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中邊論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lass="h">[三]藏本缺此釋句.
[四]藏本缺此知字.以下各頌均同.又相應等語皆作第五轉聲.陳本此頌但有三句.
********************
論曰.若[一]於諸文能無間斷次第宣唱說名相應共計此名唯目此事.展轉憶念名爲
串習.但由此二成有義文.與此相違文成無義。
如實知見此二文者應知是名於文 無倒。
於義無倒其相雲何。
頌曰. 似二[二]性顯現 如現實非有. 知離有非有 是於義無倒。
論曰似二性顯現者.謂似所取能取性現.亂識似彼行相生故。
如現實非有者.謂如 所顯現實不如是有。
離有者.謂此義所取能取性非有故。
離非有者.謂[三]彼亂識現似
有故。
如實知見此中義者.應知是名於義無倒。
於作意無倒者.頌曰. 於作意無倒[四]知彼言熏習 言作意彼依 現似二因故。
論曰.所取能取言所熏習名言作意.卽此作意是所能取分別所依.是能現似二取 因故。
由此作意是戲論想之所熏習名言作[五]意.如實知見此作意者應知是於作意
無倒。
於不動無倒者.頌曰. 於不動無倒 謂知義非有 非無如幻等. 有無不動故. 注:[一]勘藏本意謂諸文字相應相續無間而說.
[二]藏本無此性字.陳本同.
[三]藏本雲.現似彼之錯亂是有故.以下文缺.
[四]勘藏本意謂由彼分別之熏習.是爲分別作意.亦卽彼分別之所依.次下長行言字俱作分別.
[五]藏本此下有文徵起雲.雲何無倒.
********************
論曰.前說諸義離有非有.此如幻等非有無故。
謂如幻作諸象馬等.彼非實有象馬 等性亦非全無.亂識似彼諸象馬等而顯現故.如是諸義無如現似所取能取定實 有性亦非全無.亂識似彼所取能取而顯現故。
等聲顯示陽燄夢境及水月等如應 當知。
以能諦觀義如幻等於有無品心不動散.如實知見此不動者應知是於不動 無倒。
[一]於二相無倒者.謂於自相及共相中俱無顛倒。
於自相無倒者.頌曰. 於自相無倒 知一切唯名 離一切分別. 依勝義自相。
論曰.如實知見一切眼色乃至意法皆唯有名.卽能對治一切分別.應知是於自相 無倒。
[二]此依勝義自相而說.若依世俗非但有名可取種種差別相故。
於共相無倒者. 頌曰. 以離真法界 無別有一法. 故通達此者 於共相無倒。
論曰.以無一法離法無我者.故真法界諸法共相攝。
如實知見此共相者.應知是於 共相無倒。
於染淨無倒者.頌曰. 注:[一]藏本無此標句.下各段俱同.
[二]勘藏本此係牒末句頌.今譯改長行也.
********************
知顛倒作意 未滅及已滅. 於法界雜染 清淨無顛倒。
論曰.若未斷滅顛倒作意爾時法界說爲雜染.已斷滅時說爲清淨.如實知見此染 淨者如次是於染淨無倒。
於客無倒其相雲何。
頌曰. 知法界本性[一]清淨如虛空. 故染淨非主. 是於客無倒。
論曰.法界本性淨若虛空.由此應知先染後淨二差別相是客非主。
如實知見此客 相者.應知是名於客無倒。
于無怖無高俱無顛倒者.頌曰. 有情法無故 染淨性俱無. 知此無怖高. 是於二無倒。
論曰.[二]有情及法俱非有故彼染淨性亦俱非有.以染淨義俱不可得故染淨品無減
無增。
由此於中無怖無慢.如實知見無怖高者.應知是名於二無倒。
[三]無倒行總義者.
謂[四]由文無倒能正通達止觀二相.由義無倒能正通達諸顛倒相.由作意無倒於倒
因緣能正遠離.由不動無倒善取彼相.由自相無倒修彼對治無分別道.由共相無
倒能正通達本性清淨.由染淨無倒了知未斷及已斷障.由客無倒如實了知染淨
注:
[一]藏本雲.清淨故如空.二者皆倏起.
[二]藏本此段文雲.有情雜染無故淨亦無.法亦如是.以是無有情亦無法故.陳本同.并雜入釋文一段.
[三]藏本此總義一段在品末出.陳本同.
[四]勘藏本雲.由文無倒通達止相.由義無倒通達觀相.陳本大同.今譯疑誤.
********************
二相.由無怖無高二種無倒諸障斷滅得永出離。
此十無倒如次安立於彼十種金 剛句中.何等名爲十金剛句。
謂有.非有.無顛倒所依.幻等喻.無分別.本性清淨.雜染
如實知見此二文者應知是名於文 無倒。
於義無倒其相雲何。
頌曰. 似二
論曰似二性顯現者.謂似所取能取性現.亂識似彼行相生故。
如現實非有者.謂如 所顯現實不如是有。
離有者.謂此義所取能取性非有故。
離非有者.謂
如實知見此中義者.應知是名於義無倒。
於作意無倒者.頌曰. 於作意無倒
論曰.所取能取言所熏習名言作意.卽此作意是所能取分別所依.是能現似二取 因故。
由此作意是戲論想之所熏習名言作
於不動無倒者.頌曰. 於不動無倒 謂知義非有 非無如幻等. 有無不動故. 注:
謂如幻作諸象馬等.彼非實有象馬 等性亦非全無.亂識似彼諸象馬等而顯現故.如是諸義無如現似所取能取定實 有性亦非全無.亂識似彼所取能取而顯現故。
等聲顯示陽燄夢境及水月等如應 當知。
以能諦觀義如幻等於有無品心不動散.如實知見此不動者應知是於不動 無倒。
於自相無倒者.頌曰. 於自相無倒 知一切唯名 離一切分別. 依勝義自相。
論曰.如實知見一切眼色乃至意法皆唯有名.卽能對治一切分別.應知是於自相 無倒。
於共相無倒者. 頌曰. 以離真法界 無別有一法. 故通達此者 於共相無倒。
論曰.以無一法離法無我者.故真法界諸法共相攝。
如實知見此共相者.應知是於 共相無倒。
於染淨無倒者.頌曰. 注:
論曰.若未斷滅顛倒作意爾時法界說爲雜染.已斷滅時說爲清淨.如實知見此染 淨者如次是於染淨無倒。
於客無倒其相雲何。
頌曰. 知法界本性
論曰.法界本性淨若虛空.由此應知先染後淨二差別相是客非主。
如實知見此客 相者.應知是名於客無倒。
于無怖無高俱無顛倒者.頌曰. 有情法無故 染淨性俱無. 知此無怖高. 是於二無倒。
論曰.
由此於中無怖無慢.如實知見無怖高者.應知是名於二無倒。
此十無倒如次安立於彼十種金 剛句中.何等名爲十金剛句。
謂有.非有.無顛倒所依.幻等喻.無分別.本性清淨.雜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