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七十論卷中

關燈
八處由法故得生。

    若翻此十法而作非法者。

    臨受生時向下五處生。

    一四足。

    二飛行。

    三胸行。

    四傍形。

    五不行。

    是五處非法所生因智厭解脫者。

    因細身得智慧因。

    智慧得厭離。

    因厭離舍棄細身。

    真我獨存故名解脫。

    翻此則系縛者。

    翻智者名無智。

    如人執言。

    我可憐我可愛。

    我可愛者。

    由慢故計我。

    是名無知。

    此無知系縛自身令在人天獸等中。

    系縛有三種。

    一者自性縛。

    二者變異縛。

    三者布施縛。

    此三後當說。

    故說由因及依因。

    善法名為因。

    向上為依因。

    非法名為因。

    向下為依因。

    智厭名為因。

    解脫為依因。

    無智厭為因。

    系縛為依因。

    四因四依因已說。

    複有四因四依因。

    今當說。

     離欲故沒性  憂欲故生死 由自在無礙  翻此故有礙 離欲故沒性者。

    有一婆羅門出家學道。

    能制十一根。

    遠離十一塵。

    護持夜摩尼。

    夜摩等十法。

    即得厭離。

    有厭故離欲。

    無有二十五實智。

    是故無解脫。

    是人死時但沒八性。

    八性者。

    謂自性覺我慢及五唯。

    在八性中未得解脫計為解脫。

    後輪轉時于三世間更受粗身。

    故說厭離故沒自性中。

    是名自性縛。

    憂欲故生死者。

    憂欲者如有人計。

    我今行大施作大祠天事。

    今飲須摩味。

    于後世間我應受樂因。

    此憂欲受生生死。

    謂梵處等乃至獸生是名布施縛。

    由自在無閡者。

    自在者喜樂種類有八分微細輕光等。

    由此自在故。

    故在梵王等處所有八種無礙。

    此八種自在與覺相應故。

    故名變異系縛。

    翻此故有閡者。

    翻自在者即不自在。

    由不自在故一切處所皆有障礙。

    此障礙亦變異系縛。

    是闇癡法故故。

    此偈說四種因依因。

    離欲者為因。

    沒性為依因。

    憂欲名為因。

    生死為依因。

    自在名為因。

    無礙為依因。

    非自在為因。

    障礙為依因。

    如是八因八依因。

    是十六生已說竟。

    外曰。

    是十六因依因生。

    何者為其體。

    以偈答曰。

     生因覺為體  疑無能喜成 思量德不平  覺生五十分 生因覺為體者。

    生者或十六或八種依因。

    若十六種八因八依因。

    以覺通為體。

    或八種者。

    八依因名為生。

    八因為其體。

    故說十六生名。

    因覺為體。

    已如前偈說。

    決知名為大法。

    智慧離欲自在薩埵相。

    翻此名多摩。

    疑無能喜成者。

    此十六生分為四分。

    一疑。

    二無能。

    三歡喜。

    四成就。

    如一婆羅門與四弟子從大國王還其本處。

    在于行路日未出時。

    其一弟子即白師言。

    大師。

    我見道中有一種物。

    不知是杌為是兇人。

    是弟子于杌生疑。

    師語第二弟子。

    汝往谛看。

    為人為杌。

    是人因師言。

    己即便遙看。

    不敢近彼。

    即白師言。

    大師。

    我不能近彼。

    是第二人有無能。

    次語第三弟子言。

    汝可好看。

    定是何物。

    看已白師。

    大師。

    何用看此。

    是日已出有大宗侶可相随去。

    是第三人雖未辯人杌已生喜心。

    次語第四弟子。

    汝當往看。

    是人眼根淨故。

    見藤纏繞上有鳥集。

    往彼腳觸。

    還白師言。

    大師。

    此物是杌。

    此第四人乃得成就。

    故十六生分為四分。

    思量德不平者。

    德有三種。

    謂喜樂憂苦闇癡。

    此三互相違。

    若喜樂增長。

    則能伏憂癡。

    譬如日光能伏星火等。

    憂癡增長亦複如是。

    若思量三德不平等覺生五十分。

    五十分者今當說。

     疑倒有五分  無能二十八 由具不具故  喜九成八分 疑倒有五分者。

    疑倒前已說。

    今當說五分。

    一闇。

    二癡。

    三大癡。

    四重闇。

    五盲闇。

    今未說無能。

    先明五疑分。

     說闇有八分  癡八大癡十 重闇有十八  盲闇亦如是 說闇有八分者。

    若人不因知離欲沒八性中。

    謂自性覺慢及五唯。

    此人未得解脫作已得相。

    由不見此八種系縛故。

    故說不見八種名之為闇。

    闇者無明别名。

    癡八者。

    自在有八種。

    前已說。

    此中諸天等生執着縛不得解脫。

    由着自在輪轉生死故說癡八分。

    前八名自性縛。

    後八名變異縛。

    大癡十者。

    有五唯喜樂為相。

    是諸天塵。

    是五塵與五大相應。

    三德為相。

    此十塵中梵及人獸等。

    生執着縛。

    謂離此外無别勝塵。

    因此執着不平等智及解脫法。

    皆執着塵不求解脫。

    故名大癡。

    重闇有十八者。

    八種自在及十種塵。

    已退生時。

    是時貧人作是計言。

    我今貧窮。

    自在諸塵并皆失盡。

    分别此事。

    起十八苦。

    此苦名重闇。

    盲闇亦十八者。

    如前說。

    自在有八。

    塵有十種。

    有人具此十八。

    臨退死時作如是計。

    我今舍八自在及以十塵。

    獄卒縛我就閻王所。

    因此計生苦。

    不及得聽僧佉義。

    故名盲闇。

    如是闇者分别五分有六十二。

    今說無能分者。

     十一根損壞  智害名無能 智害有十七  翻喜成就故 十一根損壞者。

    謂聾盲甕爽癞癫狂啞戾跛石女黃門秘上。

    是十一根損壞雲何說無能。

    不能聽聞故。

    乃至不能得解脫。

    譬如聾人能加一病。

    語善友言我困苦當何所作。

    善友語言當受僧佉智慧。

    至苦盡苦邊即得解脫。

    答言。

    我今不能受持僧佉智慧。

    不聞師語。

    既不聞說。

    慧何從生。

    如聾盲等亦如是。

    為根壞故無學慧能。

    及不能得解脫。

    智害名無能。

    智害有十七者後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