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諒曰:“一合相。

    ”某曰:“我祇管看。

    ”未審恁麼道還得麼?”慧曰: “這裡即不然。

    ”公曰: “請和尚别一轉語。

    ”慧以手作拽鼻勢,曰:“這畜生更跳在。

    ”公于言下脫然無疑。

    有偈曰:“八角磨盤空裡走,金毛師子變作狗。

    拟欲将身北鬥藏,應須合掌南辰後。

    ” 複抒其師承密證,寄李翰林曰: “病夫夙以頑蠢,獲受獎顧。

    預聞南宗之旨,久陪上國之遊。

    動靜咨詢,周旋策發,俾其刳心之有詣,牆面之無慚者,誠出于席間床下矣。

     矧又故安公大師每垂誘導,自雙林滅影,隻履西歸,中心浩然,罔知所止。

     仍歲沈痾,神慮迷恍,殆及小間,再辨方位。

     又得雲門諒公大士見顧蓬蒿,諒之旨趣,正與安公同轍,并自廬山雲居歸宗而來,皆是法眼之流裔。

     去年假守茲郡,适會廣慧禅伯,實承嗣南院念,念嗣風穴,穴嗣先南院,南院嗣興化,興化嗣臨濟,臨濟嗣黃檗,黃檗嗣百丈,丈嗣馬祖,祖出讓和尚,讓即曹溪之長谪也。

     齋中務簡,退食之暇,或坐邀而至,或命駕從之。

    請扣無方,蒙滞頓釋。

    半歲之後,曠然弗疑。

     如忘忽記,如睡忽覺。

    平昔礙膺之物,嚗然自落。

    積劫未明之事,廓爾現前。

     固亦決擇之洞分,應接之無蹇矣。

     重念先德,率多參尋。

     如雪峰九上洞山,三到投子,遂嗣德山;臨濟得法于大愚,終承黃檗;雲岩多蒙道吾訓誘,乃為藥山之子;丹霞親承馬祖印可,而終作石頭之裔。

    在古多有,于理無嫌。

    病夫今繼紹之緣,實屬于廣慧;而提激之自,良出于鳌峰也。

    欣幸!欣幸!” 公問廣慧曰:“承和尚有言,一切罪業,皆因财寶所生,勸人疏于财利。

    況南閻浮提衆生,以财為命,邦國以财聚人,教中有财法二施,何得勸人疏财乎?”慧曰:“幡竿尖上鐵龍頭。

    ”公曰:“海壇馬子似驢大。

    ”慧曰:“楚雞不是丹山鳳。

    ”公曰:“佛滅二千歲,比丘少慚愧。

    ”公置一百問,請廣慧答。

    慧一一答回。

    公問李都尉曰: “釋迦六年苦行,成得甚麼事?”尉曰:“擔折知柴重。

    ”公因微恙,問環大師曰:“某今日忽違和,大師慈悲,如何醫療?”環曰: “丁香湯一碗。

    ”公便作吐勢,環曰:“恩愛成煩惱。

    ”環為煎藥次,公叫曰:“有賊!”環下藥于公前,叉手側立。

     公瞠目視之曰:“少叢林漢。

    ”環拂袖而出。

    又一日,問曰:“某四大将欲離散,大師如何相救?”環乃槌胸三下。

    公曰:“賴遇作家。

    ”環曰:“幾年學佛法,俗氣猶未除。

    ”公曰:“禍不單行。

    ”環作噓噓聲。

     公書偈遺李都尉曰:“漚生與漚滅,二法本來齊。

    欲識真歸處,趙州東院西。

    ”尉見遂曰:“泰山廟裡賣紙錢。

    ” 尉即至,公已逝矣。

     南嶽下十一世石霜圓禅師法嗣翠岩可真禅師洪州翠岩可真禅師,福州人也。

     嘗參慈明,因之金銮同善侍者坐夏。

     善乃慈明高第,道吾真、楊岐會皆推伏之。

    師自負親見慈明,天下無可意者。

     善與語,知其未徹,笑之。

    一日山行,舉論鋒發。

     善拈一片瓦礫,置磐石上,曰:“若向這裡下得一轉語,許你親見慈明。

    ” 師左右視,拟對之。

    善叱曰: “伫思停機,情識未透,何曾夢見?”師自愧悚,即還石霜。

    慈明見來,叱曰: “本色行腳人,必知時節,有甚急事,夏未了早已至此?”師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和尚。

    ”明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 “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明嗔目喝曰:頭白齒豁,猶作這個見解,如何脫離生死? 師悚然,求指示。

    ”明曰:“汝問我。

    ”師理前語問之。

    明震聲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師于言下大悟。

     師爽氣逸出,機辯迅捷,叢林憚之。

     住翠岩日,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同坑無異土。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深耕淺種。

    ” 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一堵牆,百堵調。

    ”曰:“如何是學人著力處?”師曰: “千日斫柴一日燒。

    ”曰:“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曰:“渾家送上渡頭船。

    ”問:“利人一句,請師垂示?”師曰: “三腳蝦蟆飛上天。

    ”曰:“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師曰:“饑逢王膳不能飨。

    ”問:“如何是道?”師曰: “出門便見。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擔枷過狀。

    ”上堂:“先德道,此事如爆龜文,爆即成兆,不爆成鈍。

    爆與不爆,直下便捏。

    上藍即不然,無固無必,虛空走馬,旱地行船,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遂拈拄杖曰: “拄杖子變作天大将軍,巡曆四天下。

    有守節不守節,有戒行無戒行,一時奏與天帝釋。

    ”乃喝一喝曰: “丈夫自有沖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

    ”卓一下上堂,舉龍牙頌曰:“學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

     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神鼎曰:“學道如鑽火,逢煙即便休。

    莫待金星現,燒腳又燒頭。

    ”師曰: “若論頓也,龍牙正在半途。

    若論漸也,神鼎猶少悟在。

    于此複且如何?諸仁者,今年多落葉,幾處掃歸家。

    ”上堂: “臨陣抗敵,不懼生死者,将軍之勇也。

    入山不懼虎兕者,獵人之勇也。

    入水不懼蛟龍者,漁人之勇也。

     作麼生是衲僧之勇?”拈拄杖曰:“這個是拄杖子,拈得、把得、動得,三千大千世界,一時搖動;若拈不得,把不得,動不得,文殊自文殊,解脫自解脫。

    參!” 上堂,舉:“僧問巴陵:“如何是道?”陵曰:“明眼人落井。

    ”又問寶應: “如何是道?”應曰:“五鳳樓前。

    ”又問首山:“如何是道?”山曰:“腳下深三尺。

    ” 此三轉語,一句壁立千仞,一句陸地行船,一句賓主交參。

    諸人莫有揀得者麼?出來道看。

    如無,且行羅漢慈,破結賊故。

    行菩薩慈,安衆生故。

     行如來慈,得如相故。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五通賢聖。

    ”曰:“學人不會。

    ”師曰:“舌至梵天。

    ” 師将入滅,示疾甚勞苦。

    席蒿于地,轉側不少休。

    哲侍者垂泣曰:“平生诃佛罵祖,今何為乃爾?”師熟視,诃曰: “汝亦作此見解邪?”即起趺坐,呼侍者燒香,煙起遂示寂。

    蔣山贊元禅師蔣山贊元覺海禅師,婺州義烏人。

    姓傅氏,乃大士之裔也。

    夙修種智,随願示生。

     父母感祥,闾裡稱異。

    三歲出家,七歲為僧。

    十五遊方,遠造石霜,升于丈室。

    慈明一見曰:“好好著槽廠。

    ” 師遂作驢鳴。

    明曰:“真法器耳。

    ”俾為侍者。

    二十年中,運水般柴,不憚寒暑,悉己躬親。

     求道後出世蘇台、天峰、龍華、白雲,府帥請居志公道場,提綱宗要,機鋒迅敏,解行相應,諸方推服。

     丞相王公安石重師德望,特奏章服師号。

    公又堅辭鼎席,結廬定林山中,與師蕭散林下,清談終日。

    贈師頌曰: “不與物違真道廣,每随緣起自禅深。

    舌根已淨誰能壞,足迹如空我得尋。

    ” 此亦明世希有事也。

    僧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東壁打西壁。

    ”曰:“客來如何祇待?”師曰:“山上樵,井中水。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師曰:“驢胎馬腹。

    ”問:“魯祖面壁,意旨如何?”師曰:“住持事繁。

    ” 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 “屠牛剝羊。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業在其中。

    ”上堂:“這個若是,如虎戴角。

    這個若不是,喚作甚麼?” 良久曰:“餧驢餧馬,珍重!”元佑元年,師乃遷化。

    丞相王公恸哭于塔,贊師真曰:“賢哉人也! 行厲而容寂,知言而能默。

    譽榮弗喜,辱毀弗戚。

    弗矜弗克,人自稱德。

    有缁有白,來自南北。

     弗順弗逆,弗抗弗抑。

    弗觀汝華,唯食己實。

    孰其嗣之,我有遺則。

    ”武泉山政禅師瑞州武泉山政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衣成人,水成田。

    ”上堂: “黃梅席上,海衆千人。

    付法傳衣,碓坊行者。

    是則紅日西升,非則月輪東上。

    參!” 雙峰省回禅師南嶽雙峰寺省回禅師,上堂:“南番人泛船,塞北人搖橹。

    波斯入大唐,須彌山作舞。

     是甚麼說話?”師元豐六年九月十七日淨發,沐浴辭衆。

    偈曰:“九十二光陰,分明對衆說。

    遠洞散寒雲,幽度殘月。

    ”言訖坐逝。

    荼毗齒頂不壞,上有五色異光。

    大甯道寬禅師洪州大甯道寬禅師,僧問:“飲光正見,為甚麼見拈花卻微笑?”師曰:“忍俊不禁。

    ”問: “丹霞燒木佛,院主為甚麼眉須堕落?”師曰:“賊不打貧兒家。

    ”問: “既是一真法界,為甚麼卻有千差萬别?”師曰: “根深葉茂。

    ”僧打圓相曰:“還出得這個也無?”師曰:“弄巧成拙。

    ” 問:“如何是前三三,後三三?”師曰: “數九不到九。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點茶須是百沸湯。

    ” 曰:“意旨如何?”師曰: “吃盡莫留滓。

    ”有僧造師之室,問:“如何是露地白牛?”師以火箸插火爐中,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 “頭不欠,尾不剩。

    ”師在同安日,時有僧問:“既是同安,為甚麼卻有病僧化去?”師曰:“布施不如還卻債。

    ” 上堂:“少林妙訣,古佛家風。

    應用随機,卷舒自在。

    如拳作掌,開合有時。

     似水成漚,起滅無定。

     動靜俱顯,語默全彰。

    萬用自然,不勞心力。

    到這裡喚作順水放船,且道逆風舉棹,誰是好手?”良久曰: “弄潮須是弄潮人。

    ”喝一喝曰:“珍重!”上堂:“無念為宗,無住為本。

     真空為體,妙有為用。

     所以道,盡大地是真空,遍法界是妙有。

     且道是甚麼人用得,四時運用,日月長明,法本不遷,道無方所,随緣自在,逐物升沈。

    此土他方,入凡入聖。

    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随俗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 “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道吾悟真禅師潭州道吾悟真禅師,上堂:“古今日月,依舊山河。

    若明得去,十方薄伽梵,一路槃門。

     若明不得,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上堂:“師子兒哮吼,龍馬駒跳。

    古佛鏡中明,三山孤月皎。

    ”遂作舞,下座。

     上堂,舉:“洞山道:“五台山上雲蒸飯,佛殿階前狗尿天。

    刹竿頭上煎子,三個猢狲夜簸錢。

    ” 老僧即不然。

    三面狸奴腳踏月,兩頭白牯手拏煙。

    戴冠碧兔立庭柏,脫殼烏龜飛上天。

     老僧葛藤盡被汝諸人觑破了也。

    洞山老人,甚是奇特。

    雖然如是,祇行得三步四步,且不過七跳八跳。

    且道訛在甚麼處?老僧今日不惜眉毛,一時布施。

    ”良久曰:“叮咛損君德,無言真有功,任從滄海變,終不為君通。

    ”問:“凝然便會時如何?”師曰:“老鼠尾上帶研槌。

    ”問:“如何是真如體?”師曰:“夜叉屈膝眼睛黑。

    ”曰:“如何是真如用?”師曰:“金剛杵打鐵山摧。

    ”問:“如何是常照?”師曰:“針鋒上須彌。

    ”曰:“如何是寂照?”師曰:“眉毛裡海水。

    ”曰:“如何是本來照?”師曰: “草鞋裡跳。

    ”僧退,師曰: “寂照常照本來照,草鞋底下常跳。

    更會針鋒上須彌,眉毛中水常渺渺。

    ” 問:“如何是佛?”師曰:“洞庭無蓋。

    ” 上堂:“山前麥熟,廬陵米價,鎮州蘿蔔,更有一般。

    ”良久曰:“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 上堂:“古人道,認著依前還不是,實難會。

    土宿颔下髭須多,波斯眼深鼻孔大。

     甚奇怪,欻然透過新羅界。

    ”問僧:“甚處來?”曰:“堂中來。

    ”師曰: “聖僧道甚麼?”僧近前不審。

    師曰:“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曰:“過在甚麼處?”師曰:“萬裡崖州。

    ”師不安,僧問:“和尚近日尊位如何?”師曰:“粥飯頭不了事。

    ”僧無語。

    師鳴指一下。

     上堂:“普化明打暗打,布袋橫撒豎撒,石室行者踏碓,因甚志卻下腳。

    ” 問:“如何是第一玄?”師曰: “釋尊光射阿難肩。

    ”曰:“如何是第二玄?”師曰:“孤輪衆象攢。

    ”曰: “如何是第三玄?”師曰: “泣向枯桑淚漣漣。

    ”曰:“如何是第一要?”師曰:“最好精照。

    ”曰: “如何是第二要?”師曰:“閃電乾坤光晃耀。

    ” 曰:“如何是第三要?”師曰:“路夾青松老。

    ”上堂,舉:“僧問首山: “如何是佛?”山曰: “新婦騎驢阿家牽。

    ””師曰:“手提巴鼻腳踏尾,仰面看天聽流水。

    天明送出路傍邊,夜靜還歸茅屋裡。

    ” 蔣山保心禅師蔣山保心禅師,僧問:“月未圓時如何?”師曰:“順數将去。

    ”曰:“圓後如何?”師曰:“倒數将來。

    ”問: “如何是吹毛劍?”師曰:“黑漆露柱。

    ”問:“聲色兩字如何透得?”師曰:“一手吹,一手拍。

    ” 百丈惟政禅師洪州百丈惟政禅師,上堂: “岩頭和尚用三文錢索得個妻,祇解撈蝦摝蚬,要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門風斷絕。

    大衆要識公妻麼?百丈今日不惜唇吻,與你諸人注破:蓬鬓荊钗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

    ”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百鳥銜花獻?”師曰:“有錢千裡通。

    ”曰: “見後為甚麼不銜花?”師曰:“無錢隔壁聾。

    ”問:“達磨未來時如何?” 師曰:“六六三十六。

    ”曰:“來後如何?”師曰:“九九八十一。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本耳樹頭生。

    ”問: “一切法是佛法,意旨如何?”師曰: “一重山下一重人。

    ”問:“上行下學,未是作家。

    背楚投吳,方為達士。

    豈不是和尚語?”師曰:“是。

    ”曰: “父财子用也。

    ”師曰:“汝試用看。

    ”僧拟議,師便打。

    上堂:“天台普請,人人知有,南嶽遊山,又作麼生?會則燈籠笑你,不會有眼如盲。

    ” 香山蘊良禅師明州香山蘊良禅師,僧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刹竿頭上舞三台。

    ”曰:“如何是接初機句?” 師曰:“上大人。

    ”曰:“如何是末後句?”師曰:“雙林樹下。

    ”問: “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曰:“磨坊裡。

    ” 上堂,良久,呵呵大笑曰:“笑個甚麼?笑他鴻鹄沖天飛,烏龜水底逐魚兒。

    三個老婆六隻奶,金剛背上爛如泥。

    呵呵呵,知不知,東村陳大耆。

    參!” 南峰惟廣禅師蘇州南峰惟廣禅師,上堂:“一問一答,如鐘含響,似谷應聲。

     蓋為事不獲已,且于建化門中,放一線道。

    若據衲僧門下,天地懸殊,且道衲僧有甚麼長處?”良久曰:“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

    咄!” 大沩德乾禅師潭州大沩德乾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水從山上出。

    ”曰:“意旨如何?”師曰:“溪澗豈能留?”乃曰:“山花似錦,文殊撞著眼睛;幽鳥綿蠻,觀音塞卻耳際。

    諸仁者更思量個甚麼? 昨夜三更睡不著,翻身捉得普賢,貶向無生國裡,一覺直至天明。

    今朝又得與諸人相見說夢。

    噫! 是甚麼說話。

    ”卓拄杖,下座。

     靈山本言禅師全州靈山本言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誰教汝恁麼問?”曰:“今日起動和尚也。

    ”師曰: “謝訪及。

    ” 廣法源禅師安吉州廣法院源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磚頭瓦片。

    ”問:“鬧中取靜時如何?”師曰:“冤不可結。

    ”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眉毛下。

    ”曰: “便與麼會時如何?”師曰:“瞳兒笑點頭。

    ”問:“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日月星辰。

    ”曰:“如何是向下事?”師曰:“地獄镬湯。

    ”問: “萬裡無雲時如何?”師曰:“猢狲忍餓。

    ”曰:“乞師拯濟。

    ”師曰: “甚麼火色。

    ”問:“古人拈槌舉拂,意旨如何?”師曰:“白日無閑人。

    ”曰:“如何承當?”師曰:“如風過耳。

    ”問:“握劍當胸時如何?”師曰:“老鴉成隊。

    ”曰:“正是和尚見處。

    ”師曰:“蛇穿鼻孔。

    ”僧拂袖便出。

    師曰:“大衆相逢。

    ”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行履?”師曰: “十字街頭。

    ”曰:“與麼則敗缺也。

    ”師曰:“知你不到這田地。

    ”曰:“到後如何?”師曰:“家常茶飯。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曰:“乾姜附子。

    ”曰:“與麼則不同也。

    ” 師曰:“冰片雪團。

    ”上堂:“春雨微微,檐頭水滴,聞聲不悟,歸堂面壁。

    ”上堂:“若論大道,直教杼山無開口處。

    你諸人試開口看。

    ”僧便問: “如何是大道?”師曰:“擔不起。

    ”曰:“為甚麼擔不起?”師曰:“大道。

    ”上堂:“若論此事,切莫道著。

     道著即頭角生。

    ”有僧出曰:“頭角生也。

    ”師曰:“禍事。

    ”曰:“某甲罪過。

    ”師曰:“龍頭蛇尾,伏惟珍重!” 師元豐八年十月十二晚,忽書偈曰:“雪鬓霜髭九九年,半肩毳衲盡諸緣。

     廓然笑指浮雲散,玉兔流光照大千。

    ” 擲筆而寂。

     靈隐德章禅師靈隐德章禅師,初住大相國寺西經藏院。

     慶曆八年九月一日,仁宗皇帝诏師于延春閣下齋,宣普照大師問:“如何是當機一句?”師曰:“一言迥出青霄外,萬仞峰前崄處行。

    ”曰:“作麼生是崄處行?” 師便喝。

    曰:“皇帝面前,何得如此?”師曰:“也不得放過。

    ”明年又宣入内齋,複宣普照問: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曰:“雷驚細草萌芽發,高山進步莫遲遲。

    ”曰: “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曰: “戴角披毛異,來往任縱橫。

    ”曰:“如何是人境雨俱奪?”師曰:“出門天外迥,流山影不真。

    ”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曰: “寒林無宿客,大海聽龍吟。

    ”後再宣入化成殿齋,宣守賢問:“齋筵大啟,如何報答聖君?”師曰: “空中求鳥迹。

    ”曰:“意旨如何?”師曰:“水内覓魚蹤。

    ”師進心珠歌曰:“心如意,心如意,任運随緣不相離。

     但知莫向外邊求,外邊求,終不是,枉用工夫隐真理,識心珠,光耀日,秘藏深密無形質。

     拈來掌内衆人驚,二乘精進争能測。

    碧眼胡須指出,臨機妙用何曾失?尋常切忌與人看,大地山河動岌岌。

    ” 師皇佑二年乞歸山林養老。

    禦批杭州靈隐寺住持,賜号明覺。

     琅邪覺禅師法嗣定慧超信禅師蘇州定慧院超信海印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曰:“湘源斑竹杖。

    ”曰:“意旨如何?” 師曰:“枝枝帶淚痕。

    ”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那吒忿怒。

    ”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衲僧罔措。

    ” 曰:“如何是第三句?”師曰:“西天此土。

    ”上堂:“泥蛇咬石鼈,露柱啾啾叫。

    須彌打一棒,閻老呵呵笑。

     參!”上堂:“若識般若,即被般若縛。

    若不識般若,亦被般若縛。

     識與不識,拈放一邊,卻問諸人,如何是般若體?參堂去!”上堂:“莺聲闌,蟬聲急,入水烏龜頭不濕。

     鹭鸶飛入蘆花叢,雪月交輝俱不及。

    吽!” 泐潭曉月禅師洪州泐潭曉月禅師,僧問:“修多羅教,如标月指,未審指個甚麼?”師曰:“請高著眼。

    ”曰:“曙色未分人盡望,及乎天曉也尋常。

    ”師曰:“年衰鬼弄人。

    ”姜山方禅師越州姜山方禅師,僧問:“如何是不動尊?”師曰:“單著布衫穿市過。

    ”曰:“學人未曉。

    ”師曰: “騎驢踏破洞庭波。

    ”曰:“透過三級浪,專聽一聲雷。

    ”師曰:“伸手不見掌。

    ”曰:“還許學人進向也無?”師曰: “踏地告虛空。

    ”曰:“雷門之下,布鼓難鳴。

    ”師曰:“八花毬子上,不用繡紅旗。

    ”曰: “三十年後,此話大行。

    ”師便打。

    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師曰: “穿針嫌眼小。

    ”曰:“出水後如何?”師曰:“盡日展愁眉。

    ” 問:“如何是一塵入正受?”師曰:“蛇銜老鼠尾。

    ”曰:“如何是諸塵三昧起?”師曰:“鼈咬釣魚竿。

    ”曰:“恁麼則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去也。

    ”師曰:“堂前一碗夜明燈,簾外數莖青瘦竹。

    ”問:“諸佛未出世時如何?” 師曰:“不識酒望子。

    ”曰:“出世後如何?”師曰:“釣魚船上贈三椎。

    ” 問:“如何是佛?”師曰: “留髭表丈夫。

    ”問:“奔流度刃,疾焰過風,未審姜山門下還許借借也無?”師曰:“天寒日短夜更長。

    ”曰: “錦帳繡鴛鴦,行人難得見。

    ”師曰:“髑髅裡面氣沖天。

    ”僧召和尚,師曰:“雞頭鳳尾。

    ”曰:“諾方泥裡洗,諾,據義應作“諸”字。

     姜山畫将來。

    ”師曰:“姜山今日為客,且望阇黎善傳。

    雖然如是,不得放過。

    ”便打。

    上堂: “穿雲不渡水,渡水不穿雲。

    乾坤把定不把定,虛空放行不放行。

    橫三豎四,乍離乍合,将長補短,即不問汝諸人,飯是米做一句,要且難道。

    ”良久曰:“私事不得官酬。

    ”上堂:“不是道得道不得,諸方盡把為奇特。

     寒山燒火滿頭灰,笑罵豐幹這老賊。

    ” 白鹿顯端禅師福州白鹿山顯端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曰:“九州百粵。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 “乘肥衣錦。

    ”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持刀按劍。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禮防君子。

    ”問:“如何是異類?”師曰:“鴉巢生鳳。

    ”上堂:“摩騰入漢,肉上剜瘡。

    僧會來吳,眼中添屑。

    達磨九年面壁,鬼魅之由。

     二祖立雪求心,翻成不肖。

    汝等諸人到這裡,如何吐露?若也道得,海上橫行。

    若道不得,林間獨卧。

    ” 以拄杖擊禅床一下。

    問:“如何是無相佛?”師曰:“灘頭石師子。

    ”曰: “意旨如何?”師曰:“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

    ”問:“凝然湛寂時如何?”師曰:“不是阇黎安身立命處。

    ”曰:“如何是學人安身立命處?” 師曰:“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

    ”問:“如何是教意?”師曰:“楞伽會上。

    ”曰:“如何是祖意?”師曰:“熊耳山前。

    ”曰:“教意祖意,相去幾何?”師曰:“寒松連翠竹,秋水對紅蓮。

    ” 琅邪智遷禅師滁州琅邪山智遷禅師,僧問:“如何是琅邪境?”師曰:“松因有恨蕭疏老,花為無情取次開。

    ”曰: “如何是境中人?”師曰:“發長僧貌醜。

    ”問:“如何是和尚為人句?” 師曰:“眼前三尺雪。

    ”曰:“莫便是也無?”師曰:“腦後一枝花。

    ”涼峰洞淵禅師泉州涼峰洞淵禅師,僧問:“如何是槃?”師曰:“刀斫斧劈。

    ”曰:“如何是解脫。

    ”師曰: “衫長褲短。

    ”問:“諸聖不到處,師還知也無?”師曰:“老來無力下禅床。

    ”問:“離四句,絕百非時如何?”師曰: “柴門草自深。

    ”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松直棘曲。

    ”問: “如何是佛?”師曰:“金沙照影。

    ”曰: “如何是道?”師曰:“玉女抛梭。

    ”曰:“佛與道相去幾何?”師曰: “龜毛長一丈,兔角長八尺。

    ”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