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言句,須是一一消歸自己,又作麼生? 又有般底,一向祇作自己會,棄卻古人用處,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卻如何消遣? 既消遣不下,卻似抱橋柱澡洗,要且放手不得。

    此亦是一病。

    又有般底,卻去腳多少處會。

    若恁麼會,此病最難醫也。

    所以他語有巧妙處,參學人卒難摸索,才拟心則差了也。

    前輩謂之楊岐宗旨,須是他屋裡人,到恁麼田地,方堪傳授。

     若不然者,則守死善道之謂也。

    這公案直須還他透頂徹底漢,方能了得。

     此非止禅和子會不得,而今天下叢林中,出世為人底,亦少有會得者。

     若要會去,直須向威音那畔,空劫已前,輕輕觑著,提起便行,捺著便轉。

     卻向萬仞峰前進一步,可以籠罩古今,坐斷天下人舌頭。

    如今還有恁麼者麼? 有則出來道看。

    如無,更聽一頌:三腳驢子弄蹄行,直透威音萬丈坑。

    雲在嶺頭閑不徹,水流澗下太忙生。

     湖南長老誰解會,行人更在青山外。

    ”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君王得一以治天下。

     這個說話,是家常茶飯。

    須知衲僧家,别有奇特處始得。

    且道衲僧門下有甚奇特處?天得一,鬥牛女虛危室壁。

     地得一,萬象森羅及瓦礫。

    君王得一,上下四維無等匹。

    且道衲僧得一時如何? 要見客從何處來,閑持經卷倚松立。

    ”浴佛上堂,舉“藥山浴佛公案”,拈雲:“這僧問處,依稀越國,仿彿楊州。

     藥山答來,眼似流星,機如掣電。

    點檢将來,二俱不了。

     若是山僧即不然,當是時,才見他問,隻浴得這個,且不浴得那個。

    但轉木杓柄與伊,待他拟議之間,攔面便潑。

    假饒這僧有大神通,具大智慧,也無施展處。

     敢問大衆,這個即且置﹝置,原作“緻”,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喚甚麼作那個?”下座:“佛殿燒香,為你說破。

    ”師有十牛圖并頌行于世。

    能仁紹悟禅師嘉州能仁默堂紹悟禅師,結夏上堂:“最初一步,十方世界現全身。

    末後一言,一微塵中深鎖斷。

     有時提起,如倚天長劍,光耀乾坤。

    有時放下,似紅爐點雪,虛含萬象。

     得到恁麼田地,夭魔外道,拱手歸降。

    三世諸佛,一時稽首。

    便可以大圓覺為我伽藍,于一毫端現寶王刹。

     如是則朝往西天,暮歸東土,亦是禁足。

    百花叢裡坐,淫坊酒肆行,亦是禁足。

    雖然如是,不曾動著這裡一步。

    恁麼則九旬無虛棄之功,百劫有今時之用。

    堪報不報之恩,以助無為之化。

     此即是涅槃妙心,金剛王寶劍。

     敢問大衆,作麼生得到這田地去?如人上山,各自努力。

    ”上堂,舉趙州訪二庵主公案,頌曰: “一重山盡一重山,坐斷孤峰子細看。

    霧卷雲收山嶽靜,楚天空闊一輪寒。

    ” 子言庵主彭州土溪智陀子言庵主,綿州人也。

    初至大随,聞舉石頭和尚示衆偈,倏然領旨。

     歸隐土溪,懸崖絕壑間有石若蹲異獸。

    師鑿以為室,中發異泉,無涸溢,四衆訝之。

    居三十年,化風盛播。

     室成日,作偈曰:“一擊石庵全,縱橫得自然。

    清涼無暑氣,涓潔有甘泉。

     寬廓含沙界,寂寥絕衆緣。

     個中無限意,風月一床眠。

    ” 南修造禅師劍門南修造者,淳厚之士也。

    自大随一語契投,服勤不怠。

     歸谒崇化赟禅師,坐次,赟以宗門三印問之,南曰:“印空印泥印水,平地寒濤競起。

    假饒去就十分,也是靈龜曳尾。

    ” 尚書莫将居士莫将尚書,字少虛,家世豫章分甯。

    因官西蜀,谒南堂靜禅師咨決心要。

    堂使其向一切處提撕。

     适如廁,俄聞穢氣,急以手掩鼻。

    遂有省,即呈以偈曰:“從來姿韻愛風流,幾笑時人向外求。

     萬别千差無覓處,得來元在鼻尖頭。

    ”南堂答曰:“一法才通法法周,縱橫妙用更何求? 青蛇出匣魔軍伏,碧眼胡僧笑點頭。

    ”龍圖王蕭居士龍圖王蕭居士,字觀複。

    留昭覺日,聞開靜闆聲,有省。

    問南堂曰: “某有個見處,才被人問,卻開口不得。

    未審過在甚處?”堂曰:“過在有個見處。

    ”堂卻問:“朝旆幾時到任?”公曰:“去年八月四日。

    ” 堂曰:“自按察幾時離衙?”公曰:“前月二十。

    ”堂曰:“為甚麼道開口不得?”公乃契悟。

     五祖自禅師法嗣龍華高禅師蕲州龍華高禅師,上堂:“象王行,師子住,赤腳昆侖眉卓豎。

    寒山拾得笑呵呵,指點門前老松樹。

     且道他指點個甚麼?忽然風吹倒時,好一堆柴。

    ” 南嶽下十六世徑山杲禅師法嗣教忠彌光禅師泉州教忠晦庵彌光禅師,閩之李氏子。

    兒時寡言笑,聞梵呗則喜。

    十五,依幽岩文慧禅師圓頂。

     猶喜閱群書。

    一日曰:“既剃發染衣,當期悟徹。

    豈醉于俗典邪?”遂出嶺,﹝遂,原作逐,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谒圓悟禅師于雲居。

     次參黃檗祥高庵悟,機語皆契。

    以淮楚盜起,歸谒佛心,會大慧寓廣,因往從之。

    慧謂曰:“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

    ”師舉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劈脊便打,從教遍界分身。

    ”慧曰:“汝意如何?”師曰:“某不肯他後頭下個注腳。

    ”慧曰:“此正是以病為法。

    ”師毅然無信可意。

    慧曰:“汝但揣摩看。

    ”師竟以為不然。

    經旬,因記海印信禅師拈曰:“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 始無滞,趨告慧。

    慧以舉道者見琅邪并玄沙未徹語诘之。

    師對已,慧笑曰: “雖進得一步,祇是不著所在。

     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

    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 今諸方浩浩說禅者,見處總如此,何益于事?其楊岐正傳,三四人而已。

    ” 師愠而去。

    翌日,慧問:“汝還疑否?”師曰:“無可疑者。

    ”慧曰: “祇如古人相見,未開口時已知虛實,或聞其語,便識淺深。

    此理如何?” 師悚然汗下,莫知所詣。

    慧令究有句無句。

    慧過雲門庵,師侍行,一日問曰:“某到這裡,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曰:“汝病最癖,世醫拱手。

    何也?别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

    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

    ” 師疑情愈深,後入室,慧問:“吃粥了也,洗缽盂了也?去卻藥忌,道将一句來。

    ”師曰:“裂破。

    ”慧震威喝曰:“你又說禅也。

    ” 師即大悟。

    慧撾鼓告衆曰:“龜毛拈得笑咍咍,一擊萬重關鎖開。

    慶快平生在今日,孰雲千裡賺吾來?” 師亦以頌呈之曰:“一拶當機怒雷吼,驚起須彌藏北鬥。

    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卻口。

    ”住後,上堂: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放憨作麼?及乎樹倒藤枯,句歸何處? 情知汝等諸人,卒讨頭鼻不著,為甚如此?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上堂:“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擲拂子曰: “山僧今日已是放下了也。

    汝等諸人,又作麼生?”複曰:“侍者收取拂子。

    ”僧問: “文殊為甚麼出女子定不得?”師曰:“山僧今日困。

    ”曰:“罔明為甚麼卻出得?”師曰:“令人疑著。

    ”曰: “恁麼則擘開華嶽千峰秀,放出黃河一派清。

    ”師曰:“一任蔔度。

    ” 東林道顔禅師江州東林卍庵道顔禅師,潼川人,族鮮于氏。

    久參圓悟,微有省發。

     洎悟還蜀,囑依妙喜,仍以書緻喜曰:“顔川彩繪已畢,但欠點眼耳。

    他日嗣其後,未可量也。

    ”喜居雲門及洋嶼,師皆在焉。

     朝夕質疑,方大悟。

    住後,上堂:“一葉落,天下秋。

    一塵起,大地收。

    鳥窠吹布毛,便有人悟去。

     今時學者,為甚麼卻不識自己?”良久曰:“莫錯怪人好!”上堂:“欲識諸佛心,但向衆生心行中識取。

     欲識常住不凋性,但向萬物遷變處會取。

    還識得麼?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上堂:“諸人知處,良遂總知。

    良遂知處,諸人不知。

    作麼生是良遂知處?”乃曰: “鸬語鶴。

    ”上堂:“仲冬嚴寒,三界無安。

     富者快樂,貧者饑寒。

    不識玄旨,錯認定盤。

    何也?牛頭安尾上,北鬥面南看。

    ”上堂:“一滴滴水,一滴滴凍。

    天寒人寒,風動幡動。

    雲門扇子,跳上三十三天,築著帝釋鼻孔。

     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不出諸人十二時中尋常受用。

    ”上堂雲:“圓通門戶,八字打開。

    若是從門入得,不堪共語。

     須是入得無門之門,方可坐登堂奧。

    所以道,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

    未來參學人,當依如是法。

    從上諸聖,幸有如此廣大門風,不能繼紹,甘自鄙棄。

    穿窬牆壁,好不丈夫! 敢問大衆,無門之門作麼生入?”良久雲:“非唯觀世音,我亦從中證。

    ”上堂:“元宵已過,化主出門。

     六群比丘,各從其類。

    此衆無複枝葉,純有貞實。

    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麒麟不為瑞,鸑鷟不為榮,麥秀兩岐,禾登九穗,總不消得。

    但願官中無事,林下栖禅,水牯牛飽卧斜陽,擔闆漢清貧長樂。

     粥足飯足,俯仰随時。

    筋籠不亂攙匙,老鼠不咬甑箄。

    山家活計,淡薄長情。

     不敬功德天,誰嫌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良久曰:“君子愛财,取之以道。

    ”上堂:“去年寒食後,今年寒食前。

     日日是好日,不是正中偏。

    ”上堂:“客舍久留連,家鄉夕照邊。

    檐懸三月雨,水沒兩湖蓮。

    镬漏燒燈盞,柴生滿竈煙。

     已忘南北念,入望盡平川。

    ”上堂:“旃檀林,無雜樹,郁密深沉師子住。

     所以旃檀叢林,旃檀圍繞。

     荊棘叢林,荊棘圍繞。

    一人為主,兩人為伴,成就萬億國土。

    士農工商,若夜叉,若羅刹,見行魔業,“優哉遊哉,聊以卒歲。

    ””僧問: “香嚴上樹話,意旨如何?”師曰:“描不成,畫不就。

    ”曰:“李陵雖好手,争奈陷番何!” 師曰:“甚麼處去來?”問:“如何是佛?”師曰:“汝是元固。

    ”僧近前曰:“喏,喏。

    ”師曰:“裈無裆,褲無口。

    ” 問:“如何是佛?”師曰:“志公和尚。

    ”曰:“學人問佛,何故答志公和尚?”師曰:“志公不是閑和尚。

    ”曰: “如何是法?”師曰:“黃絹幼婦,外孫臼。

    ”曰:“是甚麼章句?”師曰: “絕妙好辭。

    ”曰:“如何是僧?” 師曰:“釣魚船上謝三郎。

    ”曰:“何不直說?”師曰:“玄沙和尚。

    ”曰: “三寶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 師曰:“王喬詐仙得仙。

    ”僧呵呵大笑,師乃叩齒。

     西禅鼎需禅師福州西禅懶庵鼎需禅師,本郡林氏子。

    幼舉進士有聲。

    年二十五,因讀遺教經,忽曰:“幾為儒冠誤。

    ”欲去家,母難之。

    以親迎在期,師乃絕之曰:“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

     翠竹黃花,此去永為道伴。

    ”竟依保壽樂禅師為比丘。

    一錫湖湘,遍參名宿,法無異味。

     歸裡結庵,于羌峰絕頂,不下山者三年。

    佛心才禅師挽出,首衆于大乘。

    嘗問“學者即心即佛因緣”。

     時妙喜庵于洋嶼,師之友彌光與師書雲:“庵主手段,與諸方别。

    可來少款,如何?”師不答,光以計邀師飯,師往赴之。

    會妙喜為諸徒入室,師随喜焉。

    妙喜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雲: “即心是佛。

    ”作麼生?”師下語,妙喜诟之曰: “你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鳴鼓普說,讦其平生珍重得力處,排為邪解。

    師淚交頤,不敢仰視。

    默計曰: “我之所得,既為所排。

    西來不傳之旨,豈止此耶?”遂歸心弟子之列。

    一日,喜問曰: “内不放出,外不放入。

    正恁麼時如何?”師拟開口,喜拈竹篦,劈脊連打三下。

    師于此大悟,厲聲曰:“和尚已多了也。

    ”喜又打一下,師禮拜。

    喜笑雲:“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

    ”遂印以偈雲: “頂門豎亞摩醯眼,肘後斜懸奪命符。

    瞎卻眼,卸卻符,趙州東壁挂葫蘆。

    ” 于是聲名喧動叢林。

    住後,上堂曰: “句中意,意中句,須彌聳于巨川。

    句鏟意,意鏟句,烈士發乎狂矢。

    任待牙如劍樹,口似血盆,徒逞詞鋒,虛張意氣。

     所以淨名杜口,早涉繁詞。

    摩竭掩關,已揚家醜。

     自餘瓦棺老漢、岩頭大師,向羌峰頂上,拏風鼓浪,玩弄神變。

    腳跟下好與三十。

    且道過在甚麼處?”良久雲:“機關不是韓光作,莫把胸襟當等閑。

    ”至節,上堂雲:“二十五日已前,群陰消伏,泥龍閉戶。

    三十五日已後,一陽來複,鐵樹開花。

    正當二十五日,塵中醉客,騎驢騎馬,前街後街,遞相慶賀。

    物外閑人,衲帔蒙頭,圍爐打坐。

    風蕭蕭,雨蕭蕭,冷湫湫。

     誰管你張先生,李道士,胡達磨。

    ”上堂:“懶翁懶中懶,最懶懶說禅。

    亦不重自己,亦不重先賢。

     又誰管你地,又誰管你天。

    物外翛然無個事,日上三竿猶更眠。

    ”上堂,舉: “僧問趙州:“如何是古人言?”州雲: “谛聽谛聽。

    ””師曰:“谛聽即不無,切忌喚鐘作甕。

    ”室中問僧:“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曰:“新羅國裡。

    ” 師曰:“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曰:“今日親見趙州。

    ”師曰: “前頭見,後頭見?” 僧乃作斫額勢。

    師曰:“上座甚處人?”曰:“江西。

    ”師曰:“因甚麼卻來這裡納敗缺?”僧拟議,師便打。

     東禅思嶽禅師福州東禅蒙庵思嶽禅師,上堂:“蛾羊蟻子說一切法,牆壁瓦礫現無邊身。

    見處既精明,聞中必透脫。

    所以雪峰和尚凡見僧來,輥出三個木毬,如弄雜劇相似。

     玄沙便作斫牌勢,卑末謾道将來,普賢今日謗古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

     這裡有人謗普賢,定入拔舌地獄。

    且道謗與不謗者是誰? 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上堂:“達磨來時,此土皆知梵語。

    及乎去後,西天悉會唐言。

     若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似羚羊挂角,獵犬尋蹤。

    一意乖疏,萬言無用。

     可謂來時他笑我,不知去後我笑他。

     唐言梵語親分付,自古齋僧怕夜茶。

    ”上堂:“臘月初,歲雲徂。

    黃河凍已合,深處有嘉魚。

     活鱍鱍,跳不脫,又不能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慚愧菩薩摩诃薩,春風幾時來,解此黃河凍?令魚化作龍,直透桃花浪。

     會即便會,癡人面前且莫說夢。

    ”上堂,僧問:“如何是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師曰: “從苗辨地,因語識人。

    ”曰:“如何是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師曰:“築著磕著。

    ”曰: “如何是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師曰:“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 複曰:“一轉語如天普蓋,似地普擎。

    一轉語,舌頭不出口。

     一轉語,且喜沒交涉。

    要會麼?慚愧!世尊面赤,不如語直。

     大小嶽上座,口似磉盤,今日為這問話僧講經,不覺和注腳一時說破。

    ”便下座。

    上堂:“啞卻我口,直須要道。

    塞卻你耳,切忌蹉過。

     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卻道泗洲大聖在洪州打坐。

    十字街頭賣行貨。

    是甚麼? 斷跟草鞋,尖檐席帽。

    ” 西禅守淨禅師福州西禅此庵守淨禅師,上堂:“談玄說妙,撒屎撒尿。

    行棒行喝,将鹽止渴。

     立主立賓,華擘宗乘。

    設或總不恁麼,又是鬼窟裡坐。

    到這裡,山僧已是打退堂鼓。

     且道諸人,尋常心憤憤,口悱悱,合作麼生?莫将閑學解,埋沒祖師心。

    ” 上堂:“若也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無足。

    若也祇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無眼。

    直得眼足相資,如車二輪,如鳥二翼,正好勘過了打。

    ”上堂: “九夏炎炎大熱,木人汗流不辍。

    夜來一雨便涼,莫道山僧不說。

    ”以拂子擊禅床,下座。

    上堂:“若欲正提綱,直須大地荒。

    欲來沖雪刃,未免露鋒铓。

     當恁麼時,釋迦老子出頭不得即不問,你諸人祇如馬镫裡藏身,又作麼生話會?”上堂:“道是常道,心是常心。

    汝等諸人,聞山僧恁麼道,便道我會也。

     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

    頭上是天,腳下是地。

    耳裡聞聲,鼻裡出氣。

     忽若四大海水在汝頭上,毒蛇穿你眼睛,蝦蟆入你鼻孔,又作麼生?”上堂: “文殊普賢談理事,臨濟德山行棒喝。

    東禅一覺到天明,偏愛風從涼處發。

    咄!” 上堂:“善鬥者不顧其首,善戰者必獲其功。

    其功既獲,坐緻太平。

    太平既緻,高枕無憂。

     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

    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風以時而雨以時,漁父歌而樵人舞。

     雖然如是,堯舜之君,猶有化在。

    争似乾坤收不得,堯舜不知名,渾家不管興亡事,偏愛和雲占洞庭。

    ”上堂: “閉卻口,時時說。

    截卻舌,無間歇。

    無間歇,最奇絕。

    最奇絕,眼中屑。

     既是奇絕,為甚麼卻成眼中屑? 了了了時無可了,玄玄玄處亦須呵。

    ”上堂:“佛祖頂上,有潑天大路。

    未透生死關,如何敢進步?不進步,大千沒遮護。

    一句絕言诠,那吒擎鐵柱。

    ”開堂,拈香罷,就座。

     南堂和尚白槌曰: “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

    ”師随聲便喝曰:“此是第幾義?久參先德,已辨來端。

    後學有疑,不妨請問。

    ”僧問: “阿難問迦葉,世尊傳金襕外,别傳何物?迦葉喚阿難,阿難應諾。

    未審此意如何?”師曰:“切忌動著。

    ”曰: “祇如迦葉道倒卻門前刹竿著”,又作麼生?”師曰:“石牛橫古路。

    ”曰: “祇如和尚于佛日處,還有這個消息也無?”師曰:“無這個消息。

    ”曰:“争奈定光金地遙招手,智者江陵暗點頭。

    ”師曰: “莫将庭際柏,輕比路傍蒿。

    ”僧禮拜,師乃曰:“定光金地遙招手,智者江陵暗點頭。

    已是白雲千萬裡,那堪于此未知休。

     設或于此便休去,一場狼藉不少,還有檢點得出者麼?如無,山僧今日失利!”僧問:“佛佛授手,祖祖相傳。

     未審傳個甚麼?”師曰:“速禮三拜。

    ”問:“不施寸刃,請師相見。

    ”師曰:“逢強即弱。

    ”曰: “何得埋兵掉鬥。

    ”師曰:“祇為阇黎寸刃不施。

    ”曰:“未審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 “敗将不斬。

    ”問:“古佛堂前,甚麼人先到?”師曰:“無眼村翁。

    ”曰:“未審如何趣向?”師曰:“楖栗橫擔。

    ” 開善道謙禅師建甯府開善道謙禅師,本郡人。

    初之京師依圓悟,無所省發。

     後随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領徑山,師亦侍行。

    未幾,令師往長沙通紫岩居士張公書,師自謂:“我參禅二十年,無入頭處。

     更作此行,決定荒廢。

    ”意欲無行。

    友人宗元者叱曰:“不可在路便參禅不得也,去,吾與汝俱往。

    ” 師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語元曰:“我一生參禅,殊無得力處。

    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去?”元告之曰: “你但将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圓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

    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

     隻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

    ”師曰:“五件者何事,願聞其要。

    ”元曰:“著衣吃飯,屙屎放尿,駝個死屍路上行。

    ” 師于言下領旨,不覺手舞足蹈。

    元曰:“你此回方可通書。

    宜前進,吾先歸矣。

    ”元即回徑山,師半載方返。

     妙喜一見而喜曰:“建州子,你這回别也。

    ”住後,上堂:“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

    如何是密付底心。

    ” 良久雲:“八月秋,何處熱。

    ”上堂:“壁立千仞,三世諸佛,措足無門。

     是則是,太殺不近人情。

     放一線道,十方刹海,放光動地。

    是則是,争奈和泥合水。

    須知通一線道處壁立千仞,壁立千仞處通一線道。

     橫拈倒用,正按傍提,電激雷奔,崖頹石裂。

    是則是,猶落化門到這裡。

     壁立千仞也沒交涉,通一線道也沒交涉。

    不近人情,和泥合水,總沒交涉。

     隻這沒交涉,也則沒交涉。

    是則是,又無佛法道理。

     若也出得這四路頭,管取乾坤獨步。

    且獨步一句作麼生道?莫怪從前多意氣,他家曾踏上頭關。

    ”上堂: “去年也有個六月十五,今年也有個六月十五。

    去年六月十五,少卻今年六月十五。

     今年六月十五,多卻去年六月十五。

    多處不用減,少處不用添。

    既不用添,又不用減,則多處多用,少處少用。

    ”乃喝一喝曰: “是多是少?”良久曰:“個中消息子,能有幾人知?”上堂: “洞山麻三斤,将去無星秤子上定過,每一斤恰有一十六兩,二百錢重,更不少一牦。

     正與趙州殿裡底一般,祇不合被大愚鋸解秤錘,卻教人理會不得。

    如今若要理會得,但問取雲門乾屎橛。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撞倒燈籠,打破露柱。

     佛殿奔忙,僧堂回顧。

    子細看來,是甚家具?咄!祇堪打老鼠。

    ”上堂: “諸人從僧堂裡恁麼上來,少間,從法堂頭恁麼下去,并不曾差了一步。

    因甚麼卻不會?”良久曰:“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 育王德光禅師慶元府育王佛照德光禅師,臨江軍彭氏子。

    志學之年,依本郡東山光化寺吉禅師落發。

     一日入室,吉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師罔措。

    遂緻疑,通夕不寐。

    次日,詣方丈請益: “昨日蒙和尚垂問,既不是心,又不是佛,又不是物,畢竟是甚麼?望和尚慈悲指示。

    ”吉震威一喝曰: “這沙彌,更要我與你下注腳在?”拈棒劈脊打出,師于是有省。

    後谒月庵果、應庵華、百丈震,終不自肯。

     适大慧領育王,四海英材鱗集,師亦與焉。

    大慧室中問師:“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

     不得下語,不得無語。

    ”師拟對,慧便棒。

    師豁然大悟,從前所得,瓦解冰消。

    初住台之光孝,僧問:“浩浩塵中,如何辨主?”師曰:“巾峰頂上塔心尖。

    ”上堂:“臨濟三遭痛棒,大愚言下知歸。

    興化于大覺棒頭,明得黃檗意旨。

    若作棒會,入地獄如箭射;若不作棒會,入地獄如箭射。

    衆中商量,盡道赤心片片,恩大難酬。

     總是識情蔔度,未出陰界。

    且如臨濟悟去,是得黃檗力,是得大愚力?若也見得,許你頂門眼正,肘後符靈。

     其或未然,鴻福更為諸人通個消息。

    丈夫氣宇沖牛鬥,一踏鴻門兩扇開。

    ”上堂: “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觑不見。

    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且道是甚麼?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将歸。

    ”上堂:“聞聲悟道,落二落三。

    見色明心,錯七錯八。

    生機一路,猶在半途。

     且道透金剛圈、吞栗棘蓬底是甚麼人?披蓑側立千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前。

    ”師住靈隐日,孝宗皇帝嘗诏問道,留宿内觀堂。

     奏對機緣,備于本錄。

    後示寂,塔全身于鄮峰東庵。

     華藏宗演禅師常州華藏遯庵宗演禅師,福州鄭氏子。

    上堂,拈起拄杖曰: “識得這個,一生參學事畢。

     古人恁麼道,華藏則不然。

    識得這個,更須買草鞋行腳。

    何也?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臘旦,上堂: “一九與二九,相逢不出手。

    世間出世間,無剩亦無少。

    ”遂出手曰:“華藏不惜性命,為諸人出手去也。

     劈面三拳,攔腮一掌,靈利衲僧,自知痛癢。

    且轉身一句作麼生道?巡堂吃茶去。

    ”上堂,舉:“南泉和尚道: 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計。

    ”趙州和尚道: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

    ””師雲: “南泉趙州也是徐六擔闆,祇見一邊。

    華藏也無活計可作,亦無家宅可破,逢人突出老拳,要伊直下便到。

    且道到後如何? 三十六峰觀不足,卻來平地倒騎驢。

    ” 天童淨全禅師慶元府天童無用淨全禅師,越州翁氏子。

    上堂:“學佛止言真不立,參禅多與道相違。

    忘機忘境急回首,無地無錐轉步歸。

    佛不是,心亦非,觌體承當絕所依。

    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 上堂,良久召衆曰:“還知麼?”複曰:“敗缺不少。

    ”上堂,舉:“長沙示衆曰:百尺竿頭坐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

    ” 大慧先師道:要見長沙麼?更進一步。

    ” 保甯則不然,要見長沙麼?更退一步。

    畢竟如何?換骨洗腸重整頓,通身是眼更須參。

    ”師到靈隐,請上堂: “靈山正派,達者猶迷。

    明來暗來,誰當辨的?雙收雙放,孰辨端倪?直饒千聖出來,也祇結舌有分。

    何故? 人歸大國方為貴,水到潇湘始是清。

    ”複曰:“适來松源和尚舉竹篦話?令天童納敗缺。

    諸人要知麼?聽取一頌:黑漆竹篦握起,迅雷不及掩耳。

    德山臨濟茫然,懵底如何插觜?”” 大慧嘗舉靈雲悟桃花問師,師曰:“靈雲一見兩眉橫,引得漁翁良計生。

    白浪起時抛一釣,任教魚鼈競頭争。

    ”師自贊曰: “匙挑不上個村夫,文墨胸中一點無。

    曾把虛空揣出骨,惡聲赢得滿江湖。

    ” 後示寂,塔于本山。

    大沩法寶禅師大沩法寶禅師,福州人也。

    上堂:“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

     直須師子咬人,莫學韓盧逐塊。

    阿呵呵!會不會?金剛腳下鐵昆侖,捉得明州憨布袋。

    ”上堂:“千般言,萬種喻,祇要教君早回去。

     夜來一片黑雲生,莫教錯卻山前路。

    咄!”玉泉昙懿禅師福州玉泉昙懿禅師,久依圓悟,自謂不疑。

    紹興初,出住興化祥雲,法席頗盛。

     大慧入閩,知其所見未谛,緻書令來,師遲遲。

    慧小參,且痛斥,仍榜告四衆。

    師不得已,破夏谒之。

    慧鞫其所證,既而曰:“汝恁麼見解,敢嗣圓悟老人邪?”師退院親之。

    一日入室,慧問:“我要個不會禅底做國師。

    ”師曰: “我做得國師去也。

    ”慧喝出。

    居無何,語之曰:“香嚴悟處不在擊竹邊,俱胝得處不在指頭上。

    ” 師乃頓明。

    後住玉泉,為慧拈香。

    繼省慧于小溪。

    慧升座,舉:“雲門一日拈拄杖示衆曰: 凡夫實謂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體即空。

    衲僧見拄杖子但喚作拄杖子。

     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

    ””慧曰:“我不似雲門老人,将虛空剜窟。

    ”蓦拈拄杖曰: “拄杖子不屬有,不屬無,不屬幻,不屬空。

    ”卓一下曰:“凡夫、二乘、緣覺、菩薩,盡向這裡,各随根性,悉得受用。

     唯于衲僧分上,為害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

    進一步,則被拄杖子迷卻路頭;退一步,則被拄杖子穿卻鼻孔。

     即今莫有不甘底麼?試出來與拄杖子相見。

    如無,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

    正恁麼時合作麼生?” 下座,煩玉泉為衆拈出。

    師登座,叙謝畢,遂舉前話,曰:“适來堂頭和尚恁麼批判,大似困魚止泺,病鳥栖蘆。

    若是玉泉則不然。

    ”拈拄杖曰:“拄杖子能有、能無、能幻、能空,凡夫、二乘、緣覺、菩薩,”卓一下曰: “向這裡百雜碎。

    唯于衲僧分上,如龍得水,似虎靠山。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進一步則乾坤震動,退一步則草偃風行。

    且道不進不退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閑持經卷倚松立,笑問客從何處來?” 薦福悟本禅師饒州薦福悟本禅師,江州人也。

     自江西雲門參侍妙喜,至泉南小溪,于時英俊畢集,受印可者多矣。

    師私謂其棄已,且欲發去。

    妙喜知而語之曰:“汝但專意參究,如有所得,不待開口,吾已識也。

    ” 既而有聞師入室者,故謂師曰:“本侍者參禅許多年,逐日隻道得個不會。

    ” 師诟之曰:“這小鬼你未生時,我已三度霍山廟裡退牙了,好教你知。

    ”由是益銳志,以狗子無佛性話,舉無字而提撕。

     一夕将三鼓,倚殿柱昏寐間,不覺無字出口吻,忽爾頓悟。

    後三日,妙喜歸自郡城,師趨丈室,足才越阃,未及吐詞。

    妙喜曰:“本胡子這回方是徹頭也。

    ”住後,上堂:“高揖釋迦、不拜彌勒者,與三十拄杖。

    何故? 為他祇會步步登高,不會從空放下。

    東家牽犁、西家拽杷者,與三十拄杖。

     何故? 為他祇會從空放下,不會步步登高。

    山僧恁麼道,還有過也無?衆中莫有點檢得出者麼?若點檢得出,須彌南畔,把手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