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且不論,祇如當時受佛付囑底事,還記得麼?若識得,便與千聖齊肩。
傥未識得,直須谛信此事不從人得,自己亦非,言多去道轉遠,直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猶未是在。
久立,珍重。
” 上堂:“有人從佛殿後過,見是張三李四,從佛殿前過,為甚麼不見?且道佛法利害在甚麼處?”僧曰:“為有一分境,所以不見。
”師乃叱之,自代曰:“若是佛殿即不見。
”曰:“不是佛殿,還可見否?”師曰:“不是佛殿,見個甚麼?”問:“十二時中如何據驗?”師曰:“恰好據驗。
”曰:“學人為甚麼不見?”師曰:“不可更掜目去也。
”問:“主伴重重,極十方而齊唱。
如何是極十方而齊唱?”師曰: “汝何不教别人問。
”問:“因言辨意時如何?”師曰:“因甚麼言?”僧低頭良久,師曰:“掣電之機,徒勞思。
” 師因僧侍立,問曰:“汝得恁麼心!”僧曰:“甚麼處是某甲心處?”師拈一塊土,度與僧曰:“抛向門前著。
” 僧抛了卻來,曰:“甚麼處是某甲心處?”師曰:“我見築著磕著,所以道汝心。
”師問羅山:“僧問岩頭:“浩浩塵中如何辨主?”頭曰:“銅沙鑼裡滿盛油。
”意作麼生?”山召師,師應諾。
山曰:“猕猴入道場。
” 山卻問明招:“忽有人問你,又作麼生?”招曰:“箭穿紅日影。
”師問羅山: “岩頭道與麼與麼,不與麼不與麼,意作麼生?”山召師,師應諾。
山曰: “雙明亦雙暗。
”師禮謝。
三日後卻問: “前日蒙和尚垂慈,祇為看不破。
”山曰:“盡情向汝道了也!”師曰:“和尚是把火行山。
”曰:“若與麼,據汝疑處問将來。
”師曰:“如何是雙明亦雙暗?”山曰:“同生亦同死。
”師又禮謝而退。
别有僧問師:“同生亦同死時如何?”師曰: “彼此合取狗口。
”曰:“和尚收取口吃飯。
”其僧卻問羅山:“同生亦同死如何?”山曰:“如牛無角。
”曰: “同生不同死時如何?”山曰:“如虎戴角。
”師見僧吃飯,乃拓缽曰:“家常。
”僧曰:“和尚是甚麼心行?” 有尼到參,師問:“阿誰?”侍者報曰:“覺師姑。
”師曰:“既是覺師姑,用來作麼?”尼曰:“仁義道中即不無。
” 師别雲:“和尚是甚麼心行?”師聞長生卓庵,乃往相訪。
茶話次,生曰: “曾有僧問祖師西來意,某甲舉拂子示之,不知得不得?”師曰:“某甲争敢道得不得! 有個問,有人贊歎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輕毀此事分文不直。
一等是恁麼事,因甚麼毀贊不同?”生曰:“适來出自偶爾。
”﹝老宿雲:“毀又争得。
”又老宿雲:“借取眉毛好。
” 太原孚雲:“若無智眼,難辨得失。
”﹞師問僧:“殿裡底是甚麼?”曰:“和尚定當看。
”師曰:“釋迦佛。
”曰:“和尚莫謾人好!”師曰:“卻是汝謾我。
”閩帥遣使送朱記到,師上堂提起印曰:“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僧曰: “不去不住,用印奚為?”師便打。
僧曰:“恁麼則鬼窟裡全因今日也。
” 師持印歸方丈。
問僧:“甚處來?”曰:“江西。
”師曰:“學得底那?”曰:“拈不出。
”師曰:“作麼生?”﹝法眼别雲:“謾語。
”﹞僧無對。
師舉洞山真贊雲:“徒觀紙與墨,不是山中人。
”僧問:“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汝試邈掠看。
”曰:“若不黠兒,幾成邈掠。
” 師曰:“汝是黠兒?”曰:“和尚是甚麼心行?”師曰:“來言不豐。
”僧數錢次,師乃展手曰:“乞我一錢。
” 曰:“和尚因何到恁麼地?”師曰:“我到恁麼地。
”曰:“若到恁麼地,将取一文去。
”師曰: “汝因甚到恁麼地?”問僧:“甚處來?”曰:“觀音。
”師曰:“還見觀音麼?”曰:“見。
”師曰:“左邊見,右邊見?”曰: “見時不曆左右。
”﹝法眼别雲:“如和尚見。
”﹞問:“如何是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師曰:“若是水火,即被燒溺。
” 師問飯頭:“镬闊多少?”曰:“和尚試量看。
”師以手作量勢。
曰:“和尚莫謾某甲。
”師曰:“卻是汝謾我。
”問: “欲達無生路,應須識本源。
如何是本源?”師良久,卻問侍者:“這僧問甚麼?”其僧再舉,師乃喝出。
曰: “我不患聾。
”問:“學人近入叢林,乞師全示入路。
”師曰:“若教全示,我卻禮拜汝。
”師問僧: “汝作甚麼業來,得恁麼長大?”曰:“和尚短多少?”師卻蹲身作短勢。
僧曰:“和尚莫謾人好!”師曰:“卻是汝謾我。
”師令侍者屈隆壽長老雲:“但獨自來,莫将侍者來。
”壽曰:“不許将來,争解離得?”師曰:“太煞恩愛。
” 壽無對。
師代曰:“更謝和尚上足傳示。
”閩帥奏命服,一日示微疾,僧入丈室問訊。
師曰:“吾與汝相識年深,有何方術相救?”曰:“方術甚有,聞說和尚不解忌口。
”﹝法燈别雲:“和尚解忌口麼?”﹞又謂衆曰:“吾旬日來氣力困劣,别無他,祇是時至也。
”僧問:“時既至矣,師去即是,住即是?”師曰:“道!道!”曰: “恁麼則某甲不敢造次。
”師曰:“失錢遭罪。
”言訖而寂。
鼓山神晏國師福州鼓山神晏興聖國師,大梁李氏子。
幼惡葷羶,樂聞鐘梵。
年十二時,有白氣數道騰于所居屋壁。
師題壁曰:“白道從茲速改張,休來顯現作妖祥。
定袪邪行歸真見,必得超凡人聖鄉。
” 題罷,氣即随滅。
年甫志學,遘疾甚亟。
夢神人與藥,覺而頓愈。
明年又夢梵僧告曰:“出家時至矣。
” 遂依衛州白鹿山規禅師披削,嵩嶽受具。
謂同學曰:“古德雲,白四羯磨後,全體戒定慧,豈準繩而可拘也。
” 于是杖錫,遍扣禅關,而但記語言,存乎知解。
及造雪嶺,朗然符契。
一日參雪峰,峰知其緣熟,忽起搊住曰:“是甚麼!”師釋然了悟,,亦忘其了心,唯舉手搖曳而已。
峰曰:“子作道理邪?”師曰:“何道理之有!” 峰審其懸解,撫而印之。
後閩帥常詢法要,創鼓山禅苑,請舉揚宗旨。
上堂,良久曰: “南泉在日,亦有人舉,要且不識南泉。
即今莫有識南泉者麼?試出來,對衆驗看!”時有僧出,禮拜才起,師曰: “作麼生?”僧近前曰:“咨和尚。
”師曰:“不才請退。
”乃曰:“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律有律師。
有函有号,有部有帙,各有人傳持。
且佛法是建立教,禅道乃止啼之說,他諸聖出興,盡為人心不等,巧開方便,遂有多門。
受疾不同,虛方還異。
在有破有,居空叱空。
二患既除,中道須遣。
鼓山所以道,句不當機,言非展事。
承言者喪,滞句者迷。
不唱言前,甯談句後? 直至釋迦掩室,淨名杜口,大士梁時童子,當日一問二問三問,盡有人了也。
諸仁者合作麼生?”時有僧出禮拜,師曰:“高聲問。
”曰:“學人咨和尚。
” 師喝曰:“出去!”曰:“已事未明,以何為驗?”師抗聲曰:“似未聞那!”其僧再問,師曰: “一點随流,食鹹不重。
”問:“如何是包盡乾坤底句?”師曰:“近前來!”僧近前,師曰:“鈍置殺人。
”曰:“如何紹得?” 師曰:“犴﹝河幹﹞﹝餘玉﹞無風,徒勞展掌。
”曰:“如何即是?”師曰: “錯。
”曰:“學人便承當時如何?” 師曰:“汝作麼生承當?”﹝法燈别雲:“莫費力。
”﹞問:“如何是學人正立處?”師曰:“不從諸聖行。
”﹝法燈别雲: “汝拟亂走。
”﹞問:“千山萬山,那個是正山?”師曰:“用正山作麼?”法燈别雲:“千山萬山。
”﹝師與招慶相遇次,慶曰: “家常。
”師曰:“太無厭生!”慶曰:“且款款。
”師卻曰:“家常。
” 慶曰:“今日未有火。
”師曰:“太鄙吝生!” 慶曰:“穩便将取去。
”上堂,垂語曰:“鼓山門下,不得咳嗽。
”時有僧咳嗽一聲,師曰:“作甚麼?”曰: “傷風。
”師曰:“傷風即得。
”僧問:“如何是宗門中事?”師乃側掌: “吽!吽!”問:“如何是向上關捩子?” 師便打。
問:“如何是鼓山正主?”師曰:“瞎作麼!”師問保福:“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麼生?”福拈起茶盞。
師曰:“莫是非好!”問:“如何是真實人體?”師曰:“即今是甚麼體?”曰:“究竟如何?”師曰:“争得到恁麼地!”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金烏一點,萬裡無雲。
”上堂:“欲知此事如一口劍。
”僧問:“學人是死屍,如何是劍?”師曰:“拽出這死屍著。
”僧應諾,便歸僧堂,結束而去。
師至晚聞得,乃曰:“好與拄杖。
”﹞東禅齊雲:“這僧若不肯鼓山,有甚過?若肯,何得便發去?”又雲:“鼓山拄杖,賞伊罰伊? 具眼底試商量看。
”﹝問僧:“鼓山有不跨石門句,汝作麼生道?”僧曰:“請師便打。
”問:“如何是古人省心力處?” 師曰:“汝何費力?”問:“言滿天下無口過。
如何是無口過?”師曰: “有甚麼過?”問: “如何是教外别傳底事?”師曰:“吃茶去。
”師與閩帥瞻仰佛像,帥問: “是甚麼佛?”師曰:“請大王鑒。
”帥曰:“鑒即不是佛。
” 師曰:“是甚麼?”帥無對。
﹞長慶代雲:“久承大師在衆,何得造次。
” ﹝僧問:“從上宗乘如何舉唱?” 師以拂子蓦口打。
問:“如何是省要處?”師曰:“汝還恥麼?”師複曰: “今為諸仁者,刺頭入他諸聖化門裡,抖擻不出。
所以向諸人道,教排不到,祖不西來,三世諸佛不能唱,十二分教載不起。
凡聖攝不得,古今傳不得,忽爾是個漢,未通個消息。
向他恁麼道,被他蓦口掴。
還怪得他麼?雖然如此,也不得亂掴。
鼓山尋常道,更有一人不跨石門,須有不跨石門句。
作麼生是不跨石門句? 鼓山自住三十餘年,五湖四海來者向高山頂上看山玩水,未見一人快利,通得個消息。
如今還有人通得也未? 若通得亦不昧諸兄弟;若無,不如散去。
珍重!”師有偈曰:“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
若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
” 師舉問僧:“汝作麼生會?”僧無語,乃謂侍者曰:“某甲不會,請代一轉語。
”者曰:“和尚與麼道,猶隔天涯在。
” 僧舉似師。
師喚侍者,問:“汝為這僧代語,是否?”者曰:“是。
”師便打趁出院。
龍華靈照禅師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禅師,高麗人也。
萍遊閩越,升雪峰之堂,冥符玄旨。
居唯一衲,服勤衆務,閩中謂之照布衲。
一夕,指半月問溥上座曰:“那一片甚麼處去也?”溥曰:“莫妄想。
”師曰: “失卻一片也!”衆雖歎美,而恬澹自持。
初住婺州齊雲山。
上堂良久,忽舒手顧衆曰:“乞取些子,乞取些子。
” 又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僧問:“草童能歌舞,未審今時還有無?”師下座作舞曰:“沙彌會麼?”曰: “不會。
”師曰:“山僧蹋曲子也不會?”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
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請師一點。
” 師曰:“還知齊雲點金成鐵麼?”曰:“點金成鐵,前之未聞。
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師曰: “句下不薦,後悔難追。
”次遷越州鏡清,上堂:“今日盡令去也。
”時有僧出曰:“請師盡令。
”師乃“吽!吽!”問: “如何是學人本分事?”師曰:“鏡清不惜口。
”問:“請師雕琢。
”師曰: “八成。
”曰:“為甚麼不十成?”師曰: “還知鏡清生修理麼?”問僧:“甚處來?”曰:“五峰來。
”師曰:“來作甚麼?”曰:“禮拜和尚。
”師曰:“何不自禮?” 曰:“禮了也!”師曰:“鏡湖水淺。
”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 “莫錯下名言。
”曰:“豈無方便?”師曰:“烏頭養雀兒。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未審甚麼人傳得?”師曰: “千聖也疑我。
”曰: “莫便是傳也無?”師曰:“晉帝斬嵇康。
”問“釋迦掩室于摩竭,淨名杜口于毗耶,此意如何?”師曰:“東廊下兩兩三三。
”上堂:“諸方以毗盧法身為極則,鏡清這裡即不然。
須知毗盧有師,法身有主。
”僧問: “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二公争敢論。
”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此即是色,阿那個是心?”師曰: “恁麼問,莫欺山僧麼?”問:“未剖以前,請師斷。
”師曰:“落在甚麼處?”曰:“失口即不可。
”師曰: “也是寒山送拾得。
”僧禮拜,師曰:“住!住!阇黎失口,山僧失口。
” 曰:“惡虎不食子。
”師曰:“驢頭出,馬頭回。
” 師蓦問一僧:“記得麼?”曰:“記得。
”師曰:“道甚麼?”曰:“道甚麼?”師曰:“淮南小兒入寺。
”問: “是甚麼即俊鷹俊鹞趁不及。
”師曰:“阇黎别問,山僧别答。
”曰:“請師别答。
”師曰:“十裡行人較一程。
”問: “金屑雖貴,眼裡著不得時如何?”師曰:“著不得,還著得麼?”僧禮拜。
師曰:“深沙神。
”問: “菩提樹下度衆生。
如何是菩提樹?”師曰:“大似苦楝樹。
”曰:“為甚麼似苦楝樹?”師曰: “素非良馬,何勞鞭影?”晉天福丁未示寂,塔于杭之大慈山。
翠岩令參禅師明州翠岩令參永明禅師,安吉州人也。
僧問:“不借三寸,請師道。
”師曰:“茶堂裡貶剝去。
”問: “國師三喚侍者,意旨如何?”師曰:“抑逼人作麼?”上堂:“一夏與兄弟東語西話,看翠岩眉毛在麼?”﹝長慶雲: “生也。
”雲門雲:“關。
”保福雲:“作賊人心虛。
”翠岩芝雲:“為衆竭力,禍出私門。
”﹞問:“凡有言句,盡是點污。
如何是向上事?”師曰:“凡有言句,盡是點污。
”問:“如何是省要處?” 師曰:“大衆笑汝。
”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
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學人上來,請師一點。
”師曰:“不點。
”曰:“為甚麼不點?”師曰:“恐汝落凡聖。
” 曰:“乞師至理。
”師曰:“侍者點茶來。
”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師曰:“邪法難扶。
”問: “僧繇為甚寫志公真不得?”師曰:“作麼生合殺。
”問:“險惡道中,以何為津梁?”師曰:“藥山再三叮囑。
”問: “不帶凡聖,當機何示?”師曰:“莫向人道翠岩靈利。
”問:“妙機言句,盡皆不當。
宗乘中事如何?”師曰: “禮拜著。
”曰:“學人不會。
”師曰:“出家行腳,禮拜也不會?”師後遷龍冊而終焉。
鏡清道怤禅師越州鏡清寺道怤順德禅師,永嘉陳氏子。
六歲不葷茹,親黨強啖以枯魚,随即﹝烏沒﹞哕,﹝乙劣﹞遂求出家,于本州開元寺受具。
遊方抵閩,谒雪峰。
峰問:“甚處人?”曰:“溫州人。
”峰曰: “恁麼則與一宿覺是鄉人也。
”曰:“祗如一宿覺是甚麼處人?”峰曰: “好吃一頓棒,且放過。
”一日,師問: “祇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語句。
”師曰:“祇如不立文字語句,師如何傳?”峰良久,師禮謝。
峰曰:“更問我一轉豈不好?”師曰:“就和尚請一轉問頭。
”峰曰:“祗恁麼,為别有商量?”師曰: “和尚恁麼即得。
”峰曰:“于汝作麼生?”師曰:“孤負殺人!”雪峰謂衆曰:“堂堂密密地。
”師出,問:“是甚麼堂堂密密?”峰起立曰:“道甚麼!”師退步而立。
雪峰垂語曰: “此事得恁麼尊貴,得恁麼綿密。
”師曰: “道怤自到來數年,不聞和尚恁麼示誨。
”峰曰:“我向前雖無,如今已有,莫有所妨麼?”曰:“不敢! 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峰曰:“緻使我如此。
”師從此信入,而且随衆,時謂之小怤布衲。
普請次,雪峰舉:“沩山道:見色便見心。
汝道還有過也無?”師曰:“古人為甚麼事?”峰曰:“雖然如此,要共汝商量。
”師曰: “恁麼則不如道怤鉏地去。
”師再參雪峰,峰問:“甚處來?”師曰:“嶺外來。
”峰曰:“甚麼處逢見達磨?”師曰: “更在甚麼處?”峰曰:“未信汝在。
”師曰:“和尚莫恁麼粘泥好!”峰便休。
師後遍曆諸方,益資權智。
因訪先曹山。
山問“甚麼處來?”師曰:“昨日離明水。
”山曰:“甚麼時到明水?”師曰:“和尚到時到。
”山曰: “汝道我甚麼時到?”師曰:“适來猶記得。
”山曰:“如是!如是!” 師初住越州鏡清,唱雪峰之旨,學者奔湊。
副使皮光業者,日休之子,辭學宏贍,屢擊難子。
退謂人曰:“怤師之高論,人莫窺其極也。
”新到參,師拈起拂子。
僧曰: “久向鏡清,猶有這個在。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問:“學人啐,請師啄。
”師曰:“還得活也無?”曰:“若不活,遭人怪笑。
”師曰: “也是草裡漢。
”問僧:“近離甚處?”曰:“三峰。
”師曰:“夏在甚處?”曰“五峰”。
師曰:“放你三十棒。
”曰:“過在甚麼處?”師曰:“為汝出一叢林,入一叢林。
”師一日于僧堂自擊鐘曰:“玄沙道底,玄沙道底。
”僧問:“玄沙道甚麼?”師乃畫一圓相。
僧曰:“若不久參,争知與麼?”師曰: “失錢遭罪。
” 師住庵時,有行者至,徐徐近繩床,取拂子提起。
問:“某甲喚這個作拂子,庵主喚作甚麼?”師曰:“不可更安名立字也。
”行者乃擲卻拂子曰:“著甚死急!”問僧:“外面是甚麼聲?”曰:“蛇咬蝦蟆聲。
”師曰:“将謂衆生苦,更有苦衆生。
” 師問靈雲:“行腳事大,乞師指南。
”雲曰:“浙中米作麼價?”師曰: “若不是道怤,洎作米價會卻。
”問: “如何是靈源一直道。
”師曰:“鏡湖水可煞深。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紅日照青山。
”曰: “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曰:“風吹雪不寒。
”問僧:“趙州吃茶話,汝作麼生會?”僧便出去。
師曰:“邯鄲學唐步。
” 問:“學人未達其源,請師方便。
”師曰:“是甚麼源?”曰:“其源。
” 師曰:“若是其源,争受方便?”僧禮拜退。
侍者問:“和尚适來莫是成褫伊麼?”師曰:“無。
”曰:“莫是不成褫伊麼?”師曰:“無。
”曰: “未審意旨如何?”師曰:“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師在帳中坐,有僧問訊,師撥開曰:“當斷不斷,反招其亂。
”曰:“既是當斷,為甚麼不斷?”師曰:“我若盡法,直恐無民。
”曰:“不怕無民,請師盡法。
”師曰: “維那,拽出此僧著!”又曰:“休!休!我在南方識伊和尚來。
” 普請鉏草次,浴頭請師浴,師不顧,如是三請,師舉钁作打勢,頭便走。
師召曰:“來!來!”頭回首,師曰:“向後遇作家,分明舉似。
” 頭後到保福,舉前語未了,福以手掩其口。
頭卻回,舉似師。
師曰:“饒伊恁麼也未作家。
”師問荷玉:“甚處來?”曰:“天台來。
” 師曰:“阿誰問汝天台?”曰:“和尚何得龍頭蛇尾?”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師看經次,僧問: “和尚看甚麼經?”師曰:“我與古人鬥百草。
”師卻問:“汝會麼?”曰:“少年也曾恁麼來。
”師曰:“如今作麼生?” 僧舉拳,師曰:“我輸汝也!”問:“辨不得、提不起時如何?”師曰: “争得到這裡?”曰: “恁麼則禮拜去也。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師見僧學書,乃問:“學甚麼書?”曰:“請和尚鑒。
”師曰: “一點未分,三分著地。
”曰:“今日又似遇人,又似不遇人。
”師曰: “鏡清今日失利。
”僧問:“聲前絕妙,請師指歸。
”師曰: “許由不洗耳。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猶系腳在。
”曰:“某甲祇如此,師意又如何?”師曰: “無端夜來雁,驚起後池秋。
”錢王命居天龍寺,後創龍冊寺,延請居焉。
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各自驗看實個親切。
既恁麼親切,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疏?祇為抛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緣塵緻見如此,所以喚作背覺合塵,亦名舍父逃逝。
今勸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徹徹去好,大丈夫兒得恁麼無氣概,還惆怅麼?終日茫茫地,且覓取個管帶路好,也無人問我管帶一路。
” 僧問:“如何是管帶一路?”師噓噓曰:“要棒吃即道。
”曰:“恁麼則學人罪過也。
”師曰: “幾被汝打破蔡州。
”問僧:“近離甚處?”曰:“石橋。
”師曰:“本分事作麼生?”曰:“近離石橋。
”師曰: “我豈不知你近離石橋?本分事作麼生?”曰:“和尚何不領話?”師便打。
僧曰:“某甲話在。
”師曰:“你但吃棒,我要這話行。
”僧問:“一等明機雙扣,為甚麼卻遭違貶?” 師曰:“打水魚頭痛,驚林鳥散忙。
”問: “十二時中以何為驗?”師曰:“得力即向我道。
”僧曰:“諾。
”師曰: “十萬八千猶可近。
”問:“如何是方便門速易成就?” 師曰:“速易成就。
”曰:“争柰學人領覽未的。
”師曰:“代得也代卻。
” 問:“如何是人無心合道?”師曰: “何不問道無心合人。
”曰:“如何是道無心合人?”師曰:“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那教下碧天。
”問: “新年頭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新年頭佛法?”師曰:“元正啟祚,萬物鹹新。
”曰:“謝師答話。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問:“學人問不到處,請師不答。
和尚答不到處,學人即不問。
” 師乃搊住曰:“是我道理,是汝道理?”曰:“和尚若打學人,學人也打和尚。
”師曰:“得對相耕去。
”問: “承師有言,諸方若不是走人,便是籠人、罩人,未審和尚如何?”師曰: “被汝緻此一問,直得當門齒落。
” 上堂,衆集定,師抛下拄杖曰:“大衆動著也二十棒,不動著也二十棒。
” 時有僧出,拈得頭上戴出去。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問僧:“門外甚麼聲?”曰:“雨滴聲。
”師曰:“衆生颠倒,迷己逐物。
”曰:“和尚作麼生?”師曰:“洎不迷己。
”曰:“洎不迷己,意旨如何?”師曰:“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問: “如何是同相?”師将火箸插向爐中。
曰:“如何是别相?”師又将火箸插向一邊。
﹝法眼别雲:“問不當理。
” ﹞有僧引一童子到曰:“此童子常愛問人佛法,請和尚驗看。
”師乃令點茶。
童子點茶來,師啜了,過盞橐與童子。
子近前接,師卻縮手曰:“還道得麼?”子曰:“問将來。
”﹝法眼别雲:“和尚更吃茶否?”﹞僧曰:“此童子見解如何?”師曰:“也祇是一兩生持戒僧。
”晉天福初示滅,塔于龍冊山。
報恩懷嶽禅師漳州報恩院懷嶽禅師,泉州人也。
僧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師曰:“動即死。
”曰:“不動時如何?” 師曰:“猶是守古冢鬼。
”問:“如何是學人出身處?”師曰:“有甚麼纏縛汝?”曰:“争柰出身不得何!”師曰:“過在阿誰?”問:“如何是報恩一靈物?”師曰:“吃如許多酒糟作麼?”曰:“還露腳手也無?”師曰: “這裡是甚麼處所?”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萬裡一片雲。
”曰:“見後如何?”師曰:“廓落地。
” 問:“黑雲陡暗,誰當雨者?”師曰:“峻處先傾。
”問:“宗乘不卻,如何舉唱?”師曰: “山不自稱,水無間斷。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汝争得知?”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師曰:“甚麼年中得見來!”問:“師子在窟時如何?”師曰:“師子是甚麼家具?”曰:“師子出窟時如何?”師曰:“師子在甚麼處?”問:“如何是目前佛?”師曰:“快禮拜。
”臨遷化,上堂:“山僧十二年來舉揚宗教,諸人怪我甚麼處? 若要聽三經五論,此去開元寺咫尺。
”言訖告寂。
安國弘禅師福州安國院弘明真禅師,泉州陳氏子。
參雪峰,峰問:“甚麼處來?”曰:“江西來。
”峰曰: “甚麼處見達磨”?曰:“分明向和尚道。
”峰曰:“道甚麼?”曰:“甚麼處去來?”一日,雪峰見師,忽搊住曰: “盡乾坤是個解脫門,把手拽伊不肯入。
”曰:“和尚怪弘不得。
”峰拓開曰: “雖然如此,争柰背後許多師僧何!”師舉國師碑文雲:“得之于心,猗蘭作旃檀之樹;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之園。
”問僧曰:“一語須具得失兩意,汝作麼生道?”僧舉拳曰:“不可喚作拳頭也。
”師不肯,亦舉拳别雲: “秪為喚這個作拳頭,出世囷山。
”後閩帥命居安國,大闡玄風。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是即是,莫錯會。
”問: “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問,問。
”問:“學人上來,未盡其機,請師盡機。
”師良久,僧禮拜。
師曰: “忽到别處,人問,汝作麼生舉?”曰:
傥未識得,直須谛信此事不從人得,自己亦非,言多去道轉遠,直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猶未是在。
久立,珍重。
” 上堂:“有人從佛殿後過,見是張三李四,從佛殿前過,為甚麼不見?且道佛法利害在甚麼處?”僧曰:“為有一分境,所以不見。
”師乃叱之,自代曰:“若是佛殿即不見。
”曰:“不是佛殿,還可見否?”師曰:“不是佛殿,見個甚麼?”問:“十二時中如何據驗?”師曰:“恰好據驗。
”曰:“學人為甚麼不見?”師曰:“不可更掜目去也。
”問:“主伴重重,極十方而齊唱。
如何是極十方而齊唱?”師曰: “汝何不教别人問。
”問:“因言辨意時如何?”師曰:“因甚麼言?”僧低頭良久,師曰:“掣電之機,徒勞思。
” 師因僧侍立,問曰:“汝得恁麼心!”僧曰:“甚麼處是某甲心處?”師拈一塊土,度與僧曰:“抛向門前著。
” 僧抛了卻來,曰:“甚麼處是某甲心處?”師曰:“我見築著磕著,所以道汝心。
”師問羅山:“僧問岩頭:“浩浩塵中如何辨主?”頭曰:“銅沙鑼裡滿盛油。
”意作麼生?”山召師,師應諾。
山曰:“猕猴入道場。
” 山卻問明招:“忽有人問你,又作麼生?”招曰:“箭穿紅日影。
”師問羅山: “岩頭道與麼與麼,不與麼不與麼,意作麼生?”山召師,師應諾。
山曰: “雙明亦雙暗。
”師禮謝。
三日後卻問: “前日蒙和尚垂慈,祇為看不破。
”山曰:“盡情向汝道了也!”師曰:“和尚是把火行山。
”曰:“若與麼,據汝疑處問将來。
”師曰:“如何是雙明亦雙暗?”山曰:“同生亦同死。
”師又禮謝而退。
别有僧問師:“同生亦同死時如何?”師曰: “彼此合取狗口。
”曰:“和尚收取口吃飯。
”其僧卻問羅山:“同生亦同死如何?”山曰:“如牛無角。
”曰: “同生不同死時如何?”山曰:“如虎戴角。
”師見僧吃飯,乃拓缽曰:“家常。
”僧曰:“和尚是甚麼心行?” 有尼到參,師問:“阿誰?”侍者報曰:“覺師姑。
”師曰:“既是覺師姑,用來作麼?”尼曰:“仁義道中即不無。
” 師别雲:“和尚是甚麼心行?”師聞長生卓庵,乃往相訪。
茶話次,生曰: “曾有僧問祖師西來意,某甲舉拂子示之,不知得不得?”師曰:“某甲争敢道得不得! 有個問,有人贊歎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輕毀此事分文不直。
一等是恁麼事,因甚麼毀贊不同?”生曰:“适來出自偶爾。
”﹝老宿雲:“毀又争得。
”又老宿雲:“借取眉毛好。
” 太原孚雲:“若無智眼,難辨得失。
”﹞師問僧:“殿裡底是甚麼?”曰:“和尚定當看。
”師曰:“釋迦佛。
”曰:“和尚莫謾人好!”師曰:“卻是汝謾我。
”閩帥遣使送朱記到,師上堂提起印曰:“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僧曰: “不去不住,用印奚為?”師便打。
僧曰:“恁麼則鬼窟裡全因今日也。
” 師持印歸方丈。
問僧:“甚處來?”曰:“江西。
”師曰:“學得底那?”曰:“拈不出。
”師曰:“作麼生?”﹝法眼别雲:“謾語。
”﹞僧無對。
師舉洞山真贊雲:“徒觀紙與墨,不是山中人。
”僧問:“如何是山中人?”師曰:“汝試邈掠看。
”曰:“若不黠兒,幾成邈掠。
” 師曰:“汝是黠兒?”曰:“和尚是甚麼心行?”師曰:“來言不豐。
”僧數錢次,師乃展手曰:“乞我一錢。
” 曰:“和尚因何到恁麼地?”師曰:“我到恁麼地。
”曰:“若到恁麼地,将取一文去。
”師曰: “汝因甚到恁麼地?”問僧:“甚處來?”曰:“觀音。
”師曰:“還見觀音麼?”曰:“見。
”師曰:“左邊見,右邊見?”曰: “見時不曆左右。
”﹝法眼别雲:“如和尚見。
”﹞問:“如何是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師曰:“若是水火,即被燒溺。
” 師問飯頭:“镬闊多少?”曰:“和尚試量看。
”師以手作量勢。
曰:“和尚莫謾某甲。
”師曰:“卻是汝謾我。
”問: “欲達無生路,應須識本源。
如何是本源?”師良久,卻問侍者:“這僧問甚麼?”其僧再舉,師乃喝出。
曰: “我不患聾。
”問:“學人近入叢林,乞師全示入路。
”師曰:“若教全示,我卻禮拜汝。
”師問僧: “汝作甚麼業來,得恁麼長大?”曰:“和尚短多少?”師卻蹲身作短勢。
僧曰:“和尚莫謾人好!”師曰:“卻是汝謾我。
”師令侍者屈隆壽長老雲:“但獨自來,莫将侍者來。
”壽曰:“不許将來,争解離得?”師曰:“太煞恩愛。
” 壽無對。
師代曰:“更謝和尚上足傳示。
”閩帥奏命服,一日示微疾,僧入丈室問訊。
師曰:“吾與汝相識年深,有何方術相救?”曰:“方術甚有,聞說和尚不解忌口。
”﹝法燈别雲:“和尚解忌口麼?”﹞又謂衆曰:“吾旬日來氣力困劣,别無他,祇是時至也。
”僧問:“時既至矣,師去即是,住即是?”師曰:“道!道!”曰: “恁麼則某甲不敢造次。
”師曰:“失錢遭罪。
”言訖而寂。
鼓山神晏國師福州鼓山神晏興聖國師,大梁李氏子。
幼惡葷羶,樂聞鐘梵。
年十二時,有白氣數道騰于所居屋壁。
師題壁曰:“白道從茲速改張,休來顯現作妖祥。
定袪邪行歸真見,必得超凡人聖鄉。
” 題罷,氣即随滅。
年甫志學,遘疾甚亟。
夢神人與藥,覺而頓愈。
明年又夢梵僧告曰:“出家時至矣。
” 遂依衛州白鹿山規禅師披削,嵩嶽受具。
謂同學曰:“古德雲,白四羯磨後,全體戒定慧,豈準繩而可拘也。
” 于是杖錫,遍扣禅關,而但記語言,存乎知解。
及造雪嶺,朗然符契。
一日參雪峰,峰知其緣熟,忽起搊住曰:“是甚麼!”師釋然了悟,,亦忘其了心,唯舉手搖曳而已。
峰曰:“子作道理邪?”師曰:“何道理之有!” 峰審其懸解,撫而印之。
後閩帥常詢法要,創鼓山禅苑,請舉揚宗旨。
上堂,良久曰: “南泉在日,亦有人舉,要且不識南泉。
即今莫有識南泉者麼?試出來,對衆驗看!”時有僧出,禮拜才起,師曰: “作麼生?”僧近前曰:“咨和尚。
”師曰:“不才請退。
”乃曰:“經有經師,論有論師,律有律師。
有函有号,有部有帙,各有人傳持。
且佛法是建立教,禅道乃止啼之說,他諸聖出興,盡為人心不等,巧開方便,遂有多門。
受疾不同,虛方還異。
在有破有,居空叱空。
二患既除,中道須遣。
鼓山所以道,句不當機,言非展事。
承言者喪,滞句者迷。
不唱言前,甯談句後? 直至釋迦掩室,淨名杜口,大士梁時童子,當日一問二問三問,盡有人了也。
諸仁者合作麼生?”時有僧出禮拜,師曰:“高聲問。
”曰:“學人咨和尚。
” 師喝曰:“出去!”曰:“已事未明,以何為驗?”師抗聲曰:“似未聞那!”其僧再問,師曰: “一點随流,食鹹不重。
”問:“如何是包盡乾坤底句?”師曰:“近前來!”僧近前,師曰:“鈍置殺人。
”曰:“如何紹得?” 師曰:“犴﹝河幹﹞﹝餘玉﹞無風,徒勞展掌。
”曰:“如何即是?”師曰: “錯。
”曰:“學人便承當時如何?” 師曰:“汝作麼生承當?”﹝法燈别雲:“莫費力。
”﹞問:“如何是學人正立處?”師曰:“不從諸聖行。
”﹝法燈别雲: “汝拟亂走。
”﹞問:“千山萬山,那個是正山?”師曰:“用正山作麼?”法燈别雲:“千山萬山。
”﹝師與招慶相遇次,慶曰: “家常。
”師曰:“太無厭生!”慶曰:“且款款。
”師卻曰:“家常。
” 慶曰:“今日未有火。
”師曰:“太鄙吝生!” 慶曰:“穩便将取去。
”上堂,垂語曰:“鼓山門下,不得咳嗽。
”時有僧咳嗽一聲,師曰:“作甚麼?”曰: “傷風。
”師曰:“傷風即得。
”僧問:“如何是宗門中事?”師乃側掌: “吽!吽!”問:“如何是向上關捩子?” 師便打。
問:“如何是鼓山正主?”師曰:“瞎作麼!”師問保福:“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麼生?”福拈起茶盞。
師曰:“莫是非好!”問:“如何是真實人體?”師曰:“即今是甚麼體?”曰:“究竟如何?”師曰:“争得到恁麼地!”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金烏一點,萬裡無雲。
”上堂:“欲知此事如一口劍。
”僧問:“學人是死屍,如何是劍?”師曰:“拽出這死屍著。
”僧應諾,便歸僧堂,結束而去。
師至晚聞得,乃曰:“好與拄杖。
”﹞東禅齊雲:“這僧若不肯鼓山,有甚過?若肯,何得便發去?”又雲:“鼓山拄杖,賞伊罰伊? 具眼底試商量看。
”﹝問僧:“鼓山有不跨石門句,汝作麼生道?”僧曰:“請師便打。
”問:“如何是古人省心力處?” 師曰:“汝何費力?”問:“言滿天下無口過。
如何是無口過?”師曰: “有甚麼過?”問: “如何是教外别傳底事?”師曰:“吃茶去。
”師與閩帥瞻仰佛像,帥問: “是甚麼佛?”師曰:“請大王鑒。
”帥曰:“鑒即不是佛。
” 師曰:“是甚麼?”帥無對。
﹞長慶代雲:“久承大師在衆,何得造次。
” ﹝僧問:“從上宗乘如何舉唱?” 師以拂子蓦口打。
問:“如何是省要處?”師曰:“汝還恥麼?”師複曰: “今為諸仁者,刺頭入他諸聖化門裡,抖擻不出。
所以向諸人道,教排不到,祖不西來,三世諸佛不能唱,十二分教載不起。
凡聖攝不得,古今傳不得,忽爾是個漢,未通個消息。
向他恁麼道,被他蓦口掴。
還怪得他麼?雖然如此,也不得亂掴。
鼓山尋常道,更有一人不跨石門,須有不跨石門句。
作麼生是不跨石門句? 鼓山自住三十餘年,五湖四海來者向高山頂上看山玩水,未見一人快利,通得個消息。
如今還有人通得也未? 若通得亦不昧諸兄弟;若無,不如散去。
珍重!”師有偈曰:“直下猶難會,尋言轉更賒。
若論佛與祖,特地隔天涯。
” 師舉問僧:“汝作麼生會?”僧無語,乃謂侍者曰:“某甲不會,請代一轉語。
”者曰:“和尚與麼道,猶隔天涯在。
” 僧舉似師。
師喚侍者,問:“汝為這僧代語,是否?”者曰:“是。
”師便打趁出院。
龍華靈照禅師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禅師,高麗人也。
萍遊閩越,升雪峰之堂,冥符玄旨。
居唯一衲,服勤衆務,閩中謂之照布衲。
一夕,指半月問溥上座曰:“那一片甚麼處去也?”溥曰:“莫妄想。
”師曰: “失卻一片也!”衆雖歎美,而恬澹自持。
初住婺州齊雲山。
上堂良久,忽舒手顧衆曰:“乞取些子,乞取些子。
” 又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僧問:“草童能歌舞,未審今時還有無?”師下座作舞曰:“沙彌會麼?”曰: “不會。
”師曰:“山僧蹋曲子也不會?”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
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請師一點。
” 師曰:“還知齊雲點金成鐵麼?”曰:“點金成鐵,前之未聞。
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師曰: “句下不薦,後悔難追。
”次遷越州鏡清,上堂:“今日盡令去也。
”時有僧出曰:“請師盡令。
”師乃“吽!吽!”問: “如何是學人本分事?”師曰:“鏡清不惜口。
”問:“請師雕琢。
”師曰: “八成。
”曰:“為甚麼不十成?”師曰: “還知鏡清生修理麼?”問僧:“甚處來?”曰:“五峰來。
”師曰:“來作甚麼?”曰:“禮拜和尚。
”師曰:“何不自禮?” 曰:“禮了也!”師曰:“鏡湖水淺。
”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 “莫錯下名言。
”曰:“豈無方便?”師曰:“烏頭養雀兒。
”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未審甚麼人傳得?”師曰: “千聖也疑我。
”曰: “莫便是傳也無?”師曰:“晉帝斬嵇康。
”問“釋迦掩室于摩竭,淨名杜口于毗耶,此意如何?”師曰:“東廊下兩兩三三。
”上堂:“諸方以毗盧法身為極則,鏡清這裡即不然。
須知毗盧有師,法身有主。
”僧問: “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二公争敢論。
”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此即是色,阿那個是心?”師曰: “恁麼問,莫欺山僧麼?”問:“未剖以前,請師斷。
”師曰:“落在甚麼處?”曰:“失口即不可。
”師曰: “也是寒山送拾得。
”僧禮拜,師曰:“住!住!阇黎失口,山僧失口。
” 曰:“惡虎不食子。
”師曰:“驢頭出,馬頭回。
” 師蓦問一僧:“記得麼?”曰:“記得。
”師曰:“道甚麼?”曰:“道甚麼?”師曰:“淮南小兒入寺。
”問: “是甚麼即俊鷹俊鹞趁不及。
”師曰:“阇黎别問,山僧别答。
”曰:“請師别答。
”師曰:“十裡行人較一程。
”問: “金屑雖貴,眼裡著不得時如何?”師曰:“著不得,還著得麼?”僧禮拜。
師曰:“深沙神。
”問: “菩提樹下度衆生。
如何是菩提樹?”師曰:“大似苦楝樹。
”曰:“為甚麼似苦楝樹?”師曰: “素非良馬,何勞鞭影?”晉天福丁未示寂,塔于杭之大慈山。
翠岩令參禅師明州翠岩令參永明禅師,安吉州人也。
僧問:“不借三寸,請師道。
”師曰:“茶堂裡貶剝去。
”問: “國師三喚侍者,意旨如何?”師曰:“抑逼人作麼?”上堂:“一夏與兄弟東語西話,看翠岩眉毛在麼?”﹝長慶雲: “生也。
”雲門雲:“關。
”保福雲:“作賊人心虛。
”翠岩芝雲:“為衆竭力,禍出私門。
”﹞問:“凡有言句,盡是點污。
如何是向上事?”師曰:“凡有言句,盡是點污。
”問:“如何是省要處?” 師曰:“大衆笑汝。
”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
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學人上來,請師一點。
”師曰:“不點。
”曰:“為甚麼不點?”師曰:“恐汝落凡聖。
” 曰:“乞師至理。
”師曰:“侍者點茶來。
”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師曰:“邪法難扶。
”問: “僧繇為甚寫志公真不得?”師曰:“作麼生合殺。
”問:“險惡道中,以何為津梁?”師曰:“藥山再三叮囑。
”問: “不帶凡聖,當機何示?”師曰:“莫向人道翠岩靈利。
”問:“妙機言句,盡皆不當。
宗乘中事如何?”師曰: “禮拜著。
”曰:“學人不會。
”師曰:“出家行腳,禮拜也不會?”師後遷龍冊而終焉。
鏡清道怤禅師越州鏡清寺道怤順德禅師,永嘉陳氏子。
六歲不葷茹,親黨強啖以枯魚,随即﹝烏沒﹞哕,﹝乙劣﹞遂求出家,于本州開元寺受具。
遊方抵閩,谒雪峰。
峰問:“甚處人?”曰:“溫州人。
”峰曰: “恁麼則與一宿覺是鄉人也。
”曰:“祗如一宿覺是甚麼處人?”峰曰: “好吃一頓棒,且放過。
”一日,師問: “祇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語句。
”師曰:“祇如不立文字語句,師如何傳?”峰良久,師禮謝。
峰曰:“更問我一轉豈不好?”師曰:“就和尚請一轉問頭。
”峰曰:“祗恁麼,為别有商量?”師曰: “和尚恁麼即得。
”峰曰:“于汝作麼生?”師曰:“孤負殺人!”雪峰謂衆曰:“堂堂密密地。
”師出,問:“是甚麼堂堂密密?”峰起立曰:“道甚麼!”師退步而立。
雪峰垂語曰: “此事得恁麼尊貴,得恁麼綿密。
”師曰: “道怤自到來數年,不聞和尚恁麼示誨。
”峰曰:“我向前雖無,如今已有,莫有所妨麼?”曰:“不敢! 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峰曰:“緻使我如此。
”師從此信入,而且随衆,時謂之小怤布衲。
普請次,雪峰舉:“沩山道:見色便見心。
汝道還有過也無?”師曰:“古人為甚麼事?”峰曰:“雖然如此,要共汝商量。
”師曰: “恁麼則不如道怤鉏地去。
”師再參雪峰,峰問:“甚處來?”師曰:“嶺外來。
”峰曰:“甚麼處逢見達磨?”師曰: “更在甚麼處?”峰曰:“未信汝在。
”師曰:“和尚莫恁麼粘泥好!”峰便休。
師後遍曆諸方,益資權智。
因訪先曹山。
山問“甚麼處來?”師曰:“昨日離明水。
”山曰:“甚麼時到明水?”師曰:“和尚到時到。
”山曰: “汝道我甚麼時到?”師曰:“适來猶記得。
”山曰:“如是!如是!” 師初住越州鏡清,唱雪峰之旨,學者奔湊。
副使皮光業者,日休之子,辭學宏贍,屢擊難子。
退謂人曰:“怤師之高論,人莫窺其極也。
”新到參,師拈起拂子。
僧曰: “久向鏡清,猶有這個在。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問:“學人啐,請師啄。
”師曰:“還得活也無?”曰:“若不活,遭人怪笑。
”師曰: “也是草裡漢。
”問僧:“近離甚處?”曰:“三峰。
”師曰:“夏在甚處?”曰“五峰”。
師曰:“放你三十棒。
”曰:“過在甚麼處?”師曰:“為汝出一叢林,入一叢林。
”師一日于僧堂自擊鐘曰:“玄沙道底,玄沙道底。
”僧問:“玄沙道甚麼?”師乃畫一圓相。
僧曰:“若不久參,争知與麼?”師曰: “失錢遭罪。
” 師住庵時,有行者至,徐徐近繩床,取拂子提起。
問:“某甲喚這個作拂子,庵主喚作甚麼?”師曰:“不可更安名立字也。
”行者乃擲卻拂子曰:“著甚死急!”問僧:“外面是甚麼聲?”曰:“蛇咬蝦蟆聲。
”師曰:“将謂衆生苦,更有苦衆生。
” 師問靈雲:“行腳事大,乞師指南。
”雲曰:“浙中米作麼價?”師曰: “若不是道怤,洎作米價會卻。
”問: “如何是靈源一直道。
”師曰:“鏡湖水可煞深。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紅日照青山。
”曰: “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曰:“風吹雪不寒。
”問僧:“趙州吃茶話,汝作麼生會?”僧便出去。
師曰:“邯鄲學唐步。
” 問:“學人未達其源,請師方便。
”師曰:“是甚麼源?”曰:“其源。
” 師曰:“若是其源,争受方便?”僧禮拜退。
侍者問:“和尚适來莫是成褫伊麼?”師曰:“無。
”曰:“莫是不成褫伊麼?”師曰:“無。
”曰: “未審意旨如何?”師曰:“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師在帳中坐,有僧問訊,師撥開曰:“當斷不斷,反招其亂。
”曰:“既是當斷,為甚麼不斷?”師曰:“我若盡法,直恐無民。
”曰:“不怕無民,請師盡法。
”師曰: “維那,拽出此僧著!”又曰:“休!休!我在南方識伊和尚來。
” 普請鉏草次,浴頭請師浴,師不顧,如是三請,師舉钁作打勢,頭便走。
師召曰:“來!來!”頭回首,師曰:“向後遇作家,分明舉似。
” 頭後到保福,舉前語未了,福以手掩其口。
頭卻回,舉似師。
師曰:“饒伊恁麼也未作家。
”師問荷玉:“甚處來?”曰:“天台來。
” 師曰:“阿誰問汝天台?”曰:“和尚何得龍頭蛇尾?”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師看經次,僧問: “和尚看甚麼經?”師曰:“我與古人鬥百草。
”師卻問:“汝會麼?”曰:“少年也曾恁麼來。
”師曰:“如今作麼生?” 僧舉拳,師曰:“我輸汝也!”問:“辨不得、提不起時如何?”師曰: “争得到這裡?”曰: “恁麼則禮拜去也。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師見僧學書,乃問:“學甚麼書?”曰:“請和尚鑒。
”師曰: “一點未分,三分著地。
”曰:“今日又似遇人,又似不遇人。
”師曰: “鏡清今日失利。
”僧問:“聲前絕妙,請師指歸。
”師曰: “許由不洗耳。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猶系腳在。
”曰:“某甲祇如此,師意又如何?”師曰: “無端夜來雁,驚起後池秋。
”錢王命居天龍寺,後創龍冊寺,延請居焉。
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各自驗看實個親切。
既恁麼親切,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疏?祇為抛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緣塵緻見如此,所以喚作背覺合塵,亦名舍父逃逝。
今勸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徹徹去好,大丈夫兒得恁麼無氣概,還惆怅麼?終日茫茫地,且覓取個管帶路好,也無人問我管帶一路。
” 僧問:“如何是管帶一路?”師噓噓曰:“要棒吃即道。
”曰:“恁麼則學人罪過也。
”師曰: “幾被汝打破蔡州。
”問僧:“近離甚處?”曰:“石橋。
”師曰:“本分事作麼生?”曰:“近離石橋。
”師曰: “我豈不知你近離石橋?本分事作麼生?”曰:“和尚何不領話?”師便打。
僧曰:“某甲話在。
”師曰:“你但吃棒,我要這話行。
”僧問:“一等明機雙扣,為甚麼卻遭違貶?” 師曰:“打水魚頭痛,驚林鳥散忙。
”問: “十二時中以何為驗?”師曰:“得力即向我道。
”僧曰:“諾。
”師曰: “十萬八千猶可近。
”問:“如何是方便門速易成就?” 師曰:“速易成就。
”曰:“争柰學人領覽未的。
”師曰:“代得也代卻。
” 問:“如何是人無心合道?”師曰: “何不問道無心合人。
”曰:“如何是道無心合人?”師曰:“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那教下碧天。
”問: “新年頭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有。
”曰:“如何是新年頭佛法?”師曰:“元正啟祚,萬物鹹新。
”曰:“謝師答話。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問:“學人問不到處,請師不答。
和尚答不到處,學人即不問。
” 師乃搊住曰:“是我道理,是汝道理?”曰:“和尚若打學人,學人也打和尚。
”師曰:“得對相耕去。
”問: “承師有言,諸方若不是走人,便是籠人、罩人,未審和尚如何?”師曰: “被汝緻此一問,直得當門齒落。
” 上堂,衆集定,師抛下拄杖曰:“大衆動著也二十棒,不動著也二十棒。
” 時有僧出,拈得頭上戴出去。
師曰:“鏡清今日失利。
”問僧:“門外甚麼聲?”曰:“雨滴聲。
”師曰:“衆生颠倒,迷己逐物。
”曰:“和尚作麼生?”師曰:“洎不迷己。
”曰:“洎不迷己,意旨如何?”師曰:“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問: “如何是同相?”師将火箸插向爐中。
曰:“如何是别相?”師又将火箸插向一邊。
﹝法眼别雲:“問不當理。
” ﹞有僧引一童子到曰:“此童子常愛問人佛法,請和尚驗看。
”師乃令點茶。
童子點茶來,師啜了,過盞橐與童子。
子近前接,師卻縮手曰:“還道得麼?”子曰:“問将來。
”﹝法眼别雲:“和尚更吃茶否?”﹞僧曰:“此童子見解如何?”師曰:“也祇是一兩生持戒僧。
”晉天福初示滅,塔于龍冊山。
報恩懷嶽禅師漳州報恩院懷嶽禅師,泉州人也。
僧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師曰:“動即死。
”曰:“不動時如何?” 師曰:“猶是守古冢鬼。
”問:“如何是學人出身處?”師曰:“有甚麼纏縛汝?”曰:“争柰出身不得何!”師曰:“過在阿誰?”問:“如何是報恩一靈物?”師曰:“吃如許多酒糟作麼?”曰:“還露腳手也無?”師曰: “這裡是甚麼處所?”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萬裡一片雲。
”曰:“見後如何?”師曰:“廓落地。
” 問:“黑雲陡暗,誰當雨者?”師曰:“峻處先傾。
”問:“宗乘不卻,如何舉唱?”師曰: “山不自稱,水無間斷。
”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汝争得知?”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師曰:“甚麼年中得見來!”問:“師子在窟時如何?”師曰:“師子是甚麼家具?”曰:“師子出窟時如何?”師曰:“師子在甚麼處?”問:“如何是目前佛?”師曰:“快禮拜。
”臨遷化,上堂:“山僧十二年來舉揚宗教,諸人怪我甚麼處? 若要聽三經五論,此去開元寺咫尺。
”言訖告寂。
安國弘禅師福州安國院弘明真禅師,泉州陳氏子。
參雪峰,峰問:“甚麼處來?”曰:“江西來。
”峰曰: “甚麼處見達磨”?曰:“分明向和尚道。
”峰曰:“道甚麼?”曰:“甚麼處去來?”一日,雪峰見師,忽搊住曰: “盡乾坤是個解脫門,把手拽伊不肯入。
”曰:“和尚怪弘不得。
”峰拓開曰: “雖然如此,争柰背後許多師僧何!”師舉國師碑文雲:“得之于心,猗蘭作旃檀之樹;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之園。
”問僧曰:“一語須具得失兩意,汝作麼生道?”僧舉拳曰:“不可喚作拳頭也。
”師不肯,亦舉拳别雲: “秪為喚這個作拳頭,出世囷山。
”後閩帥命居安國,大闡玄風。
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是即是,莫錯會。
”問: “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問,問。
”問:“學人上來,未盡其機,請師盡機。
”師良久,僧禮拜。
師曰: “忽到别處,人問,汝作麼生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