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三

關燈
是故說.不說餘 煩惱.愛斷餘則斷。

    復次若人言王來知必有將從.染愛亦如是。

    又如捉巾一頭餘則 盡隨.愛染亦如是.愛斷則知餘煩惱皆已斷。

    復次諸結使皆屬愛見.屬愛煩惱覆心. ******************** 屬見煩惱覆慧.如是愛離故屬愛結使亦離得心解脫.如是無明離故屬見結使亦 離得慧解脫。

    復次是五千阿羅漢應不退法得無生智.以是故言心得好解脫慧得 好解脫.不退故。

    退法阿羅漢得時解脫.如劬提迦等雖得解脫非好解脫.以退法故。

     其心調柔[一]輭. 若有恭敬供養瞋恚罵詈撾打者心等無異.若得珍寶瓦石視之一等.若有持刀斫 截手足有持栴檀塗身亦等無異。

    復次婬欲瞋恚憍慢疑見根本已斷故.是謂心調 柔輭。

    復次是諸阿羅漢欲染處不染應瞋處不瞋癡處不癡守護六情.以是故名心 調柔輭。

    如偈說.人守護六情如好馬善調.如是實智人諸天所敬視。

    諸餘凡人輩不 能守護六情.欲瞋慢癡疑見不斷故.不調柔如惡弊馬.以是故諸阿羅漢名心調柔 輭。

     摩。

    訶那伽. 摩訶言大那名無伽名罪.阿羅漢諸煩惱斷.以是故名大無罪。

    復次那伽或名龍或 注: [一]原作者.依麗元明刻改. ******************** 名象.是五千阿羅漢諸阿羅漢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龍如象.水行中龍力大陸行 中象力大。

    復次如善調象王能破大軍直入不迴.不畏刀杖不難水火.不走不退死 至不避.諸阿羅漢亦復如是.修禪定智慧故能破魔軍及諸結使賊.罵詈撾打不悔 不恚老死水火不畏不難。

    復次如大龍王從大海出.起於大雲徧覆虛空.放大電光 明照天地.注大洪雨潤澤萬物.諸阿羅漢亦復如是.禪定智慧大海水中出.起慈悲 雲潤及可度.現大光明種種變化.說實法相雨弟子心令生善根。

     所作已辦. 問曰.雲何名所作.雲何名已辦。

    答曰.信戒定捨等諸善法得故名爲所作.智慧精進 解脫等諸善法得故是名已辦.二法具足滿故名所作已辦。

    復次諸煩惱有二種.一 種屬愛一種屬見.屬愛煩惱斷故名所作.屬見煩惱斷故名已辦。

    復次色法善見故 名所作.無色法善見故名已辦.可見不可見有對無對等二法亦如是。

    復次不善無 記法斷故名所作善法思惟故名已辦.聞思慧成就故名所作修慧成就故名已辦. ******************** 種種三法亦如是。

    復次煖法頂法忍法世閒第一法得故名所作苦法忍等諸無漏 善根得故名已辦.見諦道得故名所作思惟道得故名已辦.學道得故名所作無學 道得故名已辦.心解脫得故名所作慧解脫得故名已辦.漏盡故名所作得共解脫 故名已辦.一切結使除故名所作得非時解脫故名已辦.自益利竟故名所作利益 他人故名已辦.如是等所作已辦義自在說。

     棄擔能[一]擔. 五衆麤重常惱故名爲擔.如佛所說.何謂擔.五衆是擔.諸阿羅漢此擔已除以是故 言棄擔。

    能擔者.是佛法中二種功德擔應擔.一種自益利二種益利他.一切諸漏盡 不悔解脫等諸功德是名自利益.信戒捨定慧等諸功德能與他人是名利益他人. 是諸阿羅漢自擔他擔能擔故名能擔。

    復次譬如大牛壯力能勝重載.此諸阿羅漢 亦復如是.得無漏根力覺道能擔佛法大事擔.以是故諸阿羅漢名能擔。

     逮得己利. 注: [一]擔下原有者字.今依麗元明刻刪. ******************** 雲何名己利雲何非己利.行諸善法是名己利.諸餘非法是名非己利。

    復次信戒捨 定慧等諸功德一切財寶勝故今世後世常得樂故能到甘露城故.三因緣故是名 己利。

    如信品中偈說.若人得信慧是寶最第一.諸餘世財利不及是法寶。

    復次若人 今世得樂後世得樂及得涅槃常樂是名己利.餘非己利。

    如偈說.世知種種無道法 與諸禽獸等無異.當求正智要道法得脫老死入涅槃。

    復次八正道及沙門果是名 諸阿羅漢己利.是五千阿羅漢得道及果二事俱得故名己利.以是故言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三種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雲何欲有。

    欲界繫業取因緣後世能生亦是業報是名欲 有.色有無色有亦如是.是名爲有。

    結盡者.結有九結.愛結恚結慢結癡結疑結見結 取結慳結嫉結.是結使盡及有是有盡及結使.以是故名有結盡。

    問曰.諸阿羅漢結 使應永盡得一切煩惱離故.有不應盡.何以故.阿羅漢未滅度時眼根等五陰十二 入十八界諸有成就故。

    答曰.無所妨.是果中說因.如佛語檀越施食時與五事.命色 ******************** 力樂膳.食不能必與五事.有人大得飲食而死.有人得少許食而活食爲五事因是 故佛言施食與五事。

    如偈說.斷食死無疑食者死未定.以是故佛說施食與五事。

    亦 如人食百斤金.金不可食.金是食因故言食金。

    佛言女人爲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 垢因故言女人爲戒垢。

    如人從高處墮未至地言此人死.雖未死知必死故言此人 死。

    如是諸阿羅漢結使已盡知有必當盡故言有結盡。

     正智已得解[一]脫. 如摩揵提梵志.弟子舉其屍著牀上舁行城市中多人處唱言.若有眼見摩揵提屍 者是人皆得清淨道何況禮拜供養者.多有人信其言。

    諸比丘聞是語白佛言.世尊 是事雲何。

    佛說偈言.小人眼見求清淨如是無智無實道諸結煩惱滿心中雲何眼 見得淨道.若有眼見得清淨何用智慧功德寶眼見求淨無是事智慧功德乃爲淨。

     以是故言正智得解脫。

    問曰.諸阿羅漢所作已辦更不求進.何以故常在佛邊不餘 處度衆生。

    答曰.一切十方衆生雖盡應供養佛.阿羅漢受恩重故應倍供養.所以者 注: [一]脫下原有者字.今依麗元明刻刪. ******************** 何.是阿羅漢從佛得成受無量功德.知結使斷信心轉多.是故諸大德阿羅漢佛邊 受功德樂味.供養恭敬報佛恩故在佛邊住。

    諸阿羅漢圍遶佛故佛德益尊.如梵天 人遶梵天王如三十三天遶釋提桓因如諸鬼神遶毗沙門王如諸小王遶轉輪聖 王如病人病愈住大醫邊.如是諸阿羅漢住在佛邊諸阿羅漢圍遶供養故佛德益 尊。

    問曰.若諸阿羅漢所作已辦逮得己利不須聽法.何以故說般若波羅蜜時共五 千阿羅漢。

    答曰.諸阿羅漢雖所作已辦.佛欲以甚深智慧法試.如佛問舍利弗.如波 羅延經阿耆陀難中偈說.種種諸學人及諸數法人.是人所行法願爲如實說。

    是中 雲何學人雲何數法人.爾時舍利弗默然.如是三問三默。

    佛示義端告舍利弗有生 不.舍利弗答大德有生.有生者欲爲滅有爲生法故名學人.以智慧得無生法故名 數法人.是經此中應廣說。

    復次若有漏若無漏諸禪定未得故欲得已得欲令堅深. 故諸阿羅漢佛邊聽法。

    復次現前樂故.如難陀迦經中說.以今世樂故聽法。

    復次諸 阿羅漢在佛邊聽法心無厭足.如蜫盧提迦經中說.舍利弗語蜫盧提迦我法中聽 ******************** 法無厭。

    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