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來,具眼不具眼。

    ”﹞上堂: “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

    真佛内裡坐,菩提槃,真如佛性,盡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

    實際理地甚麼處著。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

    夢幻空華,徒勞把捉。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既不從外得,更拘執作麼?如羊相似,亂拾物安向口裡。

     老僧見藥山和尚道: “有人問著,但教合取狗口。

    ”老僧亦教合取狗口。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

    一似獵狗專欲得物吃。

     佛法在甚麼處?千人萬人盡是覓佛漢子,于中覓一個道人無。

    若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

     未有世界,早有此性。

    世界壞時,此性不壞。

    一從見老僧後,更不是别人,祇是個主人公。

    這個更向外覓作麼?正恁麼時,莫轉頭換腦。

    若轉頭換腦,即失卻也。

    ”僧問:“承師有言,世界壞時,此性不壞。

     如何是此性?”師曰:“四大五陰。

    ”曰:“此猶是壞底,如何是此性?”師曰: “四大五陰。

    ”﹝法眼雲: “是一個兩個,是壞不壞,且作麼生會?試斷看。

    ”﹞師因老宿問:“近離甚處?”曰:“滑州。

    ”宿曰:“幾程到這裡?”師曰:“一跶到。

    ”宿曰: “好個捷疾鬼。

    ”師曰:“萬福大王。

    ”宿曰:“參堂去!”師應喏喏。

    尼問: “如何是密密意?”師以手掐之。

     尼曰“和尚猶有這個在。

    ”師曰:“卻是你有這個在。

    ”僧辭,師問:“甚麼處去?曰:“閩中去。

    ”師曰: “彼中兵馬隘,你須回避始得。

    ”曰:“向甚麼處回避?”師曰:“恰好。

    ”問: “如何是賓中主?”師曰: “山僧不問婦。

    ”曰:“如何是主中賓?”師曰:“山僧無丈人。

    ”有僧遊五台,問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蓦直去。

    ”僧便去。

    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

    ”後有僧舉似師,師曰: “待我去勘過。

    ”明日,師便去問:“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蓦直去。

    ”師便去。

    婆曰:“好個師僧又恁麼去。

    ”師歸院謂僧曰:  “台山婆子為汝勘破了也。

    ”﹝玄覺雲:“前來僧也恁麼道,趙州去也恁麼道,甚麼處是勘破婆子處。

    ”又雲:“非唯被趙州勘破,亦被這僧勘破。

    ”﹞問:“恁麼來底人,師還接否?”師曰: “接。

    ”曰:不恁麼來底,師還接否?”師曰:“接。

    ”曰: “恁麼來者從師接,不恁麼來者如何接?”師曰:“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師因出,路逢一婆。

    婆問: “和尚住甚麼處?”師曰:“趙州東院西。

    ”婆無語。

    師歸問衆僧:“合使那個西字?”或言東西字,或言栖泊字。

    師曰:“汝等總作得鹽鐵判官。

    ”曰:“和尚為甚恁麼道?”師曰:“為汝總識字。

    ”﹝法燈别衆僧雲:“已知去處。

    ”﹞問:“如何是囊中寶?”師曰:“合取口。

    ”﹝法燈别雲:“莫說似人。

    ”﹞有一婆子令人送錢,請轉藏經。

     師受施利了,卻下禅床轉一匝。

    乃曰:“傳語婆,轉藏經已竟。

    ”其人回舉似婆。

     婆曰:“比來請轉全藏,如何祇為轉半藏?” ﹝玄覺雲:“甚麼處是欠半藏處,且道那婆子具甚麼眼,便與麼道。

    ”﹞因僧侍次,遂指火問曰:“這個是火,你不得喚作火。

     老僧道了也。

    ”僧無對。

    複筴起火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 “此去舒州,有投子和尚,汝往禮拜,問之,必為汝說。

    因緣相契,不用更來。

     不相契卻來。

    ”其僧到投子,子問:“近離甚處?”曰:“趙州。

    ”子曰: “趙州有何言句?”僧舉前話。

    子曰:“汝會麼?”曰:“不會,乞師指示。

    ” 子下禅床,行三步卻坐。

    問曰: “會麼?”曰:“不會。

    ”子曰:“你歸舉似趙州。

    ”共僧卻回,舉似師。

    師曰: “還會麼?”曰:“不會。

    ”師曰: “投子舉麼,不較多也。

    ”有新到謂師曰:“某甲從長安來,橫擔一條拄杖,不曾撥著一人。

    ”師曰: “自是大德拄杖短。

    ”﹝同安顯别雲:“老僧這裡不曾見恁麼人。

    ”﹞僧無對。

     ﹝法眼代雲:“呵呵。

    ”同安顯代雲:“也不短。

    ”﹞僧寫師真呈。

    師曰:“且道似我不似我?若似我,即打殺老僧。

    不似我,即燒卻真。

    ”僧無對。

    ﹝玄覺代雲:“留取供養。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師曰:“我不将境示人。

    ”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

    ”問:“僧發足甚處?”曰: “雪峰。

    ”師曰: “雪峰有何言句示人?”曰:“尋常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一隻眼。

    你等諸人,向甚處屙?”師曰:“阇黎若回,寄個鍬子去。

    ”師謂衆曰:“我向行腳到南方,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直至如今無人舉著。

    ”上堂:“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才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

    老僧不在明白裡,是汝還護惜也無?”時有僧問: “既不在明白裡,護惜個甚麼?”師曰:“我亦不知。

    ”僧曰:“和尚既不知,為甚道不在明白裡?”師曰:“問事即得,禮拜了退。

    ” 别僧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是時人窠窟否?”師曰:“曾有人問我,老僧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又問: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如何是不揀擇?”師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曰: “此猶是揀擇。

    ”師曰: “田庫奴甚處是揀擇?”僧無語。

    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才有語言是揀擇。

    和尚如何為人?”師曰: “何不引盡此語。

    ”僧曰:“某甲秖念得到這裡。

    ”師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問:“如何是道?”師曰:“牆外底。

    ”曰: “不問這個。

    ”師曰:“你問那個?”曰:“大道。

    ”師曰:“大道透長安。

    ”問:“道人相見時如何?”師曰: “呈漆器。

    ”上堂:“屍弟若從南方來者,即與下載;若從北方來者,即與上載。

     所以道,近上人問道即失道,近下人問道即得道。

    ”師因與文遠行,乃指一片地曰:“這裡好造個巡鋪。

    ”文遠便去路傍立曰:“把将公驗來:”師遂與一掴。

    遠曰:“公驗分明過。

    ” 師與文遠論義曰“鬥劣不鬥勝。

    勝者輪果子。

    ”遠曰:“請和尚立義。

    ”師曰: “我是一頭驢。

    ”遠曰:“我是驢胃。

    ”師曰:“我是爐糞。

    ”遠曰:“我是糞中蟲。

    ”師曰:“你在彼中作甚麼?”遠曰: “我在彼中過夏。

    ”師曰:“把将果子來。

    ”新到參,師問:“甚麼處來?”曰: “南方來。

    ”師曰: “佛法盡在南方,汝來這裡作甚麼?”曰:“佛法豈有南北邪?”師曰:“饒汝從雪峰、雲居來,祇是個擔闆漢。

    ”﹝崇壽稠雲:“和尚是據客置主人。

    ” ﹞問:“如何是佛?”師曰:“殿裡底。

    ”曰:“殿裡者豈不是泥龛塑像?”師曰:“是。

    ”曰:“如何是佛?”師曰: “殿裡底。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師曰:“吃粥了也未?”曰“吃粥了也。

    ”師曰:“洗缽盂去。

    ” 其僧忽然省悟。

     上堂:“才有是非,紛然失心,還有答話分也無?”僧舉似洛浦,浦扣齒。

    又舉似雲居,居曰: “何必。

    ”僧回舉似師。

    師曰:“南方大有人喪身失命。

    ”曰:“請和尚舉。

    ” 師才舉前話,僧指傍僧曰: “這個師僧吃卻飯了,作恁麼語話。

    ”師休去。

    問:“久向趙州石橋,到來祇見略彴。

    ”師曰: “汝祇見略彴,且不見石橋。

    ”曰:“如何是石橋?”師曰:“度驢度馬。

    ”曰: “如何是略彴?”師曰:“個個度人。

    ” 後有如前問,師如前答。

    又僧問:“如何是石橋?”師曰:“過來!過來!”﹝雲居錫雲:“趙州為當扶石橋,扶略彴?”  ﹞師聞沙彌喝參,向侍者曰:“教伊去。

    ”者乃教去,沙彌便珍重。

    師曰:“沙彌得入門,侍者在門外。

    ”﹝雲居錫雲: “甚麼處是沙彌入門,侍者在門外,這裡若會得,便見趙州。

    ”﹞問:“僧甚麼處來?”曰:“從南來。

    ”師曰:“還知有趙州關否?”曰: “須知有不涉關者。

    ”師曰:“這販私鹽漢。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下禅床立。

    曰:“莫祇這個便是否?”師曰: “老僧未有語在。

    ”問菜頭:“今日吃生菜,吃熟菜?”頭拈起菜呈之。

    師曰:“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

    ”曰:“上至諸佛,下至蝼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師曰:“為伊有業識在。

    ” 師問一婆子:“甚麼處去?”曰:“偷趙州筍去。

    ”師曰:“忽遇趙州,又作麼生?”婆便與一掌,師休去。

     師一日于雪中卧,曰“相救!相救!”有僧便去身邊卧,師便起去。

    問:“如何是趙州一句?”師曰: “老僧半句也無。

    ”曰“豈無和尚在?”師曰:“老僧不是一句。

    ”師問新到: “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 “吃茶去。

    ”又問僧,僧曰:“不曾到。

    ”師曰:“吃茶去。

    ”後院主問曰: “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

    師曰: “吃茶去。

    ” 問:“二龍争珠,誰是得者?”師曰:“老僧祇管看。

    ”問:“空劫中還有人修行也無?”師曰: “汝喚甚麼作空劫?”曰:“無一物是。

    ”師曰:“這個始稱得修行,喚甚麼作空劫?”僧無語。

    問:“如何是玄中玄?” 師曰:“汝玄來多少時邪?”曰:“玄之久矣。

    ”師曰:“阇黎若不遇老僧,幾被玄殺。

    ”問: “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曰:“老僧在青州作得領布衫,重七斤。

    ”問: “夜生兜率,晝降閻浮,于其中間,摩尼珠為甚麼不現?”師曰:“道甚麼?” 其僧再問。

    師曰:“毗婆屍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問院主:“甚麼處來?” 主曰:“送生來。

    ”師曰:“鴉為甚麼飛去?”主曰:“怕某甲。

    ”師曰:“汝十年知事作恁麼語話?”主卻問: “鴉為甚麼飛去?”師曰:“院主無殺心。

    ”師拈起缽曰:“三十年後若見老僧,留取供養。

    若不見,即撲破。

    ” 别僧曰:“三十年後敢道見和尚?”師乃撲破。

    師在東司上,見遠侍者過,蓦召文遠,遠應諾。

    師曰: “東司上不可與汝說佛法。

    ”僧辭,師問:“甚麼處去?”曰:“雪峰去。

    ”師曰: “雪峰忽若問和尚有何言句,汝作麼生秖對?”曰:“某甲道不得,請和尚道。

    ” 師曰:“冬即言寒,夏即道熱。

    ”又曰:“雪峰更問: 汝畢竟事作麼生?”僧又曰:“道不得。

    ”師曰:“但道親從趙州來,不是傳語人。

    ”其僧到雪峰,一依前語秖對。

    峰曰: “也須是趙州始得。

    ”﹝玄沙聞曰:“大小趙州敗阙也不知。

    ”雲居錫雲:“甚麼處是趙州敗阙,若檢得出,是上座眼。

    ”﹞問:“如何是出家?”師曰:“不履高名,不求苟得。

    ”問:“澄澄絕點時如何?”師曰:“這裡不著客作漢。

    ”問:“如何是祖師意?”師敲床腳。

    僧曰:“秖這莫便是否?”師曰:“是。

    ”即脫取去。

    問:“如何是毗盧圓相?”師曰:“老僧自幼出家,不曾眼花。

    ”曰:“豈不為人?”師曰:“願汝常見毗盧圓相。

    ”官人問: “和尚還人地獄否?”師曰:“老僧末上入。

    ”曰:“大善知識為甚麼入地獄?” 師曰:“我若不入,阿誰教化汝?” 真定帥王公攜諸子入院,師坐而問曰:“大王會麼?”王曰:“不會。

    ” 師曰“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禅床。

    ”王尤加禮重。

    翌日令客将傳語,師下禅床受之。

    侍者曰:“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禅床。

     今日軍将來,為甚麼卻下禅床?”師曰:“非汝所知。

    第一等人來,禅床上接。

     中等人來,下禅床接。

    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因侍者報大王來也,師曰:“萬福大王。

    ”者曰:“未到在。

    ”師曰:“又道來也。

    ”  師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

    師曰:“水淺不是泊船處。

    ”便行。

    又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

    師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便作禮。

    問僧:“一日看多少經?”曰: “或七八,或十卷。

    ”師曰:“阇黎不會看經。

    ”曰:“和尚一日看多少?”師曰:“老僧一日秖看一字。

    ” 文遠待者在佛殿禮拜次,師見以拄杖打一下曰:“作甚麼?”者曰:“禮佛。

    ” 師曰:“用禮作甚麼?” 者曰:“禮佛也是好事。

    ”師曰:“好事不如無。

    ”上堂:“正人說邪法,邪法悉皆正。

     邪人說正法,正法悉皆邪。

    諸方難見易識,我這裡易見難識。

    ”問:“如何是趙州?”師曰:“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問:“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師曰:“急水上打毬子。

    ”僧卻問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子曰: “念念不停留。

    ”問:“和尚姓甚麼?”師曰:“常州有。

    ”曰:“甲子多少?” 師曰:“蘇州有。

    ”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曰:“汝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

    ”乃曰: “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無事向衣缽下坐窮理好。

    老僧行腳時,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除外更無别用心處。

     若不如是大遠在。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三個婆子排班拜。

    ”問: “如何是不遷義?”師曰:“一個野雀兒從東飛過西。

    ”問:“學人有疑時如何?”師曰:“大宜小宜。

    ” 曰:“大疑。

    ”師曰: “大宜東北角,小宜僧堂後。

    ”問:“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

    ”曰:“幾時成佛?”師曰:“待虛空落地時。

    ” 曰:“虛空幾時落地?”師曰:“待柏樹子成佛時。

    ”問:“如何是毗盧師?” 師便起立。

    僧曰:“如何是法身主?”師便坐。

    僧禮拜。

    師曰:“且道坐者是?立者是?”師謂衆曰: “你若一生不離叢林,不語五年十載,無人喚你作啞漢。

    已後佛也不奈你何。

    你若不信,載取老僧頭去。

    ”師魚鼓頌曰:“四大由來造化功,有聲全貴裡頭空。

    莫嫌不與凡夫說,祇為宮商調不同。

    ”師因趙王問:“師尊年有幾個齒在?” 師曰:“祇有一個。

    ”王曰:“争吃得物?”師曰:“雖然一個,下下咬著。

    ” 師寄拂子與王曰: “若問何處得來,但說老僧平生用不盡者。

    ”師之玄言,布于天下。

    時謂趙州門風,皆悚然信伏矣。

     唐乾甯四年十一月二日,右脅而寂,壽一百二十歲,谥真際大師。

    長沙景岑禅師湖南長沙景岑招賢禅師,初住鹿苑為第一世,其後居無定所,但徇緣接物,随宜說法,時謂之長沙和尚。

    上堂:“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裡須草深一丈。

    事不獲已,向汝諸人道:  盡十方世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裡,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己。

    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諸佛,法界衆生,是摩诃般若光。

    光未發時,汝等諸人甚麼處委悉? 光未發時,尚無佛無衆生消息,何處得山河國土來?”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師曰:“長長出不得。

    ” 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回出不得。

    ”僧曰:“未審出個甚麼不得?” 師曰:“晝見日,夜見星。

    ”曰:“學人不會。

    ”師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問:“教中道而常處此菩提座,如何是座?”師曰: “老僧正坐,大德正立。

    ”問:“如何是大道?”師曰:“沒卻汝。

    ”問:“諸佛師是誰?”師曰:“從無始劫來,承誰覆蔭?”曰: “未有諸佛已前作麼生?”師曰:“魯祖開堂,亦與師僧東道西說。

    ”問:“學人不據地時如何?”師曰: “汝向甚麼處安身立命?”曰:“卻據地時如何?”師曰:“拖出死屍著。

    ”問: “如何是異類?”師曰:“尺短寸長。

    ”問: “如何是諸佛師?”師曰:“不可更拗直作曲邪。

    ”曰:“請和尚向上說。

    ”師曰:“阇黎眼瞎耳聾?” 作麼遊山歸,首座問:“和尚甚處去來?”師曰:“遊山來。

    ”座曰:“到甚麼處?師曰:始從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座曰: “大似春意。

    ”師曰:“也勝秋露滴芙蕖。

    ”師遣僧問同參會和尚曰:“和尚見南泉後如何?”會默然。

    僧曰: “和尚未見南泉已前作麼生?”會曰:“不可更别有也。

    ”僧回舉似師。

    師示偈曰: “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僧便問:“祇如百尺竿頭如何進步?”師曰:“朗州山,澧州水。

    ”曰:“不會。

    ”師曰:“四海五湖皇化裡。

    ” 有客來谒,師召尚書,共人應諾。

    師曰:“不是尚書本命。

    ”曰: “不可離卻即今祇對,别有第二主人?”師曰:“喚尚書作至尊得麼?”曰: “恁麼,總不祇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師曰: “非但祇對與不祇對時,無始劫來,是個生死根本。

    ”有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祇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有秀才看千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師曰: “黃鶴樓崔颢題後,秀才還曾題也未?”曰:“未曾。

    ”師曰:“得閑題取一篇好。

    ”問:“南泉遷化向甚麼處去?”師曰:“東家作驢,西家作馬。

    ”曰:“學人不會,此意如何?”師曰:“要騎即騎,要下即下。

    ”皓月供奉問: “天下善知識證三德槃也未?”師曰:“大德問果上槃,因中槃?”曰:“問果上槃。

    ”師曰: “天下善知識未證。

    ”曰:“為甚麼未證?”師曰:“功未齊于諸聖。

    ”曰: “功未齊于諸聖,何為善知識?”師曰: “明見佛性,亦得名為善知識。

    ”曰:“未審功齊何道,名證大槃?”師示偈曰: “摩诃般若照,解脫甚深法。

     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圓常。

    欲識功齊處,此名常寂光。

    ”曰:“果上三德槃,已蒙開示,如何是因中槃?”師曰:“大德是。

    ”月又問:“教中說幻意是有邪?”師曰:“大德是何言欤?” 曰:“恁麼則幻意是無邪?” 師曰:“大德是何言欤?”曰:“恁麼,則幻意是不有不無邪?”師曰:“大德是何言欤?”曰: “如某三明盡,不契于幻意,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師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 師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曰:“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緣信。

    ” 師曰:“依何教門得生緣信?” 曰:“華嚴雲:菩薩摩诃薩以無障無礙智慧,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

    ” 又華嚴雲: 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别,決定無二。

    ”又華嚴雲:佛法世間法,若見其真實,一切無差别。

    ”師曰: “大德所舉緣信教門甚有來處。

    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

    若人見幻本來真,是則名為見佛人。

     圓通法法無生滅,無滅無生是佛身。

    ”月又問:“蚯蚓斷為兩段,兩頭俱動,未審佛性在阿那頭?”師曰: “動與不動是何境界?”曰:言不幹典,非智者之所談。

    祇如和尚言動與不動是何境界?出自何經?”師曰:“灼然!言不幹典,非智者之所談。

    大德豈不見首楞嚴雲: 當知十方無邊,不動虛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師示偈曰:“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為衆色,悟時刹境是真心。

    身界二塵無實相,分明達此号知音。

    ”月又問:“如何是陀羅尼?” 師指禅床右邊曰:“這個師僧卻誦得。

    ”曰:“别還有人誦得否?”師又指禅床左邊曰:“這個師僧亦誦得。

    ”曰: “某甲為甚麼不聞?”師曰:“大德豈不知道,真誦無響,真聽無聞。

    ”曰: “恁麼,則音聲不入法界性也。

    ” 師曰:“離色求觀非正見,離聲求聽是邪聞。

    ”曰:“如何是不離色是正見,不離聲是真聞?”師示偈曰: “滿眼本非色,滿耳本非聲。

    文殊常觸目,觀音塞耳根。

    會三元一體,達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無佛亦無人。

    ”僧問南泉道:“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

     為甚麼三世諸佛不知有?”師曰: “未入鹿苑時,猶較些子。

    ”曰:“狸奴白牯為甚麼卻知有?”師曰:“汝争怪得伊。

    ”僧問:“和尚繼嗣何人?”師曰:“我無人得繼嗣。

    ”曰:“還參學也無?”師曰:“我自參學。

    ”曰:“師意如何?”師有偈曰:“虛空問萬象,萬象答虛空。

    誰人親得聞,木叉丱角童。

    ”問:“如何是平常心?”師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

    ”曰: “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熱即取涼,寒即向火。

    ”問:“向上一路,請師道?”師曰:“一口針,三尺線。

    ”曰:“如何領會?” 師曰:“益州布,揚州絹。

    ”問:“動是法王苗,寂是法王根。

    如何是法王?”師指露柱曰:“何不問大士?” 師與仰山玩月次,山曰:“人人盡有這個,秖是用不得。

    ”師曰:“恰是倩汝用。

    ”山曰:“你作麼生用?”  師劈胸與一踏。

    山曰:“!直下似個大蟲。

    ”﹝長慶雲:“前彼此作家,後彼此不作家。

    ”乃别雲:“邪法難扶。

    ” ﹞自此諸方稱為岑大蟲。

    問:“本來人還成佛也無?”師曰:“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麼?”曰:“未審是何人成佛?”師曰:  “是汝成佛。

    ”僧無語。

    師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如人因地而倒,依地而起。

    地道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