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腳法師,說得行不得。

    ”又至法堂,令維那聲鐘集衆。

    師曰:“還識老僧麼?”衆無對。

    師擲下拐子,端然而逝。

     谥廣濟禅師。

    寶壽沼禅師鎮州寶壽沼禅師,﹝第一世﹞。

    僧問:“萬境來侵時如何?”師曰:“莫管他。

    ”僧禮拜,師曰:“不要動著,動著即打折汝腰。

    ”師在方丈坐,因僧問訊次,師曰:“百千諸聖,盡不出此方丈内。

    ”曰: “祇如古人道,大千沙界海中漚,未審此方丈向甚麼處著?”師曰:“千聖現在。

    ”曰:“阿誰證明?”師便擲下拂子。

     僧從西過東立,師便打。

    僧曰:“若不久參,焉知端的?”師曰:“三十年後,此話大行。

    ”趙州來,師在禅床背面而坐,州展坐具禮拜。

    師起入方丈。

    州收坐具而出。

     師問僧,“甚處來?”曰:“西山來。

    ”師曰: “見狝猴麼?”曰:“見。

    ”師曰:“作甚麼伎倆?”曰:“見某甲一個伎倆也不得。

    ”師便打。

    胡釘鉸參,師問: “汝莫是胡釘鉸麼?”曰:“不敢。

    ”師曰:“還釘得虛空麼!”曰:“請和尚打破。

    ”師便打,胡曰:“和尚莫錯打某甲。

    ”師曰:“向後有多口阿師與你點破在。

    ”胡後到趙州。

     舉前話,州曰:“汝因甚麼被他打?”胡曰: “不知過在甚麼處?”州曰:“祇這一縫尚不柰何?”胡于此有省。

    趙州曰:“且釘這一縫。

    ”僧問: “萬裡無雲時如何?”師曰:“青天也須吃棒。

    ”曰:“未審青天有甚麼過?”師便打。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面黑眼睛白。

    ”西院來參,問:“踏倒化城來時如何?”師曰:“不斬死漢。

    ”院曰:“斬。

    ”師便打,院連道:“斬!斬!”師又随聲打。

    師卻回方丈曰:“适來這僧,将赤肉抵他乾棒,有甚死急!” 三聖慧然禅師鎮州三聖院慧然禅師,自臨濟受訣,遍曆叢林。

    至仰山,山問: “汝名甚麼?”師曰:“慧寂。

    ”山曰: “慧寂是我名。

    ”師曰:“我名慧然。

    ”山大笑而已。

    仰山因有官人相訪,山問:“官居何位?”曰:“推官。

    ” 山豎起拂子曰:“還推得這個麼?”官人無對。

    山令衆下語,皆不契。

    時師不安,在槃堂内将息。

     山令侍者去請下語,師曰:“但道和尚今日有事。

    ”山又令侍者問:“未審有甚麼事?”師曰:“再犯不容。

    ” 到香嚴,嚴問:“甚處來?”師曰:“臨濟。

    ”嚴曰:“将得臨濟喝來麼?” 師以坐具蓦口打。

    又到德山,才展坐具,山曰: “莫展炊巾,這裡無殘羹馊飯。

    ”師曰:“縱有也無著處。

    ”山便打,師接住棒,推向禅床上。

     山大笑,師哭蒼天,便下參堂。

    堂中首座号踢天泰,問:“行腳高士,須得本道公驗,作麼生是本道公驗?”師曰:“道甚麼?”座再問,師打一坐具曰:“這漆湧前後觸忤多少賢良!”座拟人事,師便過第二座人事,又到道吾。

     吾預知,以绯抹額,持神杖于門下立。

    師曰:“小心祗候。

    ”吾應喏。

    師參堂了,再上人事。

    吾真威儀,方丈内坐。

    師才近前,吾曰:“有事相借問,得麼?”師曰:“也是适來野狐精。

    ”便出去,住後,上堂:“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為人。

    ”便下坐。

    ﹝與化雲:“我逢人即不出,出則便為人。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臭肉來蠅。

    ”﹝興化雲:“破驢脊上足蒼蠅。

    ”﹞問:“僧近離甚處?” 僧便喝。

    師亦喝。

    僧又喝,師又喝。

    僧曰:“行棒即瞎。

    ” 便喝。

    師拈棒,僧乃轉身作受棒勢。

    師曰:“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便棒,僧曰:“這賊!” 便出去師遂抛下棒。

    次有僧問:“适來争容得這僧?”師曰:“是伊見先師來。

    ” 魏府大覺和尚魏府大覺和尚,參臨濟。

    濟才見,豎起拂子。

    師展坐具,濟擲下拂子。

    師收坐具,參堂去。

     時僧衆曰:“此僧莫是和尚親故,不禮拜又不吃棒?”濟聞說,令侍者喚适來新到上來。

     師随侍者到方丈,濟曰:“大衆道汝來參長老,又不禮拜,又不吃棒,莫是老僧親故?”師乃珍重下去。

    師住後,僧問: “如何是本來身?”師曰:“頭枕衡山,腳踏山嶽。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

    ”問: “如何是鎮國寶?”師曰:“穿耳賣不售。

    ”問:“香草未生時如何?”師曰:“嗅著腦裂。

    ”曰:“生後如何?” 師曰:“腦裂。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十字街頭,望空啟告。

    ”問:“如何是大覺?”師曰:“惡覺。

    ” 曰:“乖極。

    ”師便打。

    問:“忽來忽去時如何?”師曰:“風吹柳絮毛毬走。

    ”曰:“不來不去時如何?”師曰: “華嶽三峰頭指天。

    ”問:“一飽忘百饑時如何?”師曰:“縱遇臨岐食,随分納些些。

    ”臨終時謂衆曰: “我有一隻箭,要付與人。

    ”時有一僧出,曰:“請和尚箭。

    ”師曰:“汝喚甚麼作箭?”僧喝,師打數下,便歸方丈。

     卻喚其僧入來,問曰:“汝适來會麼?”曰:“不會。

    ”師又打數下,擲卻拄杖。

    曰: “已後遇明眼人,分明舉似。

    ”便乃告寂。

     灌溪志閑禅師灌溪志閑禅師,魏府館陶史氏子。

    幼從柏岩禅師披剃受具。

    後見臨濟,濟蓦胸搊住,師曰: “領,領。

    ”濟拓開曰:“且放汝一頓。

    ”師離臨濟至末山。

    ﹝語見末山章。

    ﹞師住後,上堂曰: “我在臨濟爺爺處得半杓,末山娘娘處得半杓,共成一杓。

    吃了,直至如今飽不饑。

    ”僧問:“請師不借借。

    ”師曰: “滿口道不得。

    ”師又曰:“大庾嶺頭佛不會,黃梅路上沒衆生。

    ”師會下一僧,去參石霜。

    霜問:“甚處來?”曰:“灌溪來。

    ”霜曰:“我南山,不如他北山。

    ”僧無對。

    僧回舉似師,師曰: “何不道灌溪修槃堂了也?”問: “久向灌溪,到來祇見漚麻池。

    ”師曰:“汝祇見漚麻池,且不見灌溪。

    ” 曰:“如何是灌溪?”師曰:“劈箭急。

    ” ﹝後人舉似玄沙,沙雲:“更學三十年未會禅。

    ”﹞問:“如何是古人骨?” 師曰:“安置不得。

    ”曰:“為甚麼安置不得?”師曰: “金烏那教下碧天。

    ”問:“金鎖斷後如何?”師曰:“正是法汝處。

    ”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缽裡盛飯,鐼裡盛羹。

    ”曰:“學人不會。

    ”師曰:“饑則食,飽則休。

    ” 上堂:“十方無壁落,四畔亦無門。

     露裸裸,赤灑灑,無可把。

    ”便下座。

    問:“如何是一色?”師曰:“不随。

    ”曰:“一色後如何?”師曰: “有闇黎承當分也無?”問:“今日一會,祗敵何人?”師曰:“不為凡聖。

    ”問:“一句如何?”師曰:“不落千聖機。

    ”問:“如何是洞中水?”師曰:“不洗人。

    ”唐乾甯二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問侍者曰:“坐死者誰?”曰:“僧伽。

    ”師曰: “立死者誰?”曰:“僧會。

    ”師乃行七步,垂手而逝。

     涿州紙衣和尚涿州紙衣和尚,﹝即克符道者。

    ﹞初問臨濟:“如何是奪人不奪境?”濟曰: “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發白如絲。

    ”師曰:“如何是奪境不奪人?”濟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将軍塞外絕煙塵。

    ”師曰: “如何是人境俱奪?”濟曰:“并汾絕信,獨處一方。

    ”師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奪?”濟曰:“王登寶殿,野老讴歌。

    ” 師于言下領旨。

    後有頌曰:“奪人不奪境,緣自帶訛。

    拟欲求玄旨,思量反責麼。

    骊珠光燦爛,蟾桂影婆娑。

     觌面無差互,還應滞網羅。

    奪境不奪人,尋言何處真。

    問禅禅是妄,究理理非親。

     日照寒光澹,山搖翠色新。

    直饒玄會得,也是眼中塵。

    人境兩俱奪,從來正令行。

    不論佛與祖,那說聖凡情。

     拟犯吹毛劍,還如值木盲。

    進前求妙會,特地斬情靈。

    人境俱不奪,思量意不偏。

    主賓言少異,問答理俱全。

     踏破澄潭月,穿開碧落天。

    不能明妙用,淪溺在無緣。

    ”僧問:“如何是賓中賓?”師曰: “倚門傍戶猶如醉,出言吐氣不慚惶。

    ”曰:“如何是賓中主?”師曰: “口念彌陀雙拄杖,目瞽瞳人不出頭。

    ”曰:“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高提禅師當機用,利物應知語帶悲。

    ”曰:“如何是主中主?”師曰: “橫按镆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

    ”曰:“既是太平寰宇,為甚麼卻斬癡頑?”師曰:“不計夜行剛把火,直須當道與人看。

    ” 定州善崔禅師定州善崔禅師,州将王令公于衙署張座,請師說法,師升座,拈拄杖曰:“出來也打,不出來也打。

    ” 僧出曰:“崔禅!”師擲下拄杖曰:“久立令公,伏惟珍重!”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定州瓷器似鐘鳴。

    ”曰:“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口口分明沒喎斜。

    ” 鎮州萬壽和尚鎮州萬壽和尚,僧問:“如何是迦葉上行衣?”師曰:“鶴飛千點雪,雲鎖萬重山。

    ”問: “如何是丈六金身?”師曰:“袖頭打領,腋下剜襟。

    ”曰:“學人不會。

    ” 師曰:“不會請人裁。

    ”師訪寶壽,壽坐不起。

     師展坐具,壽下禅床。

    師卻坐,壽驟入方丈,閉卻門。

    知事見師坐不起,曰: “請和尚庫下吃茶。

    ”師乃歸院。

    翌日,寶壽來複谒,師踞禅床。

    壽展坐具,師亦下禅床。

    壽卻坐,師歸方丈閉卻門。

     壽入侍者寮,取灰圍卻方丈門,便歸去。

    師遂開門見曰:“我不恁麼,他卻恁麼。

    ”幽州譚空和尚幽州譚空和尚,鎮州牧有姑為尼,行腳回,欲開堂為人,牧令師勘過。

    師問曰: “見說汝欲開堂為人,是否?”尼曰:“是。

    ”師曰:“尼是五障之身,汝作麼生為人?”尼曰:“龍女八歲,南方無垢世界成等正覺又作麼生?”師曰:“龍女有十八變,你試一變看。

    ”尼曰:“設使變得,也祇是個野狐精。

    ”師便打。

     牧聞舉乃曰:“和尚棒折那!”僧問:“德山棒,臨濟喝,未審那個最親?” 師曰: “已前在衆裡,老僧也曾商量來。

    ”僧便喝。

    師曰:“卻是汝會。

    ”僧曰: “錯。

    ”師便打。

    上堂,衆集。

    有僧出曰:“拟問不問時如何?” 師曰:“嗄。

    ”僧便喝。

    師曰:“。

    ”僧又喝。

    師拈拄杖,僧曰:“瞎。

    ” 師抛下拄杖,曰:“今日失利。

    ”僧曰: “草賊大敗。

    ”便歸衆。

    師以手向空點一點,曰:“大衆!還有人辨得麼?若有辨得者,出來對衆道看。

    ” 師良久,曰:“頂門上眼,也鑒不破。

    ”便下座。

    寶壽和尚問:“除卻中上二根人來時,師兄作麼生?”師曰: “汝适來舉早錯也。

    ”壽曰:“師兄也不得無過?”師曰:“汝卻與我作師兄。

    ”壽側掌曰:“這老賊!”襄州曆村和尚襄州曆村和尚,僧問:“如何是觀其音聲而得解脫?”師将火箸敲柴曰:“汝還聞麼?”曰:“聞。

    ”師曰:“誰不解脫?”師煎茶次,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舉起茶匙。

    僧曰:“莫祇這便當否?” 師擲向火中。

     滄州米倉和尚滄州米倉和尚,州牧請師與寶壽入廳供養。

    令人傳語,請二長老譚論佛法。

    壽曰:“請師兄答話。

    ” 師便喝。

    壽曰:“某甲話也未問,喝作麼?”師曰:“猶嫌少在。

    ”壽卻一喝。

     智異山和尚新羅國智異山和尚,一日示衆曰:“冬不寒,臘後看。

    ”便下座。

    善權徹禅師常州善權山徹禅師,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曰: “冬寒夏熱。

    ”曰:“此意如何?”師曰: “炎天宜散袒,冬後更深藏。

    ” 金沙和尚金沙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聽。

    ”曰: “恁麼則大衆側聆。

    ”師曰:“十萬八千。

    ”齊聳禅師齊聳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老僧并不知。

    ”曰: “和尚是大善知識,為甚麼不知?”師曰: “老僧不曾接下機?”問:“如何是道?”師曰:“往來無障礙。

    ”複曰: “忽遇大海,作麼生過?”僧拟議,師便打。

    雲山和尚雲山和尚,有僧從西京來,師問:“還将得西京主人書來否?”曰: “不敢妄通消息。

    ”師曰: “作家師僧,天然有在。

    ”曰:“殘羹馊飯誰吃?”師曰:“獨有阇黎不甘吃。

    ”其僧乃作吐勢,師喚侍者曰: “扶出這病僧著。

    ”僧便出去。

    師見僧來,便作起勢,僧便出去。

    師曰: “得恁麼靈利。

    ”僧便喝曰: “作這個眼目,承嗣臨濟,也太屈哉!”師曰:“且望阇黎善傳。

    ”僧回首,師喝曰:“作這個眼目,錯判諸方名言。

    ”随後便打。

     虎溪庵主虎溪庵主,僧問:“庵主在這裡多少年也?”師曰:“祇見冬凋夏長,年代總不記得。

    ”曰: “大好不記得。

    ”師曰:“汝道我在這裡得多少年也?”曰:“冬凋夏長,!”師曰:“鬧市裡虎。

    ”僧到相看,師不顧。

    僧曰:“知道庵主有此機鋒!”師鳴指一下,僧曰:“是何宗旨?”師便打。

     僧曰:“知道今日落人便宜。

    ”師曰: “猶要棒吃在。

    ”有僧才入門,師便喝。

    僧默然,師便打,僧卻喝。

    師曰:“好個草賊。

    ”有僧到,近前曰:“不審庵主?”師曰:“阿誰?”僧便喝。

    師曰:“得恁麼無賓主?”曰: “猶要第二喝在。

    ”師便喝。

    有僧問: “和尚何處人?”師曰:“隴西人。

    ”曰:“承聞隴西出鹦鹉,是否?”師曰:“是”。

    曰:“和尚莫不是否?” 師便作鹦鹉聲。

    僧曰:“好個鹦鹉!”師便打。

     覆盆庵主覆盆庵主問僧:“甚處來?”僧曰:“覆盆山下來。

    ”師曰:“還見庵主麼?”僧便喝,師便打。

    僧曰: “作甚麼!”師住棒。

    僧拟議,師又打。

    一日,有僧從山下哭上,師閉卻門。

    僧于門上畫一圓相,門外立地。

    師從庵後出,卻從山下哭上。

    僧喝曰:“猶作這個去就在。

    ”師便換手捶胸曰:“可惜先師一場埋沒。

    ” 僧曰:“苦!苦!”師曰:“庵主被謾。

    ” 桐峰庵主桐峰庵主,僧問:“和尚這裡忽遇大蟲,作麼生?”師便作大蟲吼。

     僧作怖勢,師大笑。

    僧曰: “這老賊。

    ”師曰:“争柰老僧何!”有僧到庵前便去,師召阇黎,僧回首便喝。

    師良久,僧曰:“死卻這老漢。

    ” 師便打。

    僧無語,師呵呵大笑。

    有僧入庵便把住師,師叫:“殺人!殺人!” 僧拓開曰:“叫喚作甚麼?” 師曰:“誰?”僧便喝,師便打。

    僧出外回首曰:“且待!且待!”師大笑。

     有老人入山參,師曰:“住在甚處?” 老人不語。

    師曰:“善能對機。

    ”老人地上拈一枝草示師,師便喝。

    老人禮拜,師便歸庵。

    老人曰: “與麼疑殺一切人在!” 杉洋庵主杉洋庵主,有僧到參,師問:“阿誰?”曰:“杉洋庵主。

    ”師曰:“是我。

    ”僧便喝,師作噓聲。

    僧曰: “猶要棒吃在。

    ”師便打。

    僧問:“庵主得甚麼道理,便住此山?”師曰:“也欲通個來由,又恐遭人點檢。

    ”僧曰:“又争免得。

    ”師便喝,僧曰:“恰是。

    ”師便打,僧大笑而出。

    師曰:“今日大敗。

    ” 定上座定上座,初參臨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濟下禅床擒住,師拟議。

    濟與一掌,師伫思。

    傍僧曰:“定上座何不禮拜?”師方作禮,忽然大悟。

    後南遊,路逢岩頭、雪峰、欽山三人。

    岩頭問:“上座甚處來?” 師曰:“臨濟來。

    ”岩曰:“和尚萬福。

    ”師曰:“和尚已順世也。

    ”岩曰: “某甲三人特去禮拜,薄福不遇,不知和尚在日有何言句,請上座舉一兩則。

    ”師遂舉臨濟上堂曰: “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在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

    ”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禅床搊住曰:“道!道!” 僧拟議,濟拓開曰:“無位真人是甚麼乾屎橛?”岩頭不覺吐舌。

    雪峰曰: “臨濟大似白拈賊。

    ”欽山曰: “何不道赤肉團上非無位真人?”師便擒住曰:“無位真人與非無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 欽山被擒,直得面黃面青,語之不得。

    岩頭、雪峰曰:“這新戒不識好惡,觸忤上座,且望慈悲。

    ”師曰: “若不是這兩個老漢,殺這尿床鬼子。

    ”師在鎮府齋,回到橋上坐次,逢三人座主,一人問: “如何是禅河深處,須窮到底?”師擒住,拟抛向橋下。

    二座主近前谏曰:“莫怪觸忤上座,且望慈悲。

    ”師曰: “若不是這兩個座主,直教他窮到底。

    ”上座上座,離臨濟參德山,山才見,下禅床作抽坐具勢。

    師曰: “這個且置,或遇心境一如底人來,向伊道個甚麼,免被諸方檢責。

    ”山曰: “猶較昔日三步在,别作個主人公來。

    ”師便喝,山默然。

    師曰:“塞卻這老漢咽喉也。

    ”拂袖便出。

    ﹝沩山聞舉雲:“上座雖得便宜,争柰掩耳偷鈴。

    ”﹞又參百丈,茶罷,丈曰: “有事相借問得麼?”師曰:“幸自非言,何須謼譗?”師曰:“更請一瓯茶。

    ”丈曰:“與麼則許借問。

    ”丈曰: “收得安南,又憂塞北。

    ”師擘開胸曰:“與麼不與麼?”丈曰:“要且難構,要且難構。

    ”師曰:“知即得,知即得。

    ”﹝仰山雲:“若有人知得此二人落處,不妨奇特。

    若辨不得,大似日中迷路。

    ” ﹞南岩下六世興化獎禅師法嗣南院慧颙禅師汝州南院慧颙禅師,﹝亦曰寶應。

    ﹞上堂:“赤肉團上,壁立千仞。

    ”僧問: “赤肉團上,壁立千仞,豈不是和尚道?”師曰:“是。

    ”僧便掀倒禅床。

     師曰:“這瞎驢亂作。

    ”僧拟議,師便打。

    問:“僧近離甚處?”曰: “長水。

    ”師曰:“東流西流?”曰:“總不恁麼。

    ”師曰:“作麼生?” 僧珍重,師便打。

    僧參,師舉拂子,僧曰: “今日敗缺。

    ”師放下拂子。

    僧曰:“猶有這個在。

    ”師便打。

    問僧:“近離甚處?”曰:“襄州。

    ”師曰:“來作甚麼?”曰:“特來禮拜和尚。

    ”師曰:“恰遇寶應老不在。

    ”僧便喝。

    師曰:“向汝道不在,又喝作甚麼?”僧又喝,師便打。

    僧禮拜,師曰:“這棒本是汝打我,我且打汝。

    要此話大行,瞎漢參堂去。

    ” 思明和尚未住西院時,到參禮拜了,曰:“無可人事,從許州來,收得江西剃刀一柄,獻和尚。

    ”師曰:“汝從許州來,為甚卻收得江西剃刀?”明把師手掏一掏。

    師曰:“侍者收取。

    ”明以衣袖拂一拂便行。

    師曰: “阿剌剌,阿剌剌!” 上堂:“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

    ”僧便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師曰: “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

    ”曰:“此猶未是某甲問處。

    ”師曰:“汝問處作麼生?”僧曰:“失。

    ”師便打,其僧不肯。

     後于雲門會下,聞二僧舉此話。

    一僧曰:“當時南院捧折那!”其僧忽契悟,遂奔回省觐,師已圓寂。

     乃谒風穴,穴一見便問:“上座莫是當時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麼?”僧曰: “是。

    ”師曰:“汝當時作麼生會?”曰: “某甲當時如在燈影裡行相似。

    ”穴曰:“汝會也。

    ” 問:“古殿重興時如何?”師曰:“明堂瓦插檐。

    ”曰:“與麼則莊嚴畢備也。

    ”師曰:“斬草蛇頭落。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無量大病源。

    ”曰:“請師醫。

    ”師曰: “世醫拱手。

    ”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 師曰:“且待我斫棒。

    ”問:“如何是無相涅槃?”師曰:“前三點,後三點。

    ”曰:“無相涅槃,請師證照。

    ” 師曰:“三點前,三點後。

    ”問:“凡聖同居時如何?”師曰:“兩個貓兒一個獰。

    ”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 “八花九裂。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頭不梳,面不洗。

    ”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