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後,如所生子。
”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
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
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
所以者何。
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衆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複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于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于中勤加精進,得至涅盤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于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宏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樂于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别、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盤一日之價,以為大得,于此大乘,無有志求。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于此無有志願。
所以者何。
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無所吝惜。
所以者何。
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
于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于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 爾時摩诃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舍父逃逝,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砗磲瑪瑙、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辇輿車乘、田業僮仆,人民衆多,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 千萬億衆、圍繞恭敬,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往來者衆, 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死時将至,癡子舍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 饑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曆,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于其門内、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金銀寶物,出内财産,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馳走而去, 借問貧裡,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将來。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
”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
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
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
所以者何。
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衆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複經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于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于中勤加精進,得至涅盤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于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宏多。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樂于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别、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盤一日之價,以為大得,于此大乘,無有志求。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于此無有志願。
所以者何。
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無所吝惜。
所以者何。
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
于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于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 爾時摩诃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舍父逃逝,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五十餘年。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砗磲瑪瑙、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辇輿車乘、田業僮仆,人民衆多,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 千萬億衆、圍繞恭敬,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往來者衆, 豪富如是,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死時将至,癡子舍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 饑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曆,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于其門内、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金銀寶物,出内财産,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
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馳走而去, 借問貧裡,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将來。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我,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更遣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