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證,乃抵秀水,追船子遺風。
結茅青龍之野,吹鐵笛以自娛。
多賦詠,得之者必珍藏。
其山居曰:“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庵人?”又警衆曰:“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将能行令,不動幹戈緻太平。
”又曰:“不耕而食不蠶衣,物外清閑适聖時。
未透祖師關捩子,也須存意著便宜。
”又曰:“十二時中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
直須洞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峰。
” 建炎初,徐明叛,道經烏鎮,肆殺戮,民多逃亡。
師獨荷策而往,賊見其偉異,疑必詭伏者。
問其來,師曰:“吾禅者,欲抵密印寺。
” 賊怒,欲斬之。
師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取,奚以怒為!吾死必矣,願得一飯以為送終。
”﹝一,原作“二”,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賊奉肉食,師如常齋出生畢,乃曰:“孰當為我文之以祭?”賊笑而不答。
師索筆大書曰:“嗚呼! 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
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
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
因我以命,則時日不吉。
籲哉!至哉! 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鄰?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
纖塵不動,本自圓成。
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
磊磊落落,無罣無礙。
六十餘年,和光混俗。
四十二臘,逍遙自在。
逢人則喜,見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
坦然歸去付春風,體似虛空終不壞。
尚享!”遂舉箸饫餐,賊徒大笑。
食罷,複曰: “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便請一刀雨段。
”乃大呼: “斬!斬!”賊方駭異,稽首謝過令衛而出。
烏鎮之廬舍免焚,實師之惠也。
道俗聞之愈敬。
有僧睹師見佛不拜歌,逆問曰:“既見佛,為甚麼不拜?” 師掌之,曰:“會麼?”雲:“不會。
”師又掌曰:“家無二主。
”紹興庚申冬,造大盆,穴而塞之。
修書寄雪窦持禅師曰:“吾将水葬矣。
”壬戌歲,持至,見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剛要餒魚鼈。
去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說。
”師閱偈,笑曰:“待兄來證明耳。
”令遍告四衆,衆集,師為說法要,仍說偈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二省開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暢。
誰是知音? 船子和尚,高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
”遂盤坐盆中,順潮而下。
衆皆随至海濱,望欲斷目。
師取塞,戽水而回。
衆擁觀水無所入。
複乘流而往,唱曰:“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迹處妙難量。
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散場。
” 其笛聲鳴咽。
頃于蒼茫間,見以笛擲空而沒。
衆号慕,圖像事之。
後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道俗争往迎歸。
留五日,阇維,設利大如菽者莫計。
二鶴徘徊空中,火盡始去。
衆奉設利靈骨,建塔于青龍。
鐘山道隆首座嚴州鐘山道隆首座,桐廬董氏子。
于鐘山寺得度,自遊方所至,耆衲皆推重。
晚抵黃龍,死心延為座元。
心順世,遂歸隐鐘山,慕陳尊宿高世之風,掩關不事事,日鬻數自适,人無識者。
手常穿一襪,凡有禅者至,提以示之曰:“老僧這襪,著三十年了也。
”有寺僧戲問:“如何是無诤三昧?”師便掌。
楊州齊谧首座楊州齊谧首座,本郡人也。
死心稱為飽參。
諸儒屢以名山緻之,不可。
後示化于潭之谷山,異迹頗衆。
門人嘗繪其像,請贊,為書曰:“個漢灰頭土面,尋常不欲露現。
而今寫出人前,大似虛空著箭。
怨怨!可惜人間三尺絹。
” 空室智通道人空室道人智通者,龍圖範珣女也。
幼聰慧,長歸丞相蘇頌之孫悌,未幾厭世相,還家求祝發。
父難之,遂清修。
因看法界觀,頓有省,連作二偈見意。
一曰:“浩浩塵中體一如,縱橫交互印毗盧。
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
”次曰:“物我元無異,森羅鏡像同。
明明超主伴,了了徹真空。
一體含多法,交參帝網中。
重重無盡處,動靜悉圓通。
”後父母俱亡,兄涓領分甯尉,通偕行,聞死心名重,往谒之。
心見知其所得,便問:“常啼菩薩賣卻心肝,教誰學般若?”通曰:“你若無心我也休。
”又問: “一雨所滋,根苖有異。
無陰陽地上生個甚麼?”通曰:“一華五葉。
”複問:“十二時中向甚麼處安身立命?”通曰: “和尚惜取眉毛好!”心打曰:“這婦女亂作次第。
”通禮拜,心然之。
于是道聲籍甚。
政和間居金陵,嘗設浴于保甯,揭榜于門曰:“一物也無,洗個甚麼?纖塵若有,起自何來? 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
古靈祇解揩背,開士何曾明心?欲證離垢地時,須是通身汗出。
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
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
”後為尼,名惟久,挂錫姑蘇之西竺。
缁白日夕師問,得其道者頗衆。
俄示疾書偈,趺坐而終。
有明心錄行于世。
黃龍清禅師法嗣上封本才禅師潭州上封佛心才禅師,福州姚氏子。
幼得度受具,遊方至大中,依海印隆禅師。
見老宿達道者看經,至“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
”師指問曰:“一毛頭師子作麼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達曰: “汝乍入叢林,豈可便理會許事?”師因疑之,遂發心領淨頭職。
一夕泛掃次,印适夜參,至則遇結座,擲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
”師豁然有省。
及出閩,造豫章黃龍山,與死心機不契,乃參靈源。
凡入室,出必揮淚,自訟曰:“此事我見得甚分明,祇是臨機吐不出,若為奈何?” 靈源知師勤笃,告以“須是大徹,方得自在也。
”未幾,竊觀鄰案僧讀曹洞廣錄,至“藥山采薪歸,有僧問:“甚麼處來?”山曰:“讨柴來。
”僧指腰下刀曰:“鳴剝剝,是個甚麼?”山拔刀作斫勢。
”師忽欣然,掴鄰案僧一掌。
揭簾趨出,沖口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裂。
四方八面絕遮攔,萬象森羅齊漏洩。
” 後分座于真乘,應上封之命,屢遷名刹。
住乾元日,開堂示衆曰:“百千三昧門,無量福德藏。
放行也,如開武庫,錯落交輝。
把住也,似雪覆蘆花,通身莫辨。
使見之者撩起便行,聞之者單刀直入。
個個具頂門正眼,人人懸肘後靈符。
掃佛祖見知,作叢林殃害。
憶得寶壽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寶壽便打。
三聖雲,與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且如乾元今日開堂,或有僧出來,山僧亦打。
不唯此話大行,且要開卻福州一城人眼去。
何也?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
”上堂:“達磨未來東土已前,人人懷媚水之珠,個個抱荊山之璞,可謂壁立千仞。
及乎二祖禮卻三拜之後,一一南詢諸友,北禮文殊,好不丈夫!或有一個半個,不求諸聖,不重已靈,疋馬單鎗,投虛置刃,不妨慶快平生,如今有麼?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争?”上堂:“宗乘提唱,妙絕名言。
一句該通,乾坤函蓋。
直似首羅正眼,豎亞面門。
又如圓三點,橫該法界。
”乃卓拄杖曰:“向這一點下明得,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 又卓拄杖曰:“向第二點下明得,縱橫三界外,隐顯十方身。
”又卓拄杖曰: “向第三點下明得,魚龍鎖戶,佛祖潛蹤。
不然,放過一著,随分有春色,一枝三四花。
”上堂:“一法有形該動植,百川湍激競朝宗。
昭琴不鼓雲天淡,想像毗耶老病翁。
維摩病則上封病,上封病則拄杖子病。
拄杖子病,則森羅萬象病。
森羅萬象病,則凡之與聖病。
諸人還覺病本起處麼?若也覺去,情與無情同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其或未然,甜瓜徹蔕甜,苦瓠連根苦。
” 黃龍德逢禅師隆興府黃龍德逢通照禅師,郡之靖安胡氏子。
生有厖眉。
年十七,從上藍晉禅師落發,往依靈源,即明深旨。
上堂,舉夾山境話。
師曰:“法眼徒有此語,殊不知夾山老漢被這僧輕輕拶著,直得腳前腳後。
設使不作境話會,未免猶在半途。
” 法輪應端禅師潭州法輪應端禅師,南昌徐氏子。
少依化度善月,圓顱登具。
谒真淨文禅師,機不諧。
至雲居,會靈源分座,為衆激昂。
師扣其旨。
然以妙入諸經自負,源嘗痛劄之。
師乃援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宗旨為表。
源笑曰:“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
”師憤然欲他往。
因請辭。
及揭簾,忽大悟,汗流浃背。
源見乃曰:“是子識好惡矣。
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帶累。
” 由此譽望四馳,名士夫争挽應世,皆不就。
政和末,太師張公司成以百丈堅命開法,師不得已,始從。
上堂,舉大隋劫火洞然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
因風吹火渾閑事,引得遊人不肯回。
壞不壞,随不随,徒将聞見強針錐。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芒鞋竹杖走紅塵。
”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十字街頭逢上祖。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 “禦馬金鞭混四民。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金門誰敢擡眸觑?” 曰:“賓主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又若何?” 師曰:“昨夜霜風刮地寒,老猿嶺上啼殘月。
” 長靈守卓禅師東京天甯長靈守卓禅師,泉州莊氏子。
上堂曰:“三千劍客,獨許莊周。
為甚麼跳不出? 良醫之門多病人,因甚麼不消一劄?已透關者,再請辨看。
”上堂:“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
無平等者,便恁麼去。
無孔鐵錘,聊且安置。
直得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也是一期方便。
若也籬内竹抽籬外筍,澗東華發澗西紅,更待勘過了,打。
”僧問:“丹霞燒木佛,院主為甚麼眉須堕落?”師曰:“貓兒會上樹。
”曰:“早知如是,終不如是。
”師曰:“惜取眉毛。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天旱為民愁。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絕毫絕釐。
﹝釐,原作“牦”,據續藏本改。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填溝塞壑。
”曰:“出與未出,相去幾何?” 師曰:“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上堂:“平高就下,勾賊破家。
截鐵斬釘,狐狸戀窟。
總不恁麼,合作麼生?所以道,萬仞崖頭親撒手,須是其人。
祇如香積國中持缽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 “切忌風吹别調中。
”上堂:“釋迦掩室,過犯彌天。
毗耶杜詞,自救不了。
如何如何,口門太小。
”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奄然示寂。
阇維日,皇帝遣中使賜香,持金盤求設利。
爇香罷,盤中铿然。
視之五色者數顆,大如豆。
﹝如,原作“加”,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使者持還,上見大悅。
博山子經禅師信州博山無隐子經禅師,歲旦,上堂:“和氣生枯櫱,寒雲散遠郊。
木人占吉兆,夜半露龜爻。
諸禅德,龜爻露處,文彩已彰,便見一年十二月,月月如然;一日十二時,時時相似。
到這裡直似黃金之黃,白玉之白。
自從曠大劫來,未嘗異色。
還見麼?其或未然,且徇張三通節序,從教李四鬓蒼浪。
” 百丈以栖禅師隆興府百丈以栖禅師,興化人也。
上堂:“摩騰入漢,達磨來梁,途轍既成,後代兒孫開眼迷路。
若是個惺惺底,終不向空裡采華,波中捉月。
謾勞心力,畢竟何為?山僧今日已是平地起骨堆,諸人行時,各自著精彩看。
” 光孝昙清禅師邵州光孝昙清禅師,上堂:“殺父殺母,佛前忏悔。
殺佛殺祖,不消忏悔。
為甚麼不消忏悔? 且得冤家解脫。
”光孝德周禅師溫州光孝德周禅師,信州璩氏子。
于景德尊勝院染削,問道有年。
後至黃龍,聞舉少林面壁,頓悟。
述二偈以呈,龍許之。
自爾名流江浙。
上堂曰:“舉體露堂堂,十方無罣礙。
千聖不能傳,萬靈鹹頂戴。
拟欲共商量,開口百雜碎。
祇如未開口已前,作麼生?咄!”上堂:“回互不回互,觑見沒可睹。
透出祖師關,踏斷人天路。
阿呵呵!悟不悟,落花流水知何處。
” 寺丞戴道純居士寺丞戴道純居士,字孚中。
咨扣靈源,一日有省,乃呈偈曰:“杳冥源底全機處,一片心花露印紋。
知是幾生曾供養,時時微笑動香雲。
” 泐潭清禅師法嗣黃龍道震禅師隆興府黃龍山堂道震禅師,金陵趙氏子。
少依覺印英禅師為童子,英移居泗之普照,适淑妃擇度童行,師得圓具。
久之,辭谒丹霞淳禅師。
一日,與論洞上宗旨。
師呈偈曰:“白雲深覆古寒岩,異草靈花彩鳳銜。
夜半天明日當午,騎牛背面著靴衫。
”淳器之。
師自以為礙,棄依草堂,一見契合。
日取藏經讀之。
一夕,聞晚參鼓,步出經堂,舉頭見月,遂大悟。
亟趨方丈,堂望見,即為印可。
初住曹山,次遷廣壽黃龍。
上堂曰:“舉個古人因緣問阇黎,阇黎不得作古會。
若作古會,失卻當面眼。
舉個即今因緣問阇黎,阇黎不得作今會,若作今會,障卻阇黎本來眼。
假饒不失不障,非古非今,猶是藥病相治止啼之說。
祇如透脫一句,阇黎還道得也無?若道不得,直待羅漢峰深談實相,即向汝道。
”上堂:“少林冷坐,門人各說異端,大似衆盲摸象。
神光禮三拜,依位而立。
達磨雲:汝得吾髓。
這黑面婆羅門,腳跟也未點地在。
”上堂:“石人問枯樁,何時汝發華?枯樁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石人呵呵笑,枯樁吐異葩。
紅霞輝玉象,白玉碾金沙。
借問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萬年法一禅師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禅師,太師襄陽郡王李公遵勉之玄孫也。
世居開封祥符縣。
母夢一老僧至而産。
年十七,試上庠。
從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
将棄家事長蘆慈覺赜禅師,祖弗許。
母曰: “此必宿世沙門,願勿奪其志。
”未幾,慈覺沒。
大觀改元,禮靈岩通照願禅師,祝發登具。
依願十年,迷悶不能入。
谒圓悟于蔣山,悟曰:“此法器也。
”悟奉诏徙京師天甯,師侍行。
靖康末,谒草堂于疏山,一語之及,大法頓明。
紹興七年,泉守寶文劉公彥修請君延福,後四遷巨刹。
上堂,拈拄杖曰: “拄杖子有時作出水蛟龍,萬裡雲煙不斷。
有時作踞地師子,百年妖怪潛蹤。
有時心法兩忘,照體獨立。
有時照用同時,主賓互用。
”以拄杖畫曰:“延福門下,總用不著。
且道延福尋常用個甚麼?”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仰面不見天,低頭不見地。
古劍髑髅前,大海波濤沸。
” 退長蘆,歸天台萬年觀音院,忽示微疾,書偈曰:“今年七十五,歸作庵中主。
珍重觀世音,泥蛇吞石虎。
”入龛趺坐而逝。
雪峰慧空禅師福州雪峰東山慧空禅師,本郡陳氏子。
十四圓頂,即遊諸方。
遍谒諸老,晚契悟于草堂。
紹興癸酉,開法雪峰。
受請日,上堂曰:“俊快底點著便行,癡鈍底推挽不動。
便行則人人歡喜,不動則個個生嫌。
山僧而今轉此癡鈍為俊快去也。
”彈指一下,曰: “從前推挽不出而今出,從前有院不住而今住,從前嫌佛不做而今做,從前嫌法不說而今說。
出不出、住不住即且置,敢問諸人做底是甚麼佛? 空王佛邪?然燈佛邪?釋迦佛邪?彌勒佛邪?說底又是甚麼法?根本法邪?無生法邪?世間法邪? 出世間法邪?衆中莫有道得底麼?若道得,山僧出世事畢。
如或未然,逢人不得錯舉。
”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雲門示衆雲:“祇這個帶累殺人。
”師曰:“雲門尋常氣宇如王,作恁麼說話,大似貧恨一身多。
山僧即不然,祇這個快活殺人。
何故?大雨方歸屋裡坐,業風吹又繞山行。
然雖如是,也是乞兒見小利。
且不傷物義一句作麼生道?”上堂:“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俊哉俊哉!快活快活!一似十七八歲狀元相似,誰管你天,誰管你地。
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
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
自在自在!快活快活! 恰似七八十老人作宰相相似,風以時,雨以時,五谷植,萬民安。
”豎起拄杖曰:“大衆,這兩個并山僧拄杖子,共作得一個。
衲僧到雪峰門下,但知随例餐子,也得三文買草鞋。
”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僧問:“和尚未見草堂時如何?”師曰:“江南有。
”曰: “見後如何?”師曰:“江北無。
” 育王普崇禅師慶元府育王野堂普崇禅師,本郡人也。
示衆,舉: “巴陵和尚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有人為祖師出氣,出來與巴陵相見。
雪窦和尚道,風動幡動,既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 有人為巴陵出氣,出來與雪窦相見。
”師曰:“非風非幡無處著,是幡是風無著處。
遼天俊鹘悉迷蹤,踞地金毛還失措。
呵呵呵,悟不悟。
令人轉憶謝三郎,一絲獨釣寒江雨。
” 青原信禅師法嗣梁山歡禅師潭州梁山歡禅師,僧問:“大衆雲臻,請師開示。
”師曰:“天靜不知雲去處,地寒留得雪多時。
”曰:“學人未曉玄言,乞師再垂方便。
”師曰:“一重山後一重人。
” 正法希明禅師成都府正
結茅青龍之野,吹鐵笛以自娛。
多賦詠,得之者必珍藏。
其山居曰:“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庵人?”又警衆曰:“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将能行令,不動幹戈緻太平。
”又曰:“不耕而食不蠶衣,物外清閑适聖時。
未透祖師關捩子,也須存意著便宜。
”又曰:“十二時中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
直須洞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峰。
” 建炎初,徐明叛,道經烏鎮,肆殺戮,民多逃亡。
師獨荷策而往,賊見其偉異,疑必詭伏者。
問其來,師曰:“吾禅者,欲抵密印寺。
” 賊怒,欲斬之。
師曰:“大丈夫要頭便斫取,奚以怒為!吾死必矣,願得一飯以為送終。
”﹝一,原作“二”,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賊奉肉食,師如常齋出生畢,乃曰:“孰當為我文之以祭?”賊笑而不答。
師索筆大書曰:“嗚呼! 惟靈勞我以生,則大塊之過。
役我以壽,則陰陽之失。
乏我以貧,則五行不正。
因我以命,則時日不吉。
籲哉!至哉! 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鄰?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
纖塵不動,本自圓成。
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
磊磊落落,無罣無礙。
六十餘年,和光混俗。
四十二臘,逍遙自在。
逢人則喜,見佛不拜。
笑矣乎! 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太光彩。
坦然歸去付春風,體似虛空終不壞。
尚享!”遂舉箸饫餐,賊徒大笑。
食罷,複曰: “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便請一刀雨段。
”乃大呼: “斬!斬!”賊方駭異,稽首謝過令衛而出。
烏鎮之廬舍免焚,實師之惠也。
道俗聞之愈敬。
有僧睹師見佛不拜歌,逆問曰:“既見佛,為甚麼不拜?” 師掌之,曰:“會麼?”雲:“不會。
”師又掌曰:“家無二主。
”紹興庚申冬,造大盆,穴而塞之。
修書寄雪窦持禅師曰:“吾将水葬矣。
”壬戌歲,持至,見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剛要餒魚鼈。
去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說。
”師閱偈,笑曰:“待兄來證明耳。
”令遍告四衆,衆集,師為說法要,仍說偈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燒,二省開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暢。
誰是知音? 船子和尚,高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
”遂盤坐盆中,順潮而下。
衆皆随至海濱,望欲斷目。
師取塞,戽水而回。
衆擁觀水無所入。
複乘流而往,唱曰:“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迹處妙難量。
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散場。
” 其笛聲鳴咽。
頃于蒼茫間,見以笛擲空而沒。
衆号慕,圖像事之。
後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道俗争往迎歸。
留五日,阇維,設利大如菽者莫計。
二鶴徘徊空中,火盡始去。
衆奉設利靈骨,建塔于青龍。
鐘山道隆首座嚴州鐘山道隆首座,桐廬董氏子。
于鐘山寺得度,自遊方所至,耆衲皆推重。
晚抵黃龍,死心延為座元。
心順世,遂歸隐鐘山,慕陳尊宿高世之風,掩關不事事,日鬻數自适,人無識者。
手常穿一襪,凡有禅者至,提以示之曰:“老僧這襪,著三十年了也。
”有寺僧戲問:“如何是無诤三昧?”師便掌。
楊州齊谧首座楊州齊谧首座,本郡人也。
死心稱為飽參。
諸儒屢以名山緻之,不可。
後示化于潭之谷山,異迹頗衆。
門人嘗繪其像,請贊,為書曰:“個漢灰頭土面,尋常不欲露現。
而今寫出人前,大似虛空著箭。
怨怨!可惜人間三尺絹。
” 空室智通道人空室道人智通者,龍圖範珣女也。
幼聰慧,長歸丞相蘇頌之孫悌,未幾厭世相,還家求祝發。
父難之,遂清修。
因看法界觀,頓有省,連作二偈見意。
一曰:“浩浩塵中體一如,縱橫交互印毗盧。
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
”次曰:“物我元無異,森羅鏡像同。
明明超主伴,了了徹真空。
一體含多法,交參帝網中。
重重無盡處,動靜悉圓通。
”後父母俱亡,兄涓領分甯尉,通偕行,聞死心名重,往谒之。
心見知其所得,便問:“常啼菩薩賣卻心肝,教誰學般若?”通曰:“你若無心我也休。
”又問: “一雨所滋,根苖有異。
無陰陽地上生個甚麼?”通曰:“一華五葉。
”複問:“十二時中向甚麼處安身立命?”通曰: “和尚惜取眉毛好!”心打曰:“這婦女亂作次第。
”通禮拜,心然之。
于是道聲籍甚。
政和間居金陵,嘗設浴于保甯,揭榜于門曰:“一物也無,洗個甚麼?纖塵若有,起自何來? 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
古靈祇解揩背,開士何曾明心?欲證離垢地時,須是通身汗出。
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塵。
直饒水垢頓除,到此亦須洗卻。
”後為尼,名惟久,挂錫姑蘇之西竺。
缁白日夕師問,得其道者頗衆。
俄示疾書偈,趺坐而終。
有明心錄行于世。
黃龍清禅師法嗣上封本才禅師潭州上封佛心才禅師,福州姚氏子。
幼得度受具,遊方至大中,依海印隆禅師。
見老宿達道者看經,至“一毛頭師子,百億毛頭一時現。
”師指問曰:“一毛頭師子作麼生得百億毛頭一時現?”達曰: “汝乍入叢林,豈可便理會許事?”師因疑之,遂發心領淨頭職。
一夕泛掃次,印适夜參,至則遇結座,擲拄杖曰:“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
”師豁然有省。
及出閩,造豫章黃龍山,與死心機不契,乃參靈源。
凡入室,出必揮淚,自訟曰:“此事我見得甚分明,祇是臨機吐不出,若為奈何?” 靈源知師勤笃,告以“須是大徹,方得自在也。
”未幾,竊觀鄰案僧讀曹洞廣錄,至“藥山采薪歸,有僧問:“甚麼處來?”山曰:“讨柴來。
”僧指腰下刀曰:“鳴剝剝,是個甚麼?”山拔刀作斫勢。
”師忽欣然,掴鄰案僧一掌。
揭簾趨出,沖口說偈曰:“徹!徹!大海乾枯,虛空迸裂。
四方八面絕遮攔,萬象森羅齊漏洩。
” 後分座于真乘,應上封之命,屢遷名刹。
住乾元日,開堂示衆曰:“百千三昧門,無量福德藏。
放行也,如開武庫,錯落交輝。
把住也,似雪覆蘆花,通身莫辨。
使見之者撩起便行,聞之者單刀直入。
個個具頂門正眼,人人懸肘後靈符。
掃佛祖見知,作叢林殃害。
憶得寶壽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寶壽便打。
三聖雲,與麼為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且如乾元今日開堂,或有僧出來,山僧亦打。
不唯此話大行,且要開卻福州一城人眼去。
何也?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
”上堂:“達磨未來東土已前,人人懷媚水之珠,個個抱荊山之璞,可謂壁立千仞。
及乎二祖禮卻三拜之後,一一南詢諸友,北禮文殊,好不丈夫!或有一個半個,不求諸聖,不重已靈,疋馬單鎗,投虛置刃,不妨慶快平生,如今有麼?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争?”上堂:“宗乘提唱,妙絕名言。
一句該通,乾坤函蓋。
直似首羅正眼,豎亞面門。
又如圓三點,橫該法界。
”乃卓拄杖曰:“向這一點下明得,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 又卓拄杖曰:“向第二點下明得,縱橫三界外,隐顯十方身。
”又卓拄杖曰: “向第三點下明得,魚龍鎖戶,佛祖潛蹤。
不然,放過一著,随分有春色,一枝三四花。
”上堂:“一法有形該動植,百川湍激競朝宗。
昭琴不鼓雲天淡,想像毗耶老病翁。
維摩病則上封病,上封病則拄杖子病。
拄杖子病,則森羅萬象病。
森羅萬象病,則凡之與聖病。
諸人還覺病本起處麼?若也覺去,情與無情同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其或未然,甜瓜徹蔕甜,苦瓠連根苦。
” 黃龍德逢禅師隆興府黃龍德逢通照禅師,郡之靖安胡氏子。
生有厖眉。
年十七,從上藍晉禅師落發,往依靈源,即明深旨。
上堂,舉夾山境話。
師曰:“法眼徒有此語,殊不知夾山老漢被這僧輕輕拶著,直得腳前腳後。
設使不作境話會,未免猶在半途。
” 法輪應端禅師潭州法輪應端禅師,南昌徐氏子。
少依化度善月,圓顱登具。
谒真淨文禅師,機不諧。
至雲居,會靈源分座,為衆激昂。
師扣其旨。
然以妙入諸經自負,源嘗痛劄之。
師乃援馬祖百丈機語,及華嚴宗旨為表。
源笑曰:“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個事喜沒交涉。
”師憤然欲他往。
因請辭。
及揭簾,忽大悟,汗流浃背。
源見乃曰:“是子識好惡矣。
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帶累。
” 由此譽望四馳,名士夫争挽應世,皆不就。
政和末,太師張公司成以百丈堅命開法,師不得已,始從。
上堂,舉大隋劫火洞然話,遂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塵埃。
因風吹火渾閑事,引得遊人不肯回。
壞不壞,随不随,徒将聞見強針錐。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芒鞋竹杖走紅塵。
”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十字街頭逢上祖。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 “禦馬金鞭混四民。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金門誰敢擡眸觑?” 曰:“賓主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又若何?” 師曰:“昨夜霜風刮地寒,老猿嶺上啼殘月。
” 長靈守卓禅師東京天甯長靈守卓禅師,泉州莊氏子。
上堂曰:“三千劍客,獨許莊周。
為甚麼跳不出? 良醫之門多病人,因甚麼不消一劄?已透關者,再請辨看。
”上堂:“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
無平等者,便恁麼去。
無孔鐵錘,聊且安置。
直得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也是一期方便。
若也籬内竹抽籬外筍,澗東華發澗西紅,更待勘過了,打。
”僧問:“丹霞燒木佛,院主為甚麼眉須堕落?”師曰:“貓兒會上樹。
”曰:“早知如是,終不如是。
”師曰:“惜取眉毛。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天旱為民愁。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絕毫絕釐。
﹝釐,原作“牦”,據續藏本改。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填溝塞壑。
”曰:“出與未出,相去幾何?” 師曰:“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上堂:“平高就下,勾賊破家。
截鐵斬釘,狐狸戀窟。
總不恁麼,合作麼生?所以道,萬仞崖頭親撒手,須是其人。
祇如香積國中持缽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 “切忌風吹别調中。
”上堂:“釋迦掩室,過犯彌天。
毗耶杜詞,自救不了。
如何如何,口門太小。
”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奄然示寂。
阇維日,皇帝遣中使賜香,持金盤求設利。
爇香罷,盤中铿然。
視之五色者數顆,大如豆。
﹝如,原作“加”,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使者持還,上見大悅。
博山子經禅師信州博山無隐子經禅師,歲旦,上堂:“和氣生枯櫱,寒雲散遠郊。
木人占吉兆,夜半露龜爻。
諸禅德,龜爻露處,文彩已彰,便見一年十二月,月月如然;一日十二時,時時相似。
到這裡直似黃金之黃,白玉之白。
自從曠大劫來,未嘗異色。
還見麼?其或未然,且徇張三通節序,從教李四鬓蒼浪。
” 百丈以栖禅師隆興府百丈以栖禅師,興化人也。
上堂:“摩騰入漢,達磨來梁,途轍既成,後代兒孫開眼迷路。
若是個惺惺底,終不向空裡采華,波中捉月。
謾勞心力,畢竟何為?山僧今日已是平地起骨堆,諸人行時,各自著精彩看。
” 光孝昙清禅師邵州光孝昙清禅師,上堂:“殺父殺母,佛前忏悔。
殺佛殺祖,不消忏悔。
為甚麼不消忏悔? 且得冤家解脫。
”光孝德周禅師溫州光孝德周禅師,信州璩氏子。
于景德尊勝院染削,問道有年。
後至黃龍,聞舉少林面壁,頓悟。
述二偈以呈,龍許之。
自爾名流江浙。
上堂曰:“舉體露堂堂,十方無罣礙。
千聖不能傳,萬靈鹹頂戴。
拟欲共商量,開口百雜碎。
祇如未開口已前,作麼生?咄!”上堂:“回互不回互,觑見沒可睹。
透出祖師關,踏斷人天路。
阿呵呵!悟不悟,落花流水知何處。
” 寺丞戴道純居士寺丞戴道純居士,字孚中。
咨扣靈源,一日有省,乃呈偈曰:“杳冥源底全機處,一片心花露印紋。
知是幾生曾供養,時時微笑動香雲。
” 泐潭清禅師法嗣黃龍道震禅師隆興府黃龍山堂道震禅師,金陵趙氏子。
少依覺印英禅師為童子,英移居泗之普照,适淑妃擇度童行,師得圓具。
久之,辭谒丹霞淳禅師。
一日,與論洞上宗旨。
師呈偈曰:“白雲深覆古寒岩,異草靈花彩鳳銜。
夜半天明日當午,騎牛背面著靴衫。
”淳器之。
師自以為礙,棄依草堂,一見契合。
日取藏經讀之。
一夕,聞晚參鼓,步出經堂,舉頭見月,遂大悟。
亟趨方丈,堂望見,即為印可。
初住曹山,次遷廣壽黃龍。
上堂曰:“舉個古人因緣問阇黎,阇黎不得作古會。
若作古會,失卻當面眼。
舉個即今因緣問阇黎,阇黎不得作今會,若作今會,障卻阇黎本來眼。
假饒不失不障,非古非今,猶是藥病相治止啼之說。
祇如透脫一句,阇黎還道得也無?若道不得,直待羅漢峰深談實相,即向汝道。
”上堂:“少林冷坐,門人各說異端,大似衆盲摸象。
神光禮三拜,依位而立。
達磨雲:汝得吾髓。
這黑面婆羅門,腳跟也未點地在。
”上堂:“石人問枯樁,何時汝發華?枯樁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石人呵呵笑,枯樁吐異葩。
紅霞輝玉象,白玉碾金沙。
借問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萬年法一禅師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禅師,太師襄陽郡王李公遵勉之玄孫也。
世居開封祥符縣。
母夢一老僧至而産。
年十七,試上庠。
從祖仕淮南,欲官之,不就。
将棄家事長蘆慈覺赜禅師,祖弗許。
母曰: “此必宿世沙門,願勿奪其志。
”未幾,慈覺沒。
大觀改元,禮靈岩通照願禅師,祝發登具。
依願十年,迷悶不能入。
谒圓悟于蔣山,悟曰:“此法器也。
”悟奉诏徙京師天甯,師侍行。
靖康末,谒草堂于疏山,一語之及,大法頓明。
紹興七年,泉守寶文劉公彥修請君延福,後四遷巨刹。
上堂,拈拄杖曰: “拄杖子有時作出水蛟龍,萬裡雲煙不斷。
有時作踞地師子,百年妖怪潛蹤。
有時心法兩忘,照體獨立。
有時照用同時,主賓互用。
”以拄杖畫曰:“延福門下,總用不著。
且道延福尋常用個甚麼?”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仰面不見天,低頭不見地。
古劍髑髅前,大海波濤沸。
” 退長蘆,歸天台萬年觀音院,忽示微疾,書偈曰:“今年七十五,歸作庵中主。
珍重觀世音,泥蛇吞石虎。
”入龛趺坐而逝。
雪峰慧空禅師福州雪峰東山慧空禅師,本郡陳氏子。
十四圓頂,即遊諸方。
遍谒諸老,晚契悟于草堂。
紹興癸酉,開法雪峰。
受請日,上堂曰:“俊快底點著便行,癡鈍底推挽不動。
便行則人人歡喜,不動則個個生嫌。
山僧而今轉此癡鈍為俊快去也。
”彈指一下,曰: “從前推挽不出而今出,從前有院不住而今住,從前嫌佛不做而今做,從前嫌法不說而今說。
出不出、住不住即且置,敢問諸人做底是甚麼佛? 空王佛邪?然燈佛邪?釋迦佛邪?彌勒佛邪?說底又是甚麼法?根本法邪?無生法邪?世間法邪? 出世間法邪?衆中莫有道得底麼?若道得,山僧出世事畢。
如或未然,逢人不得錯舉。
”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雲門示衆雲:“祇這個帶累殺人。
”師曰:“雲門尋常氣宇如王,作恁麼說話,大似貧恨一身多。
山僧即不然,祇這個快活殺人。
何故?大雨方歸屋裡坐,業風吹又繞山行。
然雖如是,也是乞兒見小利。
且不傷物義一句作麼生道?”上堂:“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俊哉俊哉!快活快活!一似十七八歲狀元相似,誰管你天,誰管你地。
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
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
自在自在!快活快活! 恰似七八十老人作宰相相似,風以時,雨以時,五谷植,萬民安。
”豎起拄杖曰:“大衆,這兩個并山僧拄杖子,共作得一個。
衲僧到雪峰門下,但知随例餐子,也得三文買草鞋。
”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僧問:“和尚未見草堂時如何?”師曰:“江南有。
”曰: “見後如何?”師曰:“江北無。
” 育王普崇禅師慶元府育王野堂普崇禅師,本郡人也。
示衆,舉: “巴陵和尚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有人為祖師出氣,出來與巴陵相見。
雪窦和尚道,風動幡動,既是風幡,又向甚麼處著? 有人為巴陵出氣,出來與雪窦相見。
”師曰:“非風非幡無處著,是幡是風無著處。
遼天俊鹘悉迷蹤,踞地金毛還失措。
呵呵呵,悟不悟。
令人轉憶謝三郎,一絲獨釣寒江雨。
” 青原信禅師法嗣梁山歡禅師潭州梁山歡禅師,僧問:“大衆雲臻,請師開示。
”師曰:“天靜不知雲去處,地寒留得雪多時。
”曰:“學人未曉玄言,乞師再垂方便。
”師曰:“一重山後一重人。
” 正法希明禅師成都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