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本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實自性生死涅槃無差別密意。
何以故.卽此依他起自性由徧計所執分成生死.由圓 注:[一]藏本此字作緣生.
[二]藏本此語作於虛妄疑惑.與無性合.
[三]藏本此語作取真實.
[四]藏本此句雲.從依他自性爲遍計及圓成故流轉涅槃性無差別而說.
********************
成實分成涅槃故。
阿毗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說法有三種.一雜染分.二清淨分.三彼 二分.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一]於依他起自性中徧計所執自性是雜染分.圓成實自性是
清淨分.卽依他起是彼二分.依此密意作如是說。
於此義中以何喻顯。
以金土藏爲喻 顯示。
譬如世間[二]金土藏中三法可得.一地界.二土.三金。
於地界中土非實有而現可得. 金是實有而不可得.火燒鍊時土相不現金相顯現。
又此地界土顯現時虛妄顯現.金 顯現時真實顯現.是故地界是彼二分。
識亦如是.無分別智火未燒時於此識中所有 虛妄徧計所執自性顯現.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不顯現.此識若爲無分別智火所燒 時於此識中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顯現.所有虛妄徧計所執自性不顯現.是故此虛 妄分別識依他起自性有彼二分.如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世尊有處說一切法常.有處 說一切法無常.有處說一切法非常非無常.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謂依他起自性由圓 成實性分是常.由徧計所執性分是無常.由彼二分非常非無常.依此密意作如是說。
如常無常無二.如是苦樂無二.淨不淨無二.空不空無二.我無我無二.寂靜不寂靜無 注:[一]藏本此三句雲.依他性中有遍計性者屬於雜染分.有圓成性者屬於清淨分.卽彼依他屬於彼二分.
[二]藏本此語直譯雲如土中有金者.
********************
二.有自性無自性無二.生不生無二.滅不滅無二.本來寂靜非本來寂靜無二.自性涅
槃非自性涅槃無二.生死涅槃無二亦爾。
如是等差別一切諸佛密意語言由三自性 應隨決了.如前說常無常等門。
此中有多頌. 如法實不有. 如現非一種.[一]非法.非非法. 故說無二義。
依一分開顯 或有或非有. 依二分說言 非有非非有。
如顯現非有 是故說爲無. 由如是顯現 是故說爲有。
自然.自體無. 自性不堅[二]住. 如執取不有. 故許無自性。
由無性故成 後後所依止. 無生滅本寂 自性般涅槃。
[三]復有四種意趣四種祕密.一切佛言應隨決了。
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謂如說言我昔 曾於彼時彼分卽名勝觀正等覺者。
二別時意趣.謂如說言若誦多寶如來名者便於 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又如說言由唯發願便得往生極樂世界。
三別義意趣.謂如 說言若已逢事爾所殑伽河沙等佛於大乘法方能解義。
四補特伽羅意樂意趣.謂如 注:[一]藏本此句雲如是法非法.結成上二句.魏本同.
[二]原刻作位.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三]以下隋本第二品內四意四合義章第四.
********************
爲一補特伽羅先讚布施後還毀訾.如於布施如是屍羅及一分修當知亦爾。
如是名 爲四種意趣。
四祕密者.一令入祕密.謂聲聞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諦理說有補特伽 羅及有諸法自性差別。
二相祕密.謂於是處說諸法相顯三自性。
三對治祕密.謂於是 處說行對治八萬四千。
四轉變祕密。
謂於是處以其別義諸言諸字卽顯別義.如有頌 言.[一]覺不堅爲堅善住於顛倒極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
[二]若有欲造大乘法釋.略由三相
應造其釋.一者由說緣起.二者[三]由說從緣所生法相.三者由說語義。
此中說緣起者.如 說.[四]言熏習所生諸法.此從彼。
異熟與轉識更互爲緣生。
[五]復次彼轉識相法有相有見識
爲自性.又彼以依處爲相徧計所執爲相法性爲相.由此顯示三自性相.如說.從有相
有見應知彼三相。
復次雲何應釋彼相。
謂徧計所執相於依他起相中實無所有.圓成 實相於中實有.[六]由此二種非有及有非得及得未[七]見已見真者同時.謂於依他起自性
中無徧計所執故有圓成實故.於[八]此轉時若得彼卽不得此若得此卽不得彼.如說.依
他所執無.成實於中有.故得及不得其中二平等。
說語義者.謂先說初句.後以餘句分 注:[一]陳隋本此頌具出音譯曰.阿娑離沙羅摩多耶雲雲.
[二]藏本此句雲.若欲釋大乘之法者.
[三]藏本此句雲.由說諸緣起法之相.
[四]藏本此二句雲諸法從言熏習生.卽從彼等而有此.是乃引頌.餘二句則是長行釋.文雲.異熟與轉識互爲緣而起故.陳隋本同.與世親亦合.今譯疑誤.
[五]勘陳本此句雲.廣解釋依因緣已生諸法實相者.諸法者謂生起識爲相雲雲.隋本大同.故此下是說緣起法相也.
[六]藏本此句雲.由未見及見真實者同時彼二或有或無.或可得或不可得.
[七]原刻作具.今依藏本及麗刻改.次同.
[八]此依藏本及麗刻加.
********************
別顯示.或由德處.或由義處。
由德處者.謂說佛功德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 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安立不可思議.遊於 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 智無有疑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等所求智.得佛無二住勝彼岸.不相間雜 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極於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最清淨覺者. 應知此句由所餘句分別顯示.如是乃成善說法性。
最清淨覺者.謂佛世尊最清淨覺. 應知是佛[一]二十一種功德所攝.謂於所知一向無障轉功德.於有無無二相真如最勝
清淨能入功德.無功用佛事不休息住功德.於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差別功德.修
一切障對治功德.降伏一切外道功德.生在世間不爲世法所礙功德.安立正法功德.
授記功德.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用變化身功德.斷疑功德.令入種種行功德.當來法生
妙智功德.如其勝解示現功德.無量所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成
滿功德.隨其勝解示現差別佛土功德.三種佛身方處無分限功德.窮生死際常現利
注:
[一]藏本作十九種.魏本同.以能入真如及佛事不休息合爲一德.又常現利樂及無盡合爲一德.故成十九.但勘藏本無明文.
********************
益安樂一切有情功德.無盡功德等。
復次由義處者.如說若諸菩薩成就三十二法乃 名菩薩.謂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故.令入一切智智故.自知我今何假智 故.摧伏慢故.堅牢勝意樂故.非假憐愍故.於親非親平等心故.永作善友乃至涅槃爲 後邊故.應量而語故.含笑先言故.無限大悲故.於所受事無退弱故.無厭倦意故.聞義 無厭故.於自作罪深見過故.於他作罪不瞋而誨故.於一切威儀中恒修治菩提心故. 不悕異熟而行施故.不依一切有趣受持戒故.於諸有情無有恚礙而行忍故.爲欲攝 受一切善法勤精進故.捨無色界修靜慮故.方便相應修般若故.由四攝事攝方便故. 於持戒破戒善友無二故.以殷重心聽聞正法故.以殷重心住阿練若故.於世雜事不 愛樂故.於下劣乘曾不欣樂故.於大乘中深見功德故.遠離惡友故.親近善友故.恒修 治四梵住故.常遊戲五神通故.依趣智故.於住正行不住正行諸有情類不棄捨故.言 決定故.重諦實故.大菩提心恒爲首故。
如是諸句應知皆是初句差別.謂於一切有情 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
此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句有十六業差別應知。
此中十六業者. ******************** 一展轉加行業.二無顛倒業.三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四不動壞業。
五無求染業.此有 三句差別應知.謂無染繫故.於恩非恩無愛恚故.於生生中恒隨轉故。
六相稱語身業. 此有二句差別應知。
七於樂於苦於無二中平等業.八無下劣業.九無退轉業.十攝方 便業。
十一厭惡所治業.此有二句差別應知。
十二無間作意業.十三勝進行業.此有七 句差別應知.謂六波羅蜜多正加行故及四攝事正加行故。
十四成滿加行業.此有六 句差別應知.謂親近善士故.聽聞正法故.住阿練若故.離惡尋思故.作意功德故此復 有二句差別應知.助伴功德故此復有二句差別應知。
十五成滿業.此有三句差別應 知.謂無量清淨故.得大威力故.證得功德故。
十六安立彼業.此有四句差別應知.謂禦 衆功德故.決定無疑教授教誡故.財法攝一故.無雜染心故。
如是諸句應知皆是初句 差別。
如說.由最初句故[一]句別德種類.由最初句故句別義差別。
[二]入所知相分第四
[三]如是已說所知相.入所知相雲何應見。
多聞熏習所依.非阿賴耶識所攝.
何以故.卽此依他起自性由徧計所執分成生死.由圓 注:
阿毗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說法有三種.一雜染分.二清淨分.三彼 二分.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於此義中以何喻顯。
以金土藏爲喻 顯示。
譬如世間
於地界中土非實有而現可得. 金是實有而不可得.火燒鍊時土相不現金相顯現。
又此地界土顯現時虛妄顯現.金 顯現時真實顯現.是故地界是彼二分。
識亦如是.無分別智火未燒時於此識中所有 虛妄徧計所執自性顯現.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不顯現.此識若爲無分別智火所燒 時於此識中所有真實圓成實自性顯現.所有虛妄徧計所執自性不顯現.是故此虛 妄分別識依他起自性有彼二分.如金土藏中所有地界。
世尊有處說一切法常.有處 說一切法無常.有處說一切法非常非無常.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謂依他起自性由圓 成實性分是常.由徧計所執性分是無常.由彼二分非常非無常.依此密意作如是說。
如常無常無二.如是苦樂無二.淨不淨無二.空不空無二.我無我無二.寂靜不寂靜無 注:
如是等差別一切諸佛密意語言由三自性 應隨決了.如前說常無常等門。
此中有多頌. 如法實不有. 如現非一種.
依一分開顯 或有或非有. 依二分說言 非有非非有。
如顯現非有 是故說爲無. 由如是顯現 是故說爲有。
自然.自體無. 自性不堅
由無性故成 後後所依止. 無生滅本寂 自性般涅槃。
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謂如說言我昔 曾於彼時彼分卽名勝觀正等覺者。
二別時意趣.謂如說言若誦多寶如來名者便於 無上正等菩提已得決定.又如說言由唯發願便得往生極樂世界。
三別義意趣.謂如 說言若已逢事爾所殑伽河沙等佛於大乘法方能解義。
四補特伽羅意樂意趣.謂如 注:
如是名 爲四種意趣。
四祕密者.一令入祕密.謂聲聞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諦理說有補特伽 羅及有諸法自性差別。
二相祕密.謂於是處說諸法相顯三自性。
三對治祕密.謂於是 處說行對治八萬四千。
四轉變祕密。
謂於是處以其別義諸言諸字卽顯別義.如有頌 言.
此中說緣起者.如 說.
異熟與轉識更互爲緣生。
復次雲何應釋彼相。
謂徧計所執相於依他起相中實無所有.圓成 實相於中實有.
說語義者.謂先說初句.後以餘句分 注:
由德處者.謂說佛功德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 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安立不可思議.遊於 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 智無有疑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等所求智.得佛無二住勝彼岸.不相間雜 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極於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最清淨覺者. 應知此句由所餘句分別顯示.如是乃成善說法性。
最清淨覺者.謂佛世尊最清淨覺. 應知是佛
復次由義處者.如說若諸菩薩成就三十二法乃 名菩薩.謂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故.令入一切智智故.自知我今何假智 故.摧伏慢故.堅牢勝意樂故.非假憐愍故.於親非親平等心故.永作善友乃至涅槃爲 後邊故.應量而語故.含笑先言故.無限大悲故.於所受事無退弱故.無厭倦意故.聞義 無厭故.於自作罪深見過故.於他作罪不瞋而誨故.於一切威儀中恒修治菩提心故. 不悕異熟而行施故.不依一切有趣受持戒故.於諸有情無有恚礙而行忍故.爲欲攝 受一切善法勤精進故.捨無色界修靜慮故.方便相應修般若故.由四攝事攝方便故. 於持戒破戒善友無二故.以殷重心聽聞正法故.以殷重心住阿練若故.於世雜事不 愛樂故.於下劣乘曾不欣樂故.於大乘中深見功德故.遠離惡友故.親近善友故.恒修 治四梵住故.常遊戲五神通故.依趣智故.於住正行不住正行諸有情類不棄捨故.言 決定故.重諦實故.大菩提心恒爲首故。
如是諸句應知皆是初句差別.謂於一切有情 起利益安樂增上意樂。
此利益安樂增上意樂句有十六業差別應知。
此中十六業者. ******************** 一展轉加行業.二無顛倒業.三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四不動壞業。
五無求染業.此有 三句差別應知.謂無染繫故.於恩非恩無愛恚故.於生生中恒隨轉故。
六相稱語身業. 此有二句差別應知。
七於樂於苦於無二中平等業.八無下劣業.九無退轉業.十攝方 便業。
十一厭惡所治業.此有二句差別應知。
十二無間作意業.十三勝進行業.此有七 句差別應知.謂六波羅蜜多正加行故及四攝事正加行故。
十四成滿加行業.此有六 句差別應知.謂親近善士故.聽聞正法故.住阿練若故.離惡尋思故.作意功德故此復 有二句差別應知.助伴功德故此復有二句差別應知。
十五成滿業.此有三句差別應 知.謂無量清淨故.得大威力故.證得功德故。
十六安立彼業.此有四句差別應知.謂禦 衆功德故.決定無疑教授教誡故.財法攝一故.無雜染心故。
如是諸句應知皆是初句 差別。
如說.由最初句故
多聞熏習所依.非阿賴耶識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