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因茲連镳結驷并幰方舟。

    萬騎齊列千楫争浮。

    皆東南之俊異。

    并禹穴之琳球。

    差池集侶容與攜俦。

    巷無服馬路寡遺辀。

    窮周章而曆覽。

    盡娛玩而遨遊。

    爾乃傍林橫出舠輕上溯。

    曆秦王之舊陌。

    緣越池之昔路。

    望塗山而斜繞。

    迳南湖而回渡。

    連天台之華嶺。

    引若耶之長注。

    乍泛漾而瞻望。

    或淩峰而一顧。

    于是曆樂林而南上。

    升法華而望西。

    有磕磕之奔澗。

    複斖斖亹亹之長溪。

    既皎潔而如鏡。

     且見底而無泥。

    途崄峭而巉絕。

    路登陟而如梯。

    既攀藤而挽葛。

    亦資伴而相提。

      窮羊腸之诘屈。

    極馬嶺之高低。

    霧昏昏而漫漫。

    風^2□^2□而凄凄。

    瞻洪川其如帶。

    望巨海其如圭。

    執玉帛于茲地。

    會諸侯而計稽。

    想疏河之茂葉。

    憶大骨之惛迷。

    傳盛美于斯嶽。

    播遺範于氓黎。

    既乃阚往賢之舊迹。

    美高尚之餘風。

    踐逵草之蕪沒。

    撥蓁^7□之彌蒙。

    名嶽峨而峙立。

    峻谷杳而虛沖。

    春林缥而皆碧。

    秋沼淨其如空。

    既連綿而相接。

    兼隐轸而無窮。

    信英奇之攸止。

    實翔集之所崇。

    傍高巒而建刹。

    亦帶壟而成宮。

    神靈更其盻蚃。

    仙聖互其交通。

    岩雰霏而起霧。

    樹布濩而抽叢。

    嘉卉生其前後。

    善草植其西東。

    瞻朱扉之赫奕。

    望寶殿之玲珑。

    拟大林之精舍。

    等重閣之講堂。

    既爽垲之禅宇。

    亦顯敞之華房。

    跨曲澗而為室。

    繞纡岊而修牆。

    夕雲生于窗牖。

    朝日照于檐梁。

    諒隙曲而成麗。

    蓋照景而生光。

    流清梵之婉轉。

    響桴磬之锵锵。

    構造精密華麗無方。

    清流四繞吐溜悠長。

    逦迤闱閣峻絕階隍。

    水碓侔于金谷。

    飛樓似于建章。

    其徒衆則乍遊乍處或賢或聖。

    并有志于頭陀。

    俱勤心于苦行。

    競假寐而誦習。

    鹹夙興而虔敬。

    識苦空之迅流。

    惜朝陰之奔競。

    潛深窟而學通。

    隐閑蕪而修正。

    或燒體而為功。

    或灰身而入定。

    熏名香之氛氲。

    鹹飛錫而相映。

    或振塵而高談。

    或閑居而坐聽。

    禅衆疑于漆木。

    智士同于懸鏡。

    既釋教之興華。

    乃法輪之宣盛。

    寺既憑山而構造。

    山亦因寺而有七。

    蓋雲瑞之所臻。

    亦奇士之所出。

    産龍劍之遺溪。

    遊鹿機之餘術。

    謝鳳來而容與。

    鄭風反而蕭瑟。

    既清澗之漣漪。

    亦飛流之湧溢。

    奇樹蓊而成林。

    珍果榮而非一。

    植山海之雙榴。

    種丹盧之兩橘。

    梅花皎而似霜。

    黃甘胐其如日。

    或晔晔而夏開也。

    離離而冬實。

    山多寶玩地出瓊珍。

    金玉生其陽。

    ^3□石出其陰。

    神^3□喦喦而獨立。

    仙的皎皎而孤臨。

    孰知歲之豐儉。

    睹玄白而皆谌。

    刻石記于嬴德。

    披圖悟于禹心。

    懸崖百刃擢幹千尋。

    岧峣兮闊達。

    ^2□峗兮嵚崟。

    樹修聳而岩峻。

    泉流激而水深。

    仰瞻增其隐隐。

    側眺睹其沉沉。

    眇然兮無際。

    邈爾兮無邊。

    遠山崔嵬而間出。

    近樹巃嵷而相牽。

    岩将頹而未堕。

    峰入漢而猶懸。

    望蟬聯而蔽日。

    視敞恍而連天。

    有石帆之異狀。

    拟瀑布之飛泉。

    實逢岩而聚霧。

    乃觸石而成煙。

    既嵯峨而蔭映。

    亦峣屼而仟綿。

    既遠控于江海。

    兼近接于村田。

    反阚城邑傍眺市^3□。

     稱神州之鎮嶺。

    實天下之名川。

    至若蓬萊遊于聖迹。

    巫岫表于神仙。

    衡陽聞于夏貢。

    嵩嶽重于周篇。

    曾何比麗讵此同妍。

    複有标奇神井。

    萬載澄濠渟。

    汲之不竭。

    添之不盈。

    雖頻撓而不濁。

    徒屢攪而終清。

    涉隆冬而溫燠。

    經歊暑而冷冷。

     異成都之飛火。

    甯疏勒之表誠。

    匹醴泉之蠲疾。

    同淄水之鑒形。

    亦有孤潭道士焦裡夫人。

    獨居味道寂絕朋賓。

    餐霞永日靜坐千春。

    衢無行迹路産荊榛。

    既勤劬而向道。

    亦蕭灑而忘塵。

    或逍遙而諷詠。

    或擁膝而長吟。

    同董生之垂谶。

    學梁子之明箴。

    将松喬而共侶。

    與嚴衛而相親。

    其林薮彌密羽族争歸。

    猿連臂而下飲。

    鳥比翼而群飛。

    鴻鹄集而相映。

    白鹇皛而生輝。

    拂霜毛之弈弈。

    鼓素翮之霏霏。

    兼有奇禽猛獸。

    偃息溪圻。

    虎懷仁而不害。

    熊隐木而生肥。

    巨象數刃雄蛇十圍。

    麀鹿易附狎兔俱依。

    同彭铿之仙室。

    異海鳥之知機。

    藥卉叢生消痾駐老。

    地出長齡墟多壽考。

    似南山之溪谷。

    匹井中之埋寶。

    送劉五耆何殊四皓。

    複有牛膝雞腸雀頭燕草甘菊辛夷苦參酸棗紫苑赤箭黃精白^8□天門地骨肉芝石腦。

    神農是嘗仙經是造。

    白兔服而通靈。

    鹿皮餌而得道。

    其果則有木瓜木棗楊桃楊梅。

    朱橘冬茂黃^3□秋開。

    楂梨并壯柿柰争瑰。

    枳梖列植而為薮。

    懸鈎觸草而徘徊。

    林檎侔于萍實。

    甘棠拟于帝台。

    紅莓蘡薁車李胡頹。

    綠榨棎冬獻紫芋秋來。

    半夏成圃春就群裁。

    枇杷梨豆椎栗兼該。

    或炫炫之丹實。

    或靡靡之青荄。

    禦疾風而彌豔。

    中嚴霜而不摧。

    既蓊郁之梧桐。

    亦檀栾之修竹。

    筱箭亂其形類。

    筋桂異其品族。

    映檐牖而交加。

    繞房廊而郁毓。

    抽葉陰于清泉。

    結根攢于幽谷。

    靈木之所自生。

    瑞鳥之所栖宿。

    實散賞之佳地。

    信開心而醒目。

    至如涼秋九月百卉飄零。

    氣凄凄而恒勁。

    風飒飒而常生。

    愁蟬哂于南壟。

    塞鳥吟于北庭。

    蟋蟀哀嘶而遠聞。

    孤獯叫嘯以騰聲。

    寒雁嗈嗈而夜響。

    □雞啁哳而悲鳴。

    增逸民之放曠。

    動遊士之滞情。

    鹹有志于獨往。

    俱栖心于濯纓。

    信達人之良會。

    蓋可申其遊矚。

    故孝先往而成真。

     慶緒經而離俗。

    憑怪石而為枕。

    因滄浪而洗足。

    蓋往賢之所同。

    亦先儒之高學。

      餘宿昔之心期。

    常有懷于遐邈。

    屢徘徊于阆圃。

    頻留連于名嶽。

    念家國之隆恩。

     緩獨往之遺躅。

    欲抽簪而未從。

    聊寄美于斯曲。

     宿山寺賦梁王錫脂車秣驷。

    薄暮來遊。

    入界道而遼朗。

    息祇樹而淹留。

    惟基構之所處。

    實顯敞而高居。

    延曾軒之迢遞。

    屬文庑之踟蹰。

    差繡栭而反宇。

    列缇柱而承隅。

    爾乃陟飛階于峻岐。

    登步檐于絕頂。

    既中天而升降。

    亦攀雲而遊騁。

    宇陰陰而恬曠。

     階肅肅而虛靜。

    朗華鐘之妙音。

    曜光燈之清影。

    其房則開窗木末。

    浮柱山叢。

    引含光之澄月。

    納自遠之輕風。

    因明兮目極。

    憑迥兮望通。

    平原兮無際。

    連山兮不窮。

    識生煙于岫裡。

    眄列樹于岩中。

    樹淩危而秀色。

    煙出遠而浮空。

    情超遙于原野。

    心放曠于簾籠。

    夜悠悠而何其。

    露穰穰而漸落。

    玩一葉之流螢。

    聆九野之鳴鶴。

    盥泉兮藉芳杜。

    入谷兮佩滋蘭。

    靜嘯兮疏煩想。

    獨往兮恣遊盤。

    信一枝之易息。

    豈萬物之能幹。

    就薄帷而安寝。

    乃高枕而星闌。

     鹿苑賦高允啟重基于朔土。

    系軒轅之洪裔。

    武承天以作主。

    熙大明以禦世。

    灑靈液以滂流。

    扇仁風以遐被。

    踵姬文而築苑。

    苞山澤以開制。

    殖群物以充務。

    蠲四民之常稅。

    暨我皇之繼統。

    誕天縱之明睿。

    追鹿野之在昔。

    興三轉之高義。

    振幽宗于已永。

    曠千載而有寄。

    于是命匠選工。

    刊茲西嶺。

    注誠端思。

    仰模神影。

    庶真容之仿□。

    耀金晖之煥炳。

    即靈崖以構宇。

    竦百尋而直上。

    □飛梁于浮柱。

    列荷華于绮井。

    圖之以萬形。

    綴之以清永。

    若祇洹之瞪對。

    孰道場之塗迥。

    嗟神功之所建。

    超終古而秀出。

    寔靈隻之協贊。

    故存貞而保吉。

    鑿仙窟以居禅。

    辟重階以通述。

    澄清氣于高軒。

    伫流芳于王室。

    茂花樹以芬敷。

    湧醴泉之洋溢。

    祈龍宮以降雨。

    侔膏液于星畢。

    若乃研道之倫。

    行業貞簡。

    慕德懷風杖策來踐。

    守應真之重禁。

    味三藏之淵典。

    或步林以經行。

    或寂坐而端宴。

    會衆善以并臻。

    排五難而俱遣。

    道欲隐而彌彰。

    名欲毀而逾顯。

    伊皇輿之所幸。

    每垂心于華囿。

    樂在茲之閑敞。

    作離宮以營築。

    因爽垲以崇居。

    抗平原之高陸。

    恬仁智之所懷。

    眷山水以肆目。

    玩藻林以遊思。

    絕鷹犬之馳逐。

    眷耆年以廣德。

    縱生生以延福。

    惠愛内隆金聲外發。

    功濟普天。

    善不自伐。

    尚咨賢以問道。

    詢刍荛以補阙。

    盡敬恭于靈寺。

     遵晦望而緻谒。

    奉清戒以畢日。

    兼六時而宵月。

    何精誠之至到。

    良九劫之可越。

     咨聖王之遠圖。

    豈循常以明教。

    希缙雲之上升。

    羨頂生之高蹈。

    思離塵以邁俗。

     涉玄門之幽奧。

    禅儲宮以正位。

    受大上之尊号。

    既存亡而禦有。

    亦執靜以鎮躁。

      睹天規于今日。

    尋先哲之遺诰。

    悟二幹之重蔭。

    審明離之并昭。

    下甯濟于兆民。

      上克光于七廟。

    一萬國以從風。

    總群生而為導。

    正南面以無為。

    永措心于沖妙。

     夫道化之難期。

    幸微躬之遭遇。

    逢扶桑之初開。

    遘長夜之始曙。

    顧衰年以懷傷。

     惟負忝也危懼。

    敢布心以陳誠。

    效鄙言以自着。

     大乘賦(并序)李颙大乘者。

    蓋如來之道場也。

    故緣覺聲聞謂之小乘。

    言法駕之通馳。

    如舟車之緻遠也。

    夫合抱興于豪末。

    九層作于壘土。

    從淺以高大。

    理妙在于不有。

    迹粗由乎不無。

    舉有以希無。

    則無無以暢。

    忘無以統有。

    則有有以通。

    無無以暢。

    則乘斯小矣。

    有有以通。

    則乘斯大矣。

    夫總福佑之會者。

    莫尚于法身。

    宣一切之知者。

    莫貴乎如來。

    故神禀靈照。

    以觀三達之權。

    思周深妙。

    以入四持之門。

    知色之空任而不敗。

    起滅無崖終始無際。

    寄于宇宙之中。

    而心苞乎二象之外。

    目察于芥子之細。

    而識鑒乎須彌之大。

    美哉淵乎。

    其源固不量也。

    嗟歎不足。

    遂作賦曰。

     建大乘之靈駕兮。

    震法鼓之雷音。

    除行蓋之欲疑兮。

    餐微妙以悅心。

    滿覺意之如海兮。

    演波若之淵深。

    平八道之坦場兮。

    遊總持之苑林。

    定禅思于三昧兮。

      滅色想于五陰。

    執抵羅之引弓兮。

    操如意之喻琴。

    破衆網之将裂兮。

    鏟鏟貪垢而絕淫。

    如泡沫之暫結兮。

    焉巧風之足欽。

    成明行而善逝兮。

    積功勳以迄今。

    收薩雲之空義兮。

    運十力而魔禽。

    開止觀之光焰兮。

    消邪見之沉吟。

    閉必固之垣牆兮。

    同影響之難尋。

      詳玄賦仙城山釋慧命惟一實之淵曠。

    嗟萬相之繁雜。

    真俗異而體同。

    凡聖分而道合。

    承師友之遺訓。

    藉經論之垂芳。

    罄塵庸之小織。

    請興言于大方。

    何群類之蠢蠢。

    處法界之茫茫。

    性窮幽而彌哓。

    理至寂而逾彰。

    既非空而非有。

    又若存而若亡。

    談秘密于慈氏。

    歡窅冥于伯陽。

    湛一虛而緻極。

    總萬有以為綱。

    雖即事而易迷。

    亦至近而難識。

    非名言之所顯。

    豈情智而能測。

    口欲辯而詞喪。

    心淨緣而慮息。

    故雖一音遍告之能。

    三轉窮微之力。

    莫不停八梵于寂泊之門。

    辍四辯于恬惔之域。

    尋其涯也。

    豁乎無際。

    眇乎無窮。

    源乎無始。

    極乎無終。

    解惑以之齊貫。

    染淨于此俱融。

    該空有而阒寂。

    括宇宙以通同。

    論其用也。

    一而能多。

    靜而能亂。

    挺萬類之殊形。

    吐群情之别觀。

    結五住之盤根。

    起十纏之羁絆。

    随迷悟而通塞。

    逐昏明而集散。

    四流因之漂蕩。

    六道以之悠漫。

    三賢十聖暧以聯綿。

    二智五眼晔而晖渙。

     渾升沈而共壑。

    派違順以分岐。

    體無非而不是。

    用無相而不為。

    若純金不隔于環钏。

    等積水不憚于漣漪。

    故令名用諠雜集起紛馳。

    事若萬轸殊轍。

    理則千輪共規。

    觀無礙于緣起。

    信難思于物性。

    猶寶殿之垂珠。

    若瑤台之懸鏡。

    彼此異而相入。

    紅紫分而交映。

    法無定于心境。

    人靡隔于凡聖。

    物不滞于自他。

    事莫擁于邪正。

    何巨細之殊越。

    遂參互而容持。

    鄰虛含大千之界。

    刹那總三世之時。

    懼斯言之少信。

    借帝網以除疑。

    蓋普眠而能矚。

    豈惑識以知之。

    觌九會之玄文。

    覽萬聖之贻則。

    眷常啼于東市。

    慕善财于南國。

    曆多城而進解。

    訪衆師而遣惑。

    始承命于文殊。

    終歸宗于妙德。

    雖遊形于法界。

    未動足于祇園。

    歎一生之似虐。

    嗟五熱之非昏。

    握手入和修之舍。

    彈指開阿逸之門。

    聞理音之常韻。

    睹極聖之恒存。

    三九于茲絕聽。

    二七自此亡魂。

    斯甚深之境界。

    亦何易而詳論。

    悼禀識之多迷。

    慨群生之少慧。

    保一異之四邪。

    起斷常之雙計。

    怖夢虎于長眠。

    玩空花于久翳。

    萦結纏而未解。

    任漂流而莫濟。

    背七覺而逾昏。

    染六欲而方滞。

    何理通而志隔。

    既法是而情非。

    忽伶竮而獨往。

    久逃逝而亡歸。

    埋積寶于窮舍。

    瘗明珠于弊衣。

    抱一真而不識。

    萦萬惱以歔欷。

    嗟餘生于季俗。

    惑己纏而命局。

    藉五部之流輝。

    蒙四依之眷錄。

    陟講肆以開愚。

    托禅林而遣欲。

    猴着鎖而停躁。

    蛇入筒而改曲。

    涉曠海以戒舟。

    哓重幽以慧^5□。

    絕诤論于封想。

    息是非于妄情。

    創斂緣于有覺。

     終寂慮于無生。

    顯真宗之實相。

    達世用之虛名。

    道莫遺于始行。

    暗弗拒于初明。

     拟六賊其方潰。

    冀十軍之可平。

    辭曰。

    昏雲聚還散。

    心河濁更清。

    性海無增減。

     行月有虧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