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青原下七世洞山延禅師法嗣上藍慶禅師瑞州上藍院慶禅師,初遊方,問雪峰:
“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師頭,師應諾。
峰大笑。
師後承洞山印解,開法上藍。
僧問:“如何是上藍無刃劍?”師曰:“無。
” 曰:“為甚麼無?”師曰: “阇黎,諸方自有。
”同安慧敏禅師洪州同安慧敏禅師,初參洞山,問:“諸聖以何為命?”山曰: “以不問斷。
”師曰:“還有向上事也無?” 山曰:“有。
”師曰:“如何是向上事?”山曰:“不從間斷。
”師于言下有省。
住後,僧問:“請師一句。
”師曰: “好記取。
”金峰志禅師法嗣天池智隆禅師廬山天池智隆禅師,在金峰普請般柴次,峰問:“般柴人過水否?”師曰:“有一人,不過水。
”曰: “不過水還般柴否?”師曰:“雖不般柴,也不得動著他。
” 鹿門真禅師法嗣谷隐智靜禅師襄州谷隐智靜悟空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轉身處?”師曰:“卧單子下。
”問:“如何是道?”師曰:“鳳林關。
”曰:“學人不會。
”師曰:“直至荊南。
”問:“如何是指歸之路?”師曰:“莫用伊。
”曰: “還使學人到也無?”師曰:“甚麼處著得汝。
”問:“靈山一會,何異今時?”師曰:“不異如今。
”曰: “不異底事作麼生?”師曰:“如來密旨,迦葉不聞。
”問:“古澗寒泉,甚麼人得飲?”師曰:“絕饑渴者。
”曰:“絕饑渴者如何得飲?”師曰:“東畎東流,西畎西流。
” 益州崇真禅師益州崇真禅師,僧問:“如何是禅。
”師曰:“澄潭釣玉兔。
”曰:“如何是道?”師曰:“拍手笑清風。
”問: “如何是大人相?”師曰:“泥捏三官土地堂。
” 鹿門譚禅師襄州鹿門志行譚禅師,僧問:“如何是實際理地?”師曰:“南部州,北郁單越。
”曰: “恁麼則事同一家也。
”師曰:“隔須彌在。
”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
”師曰:“從甚麼處來?”曰:“江北來。
”師曰:“南堂裡安下。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戌亥年生。
”佛手岩因禅師廬山佛手岩行因禅師,雁門人也。
首谒鹿門,師資契會。
尋抵廬山,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可三丈餘。
師宴處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
江南李主三召不起,堅請就栖賢,開堂不逾月,潛歸岩室。
僧問:“如何是對現色身?”師豎一指。
﹝法眼别雲:“還有也未?”﹞後示微疾,謂侍僧曰: “日午吾去矣。
” 及期,僧報日午也。
師下床,行數步,屹然立化。
李主備香薪,荼毗,塔于岩之陰。
曹山霞禅師法嗣嘉州東汀和尚嘉州東汀和尚,僧問:“如何是向去底人?” 師曰:“石女紡麻縷。
”曰:“如何是卻來底人?”師曰: “扇車關捩斷。
”問:“遍界是佛身,教某甲甚麼處立?”師曰:“孤峰頂上木人叫,紅焰輝中石馬嘶。
” 草庵義禅師法嗣龜洋慧忠禅師泉州龜洋慧忠禅師,本州陳氏子。
谒草庵,庵問:“何方來?”師曰:“六眸峰。
”庵曰:“還見六眸否?” 師曰:“患非重瞳。
”庵然之。
師尋回故山,屬唐武宗廢教,例民其衣。
暨宣宗中興,師曰: “古人有言,上升道士不受箓,成佛沙彌不具戒。
”祇為白衣,過中不食。
不宇而禅,迹不出山者三十年。
述三偈以自見曰:“雪後始知松柏操,雲收方見濟河分。
不因世主教還俗,那辨群與鶴群! 多年塵事謾騰騰,雖著方袍未是僧。
今日修行依善慧,滿頭留發候然燈。
形儀雖變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
試讀善财巡禮偈,當時豈例作沙門。
”謂門弟子曰:“衆生不能解脫者,情累爾。
悟道易,明道難。
”僧問: “如何得明道去。
”師曰:“但脫情見,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為言,信也。
如禁蛇人,信其咒力藥力,以蛇绾弄揣懷袖中無難,未知咒藥等力者怖駭棄去。
但谛見自心,情見便破。
今千疑萬慮不得用者,未見自心者也。
” 忽索香焚罷,安然而化。
全身葬于無了禅師塔之東。
後數年,塔忽坼裂,連階丈餘。
主僧将發視之,是夜宴寂中見無了曰:“不必更發也。
”今為沈陳二真身。
無了姓沈,見馬祖。
同安丕禅師法嗣同安志禅師洪州同安志禅師,先同安将示寂,上堂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 如是三舉,未有對者。
末後師出曰:“夜明簾外排班立,萬裡歌謠道太平。
” 安曰:“須是這驢漢始得。
”住後,僧問: “二機不到處,如何舉唱?”師曰:“遍處不逢,玄中不失。
”問:“凡有言句,盡落今時。
學人上來,請師直指。
”師曰:“目前不現,句後不迷。
”曰:“向上事如何?”師曰:“迥然不換,标的即乖。
” 袁州仰山和尚袁州仰山和尚,僧問:“如何是仰山境?”師曰:“白雲峰下猿啼早,碧嶂岩前虎起遲。
”僧曰: “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寒來火畔坐,熱向澗邊行。
” 歸宗恽禅師法嗣歸宗弘章禅師廬山歸宗弘章禅師,僧問:“學人有疑時如何?”師曰:“疑來多少時也?”問:“小船渡大海時如何?” 師曰:“較些子?”曰:“如何得渡?”師曰:“不過來。
”問:“枯木生華時如何?”師曰:“把一朵來。
”問:“混然覓不得時如何?”師曰:“是甚麼?” 嵇山章禅師法嗣雙泉道虔禅師随州雙泉山道虔禅師,僧問:“洪鐘未擊時如何?”師曰:“絕音響。
”曰:“擊後如何?”師曰:“絕音響。
”問:“如何是在道底人?”師曰:“無異念。
”問:“如何是希有底事?”師曰:“白蓮華向半天開。
” 雲居嶽禅師法嗣豐化令崇禅師揚州豐化院令崇禅師,舒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敵國一著?”師曰:“下将來。
”問: “一棒打破虛空時如何?”師曰:“把将一片來看。
” 藥山忠彥禅師沣州藥山忠彥禅師,僧問:“教中道,諸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
光明即不問,如何是實相義?” 師曰:“會麼?”曰:“莫便是否?”師曰:“是甚麼?”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 “雲嶺龍昌月,神風洞上泉。
” 梓州龍泉和尚梓州龍泉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在阇黎分上。
”問: “學人欲跳萬丈洪崖時如何?”師曰:“撲殺。
” 護國澄禅師法嗣護國知遠禅師随州護國知遠演化禅師,僧問:“舉子入門時如何?”師曰:“緣情體物事作麼生?”問: “乾坤休駐意,宇宙不留心時如何?”師曰:“是戰争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
” 智門守欽禅師随州智門寺守欽圓照禅師,僧問:“兩鏡相照,為甚麼中間無像?”師曰:“自己亦須隐。
”曰: “鏡破台亡時如何?”師豎起拳。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額上不貼牓。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把火燒天徒自疲。
” 大安能禅師安州大安山崇教能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師曰:“打動南山鼓,唱起北山歌。
”問:“如何是三冬境?”師曰:“千山添翠色,萬樹鎖銀華。
” 薦福思禅師穎州薦福院思禅師,僧問:“古殿無佛時如何?”師曰:“梵音何來?”曰:“不假修證,如何得成?” 師曰:“修證即不成。
” 護國志朗禅師随州護國志朗圓明禅師,僧問:“如何是萬法之源?”師曰:“空中收不得,護國豈能該。
” 靈泉仁禅師法嗣大陽慧堅禅師郢州大陽慧堅禅師,初在靈泉,入室次,泉問:“甚麼處來?”師曰:“僧堂裡來。
”泉曰: “為甚麼不築著露柱。
”師于言下有省。
住後,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壁上挂錢财。
”問:“如何是法王劍?”師曰: “腦後看。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佛殿裡懸幡。
”問:“不借時機用,如何話祖宗?”師曰: “老鼠咬腰帶。
”僧請益法身,師示偈曰:“扶桑出日頭,黃河輥底流。
六六三十六,陝府灌鐵牛。
” 五峰遇禅師法嗣五峰紹禅師瑞州五峰紹禅師,僧問:“如何是第一義?”師拍禅床雲:“若不是仙陀,千裡萬裡。
”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迢迢十萬餘。
”廣德延禅師法嗣廣德義禅師襄州廣德義禅師,谒先廣德,作禮問曰:“如何是和尚密密處?”德曰: “隐身不必須岩谷,阛阓堆堆睹者稀。
”師曰:“恁麼則酌水獻華去也。
”德曰:“忽然雲霧霭,阇黎作麼生?”師曰:“采汲不虛施。
”廣德忻然曰:“大衆看取第二代廣德。
”師次踵住持,聚徒開法。
僧問: “如何是佛?”師曰:“披蓑倒騎牛,草深不露角。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魚躍無源水,莺啼枯木花。
”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 “臘月死蛇當大路,觸著傷人不柰何。
”問:“如何是學人相契處?”師曰: “方木逗圓孔。
”問: “如何是大寂滅海?”師曰:“鬧市走馬,不觸一人。
”曰:“如何是大通智勝佛?”師曰: “孤輪罷照妙峰頂,汝報巴猿莫斷腸。
”問:“如何是作無間業底人?”師曰:“猛火然铛煮佛喋。
”師因事示偈曰: “才到洪山便跺根,四方八面不言論。
他家自有眠雲志,蘆管橫吹宇宙喧。
” 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 “多年曆日雖無用,犯著應須總滅門。
”曰:“或遇新曆日,又作麼生?” 師曰:“運動修營無滞礙,何勞入市問孫膑?”問: “時人有病醫王醫,醫王有病甚人醫?”師展手曰:“與我診候看。
”曰: “不會。
”師曰:“須彌徒作藥,四海謾為湯。
”問: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和尚還傳也無?”師曰:“鐵丸蓦口塞,難得解吞人。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雪寒向火,日暧隈陽。
”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蕩子無家計,飄蓬不自知。
”曰: “如何是賓中主?”師曰:“茅戶挂珠簾。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 “龍樓鋪草坐。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 “東宮雖至嫡,不面聖堯顔。
”問:“有一室女,未曾嫁娉,生得一子,姓個甚麼?”師曰: “偶然衫子破,阃外沒人縫。
”問:“如何是不落階級底人?”師曰:“胎中童子眉如雪。
”問:“如何是不睡底眼?”師曰: “昨夜三更擘不開。
”問:“谛信底人信個甚麼?”師曰:“莫道冰無火,斯須紅焰生。
”問:“如何是密室?”師曰: “茅茨當大道,曆劫沒人敲。
”問:“如何是異日已前人?”師曰:“萬年枯木鳥銜來。
”問: “懸崖峭峻,還具得失也無?”師曰:“忻逢良便,好與一推。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鲊甕乍開蠅。
”曰: “見後如何?”師曰:“底穿蕩盡冷湫湫。
” 廣德周禅師襄州廣德周禅師,僧問:“魚向深潭難避網,龍居淺水卻難尋時如何?”師曰: “遍體昆侖黑,通身一點霜。
”問:“貧子歸家時如何?”師曰:“入門不見面,處處故園春。
”問:“命盡祿絕時如何?”師曰:“死。
”曰:“此人落歸何道?”師曰:“薰薰彌宇宙,爛壞莫能拈。
”問:“聞話不覺時如何?”師曰: “遍界沒聾人,誰是知音者?”曰:“如何是知音者?”師曰:“斷弦續不得,曆劫響泠泠。
”問: “教中道,阿逸多不斷煩惱,不修禅定,佛記此人成佛無疑。
此理如何?” 師曰:“鹽又盡,炭又無。
”曰:“鹽盡炭無時如何?”師曰: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問:“如何得念念相應去?”師曰: “驚水魚龍散。
”曰: “念念相應後如何?”師曰:“海北天南各自行,不勞魚雁通消息。
”石門蘊禅師法嗣石門慧徹禅師襄州石門慧徹禅師,僧問:“金烏出海光天地,與此光陰事若何?”師曰: “龍出洞兮風雨至,海嶽傾時日月明。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也?” 師曰:“露柱挂燈籠。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解接無根樹,能挑海底燈。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少林澄九鼎,浪動百花新。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三門外松樹子,見生見長。
”問:“三身中那身是正?”師曰: “報化路頭橫鳥道,石人眼裡不栽花。
”問:“雲光作牛,意旨如何?”師曰:“陋巷不騎金色馬,回途卻著破襕衫。
”問:“年窮歲盡時如何?” 師曰:“東村王老夜燒錢。
”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後羿不調弓,箭透三江口。
”問:“如何是佛?” 師曰:“樵子度荒郊,騎牛草不露。
”曰:“如何是騎牛草不露?”師曰: “遮掩不得。
”問:“如何是靈利底物?” 師曰:“古墓毒蛇頭戴角。
”又曰:“維摩不離方丈室,文殊未到卻先知。
”又曰:“垢膩汗衫皂角洗。
” 因令初上座領衆來參,師問:“萬仞峰頭石牛吼,穿雲渡水意如何?”初無對。
師曰: “山僧住持事大,參堂去。
”師後令僧下語,或雲“久向和尚,”或雲“訪道尋師明的旨,覺了根源顯異機。
”師曰:“當時初上座若下得這語,不将他作參學人。
”上堂:“一切衆生,本源佛性。
譬如朗月常空,祇為浮雲翳障,不得顯現。
為明為照,為道為路,為舟為楫,為依為止,一切衆生,本源佛性,亦複如是。
”時汾陽昭和尚在衆,出問: “朗月海雲遮不得,舒光直透水晶宮時如何?”師曰:“石壁山河非障礙,閻浮界外任升騰。
”陽曰: “恁麼則千聖共傳無底缽,時人皆唱太平歌。
”師曰:“太平曲子如何唱?” 陽曰:“不堕五音,非關六律。
”師曰: “還有人和得麼?”陽曰:“請和尚不吝慈悲。
”師曰:“仁者善自保任!”含珠哲禅師法嗣龍穴山和尚洋州龍穴山和尚,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騎虎唱巴歌。
”問:“既是善知識,為甚麼卻與土地燒錢?”師曰:“彼上人者難為酬對。
” 大乘山和尚唐州大乘山和尚,僧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問:“如何是四方八面事?”師曰: “升子裡跳,鬥子内轉身。
” 延慶歸曉禅師襄州延慶院歸曉慧廣禅師,僧問:“言語道斷時如何?”師曰: “兩重公案。
”曰:“如何領會?”師曰: “分明舉似。
”問:“如何是鳳山境?”師曰:“好生看取。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識麼?”含珠山真禅師襄州含珠山真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含珠密意,同道者知。
”曰: “恁麼則不假羽翼,便登霄漢去也。
”師曰:“鈍。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昧不得。
”曰:“磨後如何?”師曰: “黑如漆。
” 紫陵一禅師法嗣廣福道隐禅師并州廣福道隐禅師,僧問:“如何是指南一路?”師曰:“妙引靈機事,澄波顯異輪。
”問: “三家同到請,未審赴誰家?”師曰:“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
” 紫陵微禅師紫陵微禅師,初到夾山,山問:“近離甚處?”師曰:“向北山。
”曰:“是何宗徒?”師曰: “昔日老胡師子吼,頂門一裂至如今。
”住後,僧問:“如何是紫陵境?” 師曰:“寂照燈光夜已深。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猿啼虎嘯。
”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師曰:“磐陀石上栽松柏。
”問:“如何是大猛烈底人?”師曰: “石牛步步火中行,返顧休銜日中草。
”曰:“如何是五逆底人?”師曰: “放火夜燒無相宅,天明戴帽入長安。
”曰:“如何是孝順底人?”師曰:“步步手提無米飯,斂手堂前不舉頭。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紅爐焰上碧波流。
” 興元大浪和尚興元府大浪和尚,僧問:“既是喝河神,為甚麼被水推卻?” 師曰:“随流始得妙,住岸卻成迷。
”洪州東禅和尚洪州東禅和尚,僧問:“如何是密室?”師曰:“江水深七尺。
”曰:“如何是密室中人?”師曰: “此去江南三十步。
”僧問:“如何是新吳劍?”師作拔劍勢。
同安威禅師法嗣陳州石鏡和尚陳州石鏡和尚,僧問:“石鏡未磨,還鑒照否?”師曰:“前生是因,今生是果。
” 青原下八世谷隐靜禅師法嗣谷隐知俨禅師襄州谷隐知俨宗教禅師,登州人也。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白雲南,傘蓋北。
”問:“如何是迦葉親聞底事?”師曰:“速須吐卻。
”問:“如何是諸佛照不著處?”師曰: “問這山鬼窟,作麼?”曰:“照著後如何?”師曰:“咄精怪。
”問: “千山萬水,如何登涉?”師曰:“舉步便千裡萬裡。
”曰: “不舉步時如何?”師曰:“亦千裡萬裡。
” 普甯法顯禅師襄州普甯院法顯禅師,僧問:“曩劫共住,為甚麼不識親疏?” 師曰:“誰?”曰:“更待某甲道!”師曰: “将謂不領話。
”問:“千山萬水,如何登涉?”師曰:“青霄無間路,到者不迷機。
” 同安志禅師法嗣梁山緣觀禅師鼎州梁山緣觀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益陽水急魚行澀,白鹿松高鳥泊難。
”問: “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
”曰:“識得後如何?”師曰:“貶向無生國裡。
”曰: “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師曰:“死水不藏龍。
”曰:“如何是活水龍?”師曰:“興波不作浪。
”曰:“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 師下座把住曰:“莫教濕卻老僧袈娑角。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兒。
”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蔥嶺不傳唐土印,胡人謾唱太平歌。
”問:“如何是從上傳來底事?”師曰: “渡水胡僧無膝褲,背駝梵夾不持經。
”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 “南華裡。
”曰:“為甚在南華裡?” 師曰:“為汝問正法眼。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寰中天子,塞外将軍。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朗月懸空,室中暗坐。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密。
” 師與瑞長老坐次,僧問: “二尊不并化,為甚兩人居方丈?”師曰:“一亦非。
”有偈曰:“梁山一曲歌,格外人難和。
十載訪知音,未嘗逢一個。
”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師曰:“亡僧幾時遷化?”曰:“争柰相送何!”師曰: “紅爐焰上縧絲縷,叆叇雲中不點頭。
”上堂:“垂鈎四海,祇釣獰龍。
格外玄機,為尋知己。
”上堂:“垂絲千尺,意在深潭。
一句橫空,白雲自異。
孤舟獨棹,不犯清波。
海上橫行,罕逢明鑒。
”問: “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衆聖莫顯。
”師後示偈曰:“紅焰藏吾身,何須塔廟新。
有人相肯重,灰裡邈全真。
” 歸宗章禅師法嗣普淨常覺禅師東京普淨院常覺禅師,陳留李氏子。
初訪歸宗,聞法省悟,遂求出家。
未幾,歸宗将順寂,召師撫之曰:“汝于法有緣,他後濟衆人,莫測其量也。
”仍以披剃事,囑諸門人。
師至唐乾化二年落發,明年納戒于東林寺甘露壇。
尋遊五台山,還上都,于麗景門外獨居二載。
問有比鄰信士張生者,請師供養。
張素探玄理,因叩師垂誨。
師乃随宜開誘,張生于言下悟入。
設榻留宿,至深夜,與妻竊窺之。
見師體遍一榻,頭足俱出。
及令婢仆視之,即如常,倍加欽慕。
曰: “弟子夫婦垂老,今願割宅之前堂,以裨丈室。
”師欣然受之。
至後唐天成三年,遂成大院,賜額曰普淨。
師以時機淺昧,難任極旨。
苟啟之非器,令彼招謗讟之咎,我甯不務開法。
每月三八施浴,僧道萬計。
師嘗謂諸徒曰: “但得慧門無壅,則福何滞哉?”一日,給事中陶谷入院,緻禮而問曰: “經雲,離一切相則名諸佛。
今目前諸相紛然,如何離得?”師曰:“給事見個甚麼?”陶欣然仰重
峰大笑。
師後承洞山印解,開法上藍。
僧問:“如何是上藍無刃劍?”師曰:“無。
” 曰:“為甚麼無?”師曰: “阇黎,諸方自有。
”同安慧敏禅師洪州同安慧敏禅師,初參洞山,問:“諸聖以何為命?”山曰: “以不問斷。
”師曰:“還有向上事也無?” 山曰:“有。
”師曰:“如何是向上事?”山曰:“不從間斷。
”師于言下有省。
住後,僧問:“請師一句。
”師曰: “好記取。
”金峰志禅師法嗣天池智隆禅師廬山天池智隆禅師,在金峰普請般柴次,峰問:“般柴人過水否?”師曰:“有一人,不過水。
”曰: “不過水還般柴否?”師曰:“雖不般柴,也不得動著他。
” 鹿門真禅師法嗣谷隐智靜禅師襄州谷隐智靜悟空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轉身處?”師曰:“卧單子下。
”問:“如何是道?”師曰:“鳳林關。
”曰:“學人不會。
”師曰:“直至荊南。
”問:“如何是指歸之路?”師曰:“莫用伊。
”曰: “還使學人到也無?”師曰:“甚麼處著得汝。
”問:“靈山一會,何異今時?”師曰:“不異如今。
”曰: “不異底事作麼生?”師曰:“如來密旨,迦葉不聞。
”問:“古澗寒泉,甚麼人得飲?”師曰:“絕饑渴者。
”曰:“絕饑渴者如何得飲?”師曰:“東畎東流,西畎西流。
” 益州崇真禅師益州崇真禅師,僧問:“如何是禅。
”師曰:“澄潭釣玉兔。
”曰:“如何是道?”師曰:“拍手笑清風。
”問: “如何是大人相?”師曰:“泥捏三官土地堂。
” 鹿門譚禅師襄州鹿門志行譚禅師,僧問:“如何是實際理地?”師曰:“南部州,北郁單越。
”曰: “恁麼則事同一家也。
”師曰:“隔須彌在。
”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
”師曰:“從甚麼處來?”曰:“江北來。
”師曰:“南堂裡安下。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戌亥年生。
”佛手岩因禅師廬山佛手岩行因禅師,雁門人也。
首谒鹿門,師資契會。
尋抵廬山,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可三丈餘。
師宴處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
江南李主三召不起,堅請就栖賢,開堂不逾月,潛歸岩室。
僧問:“如何是對現色身?”師豎一指。
﹝法眼别雲:“還有也未?”﹞後示微疾,謂侍僧曰: “日午吾去矣。
” 及期,僧報日午也。
師下床,行數步,屹然立化。
李主備香薪,荼毗,塔于岩之陰。
曹山霞禅師法嗣嘉州東汀和尚嘉州東汀和尚,僧問:“如何是向去底人?” 師曰:“石女紡麻縷。
”曰:“如何是卻來底人?”師曰: “扇車關捩斷。
”問:“遍界是佛身,教某甲甚麼處立?”師曰:“孤峰頂上木人叫,紅焰輝中石馬嘶。
” 草庵義禅師法嗣龜洋慧忠禅師泉州龜洋慧忠禅師,本州陳氏子。
谒草庵,庵問:“何方來?”師曰:“六眸峰。
”庵曰:“還見六眸否?” 師曰:“患非重瞳。
”庵然之。
師尋回故山,屬唐武宗廢教,例民其衣。
暨宣宗中興,師曰: “古人有言,上升道士不受箓,成佛沙彌不具戒。
”祇為白衣,過中不食。
不宇而禅,迹不出山者三十年。
述三偈以自見曰:“雪後始知松柏操,雲收方見濟河分。
不因世主教還俗,那辨群與鶴群! 多年塵事謾騰騰,雖著方袍未是僧。
今日修行依善慧,滿頭留發候然燈。
形儀雖變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
試讀善财巡禮偈,當時豈例作沙門。
”謂門弟子曰:“衆生不能解脫者,情累爾。
悟道易,明道難。
”僧問: “如何得明道去。
”師曰:“但脫情見,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為言,信也。
如禁蛇人,信其咒力藥力,以蛇绾弄揣懷袖中無難,未知咒藥等力者怖駭棄去。
但谛見自心,情見便破。
今千疑萬慮不得用者,未見自心者也。
” 忽索香焚罷,安然而化。
全身葬于無了禅師塔之東。
後數年,塔忽坼裂,連階丈餘。
主僧将發視之,是夜宴寂中見無了曰:“不必更發也。
”今為沈陳二真身。
無了姓沈,見馬祖。
同安丕禅師法嗣同安志禅師洪州同安志禅師,先同安将示寂,上堂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 如是三舉,未有對者。
末後師出曰:“夜明簾外排班立,萬裡歌謠道太平。
” 安曰:“須是這驢漢始得。
”住後,僧問: “二機不到處,如何舉唱?”師曰:“遍處不逢,玄中不失。
”問:“凡有言句,盡落今時。
學人上來,請師直指。
”師曰:“目前不現,句後不迷。
”曰:“向上事如何?”師曰:“迥然不換,标的即乖。
” 袁州仰山和尚袁州仰山和尚,僧問:“如何是仰山境?”師曰:“白雲峰下猿啼早,碧嶂岩前虎起遲。
”僧曰: “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寒來火畔坐,熱向澗邊行。
” 歸宗恽禅師法嗣歸宗弘章禅師廬山歸宗弘章禅師,僧問:“學人有疑時如何?”師曰:“疑來多少時也?”問:“小船渡大海時如何?” 師曰:“較些子?”曰:“如何得渡?”師曰:“不過來。
”問:“枯木生華時如何?”師曰:“把一朵來。
”問:“混然覓不得時如何?”師曰:“是甚麼?” 嵇山章禅師法嗣雙泉道虔禅師随州雙泉山道虔禅師,僧問:“洪鐘未擊時如何?”師曰:“絕音響。
”曰:“擊後如何?”師曰:“絕音響。
”問:“如何是在道底人?”師曰:“無異念。
”問:“如何是希有底事?”師曰:“白蓮華向半天開。
” 雲居嶽禅師法嗣豐化令崇禅師揚州豐化院令崇禅師,舒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敵國一著?”師曰:“下将來。
”問: “一棒打破虛空時如何?”師曰:“把将一片來看。
” 藥山忠彥禅師沣州藥山忠彥禅師,僧問:“教中道,諸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
光明即不問,如何是實相義?” 師曰:“會麼?”曰:“莫便是否?”師曰:“是甚麼?”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 “雲嶺龍昌月,神風洞上泉。
” 梓州龍泉和尚梓州龍泉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不在阇黎分上。
”問: “學人欲跳萬丈洪崖時如何?”師曰:“撲殺。
” 護國澄禅師法嗣護國知遠禅師随州護國知遠演化禅師,僧問:“舉子入門時如何?”師曰:“緣情體物事作麼生?”問: “乾坤休駐意,宇宙不留心時如何?”師曰:“是戰争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
” 智門守欽禅師随州智門寺守欽圓照禅師,僧問:“兩鏡相照,為甚麼中間無像?”師曰:“自己亦須隐。
”曰: “鏡破台亡時如何?”師豎起拳。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額上不貼牓。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把火燒天徒自疲。
” 大安能禅師安州大安山崇教能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師曰:“打動南山鼓,唱起北山歌。
”問:“如何是三冬境?”師曰:“千山添翠色,萬樹鎖銀華。
” 薦福思禅師穎州薦福院思禅師,僧問:“古殿無佛時如何?”師曰:“梵音何來?”曰:“不假修證,如何得成?” 師曰:“修證即不成。
” 護國志朗禅師随州護國志朗圓明禅師,僧問:“如何是萬法之源?”師曰:“空中收不得,護國豈能該。
” 靈泉仁禅師法嗣大陽慧堅禅師郢州大陽慧堅禅師,初在靈泉,入室次,泉問:“甚麼處來?”師曰:“僧堂裡來。
”泉曰: “為甚麼不築著露柱。
”師于言下有省。
住後,僧問:“如何是玄旨?”師曰:“壁上挂錢财。
”問:“如何是法王劍?”師曰: “腦後看。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師曰:“佛殿裡懸幡。
”問:“不借時機用,如何話祖宗?”師曰: “老鼠咬腰帶。
”僧請益法身,師示偈曰:“扶桑出日頭,黃河輥底流。
六六三十六,陝府灌鐵牛。
” 五峰遇禅師法嗣五峰紹禅師瑞州五峰紹禅師,僧問:“如何是第一義?”師拍禅床雲:“若不是仙陀,千裡萬裡。
”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迢迢十萬餘。
”廣德延禅師法嗣廣德義禅師襄州廣德義禅師,谒先廣德,作禮問曰:“如何是和尚密密處?”德曰: “隐身不必須岩谷,阛阓堆堆睹者稀。
”師曰:“恁麼則酌水獻華去也。
”德曰:“忽然雲霧霭,阇黎作麼生?”師曰:“采汲不虛施。
”廣德忻然曰:“大衆看取第二代廣德。
”師次踵住持,聚徒開法。
僧問: “如何是佛?”師曰:“披蓑倒騎牛,草深不露角。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魚躍無源水,莺啼枯木花。
”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 “臘月死蛇當大路,觸著傷人不柰何。
”問:“如何是學人相契處?”師曰: “方木逗圓孔。
”問: “如何是大寂滅海?”師曰:“鬧市走馬,不觸一人。
”曰:“如何是大通智勝佛?”師曰: “孤輪罷照妙峰頂,汝報巴猿莫斷腸。
”問:“如何是作無間業底人?”師曰:“猛火然铛煮佛喋。
”師因事示偈曰: “才到洪山便跺根,四方八面不言論。
他家自有眠雲志,蘆管橫吹宇宙喧。
” 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 “多年曆日雖無用,犯著應須總滅門。
”曰:“或遇新曆日,又作麼生?” 師曰:“運動修營無滞礙,何勞入市問孫膑?”問: “時人有病醫王醫,醫王有病甚人醫?”師展手曰:“與我診候看。
”曰: “不會。
”師曰:“須彌徒作藥,四海謾為湯。
”問: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和尚還傳也無?”師曰:“鐵丸蓦口塞,難得解吞人。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雪寒向火,日暧隈陽。
”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蕩子無家計,飄蓬不自知。
”曰: “如何是賓中主?”師曰:“茅戶挂珠簾。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 “龍樓鋪草坐。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 “東宮雖至嫡,不面聖堯顔。
”問:“有一室女,未曾嫁娉,生得一子,姓個甚麼?”師曰: “偶然衫子破,阃外沒人縫。
”問:“如何是不落階級底人?”師曰:“胎中童子眉如雪。
”問:“如何是不睡底眼?”師曰: “昨夜三更擘不開。
”問:“谛信底人信個甚麼?”師曰:“莫道冰無火,斯須紅焰生。
”問:“如何是密室?”師曰: “茅茨當大道,曆劫沒人敲。
”問:“如何是異日已前人?”師曰:“萬年枯木鳥銜來。
”問: “懸崖峭峻,還具得失也無?”師曰:“忻逢良便,好與一推。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鲊甕乍開蠅。
”曰: “見後如何?”師曰:“底穿蕩盡冷湫湫。
” 廣德周禅師襄州廣德周禅師,僧問:“魚向深潭難避網,龍居淺水卻難尋時如何?”師曰: “遍體昆侖黑,通身一點霜。
”問:“貧子歸家時如何?”師曰:“入門不見面,處處故園春。
”問:“命盡祿絕時如何?”師曰:“死。
”曰:“此人落歸何道?”師曰:“薰薰彌宇宙,爛壞莫能拈。
”問:“聞話不覺時如何?”師曰: “遍界沒聾人,誰是知音者?”曰:“如何是知音者?”師曰:“斷弦續不得,曆劫響泠泠。
”問: “教中道,阿逸多不斷煩惱,不修禅定,佛記此人成佛無疑。
此理如何?” 師曰:“鹽又盡,炭又無。
”曰:“鹽盡炭無時如何?”師曰: “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
”問:“如何得念念相應去?”師曰: “驚水魚龍散。
”曰: “念念相應後如何?”師曰:“海北天南各自行,不勞魚雁通消息。
”石門蘊禅師法嗣石門慧徹禅師襄州石門慧徹禅師,僧問:“金烏出海光天地,與此光陰事若何?”師曰: “龍出洞兮風雨至,海嶽傾時日月明。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也?” 師曰:“露柱挂燈籠。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解接無根樹,能挑海底燈。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少林澄九鼎,浪動百花新。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三門外松樹子,見生見長。
”問:“三身中那身是正?”師曰: “報化路頭橫鳥道,石人眼裡不栽花。
”問:“雲光作牛,意旨如何?”師曰:“陋巷不騎金色馬,回途卻著破襕衫。
”問:“年窮歲盡時如何?” 師曰:“東村王老夜燒錢。
”問:“一毫未發時如何?”師曰:“後羿不調弓,箭透三江口。
”問:“如何是佛?” 師曰:“樵子度荒郊,騎牛草不露。
”曰:“如何是騎牛草不露?”師曰: “遮掩不得。
”問:“如何是靈利底物?” 師曰:“古墓毒蛇頭戴角。
”又曰:“維摩不離方丈室,文殊未到卻先知。
”又曰:“垢膩汗衫皂角洗。
” 因令初上座領衆來參,師問:“萬仞峰頭石牛吼,穿雲渡水意如何?”初無對。
師曰: “山僧住持事大,參堂去。
”師後令僧下語,或雲“久向和尚,”或雲“訪道尋師明的旨,覺了根源顯異機。
”師曰:“當時初上座若下得這語,不将他作參學人。
”上堂:“一切衆生,本源佛性。
譬如朗月常空,祇為浮雲翳障,不得顯現。
為明為照,為道為路,為舟為楫,為依為止,一切衆生,本源佛性,亦複如是。
”時汾陽昭和尚在衆,出問: “朗月海雲遮不得,舒光直透水晶宮時如何?”師曰:“石壁山河非障礙,閻浮界外任升騰。
”陽曰: “恁麼則千聖共傳無底缽,時人皆唱太平歌。
”師曰:“太平曲子如何唱?” 陽曰:“不堕五音,非關六律。
”師曰: “還有人和得麼?”陽曰:“請和尚不吝慈悲。
”師曰:“仁者善自保任!”含珠哲禅師法嗣龍穴山和尚洋州龍穴山和尚,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騎虎唱巴歌。
”問:“既是善知識,為甚麼卻與土地燒錢?”師曰:“彼上人者難為酬對。
” 大乘山和尚唐州大乘山和尚,僧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問:“如何是四方八面事?”師曰: “升子裡跳,鬥子内轉身。
” 延慶歸曉禅師襄州延慶院歸曉慧廣禅師,僧問:“言語道斷時如何?”師曰: “兩重公案。
”曰:“如何領會?”師曰: “分明舉似。
”問:“如何是鳳山境?”師曰:“好生看取。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識麼?”含珠山真禅師襄州含珠山真禅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含珠密意,同道者知。
”曰: “恁麼則不假羽翼,便登霄漢去也。
”師曰:“鈍。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昧不得。
”曰:“磨後如何?”師曰: “黑如漆。
” 紫陵一禅師法嗣廣福道隐禅師并州廣福道隐禅師,僧問:“如何是指南一路?”師曰:“妙引靈機事,澄波顯異輪。
”問: “三家同到請,未審赴誰家?”師曰:“月印千江水,門門盡有僧。
” 紫陵微禅師紫陵微禅師,初到夾山,山問:“近離甚處?”師曰:“向北山。
”曰:“是何宗徒?”師曰: “昔日老胡師子吼,頂門一裂至如今。
”住後,僧問:“如何是紫陵境?” 師曰:“寂照燈光夜已深。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猿啼虎嘯。
”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師曰:“磐陀石上栽松柏。
”問:“如何是大猛烈底人?”師曰: “石牛步步火中行,返顧休銜日中草。
”曰:“如何是五逆底人?”師曰: “放火夜燒無相宅,天明戴帽入長安。
”曰:“如何是孝順底人?”師曰:“步步手提無米飯,斂手堂前不舉頭。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紅爐焰上碧波流。
” 興元大浪和尚興元府大浪和尚,僧問:“既是喝河神,為甚麼被水推卻?” 師曰:“随流始得妙,住岸卻成迷。
”洪州東禅和尚洪州東禅和尚,僧問:“如何是密室?”師曰:“江水深七尺。
”曰:“如何是密室中人?”師曰: “此去江南三十步。
”僧問:“如何是新吳劍?”師作拔劍勢。
同安威禅師法嗣陳州石鏡和尚陳州石鏡和尚,僧問:“石鏡未磨,還鑒照否?”師曰:“前生是因,今生是果。
” 青原下八世谷隐靜禅師法嗣谷隐知俨禅師襄州谷隐知俨宗教禅師,登州人也。
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白雲南,傘蓋北。
”問:“如何是迦葉親聞底事?”師曰:“速須吐卻。
”問:“如何是諸佛照不著處?”師曰: “問這山鬼窟,作麼?”曰:“照著後如何?”師曰:“咄精怪。
”問: “千山萬水,如何登涉?”師曰:“舉步便千裡萬裡。
”曰: “不舉步時如何?”師曰:“亦千裡萬裡。
” 普甯法顯禅師襄州普甯院法顯禅師,僧問:“曩劫共住,為甚麼不識親疏?” 師曰:“誰?”曰:“更待某甲道!”師曰: “将謂不領話。
”問:“千山萬水,如何登涉?”師曰:“青霄無間路,到者不迷機。
” 同安志禅師法嗣梁山緣觀禅師鼎州梁山緣觀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益陽水急魚行澀,白鹿松高鳥泊難。
”問: “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
”曰:“識得後如何?”師曰:“貶向無生國裡。
”曰: “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師曰:“死水不藏龍。
”曰:“如何是活水龍?”師曰:“興波不作浪。
”曰:“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 師下座把住曰:“莫教濕卻老僧袈娑角。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兒。
”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蔥嶺不傳唐土印,胡人謾唱太平歌。
”問:“如何是從上傳來底事?”師曰: “渡水胡僧無膝褲,背駝梵夾不持經。
”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 “南華裡。
”曰:“為甚在南華裡?” 師曰:“為汝問正法眼。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寰中天子,塞外将軍。
”曰:“便恁麼去時如何?”師曰:“朗月懸空,室中暗坐。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密。
” 師與瑞長老坐次,僧問: “二尊不并化,為甚兩人居方丈?”師曰:“一亦非。
”有偈曰:“梁山一曲歌,格外人難和。
十載訪知音,未嘗逢一個。
”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師曰:“亡僧幾時遷化?”曰:“争柰相送何!”師曰: “紅爐焰上縧絲縷,叆叇雲中不點頭。
”上堂:“垂鈎四海,祇釣獰龍。
格外玄機,為尋知己。
”上堂:“垂絲千尺,意在深潭。
一句橫空,白雲自異。
孤舟獨棹,不犯清波。
海上橫行,罕逢明鑒。
”問: “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衆聖莫顯。
”師後示偈曰:“紅焰藏吾身,何須塔廟新。
有人相肯重,灰裡邈全真。
” 歸宗章禅師法嗣普淨常覺禅師東京普淨院常覺禅師,陳留李氏子。
初訪歸宗,聞法省悟,遂求出家。
未幾,歸宗将順寂,召師撫之曰:“汝于法有緣,他後濟衆人,莫測其量也。
”仍以披剃事,囑諸門人。
師至唐乾化二年落發,明年納戒于東林寺甘露壇。
尋遊五台山,還上都,于麗景門外獨居二載。
問有比鄰信士張生者,請師供養。
張素探玄理,因叩師垂誨。
師乃随宜開誘,張生于言下悟入。
設榻留宿,至深夜,與妻竊窺之。
見師體遍一榻,頭足俱出。
及令婢仆視之,即如常,倍加欽慕。
曰: “弟子夫婦垂老,今願割宅之前堂,以裨丈室。
”師欣然受之。
至後唐天成三年,遂成大院,賜額曰普淨。
師以時機淺昧,難任極旨。
苟啟之非器,令彼招謗讟之咎,我甯不務開法。
每月三八施浴,僧道萬計。
師嘗謂諸徒曰: “但得慧門無壅,則福何滞哉?”一日,給事中陶谷入院,緻禮而問曰: “經雲,離一切相則名諸佛。
今目前諸相紛然,如何離得?”師曰:“給事見個甚麼?”陶欣然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