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如何是佛?”師曰:“待有即向你道。
” 曰:“與麼則和尚無佛也。
”師曰:“正當好處。
”曰:“如何是好處?” 師曰:“今日是三十日。
” 問園頭:“瓠子開花也未?”曰:“開花已久。
”師曰:“還著子也無?” 曰:“昨日遭霜了也。
”師曰:“大衆吃個甚麼?”僧拟議,師便打。
問僧:“名甚麼?”曰:“普參。
” 師曰:“忽遇屎橛作麼生?” 僧便不審,師便打。
問:“人逢碧眼時如何?”師曰:“鬼争漆桶。
”問:“龍躍江湖時如何?”師曰:“瞥嗔瞥喜。
”曰: “傾湫倒嶽時如何?”師曰:“老鴉沒觜。
”問:“萬裡無雲時如何?”師曰:“餓虎投崖。
”問:“二王相見時如何?” 師曰:“十字路頭吹尺八。
”問:“如何是薝蔔林?”師曰:“鬼厭箭。
”問:“如何是金剛不壞身?”師曰: “老僧在汝腳底。
”僧便喝,師曰:“未在。
”僧又喝,師便打。
問:“上上根器人來,師還接也無?”師曰:“接。
”曰: “便請和尚接。
”師曰:“且喜共你平交。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王尚書、李仆射。
”曰: “意旨如何?”師曰:“牛頭南,馬頭北。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五男二女。
”問: “拟伸一問,師意如何?”師曰:“是何公案?”僧曰:“喏。
”師曰:“放汝三十棒。
” 問:“如何是寶應主?”師曰:“杓大碗小。
”問僧:“近離甚處?”曰: “龍興。
”曰:“發足莫過葉縣也無?” 僧便喝。
師曰:“好好問你,又惡發作麼?”曰:“喚作惡發即不得。
”師卻喝,曰:“你既惡發,我也惡發。
近前來,我也沒量罪過,你也沒量罪過。
瞎漢參堂去!”問僧:“近離甚處?”曰:“襄州。
”師曰: “是甚麼物恁麼來!”曰:“和尚試道看。
”師曰:“适來禮拜底。
”曰: “錯。
”師曰:“禮拜底錯個甚麼?”曰:“再犯不容。
”師曰:“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
瞎漢參堂去!”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師曰: “不上天堂,則入地獄。
”曰:“和尚又作麼生?”師曰:“還知寶應老漢落處麼?”僧拟議,師打一拂,曰:“你還知吃拂子底麼?” 曰:“不會。
”師曰:“正令卻是你行。
”又打一拂子。
守廓侍者守廓侍者,問德山曰:“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山曰:“作麼,作麼?”師曰:“點飛龍馬,跛鼈出頭來。
”山便休去。
來日浴出,師過茶與山,山于背上拊一下曰:“昨日公案作麼生?”師曰: “這老漢今日方始瞥地。
”山又休去。
師行腳到襄州華嚴和尚會下。
一日,嚴上堂,曰: “大衆,今日若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子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華嚴與汝證據。
” 師出,禮拜起,便喝,嚴亦喝,師又喝,嚴亦喝。
師禮拜起,曰:“大衆,看這老漢一場敗缺。
”又喝一喝,拍手歸衆。
嚴下座歸方丈。
時風穴作維那,上去問訊。
嚴曰:“維那,汝來也,叵耐守廓适來把老僧扭掜一上,待集衆打一頓趁出。
” 穴曰:“趁他遲了也。
自是和尚言過,他是臨濟下兒孫,本分恁麼。
”嚴方息怒。
穴下來舉似師。
師曰:“你著甚來由勸這漢,我未問前,早要棒吃。
得我話行,如今不打,搭卻我這話也。
”穴曰: “雖然如是,已遍天下也。
” 寶壽沼禅師法嗣西院思明禅師汝州西院思明禅師,僧問:“如何是伽藍?” 師曰:“荊棘叢林。
”曰:“如何是伽藍中人?”師曰:“獾兒貉子。
”問:“如何是不變易底物?”師曰:“打帛石。
”問:“如何是臨濟一喝?”師曰:“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
”曰:“和尚慈悲何在?”師便打。
從漪上座到法席,句日,常自曰: “莫道會佛法人,覓個舉話底人也無?”師聞而默之。
漪異日上法堂次,師召從漪,漪舉首。
師曰:“錯。
”漪進三兩步,師又曰:“錯。
” 漪近前,師曰:“适來兩錯,是上座錯,是思明老漢錯?”曰:“是從漪錯。
”師曰:“錯!錯!”乃曰: “上座且在這裡過夏,共汝商量這兩錯。
”漪不肯,便去。
後住相州天平山,每舉前話曰: “我行腳時被惡風吹到汝州,有西院長老勘我,連下兩錯,更留我過夏,待共我商量。
我不道恁麼時錯,我發足向南方去時,早知錯了也。
”﹝首山念雲:“據天平作恁麼解會,未夢見西院在,何故?話在。
”﹞寶壽和尚寶壽和尚﹝第二世。
﹞在先寶壽為供養主,壽問:“父母未生前,還我本來面目來!”師立至夜深,下語不契。
翌日辭去。
壽曰:“汝何往?”師曰:“昨日蒙和尚設問,某甲不契,往南方參知識去。
”壽曰: “南方禁夏不禁冬,我此間禁冬不禁夏。
汝且作街坊過夏。
若是佛法,阛阓之中,浩浩紅塵,常說正法。
” 師不敢違。
一日,街頭見兩人交争,揮一拳曰:“你得恁麼無面目?”師當下大悟,走見寶壽。
未及出語,壽便曰: “汝會也,不用說。
”師便禮拜。
壽臨遷化時,囑三聖請師開堂。
師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師便打。
聖曰:“與麼為人,非但瞎卻這僧眼,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法眼雲: “甚麼處是瞎卻人眼處?”﹞師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僧問:“不占阃域,請師不謗。
”師曰:“莫。
” 問:“種種莊嚴、殷勤奉獻時如何?”師曰: “莫污我心田。
”師将順寂,謂門人曰:“汝還知吾行履處否?”曰:“知和尚長坐不卧。
” 師又召僧近前來,僧近前,師曰:“去,非吾眷屬。
”言訖而化。
三聖然禅師法嗣鎮州大悲和尚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别道?”師曰:“開口即錯。
”曰:“真是學人師也。
”師曰: “今日向弟子手裡死。
”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
師抛下棒曰:“不打這死漢。
”問: “如何是谛實之言?”師曰:“舌拄上齶。
”曰:“為甚麼如此?”師便打。
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問: “不著聖凡,請師答話。
”師曰:“好。
” 僧拟議,師便喝。
淄州水陸和尚淄州水陸和尚,僧問:“如何是學人用心處?”師曰:“用心即錯。
”曰:“不起一念時如何?”師曰: “沒用處漢。
”問:“此事如何保任?”師曰:“切忌。
”問:“如何是最初一句?”師便喝,僧禮拜。
師以拂子點曰: “且放。
”問:“狹路相逢時如何?”師便攔胸拓一拓。
魏府大覺和尚法嗣廬州大覺和尚廬州大覺和尚,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鳥獸銜華?”師曰:“有恁麼畜生無所知。
”曰: “見後為甚麼不銜華?”師曰:“無恁麼畜生有所知。
” 澄心旻德禅師廬州澄心院旻德禅師,在興化遇示衆曰:“若是作家戰将,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師出禮拜起便喝,化亦喝。
師又喝,化亦喝。
師禮拜歸衆。
化曰:“适來若是别人,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
何故?為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住後,僧問:“如何是澄心?”師曰: “我不作這活計。
”曰: “未審作麼生?”師便喝。
僧曰:“大好不作這活計。
”師便打。
問:“如何是道?”師曰:“老僧久住澄心院。
”曰: “如何是道中人?”師曰:“破衲長披經歲年。
”問:“露地不通風時如何?”師曰:“漆。
”問: “既是澄心,為甚麼出來入去?”師曰:“鼻孔上著灸。
”僧禮拜,師便打。
竹園山和尚荊南府竹園山和尚,僧問:“久向和尚會禅,是否?”師曰: “是。
”僧曰:“蒼天!蒼天!” 師近前,以手掩僧口。
曰:“低聲!低聲!”僧打一掌,便拓開。
師曰: “山僧招得。
”僧拂袖出去,師笑曰: “早知如是,悔不如是。
”問:“既是竹園,還生筍也無?”師曰:“千株萬株。
”曰:“恁麼則學人有分也。
”師曰: “汝作麼生?”僧拟議,師便打。
法華和尚宋州法華院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獨坐五峰前。
” 問:“如何是初生月?”師曰:“不高不低。
”曰:“還許學人瞻敬也無?”師曰:“三日後看。
”問: “如何是法華家風?”師曰:“寒時寒殺,熱時熱殺。
”曰:“如何是寒時寒殺?”師曰:“三三兩兩抱頭行。
”曰:“如何是熱時熱殺。
”師曰: “東西南北見者嗤。
”問:“學人手持白刃,直進化門時如何?”師曰: “你試用看。
”僧便喝。
師擒住,僧随手打一掌,師拓開曰:“老僧今日失利。
”僧作舞而出。
師曰: “賊首頭犯。
” 灌溪閑禅師法嗣魯祖教禅師池州魯祖山教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今日不答話。
”曰:“大好不答話。
”師便打。
問:“如何是雙林樹?”師曰:“有相身中無相身。
”曰:“如何是有相身中無相身?”師曰: “金香爐下鐵昆侖。
”問:“如何是孤峰獨宿底人?”師曰:“半夜日頭明,日午打三更。
”問:“如何是格外事?”師曰:“化道緣終後,虛空更那邊。
”問:“進向無門時如何?”師曰:“太鈍生!”曰:“不是鈍生,直下進向無門時如何?” 師曰:“靈機未曾論邊際,執法無門在暗中。
”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 師曰:“春來草自青,月上已天明。
”曰:“如何是不著力處?”師曰:“崩山石頭落,平川燒火行。
”紙衣和尚法嗣鎮州談空和尚鎮州談空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麻纏紙裹。
”問:“百了千當時如何?”師和聲便打。
問: “格外之譚,請師舉唱。
”師曰:“隘路不通風。
”曰:“莫祇這便是也無?”師乃噓噓。
際上座際上座,行腳到洛京南禅,時有朱行軍設齋,入僧堂顧視曰:“直下是。
”遂行香,口不住道,至師面前,師便問:“直下是個甚麼?”行軍便喝。
師曰:“行軍幸是會佛法底人,又惡發作甚麼?”行軍曰:“喚作惡發即不得。
”師便喝。
行軍曰:“鈎在不疑之地。
”師又喝,行軍便休。
齋退,令客司: “請适來下喝僧來。
”師至,便共行軍言論,并不顧諸人。
僧錄曰:“行軍适來争容得這僧無禮?”行軍曰: “若是你諸人喝,下官有劍。
”僧錄曰:“某等固是不會,須是他晖長老始得。
”行軍曰:“若是南禅長老,也未夢見在。
” 僧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曰:“龍騰滄海,魚躍深潭。
”曰: “畢竟如何?”師曰:“夜聞祭鬼鼓,朝聽上灘歌。
”問:“如何是上座家風?”師曰:“三腳蝦蟆背大象。
” 南嶽下七世南院颙禅師法嗣風穴延沼禅師汝州風穴延沼禅師,餘杭劉氏子。
幼不茹葷,習儒典,應進士。
一舉不遂,乃出家,依本州開元寺智恭披削受具,習天台止觀。
年二十五,谒鏡清。
清問:“近離甚處?”師曰:“自離東來。
”清曰: “還過小江也無?”師曰:“大舸獨飄空,小江無可濟。
”清曰:“鏡水秦山,鳥飛不度。
子莫道聽途言?”師曰: “滄溟尚怯艨勢,列漢飛帆渡五湖。
”清豎拂子曰:“争奈這個何!”師曰: “這個是甚麼?”清曰:“果然不識。
” 師曰:“出沒卷舒,與師同用。
”清曰:“杓蔔聽虛聲,熟睡饒語。
”師曰: “澤廣藏山,理能伏豹。
”清曰: “舍罪放愆,速須出去。
”師曰:“出去即失。
”便出,到法堂乃曰: “夫行腳人,因緣未盡其善,不可便休去。
”卻回曰:“某甲适來,辄陳小騃,冒渎尊顔,伏蒙慈悲,未賜罪責。
”清曰: “适來言從東來,豈不是翠岩來?”師曰:“雪窦親栖寶蓋東。
”清曰: “不逐忘羊狂解息,卻來這裡念篇章。
”師曰: “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
”清曰:“詩速秘卻,略借劍看。
”師曰:“首甑人攜劍去。
”清曰: “不獨觸風化,亦自顯颟顸。
”師曰:“若不觸風化,争明古佛心?”清曰: “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再許允容,師今何有?”清曰: “東來衲子,菽麥不分。
祇聞不已而已,何得仰已而已。
”師曰:“巨浪湧千尋,澄波不離水。
”清曰: “一句截流,萬機寝削。
”師便禮拜。
清曰:“衲子俊哉!衲子俊哉!” 師到華嚴,嚴問:“我有牧牛歌,辄請阇黎和。
”師曰:“羯鼓掉鞭牛豹跳,遠村梅樹觜盧都。
” 師參南院,入門不禮拜。
院曰:“入門須辨主。
”師曰:“端的請師分。
”院于左膝拍一拍,師便喝。
院于右滕拍一拍,師又喝。
院曰:“左邊一拍且置,右邊一拍作麼生?”師曰:“瞎!”院便拈棒,師曰: “莫盲枷瞎棒,奪打和尚,莫言不道。
”院擲下棒曰:“今日被黃面浙子鈍置一場。
”師曰:“和尚大似持缽不得,詐道不饑。
” 院曰:“阇黎曾到此間麼?”師曰:“是何言欤?”院曰:“老僧好好相借問。
”師曰:“也不得放過。
”便下。
參衆了,卻上堂頭禮謝。
院曰:“阇黎曾見甚麼人來?”師曰:“在襄州華嚴與廓侍者同夏。
”院曰: “親見作家來。
”院問:“南方一棒作麼商量?”師曰:“作奇特商量。
”師卻問:“和尚此間一棒作麼商量?” 院拈拄杖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
”師于言下大徹玄旨,遂依止六年,四衆請主風穴。
又八年,李史君與阖城士庶,再請開堂演法矣。
上堂:“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勿自拘于小節。
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滞殼迷封。
縱然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
應是從前依他作解,明昧兩歧,與你一時掃卻。
直教個個如師子兒,吒呀地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觑著?觑著即瞎卻渠眼。
”時有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 “即便瞎。
”曰:“瞎後如何?”師曰:“撈天摸地。
” 師後因本郡兵寇作孽,與衆避地于郢州,谒前請主李使君,留于衙内度夏。
普設大會,請師上堂。
才升座,乃曰:“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
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祇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還有人道得麼?” 時有盧陂長老出,問: “學人有鐵牛之機,請師不搭印。
”師曰:“慣釣鲸鲵澄巨浸,卻嗟蛙步驙泥沙。
”陂伫思,師喝曰:“長老何不進語?” 陂拟議,師便打一拂子,曰:“還記得話頭麼?試舉看。
”陂拟開口,師又打一拂子。
牧主曰:“信知佛法與王法一般。
” 師曰:“見甚麼道理?”牧主曰:“當斷不斷,反招其亂。
”師便下座。
至九月,汝州大師宋侯舍宅為寺,複來郢州,請師歸新寺住持。
至周廣順元年,賜額廣慧。
師住二十二年,常餘百衆。
上堂,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不是佛?”曰:“未曉玄言,請師直指。
”師曰: “家住海門洲,扶桑最先照。
”問:“朗月當空時如何?”師曰:“不從天上輥,任向地中埋。
”問:“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師曰:“木雞啼子夜,刍狗吠天明。
” 上堂,舉寒山詩曰:“梵志死去來,魂識見閻老。
讀盡百王書,未免受捶拷。
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
”僧問:“如何是一稱南無佛?”師曰:“燈連鳳翅當堂照,月映娥眉面看。
”問:“如何是佛?” 師曰:“嘶風木馬緣無絆,背角泥牛痛下鞭。
”問:“如何是廣慧劍?”師曰:“不斬死漢。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天魔膽裂。
”曰:“磨後如何?”師曰: “軒轅無道。
”問:“矛盾本成雙翳病,帝網明珠事若何?” 師曰:“為山登九仞,撚土定千鈞。
”問:“幹木奉文侯,知心有幾人?” 師曰: “少年曾決龍蛇陣,老倒還聽稚子歌。
”問:“如何是清涼山中主?”師曰: “一句不遑無著問,迄今猶作野盤僧。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鶴有九臯難翥翼,馬無千裡謾追風。
”問: “未有之言,請師試道。
”師曰: “入市能長嘯,歸家著短衣。
”問:“夏終今日,師意如何?”師曰:“不憐鵝護雪,且喜蠟人冰。
”問:“歸鄉無路時如何?”師曰: “平窺紅爛處,暢殺子平生。
”問:“滿目荒郊翠,瑞草卻滋榮時如何?” 師曰: “新出紅爐金彈子,簉破阇黎鐵面皮。
”問:“如何是互換之機?”師曰: “和盲誖愬瞎。
”問:“真性不随緣,如何得衁悟?”師曰: “豬肉案上滴乳香。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金沙灘頭馬郎婦。
”問:“一色難分,請師顯示。
”師曰: “滿爐添炭猶嫌冷,路上行人祇守寒。
”問:“如何是學人立身處?”師曰:“井底泥牛吼,林間玉兔驚。
”問: “如何是道?”師曰:“五鳳樓前。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問取皇城使。
”問:“不傷物義,請師便道。
”師曰: “劈腹開心,猶未性燥。
”問:“未定渾濁,如何得照?”師曰:“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問: “如何是衲僧行履處?”師曰:“頭上吃棒,口裡喃喃。
”問:“靈山話月,曹溪指月,去此二途,請師直指。
”師曰: “無言不當啞。
”曰:“請師定當。
”師曰:“先度汨羅江。
”問:“任性浮沉時如何?”師曰:“牽牛不入欄。
”問: “凝然便會時如何?”師曰:“截耳卧銜。
”問:“狼煙永息時如何?”師曰:“兩腳捎空。
”問:“祖令當行時如何?”師曰: “點。
”問:“不施寸刃,便登九五時如何?”師曰:“鞭屍屈項。
” 上堂,舉古雲:“我有一隻箭,曾經久磨煉。
射時遍十方,落處無人見。
”師曰:“山僧即不然,我有一隻箭,未嘗經磨煉,射不遍十方,要且無人見。
”僧便問:“如何是和尚箭?”師作彎弓勢,僧禮拜。
師曰:“拖出這死漢。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披席把碗。
”曰:“見後如何?”師曰:“披席把碗。
”問: “未達其源時如何?”師曰:“鶴冷移巢易,龍寒出洞難。
”問:“不露鋒铓句,如何辨主賓?”師曰: “口銜羊角鳔膠粘。
”問:“将身禦險時如何?”師曰:“布露長書寫罪原。
”問: “學人解問訛句,請師舉起訝人機。
”師曰:“心裡分明眼睛黑。
”問: “生死到來時如何?”師曰:“青布裁衫招犬吠。
”曰:“如何得不吠去?” 師曰:“自宜躲避寂無聲。
”問:“如何是真道人?”師曰:“竹竿頭上禮西方。
”問:“魚隐深潭時如何?” 師曰:“湯蕩火燒。
”問:“如何是諸佛行履處?”師曰:“青松綠竹下。
”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
”曰:“既是大善知識,為甚麼殺人不眨眼?”師曰:“塵埃影裡不拂袖,盡戟門前磨寸金。
”問:“一即六,六即一。
一六俱亡時如何?”師曰:“一箭落雙雕。
”曰:“意百如何?”師曰:“身亡迹謝。
”問: “摘葉尋枝即不問,直截根源事若何?”師曰:“赴供淩晨去,開塘帶雨歸。
”問:“問問盡是掜怪,請師直指根源。
” 師曰:“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問:“正當恁麼時如何?”師曰: “盲龜值木雖優穩,枯木生華物外春。
” 問:“寶塔元無縫,金門即日開時如何?”師曰:“智積佐來空合掌,天王捧出不知音。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
” 曰:“與麼則和尚無佛也。
”師曰:“正當好處。
”曰:“如何是好處?” 師曰:“今日是三十日。
” 問園頭:“瓠子開花也未?”曰:“開花已久。
”師曰:“還著子也無?” 曰:“昨日遭霜了也。
”師曰:“大衆吃個甚麼?”僧拟議,師便打。
問僧:“名甚麼?”曰:“普參。
” 師曰:“忽遇屎橛作麼生?” 僧便不審,師便打。
問:“人逢碧眼時如何?”師曰:“鬼争漆桶。
”問:“龍躍江湖時如何?”師曰:“瞥嗔瞥喜。
”曰: “傾湫倒嶽時如何?”師曰:“老鴉沒觜。
”問:“萬裡無雲時如何?”師曰:“餓虎投崖。
”問:“二王相見時如何?” 師曰:“十字路頭吹尺八。
”問:“如何是薝蔔林?”師曰:“鬼厭箭。
”問:“如何是金剛不壞身?”師曰: “老僧在汝腳底。
”僧便喝,師曰:“未在。
”僧又喝,師便打。
問:“上上根器人來,師還接也無?”師曰:“接。
”曰: “便請和尚接。
”師曰:“且喜共你平交。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師曰:“王尚書、李仆射。
”曰: “意旨如何?”師曰:“牛頭南,馬頭北。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五男二女。
”問: “拟伸一問,師意如何?”師曰:“是何公案?”僧曰:“喏。
”師曰:“放汝三十棒。
” 問:“如何是寶應主?”師曰:“杓大碗小。
”問僧:“近離甚處?”曰: “龍興。
”曰:“發足莫過葉縣也無?” 僧便喝。
師曰:“好好問你,又惡發作麼?”曰:“喚作惡發即不得。
”師卻喝,曰:“你既惡發,我也惡發。
近前來,我也沒量罪過,你也沒量罪過。
瞎漢參堂去!”問僧:“近離甚處?”曰:“襄州。
”師曰: “是甚麼物恁麼來!”曰:“和尚試道看。
”師曰:“适來禮拜底。
”曰: “錯。
”師曰:“禮拜底錯個甚麼?”曰:“再犯不容。
”師曰:“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
瞎漢參堂去!”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師曰: “不上天堂,則入地獄。
”曰:“和尚又作麼生?”師曰:“還知寶應老漢落處麼?”僧拟議,師打一拂,曰:“你還知吃拂子底麼?” 曰:“不會。
”師曰:“正令卻是你行。
”又打一拂子。
守廓侍者守廓侍者,問德山曰:“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山曰:“作麼,作麼?”師曰:“點飛龍馬,跛鼈出頭來。
”山便休去。
來日浴出,師過茶與山,山于背上拊一下曰:“昨日公案作麼生?”師曰: “這老漢今日方始瞥地。
”山又休去。
師行腳到襄州華嚴和尚會下。
一日,嚴上堂,曰: “大衆,今日若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子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華嚴與汝證據。
” 師出,禮拜起,便喝,嚴亦喝,師又喝,嚴亦喝。
師禮拜起,曰:“大衆,看這老漢一場敗缺。
”又喝一喝,拍手歸衆。
嚴下座歸方丈。
時風穴作維那,上去問訊。
嚴曰:“維那,汝來也,叵耐守廓适來把老僧扭掜一上,待集衆打一頓趁出。
” 穴曰:“趁他遲了也。
自是和尚言過,他是臨濟下兒孫,本分恁麼。
”嚴方息怒。
穴下來舉似師。
師曰:“你著甚來由勸這漢,我未問前,早要棒吃。
得我話行,如今不打,搭卻我這話也。
”穴曰: “雖然如是,已遍天下也。
” 寶壽沼禅師法嗣西院思明禅師汝州西院思明禅師,僧問:“如何是伽藍?” 師曰:“荊棘叢林。
”曰:“如何是伽藍中人?”師曰:“獾兒貉子。
”問:“如何是不變易底物?”師曰:“打帛石。
”問:“如何是臨濟一喝?”師曰:“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
”曰:“和尚慈悲何在?”師便打。
從漪上座到法席,句日,常自曰: “莫道會佛法人,覓個舉話底人也無?”師聞而默之。
漪異日上法堂次,師召從漪,漪舉首。
師曰:“錯。
”漪進三兩步,師又曰:“錯。
” 漪近前,師曰:“适來兩錯,是上座錯,是思明老漢錯?”曰:“是從漪錯。
”師曰:“錯!錯!”乃曰: “上座且在這裡過夏,共汝商量這兩錯。
”漪不肯,便去。
後住相州天平山,每舉前話曰: “我行腳時被惡風吹到汝州,有西院長老勘我,連下兩錯,更留我過夏,待共我商量。
我不道恁麼時錯,我發足向南方去時,早知錯了也。
”﹝首山念雲:“據天平作恁麼解會,未夢見西院在,何故?話在。
”﹞寶壽和尚寶壽和尚﹝第二世。
﹞在先寶壽為供養主,壽問:“父母未生前,還我本來面目來!”師立至夜深,下語不契。
翌日辭去。
壽曰:“汝何往?”師曰:“昨日蒙和尚設問,某甲不契,往南方參知識去。
”壽曰: “南方禁夏不禁冬,我此間禁冬不禁夏。
汝且作街坊過夏。
若是佛法,阛阓之中,浩浩紅塵,常說正法。
” 師不敢違。
一日,街頭見兩人交争,揮一拳曰:“你得恁麼無面目?”師當下大悟,走見寶壽。
未及出語,壽便曰: “汝會也,不用說。
”師便禮拜。
壽臨遷化時,囑三聖請師開堂。
師開堂日,三聖推出一僧,師便打。
聖曰:“與麼為人,非但瞎卻這僧眼,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法眼雲: “甚麼處是瞎卻人眼處?”﹞師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僧問:“不占阃域,請師不謗。
”師曰:“莫。
” 問:“種種莊嚴、殷勤奉獻時如何?”師曰: “莫污我心田。
”師将順寂,謂門人曰:“汝還知吾行履處否?”曰:“知和尚長坐不卧。
” 師又召僧近前來,僧近前,師曰:“去,非吾眷屬。
”言訖而化。
三聖然禅師法嗣鎮州大悲和尚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别道?”師曰:“開口即錯。
”曰:“真是學人師也。
”師曰: “今日向弟子手裡死。
”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
師抛下棒曰:“不打這死漢。
”問: “如何是谛實之言?”師曰:“舌拄上齶。
”曰:“為甚麼如此?”師便打。
問:“如何是大悲境?”師曰:“千眼都來一隻收。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手忙腳亂。
”問: “不著聖凡,請師答話。
”師曰:“好。
” 僧拟議,師便喝。
淄州水陸和尚淄州水陸和尚,僧問:“如何是學人用心處?”師曰:“用心即錯。
”曰:“不起一念時如何?”師曰: “沒用處漢。
”問:“此事如何保任?”師曰:“切忌。
”問:“如何是最初一句?”師便喝,僧禮拜。
師以拂子點曰: “且放。
”問:“狹路相逢時如何?”師便攔胸拓一拓。
魏府大覺和尚法嗣廬州大覺和尚廬州大覺和尚,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為甚麼鳥獸銜華?”師曰:“有恁麼畜生無所知。
”曰: “見後為甚麼不銜華?”師曰:“無恁麼畜生有所知。
” 澄心旻德禅師廬州澄心院旻德禅師,在興化遇示衆曰:“若是作家戰将,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師出禮拜起便喝,化亦喝。
師又喝,化亦喝。
師禮拜歸衆。
化曰:“适來若是别人,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
何故?為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住後,僧問:“如何是澄心?”師曰: “我不作這活計。
”曰: “未審作麼生?”師便喝。
僧曰:“大好不作這活計。
”師便打。
問:“如何是道?”師曰:“老僧久住澄心院。
”曰: “如何是道中人?”師曰:“破衲長披經歲年。
”問:“露地不通風時如何?”師曰:“漆。
”問: “既是澄心,為甚麼出來入去?”師曰:“鼻孔上著灸。
”僧禮拜,師便打。
竹園山和尚荊南府竹園山和尚,僧問:“久向和尚會禅,是否?”師曰: “是。
”僧曰:“蒼天!蒼天!” 師近前,以手掩僧口。
曰:“低聲!低聲!”僧打一掌,便拓開。
師曰: “山僧招得。
”僧拂袖出去,師笑曰: “早知如是,悔不如是。
”問:“既是竹園,還生筍也無?”師曰:“千株萬株。
”曰:“恁麼則學人有分也。
”師曰: “汝作麼生?”僧拟議,師便打。
法華和尚宋州法華院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獨坐五峰前。
” 問:“如何是初生月?”師曰:“不高不低。
”曰:“還許學人瞻敬也無?”師曰:“三日後看。
”問: “如何是法華家風?”師曰:“寒時寒殺,熱時熱殺。
”曰:“如何是寒時寒殺?”師曰:“三三兩兩抱頭行。
”曰:“如何是熱時熱殺。
”師曰: “東西南北見者嗤。
”問:“學人手持白刃,直進化門時如何?”師曰: “你試用看。
”僧便喝。
師擒住,僧随手打一掌,師拓開曰:“老僧今日失利。
”僧作舞而出。
師曰: “賊首頭犯。
” 灌溪閑禅師法嗣魯祖教禅師池州魯祖山教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今日不答話。
”曰:“大好不答話。
”師便打。
問:“如何是雙林樹?”師曰:“有相身中無相身。
”曰:“如何是有相身中無相身?”師曰: “金香爐下鐵昆侖。
”問:“如何是孤峰獨宿底人?”師曰:“半夜日頭明,日午打三更。
”問:“如何是格外事?”師曰:“化道緣終後,虛空更那邊。
”問:“進向無門時如何?”師曰:“太鈍生!”曰:“不是鈍生,直下進向無門時如何?” 師曰:“靈機未曾論邊際,執法無門在暗中。
”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 師曰:“春來草自青,月上已天明。
”曰:“如何是不著力處?”師曰:“崩山石頭落,平川燒火行。
”紙衣和尚法嗣鎮州談空和尚鎮州談空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麻纏紙裹。
”問:“百了千當時如何?”師和聲便打。
問: “格外之譚,請師舉唱。
”師曰:“隘路不通風。
”曰:“莫祇這便是也無?”師乃噓噓。
際上座際上座,行腳到洛京南禅,時有朱行軍設齋,入僧堂顧視曰:“直下是。
”遂行香,口不住道,至師面前,師便問:“直下是個甚麼?”行軍便喝。
師曰:“行軍幸是會佛法底人,又惡發作甚麼?”行軍曰:“喚作惡發即不得。
”師便喝。
行軍曰:“鈎在不疑之地。
”師又喝,行軍便休。
齋退,令客司: “請适來下喝僧來。
”師至,便共行軍言論,并不顧諸人。
僧錄曰:“行軍适來争容得這僧無禮?”行軍曰: “若是你諸人喝,下官有劍。
”僧錄曰:“某等固是不會,須是他晖長老始得。
”行軍曰:“若是南禅長老,也未夢見在。
” 僧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曰:“龍騰滄海,魚躍深潭。
”曰: “畢竟如何?”師曰:“夜聞祭鬼鼓,朝聽上灘歌。
”問:“如何是上座家風?”師曰:“三腳蝦蟆背大象。
” 南嶽下七世南院颙禅師法嗣風穴延沼禅師汝州風穴延沼禅師,餘杭劉氏子。
幼不茹葷,習儒典,應進士。
一舉不遂,乃出家,依本州開元寺智恭披削受具,習天台止觀。
年二十五,谒鏡清。
清問:“近離甚處?”師曰:“自離東來。
”清曰: “還過小江也無?”師曰:“大舸獨飄空,小江無可濟。
”清曰:“鏡水秦山,鳥飛不度。
子莫道聽途言?”師曰: “滄溟尚怯艨勢,列漢飛帆渡五湖。
”清豎拂子曰:“争奈這個何!”師曰: “這個是甚麼?”清曰:“果然不識。
” 師曰:“出沒卷舒,與師同用。
”清曰:“杓蔔聽虛聲,熟睡饒語。
”師曰: “澤廣藏山,理能伏豹。
”清曰: “舍罪放愆,速須出去。
”師曰:“出去即失。
”便出,到法堂乃曰: “夫行腳人,因緣未盡其善,不可便休去。
”卻回曰:“某甲适來,辄陳小騃,冒渎尊顔,伏蒙慈悲,未賜罪責。
”清曰: “适來言從東來,豈不是翠岩來?”師曰:“雪窦親栖寶蓋東。
”清曰: “不逐忘羊狂解息,卻來這裡念篇章。
”師曰: “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
”清曰:“詩速秘卻,略借劍看。
”師曰:“首甑人攜劍去。
”清曰: “不獨觸風化,亦自顯颟顸。
”師曰:“若不觸風化,争明古佛心?”清曰: “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再許允容,師今何有?”清曰: “東來衲子,菽麥不分。
祇聞不已而已,何得仰已而已。
”師曰:“巨浪湧千尋,澄波不離水。
”清曰: “一句截流,萬機寝削。
”師便禮拜。
清曰:“衲子俊哉!衲子俊哉!” 師到華嚴,嚴問:“我有牧牛歌,辄請阇黎和。
”師曰:“羯鼓掉鞭牛豹跳,遠村梅樹觜盧都。
” 師參南院,入門不禮拜。
院曰:“入門須辨主。
”師曰:“端的請師分。
”院于左膝拍一拍,師便喝。
院于右滕拍一拍,師又喝。
院曰:“左邊一拍且置,右邊一拍作麼生?”師曰:“瞎!”院便拈棒,師曰: “莫盲枷瞎棒,奪打和尚,莫言不道。
”院擲下棒曰:“今日被黃面浙子鈍置一場。
”師曰:“和尚大似持缽不得,詐道不饑。
” 院曰:“阇黎曾到此間麼?”師曰:“是何言欤?”院曰:“老僧好好相借問。
”師曰:“也不得放過。
”便下。
參衆了,卻上堂頭禮謝。
院曰:“阇黎曾見甚麼人來?”師曰:“在襄州華嚴與廓侍者同夏。
”院曰: “親見作家來。
”院問:“南方一棒作麼商量?”師曰:“作奇特商量。
”師卻問:“和尚此間一棒作麼商量?” 院拈拄杖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
”師于言下大徹玄旨,遂依止六年,四衆請主風穴。
又八年,李史君與阖城士庶,再請開堂演法矣。
上堂:“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勿自拘于小節。
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滞殼迷封。
縱然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
應是從前依他作解,明昧兩歧,與你一時掃卻。
直教個個如師子兒,吒呀地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觑著?觑著即瞎卻渠眼。
”時有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 “即便瞎。
”曰:“瞎後如何?”師曰:“撈天摸地。
” 師後因本郡兵寇作孽,與衆避地于郢州,谒前請主李使君,留于衙内度夏。
普設大會,請師上堂。
才升座,乃曰:“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
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祇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還有人道得麼?” 時有盧陂長老出,問: “學人有鐵牛之機,請師不搭印。
”師曰:“慣釣鲸鲵澄巨浸,卻嗟蛙步驙泥沙。
”陂伫思,師喝曰:“長老何不進語?” 陂拟議,師便打一拂子,曰:“還記得話頭麼?試舉看。
”陂拟開口,師又打一拂子。
牧主曰:“信知佛法與王法一般。
” 師曰:“見甚麼道理?”牧主曰:“當斷不斷,反招其亂。
”師便下座。
至九月,汝州大師宋侯舍宅為寺,複來郢州,請師歸新寺住持。
至周廣順元年,賜額廣慧。
師住二十二年,常餘百衆。
上堂,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如何不是佛?”曰:“未曉玄言,請師直指。
”師曰: “家住海門洲,扶桑最先照。
”問:“朗月當空時如何?”師曰:“不從天上輥,任向地中埋。
”問:“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師曰:“木雞啼子夜,刍狗吠天明。
” 上堂,舉寒山詩曰:“梵志死去來,魂識見閻老。
讀盡百王書,未免受捶拷。
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
”僧問:“如何是一稱南無佛?”師曰:“燈連鳳翅當堂照,月映娥眉面看。
”問:“如何是佛?” 師曰:“嘶風木馬緣無絆,背角泥牛痛下鞭。
”問:“如何是廣慧劍?”師曰:“不斬死漢。
”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天魔膽裂。
”曰:“磨後如何?”師曰: “軒轅無道。
”問:“矛盾本成雙翳病,帝網明珠事若何?” 師曰:“為山登九仞,撚土定千鈞。
”問:“幹木奉文侯,知心有幾人?” 師曰: “少年曾決龍蛇陣,老倒還聽稚子歌。
”問:“如何是清涼山中主?”師曰: “一句不遑無著問,迄今猶作野盤僧。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鶴有九臯難翥翼,馬無千裡謾追風。
”問: “未有之言,請師試道。
”師曰: “入市能長嘯,歸家著短衣。
”問:“夏終今日,師意如何?”師曰:“不憐鵝護雪,且喜蠟人冰。
”問:“歸鄉無路時如何?”師曰: “平窺紅爛處,暢殺子平生。
”問:“滿目荒郊翠,瑞草卻滋榮時如何?” 師曰: “新出紅爐金彈子,簉破阇黎鐵面皮。
”問:“如何是互換之機?”師曰: “和盲誖愬瞎。
”問:“真性不随緣,如何得衁悟?”師曰: “豬肉案上滴乳香。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金沙灘頭馬郎婦。
”問:“一色難分,請師顯示。
”師曰: “滿爐添炭猶嫌冷,路上行人祇守寒。
”問:“如何是學人立身處?”師曰:“井底泥牛吼,林間玉兔驚。
”問: “如何是道?”師曰:“五鳳樓前。
”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問取皇城使。
”問:“不傷物義,請師便道。
”師曰: “劈腹開心,猶未性燥。
”問:“未定渾濁,如何得照?”師曰:“下坡不走,快便難逢。
”問: “如何是衲僧行履處?”師曰:“頭上吃棒,口裡喃喃。
”問:“靈山話月,曹溪指月,去此二途,請師直指。
”師曰: “無言不當啞。
”曰:“請師定當。
”師曰:“先度汨羅江。
”問:“任性浮沉時如何?”師曰:“牽牛不入欄。
”問: “凝然便會時如何?”師曰:“截耳卧銜。
”問:“狼煙永息時如何?”師曰:“兩腳捎空。
”問:“祖令當行時如何?”師曰: “點。
”問:“不施寸刃,便登九五時如何?”師曰:“鞭屍屈項。
” 上堂,舉古雲:“我有一隻箭,曾經久磨煉。
射時遍十方,落處無人見。
”師曰:“山僧即不然,我有一隻箭,未嘗經磨煉,射不遍十方,要且無人見。
”僧便問:“如何是和尚箭?”師作彎弓勢,僧禮拜。
師曰:“拖出這死漢。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披席把碗。
”曰:“見後如何?”師曰:“披席把碗。
”問: “未達其源時如何?”師曰:“鶴冷移巢易,龍寒出洞難。
”問:“不露鋒铓句,如何辨主賓?”師曰: “口銜羊角鳔膠粘。
”問:“将身禦險時如何?”師曰:“布露長書寫罪原。
”問: “學人解問訛句,請師舉起訝人機。
”師曰:“心裡分明眼睛黑。
”問: “生死到來時如何?”師曰:“青布裁衫招犬吠。
”曰:“如何得不吠去?” 師曰:“自宜躲避寂無聲。
”問:“如何是真道人?”師曰:“竹竿頭上禮西方。
”問:“魚隐深潭時如何?” 師曰:“湯蕩火燒。
”問:“如何是諸佛行履處?”師曰:“青松綠竹下。
”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
”曰:“既是大善知識,為甚麼殺人不眨眼?”師曰:“塵埃影裡不拂袖,盡戟門前磨寸金。
”問:“一即六,六即一。
一六俱亡時如何?”師曰:“一箭落雙雕。
”曰:“意百如何?”師曰:“身亡迹謝。
”問: “摘葉尋枝即不問,直截根源事若何?”師曰:“赴供淩晨去,開塘帶雨歸。
”問:“問問盡是掜怪,請師直指根源。
” 師曰:“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問:“正當恁麼時如何?”師曰: “盲龜值木雖優穩,枯木生華物外春。
” 問:“寶塔元無縫,金門即日開時如何?”師曰:“智積佐來空合掌,天王捧出不知音。
”曰:“如何是塔中人?”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