是名爲菩提。
其心不可動能忍成道事不斷亦不破是心名薩埵。
復次 稱讚好法名爲薩好法體相名爲埵.菩薩心自利利他故度一切衆生故知一切法 ******************** 實性故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故爲一切賢聖之所稱讚故是名菩提薩埵.所 以者何.一切諸法中佛法最第一.是人欲取是法故爲賢聖所讚歎。
復次如是人爲 一切衆生脫生老死故索佛道是名菩提薩埵。
復次三種道皆是菩提.一者佛道二 者聲聞道三者辟支佛道.辟支佛道聲聞道雖得菩提而不稱爲菩提.佛功德中菩 提稱爲菩提.是名菩提薩埵。
問曰.齊何名菩提薩埵。
答曰.有大誓願心不可動精進 不退.以是三事名爲菩提薩埵。
復次有人言.初發心作願我當作佛度一切衆生.從 是已來名菩提薩埵。
如偈說.若初發心時誓願當作佛已過諸世閒應受世供養。
從 初發心到第九無礙入金剛三昧中.是中閒名爲菩提薩埵。
是菩提薩埵有兩種.有 鞞跋緻有阿鞞跋緻.如退法不退法阿羅漢.阿鞞跋緻菩提薩埵是名實菩薩.以是 實菩薩故諸餘退轉菩薩皆名菩薩.譬如得四道人是名實僧.以實僧故諸未得道 者皆得名僧。
問曰.雲何知是菩薩鞞跋緻阿鞞跋緻。
答曰.般若波羅蜜阿鞞跋緻品 中佛自說阿鞞跋緻相.如是相是退轉如是相是不退轉。
復次若菩薩一法得好修 ******************** 好念是名阿鞞跋緻菩薩.何等一法.一心集諸善法.如說諸佛一心集諸善法故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有菩薩得一法是阿鞞跋緻相.何等一法.正直精進。
如 佛問阿難.阿難汝說精進.如是世尊.阿難汝讚精進.如是善逝.阿難常行常修常念 精進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經廣說。
復次若得二法是時是阿鞞跋 緻相.何等二法.一切法實知空.亦念不捨一切衆生.如是人名爲阿鞞跋緻菩薩。
復 次得三法.一者若一心作願欲成佛道如金剛不可動不可破.二者於一切衆生悲 心徹入骨髓.三者得般舟三昧能見現在諸佛.是時名阿鞞跋緻。
復次阿毗曇中迦 旃延尼子弟子輩言.何名菩薩.自覺復能覺他是名菩薩.必當作佛是名菩薩。
菩提 名漏盡人智慧.是人從智慧生.智慧人所護智慧人所養故.是名菩薩。
又言發阿鞞 跋緻心.從是已後名菩薩。
又言若離五法得五法是名菩薩.何謂五法.離三惡道常 生天上人間.離貧窮下賤常得尊貴.離非男法常得男子身.離諸形殘缺陋諸根具 足.離捨喜忘常憶宿命.得是宿命智慧常離一切惡法遠捨惡人常求道法攝取弟 ******************** 子.如是名爲菩薩。
又言從種三十二相業已來是名菩薩。
問曰。
何時種三十二相業 因緣。
答曰.過三阿僧祇劫然後種三十二相業因緣。
問曰.幾時名阿僧祇。
答曰.天人 中能知算數者極數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 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千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 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如是數三阿僧祇.若行一阿僧祇滿行第二阿僧祇.第 二阿僧祇滿行第三阿僧祇.譬如算數法算一乃至算百百算竟還至一.如是菩薩 一阿僧祇過還從一起。
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
答 曰.菩薩雖應次佛.以諸煩惱未盡故先說阿羅漢.諸阿羅漢智慧雖少而已成熟.諸 菩薩智慧雖多而煩惱未盡.是故先說阿羅漢。
佛法有二種.一祕密二顯示.顯示中 佛辟支佛阿羅漢皆是福田.以其煩惱盡無餘故.祕密中說諸菩薩得無生法忍煩 惱已斷具六神通利益衆生.以顯示法故前說阿羅漢後說菩薩。
復次菩薩以方便 力現入五道受五欲引導衆生.若在阿羅漢上.諸天世人當生疑怪.是故後說。
問曰. ******************** 在阿羅漢後可爾.何以反在優婆塞優婆夷後。
答曰.四衆雖漏未盡.盡在不久故通 名聲聞衆.若於四衆中閒說菩薩者則不便。
如比丘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比丘後 在沙彌前.佛以儀法不便故在沙彌後.此諸菩薩亦如是.雖應在學人三衆上.以不 便故在後說。
復次有人言.菩薩功德智慧超殊阿羅漢辟支佛.是故别說。
問曰.聲聞 經中但說四衆.此中何以别說菩薩衆。
答曰.有二種道.一聲聞道二菩提薩埵道.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説四衆當知是求聲聞道者.若别説菩薩摩訶薩衆當 知是求佛道者。
以是故聲聞法中經初無佛在某處某處住爾所菩薩俱.但言佛某 處某處住與爾所比丘俱.如說佛在波羅柰與五比丘俱佛在伽耶國中與千比丘 俱佛在舍婆提與五百比丘俱.如是種種經初不說與菩薩若幹人俱。
問曰.諸菩薩 二種.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菩薩總說在優婆塞優婆夷中.出家菩薩總說在比丘比 丘尼中.今何以故别說。
答曰.雖總在四衆中應當别說.何以故.是菩薩必墮四衆中. 有四衆不墮菩薩中.何者是.有聲聞人辟支佛人有求生天人有求樂自活人.此四 ******************** 種人不墮菩薩中.何以故.是人不發心言我當作佛故。
復次菩薩得無生法忍故一 切名字生死相斷.出三界不墮衆生數中.何以故.聲聞人得阿羅漢道滅度已尚不 墮衆生數中.何況菩薩。
如波羅延經優波屍難中偈說.已滅無處更出不.若已永滅 不出不.旣入涅槃常住不.唯願大智說其實。
佛答.滅者卽是不可量破壞因緣及名 相一切言語道已過一時都盡如火滅。
如阿羅漢一切名字尚斷.何況菩薩能破一 切諸法知實相得法身而不斷耶.以是故摩訶衍四衆中别說菩薩。
問曰.何以故大 乘經初菩薩衆聲聞衆兩說.聲聞經獨說比丘衆不說菩薩衆。
答曰.欲辯二乘義故 佛乘及聲聞乘.聲聞乘陜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爲佛乘益一切。
復次聲聞乘 多説衆生空佛乘說衆生空法空.如是等種種分
如讚摩訶衍偈中說.得此大乘人能與一切樂利益以實法
驢馬駝象乘雖同不相匹菩薩及聲聞大小亦如 是.大慈悲爲軸智慧爲兩輪精進爲快馬戒定以爲銜忍辱心爲鎧總持爲轡勒.摩 訶衍乘人能度於一切。
問曰.如聲聞經初但說比丘衆.摩訶衍經初何以不但說菩 薩衆。
答曰.摩訶衍廣大諸乘諸道皆入摩訶衍.聲聞乘狹小不受摩訶衍.譬如恆河 不受大海以其狹小故.大海能受衆流以其廣大故.摩訶衍法亦如是。
如偈說.摩訶 衍如海小乘牛跡水.小故不受大其喻亦如是。
以是故小乘衆不受菩薩。
問曰.何等 名菩提.何等名薩埵。
答曰.菩提名諸佛道.薩埵名或衆生或大心.是人諸佛道功德 盡欲得.其心不可斷不可破如金剛山是名大心。
如偈說.一切諸佛法智慧及戒定 能利益一切是名爲菩提。
其心不可動能忍成道事不斷亦不破是心名薩埵。
復次 稱讚好法名爲薩好法體相名爲埵.菩薩心自利利他故度一切衆生故知一切法 ******************** 實性故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故爲一切賢聖之所稱讚故是名菩提薩埵.所 以者何.一切諸法中佛法最第一.是人欲取是法故爲賢聖所讚歎。
復次如是人爲 一切衆生脫生老死故索佛道是名菩提薩埵。
復次三種道皆是菩提.一者佛道二 者聲聞道三者辟支佛道.辟支佛道聲聞道雖得菩提而不稱爲菩提.佛功德中菩 提稱爲菩提.是名菩提薩埵。
問曰.齊何名菩提薩埵。
答曰.有大誓願心不可動精進 不退.以是三事名爲菩提薩埵。
復次有人言.初發心作願我當作佛度一切衆生.從 是已來名菩提薩埵。
如偈說.若初發心時誓願當作佛已過諸世閒應受世供養。
從 初發心到第九無礙入金剛三昧中.是中閒名爲菩提薩埵。
是菩提薩埵有兩種.有 鞞跋緻有阿鞞跋緻.如退法不退法阿羅漢.阿鞞跋緻菩提薩埵是名實菩薩.以是 實菩薩故諸餘退轉菩薩皆名菩薩.譬如得四道人是名實僧.以實僧故諸未得道 者皆得名僧。
問曰.雲何知是菩薩鞞跋緻阿鞞跋緻。
答曰.般若波羅蜜阿鞞跋緻品 中佛自說阿鞞跋緻相.如是相是退轉如是相是不退轉。
復次若菩薩一法得好修 ******************** 好念是名阿鞞跋緻菩薩.何等一法.一心集諸善法.如說諸佛一心集諸善法故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有菩薩得一法是阿鞞跋緻相.何等一法.正直精進。
如 佛問阿難.阿難汝說精進.如是世尊.阿難汝讚精進.如是善逝.阿難常行常修常念 精進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經廣說。
復次若得二法是時是阿鞞跋 緻相.何等二法.一切法實知空.亦念不捨一切衆生.如是人名爲阿鞞跋緻菩薩。
復 次得三法.一者若一心作願欲成佛道如金剛不可動不可破.二者於一切衆生悲 心徹入骨髓.三者得般舟三昧能見現在諸佛.是時名阿鞞跋緻。
復次阿毗曇中迦 旃延尼子弟子輩言.何名菩薩.自覺復能覺他是名菩薩.必當作佛是名菩薩。
菩提 名漏盡人智慧.是人從智慧生.智慧人所護智慧人所養故.是名菩薩。
又言發阿鞞 跋緻心.從是已後名菩薩。
又言若離五法得五法是名菩薩.何謂五法.離三惡道常 生天上人間.離貧窮下賤常得尊貴.離非男法常得男子身.離諸形殘缺陋諸根具 足.離捨喜忘常憶宿命.得是宿命智慧常離一切惡法遠捨惡人常求道法攝取弟 ******************** 子.如是名爲菩薩。
又言從種三十二相業已來是名菩薩。
問曰。
何時種三十二相業 因緣。
答曰.過三阿僧祇劫然後種三十二相業因緣。
問曰.幾時名阿僧祇。
答曰.天人 中能知算數者極數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 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千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 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如是數三阿僧祇.若行一阿僧祇滿行第二阿僧祇.第 二阿僧祇滿行第三阿僧祇.譬如算數法算一乃至算百百算竟還至一.如是菩薩 一阿僧祇過還從一起。
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