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南嶽下十一世石霜圓禅師法嗣黃龍慧南禅師隆興府黃龍慧南禅師,信州章氏子。
依泐潭澄禅師,分座接物,名振諸方。
偶同雲峰悅禅師遊西山,夜話雲門法道。
峰曰:“澄公雖是雲門之後,法道異矣。
”師诘其所以異,峰曰:“雲門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
澄公藥汞銀徒可玩,入鍛則流去。
”師怒,以枕投之。
明日,峰謝過。
又曰: “雲門氣宇如王,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語也。
死語,其能活人乎?”即背去。
師挽之曰:“若如是,則誰可汝意?” 峰曰:“石霜圓手段出諸方,子宜見之,不可後也。
”師默計之曰:“悅師翠岩,使我見石霜,于悅何有哉!”即造石霜。
中途聞慈明不事事,忽叢林。
遂登衡嶽,乃谒福嚴賢,賢命掌書記。
俄賢卒,郡守以慈明補之。
既至,目其貶剝諸方;件件數為邪解,師為之氣索,遂造其室。
明曰:“書記領徒遊方,借使有疑,可坐而商略。
”師哀懇愈切。
明曰:“公學雲門禅,必善其旨。
如雲放洞山三頓棒,是有吃棒分、無吃棒分?”師曰:“有吃棒分。
”明色莊曰:“從朝至暮,鵲噪鴉鳴,皆應吃棒。
”明即端坐,受師炷香作禮。
明複問:“趙州道:台山婆子,我為汝勘破了也。
且那裡是他勘破婆子處?”師汗下不能加答。
次日又詣,明诟罵不已。
師曰:“罵豈慈悲法施邪?”明曰:“你作罵會那!”師于言下大悟。
作頌曰: “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有來由。
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仇。
”呈慈明,明颔之。
後開法同安。
初受請日,泐潭遣僧來審,師提唱之語,有曰:“智海無性,因覺妄而成凡。
覺妄元虛,即凡心而見佛。
便爾休去,将謂同安無折合,随汝颠倒所欲?南鬥七,北鬥八。
”僧歸,舉似澄,澄不怿。
自是泐潭舊好絕矣。
問: “侬家自有同風事,如何是同風事?”師良久,僧曰:“恁麼則起動和尚去也。
”師曰:“靈利人難得!”僧禮拜。
示衆曰:“江南之地,春寒秋熱。
近日已來,滴水滴凍。
”僧問:“滴水滴凍時如何?”師曰: “未是衲僧分上事。
”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師曰:“滴水滴凍。
”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花獻?”師曰: “釘根桑樹,闊角水牛。
”曰:“見後為甚麼不銜花?”師曰:“裈無裆,褲無口。
”問:“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
未審過在甚麼處?”師曰:“一字入公門,九牛曳不出。
”曰:“學人未曉,乞師方便。
”師曰: “大庾嶺頭,笑卻成哭。
”問:“一不去,二不住。
請師道。
”師曰:“高祖殿前樊哙怒。
”曰: “恁麼則今日得遇和尚也。
”師曰:“仰面看天不見天。
”問:“德山棒,臨濟喝,直至如今,少人拈掇。
請師拈掇。
”師曰: “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
”曰:“作家宗師,今朝有在。
”師便喝,僧禮拜。
師曰:“五湖衲子,一錫禅人,未到同安,不妨疑著。
”上堂:“橫吞巨海,倒卓須彌。
衲僧面前,也是尋常茶飯。
行腳人須是荊棘林内,坐大道場。
向和泥合水處,認取本來面目。
且作麼生見得?”遂拈拄杖曰:“直饒見得,未免山僧拄杖。
”上堂:“聖凡情盡,體露真常。
”拈起拂子,曰:“拂子跳上三十三天,扭脫帝釋鼻孔。
驢唇先生拊掌大笑道,盡十方世界覓個識好惡底人,萬中無一。
”擊禅床,下座。
上堂:“說妙談玄,乃太平之奸賊。
行棒行喝,為亂世之英雄。
英雄奸賊,棒喝玄妙,皆為長物。
黃檗門下總用不著。
且道黃檗門下尋常用個甚麼?”喝一喝。
上堂:“撞鐘鐘鳴,擊鼓鼓響。
大衆殷勤問訊,同安端然合掌。
這個是世法,那個是佛法?咄!”上堂:“有一人朝看華嚴,暮觀般若,晝夜精勤,無有暫暇。
有一人不參禅,不論義,把個破席日裡睡。
于是二人同到黃龍,一人有為,一人無為。
安下那一個即是?”良久曰:“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上堂:“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
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
”擊禅床,下座。
上堂: “道遠乎哉?觸事而真。
聖遠乎哉?體之即神。
”乃拈拄杖曰:“道之與聖,總在歸宗拄杖頭上。
汝等諸人,何不識取?若也識得,十方刹上,不行而至。
百千三昧,無作而成。
若也未識,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床君福。
”上堂:“半夜捉烏雞,驚起梵王睡。
毗岚風忽起,吹倒須彌山。
官路無人行,私酒多人吃。
當此之時,臨濟德山開得口,張得眼,有棒有喝用不得。
汝等諸人各自尋取祖業契書,莫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上堂,舉大珠和尚道:“身口意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也好個消息。
古人一期方便,與你諸人讨個入路,既得個入路,又須得個出路。
登山須到頂,入海須到底。
登山不到頂,不知宇宙之寬廣;入海不到底,不知滄溟之淺深。
既知寬廣,又知淺深。
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須彌山。
撒手到家人不識,鵲噪鴉鳴柏樹間。
” 上堂:“千般說,萬般喻,祇要教君早回去。
去何處?” 良久曰:“夜來風起滿庭香,吹落桃花三五樹。
”因化主歸,上堂:“世間有五種不易: 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變生為熟者不易,四端坐吃者不易,更有一種不易是甚麼人?”良久雲:“!”便下座。
﹝時翠岩真為首座,藏主問雲:“适來和尚道,第五種不易,是甚麼人?”真曰:“腦後見腮,莫與往來。
”﹞上堂,拈拄杖曰: “橫拈倒用,撥開彌勒眼睛;明去暗來,敲落祖師鼻孔。
當是時也,目連鹙子飲氣吞聲,臨濟德山呵呵大笑。
且道笑個甚麼?咄!”師室中常問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 “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曰:“我腳何似驢腳?” 三十餘年,示此三問,學者莫有契其旨。
脫有酬者,師未嘗可否。
叢林目之為黃龍三關。
師自頌曰:“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吃趙州茶。
我手佛手兼舉,禅人直下薦取。
不動幹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并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将來。
” 熙甯己酉三月十六日,四祖演長老通嗣法書。
上堂:“山僧才輕德薄,豈堪人師。
蓋不昧本心,不欺諸聖,未免生死,今免生死。
未出輪回,今出輪回。
未得解脫,今得解脫。
未得自在,今得自在。
所以大覺世尊于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
六祖夜半于黃梅又傳個甚麼?”乃說偈曰:“得不得,傳不傳,歸根得旨複何言? 憶得首山曾漏洩,新婦騎驢阿家牽。
”翌日午時,端坐示寂。
阇維得五色舍利,塔于前山,谥普覺禅師。
南嶽下十二世黃龍南禅師法嗣黃龍祖心禅師隆興府黃龍祖心寶覺禅師,南雄邬氏子。
參雪峰悅禅師,三年無所得,辭去。
悅曰: “必往依黃檗南禅師。
”師至黃檗,四年不大發明。
又辭,再上雲峰。
會悅謝世,就止石霜。
因閱傳燈,至“僧問多福: “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曰:“一莖兩莖斜。
”曰:“不會。
”福曰: “三莖四莖曲。
”” 師于此開悟,徹見二師用處,徑回黃檗。
方展坐具,檗曰:“子已入吾室矣。
”師踴躍曰:“大事本來如是,和尚何得教人看話,百計搜尋?”檗曰:“若不教你如此究尋,到無心處自見自肯,即吾埋沒汝也。
”住後,僧問:“達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師曰:“身貧無被蓋。
”曰:“莫孤負他先聖也無?”師曰:“阇黎見處又作麼生?” 僧畫一圓相,師曰:“燕雀不離窠。
”僧禮拜。
師曰:“更深猶自可,午後始愁人。
”問:“未登此座時如何?”師曰:“一事全無。
”曰:“登後如何?”師曰:“仰面觀天不見天。
”上堂: “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
不知心境本如如,觸目遇緣無障礙。
”遂舉拂子曰:“看!拂子走過西天,卻來新羅國裡。
知我者謂我拖泥帶水,不知我者赢得一場怪誕。
”上堂:“大凡窮生死根源,直須明取自家一片田地。
教伊去處分明,然後臨機應用,不失其宜。
祇如鋒铓未兆已前,都無是個非個。
瞥爾爆動,便有五行金土相生相克,胡來漢現,四姓雜居。
各任方隅,是非鋒起。
緻使玄黃不辨,水乳不分,疾在膏肓,難為救療。
若不當陽曉示,窮子無以知歸。
欲得大用現前,便可頓忘諸見。
諸見既盡,昏霧不生。
大智洞然,更非他物。
珍重!”上堂,擊禅床曰:“一塵才舉,大地全收。
諸人耳在一聲中,一聲遍在諸人耳。
若是摩霄俊鹘,便合乘時;止泺困魚,徒勞激浪。
”上堂:“不與萬法為侶,即是無诤三昧,便恁麼去,争柰弦急則聲促。
若能向紫羅帳裡撒真珠,未必善因而招惡果。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且任諸人點頭,及乎樹倒藤枯,上無沖天之計,下無入地之謀。
靈利漢這裡著得一隻眼,便見七縱八橫。
”舉拂子曰: “看太陽溢目,萬裡不挂片雲。
若是覆盆之下,又争怪得老僧。
”上堂: “若也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無足。
若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無眼。
據此二人,十二時中常有一物,蘊在胸中。
物既在胸,不安之相,常在目前。
既在目前,觸途成滞。
作麼生得平穩去? 祖不言乎: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上堂:“良工未出,玉石不分。
巧冶無人,金沙混雜。
還有無師自悟底麼?出來辨别看。
” 乃舉拂子曰:“且道是金是沙?”良久曰:“見之不取,思之千裡。
”上堂: “有時開門待知識,知識不來過。
有時把手上高山,高山人不顧。
或作敗軍之将,向阇黎手裡拱手歸降。
或為忿怒那吒,敲骨打髓。
正當恁麼時,還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底麼?有則向百尺竿頭,進取一步。
如無,少室峰前,一場笑具。
”上堂: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便恁麼休去,停桡把纜,且向灣裡泊船。
若據衲僧門下,天地懸隔。
且道衲僧門下,有甚長處?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上堂: “一不向,二不開。
翻思南嶽與天台。
堪笑白雲無定止,被風吹去又吹來。
”上堂:“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明眼漢謾他一點也不得。
仁者心動且緩緩,你向甚處見祖師?”乃擲下拂子,曰:“看!”上堂: “過去諸佛已滅,未來諸佛未生。
正當現在,佛法委付黃龍。
放行則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把住則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且道放行即是,把住即是?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 “虎頭生角人難措,石火電光須密布。
假饒烈士也應難,懵底那能善回互。
手擎日月,背負須彌,擲向他方,其中衆生不覺不知。
其中衆生騎驢入諸人眼裡,諸人亦不覺不知。
會麼?将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上堂: “一漚未發,古帆未征。
風信不來,無人舉棹。
正當恁麼時,水脈如何辨的? 君不見雲門老,垂手處,落落清波無透路。
又不見華亭叟,洩天機,夜深空載月明歸。
莫怪相逢不相識,從教萬古漫漫黑。
”上堂: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
後人不善來風,盡道不留眹迹。
殊不知桃花浪裡正好張帆,七裡灘頭更堪垂釣。
如今必有辨浮沉、識深淺底漢,試出來定當水脈看。
如無,且将漁父笛,閑向海邊吹。
”上堂:“風蕭蕭兮木葉飛,鴻雁不來音信稀。
還鄉一曲無人吹,令餘拍手空遲疑。
” 上堂:“鏡像或謂有,攬之不盈手。
鏡像或謂無,分明如俨圖。
所以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祇麼得。
還會麼? 不作維摩诘,又似傅大士。
” 上堂:“夫玄道者,不可以設功得。
聖智者,不可以有心知。
真谛者,不可以存我會。
至功者,不可以營事為。
古人一期應病與藥則不可。
若是丈夫漢,出則經濟天下,不出則卷而懷之。
爾若一向聲和響順,我則排斥諸方。
爾若示現酒肆淫坊,我則孤峰獨宿。
且道甚處是黃龍為人眼?”師室中常舉拳,問僧曰:“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
喚作甚麼?”将入滅,命門人黃大史庭堅主後事。
茶毗日,鄰峰為秉炬,火不續,黃顧師之得法上首死心新禅師曰:“此老師有待于吾兄也。
”新以喪拒,黃強之。
新執炬召衆曰:“不是餘殃累及我,彌天罪過不容誅。
而今兩腳捎空去,不作牛兮定作驢。
” 以火炬打一圓相曰:“祇向這裡雪屈。
”擲炬,應手而爇。
靈骨窆于普覺塔之東,谥寶覺禅師。
東林常總禅師江州東林興龍寺常總照覺禅師,延平施氏子。
久依黃龍,密授大法決旨,出住泐潭,次遷東林,皆符谶記。
僧問:“乾坤之内,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
如何是寶?”師曰:“白月現,黑月隐。
”曰: “非但聞名,今日親見。
”師曰:“且道寶在甚麼處?”曰:“古殿戶開光燦爛,白蓮池畔社中人。
”師曰: “别寶還他碧眼胡。
”又僧出衆,提起坐具曰:“請師答話。
”師曰:“放下著。
”僧又作展勢。
師曰:“收。
”曰: “昔年尋劍客,今朝遇作家。
”師曰:“這裡是甚麼所在?”僧便喝。
師曰: “喝老僧那!”僧又喝。
師曰:“放過又争得。
”便打。
上堂:“乾坤大地,常演圓音。
日月星辰,每談實相。
翻憶先黃龍道,秋雨淋漓,連宵徹曙,點點無私,不落别處。
”複雲:“滴穿汝眼睛,浸瀾汝鼻孔。
東林則不然,終歸大海作波濤。
” 擊禅床,下座。
上堂:“老盧不識字,頓明佛意,佛意離文墨故。
白兆不識書,圓悟宗乘,宗乘非言诠故。
如此老婆心,分明入泥水。
今時人猶尚抱橋柱澡洗,把纜放船。
”良久曰: ﹝久,原作“夕”,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争怪得老僧!” 寶峰克文禅師隆興府寶峰克文雲庵真淨禅師,陝府鄭氏子,坐夏大沩。
聞僧舉,僧問雲門: “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門曰:“清波無透路。
”師乃領解。
往見黃龍不契,卻曰:“我有好處,這老漢不識我。
” 遂往香城見順和尚。
順問:“甚處來?”師曰:“黃龍來。
”曰:“黃龍近日有何言句?”師曰: “黃龍近日,州府委請黃檗長老。
龍垂語雲:“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
有人下得語契,便往住持。
”勝上座雲:“猛虎當路坐。
” 龍遂令去住黃檗。
”順不覺雲:“勝首座祇下得一轉語,便得黃檗住,佛法未夢見在。
”師于言下大悟。
方知黃龍用處,遂回見黃龍。
龍問:“甚處來?”師曰:“特來禮拜和尚。
” 龍曰:“恰值老僧不在。
”師曰:“向甚麼處去?”龍曰:“天台普請,南嶽遊山。
”師曰:“恁麼則學人得自在去也。
”龍曰:“腳下鞋甚處得來?”師曰: “廬山七百五十文唱來。
”龍曰:“何曾得自在?”師指鞋曰:“何嘗不自在?”龍駭之。
開堂日,拈香祝聖,問答罷,乃曰:“問話且止,祇知問佛問法,殊不知佛法來處。
且道從甚麼處來?”垂一足曰: “昔日黃龍親行此令,十方諸佛,無敢違者,諸代祖師,一切聖賢,無敢越者。
無量法門,一切妙義,天下老和尚舌頭始終一印,無敢異者。
無異則且置,印在甚麼處?還見麼?若見,非僧非俗,無偏無黨,一一分付。
若不見,而我自收。
”遂收足喝一喝曰:“兵随印轉,将逐符行。
佛手驢腳生緣老,好痛與三十棒,而今會中莫有不甘者麼?若有,不妨奇特。
若無,新長老謾你諸人去也。
故我大覺世尊,昔于摩竭陀國,十二月八日,明星現時,豁然悟道,大地有情,一時成佛。
今有釋子沙門某于東震旦國,大宋筠陽城中,六月十三日,赫日現時,又悟個甚麼?”以拂子畫曰:“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僧問:“如何是佛?”師呵呵大笑。
僧曰:“何哂之有?”師曰:“笑你随語生解。
”曰:“偶然失利。
”師喝曰:“不得禮拜。
” 僧便歸衆。
師複笑曰:“随語生解。
”問:“江西佛手驢腳接人,和尚如何接人?”師曰:“鰋魚上竹竿。
”曰: “全因今日。
”師曰:“烏龜入水。
”問:“新豐吟雲門曲,舉世知音能和續。
大衆臨筵,願清耳目。
” 師以右手拍禅床,僧曰:“木人拊掌,石女揚眉。
”師以左手拍禅床,僧曰: “猶是學人疑處。
”師曰:“何不腳跟下薦取。
”僧以坐具一拂,師曰:“争柰腳跟下何!”問:“遠遠馳符命,禅師俯應機。
祖令當行也,方便指群迷。
”師曰:“深。
”曰:“深意如何?”師曰: “淺。
”曰:“教學人如何領會?”師曰:“點。
”問: “馬祖下尊宿,一個個阿漉漉地,﹝阿,清藏本作“屙”。
﹞唯有歸宗老較些子。
黃龍下兒孫,一個個硬剝剝地,祇有真淨老師較些子。
學人恁麼還扶得也無?”師曰:“打疊面前搕。
”卻曰:“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師不答。
僧曰:“這個為上上根人,忽遇中下之流,如何指接?”師亦不答。
僧曰:“非但和尚,學人亦乃一場敗缺。
”師曰: “三十年後悟去在。
”問:“承古有言,衆生日用而不知。
未審不知個甚麼?”師曰:“道。
”曰: “忽然知後如何?”師曰:“十萬八千。
”僧提起坐具,曰:“争柰這個何!”師便喝。
上堂: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腳頭腳尾,橫三豎四。
北俱盧洲火發,燒著帝釋眉毛,東海龍王忍痛不禁,轟一個霹靂,直得傾湫倒嶽,雲黯長空。
十字街頭廖胡子,醉中驚覺起來,拊掌呵呵大笑曰:“筠陽城中,近來少賊。
”” 乃拈拄杖曰:“賊!賊!”上堂:“道泰不傳天子令,行人盡唱太平歌。
五九四十五,莫有人從懷州來麼? 若有,不得忘卻臨江軍豆豉。
”上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拈拄杖曰: “洞山拈起拄杖子,你諸人合作麼生?” 擊香卓,下座。
上堂:“裈無裆,褲無口。
頭上青灰三五鬥。
趙州老漢少賣弄,然則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其柰禾黍不陽豔,競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上堂:“
依泐潭澄禅師,分座接物,名振諸方。
偶同雲峰悅禅師遊西山,夜話雲門法道。
峰曰:“澄公雖是雲門之後,法道異矣。
”師诘其所以異,峰曰:“雲門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
澄公藥汞銀徒可玩,入鍛則流去。
”師怒,以枕投之。
明日,峰謝過。
又曰: “雲門氣宇如王,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語也。
死語,其能活人乎?”即背去。
師挽之曰:“若如是,則誰可汝意?” 峰曰:“石霜圓手段出諸方,子宜見之,不可後也。
”師默計之曰:“悅師翠岩,使我見石霜,于悅何有哉!”即造石霜。
中途聞慈明不事事,忽叢林。
遂登衡嶽,乃谒福嚴賢,賢命掌書記。
俄賢卒,郡守以慈明補之。
既至,目其貶剝諸方;件件數為邪解,師為之氣索,遂造其室。
明曰:“書記領徒遊方,借使有疑,可坐而商略。
”師哀懇愈切。
明曰:“公學雲門禅,必善其旨。
如雲放洞山三頓棒,是有吃棒分、無吃棒分?”師曰:“有吃棒分。
”明色莊曰:“從朝至暮,鵲噪鴉鳴,皆應吃棒。
”明即端坐,受師炷香作禮。
明複問:“趙州道:台山婆子,我為汝勘破了也。
且那裡是他勘破婆子處?”師汗下不能加答。
次日又詣,明诟罵不已。
師曰:“罵豈慈悲法施邪?”明曰:“你作罵會那!”師于言下大悟。
作頌曰: “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有來由。
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仇。
”呈慈明,明颔之。
後開法同安。
初受請日,泐潭遣僧來審,師提唱之語,有曰:“智海無性,因覺妄而成凡。
覺妄元虛,即凡心而見佛。
便爾休去,将謂同安無折合,随汝颠倒所欲?南鬥七,北鬥八。
”僧歸,舉似澄,澄不怿。
自是泐潭舊好絕矣。
問: “侬家自有同風事,如何是同風事?”師良久,僧曰:“恁麼則起動和尚去也。
”師曰:“靈利人難得!”僧禮拜。
示衆曰:“江南之地,春寒秋熱。
近日已來,滴水滴凍。
”僧問:“滴水滴凍時如何?”師曰: “未是衲僧分上事。
”曰:“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師曰:“滴水滴凍。
”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花獻?”師曰: “釘根桑樹,闊角水牛。
”曰:“見後為甚麼不銜花?”師曰:“裈無裆,褲無口。
”問:“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
未審過在甚麼處?”師曰:“一字入公門,九牛曳不出。
”曰:“學人未曉,乞師方便。
”師曰: “大庾嶺頭,笑卻成哭。
”問:“一不去,二不住。
請師道。
”師曰:“高祖殿前樊哙怒。
”曰: “恁麼則今日得遇和尚也。
”師曰:“仰面看天不見天。
”問:“德山棒,臨濟喝,直至如今,少人拈掇。
請師拈掇。
”師曰: “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
”曰:“作家宗師,今朝有在。
”師便喝,僧禮拜。
師曰:“五湖衲子,一錫禅人,未到同安,不妨疑著。
”上堂:“橫吞巨海,倒卓須彌。
衲僧面前,也是尋常茶飯。
行腳人須是荊棘林内,坐大道場。
向和泥合水處,認取本來面目。
且作麼生見得?”遂拈拄杖曰:“直饒見得,未免山僧拄杖。
”上堂:“聖凡情盡,體露真常。
”拈起拂子,曰:“拂子跳上三十三天,扭脫帝釋鼻孔。
驢唇先生拊掌大笑道,盡十方世界覓個識好惡底人,萬中無一。
”擊禅床,下座。
上堂:“說妙談玄,乃太平之奸賊。
行棒行喝,為亂世之英雄。
英雄奸賊,棒喝玄妙,皆為長物。
黃檗門下總用不著。
且道黃檗門下尋常用個甚麼?”喝一喝。
上堂:“撞鐘鐘鳴,擊鼓鼓響。
大衆殷勤問訊,同安端然合掌。
這個是世法,那個是佛法?咄!”上堂:“有一人朝看華嚴,暮觀般若,晝夜精勤,無有暫暇。
有一人不參禅,不論義,把個破席日裡睡。
于是二人同到黃龍,一人有為,一人無為。
安下那一個即是?”良久曰:“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上堂:“心王不妄動,六國一時通。
罷拈三尺劍,休弄一張弓。
”擊禅床,下座。
上堂: “道遠乎哉?觸事而真。
聖遠乎哉?體之即神。
”乃拈拄杖曰:“道之與聖,總在歸宗拄杖頭上。
汝等諸人,何不識取?若也識得,十方刹上,不行而至。
百千三昧,無作而成。
若也未識,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床君福。
”上堂:“半夜捉烏雞,驚起梵王睡。
毗岚風忽起,吹倒須彌山。
官路無人行,私酒多人吃。
當此之時,臨濟德山開得口,張得眼,有棒有喝用不得。
汝等諸人各自尋取祖業契書,莫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上堂,舉大珠和尚道:“身口意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也好個消息。
古人一期方便,與你諸人讨個入路,既得個入路,又須得個出路。
登山須到頂,入海須到底。
登山不到頂,不知宇宙之寬廣;入海不到底,不知滄溟之淺深。
既知寬廣,又知淺深。
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須彌山。
撒手到家人不識,鵲噪鴉鳴柏樹間。
” 上堂:“千般說,萬般喻,祇要教君早回去。
去何處?” 良久曰:“夜來風起滿庭香,吹落桃花三五樹。
”因化主歸,上堂:“世間有五種不易: 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變生為熟者不易,四端坐吃者不易,更有一種不易是甚麼人?”良久雲:“!”便下座。
﹝時翠岩真為首座,藏主問雲:“适來和尚道,第五種不易,是甚麼人?”真曰:“腦後見腮,莫與往來。
”﹞上堂,拈拄杖曰: “橫拈倒用,撥開彌勒眼睛;明去暗來,敲落祖師鼻孔。
當是時也,目連鹙子飲氣吞聲,臨濟德山呵呵大笑。
且道笑個甚麼?咄!”師室中常問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 “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曰:“我腳何似驢腳?” 三十餘年,示此三問,學者莫有契其旨。
脫有酬者,師未嘗可否。
叢林目之為黃龍三關。
師自頌曰:“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吃趙州茶。
我手佛手兼舉,禅人直下薦取。
不動幹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并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将來。
” 熙甯己酉三月十六日,四祖演長老通嗣法書。
上堂:“山僧才輕德薄,豈堪人師。
蓋不昧本心,不欺諸聖,未免生死,今免生死。
未出輪回,今出輪回。
未得解脫,今得解脫。
未得自在,今得自在。
所以大覺世尊于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
六祖夜半于黃梅又傳個甚麼?”乃說偈曰:“得不得,傳不傳,歸根得旨複何言? 憶得首山曾漏洩,新婦騎驢阿家牽。
”翌日午時,端坐示寂。
阇維得五色舍利,塔于前山,谥普覺禅師。
南嶽下十二世黃龍南禅師法嗣黃龍祖心禅師隆興府黃龍祖心寶覺禅師,南雄邬氏子。
參雪峰悅禅師,三年無所得,辭去。
悅曰: “必往依黃檗南禅師。
”師至黃檗,四年不大發明。
又辭,再上雲峰。
會悅謝世,就止石霜。
因閱傳燈,至“僧問多福: “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曰:“一莖兩莖斜。
”曰:“不會。
”福曰: “三莖四莖曲。
”” 師于此開悟,徹見二師用處,徑回黃檗。
方展坐具,檗曰:“子已入吾室矣。
”師踴躍曰:“大事本來如是,和尚何得教人看話,百計搜尋?”檗曰:“若不教你如此究尋,到無心處自見自肯,即吾埋沒汝也。
”住後,僧問:“達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師曰:“身貧無被蓋。
”曰:“莫孤負他先聖也無?”師曰:“阇黎見處又作麼生?” 僧畫一圓相,師曰:“燕雀不離窠。
”僧禮拜。
師曰:“更深猶自可,午後始愁人。
”問:“未登此座時如何?”師曰:“一事全無。
”曰:“登後如何?”師曰:“仰面觀天不見天。
”上堂: “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
不知心境本如如,觸目遇緣無障礙。
”遂舉拂子曰:“看!拂子走過西天,卻來新羅國裡。
知我者謂我拖泥帶水,不知我者赢得一場怪誕。
”上堂:“大凡窮生死根源,直須明取自家一片田地。
教伊去處分明,然後臨機應用,不失其宜。
祇如鋒铓未兆已前,都無是個非個。
瞥爾爆動,便有五行金土相生相克,胡來漢現,四姓雜居。
各任方隅,是非鋒起。
緻使玄黃不辨,水乳不分,疾在膏肓,難為救療。
若不當陽曉示,窮子無以知歸。
欲得大用現前,便可頓忘諸見。
諸見既盡,昏霧不生。
大智洞然,更非他物。
珍重!”上堂,擊禅床曰:“一塵才舉,大地全收。
諸人耳在一聲中,一聲遍在諸人耳。
若是摩霄俊鹘,便合乘時;止泺困魚,徒勞激浪。
”上堂:“不與萬法為侶,即是無诤三昧,便恁麼去,争柰弦急則聲促。
若能向紫羅帳裡撒真珠,未必善因而招惡果。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且任諸人點頭,及乎樹倒藤枯,上無沖天之計,下無入地之謀。
靈利漢這裡著得一隻眼,便見七縱八橫。
”舉拂子曰: “看太陽溢目,萬裡不挂片雲。
若是覆盆之下,又争怪得老僧。
”上堂: “若也單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無足。
若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無眼。
據此二人,十二時中常有一物,蘊在胸中。
物既在胸,不安之相,常在目前。
既在目前,觸途成滞。
作麼生得平穩去? 祖不言乎: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上堂:“良工未出,玉石不分。
巧冶無人,金沙混雜。
還有無師自悟底麼?出來辨别看。
” 乃舉拂子曰:“且道是金是沙?”良久曰:“見之不取,思之千裡。
”上堂: “有時開門待知識,知識不來過。
有時把手上高山,高山人不顧。
或作敗軍之将,向阇黎手裡拱手歸降。
或為忿怒那吒,敲骨打髓。
正當恁麼時,還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底麼?有則向百尺竿頭,進取一步。
如無,少室峰前,一場笑具。
”上堂: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便恁麼休去,停桡把纜,且向灣裡泊船。
若據衲僧門下,天地懸隔。
且道衲僧門下,有甚長處?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上堂: “一不向,二不開。
翻思南嶽與天台。
堪笑白雲無定止,被風吹去又吹來。
”上堂:“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明眼漢謾他一點也不得。
仁者心動且緩緩,你向甚處見祖師?”乃擲下拂子,曰:“看!”上堂: “過去諸佛已滅,未來諸佛未生。
正當現在,佛法委付黃龍。
放行則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把住則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且道放行即是,把住即是?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 “虎頭生角人難措,石火電光須密布。
假饒烈士也應難,懵底那能善回互。
手擎日月,背負須彌,擲向他方,其中衆生不覺不知。
其中衆生騎驢入諸人眼裡,諸人亦不覺不知。
會麼?将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上堂: “一漚未發,古帆未征。
風信不來,無人舉棹。
正當恁麼時,水脈如何辨的? 君不見雲門老,垂手處,落落清波無透路。
又不見華亭叟,洩天機,夜深空載月明歸。
莫怪相逢不相識,從教萬古漫漫黑。
”上堂: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
後人不善來風,盡道不留眹迹。
殊不知桃花浪裡正好張帆,七裡灘頭更堪垂釣。
如今必有辨浮沉、識深淺底漢,試出來定當水脈看。
如無,且将漁父笛,閑向海邊吹。
”上堂:“風蕭蕭兮木葉飛,鴻雁不來音信稀。
還鄉一曲無人吹,令餘拍手空遲疑。
” 上堂:“鏡像或謂有,攬之不盈手。
鏡像或謂無,分明如俨圖。
所以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祇麼得。
還會麼? 不作維摩诘,又似傅大士。
” 上堂:“夫玄道者,不可以設功得。
聖智者,不可以有心知。
真谛者,不可以存我會。
至功者,不可以營事為。
古人一期應病與藥則不可。
若是丈夫漢,出則經濟天下,不出則卷而懷之。
爾若一向聲和響順,我則排斥諸方。
爾若示現酒肆淫坊,我則孤峰獨宿。
且道甚處是黃龍為人眼?”師室中常舉拳,問僧曰:“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
喚作甚麼?”将入滅,命門人黃大史庭堅主後事。
茶毗日,鄰峰為秉炬,火不續,黃顧師之得法上首死心新禅師曰:“此老師有待于吾兄也。
”新以喪拒,黃強之。
新執炬召衆曰:“不是餘殃累及我,彌天罪過不容誅。
而今兩腳捎空去,不作牛兮定作驢。
” 以火炬打一圓相曰:“祇向這裡雪屈。
”擲炬,應手而爇。
靈骨窆于普覺塔之東,谥寶覺禅師。
東林常總禅師江州東林興龍寺常總照覺禅師,延平施氏子。
久依黃龍,密授大法決旨,出住泐潭,次遷東林,皆符谶記。
僧問:“乾坤之内,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
如何是寶?”師曰:“白月現,黑月隐。
”曰: “非但聞名,今日親見。
”師曰:“且道寶在甚麼處?”曰:“古殿戶開光燦爛,白蓮池畔社中人。
”師曰: “别寶還他碧眼胡。
”又僧出衆,提起坐具曰:“請師答話。
”師曰:“放下著。
”僧又作展勢。
師曰:“收。
”曰: “昔年尋劍客,今朝遇作家。
”師曰:“這裡是甚麼所在?”僧便喝。
師曰: “喝老僧那!”僧又喝。
師曰:“放過又争得。
”便打。
上堂:“乾坤大地,常演圓音。
日月星辰,每談實相。
翻憶先黃龍道,秋雨淋漓,連宵徹曙,點點無私,不落别處。
”複雲:“滴穿汝眼睛,浸瀾汝鼻孔。
東林則不然,終歸大海作波濤。
” 擊禅床,下座。
上堂:“老盧不識字,頓明佛意,佛意離文墨故。
白兆不識書,圓悟宗乘,宗乘非言诠故。
如此老婆心,分明入泥水。
今時人猶尚抱橋柱澡洗,把纜放船。
”良久曰: ﹝久,原作“夕”,據清藏本、續藏本改。
﹞“争怪得老僧!” 寶峰克文禅師隆興府寶峰克文雲庵真淨禅師,陝府鄭氏子,坐夏大沩。
聞僧舉,僧問雲門: “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門曰:“清波無透路。
”師乃領解。
往見黃龍不契,卻曰:“我有好處,這老漢不識我。
” 遂往香城見順和尚。
順問:“甚處來?”師曰:“黃龍來。
”曰:“黃龍近日有何言句?”師曰: “黃龍近日,州府委請黃檗長老。
龍垂語雲:“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
有人下得語契,便往住持。
”勝上座雲:“猛虎當路坐。
” 龍遂令去住黃檗。
”順不覺雲:“勝首座祇下得一轉語,便得黃檗住,佛法未夢見在。
”師于言下大悟。
方知黃龍用處,遂回見黃龍。
龍問:“甚處來?”師曰:“特來禮拜和尚。
” 龍曰:“恰值老僧不在。
”師曰:“向甚麼處去?”龍曰:“天台普請,南嶽遊山。
”師曰:“恁麼則學人得自在去也。
”龍曰:“腳下鞋甚處得來?”師曰: “廬山七百五十文唱來。
”龍曰:“何曾得自在?”師指鞋曰:“何嘗不自在?”龍駭之。
開堂日,拈香祝聖,問答罷,乃曰:“問話且止,祇知問佛問法,殊不知佛法來處。
且道從甚麼處來?”垂一足曰: “昔日黃龍親行此令,十方諸佛,無敢違者,諸代祖師,一切聖賢,無敢越者。
無量法門,一切妙義,天下老和尚舌頭始終一印,無敢異者。
無異則且置,印在甚麼處?還見麼?若見,非僧非俗,無偏無黨,一一分付。
若不見,而我自收。
”遂收足喝一喝曰:“兵随印轉,将逐符行。
佛手驢腳生緣老,好痛與三十棒,而今會中莫有不甘者麼?若有,不妨奇特。
若無,新長老謾你諸人去也。
故我大覺世尊,昔于摩竭陀國,十二月八日,明星現時,豁然悟道,大地有情,一時成佛。
今有釋子沙門某于東震旦國,大宋筠陽城中,六月十三日,赫日現時,又悟個甚麼?”以拂子畫曰:“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僧問:“如何是佛?”師呵呵大笑。
僧曰:“何哂之有?”師曰:“笑你随語生解。
”曰:“偶然失利。
”師喝曰:“不得禮拜。
” 僧便歸衆。
師複笑曰:“随語生解。
”問:“江西佛手驢腳接人,和尚如何接人?”師曰:“鰋魚上竹竿。
”曰: “全因今日。
”師曰:“烏龜入水。
”問:“新豐吟雲門曲,舉世知音能和續。
大衆臨筵,願清耳目。
” 師以右手拍禅床,僧曰:“木人拊掌,石女揚眉。
”師以左手拍禅床,僧曰: “猶是學人疑處。
”師曰:“何不腳跟下薦取。
”僧以坐具一拂,師曰:“争柰腳跟下何!”問:“遠遠馳符命,禅師俯應機。
祖令當行也,方便指群迷。
”師曰:“深。
”曰:“深意如何?”師曰: “淺。
”曰:“教學人如何領會?”師曰:“點。
”問: “馬祖下尊宿,一個個阿漉漉地,﹝阿,清藏本作“屙”。
﹞唯有歸宗老較些子。
黃龍下兒孫,一個個硬剝剝地,祇有真淨老師較些子。
學人恁麼還扶得也無?”師曰:“打疊面前搕。
”卻曰:“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師不答。
僧曰:“這個為上上根人,忽遇中下之流,如何指接?”師亦不答。
僧曰:“非但和尚,學人亦乃一場敗缺。
”師曰: “三十年後悟去在。
”問:“承古有言,衆生日用而不知。
未審不知個甚麼?”師曰:“道。
”曰: “忽然知後如何?”師曰:“十萬八千。
”僧提起坐具,曰:“争柰這個何!”師便喝。
上堂: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腳頭腳尾,橫三豎四。
北俱盧洲火發,燒著帝釋眉毛,東海龍王忍痛不禁,轟一個霹靂,直得傾湫倒嶽,雲黯長空。
十字街頭廖胡子,醉中驚覺起來,拊掌呵呵大笑曰:“筠陽城中,近來少賊。
”” 乃拈拄杖曰:“賊!賊!”上堂:“道泰不傳天子令,行人盡唱太平歌。
五九四十五,莫有人從懷州來麼? 若有,不得忘卻臨江軍豆豉。
”上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拈拄杖曰: “洞山拈起拄杖子,你諸人合作麼生?” 擊香卓,下座。
上堂:“裈無裆,褲無口。
頭上青灰三五鬥。
趙州老漢少賣弄,然則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
其柰禾黍不陽豔,競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