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終不敢錯舉。
”師曰:“未出門已見笑具。
”問:“如何是達磨傳底心?”師曰:“素非後躅。
”問:“不落有無之機,請師全道。
”師曰:“汝試斷看。
” 問:“如何是一毛頭事?”師拈起袈裟,僧曰: “乞師指示。
”師曰:“抱璞不須頻下淚,來朝更獻楚王看。
”問:“寂寂無言時如何?”師曰:“更進一步。
”問: “凡有言句,皆落因緣方便;不落因緣方便事如何?”師曰:“桔槔之士頻逢,抱甕之流罕遇。
”問: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未審和尚如何傳?”師曰:“且留口吃飯著。
”問: “如何是高尚底人?”師曰: “河濱無洗耳之叟,磻溪絕垂釣之人。
”問:“十二時中,如何救得生死?”師曰:“執缽不須窺衆樂,履冰何得步參差。
”問: “學人拟問宗乘,師還許也無?”師曰:“但問。
”僧拟問,師便喝出。
問: “目前生死,如何免得?”師曰: “把将生死來!”問:“知有底人,為甚麼道不得?”師曰:“汝爺名甚麼?”問:“如何是活人劍?”師曰:“不敢瞎卻汝。
”曰:“如何是殺人刀?”師曰:“祇這個是。
”問:“不犯鋒铓,如何知音?”師曰:“驢年去!”問: “苦澀處乞師一言。
”師曰:“可煞沈吟。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 “也須相悉好!”問: “常居正位底人,還消得人天供養否?”師曰:“消不得。
”曰:“為甚麼消不得?”師曰:“是甚麼心行?”曰:“甚麼人消得?”師曰:“著衣吃飯底消得。
”師舉棱和尚住招慶時,在法堂東角立,謂僧曰:“這裡好緻一問。
”僧便問: “和尚為何不居正位?”棱曰:“為汝恁麼來。
”曰:“即今作麼生?”棱曰:“用汝眼作麼?”師舉畢,乃曰:“他家恁麼問,别是個道理,如今作麼生道?”後安國曰:“恁麼則大衆一時散去得也。
”師自代曰:“恁麼即大衆一時禮拜。
” 睡龍道溥禅師泉州睡龍山道溥弘教禅師,福唐鄭氏子。
初住五峰。
上堂: “莫道空山無祗待。
”便歸方丈。
僧問: “凡有言句,不出大千頂,未審頂外事如何?”師曰:“凡有言句,不是大千頂。
”曰:“如何是大千頂?”師曰:“摩醯首羅天,猶是小千界。
”問:“初心後學,近入叢林,方便門中,乞師指示。
”師敲門枋,僧曰:“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再敲門枋。
金輪可觀禅師南嶽金輪可觀禅師,福唐薛氏子。
參雪峰,峰曰:“近前來!” 師方近前作禮,峰與一蹋,師忽契悟。
師事十二載,複曆叢林。
住後,上堂:“我在雪峰,遭他一蹋,直至如今眼不開,不知是何境界?”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是。
”大衆夜參後下堂,師召大衆,衆回首。
師曰:“看月!”衆乃看。
師曰: “月似彎弓,少雨多風。
”衆無對。
問:“古人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不可床上安床。
”問:“如何是日用事?”師拊掌三下。
僧曰:“學人未領此意。
”師曰:“更待甚麼?”問: “從上宗乘,如何為人?”師曰:“我今日未吃茶。
”曰:“請師指示。
” 師曰:“過也。
”問: “正則不問,請師傍指。
”師曰:“抱取貓兒去。
”問僧:“甚處來?”曰: “華光。
”師便推出,閉卻門。
僧無對。
問: “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
未審将何對?”師咄曰:“出去!”問僧: “作麼生是觌面事?”曰:“請師鑒:”師曰: “恁麼道還當麼?”曰:“故為即不可。
”師曰:“别是一著。
”問:“如何是靈源一路?”師曰:“蹋過作麼?” 雪峰院主有書來招曰:“山頭和尚年尊也,長老何不再入嶺一轉?”師回書曰: “待山頭和尚别有見解,即再入嶺。
”僧問:“如何是雪峰見解?”師曰: “我也驚。
” 大普玄通禅師福州大普山玄通禅師,本郡人也。
僧問:“骊龍颔下珠如何取得?”師乃拊掌瞬視。
問: “方便以前事如何?”師便推出。
其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咬骨頭漢出去!”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師曰:“脫枷來商量。
”問:“急急相投,請師接。
”師曰:“鈍漢!”長生皎然禅師福州長生山皎然禅師,本郡人。
久依雪峰,一日與僧斫樹次,峰曰:“斫到心且住。
”師曰: “斫卻著。
”峰曰:“古人以心傳心,汝為甚麼道斫卻?”師擲下斧曰: “傳。
”峰打一拄杖而去。
僧問雪峰: “如何是第一句?”峰良久,僧舉似師。
師曰:“此是第二句。
”峰再令其僧來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 “蒼天!蒼天!”普請次,雪峰問:“古人道:誰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古人意作麼生?” 師側戴笠子曰:“這個是甚麼人語?”峰問師:“持經者能荷擔如來,作麼生是荷擔如來?”師乃捧雪峰向禅床上。
普請次,雪峰負一束藤,路逢一僧便抛下。
僧拟取,峰便蹋倒。
歸謂師曰: “我今日蹋這僧快!”師曰: “和尚卻替這僧入涅槃堂始得。
”峰便休去。
雪峰問:“光境俱亡,複是何物?”師曰:“放皎然過有道處。
”峰曰:“放汝過作麼生道?”曰:“皎然亦放和尚過。
”峰曰:“放汝二十棒。
” 師便禮拜。
住後,僧問:“古人有言: 無明即佛性,煩惱不須除。
如何是無明即佛性?”師忿然作色,舉拳呵曰:“今日打這師僧去也!”曰: “如何是煩惱不須除?”師以手拏頭曰:“這師僧得恁麼發人業。
”問: “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
未審将甚麼對?”師曰:“上紙墨堪作甚麼?”閩帥署禅主大師,莫知所終。
鵝湖智孚禅師信州鵝湖智孚禅師,福州人也。
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曰:“非但阇黎一人忙。
”問: “虛空講經,以何為宗?”師曰:“阇黎不是聽衆,出去。
”問:“五逆之子,還受父約也無?”師曰: “雖有自裁,未免傷己。
”問:“如何是佛向上人?”師曰:“情知阇黎不柰何!”曰:“為甚麼不柰何?”師曰:“未必小人得見君子。
”問:“在前一句,請師道?”師曰:“腳跟下探取甚麼?”曰:“即今見問。
”師曰:“看阇黎變身不得。
” 問:“雪峰抛下拄杖,意作麼生?”師以香匙抛下地。
僧曰:“未審此意如何?”師曰:“不是好種,出去。
” 問:“如何是鵝湖第一句?”師曰:“道甚麼?”曰:“如何即是?”師曰: “妨我打睡。
”問:“不問不答時如何?” 師曰:“問人焉知?”問:“迷子未歸家時如何?”師曰:“不在途。
”曰: “歸後如何?”師曰:“正迷在。
”問: “如何是源頭事?”師曰:“途中覓甚麼?”問:“如何是一句?”師曰: “會麼?”曰:“恁麼莫便是否?”師曰: “蒼天!蒼天!”鏡清問:“如何是即今底?”師曰:“何更即今。
”清曰: “幾就支荷。
”師曰:“語逆言順。
” 師一日不赴堂,侍者來請赴堂。
師曰:“我今日在莊吃油粢飽。
”者曰: “和尚不曾出入。
”師曰: “你但去問取莊主。
”者方出門,忽見莊主歸謝和尚到莊吃油粢。
化度師郁禅師杭州西興化度院師郁悟真禅師,泉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舉拂子。
僧曰:“不會。
” 師曰:“吃茶去。
”問:“如何是一塵?”師曰:“九世刹那分。
”曰:“如何含得法界?”師曰:“法界在甚麼處?” 問:“溪谷各異,師何明一?”師曰:“汝喘作麼?”問:“學人初機,乞師指示入路。
”師曰:“汝怪化度甚麼處?”問:“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師曰:“青黃赤白。
” 曰:“如何是不随色摩尼珠?”師曰:“青黃赤白。
”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是東來西來?”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曰:“鳥獸俱迷。
”曰:“見後如何?”師曰:“山深水冷。
”問:“維摩與文殊對談何事?”師曰:“唯有門前鏡湖水,清風不改舊時波。
” 隆壽紹卿禅師漳州隆壽紹卿興法禅師,泉州陳氏子。
因侍雪峰,山行見芋葉動,峰指動葉示之。
師曰: “紹卿甚生怕怖。
”峰曰:“是汝屋裡底,怕怖甚麼?”師于此有省。
尋居龍溪,僧問:“古人道: 摩尼殿有四角,一角常露。
如何是常露底角?”師舉拂子,問:“糧不畜一粒,如何濟得萬人饑?”師曰: “俠客面前如奪劍,看君不是黠兒郎。
”問:“耳目不到處如何?”師曰: “汝無此作。
”曰:“恁麼即聞也。
”師曰:“真個聾漢。
” 仙宗行禅師福州仙宗院行仁慧禅師,泉州王氏子。
上堂:“我與釋迦同參,汝道參甚麼人?”時有僧出禮拜,拟伸問,師曰:“錯。
”便下座。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熊耳不曾藏。
”問:“直下事乞師方便。
”師曰: “不因汝問,我亦不道。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白日無閑人。
” 永福從弇禅師福州蓮華永福院從弇超證禅師,僧問:“儒門以五常為極則,未審宗門以何為極則?”師良久,僧曰: “恁麼則學人造次也。
”師曰:“好與拄杖。
”問:“教中道:唯有一乘法。
如何是一乘法?”師曰: “汝道我在這裡作甚麼?”曰:“恁麼則不知教意也。
”師曰:“雖然如此,卻不孤負汝。
”問: “不向問處領,猶有學人問處,和尚如何?”師曰:“吃茶去。
”上堂: “長慶道:盡法無民。
永福即不然。
若不盡法,又争得民?” 時有僧曰:“請師盡法。
”師曰:“我不要汝納稅。
”問:“諸餘即不問,聊徑處乞師垂慈。
”師曰: “不快禮三拜。
”問:“大衆雲集,請師說法。
”師曰:“聞麼?”曰: “若更思,應難得及。
”師曰:“實即得。
”問: “摩尼殿有四角,一角常露。
如何是常露底角?”師曰:“不可更點。
”師一日上堂,于座邊立,謂衆曰: “二尊不并化”,便歸方丈。
雲蓋歸本禅師襄州雲蓋雙泉院歸本禅師,京兆府人也。
初谒雪峰,禮拜次,峰下禅床,跨背而坐,師于此有省。
住後,僧問:“如何是雙泉?”師曰:“可惜一雙眉。
”曰:“學人不會。
” 師曰:“不曾煩禹力,湍流事不知。
” 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師乃搊住,其僧變色。
師曰:“我這裡無這個。
” 師手指纖長,特異于人,号手相大師。
韶州林泉和尚韶州林泉和尚,僧問:“如何是一塵?”師曰:“不覺成丘山。
” 洛京南院和尚洛京南院和尚,僧問:“如何是法法不生?”師曰:“生也。
”有儒者博覽古今,時呼為張百會,谒師,師問:“莫是張百會麼?”曰: “不敢。
”師以手于空畫一畫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 “一尚不會,甚麼處得百會來?” 洞岩可休禅師越州洞岩可休禅師,僧問:“如何是洞岩正主?”師曰:“開著。
”問:“如何是和尚親切為人處?”師曰: “大海不宿死屍。
”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舉衣領示之。
問:“學人遠來,請師方便。
”師曰: “方便了也。
” 法海行周禅師定州法海院行周禅師,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 “吹倒南牆。
”問:“如何是道中寶?”師曰: “不露光。
”曰:“莫便是否?”師曰:“是即露也。
” 龍井山通禅師杭州龍井通禅師,僧問:“如何是龍井龍?”師曰:“意氣天然别,神工畫不成。
”曰:“為甚麼畫不成?” 師曰:“出群不帶角,不與類中同。
”曰:“還解行雨也無?”師曰:“普潤無邊際,處處皆結粒。
”曰: “還有宗門中事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宗門中事?”師曰:“從來無形段,應物不曾虧。
” 龍興宗靖禅師杭州龍興宗靖禅師,台州人也。
初參雪峰,誓充飯頭,勞逾十載。
嘗于衆堂中袒一膊釘簾,峰睹而記曰:“汝向後住持有千僧,其中無一人衲子也。
” 師悔過回浙,住六通院,錢王命居龍興寺,有衆千餘,唯三學講誦之徒,果如雪峰所志。
僧問:“如何是六通奇特之唱?”師曰:“天下舉将去。
”問: “如何是六通家風?”師曰:“一條布衲,一斤有餘。
”問:“如何是學人進前一路?”師曰:“誰敢謾汝?”曰:“豈無方便?”師曰:“早是屈抑也。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早朝粥,齋時飯。
”曰:“更請和尚道?”師曰: “老僧困。
”曰:“畢竟作麼生?”師大笑而已。
南禅契璠禅師福州南禅契璠禅師,上堂:“若是名言妙句,諸方道了也。
今日衆中還有超第一義者,緻将一問來?若有,即不孤負于人。
”僧問: “如何是第一義?”師曰:“何不問第一義?”曰:“見問。
”師曰: “已落第二義也。
”問:“古佛曲調請師和。
”師曰:“我不和汝雜亂底。
” 曰:“未審為甚麼人和?”師曰: “甚麼處去來?” 越山師鼐禅師越州越山師鼐鑒真禅師,初參雪峰而染指。
後因閩王請,于清風樓齋,坐久舉目,忽睹日光,豁然頓曉。
而有偈曰: “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
方信普通年遠事,不從蔥嶺帶将來。
”歸呈雪峰,峰然之。
住後,僧問:“如何是佛身?”師曰:“你問阿那個佛身?”曰:“釋迦佛身。
”師曰:“舌覆三千界。
”師臨終示偈曰:“眼光随色盡,耳識逐聲消。
還源無别旨,今日與明朝。
”乃跏跌而逝。
福清玄讷禅師泉州福清院玄讷禅師,高麗人也。
泉守王公問:“如何是宗乘中事?”師叱之。
僧問: “如何是觸目菩提?”師曰:“阇黎失卻半年糧。
”曰:“為甚麼如此?” 師曰:“祇為圖他一鬥米。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 師曰:“蝦蟆曲。
”問:“教雲: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如何是堅密身?”師曰:“驢馬貓兒。
”曰:“乞師指示。
”師曰:“驢馬也不會?”問:“如何是物物上辨明?”師展一足示之。
南台院仁禅師衢州南台仁禅師,僧問:“如何是南台境?”師曰:“不知貴。
”曰:“畢竟如何?”師曰: “阇黎即今在甚麼處?” 泉州東禅和尚泉州東禅和尚,初開堂,僧問:“人王迎請,法王出世,如何提唱宗乘,即得不謬于祖風?”師曰: “還柰得麼?”曰:“若不下水,焉知有魚?”師曰:“莫閑言語。
”問: “如何是佛法最親切處?”師曰:“過也。
”問: “學人末後來,請師最先句。
”師曰:“甚處去來?”問:“如何是學人己分事?”師曰:“苦。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幸自可憐生,剛要異鄉邑。
” 大錢從襲禅師杭州大錢山從襲禅師,雪峰之上足也。
自本師印解,洞曉宗要。
常曰:“擊關南鼓,唱雪峰歌。
” 後入浙中谒錢王,王欽服道化,命居此山而闡法焉。
僧問:“不因王請,不因衆聚,請師直道西來的的意。
”師曰:“那邊師僧過這邊著。
”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
”師曰:“争得恁麼不識好惡?”問: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造車即不問,作麼生是轍?”曰:“學人不會,乞師指示。
”師曰: “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 福州永泰和尚福州永泰和尚,僧問:“承聞和尚見虎,是否?”師作虎聲,僧作打勢。
師曰:“這死漢。
”問: “如何是天真佛?”師乃拊掌曰:“不會,不會。
” 和龍守讷禅師池州和龍壽昌院守讷妙空禅師,福州林氏子。
僧問:“未到龍門,如何湊泊?”師曰:“立命難存。
” 新到參,師問:“近離甚處?”曰:“不離方寸。
”師曰:“不易來。
”僧亦曰:“不易來。
”師與一掌。
問: “如何是傳底心?”師曰:“再三囑汝,莫向人說。
”問:“如何是從上宗乘?”師曰:“向阇黎口裡著得麼?”問: “省要處請師一接。
”師曰:“甚是省要。
”建州夢筆和尚建州夢筆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不诳汝。
”曰: “莫便是否?”師曰:“汝诳他。
” 閩王請齋,問:“師還将得筆來也無?”師曰:“不是稽山繡管,慚非月裡兔毫。
大王既垂顧問,山僧敢不通呈?”又問: “如何是法王?”師曰:“不是夢筆家風。
” 極樂元俨禅師福州極樂元俨禅師,僧問:“如何是極樂家風?”師曰:“滿目看不盡。
”問: “萬法本無根,未審教學人承當甚麼?”師曰:“莫寐語。
”問:“久處暗室,未達其源。
今日上來,乞師一接。
”師曰:“莫閉眼作夜好!” 曰:“恁麼即優昙華坼,曲為今時。
向上宗風,如何垂示?”師曰:“汝還識也無?”曰:“恁麼即息疑去也。
”師曰:“莫向大衆前寐語。
”問:“摩騰入漢即不問,達麼來梁時如何?” 師曰:“如今豈謬?”曰: “恁麼即理出三乘,華開五葉。
”師曰:“說甚麼三乘五葉?出去!” 芙蓉如體禅師福州芙蓉山如體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人曲調?”師良久,曰:“聞麼?”曰:“不聞。
”師示頌曰: “古曲發聲雄,今時韻亦同。
若教第一指,祖佛盡迷蹤。
” 憩鶴山和尚洛京憩鶴山和尚,僧問:“如何是憩鶴?”師以兩手鬥雲:“鹁鸠鸠。
”﹝風穴雲:“鶴唳一聲喧宇宙,群莫謂報知時。
”﹞問:“駿馬不入西秦時如何?”師曰:“向甚麼處去?” 大沩山栖禅師潭州沩山栖禅師,僧問:“正恁麼時如何親近?”師曰:“汝拟作麼生親近?”曰:“豈無方便?”師曰: “開元龍興,大藏小藏。
”問:“如何是速疾神通?”師曰:“新衣成弊帛。
”問:“如何是黃尋橋?”師曰: “賺卻多少人?”問:“不假忉忉,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莫作野幹聲。
”潮山延宗禅師吉州潮山延宗禅師,因資福來谒,師下禅床相接。
福問:“和尚住此山,得幾年也?”師曰: “鈍鳥栖蘆,困魚止泺。
”曰:“恁麼則真道人也。
”師曰:“且坐吃茶。
” 問:“如何是潮山?”師曰:“不宿屍。
”曰: “如何是山中人?”師曰:“石上種紅蓮。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切忌犯朝儀。
” 普通普明禅師益州普通山普明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性?”師曰:“汝無佛性。
”曰:“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學人為何卻無?”師曰:“為汝向外求。
”問:“如何是玄玄之珠?”師曰: “這個不是。
”曰:“如何是玄玄珠?”師曰: “失卻也。
” 雙泉山永禅師随州雙泉山梁家庵永禅師,僧問:“達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師曰:“睡不著。
”師問護國長老: “随陽一境,是男是女,各伸一問,問問各别。
長老将何祗對?”國以手空中畫一圓相,師曰:“謝長老慈悲。
” 國曰:“不敢。
”師低頭不顧。
問:“如何得頓息諸緣去?”師曰:“雪上更加霜。
” 保福超悟禅師漳州保福院超悟禅師,僧問:“魚未透龍門時如何?”師曰: “養性深潭。
”曰:“透出時如何?”師曰:“才升霄漢,衆類難追。
”曰:“升後如何?”師曰:“垂雲普覆,潤及大千。
”曰:“還有不受潤者也無?”師曰: “有。
”曰:“如何是不受潤者?”師曰:“直杌撐太陽。
” 太原孚上座太原孚上座,初在揚州光孝寺講涅槃經。
有禅者阻雪,因往聽講。
至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廣談法身妙理,禅者失笑。
師講罷,請禅者吃茶。
白曰:“某甲素志狹劣,依文解義,适蒙見笑,且望見教。
” 禅者曰:“實笑座主不識法身。
”師曰:“如此解說,何處不是?”曰: “請座主更說一遍。
”師曰: “法身之理,猶若太虛,豎窮三際,橫亘十方,彌綸八極,包括二儀,随緣赴感,靡不周遍。
”曰: “不道座主說不是,祇是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師曰:“既然如是,禅德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師曰:“焉敢不信?”曰:“若如是,座主辍講旬日,于室内端然靜慮,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時放卻。
” 師一依所教,從初夜至五更,聞鼓角聲,忽然契悟。
便去扣門,禅者曰: “阿誰?”師曰:“某甲。
”禅者咄曰:“教汝傳持大教,代佛說法,夜來為甚麼醉酒卧街?”師曰: “禅德自來講經,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掜,從今已去,更不敢如是。
”禅者曰: “且去,來日相見。
”師遂罷講,遍曆諸方,名聞宇内。
嘗遊浙中登徑山法會。
一日于大佛殿前,有僧問:“上座曾到五台否?”師曰:“曾到。
”曰: “還見文殊麼?”師曰:“見。
”曰:“甚麼處見?”師曰: “徑山佛殿前見。
”其僧後适閩川,舉似雪峰,峰曰:“何不教伊入嶺來。
”師聞,乃趣裝而邁。
初至雪峰廨院憩錫,因分柑子與僧。
長慶問:“甚麼處将來?”師曰:“嶺外将來。
”曰:“遠涉不易,擔負得來。
”師曰: “柑子,柑子。
”次日上山,雪峰聞,乃集衆。
師到法堂上,顧視雪峰,便下看知事,明日卻上禮拜曰: “某甲昨日觸忤和尚。
”峰曰:“知是般事便休。
”峰一日見師,乃指日示之,師搖手而出。
峰曰: “汝不肯我那!”師曰:“和尚搖頭,某甲擺尾,甚麼處是不肯?”峰曰: “到處也須諱卻。
”一日,衆僧晚參,峰在中庭卧。
師曰:“五州管内,祇有這老和尚較些子。
” 峰便起去。
峰嘗問師:“見說臨濟有三句,是否?”師曰: “是。
”曰:“作麼生是第一句?”師舉目視之。
峰曰:“此猶是第二句。
如何是第一句?”師叉手而退。
自此雪峰深器之。
室中印解,師資道契,更不他遊,而掌浴焉。
一日,玄沙上,問訊雪峰,峰曰: “此間有個老鼠子,今在浴室裡。
”沙曰:“待與和尚勘過。
”言訖到浴室,遇師打水。
沙曰:“相看上座。
”師曰: “已相見了。
”沙曰:“甚麼劫中曾相見?”師曰:“瞌睡作麼?”沙卻入方丈,白雪峰曰:“已勘破了。
”峰曰:“作麼生勘伊?”沙舉前話,峰曰:“汝著賊也。
”鼓山問師:“父母未生時,鼻孔在甚麼處?”師曰:“老兄先道。
” 山曰:“如今生也,汝道在甚麼處?”師不肯。
山卻問:“作麼生?”師曰: “将手中扇子來!” 山與扇子,再徵前話,師搖扇不對。
山罔測,乃敺師一拳。
鼓山赴大王請,雪峰門送,回至法堂。
乃曰: “一隻聖箭直射九重城裡去也。
”師曰:“是伊未在。
”峰曰:“渠是徹底人。
”師曰:“若不信,待某甲去勘過。
” 遂趁至中路,便問:“師兄向甚麼處去?”山曰:“九重城裡去。
”師曰: “忽遇三軍圍繞時如何?”山曰:“他家自有通霄路。
” 師曰:“恁麼則離宮失殿去也。
”山曰:“何處不稱尊!”師拂袖便回。
峰問:“如何?”師曰: “好隻聖箭,中路折卻了也。
”遂舉前話。
峰乃曰:“奴渠語在。
”師曰: “這老凍膿猶有鄉情在。
”師在庫前立,有僧問: “如何是觸目菩提?”師踢狗子,作聲走。
僧無對。
師曰:“小狗子不消一踢。
”保福簽瓜次,師至,福曰: “道得與汝瓜吃。
”師曰:“把将來。
”福度與一片,師接得便去。
師不出世,諸方目為太原孚上座。
後歸維揚,陳尚書留在宅供養。
一日謂尚書曰:“來日講一遍大涅槃經,報答尚書。
”書緻齋茶畢,師遂升座。
良久,揮尺一下曰:“如是我聞。
”乃召尚書,書應諾。
師曰:“一時佛在。
”便乃脫去。
南嶽惟勁禅師南嶽般若惟勁寶聞禅師,福州人也。
師雪峰而友玄沙,深入玄奧。
一日問鑒上座: “聞汝注楞嚴,是否?”鑒曰:“不敢。
”師曰:“二文殊作麼生注?”曰: “請師鑒。
”師乃揚袂而去。
師嘗續寶林傳四卷,紀貞元之後宗門繼踵之源流者。
又别著南嶽高僧傳,皆行于世。
感潭資國禅師法嗣白兆志圓禅師安州白兆志圓顯教禅師。
僧問:“諸佛心印甚麼人傳?”師曰:“達磨大師。
”曰:“達磨争能傳得?” 師曰:“汝道甚麼人傳得?”問:“如何是直截一路?”師曰:“截。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苦。
”問: “如何是道?”師曰:“普。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失。
” 問:“如何是得無山河大地去?”師曰:“不起見。
”問:“如何是畢缽羅窟迦葉道場中人?”師曰:“釋迦牟尼佛。
”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師曰:“問那個赤頭漢作麼?”
”師曰:“未出門已見笑具。
”問:“如何是達磨傳底心?”師曰:“素非後躅。
”問:“不落有無之機,請師全道。
”師曰:“汝試斷看。
” 問:“如何是一毛頭事?”師拈起袈裟,僧曰: “乞師指示。
”師曰:“抱璞不須頻下淚,來朝更獻楚王看。
”問:“寂寂無言時如何?”師曰:“更進一步。
”問: “凡有言句,皆落因緣方便;不落因緣方便事如何?”師曰:“桔槔之士頻逢,抱甕之流罕遇。
”問: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未審和尚如何傳?”師曰:“且留口吃飯著。
”問: “如何是高尚底人?”師曰: “河濱無洗耳之叟,磻溪絕垂釣之人。
”問:“十二時中,如何救得生死?”師曰:“執缽不須窺衆樂,履冰何得步參差。
”問: “學人拟問宗乘,師還許也無?”師曰:“但問。
”僧拟問,師便喝出。
問: “目前生死,如何免得?”師曰: “把将生死來!”問:“知有底人,為甚麼道不得?”師曰:“汝爺名甚麼?”問:“如何是活人劍?”師曰:“不敢瞎卻汝。
”曰:“如何是殺人刀?”師曰:“祇這個是。
”問:“不犯鋒铓,如何知音?”師曰:“驢年去!”問: “苦澀處乞師一言。
”師曰:“可煞沈吟。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 “也須相悉好!”問: “常居正位底人,還消得人天供養否?”師曰:“消不得。
”曰:“為甚麼消不得?”師曰:“是甚麼心行?”曰:“甚麼人消得?”師曰:“著衣吃飯底消得。
”師舉棱和尚住招慶時,在法堂東角立,謂僧曰:“這裡好緻一問。
”僧便問: “和尚為何不居正位?”棱曰:“為汝恁麼來。
”曰:“即今作麼生?”棱曰:“用汝眼作麼?”師舉畢,乃曰:“他家恁麼問,别是個道理,如今作麼生道?”後安國曰:“恁麼則大衆一時散去得也。
”師自代曰:“恁麼即大衆一時禮拜。
” 睡龍道溥禅師泉州睡龍山道溥弘教禅師,福唐鄭氏子。
初住五峰。
上堂: “莫道空山無祗待。
”便歸方丈。
僧問: “凡有言句,不出大千頂,未審頂外事如何?”師曰:“凡有言句,不是大千頂。
”曰:“如何是大千頂?”師曰:“摩醯首羅天,猶是小千界。
”問:“初心後學,近入叢林,方便門中,乞師指示。
”師敲門枋,僧曰:“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向上事?”師再敲門枋。
金輪可觀禅師南嶽金輪可觀禅師,福唐薛氏子。
參雪峰,峰曰:“近前來!” 師方近前作禮,峰與一蹋,師忽契悟。
師事十二載,複曆叢林。
住後,上堂:“我在雪峰,遭他一蹋,直至如今眼不開,不知是何境界?”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不是。
”大衆夜參後下堂,師召大衆,衆回首。
師曰:“看月!”衆乃看。
師曰: “月似彎弓,少雨多風。
”衆無對。
問:“古人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不可床上安床。
”問:“如何是日用事?”師拊掌三下。
僧曰:“學人未領此意。
”師曰:“更待甚麼?”問: “從上宗乘,如何為人?”師曰:“我今日未吃茶。
”曰:“請師指示。
” 師曰:“過也。
”問: “正則不問,請師傍指。
”師曰:“抱取貓兒去。
”問僧:“甚處來?”曰: “華光。
”師便推出,閉卻門。
僧無對。
問: “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
未審将何對?”師咄曰:“出去!”問僧: “作麼生是觌面事?”曰:“請師鑒:”師曰: “恁麼道還當麼?”曰:“故為即不可。
”師曰:“别是一著。
”問:“如何是靈源一路?”師曰:“蹋過作麼?” 雪峰院主有書來招曰:“山頭和尚年尊也,長老何不再入嶺一轉?”師回書曰: “待山頭和尚别有見解,即再入嶺。
”僧問:“如何是雪峰見解?”師曰: “我也驚。
” 大普玄通禅師福州大普山玄通禅師,本郡人也。
僧問:“骊龍颔下珠如何取得?”師乃拊掌瞬視。
問: “方便以前事如何?”師便推出。
其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咬骨頭漢出去!”問:“撥塵見佛時如何?” 師曰:“脫枷來商量。
”問:“急急相投,請師接。
”師曰:“鈍漢!”長生皎然禅師福州長生山皎然禅師,本郡人。
久依雪峰,一日與僧斫樹次,峰曰:“斫到心且住。
”師曰: “斫卻著。
”峰曰:“古人以心傳心,汝為甚麼道斫卻?”師擲下斧曰: “傳。
”峰打一拄杖而去。
僧問雪峰: “如何是第一句?”峰良久,僧舉似師。
師曰:“此是第二句。
”峰再令其僧來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 “蒼天!蒼天!”普請次,雪峰問:“古人道:誰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古人意作麼生?” 師側戴笠子曰:“這個是甚麼人語?”峰問師:“持經者能荷擔如來,作麼生是荷擔如來?”師乃捧雪峰向禅床上。
普請次,雪峰負一束藤,路逢一僧便抛下。
僧拟取,峰便蹋倒。
歸謂師曰: “我今日蹋這僧快!”師曰: “和尚卻替這僧入涅槃堂始得。
”峰便休去。
雪峰問:“光境俱亡,複是何物?”師曰:“放皎然過有道處。
”峰曰:“放汝過作麼生道?”曰:“皎然亦放和尚過。
”峰曰:“放汝二十棒。
” 師便禮拜。
住後,僧問:“古人有言: 無明即佛性,煩惱不須除。
如何是無明即佛性?”師忿然作色,舉拳呵曰:“今日打這師僧去也!”曰: “如何是煩惱不須除?”師以手拏頭曰:“這師僧得恁麼發人業。
”問: “路逢達道人,不将語默對。
未審将甚麼對?”師曰:“上紙墨堪作甚麼?”閩帥署禅主大師,莫知所終。
鵝湖智孚禅師信州鵝湖智孚禅師,福州人也。
僧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曰:“非但阇黎一人忙。
”問: “虛空講經,以何為宗?”師曰:“阇黎不是聽衆,出去。
”問:“五逆之子,還受父約也無?”師曰: “雖有自裁,未免傷己。
”問:“如何是佛向上人?”師曰:“情知阇黎不柰何!”曰:“為甚麼不柰何?”師曰:“未必小人得見君子。
”問:“在前一句,請師道?”師曰:“腳跟下探取甚麼?”曰:“即今見問。
”師曰:“看阇黎變身不得。
” 問:“雪峰抛下拄杖,意作麼生?”師以香匙抛下地。
僧曰:“未審此意如何?”師曰:“不是好種,出去。
” 問:“如何是鵝湖第一句?”師曰:“道甚麼?”曰:“如何即是?”師曰: “妨我打睡。
”問:“不問不答時如何?” 師曰:“問人焉知?”問:“迷子未歸家時如何?”師曰:“不在途。
”曰: “歸後如何?”師曰:“正迷在。
”問: “如何是源頭事?”師曰:“途中覓甚麼?”問:“如何是一句?”師曰: “會麼?”曰:“恁麼莫便是否?”師曰: “蒼天!蒼天!”鏡清問:“如何是即今底?”師曰:“何更即今。
”清曰: “幾就支荷。
”師曰:“語逆言順。
” 師一日不赴堂,侍者來請赴堂。
師曰:“我今日在莊吃油粢飽。
”者曰: “和尚不曾出入。
”師曰: “你但去問取莊主。
”者方出門,忽見莊主歸謝和尚到莊吃油粢。
化度師郁禅師杭州西興化度院師郁悟真禅師,泉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舉拂子。
僧曰:“不會。
” 師曰:“吃茶去。
”問:“如何是一塵?”師曰:“九世刹那分。
”曰:“如何含得法界?”師曰:“法界在甚麼處?” 問:“溪谷各異,師何明一?”師曰:“汝喘作麼?”問:“學人初機,乞師指示入路。
”師曰:“汝怪化度甚麼處?”問:“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師曰:“青黃赤白。
” 曰:“如何是不随色摩尼珠?”師曰:“青黃赤白。
”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是東來西來?”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曰:“鳥獸俱迷。
”曰:“見後如何?”師曰:“山深水冷。
”問:“維摩與文殊對談何事?”師曰:“唯有門前鏡湖水,清風不改舊時波。
” 隆壽紹卿禅師漳州隆壽紹卿興法禅師,泉州陳氏子。
因侍雪峰,山行見芋葉動,峰指動葉示之。
師曰: “紹卿甚生怕怖。
”峰曰:“是汝屋裡底,怕怖甚麼?”師于此有省。
尋居龍溪,僧問:“古人道: 摩尼殿有四角,一角常露。
如何是常露底角?”師舉拂子,問:“糧不畜一粒,如何濟得萬人饑?”師曰: “俠客面前如奪劍,看君不是黠兒郎。
”問:“耳目不到處如何?”師曰: “汝無此作。
”曰:“恁麼即聞也。
”師曰:“真個聾漢。
” 仙宗行禅師福州仙宗院行仁慧禅師,泉州王氏子。
上堂:“我與釋迦同參,汝道參甚麼人?”時有僧出禮拜,拟伸問,師曰:“錯。
”便下座。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熊耳不曾藏。
”問:“直下事乞師方便。
”師曰: “不因汝問,我亦不道。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白日無閑人。
” 永福從弇禅師福州蓮華永福院從弇超證禅師,僧問:“儒門以五常為極則,未審宗門以何為極則?”師良久,僧曰: “恁麼則學人造次也。
”師曰:“好與拄杖。
”問:“教中道:唯有一乘法。
如何是一乘法?”師曰: “汝道我在這裡作甚麼?”曰:“恁麼則不知教意也。
”師曰:“雖然如此,卻不孤負汝。
”問: “不向問處領,猶有學人問處,和尚如何?”師曰:“吃茶去。
”上堂: “長慶道:盡法無民。
永福即不然。
若不盡法,又争得民?” 時有僧曰:“請師盡法。
”師曰:“我不要汝納稅。
”問:“諸餘即不問,聊徑處乞師垂慈。
”師曰: “不快禮三拜。
”問:“大衆雲集,請師說法。
”師曰:“聞麼?”曰: “若更思,應難得及。
”師曰:“實即得。
”問: “摩尼殿有四角,一角常露。
如何是常露底角?”師曰:“不可更點。
”師一日上堂,于座邊立,謂衆曰: “二尊不并化”,便歸方丈。
雲蓋歸本禅師襄州雲蓋雙泉院歸本禅師,京兆府人也。
初谒雪峰,禮拜次,峰下禅床,跨背而坐,師于此有省。
住後,僧問:“如何是雙泉?”師曰:“可惜一雙眉。
”曰:“學人不會。
” 師曰:“不曾煩禹力,湍流事不知。
” 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師乃搊住,其僧變色。
師曰:“我這裡無這個。
” 師手指纖長,特異于人,号手相大師。
韶州林泉和尚韶州林泉和尚,僧問:“如何是一塵?”師曰:“不覺成丘山。
” 洛京南院和尚洛京南院和尚,僧問:“如何是法法不生?”師曰:“生也。
”有儒者博覽古今,時呼為張百會,谒師,師問:“莫是張百會麼?”曰: “不敢。
”師以手于空畫一畫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 “一尚不會,甚麼處得百會來?” 洞岩可休禅師越州洞岩可休禅師,僧問:“如何是洞岩正主?”師曰:“開著。
”問:“如何是和尚親切為人處?”師曰: “大海不宿死屍。
”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舉衣領示之。
問:“學人遠來,請師方便。
”師曰: “方便了也。
” 法海行周禅師定州法海院行周禅師,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 “吹倒南牆。
”問:“如何是道中寶?”師曰: “不露光。
”曰:“莫便是否?”師曰:“是即露也。
” 龍井山通禅師杭州龍井通禅師,僧問:“如何是龍井龍?”師曰:“意氣天然别,神工畫不成。
”曰:“為甚麼畫不成?” 師曰:“出群不帶角,不與類中同。
”曰:“還解行雨也無?”師曰:“普潤無邊際,處處皆結粒。
”曰: “還有宗門中事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宗門中事?”師曰:“從來無形段,應物不曾虧。
” 龍興宗靖禅師杭州龍興宗靖禅師,台州人也。
初參雪峰,誓充飯頭,勞逾十載。
嘗于衆堂中袒一膊釘簾,峰睹而記曰:“汝向後住持有千僧,其中無一人衲子也。
” 師悔過回浙,住六通院,錢王命居龍興寺,有衆千餘,唯三學講誦之徒,果如雪峰所志。
僧問:“如何是六通奇特之唱?”師曰:“天下舉将去。
”問: “如何是六通家風?”師曰:“一條布衲,一斤有餘。
”問:“如何是學人進前一路?”師曰:“誰敢謾汝?”曰:“豈無方便?”師曰:“早是屈抑也。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早朝粥,齋時飯。
”曰:“更請和尚道?”師曰: “老僧困。
”曰:“畢竟作麼生?”師大笑而已。
南禅契璠禅師福州南禅契璠禅師,上堂:“若是名言妙句,諸方道了也。
今日衆中還有超第一義者,緻将一問來?若有,即不孤負于人。
”僧問: “如何是第一義?”師曰:“何不問第一義?”曰:“見問。
”師曰: “已落第二義也。
”問:“古佛曲調請師和。
”師曰:“我不和汝雜亂底。
” 曰:“未審為甚麼人和?”師曰: “甚麼處去來?” 越山師鼐禅師越州越山師鼐鑒真禅師,初參雪峰而染指。
後因閩王請,于清風樓齋,坐久舉目,忽睹日光,豁然頓曉。
而有偈曰: “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
方信普通年遠事,不從蔥嶺帶将來。
”歸呈雪峰,峰然之。
住後,僧問:“如何是佛身?”師曰:“你問阿那個佛身?”曰:“釋迦佛身。
”師曰:“舌覆三千界。
”師臨終示偈曰:“眼光随色盡,耳識逐聲消。
還源無别旨,今日與明朝。
”乃跏跌而逝。
福清玄讷禅師泉州福清院玄讷禅師,高麗人也。
泉守王公問:“如何是宗乘中事?”師叱之。
僧問: “如何是觸目菩提?”師曰:“阇黎失卻半年糧。
”曰:“為甚麼如此?” 師曰:“祇為圖他一鬥米。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 師曰:“蝦蟆曲。
”問:“教雲: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如何是堅密身?”師曰:“驢馬貓兒。
”曰:“乞師指示。
”師曰:“驢馬也不會?”問:“如何是物物上辨明?”師展一足示之。
南台院仁禅師衢州南台仁禅師,僧問:“如何是南台境?”師曰:“不知貴。
”曰:“畢竟如何?”師曰: “阇黎即今在甚麼處?” 泉州東禅和尚泉州東禅和尚,初開堂,僧問:“人王迎請,法王出世,如何提唱宗乘,即得不謬于祖風?”師曰: “還柰得麼?”曰:“若不下水,焉知有魚?”師曰:“莫閑言語。
”問: “如何是佛法最親切處?”師曰:“過也。
”問: “學人末後來,請師最先句。
”師曰:“甚處去來?”問:“如何是學人己分事?”師曰:“苦。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幸自可憐生,剛要異鄉邑。
” 大錢從襲禅師杭州大錢山從襲禅師,雪峰之上足也。
自本師印解,洞曉宗要。
常曰:“擊關南鼓,唱雪峰歌。
” 後入浙中谒錢王,王欽服道化,命居此山而闡法焉。
僧問:“不因王請,不因衆聚,請師直道西來的的意。
”師曰:“那邊師僧過這邊著。
”曰:“學人不會,乞師再指。
”師曰:“争得恁麼不識好惡?”問: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造車即不問,作麼生是轍?”曰:“學人不會,乞師指示。
”師曰: “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 福州永泰和尚福州永泰和尚,僧問:“承聞和尚見虎,是否?”師作虎聲,僧作打勢。
師曰:“這死漢。
”問: “如何是天真佛?”師乃拊掌曰:“不會,不會。
” 和龍守讷禅師池州和龍壽昌院守讷妙空禅師,福州林氏子。
僧問:“未到龍門,如何湊泊?”師曰:“立命難存。
” 新到參,師問:“近離甚處?”曰:“不離方寸。
”師曰:“不易來。
”僧亦曰:“不易來。
”師與一掌。
問: “如何是傳底心?”師曰:“再三囑汝,莫向人說。
”問:“如何是從上宗乘?”師曰:“向阇黎口裡著得麼?”問: “省要處請師一接。
”師曰:“甚是省要。
”建州夢筆和尚建州夢筆和尚,僧問:“如何是佛?”師曰:“不诳汝。
”曰: “莫便是否?”師曰:“汝诳他。
” 閩王請齋,問:“師還将得筆來也無?”師曰:“不是稽山繡管,慚非月裡兔毫。
大王既垂顧問,山僧敢不通呈?”又問: “如何是法王?”師曰:“不是夢筆家風。
” 極樂元俨禅師福州極樂元俨禅師,僧問:“如何是極樂家風?”師曰:“滿目看不盡。
”問: “萬法本無根,未審教學人承當甚麼?”師曰:“莫寐語。
”問:“久處暗室,未達其源。
今日上來,乞師一接。
”師曰:“莫閉眼作夜好!” 曰:“恁麼即優昙華坼,曲為今時。
向上宗風,如何垂示?”師曰:“汝還識也無?”曰:“恁麼即息疑去也。
”師曰:“莫向大衆前寐語。
”問:“摩騰入漢即不問,達麼來梁時如何?” 師曰:“如今豈謬?”曰: “恁麼即理出三乘,華開五葉。
”師曰:“說甚麼三乘五葉?出去!” 芙蓉如體禅師福州芙蓉山如體禅師,僧問:“如何是古人曲調?”師良久,曰:“聞麼?”曰:“不聞。
”師示頌曰: “古曲發聲雄,今時韻亦同。
若教第一指,祖佛盡迷蹤。
” 憩鶴山和尚洛京憩鶴山和尚,僧問:“如何是憩鶴?”師以兩手鬥雲:“鹁鸠鸠。
”﹝風穴雲:“鶴唳一聲喧宇宙,群莫謂報知時。
”﹞問:“駿馬不入西秦時如何?”師曰:“向甚麼處去?” 大沩山栖禅師潭州沩山栖禅師,僧問:“正恁麼時如何親近?”師曰:“汝拟作麼生親近?”曰:“豈無方便?”師曰: “開元龍興,大藏小藏。
”問:“如何是速疾神通?”師曰:“新衣成弊帛。
”問:“如何是黃尋橋?”師曰: “賺卻多少人?”問:“不假忉忉,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莫作野幹聲。
”潮山延宗禅師吉州潮山延宗禅師,因資福來谒,師下禅床相接。
福問:“和尚住此山,得幾年也?”師曰: “鈍鳥栖蘆,困魚止泺。
”曰:“恁麼則真道人也。
”師曰:“且坐吃茶。
” 問:“如何是潮山?”師曰:“不宿屍。
”曰: “如何是山中人?”師曰:“石上種紅蓮。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切忌犯朝儀。
” 普通普明禅師益州普通山普明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性?”師曰:“汝無佛性。
”曰:“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學人為何卻無?”師曰:“為汝向外求。
”問:“如何是玄玄之珠?”師曰: “這個不是。
”曰:“如何是玄玄珠?”師曰: “失卻也。
” 雙泉山永禅師随州雙泉山梁家庵永禅師,僧問:“達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師曰:“睡不著。
”師問護國長老: “随陽一境,是男是女,各伸一問,問問各别。
長老将何祗對?”國以手空中畫一圓相,師曰:“謝長老慈悲。
” 國曰:“不敢。
”師低頭不顧。
問:“如何得頓息諸緣去?”師曰:“雪上更加霜。
” 保福超悟禅師漳州保福院超悟禅師,僧問:“魚未透龍門時如何?”師曰: “養性深潭。
”曰:“透出時如何?”師曰:“才升霄漢,衆類難追。
”曰:“升後如何?”師曰:“垂雲普覆,潤及大千。
”曰:“還有不受潤者也無?”師曰: “有。
”曰:“如何是不受潤者?”師曰:“直杌撐太陽。
” 太原孚上座太原孚上座,初在揚州光孝寺講涅槃經。
有禅者阻雪,因往聽講。
至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廣談法身妙理,禅者失笑。
師講罷,請禅者吃茶。
白曰:“某甲素志狹劣,依文解義,适蒙見笑,且望見教。
” 禅者曰:“實笑座主不識法身。
”師曰:“如此解說,何處不是?”曰: “請座主更說一遍。
”師曰: “法身之理,猶若太虛,豎窮三際,橫亘十方,彌綸八極,包括二儀,随緣赴感,靡不周遍。
”曰: “不道座主說不是,祇是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師曰:“既然如是,禅德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師曰:“焉敢不信?”曰:“若如是,座主辍講旬日,于室内端然靜慮,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時放卻。
” 師一依所教,從初夜至五更,聞鼓角聲,忽然契悟。
便去扣門,禅者曰: “阿誰?”師曰:“某甲。
”禅者咄曰:“教汝傳持大教,代佛說法,夜來為甚麼醉酒卧街?”師曰: “禅德自來講經,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掜,從今已去,更不敢如是。
”禅者曰: “且去,來日相見。
”師遂罷講,遍曆諸方,名聞宇内。
嘗遊浙中登徑山法會。
一日于大佛殿前,有僧問:“上座曾到五台否?”師曰:“曾到。
”曰: “還見文殊麼?”師曰:“見。
”曰:“甚麼處見?”師曰: “徑山佛殿前見。
”其僧後适閩川,舉似雪峰,峰曰:“何不教伊入嶺來。
”師聞,乃趣裝而邁。
初至雪峰廨院憩錫,因分柑子與僧。
長慶問:“甚麼處将來?”師曰:“嶺外将來。
”曰:“遠涉不易,擔負得來。
”師曰: “柑子,柑子。
”次日上山,雪峰聞,乃集衆。
師到法堂上,顧視雪峰,便下看知事,明日卻上禮拜曰: “某甲昨日觸忤和尚。
”峰曰:“知是般事便休。
”峰一日見師,乃指日示之,師搖手而出。
峰曰: “汝不肯我那!”師曰:“和尚搖頭,某甲擺尾,甚麼處是不肯?”峰曰: “到處也須諱卻。
”一日,衆僧晚參,峰在中庭卧。
師曰:“五州管内,祇有這老和尚較些子。
” 峰便起去。
峰嘗問師:“見說臨濟有三句,是否?”師曰: “是。
”曰:“作麼生是第一句?”師舉目視之。
峰曰:“此猶是第二句。
如何是第一句?”師叉手而退。
自此雪峰深器之。
室中印解,師資道契,更不他遊,而掌浴焉。
一日,玄沙上,問訊雪峰,峰曰: “此間有個老鼠子,今在浴室裡。
”沙曰:“待與和尚勘過。
”言訖到浴室,遇師打水。
沙曰:“相看上座。
”師曰: “已相見了。
”沙曰:“甚麼劫中曾相見?”師曰:“瞌睡作麼?”沙卻入方丈,白雪峰曰:“已勘破了。
”峰曰:“作麼生勘伊?”沙舉前話,峰曰:“汝著賊也。
”鼓山問師:“父母未生時,鼻孔在甚麼處?”師曰:“老兄先道。
” 山曰:“如今生也,汝道在甚麼處?”師不肯。
山卻問:“作麼生?”師曰: “将手中扇子來!” 山與扇子,再徵前話,師搖扇不對。
山罔測,乃敺師一拳。
鼓山赴大王請,雪峰門送,回至法堂。
乃曰: “一隻聖箭直射九重城裡去也。
”師曰:“是伊未在。
”峰曰:“渠是徹底人。
”師曰:“若不信,待某甲去勘過。
” 遂趁至中路,便問:“師兄向甚麼處去?”山曰:“九重城裡去。
”師曰: “忽遇三軍圍繞時如何?”山曰:“他家自有通霄路。
” 師曰:“恁麼則離宮失殿去也。
”山曰:“何處不稱尊!”師拂袖便回。
峰問:“如何?”師曰: “好隻聖箭,中路折卻了也。
”遂舉前話。
峰乃曰:“奴渠語在。
”師曰: “這老凍膿猶有鄉情在。
”師在庫前立,有僧問: “如何是觸目菩提?”師踢狗子,作聲走。
僧無對。
師曰:“小狗子不消一踢。
”保福簽瓜次,師至,福曰: “道得與汝瓜吃。
”師曰:“把将來。
”福度與一片,師接得便去。
師不出世,諸方目為太原孚上座。
後歸維揚,陳尚書留在宅供養。
一日謂尚書曰:“來日講一遍大涅槃經,報答尚書。
”書緻齋茶畢,師遂升座。
良久,揮尺一下曰:“如是我聞。
”乃召尚書,書應諾。
師曰:“一時佛在。
”便乃脫去。
南嶽惟勁禅師南嶽般若惟勁寶聞禅師,福州人也。
師雪峰而友玄沙,深入玄奧。
一日問鑒上座: “聞汝注楞嚴,是否?”鑒曰:“不敢。
”師曰:“二文殊作麼生注?”曰: “請師鑒。
”師乃揚袂而去。
師嘗續寶林傳四卷,紀貞元之後宗門繼踵之源流者。
又别著南嶽高僧傳,皆行于世。
感潭資國禅師法嗣白兆志圓禅師安州白兆志圓顯教禅師。
僧問:“諸佛心印甚麼人傳?”師曰:“達磨大師。
”曰:“達磨争能傳得?” 師曰:“汝道甚麼人傳得?”問:“如何是直截一路?”師曰:“截。
”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苦。
”問: “如何是道?”師曰:“普。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失。
” 問:“如何是得無山河大地去?”師曰:“不起見。
”問:“如何是畢缽羅窟迦葉道場中人?”師曰:“釋迦牟尼佛。
”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師曰:“問那個赤頭漢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