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如今不恁麼,更待何時?還肯麼!”便下座。

     上堂:“汝諸人如在大海裡坐,沒頭浸卻了,更展手問人乞水吃。

     夫學般若菩薩,須具大根,有大智慧始得。

    若有智慧,即今便出脫得去。

     若是根機遲鈍,直須勤苦耐志,日夜忘疲,無眠失食,如喪考妣相似。

    恁麼急切,盡一生去,更得人荷挾,克骨究實,不妨易得構去。

     且況如今,誰是堪任受學底人?仁者!莫祇是記言記語,恰似念陀羅尼相似,蹋步向前來,口裡哆哆和和地,被人把住诘問著沒去處,便嗔道和尚不為我答話,恁麼學事大苦。

    知麼? 有一般坐繩床和尚,稱著知識,問著便搖身動手,點眼吐舌瞪視。

    更有一般說昭昭靈靈,靈台智性,能見能聞,向五蘊身田裡作主宰,恁麼為善知識、大賺人。

    知麼?我今問汝:汝若認昭昭靈靈是汝真實,為甚麼瞌睡時又不成昭昭靈靈?若瞌睡時不是,為甚麼有昭昭時?汝還會麼?這個喚作認賊為子,是生死根本妄想緣氣。

    汝欲識根由麼? 我向汝道,昭昭靈靈,祇因前塵色聲香等法而有分别,便道此是昭昭靈靈。

     若無前塵,汝此昭昭靈靈同于龜毛兔角。

    仁者!真實在甚麼處?汝今欲得出他五蘊身田主宰,但識取汝秘密金剛體。

     古人向汝道,圓成正遍,遍周沙界。

    我今少分為汝,智者可以譬喻得解,汝還見南閻浮提日麼? 世間人所作興營、養身、活命種種心行作業,莫非皆承日光成立。

    祇如日體,還有許多般心行麼?還有不周遍處麼? 欲識金剛體,亦須如是看。

    祇如今山河大地、十方國土、色空明暗,及汝身心,莫非盡承汝圓成威光所現。

     直是天人群生類所作業次,受生果報,有情無情,莫非承汝威光,乃至諸佛成道成果,接物利生,莫非盡承汝威光。

    祇如金剛體,還有凡夫諸佛麼?有汝心行麼?不可道無便得當去也,知麼? 汝既有如是奇特當陽出身處,何不發明取?因何卻随他向五蘊身田中鬼趣裡作活計,直下自謾去。

     忽然無常殺鬼到來,眼目诪﹝竹尤切。

    ﹞張,身見命見,恁麼時大難支荷,如生脫龜殼相似,大苦。

     仁者,莫把瞌睡見解便當卻去,未解蓋覆得毛頭許。

    汝還知麼?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且汝未是得安樂底人,祇大作群隊幹他人世,這邊那邊飛走,野鹿相似,但求衣食。

    若恁麼争行他王道?知麼?國王大臣不拘執汝,父母放汝出家,十方施主供汝衣食,土地龍神荷護汝,也須具慚愧知恩始得。

    莫孤負人好! 長連床上排行著地銷将去,道是安樂未在,皆是粥飯将養得汝,煉冬瓜相似變将去,土裡埋将去。

    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沙門因甚麼到恁麼地?祇如大地上蠢蠢者,我喚作地獄劫住。

     如今若不了,明朝後日入驢胎馬肚裡,牽犁拽杷,禦鐵負鞍,碓搗磨磨,水火裡燒煮去,大不容易受,大須恐懼。

    好是汝自累。

    知麼? 若是了去,直下永劫,不曾教汝有這個消息。

    若不了此,煩惱惡業因緣,不是一劫兩劫得休,直與汝金剛齊壽。

     知麼!” 師因參次,聞燕子聲,乃曰:“深談實相,善說法要。

    ”便下座。

    時有僧請益,曰:“某甲不會。

    ” 師曰:“去!誰信汝?”鼓山來,師作一圓相示之。

    山曰:“人人出這個不得。

    ”師曰: “情知汝向驢胎馬腹裡作活計。

    ”山曰:“和尚又作麼生?”師曰:“人人出這個不得。

    ”山曰: “和尚與麼道卻得,某甲為甚麼道不得?”師曰:“我得汝不得。

    ”上堂,衆集,遂将拄杖一時趁下,卻回向侍者道: “我今日作得一解,險入地獄如箭射。

    ”者曰:“喜得和尚再複人身。

    ”僧侍立次,師以杖指面前地上白點曰:“還見麼?”曰:“見。

    ”如是三問,僧亦如是答。

    師曰:“你也見,我也見,為甚麼道不會?”師嘗訪三鬥庵主,才相見,主曰: “莫怪住山年深無坐具。

    ”師曰:“人人盡有,庵主為甚麼無?”主曰: “且坐吃茶。

    ”師曰:“庵主元來有在。

    ” 侍雪峰次,有二僧從階下過,峰曰:“此二人堪為種草。

    ”師曰:“某甲不與麼?”峰曰:“汝作麼生?”師曰: “便好與三十棒。

    ”因雪峰指火曰:“三世諸佛在火焰裡轉大法輪。

    ”師曰: “近日王令稍嚴。

    ”峰曰:“作麼生?” 師曰:“不許攙奪行市。

    ”雲門曰:“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三世諸佛立地聽。

    ”南際到雪峰,峰令訪師。

    師問:“古人道此事唯我能知,長老作麼生?”際曰:“須知有不求知者”。

     ﹝歸宗柔别:拊掌三下。

    ﹞師曰:“山頭和尚吃許多辛苦作麼?”雪峰普請畬田次,見一蛇,以杖挑起,召衆曰:“看!看!”以刀芟為兩段。

     師以杖抛于背後,更不顧視。

    衆愕然。

    峰曰:“俊哉!”侍雪峰遊山次,峰指面前地曰:“這一片地好造個無縫塔。

    ” 師曰:“高多少?”峰乃顧視上下,師曰:“人天福報即不無,和尚,若是靈山授記,未夢見在。

    ”峰曰: “你又作麼生?”師曰:“七尺八尺。

    ”雪峰曰:“世界闊一尺,古鏡闊一尺。

    世界闊一丈,古鏡闊一丈。

    ” 師指火爐曰:“火爐闊多少?”峰曰:“如古鏡闊。

    ”師曰:“老和尚腳跟未點地在。

    ” 師初住普應院,遷止玄沙,天下叢林,皆望風而賓之。

    閩帥王公待以師禮,學徒餘八百,室戶不閉。

     上堂,良久曰:“我為汝得徹困,也還會麼?”僧問:“寂寂無言時如何?” 師曰:“寐語作麼?”曰: “本分事,請師道。

    ”師曰:“瞌睡作麼?”曰:“學人即瞌睡,和尚如何?”師曰:“争得恁麼不識痛癢!”又曰: “可惜如許大師僧,千道萬裡行腳到這裡,不消個瞌睡寐語,便屈卻去!” 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 “用自己作麼?”問:“從上宗乘,如何理論?”師曰:“少人聽。

    ”曰: “請和尚直道。

    ”師曰:“患聾作麼?”又曰: “仁者,如今事不獲已,教我抑下如是威光,苦口相勸,百千方便,如此如彼,共汝相知聞,盡成颠倒知見。

     将此咽喉唇吻,祇成得個野狐精業謾汝,我還肯麼?祇如有過無過,唯我自知,汝争得會? 若是恁麼人出頭來,甘伏呵責。

    夫為人師匠大不易,須是善知識始得知。

    我如今恁麼方便助汝,猶尚不能構得。

     可中純舉宗乘,是汝向甚麼處安措?還會麼? 四十九年是方便,祇如靈山會上有百萬衆,唯有迦葉一人親聞,餘盡不聞。

     汝道迦葉親聞底事作麼生?不可道如來無說說,迦葉不聞聞,便得當去。

     不可是汝修因成果、福智莊嚴底事,知麼?且如道,吾有正法眼藏,付囑大迦葉,我道猶如話月。

     曹溪豎拂子還如指月。

    所以道,大唐國内宗乘中事,未曾見有一人舉唱。

    設有人舉唱,盡大地人失卻性命,如無孔鐵錘相似,一時亡鋒結舌去!汝諸人賴遇我不惜身命,共汝颠倒知見,随汝狂意,方有伸問處。

     我若不共汝恁麼知聞去,汝向甚麼處得見我?會麼?大難。

    努力珍重。

    ”師有偈曰: “萬裡神光頂後相,沒頂之時何處望?事已成,意亦休,此個來蹤觸處周。

     智者撩著便提取,莫待須臾失卻頭。

    ”又曰:“玄沙遊迳别,時人切須知。

    三冬陽氣盛,六月降霜時。

    有語非關舌,無言切要詞。

    會我最後句,出世少人知。

    ”問: “四威儀外如何奉王?”師曰:“汝是王法罪人,争會問事?”問:“古人拈槌豎拂,還當宗乘也無?”師曰: “不當。

    ”曰:“古人意作麼生?”師舉拂子。

    僧曰:“宗乘中事如何?” 師曰:“待汝悟始得。

    ”問:“如何是金剛力士?”師吹一吹。

    閩王送師上船,師扣船召曰:“大王争能出得這裡去?”王曰:“在裡許得多少時也?”﹝歸宗柔别雲:“不因和尚,不得到這裡。

    ”﹞師問文桶頭:“下山幾時歸?”曰:“三五日。

    ”師曰: “歸時,有無底桶子将一擔歸。

    ”文無對。

    ﹝歸宗柔代雲:“和尚用作甚麼。

    ”﹞師垂語曰: “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祇如三種病人,汝作麼生接?患盲者,拈槌豎拂他又不見;患聾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

     若接不得,佛法無靈驗。

    ”時有僧出曰:“三種病人還許學人商量否?”師曰:“許。

    汝作麼生商量?” 其僧珍重出,師曰:“不是!不是!”羅漢曰:“桂琛現有眼耳口,和尚作麼生接?”師曰:“慚愧!”便歸方丈。

    中塔曰: “三種病人,即今在甚麼處?”又一僧曰:“非唯謾他,兼亦自謾。

    ”﹝法眼雲:“我當時見羅漢舉此僧語,我便會三種病人。

    ” 雲居錫雲:“祇如此僧會不會。

    若道會,玄沙又道不是;若道不會,法眼為甚麼道:我因此僧語,便會三種病人。

     上座,無事上來商量,大家要知。

    ” 有僧請益雲門,門曰:“汝體拜著。

    ”僧禮拜起,門以拄杖桎之。

    僧退後。

     門曰:“汝不是患盲麼?” 複喚:“近前來。

    ”僧近前,門曰:“汝不是患聾麼?”門曰:“會麼?” 曰:“不會。

    ”門曰:“汝不是患啞麼?”僧于是有省。

    長慶來,師問:“除卻藥忌,作麼生道?”慶曰:“放憨作麼!”師曰:“雪峰山橡子拾食,來這裡雀兒放糞。

    ”師因僧禮拜,師曰:“因我得禮汝。

    ”普請斫柴次,見一虎,天龍曰:“和尚,虎!”師曰:“是汝,虎。

    ” 歸院後天龍問:“适來見虎,雲是汝。

    未審尊意如何?”師曰: “娑婆世界有四種極重事,若人透得,不妨出得陰界。

    ”﹞東禅齊雲:“上座,古人見了道我身心如大地虛空,如今人還透得麼?”﹝師問長生: “維摩觀佛,前際不來,後際不去。

    今則無住。

    汝作麼生觀?”生曰:“放皎然過,有個道處。

    ”師曰:“放汝過作麼生道?”生良久,師曰:“教阿誰委悉。

    ”生曰:“徒勞側耳。

    ”師曰:“情知汝向鬼窟裡作活計。

    ”﹞崇壽稠别長生雲:“喚甚麼作如來?” ﹝問:“古人皆以瞬視接人,未審和尚以何接人?”師曰:“我不以瞬視接人。

    ”曰:“學人為甚道不得?”師曰:“逼塞汝口,争解道得?”﹞法眼雲:“古人恁麼道甚奇特,且問上座口是甚麼?”﹝問: “凡有言句,盡落裷,不落裷?請和尚商量。

    ”師曰:“拗折秤衡來,與汝商量。

    ”問:“承古有言:舉足下足,無非道場。

    如何是道場?”師曰:“沒卻你。

    ”曰:“為甚麼得恁麼難見?”師曰:“祇為太近。

    ”﹞法眼曰:“也無可得近,直下是上座。

    ” ﹝師在雪峰時,光侍者謂師曰:“師叔若學得禅,某甲打鐵船下海去。

    ”師住後問光曰:“打得鐵船也未?”光無對。

     ﹞法眼代雲:“和尚終不恁麼。

    ”法燈代雲:“請和尚下船。

    ”玄覺代雲: “貧兒思舊債”。

     ﹝師一日遣僧送書上雪峰,峰開緘,見白紙三幅。

    問僧:“會麼?”曰: “不會。

    ”峰曰:“不見道君子千裡同風?”僧回舉似,師曰: “山頭老漢蹉過也不知!”曰:“和尚如何?”師曰:“孟春猶寒也不解道。

    ”師問鏡清: “教中道不見一法為大過患,且道不見甚麼法?”清指露柱曰:“莫是不見這個法麼?”﹞同安顯别雲:“也知和尚不造次。

    ”﹝師曰: “浙中清水白米從汝吃,佛法未會在。

    ”問:“承和尚有言,盡十方世界是一顆明珠。

    學人如何得會?”師曰: “盡十方世界是一顆明珠,用會作麼?”僧便休。

    師來日卻問其僧:“盡十方世界是一顆明珠,汝作麼生會?”曰: “盡十方世界是一顆明珠,用會作麼?”師曰:“知汝向鬼窟裡作活計。

    ” ﹞玄覺雲:“一般恁麼道,為甚麼卻成鬼窟去?”﹝問:“如何是無縫塔?”師曰:“這一縫大小?”韋監軍來谒,乃曰:“曹山和尚甚奇怪。

    ”師曰:“撫州取曹山幾裡?” 韋指傍僧曰:“上座曾到曹山否?”曰:“曾到。

    ”韋曰:“撫州取曹山幾裡?”曰:“百二十裡。

    ”韋曰: “恁麼則上座不到曹山?”韋卻起禮拜,師曰:“監軍卻須禮此僧,此僧卻具慚愧。

    ”﹞雲居錫雲:“甚麼處是此僧具慚愧?若檢得出,許上座有行腳眼。

    ”﹝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膿滴滴地。

    ”問:“如何是親切底事?”師曰:“我是謝三郎。

    ”西天有聲明三藏至,閩帥請師辨驗。

    師以鐵火箸敲銅爐,問:“是甚麼聲?”藏曰:“銅鐵聲。

    ” ﹞法眼别雲:“請大師為大王。

    ”法燈别雲:“聽和尚問。

    ”﹝師曰:“大王莫受外國人謾。

    ”藏無對。

    ﹞法眼代雲:“大師久受大王供養。

    ” 法燈代雲:“卻是和尚謾大王。

    ”﹝師南遊,莆田縣排百戲迎接。

    來日,師問小塘長老: “昨日許多喧鬧,向甚麼處去也?”塘提起衲衣角,師曰:“料掉沒交涉。

    ” ﹞法眼别雲:“昨日有多少喧鬧。

    ”法燈别雲:“今日更好笑。

    ”﹝問僧: “乾闼婆城汝作麼生會?”曰:“如夢如幻。

    ”﹞法眼别敲物示之。

    ﹝師與地藏在方丈說話,夜深侍者閉卻門。

    師曰:“門閉了,汝作麼生得出去?”藏曰:“喚甚麼作門?”﹞法燈别雲:“和尚莫欲歇去。

    ”﹝師以杖拄地,問長生曰: “僧見俗見,男見女見,汝作麼生見?”曰:“和尚還見皎然見處麼?”師曰:“相識滿天下。

    ”問:“承和尚有言: 聞性遍周沙界。

    雪峰打鼓,這裡為甚麼不聞?”師曰:“誰知不聞?”問: “險惡道中,以何為津梁?”師曰: “以眼為津梁。

    ”曰:“未得者如何?”師曰:“快救取好!”師舉志公雲: “每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

    ” 乃曰:“每日拈香擇火,不知真個道場。

    ”﹞玄覺雲:“祇如此二尊宿語,還有親疏也無?”﹝師與韋監軍吃果子。

    韋問: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師拈起果子曰:“吃。

    ”韋吃果子了,再問。

    師曰: “祇這是日用而不知。

    ” 普請般柴,師曰:“汝諸人盡承吾力。

    ”一僧曰:“既承師力,何用普請?” 師叱之曰:“不普請争得柴歸?” 師問明真大師:“善财參彌勒,彌勒指歸文殊,文殊指歸佛處,汝道佛指歸甚麼處?”曰:“不知。

    ”師曰: “情知汝不知。

    ”﹞法眼别雲:“喚甚麼作佛?”﹝大普玄通到,禮觐。

    師曰:“你在彼住,莫诳惑人家男女。

    ”曰:“玄通祇是開個供養門,晚來朝去,争敢作恁麼事?”師曰:“事難。

    ”曰: “真情是難。

    ”師曰:“甚麼處是難處?”曰: “為伊不肯承當。

    ”師便入方丈,拄卻門。

    僧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個入路。

    ”師曰:“還聞偃溪水聲麼?” 曰:“聞。

    ”師曰:“從這裡入。

    ”泉守王公請師登樓,先語客司曰:“待我引大師到樓前,便舁卻梯。

    ” 客司禀旨。

    公曰:“請大師登樓。

    ”師視樓、複視其人,乃曰:“佛法不是此道理。

    ”﹞法眼雲:“未舁梯時,一日幾度登樓。

    ”﹝師與泉守在室中說話,有一沙彌揭簾入見,卻退步而出。

    師曰:“那沙彌好與二十拄杖。

    ” 守曰:“恁麼即某甲罪過。

    ”﹞同安顯别雲:“祖師來也。

    ”﹝師曰:“佛法不是恁麼。

    ”﹞鏡清雲:“不為打水。

    ”有僧問:“不為打水意作麼生?”清雲:“青山碾為塵,敢保沒閑人。

    ”梁開平戊辰示寂,閩帥為之樹塔。

     長慶慧棱禅師福州長慶慧棱禅師,杭州鹽官人也。

    姓孫氏。

     禀性淳澹,年十三于蘇州通玄寺出家登戒,曆參禅苑。

    後參靈雲,問:“如何是佛法大意?”雲曰:“驢事未去,馬事到來。

    ”師如是往來雪峰、玄沙二十年。

     問:“坐破七個蒲團,不明此事。

    一日卷簾,忽然大悟。

    乃有頌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簾來見天下。

     有人問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峰舉謂玄沙曰:“此子徹去也!”沙曰: “未可,此是意識著述,更須勘過始得。

    ”至晚,衆僧上來問訊,峰謂師曰: “備頭陀未肯汝在,汝實有正悟,對衆舉來。

    ” 師又有頌曰:“萬象之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

    昔時謬向途中覓,今日看來火裡冰。

    ”峰乃顧沙曰:“不可更是意識著述。

    ”師問峰曰:“從上諸聖傳受一路,請師垂示。

    ”峰良久,師設禮而退。

    峰乃微笑。

     師入方丈參,峰曰:“是甚麼?”師曰:“今日天晴好普請。

    ”自此酬問,未嘗爽于玄旨。

    師在西院,問诜上座曰: “這裡有象骨山,汝曾到麼?”曰:“不曾到。

    ”師曰:“為甚麼不到?” 曰:“自有本分事在。

    ”師曰: “作麼生是上座本分事?”诜乃提起衲衣角。

    師曰:“為當祇這個,别更有?”曰:“上座見個甚麼?”師曰: “何得龍頭蛇尾?”保福辭歸雪峰,謂師曰:“山頭和尚或問上座信,作麼生祇對?”師曰:“不避腥羶,亦有少許。

    ”曰: “信道甚麼?”師曰:“教我分付阿誰?”曰:“從展雖有此語,未必有恁麼事。

    ”師曰: “若然者,前程全自阇黎。

    ”師與保福遊山,福問:“古人道妙峰山頂,莫祇這個便是也無?”師曰:“是即是,可惜許。

    ”﹝僧問鼓山: “祇如長慶恁麼道,意作麼生?”山雲:“孫公君無此語,可謂髑髅遍野。

    ” ﹞師來往雪峰二十九載,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廷彬請住招慶。

    開堂日,公朝服趨隅曰:“請師說法。

    ” 師曰:“還聞麼?”公設拜,師曰:“雖然如此,恐有人不肯。

    ”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有願不撒沙。

    ” 一日,王太傅入院,見方丈門閉,問演侍者曰:“有人敢道大師在否?”演曰:“有人敢道大師不在否?” ﹝法眼别雲:“太傅識大師。

    ”﹞閩帥請居長慶,号超覺大師。

    上堂,良久曰:“還有人相悉麼? 若不相悉,欺謾兄弟去也。

    祇今有甚麼事?莫有窒塞也無?複是誰家屋裡事,不肯擔荷,更待何時? 若是利根,參學不到這裡,還會麼?如今有一般行腳人,耳裡滿也,假饒收拾得底,還當得行腳事麼?”僧問: “行腳事如何學?”師曰:“但知就人索取。

    ”曰:“如何是獨脫一路?” 師曰:“何煩更問?”問: “名言妙義,教有所诠,不涉三科,請師直道。

    ”師曰:“珍重。

    ”師乃曰: “明明歌詠汝尚不會,忽被暗裡來底事,汝作麼生?” 僧問:“如何是暗來底事?”師曰:“吃茶去。

    ”﹝中塔代雲:“便請和尚相伴。

    ”﹞問:“如何是不隔毫端底事?”師曰: “當不當。

    ”問:“如何得不疑不惑去。

    ”師乃展兩手,僧不進語。

    師曰: “汝更問,我與汝道。

    ” 僧再問,師露膊而坐。

    僧禮拜。

    師曰:“汝作麼生會?”曰:“今日風起。

    ” 師曰: “恁麼道未定人見解,汝于古今中有甚麼節要齊得長慶?若舉得,許汝作話主。

    ”其僧但立而已。

    師卻問:“汝是甚處人?”曰:“向北人。

    ”師曰:“南北三千裡外,學妄語作麼?”僧無對。

     上堂,良久曰:“莫道今夜較些子。

    ”便下座。

    僧問:“衆手淘金,誰是得者?”師曰:“有伎倆者得。

    ”曰: “學人還得也無?”師曰:“大遠在!”上堂:“撞著道伴交肩過,一生參學事畢。

    ”上堂:“淨潔打疊了也,卻近前問我覓,我劈脊與你一棒。

    有一棒到你,你須生慚愧。

    無一棒到你,你又向甚麼處會?”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師曰:“草裡漢。

    ”曰:“挂角後如何?”師曰: “亂叫喚。

    ”曰:“畢竟如何?”師曰: “驢事未去,馬事到來。

    ”問:“如何是合聖之言?”師曰:“大小長慶被汝一問,口似匾擔。

    ”曰:“何故如此?” 師曰:“适來問甚麼?”上堂:“我若純舉唱宗乘,須閉卻法堂門。

    所以道,盡法無民。

    ”僧問: “不怕無民,請師盡法。

    ”師曰:“還委落處麼?”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香嚴道底,一時坐卻。

    ”上堂:“似今日,老胡有望。

    ”保福曰:“似今日,老胡絕望。

    ”﹝玄覺雲:“恁麼道是相見語,不是相見語?” ﹞安國和尚得師号,師去作賀。

    國出接。

    師曰:“師号來邪?”曰:“來也。

    ”師曰:“是甚麼号?”曰:“明真。

    ”師乃展手,國曰: “甚麼處去來?”師曰:“幾不問過。

    ”問僧:“甚處來?”曰:“鼓山來。

    ”師曰: “鼓山有不跨石門底句,有人借問,汝作麼生道?”曰:“昨夜報慈宿。

    ” 師曰:“劈脊棒汝,又作麼生?”曰:“和尚若行此棒,不虛受人天供養。

    ” 師曰:“幾合放過!”問:“古人有言,相逢不拈出,舉意便知有時如何?” 師曰:“知有也未?”﹝僧又問保福,福雲:“此是誰語?”雲:“丹霞語。

    ”福雲:“去,莫妨我打睡。

    ”﹞師入僧堂,舉起疏頭曰:“見即不見,還見麼?”衆無對。

     ﹝法眼代雲:“縱受得,到别處亦不敢呈人。

    ”﹞師到羅山,見制龛子,以杖敲龛曰:“太煞預備。

    ”山曰:“拙布置。

    ” 師曰:“還肯入也無?”山乃“吽!吽!”上堂,大衆集定,師乃拽出一僧曰:“大衆禮拜此僧。

    ”又曰: “此僧有甚麼長處,便教大衆禮拜?”衆無對。

    僧問:“如何是文彩未生時事?”師曰:“汝先舉,我後舉。

    ”其僧但立而已。

    ﹝法眼别雲:“請和尚舉。

    ”﹞師曰:“汝作麼生舉?”曰: “某甲截舌有分。

    ”保福遷化,僧問: “保福抛卻殼漏子,向甚麼處去也?”師曰:“且道保福在那個殼漏子裡?”﹝法眼别雲:“那個是保福殼漏子?” ﹞閩帥夫人崔氏,﹝奉道自稱練師,﹞遣使送衣物至。

    曰:“練師令就大師請回信。

    ”師曰:“傳語練師:領取回信。

    ” 須臾,使卻來師前唱喏便回。

    師明日入府,練師曰:“昨日謝大師回信。

    ”師曰:“卻請昨日回信看。

    ” 練師展兩手,帥問師曰:“練師适來呈信,還惬大師意否?”師曰:“猶較些子。

    ”﹝法眼别雲:“這一轉語大王自道取。

    ”﹞曰:“未審大師意旨如何?”師良久。

    帥曰:“不可思議。

    大師佛法深遠。

    ”後唐長興三年歸寂,王氏建塔。

     保福從展禅師漳州保福院從展禅師,福州陳氏子。

    年十五,禮雪峰為受業師,遊吳楚間,後歸執侍。

     峰一日忽召曰:“還會麼?”師欲近前,峰以杖拄之,師當下知歸。

    嘗以古今方便詢于長慶。

    一日慶謂師曰: “甯說阿羅漢有三毒,不可說如來有二種語。

    不道如來無語,祇是無二種語。

    ”師曰:“作麼生是如來語?” 慶曰:“聾人争得聞!”師曰:“情知和尚向第二頭道。

    ”慶曰:“汝又作麼生?”師曰:“吃茶去。

    ”﹝雲居錫雲:“甚麼處是長慶向第二頭道處。

    ”﹞因舉:“盤山道:光境俱亡,複是何物?洞山道:光境未亡,複是何物?”師曰: “據此二尊宿商量,猶未得剿絕。

    ”乃問長慶:“如今作麼生道得剿絕?”慶良久。

    師曰: “情知和尚向鬼窟裡作話計。

    ”慶卻問:“作麼生?”師曰:“兩手扶犁水過膝。

    ”長慶問:“見色便見心。

    還見船子麼?”師曰:“見。

    ”曰:“船子且置,作麼生是心?”師卻指船子。

    ﹝歸宗柔别雲:“和尚祇解問人。

    ”﹞雪峰上堂曰: “諸上座,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

    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師舉問鵝湖: “僧堂前相見即且置,祇如望州亭、烏石嶺甚麼處相見?”鵝湖驟步歸方丈,師低頭入僧堂。

     梁貞明四年,漳州刺史王公創保福禅苑,迎請居之。

    開堂日,王公禮跪三請,躬自扶掖升座。

     師乃曰:“須起個笑端作麼?然雖如此,再三不容推免。

    諸仁者還識麼?若識得,便與古佛齊肩。

    ” 時有僧出,方禮拜,師曰:“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頭。

    ”問:“郡守崇建精舍,大闡真風,便請和尚舉揚宗教。

    ” 師曰:“還會麼?”曰:“恁麼則群生有賴也。

    ”師曰:“莫塗污人好!” 又僧出禮拜,師曰: “大德好與,莫覆卻船子。

    ”僧問:“泯默之時,将何為則?”師曰:“落在甚麼處?”曰:“不會。

    ”師曰:“瞌睡漢出去!”上堂: “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構得構不得,未免喪身失命。

    ”僧問:“未審構得底人還免喪身失命也無?”師曰:“适來且置,阇黎還構得麼?”曰:“若構不得,未免大衆怪笑。

    ” 師曰:“作家!作家!”曰: “是甚麼心行?”師曰:“一杓屎攔面潑,也不知臭。

    ”師見僧,以杖打露柱,又打其僧頭。

    僧作忍痛聲。

    師曰: “那個為甚麼不痛?”僧無對。

    ﹝玄覺代雲:“貪行拄杖。

    ”﹞問:“摩騰入漢,一藏分明,達磨西來,将何指示?”師曰:“上座行腳事作麼生?”曰:“不會。

    ”師曰:“不會會取,莫傍家取人處分。

     若是久在叢林,粗委些子,遠近可以随處任真。

    其有初心後學,未知次序,山僧所以不惜口業,向汝道塵劫來事。

    祇在如今,還會麼? 然佛法付囑,國王、大臣、郡守昔同佛會,今方如是。

     若是福祿榮貴,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