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中邊論卷第一

關燈
>[四]原作不染.今依藏本改.次牒句例知. [五]勘藏本.意謂由自性光明h!od-gsl-ba故. ******************** 離異離一以爲其[一]相。

    應知安立卽異門[二]等。

     辯障品第二 已辯其相.障今當說。

    頌曰. [三]具分.及一分. 增盛.與平等. 於生死取捨. 說障二種姓。

     論曰.具分障者.[四]謂煩惱障及所知障.於諸菩薩種姓法中具爲障故。

    一分障者.謂煩 惱障.障聲聞等種姓法故。

    增盛障者.[五]謂卽彼貪等行。

    平等障者.謂卽彼等分行。

    取捨 生死能障菩薩種姓所得無住涅槃名於生死有取捨障。

    如是五障隨其所應說障 菩薩及聲聞等二種種姓。

    復次.頌曰. [六]九種煩惱相 謂愛等九結. 初二障厭捨. 餘七障真見。

     謂能障身見 彼事.滅.道.寶.利養恭敬等. 遠離徧知故。

     論曰.煩惱障相略有九種.謂愛等九種結。

    愛結障厭.由此於順境不能厭離故。

    恚結 障捨.由此於違境不能棄捨故。

    餘七結障真見.於七徧知如次障故。

    謂慢結能障僞 注: [一]原作想.今依麗刻改. [二]藏本次有一段雲.此中顯示此等四者.爲滅分別恐懼懈怠及猶豫故.說空自相業相染淨相及種類相. [三]藏本此頌但有三句.無此生死及種姓等語.陳本同. [四]勘藏本雲.此謂於諸菩薩種姓之煩惱及所知障.次雲.謂於聲聞等種姓之煩惱障.文義更明. [五]勘藏本.意謂卽此等障爲諸貪等行之障. [六]藏本合下二句爲一雲.諸結是爲障.次有一頌半釋所障法.陳本同. ******************** 身見徧知.修現觀時有間無間我慢現起.由此勢力彼不斷故。

    無明結能障身見事 徧知.由此不知諸取藴故。

    見結能障滅諦徧知.由薩迦耶及邊執見怖畏滅故.由邪 見謗滅故。

    取結能障道諦徧知.取餘法爲淨故。

    疑結能障三寶徧知.由此不信受三 寶功德故。

    嫉結能障利養恭敬等徧知.由此不見彼過失故。

    慳結能障[一]遠離徧知.由 此[二]貪著資生具[三]故。

    復有別障能障善等十種淨法.其相雲何。

    頌曰. 無加行.非處. 不如理.不生.不起正思惟. 資糧未圓滿. 闕種姓.善友. 心極疲厭性.及闕於正行. 鄙.惡者同居. 倒麤重.三餘. 般若未成熟.及本性麤重. 懈怠.放逸性. 著有.著資財. 及心性下劣.不信.無勝解. 如言而思義. 輕法.重名利. 於有情無悲.匱聞.及少聞. 不修治妙定。

     論曰.如是名爲善等法障。

    所障善等其相雲何。

    頌曰. 善.菩提.攝受. 有慧.無亂.障. 迴向.不怖.慳. 自在.名善等。

     注: [一]陳本雲.輕財知足. [二]原作寶.今依麗刻改. [三]藏本次有一句頌雲.十善等復別.陳本同. ******************** 論曰.如是善等十種淨法.誰有前說幾種障耶。

    頌曰. 如是善等十各有前三障。

     論曰.善有三障.一無加行.二非處加行.三不如理加行。

    菩提有三障.一不生善法.二 不起正思惟.三資糧未圓滿。

    發菩提心名爲攝受.此有三障.一闕種姓.二闕善友.三 心極疲厭性。

    有慧者謂菩薩.於了此性有三種障.一闕正行.二鄙者共住.三惡者共 住.此中鄙者謂愚癡類.樂毀壞他名爲惡者。

    無亂有三障.一顛倒麤重.二煩惱等三 障中隨一有餘性.三能成熟解脫慧未成熟性。

    障斷滅名無障.此有三障.一俱生麤 重.二懈怠性.三放逸性。

    迴向有三障令心向餘不向無上正等菩提.一貪著諸有.二 貪著資財.三心下劣性。

    不怖有三障.一不信重補特伽羅.二於法無勝解.三如言而 思義。

    不慳有三障.一不尊重正法.二尊重名譽利養恭敬.三於諸有情心無悲愍。

    自 在有三障令不得自在.一匱聞生長能感匱法業故.二少聞.三不修治勝三摩地。

    復 次.如是諸障於善等十隨餘義中有十[一]能作.卽依彼義應知此名。

    十能作者.一生起 注: [一]勘藏本意謂能作因.陳本意同. ******************** 能作如眼等於眼識等.二安住能作如四食於有情.三任持能作謂能任持如器世 間於有情世間.四照了能作如光明於諸色.五變壞能作如火等於所熟等.六分離 能作如鎌等於所斷等.七轉變能作如金師等轉變金等成鐶釧等.八信解能作如 煙等於火等.九[一]顯了能作如因於宗.十至得能作如聖道等於涅槃等。

    [二]依如是義故 說頌言.能作有十種謂生住持照變分離轉變信解顯至得.如識因食地燈火鎌工 巧煙因聖道等於識等所作。

    於善等障應知亦然。

    一生起障.謂於其善.以諸善法應 生起故。

    二安住障.謂於菩提.以大菩提不可動故。

    三任持障.謂於攝受.以菩提心能 任持故。

    四照了障.謂於有慧.以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