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時如何?”師曰:“既相逢為甚麼不相識?”問:“紅爐猛焰時如何?”師曰:“裡頭是甚麼?”問:“不受商量時如何?”
師曰:“來作甚麼?”曰:“來亦不商量。
”師曰: “空來何益?”問:“方丈前容身時如何?”師曰:“汝身大小?” 晉州大梵和尚晉州大梵和尚,僧問:“如何是學人顧望處?”師曰:“井底架高樓。
”曰:“恁麼則超然去也。
”師曰:“何不擺手?” 新羅雲住和尚新羅國雲住和尚,僧問:“諸佛道不得,甚麼人道得?”師曰: “老僧道得。
”曰: “諸佛道不得,和尚作麼生道?”師曰:“諸佛是我弟子。
”曰:“請和尚道。
”師曰:“不是對君王,好與二十棒。
”問: “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夜半石牛吼。
”曰:“來後如何?”師曰: “特地使人愁。
”問:“既是普眼,為甚不見普賢?” 師曰:“祇為貪程太速。
” 珏和尚珏和尚,僧問:“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師曰:“阇黎何得對面不相識?”曰: “恁麼,則吞盡百川水,方明一點心。
”師曰:“雖脫毛衣,猶披鱗甲。
” 曰:“好采和尚具大慈悲。
”師曰: “盡力道,也出老僧格不得。
” 疏山仁禅師法嗣護國守澄禅師随州護國院守澄淨果禅師,上堂: “諸方老宿,盡在曲彔木床上為人,及有人問著祖師西來意,未曾有一人當頭道著。
”時有僧問:“請和尚當頭道。
”師曰:“河北驢鳴,河南犬吠。
”問: “如何是佛?”師咄曰:“這驢漢。
”問:“盡大地是一隻眼底人來時如何?”師曰:“階下漢。
” 問:“諸佛不到處,是甚麼人行履?”師曰:“聃耳鬅頭。
”曰:“何人通得彼中信?”師曰:“驢面獸腮。
”問: “随緣認得時如何?”師曰:“錯。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問:“不落幹将手,如何是太阿?”師曰: “七星光彩耀,六國罷煙塵。
”問:“鶴立枯松時如何?”師曰:“地下底一場。
”問:“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曰:“三門前兩個一場。
”問:“滴水滴凍時如何?”師曰:“日出後一場。
” 靈泉歸仁禅師洛京靈泉歸仁禅師,初問疏山:“枯木生花,始與他合。
是這邊句,是那邊句?”山曰:“亦是這邊句。
” 師曰:“如何是那邊句?”山曰:“石牛吐出三春霧,靈雀不栖無影林。
” 住後,僧問:“如何是靈泉家風?” 師曰:“十日作活九日病。
”曰:“此病如何?”師曰:“回避不得。
”曰: “還療得也無?”師曰: “耆婆稽首,醫王皺眉。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曰:“牛馬同群放。
”曰:“還分不分?”師曰: “夜半昆侖穿市過,午後烏帶雪飛。
”問:“急切相投時如何?”師曰: “見佛似冤家。
”問:“如何是靈泉竹?”師曰:“不從栽種得。
” 曰:“還變動也無?”師曰:“三冬瑞雪應難改,九夏凝霜色轉鮮。
”問: “如何是靈泉心印?”師曰: “不傳不受。
”曰:“或遇交代時如何?”師曰:“淮南船子看洛陽。
”問: “六國未甯時如何?”師曰:“作亂者誰?”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仰面獨揚眉,回頭自拍手。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騎牛戴席帽,過水著靴衫。
”問:“如何是無問而自說?”師曰:“死人口裡活人舌。
”曰:“未審是何人領會?”師曰: “無角水牯牛。
”問:“如何是靈泉活計?”師曰:“東壁打倒西壁。
”曰: “憑個甚麼過朝夕。
”師曰: “折腳铛子無煙火。
”曰:“二時将何奉獻?”師曰:“野老共炊無米飯,溪邊大會不來人。
”問:“如何是靈泉境?”師曰: “枯樁花爛漫。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子規啼斷後,花落布階前。
”問:“如何是沙門行?”師曰: “恰似個屠兒。
”曰:“如何行履?”師曰:“破齋犯戒。
”曰:“究竟作麼生?”師曰:“因不收,果不入。
”俗士問: “俗人還許會佛法否?”師曰:“那個台無月,誰家樹不春。
”五峰遇禅師瑞州五峰遇禅師,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一堆泥土。
”問:“如何是不撥不觸底人?”師曰: “閉目藏三寸,翻眉蓋眼睛。
”疏山證禅師撫州疏山證禅師,初參先疏山得旨,後曆諸方,谒投子。
子問: “近離甚處?”曰:“延平。
”子曰:“還将得劍來麼?”曰:“将得來。
”子曰:“呈似老僧看。
”師乃指面前地。
子便休。
至晚問侍者:“新到在麼?” 者曰:“當時去也。
”子曰:“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
”住後,僧問: “如何是就事學?”師曰: “著衣吃飯。
”曰:“如何是就理學?”師曰:“騎牛去穢。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溥濟不收。
”﹝濟,續藏本作“際”。
﹞問: “如何是聲色混融句?”師曰:“不辨消不及。
”曰:“如何是聲色外别行底句?”師曰:“難逢不可得。
”問: “親切處乞一言。
”師以拄杖敲之。
僧曰:“為甚麼不道?”師曰:“得恁麼不識好惡!” 百丈安禅師洪州百丈明照安禅師,新羅人也。
僧問:“一藏圓光,如何是體?”師曰:“勞汝遠來。
”曰: “莫便是一藏圓光麼?”師曰:“更吃一碗茶。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手巾寸半布。
”問: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未有一個人不問。
”問:“如何是極則處?”師曰:“空王殿裡登九五,野老門前不立人。
”問: “随緣認得時如何?”師曰:“未認得時作麼生?”問:“如何是毗盧師?”師曰:“人天收不得。
”曰: “如何是一代時教?”師曰:“義例分明。
”黃檗慧禅師瑞州黃檗山慧禅師,洛陽人也。
少出家,業經論。
因增受菩薩戒,而歎曰: “大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
然于篇聚增減,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細難防,複于攝善中未嘗行于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哉!”由是置講課,欲以身捐于水中,飼鱗甲之類。
念已将行,偶二禅者接之款話,說:“南方頗多知識,何滞于一隅?”師從此回志參尋,屬關津嚴緊,乃謂守吏曰: “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
”吏者察其志,遂不苛留,且謂之曰:“師既為法忘身,回時願無吝所聞。
”師欣謝,直造疏山,時仁和尚坐法堂受參。
師先顧視大衆,然後緻問曰: “刹那便去時如何?”山曰:“逼塞虛空,汝作麼生去?”師曰:“逼塞虛空,不如不去。
”山便休。
師下堂參第一座,座曰: “适來祇對甚奇特。
”師曰:“此乃率爾,敢望慈悲,開示愚昧。
”座曰: “一刹那間還有拟議否?”師于言下頓省,禮謝。
住後,僧問:“黃檗一路荒來久,今日當陽事若何?” 師曰: “虛空不假金錘煉,日月何曾待照人?”師示滅,塔于本山,肉身至今如生。
伏龍奉璘禅師延州伏龍山奉璘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橫身卧海,日裡挑燈。
”問: “如何是伏龍境?”師曰:“山峻水流急,三冬發異華。
”問:“和尚還愛财色也無?”師曰:“愛。
”曰: “既是善知識,為甚麼卻愛财色?”師曰:“知恩者少。
”師問火頭:“培火了也未?”曰:“低聲。
”師曰:“甚麼處得這消息來?”曰: “不假多言。
”師曰:“省錢易飽,吃了還饑。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長虀冷飯。
”曰:“太寂寞生!” 師曰:“僧家合如是。
” 大安省禅師安州大安山省禅師,僧問:“失路迷人,請師直指。
”師曰: “三門前去。
”問:“舉步臨危,請師指月。
” 師曰:“不指月。
”曰:“為甚麼不指月?”師曰:“臨坑不推人。
”問: “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道。
”師曰:“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問:“重重關鎖,信息不通時如何?”師曰:“争得到這裡?”曰:“到後如何?”師曰: “彼中事作麼生?”問:“如何是真中真?”師曰:“十字路頭泥佛子。
” 問:“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
金鎖牽不住,是甚麼人?”師曰:“向阇黎道即得,不可荒卻大安山去也。
”百丈超禅師洪州百丈超禅師,海東人也。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金玉兔,聽繞須彌。
”問:“日落西山去,林中事若何?”師曰:“洞深雲出晚,澗曲水流遲。
”問: “某甲今日辭去,或有人問和尚說甚麼法,向他道甚麼?”師曰:“但道大雄山頂上,虎生師子兒。
” 天王和尚洪州天王院和尚,僧問:“國内按劍者是誰?”師曰:“天王。
” 問:“百骸俱潰散,一物鎮長靈時如何?” 師曰:“不堕無壞爛。
”問:“如何是佛?”師曰:“錯。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師曰:“門外列金剛。
”正勤蘊禅師常州正勤院蘊禅師,魏府韓氏子。
幼而出家,老有童顔。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事若何?”師曰: “迥出箫韶外,六律豈能過?”曰:“不過底事作麼生?”師曰:“聲前拍不散,句後覓無蹤。
”問:“如何是正勤一路?”師曰:“泥深三尺。
”曰:“如何到得?”師曰:“阇黎從甚麼處來?”問:“如何是禅?”師曰: “石上蓮華火裡泉。
”曰:“如何是道?”師曰:“楞伽峰頂一莖草。
”曰: “禅道相去幾何?”師曰:“泥人落水木人撈。
” 晉天福中順寂,葬于院側。
經二稔,門人發塔,睹全身俨然,發爪俱長。
乃阇維,收舍利真骨重建塔焉。
洞山瑞禅師襄州洞山瑞禅師,僧問:“道有又無時如何?”師曰:“龍頭蛇尾,腰間一劍。
”問:“如何是無生曲?” 師曰:“未問已前。
” 京兆三相和尚京兆府三相和尚,僧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覓縫不得。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 “對面不相見。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雪覆孤峰白,殘照露瑕痕。
” 青林虔禅師法嗣廣德延禅師襄州萬銅山廣德延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山前人不住,山後人更忙。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無力登山水,茅戶絕知音。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 “始嗟黃葉落,又見柳條青。
”問:“盡大地是個死屍,向甚麼處葬?”師曰:“北邙山下,千丘萬丘。
”師不安,僧問:“和尚患個甚麼?”師曰:“無私不墜的。
”曰:“恁麼則已知和尚病源也。
”師曰:“你道老僧患甚麼?”曰:“和尚忌口好!” 師便打。
問:“如何是佛?”師曰:“畫戟門開見墜仙。
”僧後問悟空: “畫戟門開見墜仙,意旨如何?”空曰: “直饒親見釋迦來,智者鹹言不是佛。
” 石門獻蘊禅師襄州石門獻蘊禅師,京兆人也。
初問青林:“如何用心,得齊于諸聖?”林仰面良久曰:“會麼?”師曰:“不會。
”林曰:“去,無子用心處。
”師禮拜,乃契悟,更不他遊,遂作園頭。
一日歸侍立次,林曰:“子今日作甚麼來?”師曰:“種菜來。
”林曰:“遍界是佛身,子向甚處種?”師曰: “金鉏不動土,靈苗在處生。
”林欣然。
來日入園,喚:“蘊阇黎!”師應喏。
林曰:“剩栽無影樹,留與後人看。
”師曰: “若是無影樹,豈受栽邪?”林曰:“不受栽且止,你曾見他枝葉麼?”師曰:“不曾見。
”林曰: “既不曾見,争知不受栽?”師曰:“祇為不曾見,所以不受栽。
”林曰: “如是!如是!”林将順寂,召師,師應諾。
林曰: “日轉西山後,不須取次安。
”師曰:“雪滿金檀樹,靈枝萬古春。
”林曰: “或有人問你金針線囊事,子道甚麼?” 師曰:“若是毛羽相似者,某甲終不敢造次。
”初住南嶽蘭若,未幾遷夾山。
道由潭州時,楚王馬氏出城延接。
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道?”師曰:“好大哥,禦駕六龍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門。
” 王大喜,延入天冊府,供養數日,方至夾山。
開堂,僧問:“今日一會,何異靈山?”師曰: “天垂寶蓋重重異,地湧金蓮葉葉新。
”曰:“未審将何法示人?”師曰: “無弦琴韻流沙界,清音普應大千機。
”問: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一曲宮商才品弄,辨寶還他碧眼胡。
”曰:“恁麼則清流分洞下,滿月照青林去也。
”師曰:“多子塔前分的意,至今異世度洪音。
”問:“何如是夾山正主?”師曰:“好手須知栾布作,韓光虛妄立功勳。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玉玺不離天子手,金箱豈許外人知。
”問:“不落機關,請師便道。
” 師曰:“湛月迅機無可比,君今曾問幾人來?”曰:“即今問和尚。
”師曰: “好大哥,雲綻不須藏九尾,恕君殘壽速歸丘。
”師以蠻夷作亂,遂離夾山至襄州,創石門寺,再振玄風。
上堂:“琉璃殿上光輝,而日日無私。
七寶山中晃耀,而頭頭有據。
泥牛運步,木馬嘶聲。
野老讴歌,樵人舞袖。
太陽路上,古曲玄音。
林下相逢,更有何事?”僧問:“月生雲際時如何?”師曰:“三個孩兒抱華鼓,好大哥,莫來攔我毬門路。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常騎駿馬驟高樓,鐵鞭指盡胡人路。
”問: “如何是石門境?”師曰: “遍界黃金無異色,往來遊子罷追尋。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 “無相不居凡聖位,經行鳥道沒蹤由。
”問: “猛虎當軒時如何?”師曰:“性命不存。
”曰:“恁麼則遭他毒手。
”師曰:“一任咬嚼。
”問:“如何是淨土中人?” 師曰:“披毛遊火聚,戴角混塵泥。
”問:“道界無窮際,通身絕點痕時如何?”師曰:“渺渺白雲漫雪嶽,轉身玄路莫遲遲。
”曰:“未審轉身路在甚麼處?”師曰:“石人舉手分明記,萬年枯骨笑時看。
”問:“如如不動時如何?”師曰:“有甚麼了日?”曰:“如何即是?”師曰: “石戶非關鎖。
”般若寺遭焚,有人問曰: “既是般若,為甚麼被火燒?”師曰:“萬裡一條鐵。
”師應機多雲“好大哥”,時稱大哥和尚。
龍光諲禅師韶州龍光諲禅師,僧問:“人王與法王,相見時如何?”師曰:“越國君王曾按劍,龍光一句不曾虧。
” 上堂,良久曰:“不煩珍重。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胡風一扇,漢地成規。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師拊掌顧視。
問:“如何是龍光一句?”師曰:“不空罥索。
”曰:“學人不會。
”師曰:“唵。
”問: “如何是極則為人處?”師曰:“殷勤囑付後來人。
”問:“賓頭盧一身,為甚麼赴四天下供?”師曰: “千江同一月,萬戶盡逢春。
”遂有偈曰:“龍光山頂寶月輪,照耀乾坤爍暗雲。
尊者不移元一質,千家影現萬家春。
” 郢州芭蕉和尚郢州芭蕉和尚,僧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曰:“茏蔥一木盆。
”問:“如何是道?”師曰:“或橫三,或豎五。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罷舉雲中信,半夜太陽輝。
” 石藏慧炬禅師定州石藏慧炬禅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樹帶滄浪色,山橫一抹青。
”問:“如何是伽藍?” 師曰:“祇這是。
”曰:“如何是伽藍中人?”師曰:“作麼!作麼!”曰: “忽遇客來,将何祇待?”師曰: “吃茶去。
” 白水仁禅師法嗣重雲智晖禅師京兆府重雲智晖禅師,鹹秦高氏子。
總角之歲,好遊佛宇,誓志出家,父母不能止。
禮圭峰溫禅師,剃度後谒白水,獨領微言,潛通秘鍵。
尋回洛蔔于中灘,創溫室院,常施水給藥為事。
有比丘患白癞,衆惡之,唯師與之摩洗如常。
俄有神光異香,既而訝之,遂失所在。
遺瘡痂,馨香酷烈,遂聚而塑觀音像以藏之。
師後忽欲歸終南圭峰舊居,一日閑步岩岫間,如常寝處,倏睹摩衲數珠,銅瓶笠,觸之即壞。
謂侍者曰:“此吾前身道具耳。
就茲建寺,以酬宿因。
” 當薙草間,有祥雲蔽日,屯于峰頂,久而不散,因目為重雲山,猛獸皆自引去。
及塞龍潭以通徑,龍亦他徒。
後唐明宗賜額曰長興,學侶臻萃。
上堂,僧問:“如何是歸根得旨?”師曰:“早是忘卻,不憶塵生。
”曰: “如何是随照失宗?”師曰: “家遭劫賊。
”問:“不憶塵生,如何是進身一路?”師曰:“足下已生草,前程萬丈坑。
”問:“要路坦然,如何踐履?”師曰:“我若指汝,則東西南北去也。
”問:“如何是重雲秤?”師曰:“任将天下勘。
”問: “如何是截鐵之言?”師曰:“甯死不犯。
”問:“如何是迦葉親聞底事?” 師曰:“重雲記不得。
”問:“如何是重雲境?”師曰: “四時花蔟蔟,三冬異草青。
”師闡法四十餘年,節度使王彥超微時常從師遊,欲為沙門。
師熟視曰: “汝世緣深,當為我家垣牆。
”王公後果鎮永興,申弟子禮。
師将順世,先與王公言别,囑護法門。
王公泣曰:“師忍棄弟子乎?”師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
”及歸,書偈示衆曰:“我有一間舍,父母為修蓋。
住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
早拟移别處,事涉有憎愛。
待他摧毀時,彼此無妨礙。
” 及跏趺而逝,塔于本山。
瑞龍幼璋禅師杭州瑞龍院幼璋禅師,唐相國夏侯孜之猶子也。
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鎮廣陵,師方七歲,遊慧照寺,聞誦法華,志求出家。
伯父初不允,因師絕飲食,不得已而許之。
師慧遠禅師,後遊諸禅會,薯山白水,鹹受心訣。
鹹通十三年至江陵,騰騰和尚囑之曰:“汝往天台尋靜而栖,遇安即止。
” 已而又值憨憨和尚撫而記曰:“汝卻後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薩,王于江南,當此時吾道昌矣。
” 尋抵天台山,于靜安鄉創福唐院,乃契騰騰之言。
又住隐龍院。
中和四年,浙東饑疫,師于溫台明三郡收瘗遺骸,時謂悲增大士,雪峰嘗往見之,遺榈拂子而去。
天佑三年,錢尚父遺使童建衣服香藥,入山緻請,至府庭,署志德大師,館于功臣堂,日親問法。
師請每年于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場,諸郡黑白大會,逾月而散﹝光明大會始于師也。
﹞将辭歸山,王加戀慕,于府城建瑞龍院,﹝文穆王改為寶山院。
﹞延請開法。
時禅門興盛,斯則憨憨縣記應矣。
上堂:“老僧頃年遊曆江外、嶺南、荊湖,但有知識叢林,無不參問來。
蓋為今日與諸人聚會,各要知個去處。
然諸方終無異說,祇教當人歇卻狂心,休從他覓。
但随方任真,亦無真可任。
随時受用,亦無時可用。
設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晝作夜。
更饒善巧,終不能指東為西。
脫或能爾,自是神通作怪,非幹我事。
若是學語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裡采花,波中取月,還著得心力麼? 汝今各且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龍老漢事不獲已,迂回太甚。
還肯麼?” 時有僧問:“如何是瑞龍境?”師曰: “道汝不見得麼?”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後生可畏。
”問:“廓然無雲,如何是中秋月?”師曰:“最好是無雲。
”曰:“恁麼則一輪高挂,萬國同觀去也。
”師曰:“掜目之子難與言。
”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乞墳塔于尚父。
父命陸仁璋于西關選勝地,建塔創院,改天台隐龍為隐迹。
塔畢,師入府庭辭尚父,囑以護法。
克期順寂。
尚父悲悼,遣僧正集在城宿德,迎引入塔。
白馬儒禅師法嗣青剉如觀禅師興元府青剉山如觀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無底籃子拾生菜。
”問: “如何是青剉境?”師曰:“三冬華木秀,九夏雪霜飛。
” 龍牙遁禅師法嗣報慈藏嶼禅師潭州報慈藏嶼匡化禅師,僧問:“心眼相見時如何?”師曰:“向汝道甚麼?”問:“如何是實見處?” 師曰:“絲毫不隔。
”曰:“恁麼則見也。
”師曰:“南泉甚好去處。
”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昨夜三更送過江。
”問:“臨機便用時如何?”師曰:“海東有果樹頭心。
”問:“如何是真如佛性?”師曰:“阿誰無?”問: “如何是向上一路?”師曰:“郴連道永。
”問:“和尚年多少?”師曰: “秋來黃葉落,春到便開花。
”問僧: “甚處來?”曰:“卧龍來。
”師曰:“在彼多少時?”曰:“經冬過夏。
” 師曰:“龍門無宿客,為甚麼在彼許多時?”曰:“師子窟中無異獸。
”師曰:“汝試作師子吼看。
”曰:“某甲若作師子吼,即無和尚。
”師曰: “念汝新到,放汝三十棒。
”問:“如何是湖南境?”師曰:“艛船戰棹。
” 曰:“還許學人遊玩也無?”師曰:“一任阇黎打。
” 問:“和尚百年後,有人問如何祇對?”師曰:“分明記取。
”問:“情生智隔,想變體殊。
祇如情未生時如何?”師曰:“隔。
”曰:“情未生時,隔個甚麼?”師曰:“這個梢郎子未遇人在。
”問:“如何是龍牙山?”師曰: “益陽那邊。
”曰:“如何即是?”師曰:“不拟。
”曰:“如何是不拟去?”師曰:“恁麼則不是。
”問: “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師良久卻召僧,僧應諾。
師曰:“你去,别時來。
”上堂: “一句遍大地,一句才問便道,一句問亦不道。
”僧問:“如何是遍大地句?”師曰:“無空缺。
”曰:“如何是才問便道句?”師曰:“低聲,低聲。
” 曰:“如何是問亦不道句?”師曰:“便合知時。
” 含珠審哲禅師襄州含珠山審哲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 “寸釘才入木,九牛拽不出。
”問: “如何是正法眼?”師曰:“門前神樹子。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貧兒抱子渡,恩愛競随流。
”問僧: “有亦不是,無亦不是,不有不無亦不是。
汝本來名個甚麼?”曰:“學人已具名了。
”師曰: “具名即不無,畢竟名個甚麼?”曰:“祇這莫便是否?”師曰:“且喜沒交涉。
”曰:“如何即是?”師曰:“親切處更請一問?”曰: “學人道不得,請和尚道。
”師曰:“别日來與汝道。
”曰:“即今為甚麼不道?”師曰:“覓個領話人不可得。
” 又問僧:“張王李趙不是汝本來姓,汝本來姓個甚麼?”曰:“與和尚同姓。
”師曰: “同姓即且從汝,本來姓個甚麼?”曰:“待漢水逆流,卻向和尚道。
”師曰:“即今為甚麼不道?”曰:“漢水逆流也未?”師休去。
問: “随緣認得時如何?”師曰:“是甚麼?”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 “别安排,又争得。
”曰: “不安排時如何?”師曰:“無位真人?”問:“如何是真經?”師曰: “阿彌陀。
” 西川存禅師西川存禅師,僧問:“學人解問訛句,請師舉起訝人機。
”師曰:“巢父不牽牛,許由不洗耳。
”問:“具足底人來,師還接否?”師便打。
華嚴靜禅師法嗣紫陵匡一禅師鳳翔府紫陵匡一定覺禅師,初到蟠龍,見僧問: “碧潭清似鏡,蟠龍何處安?”龍曰: “沈沙不見底,浮浪足巑岏。
”師不肯。
龍請師道,師曰:“金龍迥透青霄外,潭中豈滞玉輪機。
”龍肯之。
住後,僧問:“未作人身已前,作甚麼來?”師曰:“石牛步步火中行,返顧休銜日中草。
”問: “智識路絕,思議并忘時如何?”師曰:“停囚長智,養病喪軀。
”九峰滿禅師法嗣同安威禅師洪州同安院威禅師,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路邊神樹子,見者盡擎拳。
”曰: “見後如何?”師曰:“室内無靈床,渾家不著孝。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曰: “玉兔不曾知曉意,金烏争肯夜頭明。
”問:“如何是同安一曲?”師曰:“靈琴不别人間韻,知音豈度伯牙門。
”曰:“未審何人和得?” 師曰:“木馬嘶時從彼聽,石人拊掌阿誰聞。
”曰:“或遇知音時如何?” 師曰:“知音不度耳,達者豈同聞。
” 師一日遊山,大衆随後。
師曰:“階前翠竹,砌下黃花。
古人道真如般若,同安即不然。
”有僧曰:“古人也好和尚。
”師曰:“不貪香餌味,可謂碧潭龍。
”曰:“諸方眼目,不怪淵明。
”師曰:“阇黎閉目中秋坐,卻笑月無光。
”曰:“階前翠竹,砌下黃花,又作麼生?”師曰:“安南未伏,塞北那降?”僧禮拜,師曰: “名稱普聞。
”師問僧:“寅晡飲啄,無處藏身。
你道有此道理麼?”曰:“和尚作麼生?”師打一拂子,僧曰: “撲手征人,徒誇好手。
”師曰:“握鞭側帽,豈是阇黎。
”曰:“今古之道,何處藏身?”師曰:“阇黎作麼生?” 僧珍重,便出。
師曰:“未在。
” 北院通禅師法嗣京兆香城和尚京兆府香城和尚,初參北院,問曰:“一似兩個時如何?”院曰:“一個賺汝。
”師乃有省。
僧問: “三光景色謝照燭事如何?”師曰:“朝邑峰前卓五彩。
”曰:“不涉文彩事作麼生?”師曰:“如今特地過江來。
” 問:“向上一路,請師舉唱。
”師曰:“釣絲鈎不出。
”問:“牛頭還得四祖意否?”師曰:“沙書下點落千字。
” 曰:“下點後如何?”師曰:“别将一撮俵人天。
”曰:“恁麼則人人有也。
”師曰:“汝又作麼生?”問: “囊無系蟻之絲,廚絕聚蠅之糁時如何?”師曰:“日舍不求,思從忘得。
”
”師曰: “空來何益?”問:“方丈前容身時如何?”師曰:“汝身大小?” 晉州大梵和尚晉州大梵和尚,僧問:“如何是學人顧望處?”師曰:“井底架高樓。
”曰:“恁麼則超然去也。
”師曰:“何不擺手?” 新羅雲住和尚新羅國雲住和尚,僧問:“諸佛道不得,甚麼人道得?”師曰: “老僧道得。
”曰: “諸佛道不得,和尚作麼生道?”師曰:“諸佛是我弟子。
”曰:“請和尚道。
”師曰:“不是對君王,好與二十棒。
”問: “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夜半石牛吼。
”曰:“來後如何?”師曰: “特地使人愁。
”問:“既是普眼,為甚不見普賢?” 師曰:“祇為貪程太速。
” 珏和尚珏和尚,僧問:“學人不負師機,還免披毛戴角也無?”師曰:“阇黎何得對面不相識?”曰: “恁麼,則吞盡百川水,方明一點心。
”師曰:“雖脫毛衣,猶披鱗甲。
” 曰:“好采和尚具大慈悲。
”師曰: “盡力道,也出老僧格不得。
” 疏山仁禅師法嗣護國守澄禅師随州護國院守澄淨果禅師,上堂: “諸方老宿,盡在曲彔木床上為人,及有人問著祖師西來意,未曾有一人當頭道著。
”時有僧問:“請和尚當頭道。
”師曰:“河北驢鳴,河南犬吠。
”問: “如何是佛?”師咄曰:“這驢漢。
”問:“盡大地是一隻眼底人來時如何?”師曰:“階下漢。
” 問:“諸佛不到處,是甚麼人行履?”師曰:“聃耳鬅頭。
”曰:“何人通得彼中信?”師曰:“驢面獸腮。
”問: “随緣認得時如何?”師曰:“錯。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問:“不落幹将手,如何是太阿?”師曰: “七星光彩耀,六國罷煙塵。
”問:“鶴立枯松時如何?”師曰:“地下底一場。
”問:“會昌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曰:“三門前兩個一場。
”問:“滴水滴凍時如何?”師曰:“日出後一場。
” 靈泉歸仁禅師洛京靈泉歸仁禅師,初問疏山:“枯木生花,始與他合。
是這邊句,是那邊句?”山曰:“亦是這邊句。
” 師曰:“如何是那邊句?”山曰:“石牛吐出三春霧,靈雀不栖無影林。
” 住後,僧問:“如何是靈泉家風?” 師曰:“十日作活九日病。
”曰:“此病如何?”師曰:“回避不得。
”曰: “還療得也無?”師曰: “耆婆稽首,醫王皺眉。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曰:“牛馬同群放。
”曰:“還分不分?”師曰: “夜半昆侖穿市過,午後烏帶雪飛。
”問:“急切相投時如何?”師曰: “見佛似冤家。
”問:“如何是靈泉竹?”師曰:“不從栽種得。
” 曰:“還變動也無?”師曰:“三冬瑞雪應難改,九夏凝霜色轉鮮。
”問: “如何是靈泉心印?”師曰: “不傳不受。
”曰:“或遇交代時如何?”師曰:“淮南船子看洛陽。
”問: “六國未甯時如何?”師曰:“作亂者誰?”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仰面獨揚眉,回頭自拍手。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騎牛戴席帽,過水著靴衫。
”問:“如何是無問而自說?”師曰:“死人口裡活人舌。
”曰:“未審是何人領會?”師曰: “無角水牯牛。
”問:“如何是靈泉活計?”師曰:“東壁打倒西壁。
”曰: “憑個甚麼過朝夕。
”師曰: “折腳铛子無煙火。
”曰:“二時将何奉獻?”師曰:“野老共炊無米飯,溪邊大會不來人。
”問:“如何是靈泉境?”師曰: “枯樁花爛漫。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子規啼斷後,花落布階前。
”問:“如何是沙門行?”師曰: “恰似個屠兒。
”曰:“如何行履?”師曰:“破齋犯戒。
”曰:“究竟作麼生?”師曰:“因不收,果不入。
”俗士問: “俗人還許會佛法否?”師曰:“那個台無月,誰家樹不春。
”五峰遇禅師瑞州五峰遇禅師,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一堆泥土。
”問:“如何是不撥不觸底人?”師曰: “閉目藏三寸,翻眉蓋眼睛。
”疏山證禅師撫州疏山證禅師,初參先疏山得旨,後曆諸方,谒投子。
子問: “近離甚處?”曰:“延平。
”子曰:“還将得劍來麼?”曰:“将得來。
”子曰:“呈似老僧看。
”師乃指面前地。
子便休。
至晚問侍者:“新到在麼?” 者曰:“當時去也。
”子曰:“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
”住後,僧問: “如何是就事學?”師曰: “著衣吃飯。
”曰:“如何是就理學?”師曰:“騎牛去穢。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溥濟不收。
”﹝濟,續藏本作“際”。
﹞問: “如何是聲色混融句?”師曰:“不辨消不及。
”曰:“如何是聲色外别行底句?”師曰:“難逢不可得。
”問: “親切處乞一言。
”師以拄杖敲之。
僧曰:“為甚麼不道?”師曰:“得恁麼不識好惡!” 百丈安禅師洪州百丈明照安禅師,新羅人也。
僧問:“一藏圓光,如何是體?”師曰:“勞汝遠來。
”曰: “莫便是一藏圓光麼?”師曰:“更吃一碗茶。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手巾寸半布。
”問: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未有一個人不問。
”問:“如何是極則處?”師曰:“空王殿裡登九五,野老門前不立人。
”問: “随緣認得時如何?”師曰:“未認得時作麼生?”問:“如何是毗盧師?”師曰:“人天收不得。
”曰: “如何是一代時教?”師曰:“義例分明。
”黃檗慧禅師瑞州黃檗山慧禅師,洛陽人也。
少出家,業經論。
因增受菩薩戒,而歎曰: “大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
然于篇聚增減,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細難防,複于攝善中未嘗行于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哉!”由是置講課,欲以身捐于水中,飼鱗甲之類。
念已将行,偶二禅者接之款話,說:“南方頗多知識,何滞于一隅?”師從此回志參尋,屬關津嚴緊,乃謂守吏曰: “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
”吏者察其志,遂不苛留,且謂之曰:“師既為法忘身,回時願無吝所聞。
”師欣謝,直造疏山,時仁和尚坐法堂受參。
師先顧視大衆,然後緻問曰: “刹那便去時如何?”山曰:“逼塞虛空,汝作麼生去?”師曰:“逼塞虛空,不如不去。
”山便休。
師下堂參第一座,座曰: “适來祇對甚奇特。
”師曰:“此乃率爾,敢望慈悲,開示愚昧。
”座曰: “一刹那間還有拟議否?”師于言下頓省,禮謝。
住後,僧問:“黃檗一路荒來久,今日當陽事若何?” 師曰: “虛空不假金錘煉,日月何曾待照人?”師示滅,塔于本山,肉身至今如生。
伏龍奉璘禅師延州伏龍山奉璘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橫身卧海,日裡挑燈。
”問: “如何是伏龍境?”師曰:“山峻水流急,三冬發異華。
”問:“和尚還愛财色也無?”師曰:“愛。
”曰: “既是善知識,為甚麼卻愛财色?”師曰:“知恩者少。
”師問火頭:“培火了也未?”曰:“低聲。
”師曰:“甚麼處得這消息來?”曰: “不假多言。
”師曰:“省錢易飽,吃了還饑。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長虀冷飯。
”曰:“太寂寞生!” 師曰:“僧家合如是。
” 大安省禅師安州大安山省禅師,僧問:“失路迷人,請師直指。
”師曰: “三門前去。
”問:“舉步臨危,請師指月。
” 師曰:“不指月。
”曰:“為甚麼不指月?”師曰:“臨坑不推人。
”問: “離四句,絕百非,請和尚道。
”師曰:“我王庫内無如是刀。
”問:“重重關鎖,信息不通時如何?”師曰:“争得到這裡?”曰:“到後如何?”師曰: “彼中事作麼生?”問:“如何是真中真?”師曰:“十字路頭泥佛子。
” 問:“無為無事人,猶是金鎖難。
金鎖牽不住,是甚麼人?”師曰:“向阇黎道即得,不可荒卻大安山去也。
”百丈超禅師洪州百丈超禅師,海東人也。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金玉兔,聽繞須彌。
”問:“日落西山去,林中事若何?”師曰:“洞深雲出晚,澗曲水流遲。
”問: “某甲今日辭去,或有人問和尚說甚麼法,向他道甚麼?”師曰:“但道大雄山頂上,虎生師子兒。
” 天王和尚洪州天王院和尚,僧問:“國内按劍者是誰?”師曰:“天王。
” 問:“百骸俱潰散,一物鎮長靈時如何?” 師曰:“不堕無壞爛。
”問:“如何是佛?”師曰:“錯。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師曰:“門外列金剛。
”正勤蘊禅師常州正勤院蘊禅師,魏府韓氏子。
幼而出家,老有童顔。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事若何?”師曰: “迥出箫韶外,六律豈能過?”曰:“不過底事作麼生?”師曰:“聲前拍不散,句後覓無蹤。
”問:“如何是正勤一路?”師曰:“泥深三尺。
”曰:“如何到得?”師曰:“阇黎從甚麼處來?”問:“如何是禅?”師曰: “石上蓮華火裡泉。
”曰:“如何是道?”師曰:“楞伽峰頂一莖草。
”曰: “禅道相去幾何?”師曰:“泥人落水木人撈。
” 晉天福中順寂,葬于院側。
經二稔,門人發塔,睹全身俨然,發爪俱長。
乃阇維,收舍利真骨重建塔焉。
洞山瑞禅師襄州洞山瑞禅師,僧問:“道有又無時如何?”師曰:“龍頭蛇尾,腰間一劍。
”問:“如何是無生曲?” 師曰:“未問已前。
” 京兆三相和尚京兆府三相和尚,僧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覓縫不得。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 “對面不相見。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雪覆孤峰白,殘照露瑕痕。
” 青林虔禅師法嗣廣德延禅師襄州萬銅山廣德延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山前人不住,山後人更忙。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無力登山水,茅戶絕知音。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 “始嗟黃葉落,又見柳條青。
”問:“盡大地是個死屍,向甚麼處葬?”師曰:“北邙山下,千丘萬丘。
”師不安,僧問:“和尚患個甚麼?”師曰:“無私不墜的。
”曰:“恁麼則已知和尚病源也。
”師曰:“你道老僧患甚麼?”曰:“和尚忌口好!” 師便打。
問:“如何是佛?”師曰:“畫戟門開見墜仙。
”僧後問悟空: “畫戟門開見墜仙,意旨如何?”空曰: “直饒親見釋迦來,智者鹹言不是佛。
” 石門獻蘊禅師襄州石門獻蘊禅師,京兆人也。
初問青林:“如何用心,得齊于諸聖?”林仰面良久曰:“會麼?”師曰:“不會。
”林曰:“去,無子用心處。
”師禮拜,乃契悟,更不他遊,遂作園頭。
一日歸侍立次,林曰:“子今日作甚麼來?”師曰:“種菜來。
”林曰:“遍界是佛身,子向甚處種?”師曰: “金鉏不動土,靈苗在處生。
”林欣然。
來日入園,喚:“蘊阇黎!”師應喏。
林曰:“剩栽無影樹,留與後人看。
”師曰: “若是無影樹,豈受栽邪?”林曰:“不受栽且止,你曾見他枝葉麼?”師曰:“不曾見。
”林曰: “既不曾見,争知不受栽?”師曰:“祇為不曾見,所以不受栽。
”林曰: “如是!如是!”林将順寂,召師,師應諾。
林曰: “日轉西山後,不須取次安。
”師曰:“雪滿金檀樹,靈枝萬古春。
”林曰: “或有人問你金針線囊事,子道甚麼?” 師曰:“若是毛羽相似者,某甲終不敢造次。
”初住南嶽蘭若,未幾遷夾山。
道由潭州時,楚王馬氏出城延接。
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道?”師曰:“好大哥,禦駕六龍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門。
” 王大喜,延入天冊府,供養數日,方至夾山。
開堂,僧問:“今日一會,何異靈山?”師曰: “天垂寶蓋重重異,地湧金蓮葉葉新。
”曰:“未審将何法示人?”師曰: “無弦琴韻流沙界,清音普應大千機。
”問: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一曲宮商才品弄,辨寶還他碧眼胡。
”曰:“恁麼則清流分洞下,滿月照青林去也。
”師曰:“多子塔前分的意,至今異世度洪音。
”問:“何如是夾山正主?”師曰:“好手須知栾布作,韓光虛妄立功勳。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玉玺不離天子手,金箱豈許外人知。
”問:“不落機關,請師便道。
” 師曰:“湛月迅機無可比,君今曾問幾人來?”曰:“即今問和尚。
”師曰: “好大哥,雲綻不須藏九尾,恕君殘壽速歸丘。
”師以蠻夷作亂,遂離夾山至襄州,創石門寺,再振玄風。
上堂:“琉璃殿上光輝,而日日無私。
七寶山中晃耀,而頭頭有據。
泥牛運步,木馬嘶聲。
野老讴歌,樵人舞袖。
太陽路上,古曲玄音。
林下相逢,更有何事?”僧問:“月生雲際時如何?”師曰:“三個孩兒抱華鼓,好大哥,莫來攔我毬門路。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常騎駿馬驟高樓,鐵鞭指盡胡人路。
”問: “如何是石門境?”師曰: “遍界黃金無異色,往來遊子罷追尋。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 “無相不居凡聖位,經行鳥道沒蹤由。
”問: “猛虎當軒時如何?”師曰:“性命不存。
”曰:“恁麼則遭他毒手。
”師曰:“一任咬嚼。
”問:“如何是淨土中人?” 師曰:“披毛遊火聚,戴角混塵泥。
”問:“道界無窮際,通身絕點痕時如何?”師曰:“渺渺白雲漫雪嶽,轉身玄路莫遲遲。
”曰:“未審轉身路在甚麼處?”師曰:“石人舉手分明記,萬年枯骨笑時看。
”問:“如如不動時如何?”師曰:“有甚麼了日?”曰:“如何即是?”師曰: “石戶非關鎖。
”般若寺遭焚,有人問曰: “既是般若,為甚麼被火燒?”師曰:“萬裡一條鐵。
”師應機多雲“好大哥”,時稱大哥和尚。
龍光諲禅師韶州龍光諲禅師,僧問:“人王與法王,相見時如何?”師曰:“越國君王曾按劍,龍光一句不曾虧。
” 上堂,良久曰:“不煩珍重。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胡風一扇,漢地成規。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師拊掌顧視。
問:“如何是龍光一句?”師曰:“不空罥索。
”曰:“學人不會。
”師曰:“唵。
”問: “如何是極則為人處?”師曰:“殷勤囑付後來人。
”問:“賓頭盧一身,為甚麼赴四天下供?”師曰: “千江同一月,萬戶盡逢春。
”遂有偈曰:“龍光山頂寶月輪,照耀乾坤爍暗雲。
尊者不移元一質,千家影現萬家春。
” 郢州芭蕉和尚郢州芭蕉和尚,僧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曰:“茏蔥一木盆。
”問:“如何是道?”師曰:“或橫三,或豎五。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罷舉雲中信,半夜太陽輝。
” 石藏慧炬禅師定州石藏慧炬禅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樹帶滄浪色,山橫一抹青。
”問:“如何是伽藍?” 師曰:“祇這是。
”曰:“如何是伽藍中人?”師曰:“作麼!作麼!”曰: “忽遇客來,将何祇待?”師曰: “吃茶去。
” 白水仁禅師法嗣重雲智晖禅師京兆府重雲智晖禅師,鹹秦高氏子。
總角之歲,好遊佛宇,誓志出家,父母不能止。
禮圭峰溫禅師,剃度後谒白水,獨領微言,潛通秘鍵。
尋回洛蔔于中灘,創溫室院,常施水給藥為事。
有比丘患白癞,衆惡之,唯師與之摩洗如常。
俄有神光異香,既而訝之,遂失所在。
遺瘡痂,馨香酷烈,遂聚而塑觀音像以藏之。
師後忽欲歸終南圭峰舊居,一日閑步岩岫間,如常寝處,倏睹摩衲數珠,銅瓶笠,觸之即壞。
謂侍者曰:“此吾前身道具耳。
就茲建寺,以酬宿因。
” 當薙草間,有祥雲蔽日,屯于峰頂,久而不散,因目為重雲山,猛獸皆自引去。
及塞龍潭以通徑,龍亦他徒。
後唐明宗賜額曰長興,學侶臻萃。
上堂,僧問:“如何是歸根得旨?”師曰:“早是忘卻,不憶塵生。
”曰: “如何是随照失宗?”師曰: “家遭劫賊。
”問:“不憶塵生,如何是進身一路?”師曰:“足下已生草,前程萬丈坑。
”問:“要路坦然,如何踐履?”師曰:“我若指汝,則東西南北去也。
”問:“如何是重雲秤?”師曰:“任将天下勘。
”問: “如何是截鐵之言?”師曰:“甯死不犯。
”問:“如何是迦葉親聞底事?” 師曰:“重雲記不得。
”問:“如何是重雲境?”師曰: “四時花蔟蔟,三冬異草青。
”師闡法四十餘年,節度使王彥超微時常從師遊,欲為沙門。
師熟視曰: “汝世緣深,當為我家垣牆。
”王公後果鎮永興,申弟子禮。
師将順世,先與王公言别,囑護法門。
王公泣曰:“師忍棄弟子乎?”師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
”及歸,書偈示衆曰:“我有一間舍,父母為修蓋。
住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
早拟移别處,事涉有憎愛。
待他摧毀時,彼此無妨礙。
” 及跏趺而逝,塔于本山。
瑞龍幼璋禅師杭州瑞龍院幼璋禅師,唐相國夏侯孜之猶子也。
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鎮廣陵,師方七歲,遊慧照寺,聞誦法華,志求出家。
伯父初不允,因師絕飲食,不得已而許之。
師慧遠禅師,後遊諸禅會,薯山白水,鹹受心訣。
鹹通十三年至江陵,騰騰和尚囑之曰:“汝往天台尋靜而栖,遇安即止。
” 已而又值憨憨和尚撫而記曰:“汝卻後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薩,王于江南,當此時吾道昌矣。
” 尋抵天台山,于靜安鄉創福唐院,乃契騰騰之言。
又住隐龍院。
中和四年,浙東饑疫,師于溫台明三郡收瘗遺骸,時謂悲增大士,雪峰嘗往見之,遺榈拂子而去。
天佑三年,錢尚父遺使童建衣服香藥,入山緻請,至府庭,署志德大師,館于功臣堂,日親問法。
師請每年于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場,諸郡黑白大會,逾月而散﹝光明大會始于師也。
﹞将辭歸山,王加戀慕,于府城建瑞龍院,﹝文穆王改為寶山院。
﹞延請開法。
時禅門興盛,斯則憨憨縣記應矣。
上堂:“老僧頃年遊曆江外、嶺南、荊湖,但有知識叢林,無不參問來。
蓋為今日與諸人聚會,各要知個去處。
然諸方終無異說,祇教當人歇卻狂心,休從他覓。
但随方任真,亦無真可任。
随時受用,亦無時可用。
設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晝作夜。
更饒善巧,終不能指東為西。
脫或能爾,自是神通作怪,非幹我事。
若是學語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裡采花,波中取月,還著得心力麼? 汝今各且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龍老漢事不獲已,迂回太甚。
還肯麼?” 時有僧問:“如何是瑞龍境?”師曰: “道汝不見得麼?”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後生可畏。
”問:“廓然無雲,如何是中秋月?”師曰:“最好是無雲。
”曰:“恁麼則一輪高挂,萬國同觀去也。
”師曰:“掜目之子難與言。
”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乞墳塔于尚父。
父命陸仁璋于西關選勝地,建塔創院,改天台隐龍為隐迹。
塔畢,師入府庭辭尚父,囑以護法。
克期順寂。
尚父悲悼,遣僧正集在城宿德,迎引入塔。
白馬儒禅師法嗣青剉如觀禅師興元府青剉山如觀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無底籃子拾生菜。
”問: “如何是青剉境?”師曰:“三冬華木秀,九夏雪霜飛。
” 龍牙遁禅師法嗣報慈藏嶼禅師潭州報慈藏嶼匡化禅師,僧問:“心眼相見時如何?”師曰:“向汝道甚麼?”問:“如何是實見處?” 師曰:“絲毫不隔。
”曰:“恁麼則見也。
”師曰:“南泉甚好去處。
”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 “昨夜三更送過江。
”問:“臨機便用時如何?”師曰:“海東有果樹頭心。
”問:“如何是真如佛性?”師曰:“阿誰無?”問: “如何是向上一路?”師曰:“郴連道永。
”問:“和尚年多少?”師曰: “秋來黃葉落,春到便開花。
”問僧: “甚處來?”曰:“卧龍來。
”師曰:“在彼多少時?”曰:“經冬過夏。
” 師曰:“龍門無宿客,為甚麼在彼許多時?”曰:“師子窟中無異獸。
”師曰:“汝試作師子吼看。
”曰:“某甲若作師子吼,即無和尚。
”師曰: “念汝新到,放汝三十棒。
”問:“如何是湖南境?”師曰:“艛船戰棹。
” 曰:“還許學人遊玩也無?”師曰:“一任阇黎打。
” 問:“和尚百年後,有人問如何祇對?”師曰:“分明記取。
”問:“情生智隔,想變體殊。
祇如情未生時如何?”師曰:“隔。
”曰:“情未生時,隔個甚麼?”師曰:“這個梢郎子未遇人在。
”問:“如何是龍牙山?”師曰: “益陽那邊。
”曰:“如何即是?”師曰:“不拟。
”曰:“如何是不拟去?”師曰:“恁麼則不是。
”問: “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師良久卻召僧,僧應諾。
師曰:“你去,别時來。
”上堂: “一句遍大地,一句才問便道,一句問亦不道。
”僧問:“如何是遍大地句?”師曰:“無空缺。
”曰:“如何是才問便道句?”師曰:“低聲,低聲。
” 曰:“如何是問亦不道句?”師曰:“便合知時。
” 含珠審哲禅師襄州含珠山審哲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 “寸釘才入木,九牛拽不出。
”問: “如何是正法眼?”師曰:“門前神樹子。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貧兒抱子渡,恩愛競随流。
”問僧: “有亦不是,無亦不是,不有不無亦不是。
汝本來名個甚麼?”曰:“學人已具名了。
”師曰: “具名即不無,畢竟名個甚麼?”曰:“祇這莫便是否?”師曰:“且喜沒交涉。
”曰:“如何即是?”師曰:“親切處更請一問?”曰: “學人道不得,請和尚道。
”師曰:“别日來與汝道。
”曰:“即今為甚麼不道?”師曰:“覓個領話人不可得。
” 又問僧:“張王李趙不是汝本來姓,汝本來姓個甚麼?”曰:“與和尚同姓。
”師曰: “同姓即且從汝,本來姓個甚麼?”曰:“待漢水逆流,卻向和尚道。
”師曰:“即今為甚麼不道?”曰:“漢水逆流也未?”師休去。
問: “随緣認得時如何?”師曰:“是甚麼?”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 “别安排,又争得。
”曰: “不安排時如何?”師曰:“無位真人?”問:“如何是真經?”師曰: “阿彌陀。
” 西川存禅師西川存禅師,僧問:“學人解問訛句,請師舉起訝人機。
”師曰:“巢父不牽牛,許由不洗耳。
”問:“具足底人來,師還接否?”師便打。
華嚴靜禅師法嗣紫陵匡一禅師鳳翔府紫陵匡一定覺禅師,初到蟠龍,見僧問: “碧潭清似鏡,蟠龍何處安?”龍曰: “沈沙不見底,浮浪足巑岏。
”師不肯。
龍請師道,師曰:“金龍迥透青霄外,潭中豈滞玉輪機。
”龍肯之。
住後,僧問:“未作人身已前,作甚麼來?”師曰:“石牛步步火中行,返顧休銜日中草。
”問: “智識路絕,思議并忘時如何?”師曰:“停囚長智,養病喪軀。
”九峰滿禅師法嗣同安威禅師洪州同安院威禅師,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路邊神樹子,見者盡擎拳。
”曰: “見後如何?”師曰:“室内無靈床,渾家不著孝。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曰: “玉兔不曾知曉意,金烏争肯夜頭明。
”問:“如何是同安一曲?”師曰:“靈琴不别人間韻,知音豈度伯牙門。
”曰:“未審何人和得?” 師曰:“木馬嘶時從彼聽,石人拊掌阿誰聞。
”曰:“或遇知音時如何?” 師曰:“知音不度耳,達者豈同聞。
” 師一日遊山,大衆随後。
師曰:“階前翠竹,砌下黃花。
古人道真如般若,同安即不然。
”有僧曰:“古人也好和尚。
”師曰:“不貪香餌味,可謂碧潭龍。
”曰:“諸方眼目,不怪淵明。
”師曰:“阇黎閉目中秋坐,卻笑月無光。
”曰:“階前翠竹,砌下黃花,又作麼生?”師曰:“安南未伏,塞北那降?”僧禮拜,師曰: “名稱普聞。
”師問僧:“寅晡飲啄,無處藏身。
你道有此道理麼?”曰:“和尚作麼生?”師打一拂子,僧曰: “撲手征人,徒誇好手。
”師曰:“握鞭側帽,豈是阇黎。
”曰:“今古之道,何處藏身?”師曰:“阇黎作麼生?” 僧珍重,便出。
師曰:“未在。
” 北院通禅師法嗣京兆香城和尚京兆府香城和尚,初參北院,問曰:“一似兩個時如何?”院曰:“一個賺汝。
”師乃有省。
僧問: “三光景色謝照燭事如何?”師曰:“朝邑峰前卓五彩。
”曰:“不涉文彩事作麼生?”師曰:“如今特地過江來。
” 問:“向上一路,請師舉唱。
”師曰:“釣絲鈎不出。
”問:“牛頭還得四祖意否?”師曰:“沙書下點落千字。
” 曰:“下點後如何?”師曰:“别将一撮俵人天。
”曰:“恁麼則人人有也。
”師曰:“汝又作麼生?”問: “囊無系蟻之絲,廚絕聚蠅之糁時如何?”師曰:“日舍不求,思從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