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解脫神通妙用。

     至一切世界,普現色身,或示現成等正覺,轉大法輪,入涅槃,使無量入毛孔。

     演一句經無量劫,其義不盡,教化無量億千衆生得無生法忍。

    尚喚作所知愚、極微細所知愚,與道全乖。

    大難,大難! 珍重!” 上堂曰:“王老師自小養一頭水牯牛。

    拟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

     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

    不如随分納些些,不見得。

    ”師問僧曰: “夜來好風?”曰:“夜來好風!”師曰: “吹折門前一枝松?”曰:“吹折門前一枝松。

    ”次問一僧曰:“夜來好風?”曰:“是甚麼風?”師曰:“吹折門前一枝松。

    ” 曰:“是甚麼松?”師曰:“一得一失。

    ”師有書與茱萸曰:“理随事變,寬廓非外。

    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  僧達書了,便問萸:“如何是寬廓非外?”萸曰:“問一答百也無妨。

    ”曰: “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 “睹對聲色,不是好手。

    ”僧又問長沙,沙瞪目視之。

    僧又進後語,沙乃閉目示之。

    僧又問趙州,州作吃飯勢。

     僧又進後語,州以手作拭口勢。

    後僧舉似師。

    師曰:“此三人,不謬為吾弟子。

    ”  南泉山下有一庵主,人謂曰:“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禮見?”主曰: “非但南泉出世,直饒千佛出世,我亦不去。

    ”師聞,乃令趙州去勘。

    州去便設拜,主不顧。

    州從西過東,又從東過西,主亦不顧。

      州曰:“草賊大敗。

    ”遂拽下簾子,便歸舉似師。

    師曰:“我從來疑著這漢。

    ” 次日,師與沙彌攜茶一瓶、盞三隻,到庵擲向地上。

    乃曰:“昨日底!昨日底!”主曰:“昨日底是甚麼?”師于沙彌背上拍一下曰:  “賺我來,賺我來!”拂袖便回。

     上堂:“道個如如早是變了也。

    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曰:“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

    ” 師曰:“孟八郎漢又恁麼去也?”上堂:“文殊、普賢昨夜三更相打,每人與二十棒,趁出院去也!”趙州曰: “和尚棒教誰吃?”師曰:“且道王老師過在甚處?”州禮拜而出。

    師因至莊所,莊主預備迎奉。

    師曰: “老僧居常出入,不與人知,何得排辦如此?”莊主曰:“昨夜土地報道,和尚今日來。

    ”師曰: “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觑見。

    ”侍者便問:“和尚既是善知識,為甚麼被鬼神觑見?”師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飯。

    ” ﹝玄覺雲:“甚麼處是土地前更下一分飯?”雲居錫雲:“是賞伊罰伊,隻如土地前見,是南泉不是南泉。

    ”﹞師有時曰: “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王老師不恁麼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麼道還有過麼?”趙州禮拜而出。

      時有一僧随問趙州曰:“上座禮拜便出,意作麼生?”州曰:“汝卻問取和尚。

    ”僧乃問:“适來谂上座意作麼生?” 師曰:“他卻領得老僧意旨。

    ” 黃檗與師為首座。

    一日,捧缽向師位上坐。

    師入堂見,乃問曰:“長老甚麼年中行道?”檗曰:  “威音王已前。

    ”師曰:“猶是王老師兒孫在。

    下去!”檗便過第二位坐,師便休。

    師一日問黃檗: “黃金為世界,白銀為壁落,此是甚麼人居處?”檗曰:“是聖人居處。

    ”  師曰:“更有一人居何國土?”檗乃叉手立。

    師曰: “道不得,何不問王老師?”檗卻問:“更有一人居何國土?”師曰:“可惜許!”師問黃檗: “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

    ”師曰:“莫是長老見處麼?”檗曰:“不敢。

    ”師曰: “漿水錢且置,草鞋錢教阿誰還?”師見僧斫木次,師乃擊木三下,僧放下斧子,歸僧堂。

     師歸法堂,良久卻入僧堂,見僧在衣缽下坐。

    師曰:“賺殺人!”問:“師歸丈室,将何指南?”師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天明起來失卻火。

    ” 師因東西兩堂争貓兒,師遇之,白衆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

    ”衆無對,師便斬之。

     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

    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師曰:“子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 師在方丈,與杉山向火次。

    師曰:“不用指東指西,直下本分事道來。

    ”山插火著叉手。

    師曰:  “雖然如是,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有僧問訊,叉手而立。

    師曰:“太俗生!”其僧便合掌。

    師曰:“太僧生!”僧無對。

     一僧洗缽次,師乃奪卻缽。

    其僧空手而立。

    師曰:“缽在我手裡,汝口喃喃作麼?”僧無對。

     師因入菜園,見一僧,師乃将瓦子打之。

    其僧回顧,師乃翹足。

    僧無語。

    師便歸方丈,僧随後入,問訊曰: “和尚适來擲瓦子打某甲,豈不是警覺某甲?”師曰:“翹足又作麼生?” 僧無對。

    ﹝後有僧問石霜雲:“南泉翹足,意作麼生?”霜舉手雲:  “還恁麼無。

    ” ﹞上堂:“王老師賣身去也,還有人買麼?”一僧出曰:“某甲買。

    ”師曰: “不作貴,不作賤,汝作麼生買?”僧無對。

    ﹝卧龍代雲:“屬某甲去也。

    ” 禾山代雲:“是何道理?”趙州代雲:“明年與和尚縫一領布衫。

    ” ﹞師與歸宗、麻谷同去參禮南陽國師。

    師于路上畫一圓相曰:“道得即去。

    ” 宗便于圓相中坐。

    谷作女人拜。

    師曰: “恁麼則不去也。

    ”宗曰:“是甚麼心行?”師乃相喚便回,更不去禮國師。

     ﹝玄覺雲:“隻如南泉恁麼道,是肯語是不肯語。

    ” 雲居錫雲:“比來去禮拜國師,南泉為甚麼卻相喚回?且道古人意作麼生。

    ”  ﹞師在山上作務,僧問:“南泉路向甚麼處去?” 師拈起鐮子曰:“我這茆鐮子,三十錢買得。

    ”曰:“不問茆鐮子。

    南泉路向甚麼處去?”師曰:“我使得正快!” 有一座主辭師,師問:“甚麼處去?”對曰:“山下去。

    ”師曰:“第一不得謗王老師。

    ”對曰:“争敢謗和尚!” 師乃噴嚏曰:“多少!”主便出去。

    ﹝雲居膺雲:“非師本意。

    ”先曹山雲: “賴也。

    ”石霜雲:“不為人斟酌。

    ”長慶雲:“請領話。

    ” 雲居錫雲:“座主當時出去,是會不會。

    ”﹞師一日掩方丈門,将灰圍卻門外。

    曰:“若有人道得,即開。

    ” 或有祗對,多未惬師意。

    趙州曰:“蒼天!”師便開門。

    師玩月次,僧問:  “幾時得似這個去?”師曰: “王老師二十年前,亦恁麼來。

    ”曰:“即今作麼生?”師便歸方丈。

    陸亘大夫問:“弟子從六合來,彼中還更有身否?”師曰: “分明記取,舉似作家。

    ”曰:“和尚不可思議,到處世界成就。

    ”師曰: “适來總是大夫分上事。

    ”陸異日謂師曰: “弟子亦薄會佛法。

    ”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麼生?”曰:“寸絲不挂。

    ”師曰:“猶是階下漢。

    ”師又曰: “不見道,有道君王不納有智之臣。

    ”上堂次,陸大夫曰:“請和尚為衆說法。

    ”師曰:“教老僧作麼生說?” 曰:“和尚豈無方便?”師曰:“道他欠少甚麼?”曰:“為甚麼有六道四生?”師曰:“老僧不教他。

    ” 陸大夫與師見人雙陸,指骰子曰:“恁麼、不恁麼、正恁麼,信彩去時如何?”師拈起骰子曰:“臭骨頭十八。

    ”又問: “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時坐,或時卧,如今拟作佛,還得否?”師曰: “得。

    ”陸曰:“莫不得否?”師曰:  “不得。

    ”﹝雲岩雲:“坐即佛,不坐即非佛。

    ”洞山雲:“不坐即佛,坐即非佛?”﹞趙州問:“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如何是物外道?”師便打。

    州捉住棒曰:“已後莫錯打人去。

    ”師曰:“龍蛇易辨,衲子難謾。

    ”師喚院主,主應諾。

    師曰: “佛九十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時優填王思佛,請目連運神通三轉,攝匠人往彼雕佛像,秖雕得三十一相,為甚麼梵音相雕不得?”主問:“如何是梵音相?”師曰:“賺殺人!”師問維那:“今日普請作甚麼?” 對曰:“拽磨。

    ”師曰:“磨從你拽,不得動著磨中心樹子。

    ”那無語。

    ﹝保福代雲:“比來拽磨,如今卻不成。

    ”法眼代雲: “恁麼即不拽也。

    ”﹞一日,有大德問師曰:“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

    師意如何?”師曰: “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說甚麼得與不得。

    秖如大德吃飯了,從東廊上西廊下,不可總問人得與不得也。

    ” 師住庵時,有一僧到庵。

    師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務。

    待齋時作飯自吃了,送一分上來。

    ” 少時,其僧自作飯吃了,卻一時打破家事就床卧。

    師待不見來,便歸庵,見僧卧。

    師亦就伊邊卧。

    僧便起去。

    師住後曰: “我往前住庵時,有個靈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見。

    ”師拈起毬子問僧:“那個何似這個?”對曰:“不似。

    ”師曰: “甚麼處見那個,便道不似。

    ”曰:“若問某甲見處,和尚放下手中物。

    ” 師曰:“許你具一隻眼。

    ” 陸大夫向師道:“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 師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  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陸罔測。

    又問:“天王居何地位?”師曰: “若是天王,即非地位。

    ”曰: “弟子聞說天王是居初地。

    ”師曰:“應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現天王身,而為說法。

    ”陸辭歸宣城治所。

    師問: “大夫去彼,将何治民?”曰:“以智慧治民。

    ”師曰:“恁麼則彼處生靈盡遭塗炭去也。

    ”師入宣州,陸大夫出迎接。

     指城門曰:“人人盡喚作雍門,未審和尚喚作甚麼門?”師曰:“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風化。

    ”曰: “忽然賊來時作麼生?”師曰:“王老師罪過。

    ”陸又問:“大悲菩薩用許多手眼作甚麼?”師曰: “秖如國家,又用大夫作甚麼?”師洗衣次,僧問:“和尚猶有這個在。

    ” 師拈起衣曰:“争奈這個何!”﹝玄覺雲:“且道是一個,是兩個?” ﹞師問僧良欽:“空劫中還有佛否?”對曰:“有。

    ”師曰:“是阿誰?” 對曰:“良欽。

    ”師曰:“居何國土?”欽無語。

    問: “祖祖相傳,合傳何事?”師曰:“一二三四五。

    ”問:“如何是古人底?” 師曰:“待有即道。

    ”曰: “和尚為甚麼妄語?”師曰:“我不妄語,盧行者卻妄語。

    ”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師曰:“何不問王老師?”曰: “問了也。

    ”師曰:“還曾與汝為境麼?”問:“青蓮不随風火散時是甚麼?”師曰:“無風火不随是甚麼?”僧無對。

     師問:“不思善,不思惡,思總不生時,還我本來面目來。

    ”曰:“無容止可露。

    ”﹝洞山雲:“還曾将示人麼。

    ” ﹞師問座主:“你與我講經得麼?”曰:“某甲與和尚講經,和尚須與某甲說禅始得。

    ”師曰: “不可将金彈子博銀彈子去。

    ”曰:“某甲不會。

    ”師曰:“汝道空中一片雲,為複釘釘住?為複藤纜著?”問: “空中有一珠,如何取得?”師曰:“斫竹布梯空中取。

    ”曰:“空中如何布梯?”師曰:“汝拟作麼生取?”僧辭。

    問曰: “學人到諸方,有人問:和尚近日作麼生?未審如何祇對。

    ”師曰:“但向道近日解相撲。

    ”曰:“作麼生?”師曰:  “一拍雙泯。

    ”問:“父母未生時,鼻孔在甚麼處?”師曰:“父母已生了,鼻孔在甚麼處?”師将順世,第一座問: “和尚百年後向甚麼處去?”師曰:“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

    ”座曰:“某甲随和尚去還得也無?”師曰: “汝若随我,即須銜取一莖草來。

    ”師乃示疾,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

    ”言訖而逝。

      鹽官齊安國師杭州鹽官海昌院齊安國師,海門郡人也。

    姓李氏。

    生時神光照室。

    後有異僧謂之曰: “建無勝幢,使佛日回照者,豈非汝乎?”長依本郡雲琮禅師落發受具。

    後聞大寂行化于龔公山,乃振錫而造焉。

     師有奇相,大寂一見深器之。

    乃令入室,密示正法。

    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

    ” 僧将淨瓶至。

    師曰:“卻安舊處著。

    ”僧送至本處,複來诘問。

    師曰:“古佛過去久矣。

    ” 有講僧來參,師問座主:“蘊何事業?”對曰:“講華嚴經。

    ”師曰:“有幾種法界?”曰:“廣說則重重無盡,略說有四種。

    ”  師豎起拂子曰:“這個是第幾種法界?”主沉吟。

    師曰:“思而知,慮而解,是鬼家活計,日下孤燈,果然失照。

    ”  ﹝保福聞雲:“若禮拜即吃和尚棒。

    ”禾山代雲:“某甲不煩,和尚莫怪。

    ” 法眼代拊掌三下。

    ﹞僧問大梅:  “如何是西來意?” 大梅曰:“西來無意。

    ”師聞乃曰:“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玄沙雲: “鹽官是作家。

    ”﹞師一日喚侍者曰: “将犀牛扇子來!”者曰:“破也。

    ”師曰:“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 者無對。

    ﹝投子代雲:“不辭将出,恐頭角不全。

    ” 資福代作圓相,心中書牛字。

    石霜代雲:“若還和尚即無也。

    ”保福雲: “和尚年尊,别請人好。

    ”﹞師一日謂衆曰: “虛空為鼓,須彌為椎,甚麼人打得?”衆無對。

    ﹝有人舉似南泉,泉雲:  “王老師不打這破鼓。

    ”法眼别雲:“王老師不打。

    ”  ﹞有法空禅師到,請問經中諸義。

    師一一答了,卻曰:“自禅師到來,貧道總未得作主人。

    ”法空曰:“請和尚便作主人。

    ”師曰: “今日夜也,且歸本位安置。

    明日卻來。

    ”法空下去。

    至明旦,師令沙彌屈法空禅師。

    法空至,師顧沙彌曰:“咄! 這沙彌不了事。

    教屈法空禅師,屈得個守堂家人來。

    ”法空無語。

    法昕院主來參,師問:“汝是誰?” 對曰:“法昕。

    ”師曰:“我不識汝。

    ”昕無語。

    師後不疾,宴坐示滅。

    谥悟空禅師。

     歸宗智常禅師廬山歸宗寺智常禅師,上堂:“從上古德,不是無知解。

    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

     今時不能自成自立,虛度時光。

    諸子莫錯用心,無人替汝,亦無汝用心處。

     莫就他覓,從前秪是依他解,發言皆滞,光不透脫,秖為目前有物。

    ”僧問: “如何是玄旨?”師曰:“無人能會。

    ”曰:“向者如何?”師曰:“有向即乖。

    ”曰: “不向者如何?”師曰:“誰求玄旨?”又曰:“去!無汝用心處。

    ”曰: “豈無方便門,令學人得入?”師曰: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曰:“如何是觀音妙智力?”師敲鼎蓋三下,曰:“子還聞否?”曰:“聞。

    ”師曰: “我何不聞?”僧無語。

    師以棒趁下。

     師嘗與南泉同行,後忽一日相别,煎茶次,南泉問曰:“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已知。

     此後或有人問,畢竟事作麼生?”師曰:“這一片地大好卓庵。

    ”泉曰:  “卓庵且置,畢竟事作麼生?” 師乃打翻茶铫,便起。

    泉曰:“師兄吃茶了。

    普願未吃茶。

    ”師曰:“作這個語話,滴水也難銷。

    ”僧問: “此事久遠,又如何用心?”師曰:“牛皮鞔露柱,露柱啾啾叫。

    凡耳聽不聞,諸聖呵呵笑。

    ”師因官人來,乃拈起帽子兩帶曰:  “還會麼?”曰:“不會。

    ”師曰:“莫怪老僧頭風,不卸帽子。

    ”師入園取菜次,乃畫圓相,圍卻一株。

    語衆曰: “辄不得動著這個。

    ”衆不敢動。

    少頃,師複來,見菜猶在,便以棒趁衆僧曰: “這一隊漢,無一個有智慧底。

    ”師問:“新到甚麼處來?”曰:“鳳翔來。

    ”師曰:“還将得那個來否?”曰:“将得來。

    ”師曰:“在甚麼處?”  僧以手從頂擎捧呈之。

    師即舉手作接勢,抛向背後。

    僧無語。

    師曰:“這野狐兒。

    ” 師鏟草次,有講僧來參,忽有一蛇過,師以鉏斷之。

    僧曰:“久向歸宗,元來是個行沙門。

    ”師曰:  “你,我?”曰:“如何是?”師豎起鉏頭。

    曰:“如何是細?”師作斬蛇勢。

    曰:“與麼,則依而行之。

    ” 師曰:“依而行之且置,你甚處見我斬蛇?”僧無對。

    雲岩來參,師作挽弓勢。

    岩良久,作拔劍勢。

    師曰: “來太遲生!” 上堂:“吾今欲說禅,諸子總近前。

    ”大衆近前,師曰:“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問: “如何是觀音行?”師乃彈指曰:“諸人還聞否?”曰:“聞。

    ”師曰:  “一隊漢向這裡覓甚麼?”以棒趁出,大笑歸方丈。

     僧辭,師問:“甚麼處去?”曰:“諸方學五味禅去。

    ”師曰:“諸方有五味禅,我這裡秖有一味禅。

    ”曰: “如何是一味禅?”師便打。

    僧曰:“會也!會也!”師曰:“道!道!” 僧拟開口,師又打。

    僧後到黃檗,舉前話。

     檗上堂曰:“馬大師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著,個個屙漉漉地,秖有歸宗較些子。

    ”江州剌史李問:  “教中所言:須彌納芥子,即不疑。

    芥子納須彌,莫是妄譚否?”師曰: “人傳使君讀萬卷書籍,還是否?” 曰:“然。

    ”師曰:“摩頂至踵如椰子大,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俛首而已。

     李異日又問: “一大藏教,明得個甚麼邊事?”師舉拳示之,曰:“還會麼?”曰:“不會。

    ”師曰:“這個措大,拳頭也不識。

    ”曰:“請師指示。

    ”  師曰:“遇人即途中授與,不遇即世谛流布。

    ” 師以目有重瞳,遂将藥手按摩,以緻兩目俱赤,世号赤眼歸宗焉。

    後示滅,谥至真禅師。

     大梅法常禅師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者,襄陽人也。

    姓鄭氏。

    幼歲從師于荊州玉泉寺。

    初參大寂,問: “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

    ”師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舊隐縛茆燕處。

     唐貞元中,鹽官會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

    問:“和尚在此多少時?”師曰:“秖見四山青又黃。

    ”又問:“出山路向甚麼處去?”師曰:  “随流去。

    ”僧歸舉似鹽官,官曰:“我在江西時曾見一僧,自後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

      師答以偈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

    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 大寂聞師住山,乃令僧問: “和尚見馬大師得個甚麼,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

     我便向這裡住。

    ”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别。

    ” 師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

    ”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

     任他非心非佛,我秖管即心即佛。

    ”其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 ﹝僧問禾山:“大梅恁麼道,意作麼生?”禾山雲:“真師子兒。

    ” ﹞龐居士聞之,欲驗師實,特去相訪。

    才相見,士便問:“人向大梅,未審梅子熟也未?”師曰:“熟也。

    你向甚麼處下口?” 士曰:“百雜碎。

    ”師伸手曰:“還我核子來。

    ”士無語。

    自此學者漸臻,師道彌著。

     上堂:“汝等諸人,各自回心達本,莫逐其末。

    但得其本,其末自至。

    若欲識本,唯了自心。

     此心元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根本,故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心且不附一切善惡而生,萬法本自如如。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  “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定山曰:  “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

    ”夾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

    ”互相不肯,同上山見師。

    夾山便舉問: “未審二人見處那個較親?”師曰:“一親一疏。

    ”夾山複問:“那個親?” 師曰:“且去,明日來。

    ”  夾山明日再上問,師曰:“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夾山住後自雲:“當時失一隻眼。

    ”  ﹞新羅僧參,師問:“發足甚處?”曰:“欲通來處,恐遭怪責。

    ”師曰: “不可無來處也。

    ”曰:“新羅。

    ” 師曰:“争怪得汝?”僧作禮,師曰:“是與不是,知與不知,祇是新羅國裡人。

    ”忽一日謂其徒曰: “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從容間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諸人,善自護持,吾今逝矣。

    ”言訖示滅。

     永明壽禅師贊曰:“師初得道,即心是佛。

    最後示徒,物非他物。

     窮萬法源,徹千聖骨,真化不移,何妨出沒。

    ”  佛光如滿禅師洛京佛光如滿禅師,﹝曾住五台山金閣寺。

    唐順宗問:“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師答曰:“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

    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

     來為衆生來,去為衆生去。

    清淨真如海,湛然體常住。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帝又問: “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

    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

    山河與大海,天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誰言不生滅。

     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别。

    ”師答曰:“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

     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

    處處化衆生,猶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

    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

     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帝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