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七十論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大等諸末有三種德。
一樂。
二苦。
三癡闇。
此末德離本德。
末德則不成。
故由末德比本。
是故自性由平等比成。
我者應決定有。
大等變異為他故。
故我亦由平等成。
若依證比量。
有義不得成。
為出智外故。
依聖言得解。
如上天帝釋北郁單越等。
外曰。
自性及我無不可見故。
如非自在二頭三手。
答曰。
實有諸義八種不可見。
何者為八。
以偈示曰。
最遠及最近 根壞心不定 細微及覆障 伏逼相似聚 世間實有物遠故不可見。
譬如堕彼岸此則不能知。
近故不可見。
如塵在眼則不能取。
根壞故不見。
猶如聾盲人不能取聲色。
心不定故不見。
譬如心異緣不能得此境。
細微故不見。
如煙熱塵氣散空細不知。
覆障故不見。
譬如壁外物隔覆不可知。
伏逼故不見。
譬如日光出星月不複顯。
相似故不見。
如粒豆在豆聚同類難可知。
如是實有物八種不可見。
無物有四種亦複不可知。
一生前不可見。
如泥未作器。
器則不可知。
二壞無故不見。
如瓶破壞已則不可複知。
三互無故不見。
如牛中不見馬馬中不見牛。
四極無故不見。
如非自在人二頭及三手。
如是十二種有無不可見。
是故汝謂不可見故便言自性及我無。
是義不然。
外曰。
若謂自性及我不可見者。
于十二中是何不可見。
答曰。
一因緣故不可見。
何者一因緣。
以偈示曰。
性細故不見 非無緣可見 大等是其事 與性不似似 性細故不見非無緣可見者。
自性實有。
微細故不見。
譬如煙等于空中散細故不可見。
自性亦如是。
不如第二頭第三手畢竟無故不可見也。
外曰。
若不可見。
雲何得知有。
答曰。
緣事見自因自性所造。
事依平等比量知自性實有。
外曰。
何等是其事。
答曰。
大等是其事。
從自性生大。
從大生我慢。
從我生五唯。
從五唯生十六見。
大等事有三德。
故知自性有三德也。
與性不似似者。
是事有二種。
一者與自性不相似。
二者與自性相似。
譬如一人生二子。
一則似父。
一則不似。
是因為事有似本不似本。
後當廣說。
此論等有如此事。
若弟子可則。
于自性等為有為無亦有亦無。
雲何如此聖執不同故。
有諸聖人謂土聚等已有瓶等。
衛世師等謂先無後有此義等。
釋迦所說土聚中瓶不有不無。
由是三說。
是故我執是中間。
答曰。
我先破釋迦執。
後破衛世師。
釋迦所說非有非無。
是義不然。
自相違故。
若非有者即成無。
若非無者即是有。
是有無者一處相違。
故不得立。
譬如有說此人者亦死亦活。
此言相違則不成就。
釋迦言亦如是。
三藏曰。
此計不然。
何以故。
釋迦無此執故。
若釋迦說非有不執無。
說非無不執有。
離有無執故不成破也。
今破衛世師執耶執。
衛世師我義中有五因。
能顯因中定有果。
何等有五因。
無不可作故 必須取因故 一切不生故 能作所作故 随因有果故 故說因有果 一無不可作故者。
世中若物無造作不得成。
如從沙出油。
若物有可作如壓麻出油。
若物此中無。
從此不得出。
今見大等從性生。
故知自性有大等。
二必須取因故者。
若人欲求物。
必須取物因。
譬如有人計明日婆羅門應來我家食故我今取乳。
若乳中無蘇酪何故不取水。
求物取因故。
故知自性中有大。
三一切不生故者。
若因中無果者。
則一切能生一切物。
草沙石等能生金銀等物。
此事無故。
故知因中有果。
四能作所作故者。
譬如陶師具足作具從土聚作瓶盆等。
不從草木等以作瓶盆。
故知自性能作大等。
故自性有大等。
五随因有果故者。
謂随因種類。
果種亦如是。
譬如麥芽者必随于麥種。
若因中無果者。
果必不似因。
是則從麥種豆等芽應成。
以無如此故。
故知因有果。
衛世師等執因中無果。
是義不然。
故知因中定有果。
中間問已竟。
還續說前義。
與性不似者。
不似有九種。
有因無常多 不遍有事沒 有分依屬他 變異異自性 一有因者。
大等乃至五大皆有因。
自性為大因。
我慢大為因。
五唯慢為因。
根等十六物。
五唯為其因。
自性不如是。
無有因生故。
故謂不相似。
二無常者。
大等從性生。
生故是無常。
無常有二種。
一暫住無常。
二念念無常。
暫住無常者。
相違緣未來。
是時則暫住。
譬如山樹等。
未有火災時。
是則暫停住。
火災若來至。
是時五大等。
則沒五唯中。
五唯沒我慢。
我慢沒于大。
大沒自性中。
故大等是無常。
自性不如是。
常無有沒故。
三多者。
謂大等則為多人。
人不同故。
慢等亦如是。
自性唯是一。
多人所共故。
四不遍者。
自性及我遍一切處。
謂地空天。
大等諸物則不如是。
不遍一切故。
是故與性異。
五有事者。
大等諸物欲起生死時。
依此十三具。
能使細微身輪轉于生死申縮往還故。
自性不如是。
無有申縮故。
六沒者。
大等諸物轉末還本則不可見。
是名為沒。
如五大等轉沒五唯中不複見大等。
乃至大沒自性中。
大亦不可見。
自性不如是。
無有轉沒故。
七有分者。
大等皆有。
分分分不同故。
自性不如是。
常無分分故。
八依他者。
謂大依自性。
我慢依于大。
五唯依我慢。
五大等十六。
并依于五唯。
自性不如是。
不由他生故。
九屬他者。
大等從本生。
末不自在故。
譬如父存時。
兒不得自在。
自性不如是。
無本為他故。
由此九種因。
本末皆不同。
故謂不相似。
已說不相似。
相似今當說。
與性似者。
以偈示曰。
三德不相離 塵平等無知 能生本末似 我翻似不似 相似有六種。
初三德者。
變異有三德。
變異者。
所謂大我慢乃至五大等。
此二十三皆有三德。
一樂。
二苦。
三癡闇。
末有三德。
一樂。
二苦。
三癡闇。
此末德離本德。
末德則不成。
故由末德比本。
是故自性由平等比成。
我者應決定有。
大等變異為他故。
故我亦由平等成。
若依證比量。
有義不得成。
為出智外故。
依聖言得解。
如上天帝釋北郁單越等。
外曰。
自性及我無不可見故。
如非自在二頭三手。
答曰。
實有諸義八種不可見。
何者為八。
以偈示曰。
最遠及最近 根壞心不定 細微及覆障 伏逼相似聚 世間實有物遠故不可見。
譬如堕彼岸此則不能知。
近故不可見。
如塵在眼則不能取。
根壞故不見。
猶如聾盲人不能取聲色。
心不定故不見。
譬如心異緣不能得此境。
細微故不見。
如煙熱塵氣散空細不知。
覆障故不見。
譬如壁外物隔覆不可知。
伏逼故不見。
譬如日光出星月不複顯。
相似故不見。
如粒豆在豆聚同類難可知。
如是實有物八種不可見。
無物有四種亦複不可知。
一生前不可見。
如泥未作器。
器則不可知。
二壞無故不見。
如瓶破壞已則不可複知。
三互無故不見。
如牛中不見馬馬中不見牛。
四極無故不見。
如非自在人二頭及三手。
如是十二種有無不可見。
是故汝謂不可見故便言自性及我無。
是義不然。
外曰。
若謂自性及我不可見者。
于十二中是何不可見。
答曰。
一因緣故不可見。
何者一因緣。
以偈示曰。
性細故不見 非無緣可見 大等是其事 與性不似似 性細故不見非無緣可見者。
自性實有。
微細故不見。
譬如煙等于空中散細故不可見。
自性亦如是。
不如第二頭第三手畢竟無故不可見也。
外曰。
若不可見。
雲何得知有。
答曰。
緣事見自因自性所造。
事依平等比量知自性實有。
外曰。
何等是其事。
答曰。
大等是其事。
從自性生大。
從大生我慢。
從我生五唯。
從五唯生十六見。
大等事有三德。
故知自性有三德也。
與性不似似者。
是事有二種。
一者與自性不相似。
二者與自性相似。
譬如一人生二子。
一則似父。
一則不似。
是因為事有似本不似本。
後當廣說。
此論等有如此事。
若弟子可則。
于自性等為有為無亦有亦無。
雲何如此聖執不同故。
有諸聖人謂土聚等已有瓶等。
衛世師等謂先無後有此義等。
釋迦所說土聚中瓶不有不無。
由是三說。
是故我執是中間。
答曰。
我先破釋迦執。
後破衛世師。
釋迦所說非有非無。
是義不然。
自相違故。
若非有者即成無。
若非無者即是有。
是有無者一處相違。
故不得立。
譬如有說此人者亦死亦活。
此言相違則不成就。
釋迦言亦如是。
三藏曰。
此計不然。
何以故。
釋迦無此執故。
若釋迦說非有不執無。
說非無不執有。
離有無執故不成破也。
今破衛世師執耶執。
衛世師我義中有五因。
能顯因中定有果。
何等有五因。
無不可作故 必須取因故 一切不生故 能作所作故 随因有果故 故說因有果 一無不可作故者。
世中若物無造作不得成。
如從沙出油。
若物有可作如壓麻出油。
若物此中無。
從此不得出。
今見大等從性生。
故知自性有大等。
二必須取因故者。
若人欲求物。
必須取物因。
譬如有人計明日婆羅門應來我家食故我今取乳。
若乳中無蘇酪何故不取水。
求物取因故。
故知自性中有大。
三一切不生故者。
若因中無果者。
則一切能生一切物。
草沙石等能生金銀等物。
此事無故。
故知因中有果。
四能作所作故者。
譬如陶師具足作具從土聚作瓶盆等。
不從草木等以作瓶盆。
故知自性能作大等。
故自性有大等。
五随因有果故者。
謂随因種類。
果種亦如是。
譬如麥芽者必随于麥種。
若因中無果者。
果必不似因。
是則從麥種豆等芽應成。
以無如此故。
故知因有果。
衛世師等執因中無果。
是義不然。
故知因中定有果。
中間問已竟。
還續說前義。
與性不似者。
不似有九種。
有因無常多 不遍有事沒 有分依屬他 變異異自性 一有因者。
大等乃至五大皆有因。
自性為大因。
我慢大為因。
五唯慢為因。
根等十六物。
五唯為其因。
自性不如是。
無有因生故。
故謂不相似。
二無常者。
大等從性生。
生故是無常。
無常有二種。
一暫住無常。
二念念無常。
暫住無常者。
相違緣未來。
是時則暫住。
譬如山樹等。
未有火災時。
是則暫停住。
火災若來至。
是時五大等。
則沒五唯中。
五唯沒我慢。
我慢沒于大。
大沒自性中。
故大等是無常。
自性不如是。
常無有沒故。
三多者。
謂大等則為多人。
人不同故。
慢等亦如是。
自性唯是一。
多人所共故。
四不遍者。
自性及我遍一切處。
謂地空天。
大等諸物則不如是。
不遍一切故。
是故與性異。
五有事者。
大等諸物欲起生死時。
依此十三具。
能使細微身輪轉于生死申縮往還故。
自性不如是。
無有申縮故。
六沒者。
大等諸物轉末還本則不可見。
是名為沒。
如五大等轉沒五唯中不複見大等。
乃至大沒自性中。
大亦不可見。
自性不如是。
無有轉沒故。
七有分者。
大等皆有。
分分分不同故。
自性不如是。
常無分分故。
八依他者。
謂大依自性。
我慢依于大。
五唯依我慢。
五大等十六。
并依于五唯。
自性不如是。
不由他生故。
九屬他者。
大等從本生。
末不自在故。
譬如父存時。
兒不得自在。
自性不如是。
無本為他故。
由此九種因。
本末皆不同。
故謂不相似。
已說不相似。
相似今當說。
與性似者。
以偈示曰。
三德不相離 塵平等無知 能生本末似 我翻似不似 相似有六種。
初三德者。
變異有三德。
變異者。
所謂大我慢乃至五大等。
此二十三皆有三德。
一樂。
二苦。
三癡闇。
末有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