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關燈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

    我等雲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

    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字。

    汝當奉持。

     【王日休曰】梵語般若波羅蜜。

    此雲智慧到彼岸。

    所雲金剛智慧到彼岸者。

    謂明此經者。

    其智慧則如金之剛利。

    斷絕外妄。

    直至諸佛菩薩之彼岸也。

    以是名字汝當奉持者。

    謂奉事此義而持守之也。

     【陳雄曰】唐柳宗元曰。

    言之著者莫如經。

    此經未标名時。

    須菩提請名于佛。

    而佛目之曰。

    金剛般若波羅蜜。

    俾須菩提依此名字。

    遵奉受持。

    一心流布于天下後世。

     【李文會曰】言金剛者。

    堅利之物。

    故借金為喻。

    般若者。

    智慧也。

    為教衆生用智慧力。

    照破諸法無不是空。

    猶如金剛觸物即碎。

    故名般若也。

    波羅蜜者。

    到彼岸也。

    心若清淨。

    一切妄念不生。

    能度生死苦海。

    汝當奉持者。

    隻是奉持自心行住坐卧。

    勿令分别人我是非也。

     【圜悟禅師雲】才有是非。

    紛然失心。

    隻這一句。

    驚動多少人做計較。

    若承當得。

    坐得斷。

    透出威音王那畔。

    若随此語轉。

    特地紛然。

    自回光返照始得。

    天壇石鼓記雲。

    絲毫失度。

    即招黑暗之愆。

    霎頃邪言。

    即犯禁空之醜。

    天人耳目。

    咫尺非遙。

    克告行人。

    自當省察。

     【廬山歸宗常禅師雲】有座主來參。

    值宗鋤草。

    次見一條蛇。

    宗遂斬之。

    主雲。

    久向歸宗。

    元來卻是一個鹿行沙門。

    宗雲。

    是爾鹿。

    我鹿。

    諸人且道這僧過在什麼處。

    汾陽昭禅師為作頌雲。

    廬嶽宗師接上機。

    斬蛇特地施慈悲。

    癡迷座主生驚怕。

    卻道鹿心惹是非。

     【死心和尚雲】隻者是。

    大似眼裡著刺。

    隻者不是。

    正是開眼磕睡。

    諸人且道畢竟作麼生則是。

    還委悉麼。

    點鐵化成金即易。

    勸人除卻是非難。

     【川禅師雲】今日小出大遇。

    頌曰。

    火不能燒。

    水不能溺。

    風不能飄。

    刀不能劈。

    軟似兜羅。

    硬似鐵壁。

    天上人間。

    古今不識。

    咦。

     所以者何。

    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是名般若波羅蜜。

     【王日休曰】此智慧到彼岸之說。

    真性中亦豈有哉。

    故雲即非智慧。

    到彼岸。

    謂實無也。

    但虛名為智慧到彼岸。

    以此接引衆生耳。

     【陳雄曰】柳宗元曰。

    法之至者。

    莫尚于般若。

    楞伽經曰。

    智慧觀察。

    不堕二邊。

    得自覺聖趣。

    是般若波羅蜜。

    三昧經曰。

    心無心相。

    不取虛空。

    不依諸地。

    不住智慧。

    是般若波羅蜜。

    然般若波羅蜜。

    至法也。

    始而親出佛口。

    故有佛說之句。

    終而默傳此心。

    則證入于般若三昧。

    超出于言意之末。

    而了無所得。

    此非般若波羅蜜也。

    又孰得而名之哉。

    既非如是。

    而且名其如是。

    是又得其所以名也。

    然則汝當奉持者。

    以是名字故。

     【顔丙曰】此是須菩提請佛為法安名。

    更問如何遵奉行持。

    佛雲。

    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

    夫妙明本性。

    湛若太虛。

    體既尚無。

    何名之有。

    如來恐人生斷滅見。

    不得已而強安是名。

    所以傅大士頌雲。

    恐人生斷見。

    權且立虛名。

     【李文會曰】佛說般若波羅蜜者。

    實相般若之堅。

    觀照般若之利截煩惱源。

    達涅槃岸。

    即非般若波羅蜜者。

    既知法體元空。

    本無妄念。

    若無諸挂礙。

    何必持戒忍辱。

    湛然清淨。

    自在逍遙。

    是名即非般若也。

     【川禅師雲】猶較些子。

    頌曰。

    一手擡。

    一手搦。

    左邊吹。

    右邊拍。

    無弦彈出無生樂不屬宮商格調新。

    知音知後徒名邈。

     須菩提。

    于意雲何。

    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來無所說。

     【顔丙曰】佛問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答雲。

    如來無所說者。

    蓋直下無開口處。

    若言有說。

    即為謗佛。

    所以世尊臨入涅槃。

    文殊請佛再轉法輪。

    世尊咄雲。

    吾住世四十九年。

    未嘗說著一字。

    汝請再轉法輪。

    是吾曾轉法輪耶。

    又佛偈曰。

    始從成道後。

    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

    未嘗說一字。

     【李文會曰】本心元淨。

    諸法元空。

    更有何法可說。

    二乘之人執著人法是有。

    即有所說。

    菩薩了悟人法皆空。

    即無所說。

    是故經雲。

    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

     【慈受禅師雲】吾心似秋月。

    碧潭光皎潔。

    無物堪比倫。

    教我如何說。

    寒山子說不得則且止。

    諸人還說得麼。

    直須口似磉盤。

    方始光明透漏。

    若能了悟色性皆空。

    有無俱遣。

    語默雙亡。

    即見自性清淨。

    雖終日言。

    猶為無言。

    雖終日說。

    猶為無說。

     【保甯勇禅師雲】門前諸子列成行。

    各逞英雄越霸王。

    如何獨有無言者。

    坐斷毗盧不可當。

     【傅大士曰】名中無有義。

    義上複無名。

    金剛喻真智。

    能破惡堅貞。

    若到波羅岸。

    入理出迷情。

    智人心自覺。

    愚者外求聲。

     【川禅師雲】低聲低聲。

    頌曰。

    入草求人不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