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卷第四

關燈
龍樹菩薩造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觀如來品第二十二 問曰.一切世中尊唯有如來正徧知號爲法王一切智人.是則應有。

    答曰.今諦思惟 若有應取.若無何所取.何以故.[二]如來 非[三]陰非離陰. 此彼不相在. 如來[四]不有陰. 何處有如來。

     若如來實有者.爲五陰是如來.爲離五陰有如來.爲如來中有五陰.爲五陰中有如 來.爲如來有五陰.是事皆不然。

    五陰非是如來.何以故.生滅相故.五陰生滅相.若如 來是五陰如來卽是生滅相.若生滅相者如來卽有無常斷滅等過。

    又受者受法則 一.受者是如來.受法是五陰.是事不然.是故如來非是五陰。

    離五陰亦無如來.若離 五陰有如來者不應有生滅相.若爾者如來有常等過。

    又眼等諸根不能見知.但是 注: [一]以下無畏論卷六. [二]二字衍文. [三]無畏牒頌.陰皆作身.次釋乃雲諸藴. [四]番梵意謂不與相應也.次同. ******************** 事不然.是故離五陰亦無如來。

    如來中亦無五陰.何以故.若如來中有五陰[一]如器中 有果水中有魚者則爲有異.若異者卽有如上常等過.是故如來中無五陰。

    又五陰 中無如來.何以故.若五陰中有如來如牀上有人器中有乳者.如是則有別異如上 說過.是故五陰中無如來。

    如來亦不有五陰.何以故.若如來有五陰[二]如人有子如是 則有別異.若爾者有如上過.是事不然.是故如來不有五陰。

    如是五種求不可得.何 等是如來。

    問曰.如是義求如來不可得.而[三]五陰和合有如來。

    答曰. [四]陰合有如來 則無有自性. 若無有自性 雲何因他有。

     若如來五陰和合故有卽無自性.何以故.因五陰和合有故。

    問曰.如來不以自性故 有.[五]但因他性故有。

    答曰.若無自性雲何因他性有.何以故.他性亦無自性.又無相待 因故他性不可得.不可得故不名爲他。

    [六]復次. 法若因他生 是卽非有我. 若法非我者 雲何是如來。

     若法因衆緣生卽無有我.如因五指有拳是拳無有自體.如是因五陰名我是我卽 注: [一]無畏原作如雪中有藥乳中有蜜. [二]無畏原作如有牛有財. [三]無畏原作依諸藴得施設如來爲有. [四]番梵頌雲.若佛依於藴則非自性有.自性無所有異性復有何. [五]原刻下衍應字.依麗刻及番本刪. [六]無畏問曰.此依取變異而說如來.頌答. ******************** 無自體。

    我有種種名.或名衆生天人如來等。

    若如來因五陰有卽無自性.無自性故 無我.若無我雲何說名如來.是故偈中說法若因他生是卽非有我若法非我者雲 何是如來。

    復次. 若無有自性 雲何有他性. [一]離自性他性 何名爲如來。

     若無有自性.他性亦不應有.因自性故名他性.此無故彼亦無.是故自性他性二俱 無。

    若離自性他性.誰爲如來。

    [二]復次. 若不因五陰 先有如來者. [三]以今受陰故 則說爲如來。

     今實不[四]受陰 更無如來法. 若以不受無 今當雲何[五]受。

     [六]若其未有受 所受不名受. 無有無受法 而名爲如來。

     若於一異中 如來不可得. 五種求亦無 雲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陰 不從自性有. 若無自性者 雲何有他性。

     若未受五陰先有如來者.是如來今應受五陰已作如來.而實未受五陰時先無如 注: [一]無畏釋.此答如來無性亦有. [二]無畏問曰.如來依藴施設.但不可說與藴一異頌答. [三]番梵雲.而今始相依乃爲依彼起.此楷定他執依義也. [四]番梵作依字.下受字亦同. [五]番梵作取字.無畏釋雲.取諸藴也.以下受字皆同. [六]無畏釋.此下一頌答取者與取一時爲依而施設如來.一頌答如來卽因取而說.三句答取是有法.一句答取依他有.文皆前後相生也. ******************** 來.今雲何當受。

    又不受五陰者.五陰不名爲受.無有無受而名爲如來。

    又如來一異 中求不可得.五陰中五種求亦不可得.若爾者雲何於五陰中說有如來。

    又所受五 陰不從自性有.若謂從他性有.若不從自性有雲何從他性有.何以故.以無自性故 又他性亦無。

    復次. 以如是義故 受空受者空. 雲何當以空 而說空如來。

     以是義思惟受及受者皆空.若受空者雲何以空受而說空如來。

    問曰.汝謂受[一]空受 者空則定有空耶。

    答曰.不然.何以故. 空則不可說 非空不可[二]得 共不共叵說. 但以假名說。

     諸法空則不應說.諸法不空亦不應說.諸法空不空亦不應說.非空非不空亦不應 說.何以故.但破相違故以假名說。

    [三]如是正觀思惟諸法實相中不應以諸難爲難.何 以故. 寂滅相中無 常無常等四. 寂滅相中無 邊無邊等四。

     注: [一]原刻下衍者字.依麗刻及番本刪. [二]番梵仍作說字. [三]無畏問曰.何故如來常無常等邊無邊等亦不可說耶.頌答. ******************** 諸法實相如是微妙寂滅.但因過去世起四種邪見.[一]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常無 常世間非常非無常.寂滅中盡無.何以故.[二]諸法實相畢竟清淨不可取.空尚不受.何 況有四種見。

    四種見皆因受生.諸法實相無所因受。

    四種見皆以自見爲貴他見爲 賤.諸法實相無有此彼.是故說寂滅中無四種見。

    如因過去世有四種見.因未來世 有四種見亦如是.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有邊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三]問曰.若 如是破如來者則無如來耶。

    答曰. [四]邪見深厚者 則說無如來. 如來寂滅相 分別有亦非。

     邪見有二種.一者破世間樂.二者破涅槃道。

    破世間樂者是麤邪見.言無罪福無罪 福報無如來等賢聖.起是邪見捨善爲惡則破世間樂。

    破涅槃道者貪著於我分別 有無起善滅惡.起善故得世間樂.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

    是故言無如來者是深厚 邪見乃失世間樂.何況涅槃。

    若言有如來亦是邪見.何以故.如來寂滅相而種種分 別故.是故寂滅相中分別有如來亦爲非。

     注: [一]無畏原作如來.下俱同.與前問辭相順. [二]無畏原雲勝義中如來無生故. [三]無畏問曰.如來定有.教中說滅度已則無故.頌答. [四]番梵頌雲.若說如來有是深執者執.說滅度中無亦屬於分別.無畏佛護牒頌雲.若深執起執乃由分別說於彼滅度中如來有或無. ******************** 如是性空中 思惟亦不可 如來滅度後 分別於有無。

     諸法實相性空故不應於如來滅後思惟若有若無若有無.如來從本已來畢竟空. 何況滅後。

     如來過戲論 [一]而人生戲論. 戲論破慧眼 是皆不見佛。

     [二]戲論名憶念取相分別此彼言佛滅不滅等.是人爲戲論覆慧眼故不能見如來法 身。

    此如來品中初中後思惟如來有性不可得.是故偈說. 如來所有性 卽是[三]世間性. 如來無有性 世間亦無性。

     此品中思量推求.如來性卽是一切世間性。

    問曰.何等是如來性。

    答曰.如來無有性 同世間無有[四]性。

     觀顛倒品第二十三 問曰. 從[五]憶想分別 生於貪恚癡. 淨不淨顛倒 [六]皆從衆緣生。

     注: [一]下二句番梵雲.其於無漏中戲論所壞者. [二]無畏釋雲.戲論謂有無常無常色身法身聖言身相可相等. [三]番梵作諸趣.次同. [四]無畏次雲.以如來無性與諸趣無性平等.非功德平等也.佛護釋雲.此依勝義而說. [五]番本作遍計. [六]番梵雲.爲緣而現行.無畏釋雲.由遍計所生貪等卽緣淨不淨倒而現行.今譯文倒. 經說因淨不淨顛倒憶想分別生貪恚癡.是故當知有貪恚癡。

    答曰. 若因淨不淨 顛倒生三毒. 三毒卽無性 故煩惱無實。

     若諸煩惱因淨不淨顛倒憶想分別生卽無自性.是故諸煩惱無實。

    復次. [一]我法有以無 是事終不成. 無我諸煩惱 有無亦不成。

     我無有因緣若有若無而可成.今無我.諸煩惱雲何以有無而可成.何以故. 誰有此煩惱 是卽爲不成. 若離是而有 煩惱則無屬。

     煩[二]惱名爲能惱他.惱他者應是衆生.是衆生於一切處推求不可得。

    若謂離衆生但 有煩惱.是煩惱則無所屬。

    若謂雖無我[三]而煩惱屬心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四]如身見五種 求之不可得. 煩惱於垢心 五求亦不得。

     如身見五陰中五種求不可得.諸煩惱亦於垢心中五種求不可得.又垢心於煩惱 中五種求亦不可得。

    復次. 淨不淨顛倒 是則無自性. 雲何因此二 而生諸煩惱。

     注: [一]番梵雲.我有性無性. [二]無畏下二句原雲.若煩惱是屬誰我者.今譯衆生.原作我. [三]無畏原雲.而煩惱是有.思惟如此故.是亦不然. [四]番梵頌雲.諸惑如身見於染五種無.染亦如身見於惑五種無.意謂互求皆無也.今譯脫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