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如方禅師真州真如院方禅師,參琅邪,唯看柏樹子話。

    每入室,陳其所見,不容措詞,常被喝出。

    忽一日大悟,直入方丈曰:“我會也。

    ”琅邪曰:“汝作麼生會?”師曰: “夜來床薦暖,一覺到天明。

    ”琅邪可之。

     興教坦禅師宣州興教院坦禅師,永嘉牛氏子。

    業打銀,因淬砺瓶器有省。

    即出家,參琅邪,機語頓契。

     後依天衣懷禅師,時住興教,擢為第一座。

    衣受他請,欲聞州乞師繼之。

     時刁景純學士守宛陵,衣恐刁涉外議,乃于觀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眼明白,堪任住持,願示夢于刁學士。

    ”刁夜夢牛在興教法座上。

     衣淩晨辭州,刁舉所夢,衣大笑。

    刁問其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屬牛。

    ” 刁就座出帖請之,師受請升座。

    有雪窦化主省宗出,問:“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遼天。

    出世後為甚麼杳無消息?”師曰: “雞足峰前風悄然。

    ”宗曰:“未在更道。

    ”師曰:“大雪滿長安。

    ”宗曰: “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 拂袖歸衆,更不禮拜。

    師曰:“新興教今日失利。

    ”便歸方丈。

    今人請宗至,師曰: “适來錯祗對一轉語,人天衆前何不禮拜蓋覆卻?”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黃金,争肯禮拜無眼長老?”師曰:“我别有語在。

    ” 宗乃理前語,至“未在更道”處,師曰:“我有三十棒寄你打雪窦。

    ”宗乃禮拜。

     歸宗可宣禅師江州歸宗可宣禅師,漢州人也。

    壯為僧,即出峽依琅邪,一語忽投,群疑頓息。

    琅邪可之。

     未幾,令分座。

    淨空居士郭功甫過門問道,與厚,及師領歸宗,時功甫任南昌尉,俄郡守恚師不為禮,捃甚。

     遂作書寄功甫曰:“某世緣尚有六年,奈州主抑逼,當棄餘喘,托生公家,願無見阻。

    ”功甫閱書驚喜,且颔之。

    中夜,其妻夢間見師入其寝,失聲曰:“此不是和尚來處。

    ”功甫撼而問之,妻詳以告。

     呼燈取書示之,相笑不已。

    遂孕,及生,乃名宣老。

    期年記問如昔。

    至三歲,白雲端禅師抵其家,始見之。

    曰: “吾侄來也。

    ”雲曰:“與和尚相别幾年?”宣倒指曰:“四年矣。

    ”﹝蓋與相别一年方死。

    ﹞雲曰:“甚處相别?”曰: “白蓮莊上。

    ”雲曰:“以何為驗?”曰:“爹爹媽媽明日請和尚齋。

    ”忽聞推車聲,雲問:“門外是甚麼聲?”宣以手作推車勢。

    雲曰:“過後如何?”曰:“平地兩條溝。

    ”果六周無疾而逝。

     長水子璿講師秀州長水子璿講師,郡之嘉興人也。

    自落誦楞嚴不辍。

    從洪敏法師講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有省。

    謂敏曰:“敲空擊木,﹝木一作竹。

    ﹞尚落筌蹄。

    舉目揚眉,已成拟議。

    去此二途,方契斯旨。

    ”敏拊而證之。

    然欲探禅源,罔知攸往。

    聞琅邪道重當世,即趨其席。

    值上堂次,出問: “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琅邪憑陵答曰:“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師領悟,禮謝曰:“願侍巾瓶。

    ” 琅邪謂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厲志扶持,報佛恩德,勿以殊宗為介也。

    ” 乃如教,再拜以辭。

     後住長水,承禀日顧衆曰:“道非言象得,禅非拟議知。

    會意通宗,曾無别緻。

    ”由是二宗仰之。

    嘗疏楞嚴等經,盛行于世。

     大愚芝禅師法嗣雲峰文悅禅師南嶽雲峰文悅禅師,南昌徐氏子。

    初造大愚,聞示衆曰: “大家相聚吃莖齑,若喚作一莖齑,入地獄如箭射。

    ”便下座。

    師大駭,夜造方丈,愚問:“來何所求?”師曰:“求心法。

    ”愚曰:“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後生趁色力健,何不為衆乞食?我忍饑不暇,何暇為汝說禅乎?”師不敢違。

     未幾,愚移翠岩,師納疏罷,複過翠岩求指示。

    岩曰:“佛法未到爛卻,雪寒宜為衆乞炭。

    ”師亦奉命,能事罷複造方丈。

    岩曰: “堂司阙人,今以煩汝。

    ”師受之不樂,恨岩不去心地。

    坐後架,桶箍忽散,自架堕落。

     師忽然開悟,頓見岩用處。

    走搭伽梨,上寝堂。

    岩迎笑曰:“維那,且喜大事了畢。

    ”師再拜,不及吐一辭而去。

     服勤八年,後出世翠岩。

    時首座領衆出迎,問曰:“德山宗乘即不問,如何是臨濟大用?”師曰:“你甚處去來?”座拟議,師便掌。

    座拟對,師喝曰:“領衆歸去!”自是一衆畏服。

    僧問:“如何是道?”師曰:“路不拾遺。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草賊大敗。

    ”僧禮拜,師噓一聲。

     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曰:“黃河九曲。

    ”曰:“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垂手過膝。

    ”曰: “如何是第二句?”師曰:“萬裡崖州。

    ”曰:“如何是第三句?”師曰: “糞箕掃帚。

    ”問:“如何是深山岩崖佛法?”師曰: “猢狲倒上樹。

    ”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皮裡骨。

    ”問:“不涉廉纖,請師速道。

    ”師曰:“須彌山。

    ”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柴場荻草。

    ”上堂:“語不離窠道,焉能出蓋纏? 片雲橫谷口,迷卻幾人源。

    所以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滞句者迷。

    汝等諸人,到這裡憑何話會?”良久曰: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上堂:“過去諸佛已滅,未來諸佛未生。

    正當今日,佛法委在翠岩。

     放行則随機利物,把住則瓦解冰消。

    且道把住好,放行好?”良久曰:“咄! 這野狐精。

    ”擊禅床下座。

     上堂:“汝等諸人,與麼上來,大似剌腦入膠盆。

     與麼下去,也是平地吃交,直饒不來不去,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上堂: “道遠乎哉?觸事而真。

    聖遠乎哉?體之則神。

    所以娑婆世界,以音聲為佛事。

     香積世界,以香飯為佛事。

    翠岩這裡,祇于出入息内供養承事。

    過現未來,塵沙諸佛,無一空過者。

     過現未來,塵沙諸佛,是翠岩侍者,無一不到。

    如一不到,三十拄杖。

    諸上座還會麼? 将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 上堂:“有情之本,依智海以為源;含識之流,總法身而為體。

    祇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達本情忘,知心體合。

    諸禅德會麼?古佛與露柱相交,佛殿與燈籠鬥額。

    若也不會,單重交拆。

    ”上堂: “竿木随身,逢場作戲。

    然雖如是,一手不獨拍,衆中莫有作家禅客,本分衲僧,出來共相唱和。

    有麼?” 時有僧出,禮拜,師曰:“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别調中。

    ”便下座。

     上堂:“天明平旦,萬事成辦。

    北俱盧洲長粳米飯。

    ”下座。

    上堂:“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

     你等諸人,橫擔拄杖,向甚麼處行腳?”良久曰:“東勝身洲持缽,西瞿耶尼吃飯。

    ”上堂: “假使心通無量時,曆劫何曾異今日?且道今日事作麼生?”良久曰:“烏龜鑽破壁。

    ”上堂: “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

    衲僧道,會也,山是山,水是水,饑來吃飯,困來打睡。

    忽然須彌山跳入你鼻孔裡,摩竭魚穿你眼睛中,作麼生商量?”良久曰: “參堂去!” 上堂:“一刀兩段,未稱宗師。

    就下平高,固非作者。

     翠岩到這裡,口似匾擔,你等諸人作麼生商量?”良久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上堂:“若見諸相非相,即山河大地,并無過咎。

     諸上座終日著衣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未曾挂著一縷絲,便能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

    然雖如是,著衣吃飯即不無,衲僧門下汗臭氣也未夢見在。

    ”上堂: “普賢行,文殊智,補陀岩上清風起,瞎驢趁隊過新羅,吉獠舌頭三千裡。

    ”上堂,拈起拄杖曰:“掌缽盂向香積世界,為甚麼出身無路? 挑日月于拄杖頭上,為甚麼有眼如盲?直得風行草偃,響順聲和,無纖芥可留,猶是交争底法。

     作麼生是不交争底法?”卓拄杖下座。

     上堂:“臨濟先鋒,放過一著,德山後令,且在一邊。

    獨露無私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 “堪嗟楚下鐘離昧。

    ﹝音抹﹞”以拂子擊禅床,下座。

    上堂:“教中道,種種取舍,皆是輪回。

     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你等諸人,到這裡且作麼生辨圓覺?”良久曰: “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

    ”以拂擊禅床。

    上堂:“古人道,山河石壁,不礙眼光。

    ”師曰:“作麼生是眼?”拈拄杖打禅床一下,曰: “須彌山百雜碎即不問,你且道娑竭羅龍王年多少?”俗士問:“如何是佛?”師曰:“著衣吃飯量家道。

    ”曰: “恁麼則退身三步,叉手當胸去也。

    ”師曰:“醉後添杯不如無。

    ”小參,舉百丈歲夜示衆曰: “你這一隊後生,經律論固是不知,入衆參禅禅又不會,臘月三十日,且作麼生折合去!”師曰:“灼然!諸禅德,去聖時遙,人心澹泊,看卻今時叢林,更是不得所在之處,或聚徒三百五百,浩浩地祇以飯食豐濃、寮舍穩便為旺化。

     中間孜孜為道者無一人。

     設有十個五個,走上走下,半青半黃,會即總道我會,各各自謂握靈蛇之珠,孰肯知非;及乎挨拶鞭逼将來,直是萬中無一。

    苦哉!苦哉!所謂般若叢林歲歲凋,無明荒草年年長。

     就中今時後生,才入衆來,便自端然拱手,受他别人供養,到處菜不擇一莖,柴不般一束,十指不沾水,百事不幹懷。

    雖則一期快意,争柰三塗累身。

     豈不見教中道,甯以熱鐵纏身,不受信心人衣,甯以洋銅灌口,不受信心人食。

    上座若也是去,直饒變大地作黃金,攪長河為酥酪,供養上座,未為分外。

     若也未是,至于滴水寸絲,便須披毛戴角,牽犁拽杷,償他始得。

    不見祖師道,入道不通理,複身還信施。

     此是決定底事,終不虛也。

    諸上座,光陰可惜,時不待人。

    莫待一朝眼光落地,缁田無一篑之功,鐵圍陷百刑之痛。

    莫言不道。

    珍重!” 瑞光月禅師蘇州瑞光月禅師,僧問:“俱胝一指,意旨如何?”師曰:“月落三更穿市過。

    ” 洞山子圓禅師瑞州洞山子圓禅師,上堂,有僧出抛下坐具。

    師曰:“一釣便上。

    ”僧提起坐具。

    師曰:“弄巧成拙。

    ” 僧曰:“自古無生曲,須是遇知音。

    ”師曰:“波斯入唐土。

    ”僧大笑歸衆。

     石霜永禅師法嗣福嚴保宗禅師南嶽福嚴保宗禅師,上堂:“世尊周行七步,舉足全乖。

    目顧四方,觸途成滞。

     金襕授去,殃及兒孫。

    玉偈傳來,挂人唇吻。

    風幡悟性,未離色塵。

    缽水投針,全成管見。

    祖師九年面壁,不見纖毫。

     盧公六代傳衣,圖他小利。

    江西一喝,不解慎初。

    德峤全施,未知護末。

    南山鼈鼻,謾指蹤由。

     北院枯松,徒彰風彩。

    雲門顧鑒,落二落三。

    臨濟全提,錯七錯八。

    若說君臣五位,直如紙馬過江。

     更推賓主交參,恰似泥人澡洗。

    獨超象外,且非捉兔之鷹。

    混迹塵中,未是咬豬之狗。

     何異趒坑堕塹,正是避溺投罝。

    如斯之解,正在常途。

    出格道人,如何話會? 豈不見陶潛俗子尚自睹事見機。

     而今祖室子孫,不可皮下無血。

    ”喝一喝。

    大陽如漢禅師郢州大陽如漢禅師,僧問:“如何是敲磕底句?”師曰:“檻外竹搖風,驚起幽人睡。

    ”曰: “觀音門大啟也。

    ”師曰:“師子咬人。

    ”乃曰:“聞聲悟道,失卻觀音眼睛。

    見色明心,昧了文殊巴鼻。

    一出一入,半開半合。

    泥牛昨夜遊滄海,直至如今不見回。

    咄!” 浮山遠禅師法嗣淨因道臻禅師東京淨因院道臻淨照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朝裝香,暮換水。

    ”問:“如何是觀音妙智力?” 師曰:“河南犬吠,河北驢鳴。

    ”上堂,拈拄杖曰:“楖栗木杖子,善能談佛祖。

    聾人既得聞,啞人亦解語。

     指白石為玉,點黃金為土。

    便恁麼會去,他家未相許。

    不相許,莫莽鹵。

    南街打鼓北街舞。

    ” 興化仁嶽禅師廬州興化仁嶽禅師,泉南人也。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臨濟問黃檗。

    ”曰:“學人不會。

    ” 師曰:“三回吃棒來。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曲錄禅床。

    ” 曰:“客來如何祇待?”師曰:“拄杖子。

    ” 問:“一大藏教盡是名言,離此名言,如何指示?”師曰:“癞馬揩枯柳。

    ” 曰:“學人不會。

    ”師曰: “駱駝好吃鹽。

    ”曰:“畢竟如何?”師曰:“鐵鞭指處馬空嘶。

    ” 玉泉謂芳禅師荊門軍玉泉謂芳禅師,僧問:“從上諸聖,以何法示人?”師拈起拄杖,僧曰:“學人不會。

    ”師曰: “兩手分付。

    ”僧拟議,師便打。

    定林惠琛禅師宿州定林惠琛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祇在目前。

    ”僧曰:“為甚麼不見?”師曰:“瞎。

    ” 本覺若珠禅師秀州本覺若珠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舉起拳,僧曰:“學人不會。

    ”師曰:“拳頭也不識。

    ”上堂:“說佛說祖,埋沒宗乘。

    舉古談今,淹留衲子。

    撥開上路,誰敢當頭。

    齊立下風,不勞拈出。

    無星秤子,如何辨得斤兩?若也辨得,須彌祇重半铢。

    若辨不得,拗折秤衡,向日本國與諸人相見。

    ” 華岩普孜禅師東京華嚴普孜禅師,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客路如天遠。

    ”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 “侯門似海深。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寰中天子。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塞外将軍令。

    ” 乃曰:“賓中問主,互換機鋒。

    主中問賓,同生同死。

    主中辨主,飲氣吞聲。

    賓中覓賓,白雲萬裡。

    故句中無意,意在句中。

    于斯明得,一雙孤雁撲地高飛。

    于斯未明,一對鴛鴦池邊獨立。

     知音禅客,相共證明。

    影響異流,切須子細。

    ”良久曰:“若是陶淵明,攢眉便歸去。

    ” 清隐惟湜禅師南康軍清隐院惟湜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斜街曲巷。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百藝百窮。

    ” 衡嶽奉能禅師潭州衡嶽寺奉能禅師,上堂:“宗風才舉,萬裡雲收。

    法令若行,千峰寒色。

    須彌頂上,白浪滔天。

     大海波中,紅塵滿地。

    應思黃梅昔日,少室當年,不能退己讓人,遂使舂糠答志,斷臂酬心。

     何似衡嶽這裡,山畬粟米飯,一桶沒鹽羹。

    苦樂共住,随高就低。

    且不是南頭買貴,北頭賣賤。

    直教文殊稽首,迦葉攢眉,龍樹馬鳴吞聲飲氣。

    目連鹙子且不能為。

    為甚如此。

    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 寶應昭禅師法嗣琅邪方銳禅師滁州琅邪方銳禅師,上堂:“造化無生物之心,而物物自成。

    雨露非潤物之意,而靈苗自榮。

     所以藥劑不食病自損,良師不親而心自明。

    故知妙慧靈光,不從緣得。

    到這裡方許你進步,琅邪與你别作個相見。

    還有麼?若無,不可壓良為賤。

    ” 興陽希隐禅師郢州興陽山希隐禅師,僧問:“如何是懸崖撒手底句?”師曰: “明月照幽谷。

    ”曰: “如何是絕後再蘇底句?”師曰:“白雲生太虛。

    ”曰:“恁麼則樵夫出林丘,處處歌春色。

    ”師曰:“是人道得。

    ”上堂: “了見不見,見了未了。

    路上行人,林間宿鳥。

    月裡塔高十二層,天外星躔百杪。

    要會麼? 手執夜明符,幾個知天曉。

    參!” 石門進禅師法嗣瑞岩智才禅師明州瑞岩智才禅師,僧問:“如何是截斷衆流句?”師曰:“好。

    ”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師曰: “随。

    ”曰:“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曰:“合。

    ”曰:“三句蒙師指,如何辨古今?”師曰:“向後不得錯舉。

    ” 上堂: “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槃平等故聖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無诤。

    ”拈拄杖卓一下,曰:“諸禅者,這拄杖子晝夜為諸人說平等法門,還聞麼? 若聞去,敢保諸人行腳事畢。

    若言不聞,亦許諸人頂門眼正。

    何故?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良久,笑曰:“向下文長。

    ” 金山穎禅師法嗣普慈崇珍禅師潤州普慈院崇珍禅師,僧問:“如何是普慈境?”師曰:“出門便見鶴林山。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入門便見珍長老。

    ” 瑞竹仲和禅師太平州瑞竹仲和禅師,僧問:“得坐披衣人盡委,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但知冰是水。

    ”曰: “更有事也無?”師曰:“休問水成冰。

    ”曰:“弄潮須是弄潮人。

    ”師曰: “這僧從浙中來。

    ” 金山懷賢禅師潤州金山懷賢圓通禅師,僧問:“師揚宗旨,得法何人?”師拈起拂子。

    僧曰: “鐵甕城頭曾印證,碧溪崖畔祖燈輝。

    ”師拂一拂,曰:“聽事不真,喚鐘作甕。

    ”石佛顯忠禅師越州石佛寺顯忠祖印禅師,僧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 “熱鏊上猢狲。

    ”曰: “如何是千百億化身?”師曰:“添香換水,點燈掃地。

    ”曰:“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系馬柱。

    ”曰:“有甚麼交涉?”師曰:“縛殺這漢。

    ”問:“會殺佛祖底始是作家。

    如何是殺佛祖底劍?” 師曰:“不斬死漢。

    ”曰: “如何是和尚劍?”師曰:“令不重行。

    ”問:“如何是相生?”師曰:“山河大地。

    ”曰:“如何是想生?”師曰:“兔子望月。

    ” 曰:“如何是流注生?”師曰:“無間斷。

    ”曰:“如何是色空?”師曰: “五彩屏風。

    ”上堂:“咄咄咄! 海底魚龍盡枯竭,三腳蝦蟆飛上天,脫殼烏龜火中活。

    ”上堂:“點時不到,皂白十分。

    到時不點,和泥合水。

     露柱跳入燈籠裡,即且從他。

    汝眉毛因甚麼卻拖在腳跟下,直饒于此明得,也是猢狲戴席帽。

     于此未明,何異曲穿靴。

    然雖如此,笑我者多,哂我者少。

    ” 淨住居說禅師杭州淨住院居說真淨禅師,參達觀,遂問曰:“某甲經論粗明,禅直不信,願師決疑。

    ”觀曰: “既不信禅,豈可明經?禅是經綱,經是禅網。

    提綱正網,了禅見經。

    ”師曰:“為某甲說禅看。

    ”觀曰: “向下文長。

    ”師曰:“若恁麼,經與禅乃一體。

    ”觀曰:“佛及祖非二心,如手搦拳,如拳搦手。

    ” 師因而有省,乃成偈曰:“二十餘年用意猜,幾番曾把此心灰。

    而今潦倒逢知己,李白元來是秀才。

    ” 西餘拱辰禅師安吉州西餘山拱辰禅師,上堂:“靈雲見華,眼中著翳。

    玄沙蹙指,體上遭迍。

     不如且恁麼過時,自然身心安樂。

    ”上堂:“理因事有,心逐境生。

    事境俱忘,千山萬水。

    作麼生得恰好去?”良久曰: “且莫剜肉成瘡。

    ”師有祖源通要三十卷行于世。

     般若善端禅師蘇州昆山般若寺善端禅師,僧問:“有生有滅,盡是常儀。

    無生無滅時如何?”師曰:“昆侖著靴空中立。

    ”曰:“莫便是為人處也無?”師曰:“石女簪花火裡眠。

    ”曰:“大衆證明。

    ”師曰:“更看泥牛鬥入海。

    ” 節使李端願居士節使李端願居士,兒時在館舍,常閱禅書。

     長雖婚宦,然笃志祖道,遂于後圃築室類蘭若,邀達觀處之。

    朝夕咨參,至忘寝食。

    觀一日視公曰:“非示現力,豈緻爾哉?柰無個所入何!”公問曰: “天堂地獄,畢竟是有是無?請師明說。

    ”觀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花。

    太尉就有裡尋無,手抯水月。

    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心外聞天堂。

    欲生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惡成境。

    太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

    ”公曰:“心如何了?”觀曰:“善惡都莫思量。

    ”公曰:“不思量後,心歸何所?”觀曰:“且請太尉歸宅。

    ”公曰: “祇如人死後,心歸何所?”觀曰:“未知生,焉知死?”公曰:“生則某已知之。

    ”觀曰:“生從何來?”公罔措。

     觀起揕其胸曰:“祇在這裡。

    更拟思量個甚麼?”公曰:“會得也。

    ”觀曰: “作麼生會?”公曰: “祇知貪程,不覺蹉路。

    ”觀拓開曰:“百年一夢,今朝方省。

    ”既而說偈曰:“三十八歲,懵然無知。

    及其有知,何異無知。

    滔滔汴水,隐隐隋堤,師其歸矣,箭浪東馳。

    ” 洞庭月禅師法嗣薦福院亮禅師蘇州薦福亮禅師,僧問:“不假言诠,請師示誨。

    ”師曰:“大衆總見汝恁麼問。

    ”曰: “莫祇這便是也無?”師曰:“罕逢穿耳客。

    ” 仗錫己禅師法嗣黃岩保軒禅師台州黃岩保軒禅師,僧問:“不欲無言,略憑施設時如何?”師曰:“知而故犯。

    ”僧禮拜,師便打。

     龍華嶽禅師法嗣西餘淨端禅師安吉州西餘師子淨端禅師,本郡人也。

    姓丘氏。

    始見弄師子,發明心要,往見龍華,蒙印可。

    遂旋裡。

     合彩為師子皮,時被之,因号端師子。

    丞相章公慕其道,躬請開法吳山,化風盛播。

     開堂日,僧官宣疏,至“推倒回頭,趯翻不托。

    七軸之蓮經未誦,一聲之漁父先聞。

    ”師止之。

     遂登座拈香,祝聖罷,引聲吟曰:“本是潇湘一鈎客,自西自東自南北。

    ” 大衆雜然稱善。

    師顧笑曰:“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 便下座。

    上堂:“二月二,禅翁有何謂,春風觸目百花開,公子王孫日日醺醺醉。

     唯有殿前陳朝桧,不入時人意。

    禅家流祇這是莫思慮,坦然齋後一瓯茶,長連床上伸腳睡。

    咄!”師到華亭,衆請上堂: “靈山師子,雲間哮吼,佛法無可商量。

    不如打個筋鬥。

    ”便下座。

    問: “羚羊未挂角時如何?”師曰:“怕。

    ”曰: “既是善知識,因何卻怕?”師曰:“山僧不曾見恁麼差異畜生。

    ” 南嶽下十二世翠岩真禅師法嗣大沩慕哲禅師潭州大沩慕哲真如禅師,撫州臨川聞氏子。

    僧問:“趙州庭柏意旨如何?”師曰: “夜來風色緊,狐客已先寒。

    ”曰:“先師無此語,又作麼生?”師曰:“行人始知苦。

    ”曰:“十載走紅塵,今朝獨露身。

    ”師曰:“雪上加霜。

    ”問:“如何是城裡佛?”師曰:“萬人叢裡不插标。

    ”曰:“如何是村裡佛?”師曰:“泥豬疥狗。

    ”曰: “如何是山裡佛?”師曰:“絕人往還。

    ”曰:“如何是教外别傳底一句?” 師曰:“翻譯不出。

    ”問: “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寒毛卓豎。

    ”曰:“見後如何?”師曰: “額頭汗出。

    ”上堂:“月生一,天地茫茫誰受屈。

     月生二,東西南北沒巴鼻。

    月生三,善财特地向南參。

    所以道,放行也怛薩舒光,把住也泥沙匿曜。

     且道放行是?把住是?”良久曰:“圓伊三點水,萬物自尖新。

    ”上堂: “古佛道,昔于波羅奈轉四谛法輪,堕坑落塹,今複轉最妙無上大法輪,土上加泥。

    如今還有不曆階梯、獨超物外者麼?”良久曰: “出頭天外看,誰是個中人?”上堂:“阿剌剌是甚麼?翻思當年破竈堕,杖子忽擊著,方知孤負我。

    ” 以拄杖擊香台一下曰:“堕!堕!”上堂:“扪空追響,勞汝精神。

    夢覺覺非,複有何事? 德山老人在汝諸人眉毛眼睫上,諸人還覺麼?若也覺去,夢覺覺非;若也未覺,扪空追響,終無了期。

     直饒向這裡倜傥分明,猶是梯山入貢。

    還有獨超物外者麼?”良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