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初品品目
關燈
小
中
大
卷二○〉聲聞三十七
品以毗曇門觀.摩訶衍三十七品以空門觀.〈卷一九〉聲聞念佛無學功德.摩訶衍念
佛從初發意乃至法盡.〈卷二一〉聲聞念天唯是欲界.摩訶衍念天三界皆通.〈卷二一〉
聲聞但求脫苦無陀羅尼名.摩訶衍用陀羅尼持諸功德.〈卷二八〉聲聞入住出以爲
定體.摩訶衍入住出爲定遠門反以戒慧爲定近門.〈卷二八〉聲聞三昧解脫尋伺五
支五智四禪十地而已.摩訶衍三昧楞嚴虛空師子頻呻威相炎山如是定名無邊
無量.〈卷二八〉聲聞十智.摩訶衍十一智。
〈卷二六〉乘有以果爲對者.聲聞見結生斷思 三時斷.摩訶衍見思生斷.〈卷二四〉聲聞入道入異於達.摩訶衍於一心中得智壞障 亦入亦達.〈卷二四〉聲聞斷少煩惱隨教得智.摩訶衍斷一切障智自然得.〈卷二四〉聲 ******************** 聞十力四無畏合四諦十二緣到涅槃說.摩訶衍十力四無畏合大悲諸法實相不 生不滅說.〈卷二五〉聲聞化人化主不俱說法入定無說.摩訶衍化人化主一時俱說 在定說法亦能遊行.〈卷二六〉聲聞菩提佛座但說敷草.摩訶衍佛座衆生福多見敷 天綩綖。
〈卷三四〉大小不同.於斯見矣。
第三小亦說大者.真如法性實際.聲聞法中亦 說.雜阿含所雲.〈卷二九〉增一阿含慈五功德.網明經說三十二悲.〈卷二○〉誰謂聲聞 異摩訶衍。
第四大不離小者.三十七品三三昧等皆聲聞法.菩薩用三十七品到涅 槃城.用三三昧入城三門.而以四禪四空四無量八捨八勝九次第定十一切處作 我開門大好伴侶。
〈卷二○〉第五龍樹非空宗者.龍樹雲我說空者破諸執有.譬如唱 言衆皆寂靜.以聲遮聲非求聲也。
〈卷六〉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知諸法實相慧. 是爲般若。
觀一切法非常無常.非我無我.非苦非樂.非有非無.亦不作是觀.是爲行 般若。
是義捨觀.滅諸語言.離諸心行.本來不生如涅槃相.是爲實相。
〈卷一八〉菩薩觀 一切法不生不不生.不滅不不滅.不以空.不以非空.一心信忍十方諸佛所用實相 ******************** 智慧.無壞無動.是爲無生法忍.是爲阿鞞跋緻。
〈卷二七〉夫此實相.非有非無.不以空. 不以非空.奈何漫言龍樹宗空。
龍樹固特標中.應與無著上承彌勒同許之爲非空 非不空宗。
第六必以空爲用者.佛法中不可得空.於諸法無所礙.因是而說一切佛 法十二部經.譬如虛空.本無所有.而一切物皆依以長成。
〈卷二五〉佛或化衆而時說 有.久後皆當入無所有聖法藏中。
〈卷二六〉第七一事二義者.般若有二種.一與諸天 聲聞菩薩共說.二與十住具足菩薩說.〈卷三四〉無所得有二種.一所求不如意名無 所得.二實相無決定名無所得.〈卷一八〉無量有二種.一虛空涅槃衆性是不可量聖 亦不量.二須彌香海斤兩滴數但力劣不能量聖則無不量.〈卷二○〉意識有二種.一 者念念滅.二者心相續。
〈卷二六〉法自有其不動周圓者.深密可解.不必滯於一隅也。
第八備舉兩端者.諸佛二種說法.先分别諸法.後說畢竟空.〈卷二六〉法亦有二種.一 者三藏十二部法聚.二者三學聖道解脫涅槃法義.〈卷二二〉觀相有二種.一者觀一 切法有相地重水溼風動火揚.二者觀一切法無相和合因緣生無自性.〈卷一八〉法 ******************** 門有二種.一者說有說無智者入三種門觀知皆是實義不相背.二者若不得般若 入毗曇門則墮有中入空門則墮無中入[蟲*毘]勒門則墮有無中.〈卷一八〉菩薩行有二
種.一者觀一切法自性本空.二者從不捨離一切衆生。
日月懸雙.慧輪非一.法爾如 是.方斯軌矣。
第九不異於中論者.中論非破因緣.智論非標因緣。
般若於一切法無 取無捨.畢竟清淨.無諸戲論.如佛說有四緣.但以少智著緣而生邪論.爲破彼故而 破因緣.諸法本空實無所破.然是心法如幻如夢亦無定性。
〈卷三二〉釋經宗經.安可 異矣。
第十不異於無著者.寂然宛然乘乃具備.龍樹闡宛然中寂然故五藴皆空.無 著闡寂然中宛然而三科善巧。
無不入般若.一切唯有識.皆彈外小.皆闡摩訶。
顧經 於方便般若中詳唯識多理.釋應微妙紛綸可觀.惜哉智度略出不全。
然猶幸無著 諸論存也.寜復封途而顧自絕乎哉。
********************
〈卷二六〉乘有以果爲對者.聲聞見結生斷思 三時斷.摩訶衍見思生斷.〈卷二四〉聲聞入道入異於達.摩訶衍於一心中得智壞障 亦入亦達.〈卷二四〉聲聞斷少煩惱隨教得智.摩訶衍斷一切障智自然得.〈卷二四〉聲 ******************** 聞十力四無畏合四諦十二緣到涅槃說.摩訶衍十力四無畏合大悲諸法實相不 生不滅說.〈卷二五〉聲聞化人化主不俱說法入定無說.摩訶衍化人化主一時俱說 在定說法亦能遊行.〈卷二六〉聲聞菩提佛座但說敷草.摩訶衍佛座衆生福多見敷 天綩綖。
〈卷三四〉大小不同.於斯見矣。
第三小亦說大者.真如法性實際.聲聞法中亦 說.雜阿含所雲.〈卷二九〉增一阿含慈五功德.網明經說三十二悲.〈卷二○〉誰謂聲聞 異摩訶衍。
第四大不離小者.三十七品三三昧等皆聲聞法.菩薩用三十七品到涅 槃城.用三三昧入城三門.而以四禪四空四無量八捨八勝九次第定十一切處作 我開門大好伴侶。
〈卷二○〉第五龍樹非空宗者.龍樹雲我說空者破諸執有.譬如唱 言衆皆寂靜.以聲遮聲非求聲也。
〈卷六〉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知諸法實相慧. 是爲般若。
觀一切法非常無常.非我無我.非苦非樂.非有非無.亦不作是觀.是爲行 般若。
是義捨觀.滅諸語言.離諸心行.本來不生如涅槃相.是爲實相。
〈卷一八〉菩薩觀 一切法不生不不生.不滅不不滅.不以空.不以非空.一心信忍十方諸佛所用實相 ******************** 智慧.無壞無動.是爲無生法忍.是爲阿鞞跋緻。
〈卷二七〉夫此實相.非有非無.不以空. 不以非空.奈何漫言龍樹宗空。
龍樹固特標中.應與無著上承彌勒同許之爲非空 非不空宗。
第六必以空爲用者.佛法中不可得空.於諸法無所礙.因是而說一切佛 法十二部經.譬如虛空.本無所有.而一切物皆依以長成。
〈卷二五〉佛或化衆而時說 有.久後皆當入無所有聖法藏中。
〈卷二六〉第七一事二義者.般若有二種.一與諸天 聲聞菩薩共說.二與十住具足菩薩說.〈卷三四〉無所得有二種.一所求不如意名無 所得.二實相無決定名無所得.〈卷一八〉無量有二種.一虛空涅槃衆性是不可量聖 亦不量.二須彌香海斤兩滴數但力劣不能量聖則無不量.〈卷二○〉意識有二種.一 者念念滅.二者心相續。
〈卷二六〉法自有其不動周圓者.深密可解.不必滯於一隅也。
第八備舉兩端者.諸佛二種說法.先分别諸法.後說畢竟空.〈卷二六〉法亦有二種.一 者三藏十二部法聚.二者三學聖道解脫涅槃法義.〈卷二二〉觀相有二種.一者觀一 切法有相地重水溼風動火揚.二者觀一切法無相和合因緣生無自性.〈卷一八〉法 ******************** 門有二種.一者說有說無智者入三種門觀知皆是實義不相背.二者若不得般若 入毗曇門則墮有中入空門則墮無中入
日月懸雙.慧輪非一.法爾如 是.方斯軌矣。
第九不異於中論者.中論非破因緣.智論非標因緣。
般若於一切法無 取無捨.畢竟清淨.無諸戲論.如佛說有四緣.但以少智著緣而生邪論.爲破彼故而 破因緣.諸法本空實無所破.然是心法如幻如夢亦無定性。
〈卷三二〉釋經宗經.安可 異矣。
第十不異於無著者.寂然宛然乘乃具備.龍樹闡宛然中寂然故五藴皆空.無 著闡寂然中宛然而三科善巧。
無不入般若.一切唯有識.皆彈外小.皆闡摩訶。
顧經 於方便般若中詳唯識多理.釋應微妙紛綸可觀.惜哉智度略出不全。
然猶幸無著 諸論存也.寜復封途而顧自絕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