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關燈
爾時須菩提。

    聞說是經。

    深解義趣。

    涕淚悲泣。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陳雄曰】深解義趣者。

    須菩提心悟真空無相義趣也。

    涕淚悲泣者。

    傷我值遇之晚。

    不獲早覺悟也。

     【顔丙曰】深解者。

    大徹大悟也。

     【李文會曰】須菩提聞說是經。

    了悟人法二空。

    即得中道之理。

    歎其希有。

    感極涕零也。

     【傅大士頌曰】聞經深解義。

    心中喜且悲。

    昔除煩惱障。

    今能離所知。

    遍計于先了。

    圓成證此時。

    宿乘無礙慧。

    方便勸人持。

     【李文會曰】未嘗得聞者。

    昔得慧眼。

    于有見空。

    今聞是經。

    于空亦遣。

    是了中道。

    将欲起教以示未來也。

     【川禅師雲】好笑當面諱了。

    頌曰。

    自小來來慣遠方。

    幾回衡嶽渡潇湘。

    一朝踏著家鄉路。

    始覺途中日月長。

     世尊。

    若複有人。

    得聞是經。

    信心清淨。

    即生實相。

    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李文會曰】信心清淨者。

    信本來心。

    無法可得。

    不起妄念。

    心常空寂。

    湛然清淨。

     【傅大士雲】未有無心境。

    曾無無境心。

    境亡心自滅。

    心滅境無侵。

    經中稱實相。

    語妙理能深。

    證知唯有佛。

    小聖讵能任。

     【陳雄曰】性中具如來法身。

    夫是之謂生實相。

    圓覺經曰。

    一切實相。

    性清淨故。

    悟理而至于證實相。

    吾如夫成就法身功德。

    莫能出乎其右者。

    謂之第一希有。

    信乎經以福兼德言者屢矣。

    而此獨言功德不及福者。

    是功成果滿之時。

    則其福為不足道。

    所以壇經有功德在法身中。

    非在于福之句。

     【顔丙曰】即生實相者。

    即是悟自性也。

     【李文會曰】即生實相者。

    豁然了悟萬法。

    由此淨心建立。

    是名實相。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

    迷即佛是衆生。

    悟即衆生是佛。

    佛佛道齊。

    無法等比。

     世尊。

    是實相者。

    即是非相。

    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顔丙曰】佛雲實相無相。

    所謂是實相者。

    即是非相。

    如太虛空。

    無一形相。

    若悟實相。

    不可執著實相。

    當如大士雲。

    彼岸更求離。

    但說假名。

    實相本無可得。

     【李文會曰】即是非相者。

    實相無相。

    故言為非。

    不是無實相如龜毛兔角。

    隻說龜無毛。

    兔無角。

    不說無龜毛兔角。

    隻說實相無相。

    不說無實相也。

     【達摩曰】若解實相。

    即見非相。

    若了非相。

    其色亦然。

    當于色中不生色體。

    于非相中不礙有也。

    正猶水中鹽味。

    色裡膠青。

    決定是有。

    不見其形。

    此之謂也。

     【傅大士雲】衆生與壽者。

    蘊上立虛名。

    如龜毛不實。

    似兔角無形。

     【川禅師雲】山河大地。

    甚處得來。

    頌曰。

    遠觀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

    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

    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

    隻為太分明。

     世尊。

    我今得聞如是經典。

    信解受持。

    不足為難。

     【王日休曰】信解者。

    謂信其義而曉解也。

    受持者。

    謂能受其義而持守之也。

     【陳雄曰】無狐疑心曰信。

    曉了意義曰解。

    欽承不忽曰受。

    佩服不厭曰持。

     【李文會曰】但止了悟人法二空。

    心無取舍。

    常令空寂。

    是名信解受持。

    如來慈悲方便。

    化導迷人。

    迷即佛是衆生。

    悟即衆生是佛。

    若能了悟。

    萬事皆空。

    以藥對病。

    以悟對迷。

    以善對惡。

    以靜對動。

    以慧對愚。

    種種修行。

    隻是對治。

    莫作諸惡。

    勉力為善。

    依此修行。

    縱橫自在。

    又且何難。

     【傅大士頌曰】空生聞妙理。

    如蓬植在麻。

    凡流信此法。

    同火出蓮花。

    恐人生斷見。

    大聖預開遮。

    如能離諸相。

    定入法王家。

     【川禅師曰】若不得後語。

    前話也難圓。

    頌曰。

    難難。

    難如平地上青天。

    易易。

    易似和衣一覺睡。

    行船盡在把稍人。

    誰道波濤從地起。

     若當來世。

    後五百歲。

    其有衆生。

    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

    是人即為第一希有。

     【李文會曰】若人心常空寂。

    湛然清淨。

    不著諸相。

    悟住無所住心。

    了得無所得法。

    是為第一希有。

     【川禅師雲】行住坐卧。

    著衣吃飯。

    更有什麼事。

    頌曰。

    冰不熱。

    火不寒。

    土不濕。

    水不幹。

    金剛腳踏地。

    旛竿頭指天。

    若人信得及。

    北鬥面南看。

     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

    無人相。

    無衆生相。

    無壽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即是非相。

    何以故。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李文會曰】即是非相者。

    前言無相。

    即是滅色以明空義。

    複言非相。

    即是了悟我人衆生壽者四相。

    本來不生。

    故名實相。

    離一切相。

    即名諸佛者。

    此謂悟實相者。

    更無等比。

    當知是人不著二邊。

    不處中道。

    一切無住。

    即名為佛。

    又雲離相清淨。

    解悟三空。

    契合實相。

    究竟涅槃。

    三空之義。

    初即人空。

    次即法空。

    後即空空。

    三世如來同證此理。

    故名為佛。

     【傅大士雲】空生聞妙理。

    如蓬植在麻。

    凡流信此法。

    同火出蓮花。

    恐人生斷見。

    大聖預開遮。

    如能離諸相。

    定入法王家。

     【川禅師雲】心不負人。

    面無慚色。

    頌曰。

    舊竹新生□。

    新花長舊枝。

    雨催行客到。

    風送片帆歸。

    竹蜜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善靜禅師雲。

    竹蜜不妨流水過。

    山高那阻野雲飛。

    ) 佛告須菩提。

    如是如是。

     【李文會曰】如是如是者。

    佛以須菩提所解空義。

    善契如來之法意也。

     【陳雄曰】華嚴經雲。

    離諸和合相。

    是名無上覺。

    佛以覺言。

    外覺離一切有相。

    内覺離一切空相。

    于相而離相。

    于空而離空。

    得夫真空無相之妙。

    所以名其為佛。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