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則入不二之門。
” 師噓一噓,複曰:“維摩大士去何從,千古令人望莫窮。
不二法門休更問,夜來明月上孤峰。
”上堂:“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
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
”便下座。
卻顧謂侍者曰:“适來有人看方丈麼?”者曰: “有。
”師曰:“作賊人心虛。
”上堂:“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
古人向甚麼處見客? 或若道得接手句,許你天上天下。
”上堂:“田地穩密底,佛祖不敢近,為甚麼擡腳不起。
神通遊戲底,鬼神不能測,為甚麼下腳不得。
直饒十字縱橫,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上堂:“大衆這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
爾諸人,四至界畔猶未識在。
若要中心樹子,我也不惜。
”問:“如何是諸佛本源?”師曰:“千峰寒色。
”曰:“未委向上,更有也無?”師曰:“雨滴岩花。
” 上堂,僧問:“雪覆蘆花時如何?”師曰:“點。
”曰:“恁麼則為祥為瑞去也。
”師曰:“兩重公案。
”乃曰: “雪覆蘆花欲暮天,謝家人不在漁船。
白牛放卻無尋處,空把山童贈鐵鞭。
” 師一日遊山,四顧周覽,謂侍者曰:“何日複來于此?”侍者哀乞遺偈,師曰:“平生唯患語之多矣。
”翌日,出杖屦衣盂散及徒衆。
乃曰:“七月七日複相見耳。
”至期盥沐攝衣,北首而逝。
塔全身于寺之西塢,賜明覺大師。
延慶子榮禅師襄州延慶山子榮禅師,僧問:“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師曰: “三個童兒弄花毬。
”曰: “恁麼則終朝盡日也。
”師曰:“頭白齒落。
”上堂,僧問:“靈光隐隐,月照寒。
善法堂前,請師舉唱。
”師曰:“聽。
”曰: “此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麼生?”師曰:“腳下毛生。
”問:“如何是佛?”師曰:“橫身彰十号,入椁示雙趺。
”曰:“将何供養?”師曰:“合掌當胸。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穿耳胡僧不著鞋。
” 百丈智映禅師洪州百丈智映寶月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師曰:“窣堵那吒掌上擎。
”曰: “恁麼則北塔的子,韶石兒孫也。
”師曰:“斫額望新羅。
” 南華寶緣禅師韶州南華寶緣慈濟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青山綠水。
”曰:“未來時還有意也無?”師曰:“高者高,低者低。
” 護國壽禅師黃州護國院壽禅師,僧問:“如何是一路槃門?”師曰:“寒松青有千年色,一徑風飄四季香。
”問: “如何是靈山一會?”師曰:“如來才一顧,迦葉便低眉。
” 九峰勤禅師瑞州九峰勤禅師,僧問:“方便門中,請師垂示。
”師曰:“佛不奪衆生願。
”曰:“恁麼則謝師方便。
” 師曰:“卻須吃棒。
”上堂:“口羅舌沸,千喚萬喚,露柱因甚麼不回頭?” 良久曰:“美食不中飽人吃。
” 便下座。
雲蓋繼鵬禅師潭州雲蓋繼鵬禅師,初谒雙泉雅禅師,泉令充侍者,示以芭蕉拄杖話,經久無省發。
一日,泉向火次,師侍立。
泉忽問:“拄杖子話試舉來,與子商量。
”師拟舉,泉拈火筋便,師豁然大悟。
住後,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舌頭無骨。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湯瓶火裡煨。
”問: “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天。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地。
” 上堂:“高不在絕頂,富不在福嚴。
樂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獄。
”良久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黃龍海禅師鄂州黃龍海禅師,僧問:“如何是黃龍家風?”師曰:“看。
” 曰:“忽遇客來,如何祇待?” 師以拄杖點之。
問:“如何是最初一句?”師曰:“掘地讨天。
” 彰法澄泗禅師鼎州彰法澄泗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多少人摸索不著。
”曰:“忽然摸著又作麼生?”師曰:“堪作甚麼!” 雲台省因禅師泉州雲台因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嗔拳不打笑面。
”曰:“如何施設?”師曰:“天台則有,南嶽則無。
”問:“如何是佛?”師曰:“月不破五。
”曰: “意旨如何?”師曰:“初三十一。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今日好曬麥。
”曰:“意旨如何?”師曰:“問取磨頭。
”上堂:“菩薩子!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且道落在甚麼處?”良久曰:“南贍部州,北郁單越。
” 福嚴雅禅師法嗣北禅智賢禅師潭州北禅智賢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匙挑不上。
”曰:“如何是道?”師曰:“噞路架橋。
” 歲夜小參曰:“年窮歲盡,無可與諸人分歲。
老僧烹一頭露地白牛,炊黍米飯,煮野菜羹,燒榾柮火,大家吃了,唱村田樂,何故?免見倚他門戶傍他牆,剛被時人喚作郎。
”便下座歸方丈。
至夜深,維那入方丈問訊,曰:“縣裡有公人到勾和尚。
”師曰:“作甚麼?”那曰:“道和尚宰牛不納皮角。
” 師遂捋下頭帽,擲在地上。
那便拾去,師跳下禅床,攔胸擒住,叫曰:“賊!賊!”那将帽子覆師頂曰:“天寒,且還和尚。
” 師呵呵大笑,那便出去。
時法昌為侍者,師顧昌曰:“這公案作麼生?”昌曰:“潭州紙貴,一狀領過。
” 衡嶽振禅師南嶽衡嶽寺振禅師,山居頌曰:“阿呵呵,瘦松寒竹鎖清波。
有時獨坐磐陀上,無人共唱太平歌。
朝看白雲生洞口,暮觀明月照娑婆。
有人問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攪黃河。
” 開福賢禅師法嗣日芳上座日芳上座,僧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堅起拄杖。
僧曰:“如何是截斷衆流句?”師橫按拄杖。
僧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師擲下拄杖。
僧曰:“三句外請師道。
”師便起去。
師贊開福真曰: “清儀瘦兮,可瞻可仰,仰之非親。
妙筆圖兮,可拟可像,像之非真。
非親非真,秋月盈輪。
有言無味兮的中的,既往如在兮覓焉覓?當機隐顯兮絲發請訛,金鳥卓午兮迅風霹靂。
” 報慈嵩禅師法嗣興陽遜禅師郢州興陽山遜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發白面皺。
”曰:“如何是法?”師曰:“暑往寒來。
”問: “如何是三界外事?”師曰:“洛陽千裡餘,不得舊時書。
” 德山遠禅師法嗣開先善暹禅師廬山開先善暹禅師,臨江軍人也。
操行清苦,遍遊師席,以明悟為志。
參德山。
見山上堂,顧視大衆曰:“師子嚬呻,象王回顧。
”師忽有省,入室陳所解。
山曰:“子作麼生會?”師回顧曰:“後園驢吃草。
”山然之。
後至雪窦,窦與語,喜其超邁,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
遂命分座,四方英衲敬畏之。
他日窦舉師出世金鵝。
師聞,潛書二偈于壁而去。
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岩窦,眷眷無言戀碧層。
二十餘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嘗閑。
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
” 晚年,衆請滋甚,遂開法開先,以慰道俗之望。
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千聖出來,也祇是稽首贊歎,諸代祖師提挈不起。
是故始從迦葉,迄至山僧,二千餘年,月燭慧燈,星排道樹。
人天普照,凡聖齊榮。
且道承甚麼人恩力? 老胡也祇道,明星出現時,我與大地有情同時成道。
如是則彼既丈夫,我亦爾,孰為不可? 良由諸人不肯承當,自生退屈,所以便推排一人半個先達出來,遞相開發,也祇是與諸人作個證明。
今日人天會上,莫有久遊赤水,夙在荊山,懷袖有珍,頂門有眼,到處踐踏覺場底衲僧麼?卻請為新出世長老作個證明。
還有麼?”時有僧出,師曰:“象駕峥嵘謾進途,誰信螳蜋能拒轍?”問: “一棒一喝,猶是葛藤,瞬目揚眉,拖泥帶水。
如何是直截根源?”師曰: “速。
”曰:“恁麼則祖師正宗和尚把定。
”師曰:“野渡無人舟自橫。
”問: “如何是露地白牛?”師曰:“瞎。
”問:“妙峰頂上即不問,半山相見事如何?”師曰:“把手過江來。
”曰: “高步出長安。
”師曰:“腳下一句作麼生道?”僧便喝。
師曰:“山腰裡走。
”問: “一雨所潤,為甚麼萬木不同?”師曰:“羊羹雖美,衆口難調。
”問:“年窮歲盡時如何?”師曰:“依舊孟春猶寒。
”問: “更深夜靜時如何?”師曰:“老鼠入燈籠。
”問:“瞥瞋瞥喜時如何?” 師曰:“适來菩薩面,如今夜叉頭。
”上堂:“一若是,二即非,東西南北人不知。
休話指天并指地,青山白雲徒爾為。
” 以拄杖擊香台,下座。
問: “雨雪連天,為甚麼孤峰露頂?”師曰:“有甚遮掩處。
”上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洛陽城古。
”曰: “學人不會。
”師曰:“少室山高。
”僧禮拜,師乃曰:“佛種從緣起。
”遂舉拄杖曰: “拄杖子是緣,且作麼生說個起底道理?”良久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
”卓拄杖,下座。
禾山楚材禅師吉州禾山楚材禅智禅師,臨江軍人也。
僧問:“佛令祖令,諸方并行,未審和尚如何?”師曰:“山僧退後。
”曰:“恁麼則諸方不别也。
”師曰:“伏惟伏惟!”問:“如何是離凡聖底句?”師曰:“山河安掌上。
” 曰:“恁麼則迥超今古外?”師曰:“展縮在當人。
”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海晏河清。
”曰:“發後如何?”師曰:“遍界無知己。
”問:“如何是和尚說法底口?”師曰:“放一線道。
”問:“抱璞投師,請師雕琢。
”師曰:“不雕琢。
”曰:“為甚麼不雕琢?”師曰:“弄巧翻成拙。
” 資聖盛勤禅師秀州資聖院盛勤禅師,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山青水綠。
”問:“四威儀中如何履踐?”師曰:“鹭鸶立雪。
”曰:“恁麼則聞鐘持缽,日上欄幹。
”師曰:“魚躍千江水,龍騰萬裡雲。
”曰:“畢竟如何?” 師曰:“山中逢猛獸,天上見文星。
”上堂:“多生覺悟非幹衲,一點分明不在燈。
”拈拄杖曰: “拄杖頭上祖師,燈籠腳下彌勒。
須彌山腰鼓細即不問你,作麼生是分明一點?你若道得,無邊刹境總在你眉毛上。
你若道不得,作麼生過得羅刹橋?”良久曰:“水流千派月,山鎖一溪雲。
” 卓拄杖,下座。
鹿苑圭禅師潭州鹿苑圭禅師,桂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吳頭楚尾。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騎馬踏镫,不如步行。
”問:“如何是第一義谛?”師曰:“胡人讀漢書。
”上堂:“凡有因緣,須曉其宗。
若曉其宗,無是無不是。
用則波騰海沸,全真體以運行,體則鏡淨水沉,舉随緣而會寂。
且道兜率天宮,幾人行幾人坐?若向這裡辨得缁素,許你諸人東西南北,如雲似鶴。
于此不明,踏破草鞋,未有了日在。
參!” 青原下十世上洞山聰禅師法嗣雲居曉舜禅師南康軍雲居曉舜禅師,瑞州人也。
少年粗猛,忽悟浮幻,投師出家,乃修細行。
參洞山。
一日如武昌行乞,首谒劉公居士家。
士高行,為時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
師時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
士曰:“老漢有一問,若相契即開疏,如不契即請還山。
”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黑似漆。
”士曰:“磨後如何?”師曰:“照天照地。
”士長揖曰:“且請上人還山。
” 拂袖入宅。
師即還洞山,山問其故,師具言其事。
山曰:“你問我,我與你道。
”師理前問。
山曰:“此去漢陽不遠。
”師進後語,山曰: “黃鶴樓前鹦鹉洲。
”師于言下大悟,機鋒不可觸。
住後,僧問: “承師有言,不談玄,不說妙,去此二途如何指示?”師曰:“蝦蟆趕鹞子。
”曰:“全因此問也。
”師曰:“老鼠弄猢狲。
”上堂:“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蝦蟆蚯蚓各有窟穴,烏鵲鸠鴿,亦有窠巢。
正當與麼時,為甚麼人說法?” 良久曰: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上堂:“三峽道無别,朝朝祇麼說。
僧繇會寫真,鎮府出镔鐵。
”上堂:“不長不短,不小不大。
此個道理是誰境界?咄!”上堂:“聞說佛法兩字,早是污我耳目。
諸人未跨雲居門,腳跟下好與三十棒。
雖然如是,也是為衆竭力。
”上堂舉夾山道:“鬧市門頭識取天子,百草頭上薦取老僧。
雲居即不然,婦搖機軋軋,兒弄口。
”上堂:“諸方有弄蛇頭,撥虎尾,跳大海,劍刃裡藏身。
雲居這裡,寒天熱水洗腳,夜間脫打睡,早朝旋打行纏,風吹籬倒,喚人夫劈縛起。
”上堂:“雲居不會禅,洗腳上床眠。
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
” 大沩懷宥禅師潭州大沩懷宥禅師,僧問:“人将語試,金将火試。
未審衲僧将甚麼試?”師曰:“拄杖子。
”曰:“畢竟如何?”師曰:“退後著。
”僧應喏,師便打。
曰:“教休不肯休,直待雨淋頭。
” 佛日契嵩禅師杭州佛日契嵩禅師,藤州镡津李氏子。
七歲出家,十三得度。
十九遊方,遍參知識。
得法于洞山。
師夜則頂戴觀音像而誦其号,必滿十萬乃寝,以為常。
自是世間經書章句,不學而能,作原教論十餘萬言,明儒釋之道一貫,以抗宗韓排佛之說。
讀之者畏服。
後居永安蘭若,著禅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進仁宗皇帝,覽之加歎,付,付傳法院編次入藏。
下诏褒寵,賜号明教。
宰相韓琦、大參歐陽修皆延見而尊禮之。
洎東還,熙甯四年六月四日,晨興寫偈曰:“後夜月初明,吾今喜獨行。
不學大梅老,貪随鼯鼠聲。
”至中夜而化。
阇維不壞者五,曰頂、曰耳、曰舌、曰童真、曰數珠。
其頂骨出舍利,紅白品潔。
道俗合諸不壞,葬于故居永安之左。
後住淨慈。
北居簡嘗著五種不壞贊。
師有文集二十卷,目曰镡津,盛行于世。
太守許式郎中洪州太守許式,參洞山,得正法眼。
一日,與泐潭澄上藍溥坐次,潭問: “聞郎中道,夜坐連雲石,春栽帶雨松。
當時答洞山甚麼話?”公曰:“今日放衙早。
”潭曰:“聞答泗州大聖在楊州出現底,是否?”公曰:“别點茶來。
”潭曰:“名不虛傳。
”公曰:“和尚早晚回山?”潭曰:“今日被上藍觑破。
”藍便喝,潭曰: “須是你始得。
”公曰:“不奈船何,打破戽鬥。
” 泐潭澄禅師法嗣育王懷琏禅師明州育王山懷琏大覺禅師,漳州龍溪陳氏子。
誕生之夕,夢僧伽降室,因小字泗州。
既有異兆,佥知祥應。
龆龀出家,丱角圓頂。
笃志道學,寝食無廢。
一日洗面,潑水于地,微有省發。
即慕參尋,遠造泐潭法席,投機印可。
師事之十餘年,去遊廬山,掌記于圓通讷禅師所。
皇佑中仁廟有诏,住淨因禅院,召對化成殿。
問佛法大意,奏對稱旨,賜号大覺禅師。
後遣中使問曰:“才去豎拂,人立難當。
” 師即以頌回進曰:“有節非幹竹,三星偃月宮。
一人居日下,弗與衆人同。
” 帝覽大悅。
又诏入對便殿,賜羅扇一把,題元寂頌于其上。
與師問答詩頌,書以賜之,凡十有七篇。
至和中乞歸老山中,乃進頌曰: “六載皇都唱祖機,兩曾金殿奉天威。
青山隐去欣何得,滿箧唯将禦頌歸。
”帝和頌不允,仍宣谕曰: “山即如如體也,将安歸乎?再住京國,且興佛法。
”師再進頌謝曰:“中使宣傳出禁圍,再令臣住此禅扉。
青山未許藏千拙,白發将何補萬幾?霄露恩輝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
堯仁況是如天闊,應任孤雲自在飛。
”既而遣使賜龍腦缽。
師謝恩罷,捧缽曰:“吾法以壞色衣,以瓦鐵食,此缽非法。
”遂焚之。
中使回奏,上加歎不已。
治平中上疏丐歸,仍進頌曰:“千簇雲山萬壑流,閑身歸老此峰頭。
餘生願祝無疆壽,一柱清香滿石樓。
”英廟依所乞,賜手诏曰:“大覺禅師懷琏受先帝聖眷,累錫宸章。
屢貢誠懇,乞歸林下。
今從所請,俾遂閑心。
凡經過小可庵院,任性住持。
或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堅請。
” 師既渡江,少留金山西湖,四明郡守以育王虛席迎緻,九峰韶公作疏,勸請四明之人,相與出力,建大閣藏所賜詩頌,榜之曰宸奎。
翰林蘇公轼知杭時,以書問師曰: “承要作宸奎閣碑,謹已撰成,衰杇廢學,不知堪上石否?見參寥說,禅師出京日,英廟賜手诏,其略雲:“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有否? 如有,切請錄示全文,欲添入此一節。
”師終藏而不出。
逮委順後,獲于箧笥。
開堂日,僧問:“諸佛出世,利濟群生。
猊座師登,将何拯濟?”師曰: “山高水闊。
”曰: “華發無根樹,魚跳萬仞峰。
”師曰:“新羅國裡。
”曰:“慈舟不棹清波上,劍峽徒勞放木鵝。
”師曰:“脫卻衣裳卧荊棘。
” 曰:“人将語試。
”師曰:“慣得其便。
”僧拊掌,師曰:“更跳。
”問: “聖君禦頌親頒賜,和尚将何報此恩?” 師曰:“兩手拈地。
”曰:“恁麼則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師曰:“半尋拄杖攪黃河。
”問: “橹棹不停時如何?”師曰:“清波箭急。
”曰:“恁麼則移舟谙水勢,舉棹别波瀾。
”師曰:“濟水過新羅。
”曰:“古佛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師曰:“兒童不識十字街。
”問: “坐斷毗盧頂,不禀釋迦文,猶未是學人行業。
如何是學人行業?”師曰:“斫碩望明月。
”僧以手便拂,師曰:“作甚麼?”僧茫然。
師曰:“賺卻一船人。
” 師曰:“若論佛法兩字,是加增之辭,廉纖之說。
諸人向這裡承當得,盡是二頭三首,譬如金屑雖貴,眼裡著不得。
若是本分衲僧,才聞舉著,一擺擺斷,不受纖塵,獨脫自在,最為親的。
然後便能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僧同僧,在俗同俗,在凡同凡,在聖同聖。
一切處出沒自在,并拘檢他不得,名邈他不得,何也?為渠能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法要且不是渠,渠既無背面,第一不用妄與安排。
但知十二時中,平常飲啄,快樂無憂。
祇此相期,更無别事。
所以古人雲,放曠長如癡兀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上堂:“文殊寶劍,得者為尊。
”乃拈拄杖曰: “淨因今日恁麼,直得千聖路絕,雖然如是,猶是矛盾相攻,不犯鋒铓,如何運用?”良久曰:“野蒿自發空臨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參!”上堂: “太陽東升,爍破大千之暗。
諸人若向明中立,猶是影響相馳。
若向暗中立,也是藏頭露影漢。
到這裡作麼生吐露?” 良久曰:“逢人祇可三分語,未可全抛一片心。
參!”上堂:“世法裡面,迷卻多少人? 佛法裡面,醉卻多少人?祇如不迷不醉,是甚麼人分上事?”上堂:“言鋒才擊,義海交深。
若用徑截一路,各請歸堂。
”上堂: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遂拈起拄杖曰:“這個不是物,即今現形也。
且道月在甚麼處?”良久曰: “長空有路還須透,潭底無蹤不用尋。
”擊香台,下座。
上堂:“白日東上,白日西落,急如投壸閃寥廓。
神龍一舉透無邊,纖鱗猶向泥水躍。
靈焰中,休湊泊,三歲孩童髽四角。
參!”上堂良久,舉起拳頭曰: “握拳則五嶽倒卓,展手則五指參差。
有時把定佛祖關,有時拓開千聖宅。
今日這裡相呈,且道作何使用?” 指禅床曰:“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 靈隐雲知禅師臨安府靈隐雲知慈覺禅師,僧問:“一佛出世,各坐一華。
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 “白雲橫谷口。
”曰:“光前絕後去也。
”師曰:“錯。
”曰:“大衆證明,學人禮謝。
”師曰:“點。
”問:“如何是道?”師曰: “甚麼道!”曰:“大道。
”師曰:“欲行千裡,一步為初。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西天駐泊,此地都監。
”僧禮拜,師乃吽吽。
上堂: “日月雲霞為天标,山川草木為地标,招賢納士為德标,閑居趣寂為道标。
”拈拄杖曰:“且道這個是甚麼标?會麼?拈起則有文有彩,放下則粝粝磕磕。
直得不拈不放,又作麼生?”良久曰:“扶過斷橋水,伴歸無月材。
”卓一下,下座。
上堂:“秋風起,庭梧墜,衲子紛紛看祥瑞。
張三李四賣嚣虛,拾得寒山争賤貴。
觌面相逢,更無難易。
四衢道中,棚欄瓦市。
逼塞虛空,普天币地。
任是臨濟赤肉團上,雪峰南山鼈鼻,玄沙見虎,俱胝舉指,一時拈來,當面布施。
更若拟議,千山萬水。
” 複曰:“過。
” 承天惟簡禅師婺州承天惟簡禅師,僧問:“佛與衆生,是一是二?”師曰: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曰: “畢竟是一是二?”師曰:“唯餘一朵在,明日恐随風。
”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星多不當月。
”曰:“用者如何?” 師曰:“落。
”曰:“落後如何?”師曰:“觀世音菩薩。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理長即就。
”曰: “如何領會?”師曰:“繪雉不成雞。
”問:“開口即失,閉口即喪。
未審如何說?”師曰:“舌頭無骨。
”僧曰:“不會。
” 師曰:“對牛彈琴。
”上堂: “夫遮那之境界,衆妙之玄門,知識說之而莫窮,善财酌之而不竭,文殊體之而寂寂,普賢證之以重重。
若也随其法性,如雲收碧滿,本無一物。
若也随其智用,如花開春谷,應用無邊。
雖說遍恒沙,乃同遵一道。
且問諸人,作麼生是一道?”良久曰:“白雲斷處見明月,黃葉落時聞搗衣。
參!”上堂:“莫離蓋纏,莫求佛祖,去此二途,以何依怙? 江淹夢筆,天龍見虎,古老相傳,月不跨五。
參!”上堂:“一刀兩段,埋沒宗風。
師子翻身,拖泥帶水。
直饒坐斷十方,不通凡聖,腳跟不好,與三十。
”上堂:“拈一放一,妙用縱橫。
去解除玄,收凡破聖。
若望本分草料,大似磨磚作鏡。
衲僧家合作麼生?”良久曰:“寔。
”九峰鑒韶禅師明州九峰鑒韶禅師,僧問:“承聞和尚是泐潭嫡子,是否?” 師曰:“是。
”曰:“還記得當時得力句否?” 師曰:“記得。
”曰:“請舉看。
”師曰:“左手握拳,右手把筆。
”上堂: “山僧說禅,如蚝猛吐油,捏著便出。
若不捏著,一點也無。
何故?祇為不曾看讀古今因緣,及預先排疊勝妙見知等侯。
升堂便磨唇捋觜,将粥飯氣熏炙諸人。
凡有一問一答,蓋不得已。
豈獨山僧,看他大通智勝如來,默坐十劫,無開口處。
後因諸天、梵天及十六王子再三勸請,方始說之。
卻不是秘惜,祇為不敢埋沒諸人。
山僧既不埋沒諸人,不得道山僧會升座。
參!” 西塔顯殊禅師婺州西塔顯殊禅師,上堂:“黃梅席上數如麻,句裡呈機事可嗟。
直是本來無一物,青天白日被雲遮。
參!” 崇善用良禅師天台崇善寺用良禅師,僧問:“三門與自己,是同是别?”師曰:“八兩移來作半斤。
”曰: “恁麼則秋水泛漁舟去也。
”師曰:“東家點燈,西家為甚麼卻覓油?”曰:“山高月上遲。
”師曰:“道甚麼?”曰: “莫瞌睡。
”師曰:“入水見長人。
” 慧力有文禅師臨江軍慧力有文禅師,上堂:“建山寂寞,坐倚城郭。
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以柱杖敲香台,下座。
雪峰象敦禅師福州雪峰象敦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把火照魚行。
”曰:“如何是法?”師曰:“唐人譯不出。
”曰:“佛法已蒙師指示,未審畢竟事如何?”師曰:“臘月三十日。
” 雲居守億禅師南康軍雲居守億禅師,上堂:“馬祖才升堂,雄峰便卷席。
春風一陣來,滿地花狼籍。
”便下座。
洞山永孚禅師瑞州同山永孚禅師,上堂:“棒頭排日月,木馬夜嘶鳴。
”拈拄杖曰:“雲門木師來也。
”卓一下,曰: “炊沙作飯,看井作褲。
參!”令滔首座令滔首座,久參泐潭,潭因問:“祖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子作麼生會?”師曰: “某甲不會。
”潭曰:“子未出家時,作個甚麼?”師曰:“牧牛。
”潭曰: “作麼生牧?”師曰: “早朝騎出去,晚後複騎歸。
”潭曰:“子大好不會。
”師于言下大悟。
遂成頌曰:“放卻牛繩便出家,剃除須發著袈裟。
有人問我西來意,拄杖橫挑啰哩啰。
” 洞山寶禅師法嗣洞山清辯禅師瑞州洞山清辯禅師,僧問:“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
未審和尚得個甚麼?”師便喝,僧亦喝。
師便打,僧曰:“争奈大衆眼何!”便歸衆,師噓兩噓。
北塔廣禅師法嗣玉泉承皓禅師荊門軍玉泉承皓禅師,姓王氏,眉州丹棱人也。
依大力院出家。
登具後遊方,參北塔,發明心要,得大自在三昧。
制犢鼻裈,書曆代祖師名字。
乃曰:“唯有文殊普賢較些子。
”且書于帶上。
故叢林目為皓布裈。
元豐間,首衆于襄陽谷隐,有鄉僧亦效之。
師見而诟曰: “汝具何道理,敢以為戲事耶? 嘔血無及耳。
”尋于鹿門如所言而逝。
張無盡奉使京西南路,就谒之。
緻開法于郢州大陽,時谷隐主者私為之喜。
師受請升座,曰:“某在谷隐十年,不曾飲谷隐一滴水,嚼谷隐一粒米,汝若不會,來大陽為汝說破。
”攜拄杖下座,傲然而去。
尋遷玉泉,有示衆曰:“一夜雨雱烹,打倒蒲萄棚。
知事頭首,行者人力,拄底拄,撐底掌,撐撐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
” 自贊:“粥稀後坐,床窄先卧。
耳聩愛高聲,眼昏宜字大。
”冬至示衆曰:“晷運推移,布裈赫赤。
莫怪不洗,無來換替。
” 僧入室次,狗子在室中,師叱一聲,狗便出去。
師曰:“狗卻會,你卻不會。
”師示疾,門人圍繞,師笑曰:“吾年八十一,老死舁屍出。
兒郎齊著力,一年三百六十日。
”言畢而逝。
四祖端禅師法嗣廣明常委禅師福州廣明常委禅師,僧問:“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
”師曰:“看。
”曰: “恁麼則謝師指示。
”師曰:“等閑垂一釣,容易上鈎來。
” 雲蓋颙禅師法嗣雲居文慶禅師南康軍雲居文慶海印禅師,僧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曰:“合。
”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師曰:“闊。
”曰:“如何是截斷衆流句?”師曰:“窄。
”上堂:“道本無為,法非延促。
一念萬年,千古在目。
月白風恬,山青水綠。
法法現前,頭頭具足。
祖意教意,非直非曲。
要識廬陵米價,會取山前麥熟。
” 以拂子擊床,下座。
” 師噓一噓,複曰:“維摩大士去何從,千古令人望莫窮。
不二法門休更問,夜來明月上孤峰。
”上堂:“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
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
”便下座。
卻顧謂侍者曰:“适來有人看方丈麼?”者曰: “有。
”師曰:“作賊人心虛。
”上堂:“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
古人向甚麼處見客? 或若道得接手句,許你天上天下。
”上堂:“田地穩密底,佛祖不敢近,為甚麼擡腳不起。
神通遊戲底,鬼神不能測,為甚麼下腳不得。
直饒十字縱橫,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上堂:“大衆這一片田地,分付來多時也。
爾諸人,四至界畔猶未識在。
若要中心樹子,我也不惜。
”問:“如何是諸佛本源?”師曰:“千峰寒色。
”曰:“未委向上,更有也無?”師曰:“雨滴岩花。
” 上堂,僧問:“雪覆蘆花時如何?”師曰:“點。
”曰:“恁麼則為祥為瑞去也。
”師曰:“兩重公案。
”乃曰: “雪覆蘆花欲暮天,謝家人不在漁船。
白牛放卻無尋處,空把山童贈鐵鞭。
” 師一日遊山,四顧周覽,謂侍者曰:“何日複來于此?”侍者哀乞遺偈,師曰:“平生唯患語之多矣。
”翌日,出杖屦衣盂散及徒衆。
乃曰:“七月七日複相見耳。
”至期盥沐攝衣,北首而逝。
塔全身于寺之西塢,賜明覺大師。
延慶子榮禅師襄州延慶山子榮禅師,僧問:“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師曰: “三個童兒弄花毬。
”曰: “恁麼則終朝盡日也。
”師曰:“頭白齒落。
”上堂,僧問:“靈光隐隐,月照寒。
善法堂前,請師舉唱。
”師曰:“聽。
”曰: “此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麼生?”師曰:“腳下毛生。
”問:“如何是佛?”師曰:“橫身彰十号,入椁示雙趺。
”曰:“将何供養?”師曰:“合掌當胸。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穿耳胡僧不著鞋。
” 百丈智映禅師洪州百丈智映寶月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師曰:“窣堵那吒掌上擎。
”曰: “恁麼則北塔的子,韶石兒孫也。
”師曰:“斫額望新羅。
” 南華寶緣禅師韶州南華寶緣慈濟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青山綠水。
”曰:“未來時還有意也無?”師曰:“高者高,低者低。
” 護國壽禅師黃州護國院壽禅師,僧問:“如何是一路槃門?”師曰:“寒松青有千年色,一徑風飄四季香。
”問: “如何是靈山一會?”師曰:“如來才一顧,迦葉便低眉。
” 九峰勤禅師瑞州九峰勤禅師,僧問:“方便門中,請師垂示。
”師曰:“佛不奪衆生願。
”曰:“恁麼則謝師方便。
” 師曰:“卻須吃棒。
”上堂:“口羅舌沸,千喚萬喚,露柱因甚麼不回頭?” 良久曰:“美食不中飽人吃。
” 便下座。
雲蓋繼鵬禅師潭州雲蓋繼鵬禅師,初谒雙泉雅禅師,泉令充侍者,示以芭蕉拄杖話,經久無省發。
一日,泉向火次,師侍立。
泉忽問:“拄杖子話試舉來,與子商量。
”師拟舉,泉拈火筋便,師豁然大悟。
住後,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舌頭無骨。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湯瓶火裡煨。
”問: “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天。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地。
” 上堂:“高不在絕頂,富不在福嚴。
樂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獄。
”良久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黃龍海禅師鄂州黃龍海禅師,僧問:“如何是黃龍家風?”師曰:“看。
” 曰:“忽遇客來,如何祇待?” 師以拄杖點之。
問:“如何是最初一句?”師曰:“掘地讨天。
” 彰法澄泗禅師鼎州彰法澄泗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多少人摸索不著。
”曰:“忽然摸著又作麼生?”師曰:“堪作甚麼!” 雲台省因禅師泉州雲台因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嗔拳不打笑面。
”曰:“如何施設?”師曰:“天台則有,南嶽則無。
”問:“如何是佛?”師曰:“月不破五。
”曰: “意旨如何?”師曰:“初三十一。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今日好曬麥。
”曰:“意旨如何?”師曰:“問取磨頭。
”上堂:“菩薩子!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且道落在甚麼處?”良久曰:“南贍部州,北郁單越。
” 福嚴雅禅師法嗣北禅智賢禅師潭州北禅智賢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匙挑不上。
”曰:“如何是道?”師曰:“噞路架橋。
” 歲夜小參曰:“年窮歲盡,無可與諸人分歲。
老僧烹一頭露地白牛,炊黍米飯,煮野菜羹,燒榾柮火,大家吃了,唱村田樂,何故?免見倚他門戶傍他牆,剛被時人喚作郎。
”便下座歸方丈。
至夜深,維那入方丈問訊,曰:“縣裡有公人到勾和尚。
”師曰:“作甚麼?”那曰:“道和尚宰牛不納皮角。
” 師遂捋下頭帽,擲在地上。
那便拾去,師跳下禅床,攔胸擒住,叫曰:“賊!賊!”那将帽子覆師頂曰:“天寒,且還和尚。
” 師呵呵大笑,那便出去。
時法昌為侍者,師顧昌曰:“這公案作麼生?”昌曰:“潭州紙貴,一狀領過。
” 衡嶽振禅師南嶽衡嶽寺振禅師,山居頌曰:“阿呵呵,瘦松寒竹鎖清波。
有時獨坐磐陀上,無人共唱太平歌。
朝看白雲生洞口,暮觀明月照娑婆。
有人問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攪黃河。
” 開福賢禅師法嗣日芳上座日芳上座,僧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堅起拄杖。
僧曰:“如何是截斷衆流句?”師橫按拄杖。
僧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師擲下拄杖。
僧曰:“三句外請師道。
”師便起去。
師贊開福真曰: “清儀瘦兮,可瞻可仰,仰之非親。
妙筆圖兮,可拟可像,像之非真。
非親非真,秋月盈輪。
有言無味兮的中的,既往如在兮覓焉覓?當機隐顯兮絲發請訛,金鳥卓午兮迅風霹靂。
” 報慈嵩禅師法嗣興陽遜禅師郢州興陽山遜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發白面皺。
”曰:“如何是法?”師曰:“暑往寒來。
”問: “如何是三界外事?”師曰:“洛陽千裡餘,不得舊時書。
” 德山遠禅師法嗣開先善暹禅師廬山開先善暹禅師,臨江軍人也。
操行清苦,遍遊師席,以明悟為志。
參德山。
見山上堂,顧視大衆曰:“師子嚬呻,象王回顧。
”師忽有省,入室陳所解。
山曰:“子作麼生會?”師回顧曰:“後園驢吃草。
”山然之。
後至雪窦,窦與語,喜其超邁,目曰“海上橫行暹道者”。
遂命分座,四方英衲敬畏之。
他日窦舉師出世金鵝。
師聞,潛書二偈于壁而去。
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
三更月下離岩窦,眷眷無言戀碧層。
二十餘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嘗閑。
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
” 晚年,衆請滋甚,遂開法開先,以慰道俗之望。
開堂日,上首白槌罷,師曰:“千聖出來,也祇是稽首贊歎,諸代祖師提挈不起。
是故始從迦葉,迄至山僧,二千餘年,月燭慧燈,星排道樹。
人天普照,凡聖齊榮。
且道承甚麼人恩力? 老胡也祇道,明星出現時,我與大地有情同時成道。
如是則彼既丈夫,我亦爾,孰為不可? 良由諸人不肯承當,自生退屈,所以便推排一人半個先達出來,遞相開發,也祇是與諸人作個證明。
今日人天會上,莫有久遊赤水,夙在荊山,懷袖有珍,頂門有眼,到處踐踏覺場底衲僧麼?卻請為新出世長老作個證明。
還有麼?”時有僧出,師曰:“象駕峥嵘謾進途,誰信螳蜋能拒轍?”問: “一棒一喝,猶是葛藤,瞬目揚眉,拖泥帶水。
如何是直截根源?”師曰: “速。
”曰:“恁麼則祖師正宗和尚把定。
”師曰:“野渡無人舟自橫。
”問: “如何是露地白牛?”師曰:“瞎。
”問:“妙峰頂上即不問,半山相見事如何?”師曰:“把手過江來。
”曰: “高步出長安。
”師曰:“腳下一句作麼生道?”僧便喝。
師曰:“山腰裡走。
”問: “一雨所潤,為甚麼萬木不同?”師曰:“羊羹雖美,衆口難調。
”問:“年窮歲盡時如何?”師曰:“依舊孟春猶寒。
”問: “更深夜靜時如何?”師曰:“老鼠入燈籠。
”問:“瞥瞋瞥喜時如何?” 師曰:“适來菩薩面,如今夜叉頭。
”上堂:“一若是,二即非,東西南北人不知。
休話指天并指地,青山白雲徒爾為。
” 以拄杖擊香台,下座。
問: “雨雪連天,為甚麼孤峰露頂?”師曰:“有甚遮掩處。
”上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洛陽城古。
”曰: “學人不會。
”師曰:“少室山高。
”僧禮拜,師乃曰:“佛種從緣起。
”遂舉拄杖曰: “拄杖子是緣,且作麼生說個起底道理?”良久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
”卓拄杖,下座。
禾山楚材禅師吉州禾山楚材禅智禅師,臨江軍人也。
僧問:“佛令祖令,諸方并行,未審和尚如何?”師曰:“山僧退後。
”曰:“恁麼則諸方不别也。
”師曰:“伏惟伏惟!”問:“如何是離凡聖底句?”師曰:“山河安掌上。
” 曰:“恁麼則迥超今古外?”師曰:“展縮在當人。
”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海晏河清。
”曰:“發後如何?”師曰:“遍界無知己。
”問:“如何是和尚說法底口?”師曰:“放一線道。
”問:“抱璞投師,請師雕琢。
”師曰:“不雕琢。
”曰:“為甚麼不雕琢?”師曰:“弄巧翻成拙。
” 資聖盛勤禅師秀州資聖院盛勤禅師,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山青水綠。
”問:“四威儀中如何履踐?”師曰:“鹭鸶立雪。
”曰:“恁麼則聞鐘持缽,日上欄幹。
”師曰:“魚躍千江水,龍騰萬裡雲。
”曰:“畢竟如何?” 師曰:“山中逢猛獸,天上見文星。
”上堂:“多生覺悟非幹衲,一點分明不在燈。
”拈拄杖曰: “拄杖頭上祖師,燈籠腳下彌勒。
須彌山腰鼓細即不問你,作麼生是分明一點?你若道得,無邊刹境總在你眉毛上。
你若道不得,作麼生過得羅刹橋?”良久曰:“水流千派月,山鎖一溪雲。
” 卓拄杖,下座。
鹿苑圭禅師潭州鹿苑圭禅師,桂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吳頭楚尾。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騎馬踏镫,不如步行。
”問:“如何是第一義谛?”師曰:“胡人讀漢書。
”上堂:“凡有因緣,須曉其宗。
若曉其宗,無是無不是。
用則波騰海沸,全真體以運行,體則鏡淨水沉,舉随緣而會寂。
且道兜率天宮,幾人行幾人坐?若向這裡辨得缁素,許你諸人東西南北,如雲似鶴。
于此不明,踏破草鞋,未有了日在。
參!” 青原下十世上洞山聰禅師法嗣雲居曉舜禅師南康軍雲居曉舜禅師,瑞州人也。
少年粗猛,忽悟浮幻,投師出家,乃修細行。
參洞山。
一日如武昌行乞,首谒劉公居士家。
士高行,為時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
師時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
士曰:“老漢有一問,若相契即開疏,如不契即請還山。
”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黑似漆。
”士曰:“磨後如何?”師曰:“照天照地。
”士長揖曰:“且請上人還山。
” 拂袖入宅。
師即還洞山,山問其故,師具言其事。
山曰:“你問我,我與你道。
”師理前問。
山曰:“此去漢陽不遠。
”師進後語,山曰: “黃鶴樓前鹦鹉洲。
”師于言下大悟,機鋒不可觸。
住後,僧問: “承師有言,不談玄,不說妙,去此二途如何指示?”師曰:“蝦蟆趕鹞子。
”曰:“全因此問也。
”師曰:“老鼠弄猢狲。
”上堂:“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蝦蟆蚯蚓各有窟穴,烏鵲鸠鴿,亦有窠巢。
正當與麼時,為甚麼人說法?” 良久曰: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上堂:“三峽道無别,朝朝祇麼說。
僧繇會寫真,鎮府出镔鐵。
”上堂:“不長不短,不小不大。
此個道理是誰境界?咄!”上堂:“聞說佛法兩字,早是污我耳目。
諸人未跨雲居門,腳跟下好與三十棒。
雖然如是,也是為衆竭力。
”上堂舉夾山道:“鬧市門頭識取天子,百草頭上薦取老僧。
雲居即不然,婦搖機軋軋,兒弄口。
”上堂:“諸方有弄蛇頭,撥虎尾,跳大海,劍刃裡藏身。
雲居這裡,寒天熱水洗腳,夜間脫打睡,早朝旋打行纏,風吹籬倒,喚人夫劈縛起。
”上堂:“雲居不會禅,洗腳上床眠。
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
” 大沩懷宥禅師潭州大沩懷宥禅師,僧問:“人将語試,金将火試。
未審衲僧将甚麼試?”師曰:“拄杖子。
”曰:“畢竟如何?”師曰:“退後著。
”僧應喏,師便打。
曰:“教休不肯休,直待雨淋頭。
” 佛日契嵩禅師杭州佛日契嵩禅師,藤州镡津李氏子。
七歲出家,十三得度。
十九遊方,遍參知識。
得法于洞山。
師夜則頂戴觀音像而誦其号,必滿十萬乃寝,以為常。
自是世間經書章句,不學而能,作原教論十餘萬言,明儒釋之道一貫,以抗宗韓排佛之說。
讀之者畏服。
後居永安蘭若,著禅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進仁宗皇帝,覽之加歎,付,付傳法院編次入藏。
下诏褒寵,賜号明教。
宰相韓琦、大參歐陽修皆延見而尊禮之。
洎東還,熙甯四年六月四日,晨興寫偈曰:“後夜月初明,吾今喜獨行。
不學大梅老,貪随鼯鼠聲。
”至中夜而化。
阇維不壞者五,曰頂、曰耳、曰舌、曰童真、曰數珠。
其頂骨出舍利,紅白品潔。
道俗合諸不壞,葬于故居永安之左。
後住淨慈。
北居簡嘗著五種不壞贊。
師有文集二十卷,目曰镡津,盛行于世。
太守許式郎中洪州太守許式,參洞山,得正法眼。
一日,與泐潭澄上藍溥坐次,潭問: “聞郎中道,夜坐連雲石,春栽帶雨松。
當時答洞山甚麼話?”公曰:“今日放衙早。
”潭曰:“聞答泗州大聖在楊州出現底,是否?”公曰:“别點茶來。
”潭曰:“名不虛傳。
”公曰:“和尚早晚回山?”潭曰:“今日被上藍觑破。
”藍便喝,潭曰: “須是你始得。
”公曰:“不奈船何,打破戽鬥。
” 泐潭澄禅師法嗣育王懷琏禅師明州育王山懷琏大覺禅師,漳州龍溪陳氏子。
誕生之夕,夢僧伽降室,因小字泗州。
既有異兆,佥知祥應。
龆龀出家,丱角圓頂。
笃志道學,寝食無廢。
一日洗面,潑水于地,微有省發。
即慕參尋,遠造泐潭法席,投機印可。
師事之十餘年,去遊廬山,掌記于圓通讷禅師所。
皇佑中仁廟有诏,住淨因禅院,召對化成殿。
問佛法大意,奏對稱旨,賜号大覺禅師。
後遣中使問曰:“才去豎拂,人立難當。
” 師即以頌回進曰:“有節非幹竹,三星偃月宮。
一人居日下,弗與衆人同。
” 帝覽大悅。
又诏入對便殿,賜羅扇一把,題元寂頌于其上。
與師問答詩頌,書以賜之,凡十有七篇。
至和中乞歸老山中,乃進頌曰: “六載皇都唱祖機,兩曾金殿奉天威。
青山隐去欣何得,滿箧唯将禦頌歸。
”帝和頌不允,仍宣谕曰: “山即如如體也,将安歸乎?再住京國,且興佛法。
”師再進頌謝曰:“中使宣傳出禁圍,再令臣住此禅扉。
青山未許藏千拙,白發将何補萬幾?霄露恩輝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
堯仁況是如天闊,應任孤雲自在飛。
”既而遣使賜龍腦缽。
師謝恩罷,捧缽曰:“吾法以壞色衣,以瓦鐵食,此缽非法。
”遂焚之。
中使回奏,上加歎不已。
治平中上疏丐歸,仍進頌曰:“千簇雲山萬壑流,閑身歸老此峰頭。
餘生願祝無疆壽,一柱清香滿石樓。
”英廟依所乞,賜手诏曰:“大覺禅師懷琏受先帝聖眷,累錫宸章。
屢貢誠懇,乞歸林下。
今從所請,俾遂閑心。
凡經過小可庵院,任性住持。
或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堅請。
” 師既渡江,少留金山西湖,四明郡守以育王虛席迎緻,九峰韶公作疏,勸請四明之人,相與出力,建大閣藏所賜詩頌,榜之曰宸奎。
翰林蘇公轼知杭時,以書問師曰: “承要作宸奎閣碑,謹已撰成,衰杇廢學,不知堪上石否?見參寥說,禅師出京日,英廟賜手诏,其略雲:“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有否? 如有,切請錄示全文,欲添入此一節。
”師終藏而不出。
逮委順後,獲于箧笥。
開堂日,僧問:“諸佛出世,利濟群生。
猊座師登,将何拯濟?”師曰: “山高水闊。
”曰: “華發無根樹,魚跳萬仞峰。
”師曰:“新羅國裡。
”曰:“慈舟不棹清波上,劍峽徒勞放木鵝。
”師曰:“脫卻衣裳卧荊棘。
” 曰:“人将語試。
”師曰:“慣得其便。
”僧拊掌,師曰:“更跳。
”問: “聖君禦頌親頒賜,和尚将何報此恩?” 師曰:“兩手拈地。
”曰:“恁麼則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師曰:“半尋拄杖攪黃河。
”問: “橹棹不停時如何?”師曰:“清波箭急。
”曰:“恁麼則移舟谙水勢,舉棹别波瀾。
”師曰:“濟水過新羅。
”曰:“古佛位中留不住,夜來依舊宿蘆花。
”師曰:“兒童不識十字街。
”問: “坐斷毗盧頂,不禀釋迦文,猶未是學人行業。
如何是學人行業?”師曰:“斫碩望明月。
”僧以手便拂,師曰:“作甚麼?”僧茫然。
師曰:“賺卻一船人。
” 師曰:“若論佛法兩字,是加增之辭,廉纖之說。
諸人向這裡承當得,盡是二頭三首,譬如金屑雖貴,眼裡著不得。
若是本分衲僧,才聞舉著,一擺擺斷,不受纖塵,獨脫自在,最為親的。
然後便能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僧同僧,在俗同俗,在凡同凡,在聖同聖。
一切處出沒自在,并拘檢他不得,名邈他不得,何也?為渠能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法要且不是渠,渠既無背面,第一不用妄與安排。
但知十二時中,平常飲啄,快樂無憂。
祇此相期,更無别事。
所以古人雲,放曠長如癡兀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上堂:“文殊寶劍,得者為尊。
”乃拈拄杖曰: “淨因今日恁麼,直得千聖路絕,雖然如是,猶是矛盾相攻,不犯鋒铓,如何運用?”良久曰:“野蒿自發空臨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參!”上堂: “太陽東升,爍破大千之暗。
諸人若向明中立,猶是影響相馳。
若向暗中立,也是藏頭露影漢。
到這裡作麼生吐露?” 良久曰:“逢人祇可三分語,未可全抛一片心。
參!”上堂:“世法裡面,迷卻多少人? 佛法裡面,醉卻多少人?祇如不迷不醉,是甚麼人分上事?”上堂:“言鋒才擊,義海交深。
若用徑截一路,各請歸堂。
”上堂: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遂拈起拄杖曰:“這個不是物,即今現形也。
且道月在甚麼處?”良久曰: “長空有路還須透,潭底無蹤不用尋。
”擊香台,下座。
上堂:“白日東上,白日西落,急如投壸閃寥廓。
神龍一舉透無邊,纖鱗猶向泥水躍。
靈焰中,休湊泊,三歲孩童髽四角。
參!”上堂良久,舉起拳頭曰: “握拳則五嶽倒卓,展手則五指參差。
有時把定佛祖關,有時拓開千聖宅。
今日這裡相呈,且道作何使用?” 指禅床曰:“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 靈隐雲知禅師臨安府靈隐雲知慈覺禅師,僧問:“一佛出世,各坐一華。
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 “白雲橫谷口。
”曰:“光前絕後去也。
”師曰:“錯。
”曰:“大衆證明,學人禮謝。
”師曰:“點。
”問:“如何是道?”師曰: “甚麼道!”曰:“大道。
”師曰:“欲行千裡,一步為初。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西天駐泊,此地都監。
”僧禮拜,師乃吽吽。
上堂: “日月雲霞為天标,山川草木為地标,招賢納士為德标,閑居趣寂為道标。
”拈拄杖曰:“且道這個是甚麼标?會麼?拈起則有文有彩,放下則粝粝磕磕。
直得不拈不放,又作麼生?”良久曰:“扶過斷橋水,伴歸無月材。
”卓一下,下座。
上堂:“秋風起,庭梧墜,衲子紛紛看祥瑞。
張三李四賣嚣虛,拾得寒山争賤貴。
觌面相逢,更無難易。
四衢道中,棚欄瓦市。
逼塞虛空,普天币地。
任是臨濟赤肉團上,雪峰南山鼈鼻,玄沙見虎,俱胝舉指,一時拈來,當面布施。
更若拟議,千山萬水。
” 複曰:“過。
” 承天惟簡禅師婺州承天惟簡禅師,僧問:“佛與衆生,是一是二?”師曰: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
”曰: “畢竟是一是二?”師曰:“唯餘一朵在,明日恐随風。
”問:“如何是吹毛劍?”師曰:“星多不當月。
”曰:“用者如何?” 師曰:“落。
”曰:“落後如何?”師曰:“觀世音菩薩。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理長即就。
”曰: “如何領會?”師曰:“繪雉不成雞。
”問:“開口即失,閉口即喪。
未審如何說?”師曰:“舌頭無骨。
”僧曰:“不會。
” 師曰:“對牛彈琴。
”上堂: “夫遮那之境界,衆妙之玄門,知識說之而莫窮,善财酌之而不竭,文殊體之而寂寂,普賢證之以重重。
若也随其法性,如雲收碧滿,本無一物。
若也随其智用,如花開春谷,應用無邊。
雖說遍恒沙,乃同遵一道。
且問諸人,作麼生是一道?”良久曰:“白雲斷處見明月,黃葉落時聞搗衣。
參!”上堂:“莫離蓋纏,莫求佛祖,去此二途,以何依怙? 江淹夢筆,天龍見虎,古老相傳,月不跨五。
參!”上堂:“一刀兩段,埋沒宗風。
師子翻身,拖泥帶水。
直饒坐斷十方,不通凡聖,腳跟不好,與三十。
”上堂:“拈一放一,妙用縱橫。
去解除玄,收凡破聖。
若望本分草料,大似磨磚作鏡。
衲僧家合作麼生?”良久曰:“寔。
”九峰鑒韶禅師明州九峰鑒韶禅師,僧問:“承聞和尚是泐潭嫡子,是否?” 師曰:“是。
”曰:“還記得當時得力句否?” 師曰:“記得。
”曰:“請舉看。
”師曰:“左手握拳,右手把筆。
”上堂: “山僧說禅,如蚝猛吐油,捏著便出。
若不捏著,一點也無。
何故?祇為不曾看讀古今因緣,及預先排疊勝妙見知等侯。
升堂便磨唇捋觜,将粥飯氣熏炙諸人。
凡有一問一答,蓋不得已。
豈獨山僧,看他大通智勝如來,默坐十劫,無開口處。
後因諸天、梵天及十六王子再三勸請,方始說之。
卻不是秘惜,祇為不敢埋沒諸人。
山僧既不埋沒諸人,不得道山僧會升座。
參!” 西塔顯殊禅師婺州西塔顯殊禅師,上堂:“黃梅席上數如麻,句裡呈機事可嗟。
直是本來無一物,青天白日被雲遮。
參!” 崇善用良禅師天台崇善寺用良禅師,僧問:“三門與自己,是同是别?”師曰:“八兩移來作半斤。
”曰: “恁麼則秋水泛漁舟去也。
”師曰:“東家點燈,西家為甚麼卻覓油?”曰:“山高月上遲。
”師曰:“道甚麼?”曰: “莫瞌睡。
”師曰:“入水見長人。
” 慧力有文禅師臨江軍慧力有文禅師,上堂:“建山寂寞,坐倚城郭。
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以柱杖敲香台,下座。
雪峰象敦禅師福州雪峰象敦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把火照魚行。
”曰:“如何是法?”師曰:“唐人譯不出。
”曰:“佛法已蒙師指示,未審畢竟事如何?”師曰:“臘月三十日。
” 雲居守億禅師南康軍雲居守億禅師,上堂:“馬祖才升堂,雄峰便卷席。
春風一陣來,滿地花狼籍。
”便下座。
洞山永孚禅師瑞州同山永孚禅師,上堂:“棒頭排日月,木馬夜嘶鳴。
”拈拄杖曰:“雲門木師來也。
”卓一下,曰: “炊沙作飯,看井作褲。
參!”令滔首座令滔首座,久參泐潭,潭因問:“祖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子作麼生會?”師曰: “某甲不會。
”潭曰:“子未出家時,作個甚麼?”師曰:“牧牛。
”潭曰: “作麼生牧?”師曰: “早朝騎出去,晚後複騎歸。
”潭曰:“子大好不會。
”師于言下大悟。
遂成頌曰:“放卻牛繩便出家,剃除須發著袈裟。
有人問我西來意,拄杖橫挑啰哩啰。
” 洞山寶禅師法嗣洞山清辯禅師瑞州洞山清辯禅師,僧問:“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
未審和尚得個甚麼?”師便喝,僧亦喝。
師便打,僧曰:“争奈大衆眼何!”便歸衆,師噓兩噓。
北塔廣禅師法嗣玉泉承皓禅師荊門軍玉泉承皓禅師,姓王氏,眉州丹棱人也。
依大力院出家。
登具後遊方,參北塔,發明心要,得大自在三昧。
制犢鼻裈,書曆代祖師名字。
乃曰:“唯有文殊普賢較些子。
”且書于帶上。
故叢林目為皓布裈。
元豐間,首衆于襄陽谷隐,有鄉僧亦效之。
師見而诟曰: “汝具何道理,敢以為戲事耶? 嘔血無及耳。
”尋于鹿門如所言而逝。
張無盡奉使京西南路,就谒之。
緻開法于郢州大陽,時谷隐主者私為之喜。
師受請升座,曰:“某在谷隐十年,不曾飲谷隐一滴水,嚼谷隐一粒米,汝若不會,來大陽為汝說破。
”攜拄杖下座,傲然而去。
尋遷玉泉,有示衆曰:“一夜雨雱烹,打倒蒲萄棚。
知事頭首,行者人力,拄底拄,撐底掌,撐撐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
” 自贊:“粥稀後坐,床窄先卧。
耳聩愛高聲,眼昏宜字大。
”冬至示衆曰:“晷運推移,布裈赫赤。
莫怪不洗,無來換替。
” 僧入室次,狗子在室中,師叱一聲,狗便出去。
師曰:“狗卻會,你卻不會。
”師示疾,門人圍繞,師笑曰:“吾年八十一,老死舁屍出。
兒郎齊著力,一年三百六十日。
”言畢而逝。
四祖端禅師法嗣廣明常委禅師福州廣明常委禅師,僧問:“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
”師曰:“看。
”曰: “恁麼則謝師指示。
”師曰:“等閑垂一釣,容易上鈎來。
” 雲蓋颙禅師法嗣雲居文慶禅師南康軍雲居文慶海印禅師,僧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曰:“合。
”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師曰:“闊。
”曰:“如何是截斷衆流句?”師曰:“窄。
”上堂:“道本無為,法非延促。
一念萬年,千古在目。
月白風恬,山青水綠。
法法現前,頭頭具足。
祖意教意,非直非曲。
要識廬陵米價,會取山前麥熟。
” 以拂子擊床,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