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本卷第二

關燈
[四]勘藏本此是宗因之因.gtan-tshigs非因緣也. [五]藏本此下有六頌雲.鬼傍生人天等.卽下增上慧學分所出.陳隋本大同.但雲應說六偈.皆如後說.不出頌文. [六]以下隋本第二品內分別章第三. [七]藏本此句雲.是故爲緣他而起.此答上問雲何成依他也.三本同.今譯雲故名.與下答第二問無異.疑誤. ******************** 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後無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一]若徧計所執自性依依他起實 無所有似義顯現.雲何成徧計所執.何因緣故名徧計所執。

    無量行相意識徧計顛倒 生[二]相[三]故名徧計所執.自相實無唯有[四]徧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徧計所執。

    若圓成實自 性是徧計所執永無有相.雲何成圓成實.何因緣故名圓成實。

    由無變異性[五]故名圓成 實.又由清淨所緣性故一切善法最勝性故由最勝義名圓成實。

    復次有能徧計.有所 徧計.徧計所執自性乃成.此中何者能徧計.何者所徧計.何者徧計所執自性。

    當知[六]意 識是能徧計.有分別故。

    所以者何.由此意識用自名言熏習爲種子及用一切識名言 熏習爲種子.是故意識無邊行相分別而轉.普於一切分別計度.故名徧計。

    又依他起 自性名所徧計。

    又若[七]由此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徧計.此中是名徧計所執自性.由此 相者是如此義。

    復次雲何徧計能徧計度.緣何境界.取何相貌.由何執著.由何起語.由 何言說.何所增益。

    謂緣名爲境.於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由見執著.由尋起語.由見 聞等四種言說而起言說.於無義中增益爲有.由此偏計能徧計度。

    復次此三自性爲 注: [一]藏本此句雲.若依彼之義無而顯現爲遍計自性者.今譯似字.卽係原文顯現意譯所加.已見前註. [二]勘藏本此字卽是緣相.無性解作因也. [三]藏本此句雲故爲遍計自性.三本並同.答上第一問也.今譯疑誤. [四]藏本此語但作遍計.kun-turtog-pa無所執意.陳隋本同. [五]藏本此句雲.故爲圓成實.答上第一問也.三本並同.今譯疑誤. [六]藏本此語用第六轉聲.作意之識.與上文解種種行相識爲第六意識相合.但勘成唯識論卷六引用此文.亦解作意與識.未詳何據. [七]藏本此三句雲.由彼相以遍計依他性者.爲遍計性.由彼卽是如彼之義. ******************** 異爲不異。

    應言非異非不異.謂依他起自性由異門故成依他起.卽此自性由異門故 成徧計所執.卽此自性由異門故成圓成實。

    由何異門此依他起成依他起。

    依他熏習 種子起故。

    由何異門卽此自性成徧計所執。

    由是徧計[一]所緣相故.[二]又是徧計所徧計故。

     由何異門卽此自性成圓成實。

    如所徧計畢竟不如是有[三]故。

    [四]此三自性各有幾種。

    謂依 他起略有二種.一者依他熏習種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故.由此二 種依他別故名依他起。

    徧計所執亦有二種.一者自性徧計執故.二者差別徧計執故. 由此故名徧計所執。

    圓成實性亦有二種.一者自性圓成實故.二者清淨圓成實故.由 此故成圓成實性。

    復次徧計有四種.一自性徧計.二差別徧計.三有覺徧計.四無覺徧 計.有覺者謂善名言.無覺者謂不善名言。

    如是徧計復有五種.一依名徧計義自性謂 如是名有如是義.二依義徧計名自性謂如是義有如是名.三依名徧計名自性謂徧 計度未了義名.四依義徧計義自性謂徧計度未了名義.五依二徧計二自性謂徧計 度此名此義如是體性。

    復次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

    一根本分別.謂阿賴耶識。

    二[五]緣 注: [一]藏本此語雲緣相.解作因義.三本同.今譯所緣.從世親. [二]藏本此句雲.由彼des 而遍計故.與上因義相成. [三]陳隋本次有一段問答何義由此一識成一切種種識相.勘卽前文安立賴耶爲義識一段複出. [四]藏本但問依他有幾.三本同. [五]勘藏本此二字但作相.mtshan-ma 與前文雲緣相rgyu-mtshan者異.今譯雜用無別. ******************** 相分別.謂色等識。

    三顯相分別.謂眼識等幷所依識。

    四緣相變異分別.謂老等變異.樂 受等變異.貪等變異.逼害時節代謝等變異.捺落迦等諸趣變異.及欲界等諸界變異。

     五顯相變異分別.謂卽如前所說變異所有變異。

    六他[一]引分別.謂聞非正法類及聞正 法類分別。

    七不如理分別.謂諸外道聞非正法類分別。

    八如理分別.謂正法中聞正法 類分別。

    九執著分別.謂不如理作意類薩迦耶見爲本六十二見趣相應分別。

    十散動 分別.謂諸菩薩十種分別.一[二]無相散動.二有相散動.三增益散動.四損減散動.五一性 散動.六異性散動.七自性散動.八差別散動.九如名取義散動.十如義取名散動.[三]爲對 治此十種散動一切般若波羅蜜多中說無分別智.如是所治能治應知具攝般若波 羅蜜多義。

    若由異門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雲何三自性不成無差別。

    若由異門成依 他起不卽由此成徧計所執及圓成實.若由異門成徧計所執不卽由此成依他起及 圓成實.若由異門成圓成實不卽由此成依他起及徧計所執。

    復次[四]雲何得知如依他 起自性徧計所執自性顯現而非稱體。

    由名前覺無.稱體相違故.由名有衆多.多體相 注: [一]原刻作別.今依藏本及麗刻改. [二]無相有相.勘藏本雲無體之相有體之相. [三]藏本此處廣引大般若經雲何菩薩行於般若一大段.陳隋本同. [四]藏本此句雲.由何得知依他自性如遍計自性顯現而非卽彼自體耶. ******************** 違故.由名不決定.雜體相違故。

    此中有二頌. 由名前覺無 多名不決定.成稱體多體 雜體相違故. 法無而可得 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 亦復似虛空。

     復次何故如所顯現實無所有.而依他起自性非一切一切都無所有。

    此若無者圓成 實自性亦無所有.此若無者則一切皆無。

    若依他起及圓成實自性無有.應成無有染 淨過失.旣現可得雜染清淨.是故不應一切皆無。

    此中有頌. [一]若無依他起. 圓成實亦無. 一切種若無. 恒時無染淨。

     諸佛世尊於大乘中說方廣教.彼教中言雲何應知徧計所執自性。

    [二]應知異門說無所 有。

    雲何應知依他起自性。

    應知譬如幻焰夢影光影谷響水月變化。

    雲何應知圓成實 自性。

    應知宣說四清淨法。

    何等名爲四清淨法。

    一者自性清淨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 義法界.二者離垢清淨謂卽此離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淨謂一切菩提分法波羅 蜜多等.四者[三]生此境清淨謂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淨[四]緣故非徧計所執自性. 注: [一]藏本此三句頌作二句雲.依他及圓成一切若非有.無次第而無之義.攝長行不全也.魏本同. [二]藏本此句雲.由無所有異門而說. [三]藏本此語作生彼故所緣清淨. [四]藏本此字作因.rgyu. ******************** 最淨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

    如是四法總攝一切清淨法盡。

    此中有二頌. 幻等說於[一]生. 說無計所執. 若說四清淨 是謂圓成實。

     自性.與離垢. 清淨道.所緣. 一切清淨法 皆四相所攝。

     復次何緣如經所說於依他起自性說幻等喻。

    於依他起自性爲除他[二]虛妄疑故。

    他復 雲何於依他起自性有虛妄疑。

    由他於此有如是疑.雲何實無有義而成所行境界.爲 除此疑說幻事喻。

    雲何無義心心法轉.爲除此疑說陽焰喻。

    雲何無義有愛非愛受用 差別.爲除此疑說所夢喻。

    雲何無義淨不淨業愛非愛果差別而生.爲除此疑說影像 喻。

    雲何無義種種識轉.爲除此疑說光影喻。

    雲何無義種種戲論言說而轉.爲除此疑 說谷響喻。

    雲何無義而有[三]實取諸三摩地所行境轉.爲除此疑說水月喻。

    雲何無義有 諸菩薩無顛倒心爲辦有情諸利樂事故思受生.爲除此疑說變化喻。

    世尊依何密意 於梵問經中說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四]於依他起自性中依徧計所執自性及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