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七十論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無數量亦複應是無。
同性故者。
譬如破檀木。
其片雖複多。
檀性終是一。
變異亦如是。
大等雖不同。
三德性是一。
以此一性故。
知其皆有本。
故知有自性。
能生故者。
若是處有能是處則可生。
譬如陶師有瓦器能能生瓦器不能生衣等。
是器生者依能故得成。
此能必有依。
謂依于陶師。
變異亦如是。
變異者。
有生是生因能成。
是能有依處。
自性是其依。
因此能生故。
則知有自性。
因果差别故者。
世間因果差别亦可見。
譬如土聚為因瓶等為果。
是器能盛水油等。
土聚則不能。
是因果差别。
縷衣亦如是。
如是大等變異定是果。
見此果知有别因不相似。
是故有自性。
遍相無别故者。
複有别因為知自性是實有。
遍相者。
三種世間。
謂地空天。
實時一切世間無差别。
五大十一根沒五唯中無差别。
乃至大沒自性中亦無差别。
是變異是自性不可說。
實時變異無故。
自性亦應無。
自性若無。
生死亦無。
是義不然。
是自性實。
後更能生三種世間故。
故知自性有。
為五因故立有自性。
外曰。
若自性有者。
不能生變異。
以無伴故。
譬如一人不能生子一縷不生衣。
自性亦如是。
以偈答曰。
性變異生因 三德合生變 轉故猶如水 各各德異故 性變異生因者。
此義中自性有三德故能生變異。
自性無此德。
汝言則為實。
若有三德不相應故不能生異。
是事不然。
三德合生變故。
譬如有多縷。
和合能生衣。
三德亦如是。
更互相依故。
所以能生異。
外曰。
世間生有兩。
一者轉變生。
如乳等生酪等。
二非轉變生。
如父母生子。
自性生變異。
為屬何因生。
答曰。
轉故如乳酪自性轉變作變異。
故是變異即是自性。
是故别類生。
此中不論受。
外曰。
若一因不能生多種果。
此義中自性若是一。
雲何得生三種世間。
生天則歡樂。
生人則憂苦。
生獸等則闇癡。
若從一因生。
雲何得三品。
答曰。
猶如水。
各各得異故。
天水初一味 至地則變異 轉為種種味 各各器異故 若在金器其味最甜。
若至地上随地氣味種種不同。
三種世間亦如是。
從一自性生三德不同故。
天上薩埵多。
是故諸天恒受歡樂。
人中羅阇多。
故人多受苦。
獸道多摩多故獸等恒癡闇。
是等諸道中三德。
恒相應。
以有偏多故。
故如此差别。
如是一自性能生三世間。
三德不同故。
是故有勝劣。
自性已究竟。
今當次說我。
我者微細如自性。
雲何知有我。
為顯我有故。
而說如是偈。
聚集為他故 異三德依故 食者獨離故 五因立我有 一聚集為他故者。
如自性變異知者故得解脫。
初偈說如此。
又說五因成立自性及變異竟。
我人最微細。
應當次成立。
人我是實有。
聚集為他故。
我見世間一切聚集并是為他。
譬如床席等。
聚集非為自用。
必皆為人設。
有他能受用。
為此故聚集。
屋等亦如是。
大等亦如是。
五大聚名身。
是身非自為。
決定知為他。
他者即是我。
故知我實有。
二異三德故者。
自性及變異。
六種相似義。
上來已說偈。
三德不相離。
塵平等無知。
能生本末似。
我翻似不似。
因此六異故。
是故說我有。
三依故者。
若人依此身。
身則有作用。
若無人依者身。
則不能作。
如六十科論中說。
自性者人所依故能生變異。
是故知有我。
四食者。
如世間中見六味飲食。
知有别能食。
如是見大等。
所食必知應有别能食者。
是故知有我。
五獨離故者。
若唯有身。
聖人所說解脫方便即無所用。
如昔有仙人往婆羅門衆所說。
如是言。
一切富皮陀 一切飲須摩 一切見兒面 願後成比丘 若唯有身。
何用是義。
故知離身别自有我。
若無别我唯有身者。
則父母師尊死後遺身。
若燒沒等。
如是供養則應得罪。
應無福德。
以是義故知有别我。
複有聖言。
筋骨為繩柱 血肉為泥塗 不淨無常苦 富我離此合 汝舍法非法 虛實亦應舍 舍有亦應舍 清淨獨自存 若無我者。
獨存義不存。
因此聖言故。
故知定有我。
依此五種因。
有我義成立。
外曰。
我者何相多身共一我。
身身各一我。
若言雲何如此疑諸師執相遍故。
有說一我者。
遍滿一切身。
如貫珠繩。
珠多繩一。
亦如毗細天一萬六千妃一時同欲樂。
一我亦如是。
能遍一切身。
複有餘師說。
身身各有我。
是故我生疑。
答曰。
我多随身各有我。
雲何知如是。
以偈釋曰。
生死根别故 作事不共故 三德别異故 各我義成立 生死根别故者。
若我是一。
一人生時則一切皆生。
處處女人悉俱有胎。
亦應有正生。
亦應有童男。
亦應有童女。
如是各各異。
不俱共一時。
是故知我多。
複次我一者。
若一人死時。
一切人皆死。
以無是義故。
故知我不一。
複次諸根異故。
若人一者。
一人聾時一切悉應聾。
盲及喑啞諸疾病等并皆一時。
無如是義故。
是故知我多。
複次三德别異故。
若人一者。
三德應無異。
如一婆羅門生于三子。
一聰明歡樂。
二可畏困苦。
三闇黑愚癡。
若人一者。
一人喜樂一切同喜樂。
苦癡亦如是。
汝說貫珠及毗細譬。
故我一者。
是義不然。
是故因五義則知我有多。
外曰。
我此中有疑。
是我者。
為作者非作者。
若言雲何有此疑。
世流布語故。
世間說人去人來人作。
僧佉說人非作者。
衛世師說人是作者。
是故我疑。
答曰。
人非作者雲何得知。
以偈釋曰。
翻性變異故 我證義成立 獨存及中直 見者非作者 翻性變異故者。
前兩偈中說我者異自性亦殊于變異。
翻異二相故。
與兩不同故。
三德是能作。
異此三德故是故非作者。
外
同性故者。
譬如破檀木。
其片雖複多。
檀性終是一。
變異亦如是。
大等雖不同。
三德性是一。
以此一性故。
知其皆有本。
故知有自性。
能生故者。
若是處有能是處則可生。
譬如陶師有瓦器能能生瓦器不能生衣等。
是器生者依能故得成。
此能必有依。
謂依于陶師。
變異亦如是。
變異者。
有生是生因能成。
是能有依處。
自性是其依。
因此能生故。
則知有自性。
因果差别故者。
世間因果差别亦可見。
譬如土聚為因瓶等為果。
是器能盛水油等。
土聚則不能。
是因果差别。
縷衣亦如是。
如是大等變異定是果。
見此果知有别因不相似。
是故有自性。
遍相無别故者。
複有别因為知自性是實有。
遍相者。
三種世間。
謂地空天。
實時一切世間無差别。
五大十一根沒五唯中無差别。
乃至大沒自性中亦無差别。
是變異是自性不可說。
實時變異無故。
自性亦應無。
自性若無。
生死亦無。
是義不然。
是自性實。
後更能生三種世間故。
故知自性有。
為五因故立有自性。
外曰。
若自性有者。
不能生變異。
以無伴故。
譬如一人不能生子一縷不生衣。
自性亦如是。
以偈答曰。
性變異生因 三德合生變 轉故猶如水 各各德異故 性變異生因者。
此義中自性有三德故能生變異。
自性無此德。
汝言則為實。
若有三德不相應故不能生異。
是事不然。
三德合生變故。
譬如有多縷。
和合能生衣。
三德亦如是。
更互相依故。
所以能生異。
外曰。
世間生有兩。
一者轉變生。
如乳等生酪等。
二非轉變生。
如父母生子。
自性生變異。
為屬何因生。
答曰。
轉故如乳酪自性轉變作變異。
故是變異即是自性。
是故别類生。
此中不論受。
外曰。
若一因不能生多種果。
此義中自性若是一。
雲何得生三種世間。
生天則歡樂。
生人則憂苦。
生獸等則闇癡。
若從一因生。
雲何得三品。
答曰。
猶如水。
各各得異故。
天水初一味 至地則變異 轉為種種味 各各器異故 若在金器其味最甜。
若至地上随地氣味種種不同。
三種世間亦如是。
從一自性生三德不同故。
天上薩埵多。
是故諸天恒受歡樂。
人中羅阇多。
故人多受苦。
獸道多摩多故獸等恒癡闇。
是等諸道中三德。
恒相應。
以有偏多故。
故如此差别。
如是一自性能生三世間。
三德不同故。
是故有勝劣。
自性已究竟。
今當次說我。
我者微細如自性。
雲何知有我。
為顯我有故。
而說如是偈。
聚集為他故 異三德依故 食者獨離故 五因立我有 一聚集為他故者。
如自性變異知者故得解脫。
初偈說如此。
又說五因成立自性及變異竟。
我人最微細。
應當次成立。
人我是實有。
聚集為他故。
我見世間一切聚集并是為他。
譬如床席等。
聚集非為自用。
必皆為人設。
有他能受用。
為此故聚集。
屋等亦如是。
大等亦如是。
五大聚名身。
是身非自為。
決定知為他。
他者即是我。
故知我實有。
二異三德故者。
自性及變異。
六種相似義。
上來已說偈。
三德不相離。
塵平等無知。
能生本末似。
我翻似不似。
因此六異故。
是故說我有。
三依故者。
若人依此身。
身則有作用。
若無人依者身。
則不能作。
如六十科論中說。
自性者人所依故能生變異。
是故知有我。
四食者。
如世間中見六味飲食。
知有别能食。
如是見大等。
所食必知應有别能食者。
是故知有我。
五獨離故者。
若唯有身。
聖人所說解脫方便即無所用。
如昔有仙人往婆羅門衆所說。
如是言。
一切富皮陀 一切飲須摩 一切見兒面 願後成比丘 若唯有身。
何用是義。
故知離身别自有我。
若無别我唯有身者。
則父母師尊死後遺身。
若燒沒等。
如是供養則應得罪。
應無福德。
以是義故知有别我。
複有聖言。
筋骨為繩柱 血肉為泥塗 不淨無常苦 富我離此合 汝舍法非法 虛實亦應舍 舍有亦應舍 清淨獨自存 若無我者。
獨存義不存。
因此聖言故。
故知定有我。
依此五種因。
有我義成立。
外曰。
我者何相多身共一我。
身身各一我。
若言雲何如此疑諸師執相遍故。
有說一我者。
遍滿一切身。
如貫珠繩。
珠多繩一。
亦如毗細天一萬六千妃一時同欲樂。
一我亦如是。
能遍一切身。
複有餘師說。
身身各有我。
是故我生疑。
答曰。
我多随身各有我。
雲何知如是。
以偈釋曰。
生死根别故 作事不共故 三德别異故 各我義成立 生死根别故者。
若我是一。
一人生時則一切皆生。
處處女人悉俱有胎。
亦應有正生。
亦應有童男。
亦應有童女。
如是各各異。
不俱共一時。
是故知我多。
複次我一者。
若一人死時。
一切人皆死。
以無是義故。
故知我不一。
複次諸根異故。
若人一者。
一人聾時一切悉應聾。
盲及喑啞諸疾病等并皆一時。
無如是義故。
是故知我多。
複次三德别異故。
若人一者。
三德應無異。
如一婆羅門生于三子。
一聰明歡樂。
二可畏困苦。
三闇黑愚癡。
若人一者。
一人喜樂一切同喜樂。
苦癡亦如是。
汝說貫珠及毗細譬。
故我一者。
是義不然。
是故因五義則知我有多。
外曰。
我此中有疑。
是我者。
為作者非作者。
若言雲何有此疑。
世流布語故。
世間說人去人來人作。
僧佉說人非作者。
衛世師說人是作者。
是故我疑。
答曰。
人非作者雲何得知。
以偈釋曰。
翻性變異故 我證義成立 獨存及中直 見者非作者 翻性變異故者。
前兩偈中說我者異自性亦殊于變異。
翻異二相故。
與兩不同故。
三德是能作。
異此三德故是故非作者。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