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中邊論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性應照了故。
五變壞障.謂於無亂.轉滅迷亂名 變壞故。
六分離障.謂於無障.此於障離繫故。
七轉變障.謂於迴向.以菩提心[三]轉變相
故。
八信解障.謂於不怖.無信解者有怖畏故。
九顯了障.謂於不慳.於法無慳者爲他 顯了故。
十至得障.謂於自在.此是能得自在相[四]故。
所障十法次第義者.謂有欲證無 上菩提於勝善根先應生起.勝善根力所任持故必得安住無上菩提.爲令善根得 注:[一]藏本作令信.陳本同.
[二]藏本此頌在後出.陳本缺此頌.
[三]藏本作迴向.陳本同.
[四]藏本此下出前頌文.陳本無頌.幷缺下一段文.
********************
增長故次應發起大菩提心.此菩提心與菩薩性爲所依止.如是菩薩由已發起大
菩提心及勝善根力所持故斷諸亂倒起無亂倒.由見道中無亂倒故次於修道斷
一切障.旣斷障已持諸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由迴向力所任持故於深廣法便
無怖畏.旣無怖畏便於彼法見勝功德能廣爲他宣說開示.菩薩如是種種功德力
所持故疾證無上正等菩提於一切法皆得自在.是名善等十義次第。
[一]雖善等法卽
是覺分波羅蜜多諸地功德而總別異.今應顯彼菩提分等諸障差別。
頌曰. 於覺分度地. 有別障應知。
論曰.復於覺分波羅蜜多諸地功德各有別障。
於菩提分有別障者.頌曰. 於事不善巧. 懈怠.定減二. 不植.羸劣性. 見.麤重過失。
論曰.於四念住有於諸事不善巧障.於四正斷有懈怠障.於四神足有三摩地減二 事障.一於圓滿欲勤心觀隨減一故.二於修習八斷行中隨減一故.於五根有不植 圓滿順解脫分勝善根障.於五力有羸劣性障謂卽五根由障所雜有羸劣性.於七 注:[一]藏本缺此句.陳本同.
********************
等覺支有見過失障此是見道所顯示故.於八聖道支有麤重過失障此是修道所
顯示故。
於到彼岸有別障者.頌曰. 障富貴.善趣. 不捨諸有情. 於失德減增. 令趣入.解脫. 障施等諸善 無盡.亦無間. 所作善決定. 受用法成熟。
論曰.此說十種波羅蜜多所得果障.以顯十種波羅蜜多自性之障。
謂[一]於布施波羅
蜜多說富貴自在障.於淨戒波羅蜜多說善趣障.於安忍波羅蜜多說不捨有情障.
於精進波羅蜜多說減過失增功德障.於靜慮波羅蜜多說令所化趣入法障.於般
若波羅蜜多說解脫障.於方便善巧波羅蜜多說施等善無窮盡障.由此迴向無上
菩提令施等善無窮盡故.於願波羅蜜多說一切生中善無間轉障.由大願力攝受
能順善法生故.於力波羅蜜多說所作善得決定障.由思擇力及修習力能伏彼障
非彼伏故.於智波羅蜜多說自他受用法成熟障.不如聞言而覺義故。
於十地[二]功德
有別障者.頌曰.
注:
[一]勘藏本意.謂以障布施之果富貴故爲障.餘句例同.文義更明.
[二]藏本缺功德義.下頌釋同.陳本亦同.
********************
徧行.與最勝. 勝流.及無攝. 相續無差別. 無雜染清淨.
種種法無別. 及不增不減. [一]幷無分別等 四自在依義。
於斯十法界 有不染無明 障十地功德. 故說爲十障。
論曰.於徧行等十法界中有不染無知障十地功德.如次建立爲十地障。
謂初地中 所證法界名徧行義.由通達此證得自他平等法性。
第二地中所證法界名最勝義. 由通達此作是思惟.是故我今於同出離一切行相應徧修治.是爲勤修相應出離。
第三地中所證法界名勝流義.由通達此知所聞法是淨法界最勝等流.爲求此法 設有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投身而取不以爲難。
第四地中所證法界名無攝義. 由通達此乃至法愛亦皆轉滅。
第五地中所證法界名爲相續無差別義.由通達此 得十意樂平等淨心。
第六地中所證法界名無雜染無清淨義.由通達此知緣起法 無染無淨。
第七地中所證法界名種種法無差別義.由通達此知法無相.不行契經 等種種法相中。
第八地中所證法界名不增不減義.由通達此圓滿證得無生法忍. 注:[一]藏本無此句義.陳本同.
********************
於諸清淨雜染法中不見一法有增有減。
有四自在.一無分別自在.二淨土自在.三 智自在.四業自在.法界爲此四種所依名四自在所依止義.第八地中唯能通達初 二自在所依止義.第九地中亦能通達智自在所依義.圓滿證得無礙解故.第十地 中復能通達業自在所依義.隨欲化作種種利樂有情事故。
復略頌曰. 已說諸煩惱 及諸所知障. 許此二盡故 一切障解脫。
論曰.由此二種攝一切障故.許此盡時一切障解脫。
前障總義有十一種.一廣大障 謂具分障.二狹小障謂一分障.三加行障謂增盛障.四至得障謂平等障.五殊勝障 謂取捨生死障.六正加行障謂九煩惱障.七因障謂於善等十能作[一]障.八入真實障
謂覺分障.九無上淨障謂到彼岸障.十此差別趣障謂十地障.十一攝障謂略二障。
辯中邊論卷第一 注:[一]藏本次雲.以是因義故.陳本同.
********************
五變壞障.謂於無亂.轉滅迷亂名 變壞故。
六分離障.謂於無障.此於障離繫故。
七轉變障.謂於迴向.以菩提心
八信解障.謂於不怖.無信解者有怖畏故。
九顯了障.謂於不慳.於法無慳者爲他 顯了故。
十至得障.謂於自在.此是能得自在相
所障十法次第義者.謂有欲證無 上菩提於勝善根先應生起.勝善根力所任持故必得安住無上菩提.爲令善根得 注:
頌曰. 於覺分度地. 有別障應知。
論曰.復於覺分波羅蜜多諸地功德各有別障。
於菩提分有別障者.頌曰. 於事不善巧. 懈怠.定減二. 不植.羸劣性. 見.麤重過失。
論曰.於四念住有於諸事不善巧障.於四正斷有懈怠障.於四神足有三摩地減二 事障.一於圓滿欲勤心觀隨減一故.二於修習八斷行中隨減一故.於五根有不植 圓滿順解脫分勝善根障.於五力有羸劣性障謂卽五根由障所雜有羸劣性.於七 注:
於到彼岸有別障者.頌曰. 障富貴.善趣. 不捨諸有情. 於失德減增. 令趣入.解脫. 障施等諸善 無盡.亦無間. 所作善決定. 受用法成熟。
論曰.此說十種波羅蜜多所得果障.以顯十種波羅蜜多自性之障。
謂
於十地
於斯十法界 有不染無明 障十地功德. 故說爲十障。
論曰.於徧行等十法界中有不染無知障十地功德.如次建立爲十地障。
謂初地中 所證法界名徧行義.由通達此證得自他平等法性。
第二地中所證法界名最勝義. 由通達此作是思惟.是故我今於同出離一切行相應徧修治.是爲勤修相應出離。
第三地中所證法界名勝流義.由通達此知所聞法是淨法界最勝等流.爲求此法 設有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投身而取不以爲難。
第四地中所證法界名無攝義. 由通達此乃至法愛亦皆轉滅。
第五地中所證法界名爲相續無差別義.由通達此 得十意樂平等淨心。
第六地中所證法界名無雜染無清淨義.由通達此知緣起法 無染無淨。
第七地中所證法界名種種法無差別義.由通達此知法無相.不行契經 等種種法相中。
第八地中所證法界名不增不減義.由通達此圓滿證得無生法忍. 注:
有四自在.一無分別自在.二淨土自在.三 智自在.四業自在.法界爲此四種所依名四自在所依止義.第八地中唯能通達初 二自在所依止義.第九地中亦能通達智自在所依義.圓滿證得無礙解故.第十地 中復能通達業自在所依義.隨欲化作種種利樂有情事故。
復略頌曰. 已說諸煩惱 及諸所知障. 許此二盡故 一切障解脫。
論曰.由此二種攝一切障故.許此盡時一切障解脫。
前障總義有十一種.一廣大障 謂具分障.二狹小障謂一分障.三加行障謂增盛障.四至得障謂平等障.五殊勝障 謂取捨生死障.六正加行障謂九煩惱障.七因障謂於善等十能作
辯中邊論卷第一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