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中邊論卷第三

關燈
地力令所修施等速圓滿故.攝 受最勝者無分別智之所攝受[一]能令施等極清淨故.發起最勝者在勝解行地最上 品忍中.至得最勝者在極喜地.等流最勝者在次八地.究竟最勝者在第十地及佛 地中菩薩如來因果滿[二]故。

    由施等十波羅蜜多皆有如斯十二最勝.是故皆得到彼 岸名。

    何等名爲十到彼岸。

    頌曰. 十波羅蜜多. 謂施.戒.安忍. 精進.定.般若. 方便.願.力.智。

     論曰.此顯施等十度別名。

    施等雲何各別作業。

    頌曰. 饒益.不害.受. 增德.能入.脫. 無盡.常起.定. 受用成熟他。

     論曰.此顯施等十到彼岸各別事業如次應知.謂諸菩薩由布施波羅蜜多故於諸 有情普能饒益.由淨戒波羅蜜多故於諸有情不爲損害.由安忍波羅蜜多故他損 害時深能忍受.由進波羅蜜多故增長功德.由靜慮波羅蜜多故起神通等能引有 情令入正法.由般若波羅蜜多故能正教授教誡有情令得解脫.由方便善巧波羅 注: [一]藏本缺此語. [二]藏本此下有頌雲.是故由最勝.以說爲十度. ******************** 蜜多故迴向無上正等菩提能令施等功德無盡.由願波羅蜜多故攝受隨順施等 勝生一切生中恆得值佛恭敬供養常起施等.由力波羅蜜多故具足思擇修習二 力伏滅諸障能令施等常決定轉.由智波羅蜜多故[一]離如聞言諸法迷謬受用施等 增上法樂無倒成熟一切有情。

    如是已說最勝正行.作意正行其相雲何。

    頌曰. 菩薩以三慧 恆思惟大乘. 如所施設法. [二]名作意正行。

     論曰.若諸菩薩以聞思修所成妙慧數數作意思惟大乘.依布施等如所施設契經 等法.如是名爲作意正行。

    此諸菩薩以三妙慧思惟大乘有何功德。

    頌曰. 此增長善界. 入義.及事成。

     論曰.聞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善根界得增長.思所成慧思惟大乘能正悟入所聞 實義.修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所求事業成滿.謂[三]能趣入修治地故。

    作意正行有何 助伴。

    頌曰. 此助伴應知 卽十種法行。

     注: [一]原作雖.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此頌無結句義.陳本同. [三]勘藏本意謂入地而修治故.陳本同. ******************** 論曰.應知如是作意正行由十法行之所攝受。

    何等名爲十種法行。

    頌曰. 謂書寫.供養. 施他.聽.披讀. 受持.正開演. 諷誦.及思.修。

     論曰.於此大乘有十法行.一書寫.二供養.三施他.四若他誦讀專心諦聽.五自披讀. 六受持.七正爲他開演文義.八諷誦.九思惟.十修習。

    行十法行獲幾所福。

    頌曰. 行十法行者 獲福聚無量。

     論曰.[一]修行如是十種法行所獲福聚其量無邊。

    何故但於大乘經等說修法行獲最 大果.於聲聞乘不如是說。

    頌曰. 勝故.無盡故. 由攝他.不息。

     論曰.於此大乘修諸法行由二緣故獲最大果.一最勝故.二無盡故。

    由能攝益他諸 有情是故大乘說爲最勝.由雖證得無餘涅槃利益他事而恆不息是故大乘說爲 無盡。

    如是已說作意正行.隨法正行其相雲何。

    頌曰. [二]隨法行二種. 謂諸無散亂. 無顛倒轉變. 諸菩薩應知。

     注: [一]藏本缺此釋句. [二]藏本但有半頌.末句義入長行.陳本同. ******************** 論曰.隨法正行略有二種.一無散亂轉變.二無顛倒轉變.菩薩於此應正了知。

    此中 六種散亂無故名無散亂。

    六散亂者.一自性散亂.二外散亂.三內散亂.四相散亂.五 麤重散亂.六作意散亂。

    此六種相雲何應知。

    頌曰. [一]出定.於境流.味沈掉.矯示.我執.心下劣.諸智者應知。

     論曰.此中出定由五識身當知卽是自性散亂.於境流者馳散外緣卽外散亂.味沈 掉者味著等持惛沈掉舉卽內散亂.矯示者卽相散亂矯現相已修定加行故.我執 者卽麤重散亂由麤重力我慢現行故.心下劣者卽作意散亂依下劣乘起作意故。

     [二]菩薩於此六散亂相應徧了知當速除滅。

    如是已說無散亂轉變.無顛倒轉變雲何 應知。

    頌曰. 智見於文.義.作意.及不動. 二相.染.淨.客.無怖.高.無倒。

     論曰.[三]依十事中如實智見應知建立十無倒名。

    此中雲何於文無倒。

    頌曰. [四]知但由相應串習.或翻此.有義及非有.是於文無倒。

     注: [一]藏本文廣.作一頌半.陳本同. [二]藏本缺此句.陳本雜入釋文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