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正宗分第三

關燈
佛告須菩提。

    諸菩薩摩诃薩。

    應如是降伏其心。

     【李文會曰】摩诃薩者。

    摩诃言大。

    心量廣大。

    不可測量。

    乃是大悟人也。

     所有一切衆生之類。

     【六祖曰】一切者。

    總标也。

    次下别列九類。

     【王日休曰】凡有生者。

    皆謂之衆生。

    上自諸天。

    下至蠢動。

    不免乎有生。

    故雲一切衆生也。

    衆生雖無數無窮。

    不過九種。

    下文所言是。

     【李文會曰】衆生者。

    謂于一切善惡凡聖等見有取舍心。

    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

    輪回六道是也。

     【古德曰】覺華有種無人種。

    心火無煙日日燒。

    謂諸愚迷之人。

    被諸煩惱。

    則熙熙然。

    此非悟道。

    其實如木偶耳。

    若或中根之士。

    而以煩惱為苦。

    是則智慧不如愚癡也。

    不亦謬乎。

    固當勿存于心。

    苟或不然。

    學道何用。

    于己何益。

    須令智慧力勝之可也。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

    非無想。

     【六祖曰】卵生者。

    迷性也。

    胎生者。

    習性也。

    濕生者。

    随邪性也。

    化生者。

    見趣性也。

    迷故造諸業。

    習故常流轉。

    随邪心不定。

    見趣堕阿鼻。

    (平聲)起心修心。

    妄見是非。

    内不契無相之理。

    名為有色。

    内心守直。

    不行恭敬供養。

    但言直心是佛。

    不修福慧。

    名為無色。

    不了中道。

    眼見耳聞。

    心想思惟。

    愛著法相。

    口說佛行。

    心不依行。

    名為有想。

    迷人坐禅。

    一向除妄。

    不學慈悲。

    喜舍智慧方便。

    猶如木石。

    無有作用。

    名為無想。

    不著二法想。

    故名若非有想。

    求理心在。

    故名若非無想。

     【王日休曰】若卵生者。

    如大而金翅鳥。

    細而H虱是也。

    若胎生者。

    如大而獅象。

    中而人。

    小而貓鼠是也。

    若濕生者。

    如魚鼈鼋鼍。

    以至水中極細蟲是也。

    若化生者。

    如上而天人。

    下而地獄。

    中而人間米麥果實等所生之蟲是也。

    上四種謂欲界衆生。

    若有色者。

    色謂色身。

    謂初禅天至四禅天諸天人。

    但有色身而無男女之形。

    已絕情Q欲Y也。

    此之謂色界。

    若無色界者。

    謂無色界諸天人也。

    此在四禅天之上。

    唯有靈識而無色身。

    故名無色界。

    若有想者。

    此謂有想天諸天人也。

    此天人唯有想念。

    故自此以上。

    皆謂之無色界。

    不複有色身故也。

    若無想者。

    此謂無想天諸天人也。

    在有想天之上。

    此天人一念寂然不動。

    故名無想天。

    若非有想非無想者。

    此謂非想非非想天諸天人也。

    此天又在無想天之上。

    其天人一念寂然不動。

    故雲非有想。

    然不似木石而不能有想。

    故雲非無想。

    此天于三界諸天為極高。

    其壽為極長。

    不止于八萬劫而已。

     【李文會曰】若卵生者。

    貪著無明。

    迷暗包覆也。

    若胎生者。

    因境求觸。

    遂起邪心也。

    若濕生者。

    才起惡念。

    即堕三塗。

    謂貪嗔癡因此而得也。

    若化生者。

    一切煩惱。

    本自無根。

    起妄想心。

    忽然而有也。

     【又教中經雲】一切衆生。

    本自具足。

    随業受報。

    故無明為卵生。

    煩惱包裹為胎生。

    愛水浸淫為濕生。

    欻起煩惱為化生也。

    又雲眼耳鼻舌。

    回光内燭。

    有所貪漏。

    即堕四生。

    謂胎卵濕化是也。

    色聲香味。

    回光内燭。

    無所貪漏。

    即證四果。

    謂須陀洹等是也。

     【傅大士曰】空生初請問。

    善逝應機酬。

    先答雲何住。

    次教如是修。

    胎生卵濕化。

    鹹令悲智收。

    若起衆生見。

    還同著相求。

    若有色者。

    謂凡夫執有之心。

    妄見是非。

    不契無相之理。

    若無色者。

    執著空相。

    不修福慧。

    若有想者。

    眼見耳聞。

    遂生妄想。

    口說佛行。

    心不依行。

    若無想者。

    坐禅除妄。

    猶如木石。

    不習慈悲智慧方便。

    若非有想者。

     【教中經雲】有無俱遣。

    語默雙忘。

    有取舍憎愛之心。

    不了中道也。

     【臨濟禅師曰】入凡入聖。

    入染入淨。

    處處現諸國土。

    盡是諸法空相。

    是名真正見解。

    你若愛聖憎凡。

    生死海裡浮沉也。

    非無想者。

    謂有求理心也。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李文會曰】我者。

    佛自謂也。

    皆者。

    總也。

    令者。

    俾也。

    入者。

    悟入也。

    無餘者。

    真常湛寂也。

     【法華經雲】佛當為除斷。

    令盡無有餘涅槃者。

    菩薩心無取舍。

    如大月輪。

    圓滿寂靜。

    衆生迷于涅槃無相之法。

    而為生死有相之身也。

    滅者。

    除滅。

    度者。

    化度也。

     【六祖曰】如來指示三界九地。

    各有涅槃妙心。

    令自悟入無餘者。

    無餘。

    習氣煩惱也。

    涅槃者。

    圓滿清淨義。

    令滅盡一切習氣不生。

    方契此也。

    度者。

    渡生死大海也。

    佛心平等。

    普願與一切衆生。

    同入圓滿清淨無想涅槃。

    同渡生死大海。

    同諸佛所證也。

    煩惱萬差。

    皆是垢心。

    身形無數。

    總名衆生。

    如來大悲普化。

    皆令得入無餘涅槃。

     【證道歌曰】達者。

    同遊涅槃路。

    注雲。

    涅槃者。

    即不生不滅也。

    涅而不生。

    槃而不滅。

    即無生路也。

     【沖應真人周史卿】對吃不拓和尚指香煙雲。

    要觀學人有餘涅槃。

    爐中灰即是。

    要觀學人無餘涅槃。

    爐中灰飛盡即是。

     【王日休曰】梵語涅槃。

    此雲無為。

    楞伽經雲。

    涅槃乃清淨不死不生之地。

    一切修行者之所依歸。

    然則涅槃者乃超脫輪回。

    出離生死之地。

    誠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