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
疑兔足之緻淺。
懼鴻毛之見輕。
為山托于始篑。
庶昆侖之可成。
玄圃園講賦蕭子雲曰天監之十七。
屬儲德之方宣。
惟玉帛之光盛。
信昌符之在焉。
于是上照天。
下漏泉。
輪囷之氣吐煙。
日月之景揚員。
乃聖武之龍飛。
載為家于天下。
思承規于景數。
遂長發面明社。
若重光于有周。
似二英于皇夏。
方前星而列曜。
播洪鐘于胤雅。
去茲永福來即東朝。
文物是紀聲明是昭。
發玄章于粉缋。
靡青緌于翠翹。
銮納那而垂藻。
笳和鳴以承箫。
載錫其光。
令問令望。
察情幄帳讓齒虞庠。
性與天道言為圭璋。
詩史遙集禮易翺翔。
義華洛水文麗清漳。
昔七覺之吐華。
高人天而為長。
道西被乎日用。
法東流而未朗。
故授神□于文昌。
寄寶船于明兩。
異昔談而同世。
亦千年而影響。
聞填填之法雷。
見慧雲之初爽。
真如之軌既接。
發揮之功已蹑。
開金泥剖玉牒。
削蒸栗之簡。
采蘿樹之葉。
石室靈篇南宮神箧。
所以一音不已。
而待規重短疊者矣。
惟至人之講道。
必山林之閑曠。
彼奈園與杏壇深。
淨名與素王模。
清遊之浩漾。
拟樂賢之隆壯。
睿情窅然是焉供帳。
乃高談玄圃之苑。
張樂宣猷之上。
觀夫靈圃要妙。
總禁林之叫窱。
禀辇道之三星。
躔離宮之六曜。
寫溟浚沼方華作峭。
其山則峛崺貏。
硱磳诎詭。
阪墀^2□^3□夏含霜雪。
下則溪壑泓澄虹螮降升。
上則青霄丹氣雲霞郁蒸。
金華琳碧^5□銀^3□石。
藻玉摛白丹瑕流赤。
周以玉樹灌叢紫桂香楓。
筼筜含人桃支戶蟲。
妙草的皪靈果垂蓌^3□。
長卿寒翠簡子秋紅。
崖戴雲而吐雨。
木鳴條而起風。
中有蘭渚華池。
渌流鼎濘激水推移。
彌望杳溟。
倒飛閣之嵯峨。
漾釣台而浮迥。
張翠帷于鴻船。
泛羽旒于雀艇。
鳥則杉雞繡質木客錦章戴勝吐绶鸀^3□驅香壁龜紫鼈鷿^3□鴛鴦。
風鳴日思戲廣浮長。
内則錢荇菱華菡^3□欿散葩硉矹巨石隤陀碧砂離簁比目累绮紅蝦。
漂青綸之蓑折。
蕩碧組之鬖^5□。
銅龜受水而獨湧。
石鲸吐浪而戴華。
所以藉園^3□之壯觀。
将仿像于毗耶。
于是清宮廣辟宿設宵張。
華燈熠耀火樹散芒。
斂閃六尺籠叢九光。
穎若流金之出沙嶼。
粲若列宿之動天潢。
朝曭朗而戒旦。
雲依霏而卷簇。
輕辇西園齊宮北囿。
仗衛濟濟僧徒肅肅。
法鼓朗而振音。
衆香馝而流馥。
亦有百獸^3□^3□^3□^3□。
雲車九層芝駕四鹿。
吳姬楚豔胡笳燕築常從名倡。
戲馬蹋鞠巡少陽渡。
紫複繞崇賢瞰承祿。
揚散華之飄飖。
響清梵于林木。
燈王歸而贈筵。
香積來而獻熟。
似衆聖之乘空。
若能仁之在目。
既而俄軒有睟肆筵授幾。
高殿肅而神嚴。
微言欣而奏理。
煥嘉語于丹青。
得親承于音旨。
智周物而為心。
情研機而盡谛。
言超超而出象。
理斖斖亹亹而踰系類。
吳兩娛心之談未足雲。
晉儲真假之理豈能逮。
史臣乃載筆撰功。
請事其職。
賦金相歌玉式。
世既聞甘露之言。
民已登仁壽之域矣。
将有瑤宮之^2□。
陪雲樓之轼。
福穰穰委如山。
長莫長永無極。
夢賦釋真觀昨夜眠中意識潛通。
類莊生之睹蝴蝶。
如孔氏之見周公。
雖夢想之虛僞。
亦心事而冥同。
爾乃見一奇賓。
傲岸驚人。
無名無姓。
如鬼如神。
姿容閑雅服玩光新。
入門高揖詣席誇陳。
餘乃問曰。
夫邪不幹正。
惡不亂善。
清濁異流升沈各踐。
吾身披法铠心遊妙典。
六賊稍降四蛇方遣。
大乘已駕小魔宜剪。
君是何人。
欲來何辨。
客乃對曰。
久承名行未遑修敬。
常深注仰每轸翹詠。
忽睹光儀良有嘉慶。
欲申咨請。
願垂高命。
夫人生假借一期如擲。
倏紅電之驚天。
迅白駒之過隙。
豈不及年時之壯美。
取生平之歡适。
或走名骥于長阡。
或駕飛輪于廣陌。
坐西園而召友。
敞南齋而對客。
出野外而摐金。
入閨中而撫石。
或複合樽促坐傳觞舉白。
重之以笑歌。
申之以燔炙。
至如學富門昌德重名揚。
江東獨步日下無雙。
心為義窟身是智囊雕金往漢佩玉遊梁。
高車驷馬桂戶蘭房。
烈燕姬而滿側。
奏秦女而盈堂。
聞弦管之寥亮。
聽絲竹之铿锵。
何則一生之快樂。
亦千載而流芳。
豈能栖栖獨處傍無笑語。
剃發除須違親背主。
形容憔悴衣裳藍縷。
既阙田蠶複無商估。
等碎缯之屢結。
似破襖之千補。
至如玉露朝團金風夜寒。
老冉冉而行至。
歲忽忽而将闌床空帳冷覆薄眠單。
絕子孫于後胤。
罷賓從而來歡。
欲以斯而為道。
亦何得道之量難。
餘乃忻然而笑。
略陳心要。
徐而答曰。
省來說之嬌張。
遂引誘于邪方。
欲以井蛙共海鲲而論大。
爝火與日月而争光。
無異蟭蟟之比鵬翼。
嵝之匹昆崗。
爾既昏眠于生死。
亦耽染于玄黃。
唯知酣酒嗜欲峻宇雕牆。
豈識多财之被害。
甯信懷璧而為殃。
佳味爽口美食爛腸。
貪淫緻患渴愛成狂。
人生易盡物理無常。
朝歌暮哭向在今亡。
欣歡暫有憂畏延長。
且世間紛壤竟無閑賞。
萬苦競來百憂争往。
妻子翻為桎梏。
親愛更如羅網。
私裡恒弊巑屼。
王事徒勞鞅掌。
榮華有同水沫。
富貴實如山響。
然自沉淪倒惑恒懷碜毒。
不孝不慈無道無德。
胸衿□戾心府蠶賊。
自大嬌奢志能苛克。
不行仁義誰論典則。
無趣殺傷非理貪忒。
見利争往臨财茍得。
失位失名亡家亡國。
命繩溘斷身城倒匐。
業掣其頭鬼穿其肋。
冰池何踐火山方冒。
忍痛自知銜悲誰恻。
爾乃刀林擁聳劍嶺嵯峨。
爐飛猛焰镬湧驚波。
楞層鐵網^3□簇灰河。
凡諸苦難次序經過。
頭逢鋸解骨被磨磨。
舉身星散合體滂沱。
一朝鐘此萬恨如何。
若夫正法弘深。
妙理難尋。
非生非滅非色非心。
随機往赴逐應便臨。
内宣萬德外啟八音。
威降醉象影攝驚禽。
形如滿月色似融金。
遂令尼揵脫屣梵志抽簪。
然而出家之為道也。
則蕭散優遊無欲無求。
不臣天子不敬王侯。
似無瑕之璧。
如不系之舟。
聲樂不能動。
軒冕不能留。
無為無欲何懼何憂。
戒忍雙集禅慧兼修。
天人師範豪庶依投。
若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則道業踰高。
益之則學功踰遠。
故形将俗人而永隔。
心與世情而懸反。
所服唯是布衣。
所餐未曾再飯。
從師則千裡命駕。
慕法則六時精懇。
濯慮于八解之池。
娛神于七淨之苑。
至如道安道立慧遠慧持。
赤須法主青眼律師。
弘經辯論講易談詩。
開神悅耳折滞去疑。
并皆揚名後代擅步當時。
或與秦王而共辇。
乍将晉帝而同帏。
遂使桓玄再拜而弗暇。
郗超千斛而無辭。
爾乃行因已正方響餘慶。
四梵争邀六天俱聘。
封畿顯敝國土華淨。
寶樹瓊枝金蓮玉柄。
風含梵響泉流雅詠。
池皎若銀地平如鏡。
妙香紛馥名花交映。
近感樂神遠歸常命。
若夫六度修成十地圓明。
靈智既湛種覺斯盈。
寂遼虛壑皎潔澄清。
質非質礙之質。
名非名相之名。
水火沖天而不懼。
雷霆震地而不驚。
窮天下之至妙。
誰能與之抗行。
于是前來君子聞斯語已合掌曲躬斂眉彈指。
魂飛氣砻詟神茹情否。
踧躇踖無顔。
逡巡敬起。
自陳孤陋未知臧鄙。
追用感傷實懷慚恥。
今日奉教。
謹從命矣。
傷愛子賦江淹江艽字胤卿。
仆之第二子也。
生而神俊。
必為美器。
惜哉遘闵涉歲而卒。
悲至踯躅^3□乃為此文。
惟秋色之颢颢。
心結縃^3□兮悲起。
曾憫憐之憯凄。
痛掌珠之愛子。
形茕茕而外弛。
心切切而内圯。
日月可銷兮悼不滅。
金石可铄兮念何已。
緬吾祖之赫羲。
帝高陽之玄胄。
惜衰宗之淪沒。
恐餘人之弗構。
觊三靈之降福。
伫弱子之擢秀。
酷奈何兮胤卿。
郯逢天兮不佑。
爾誕質于青春。
攝提貞乎孟陬。
謂比芳于古烈。
望齊英于前修。
遰高行之美迹。
鬯盛業之清猷。
白露奄被此百草。
爾同凋于梧楸。
憶朱明之在節。
顧岐嶷之可貴。
睨爐帳而多怡。
瞻戶牖而有慰。
奚在今之寂漠。
失音容之仿□。
姊日中而下泣。
兄嗟季而飲淚。
感木石而變哀。
激左右而殒欷。
奪懷袖之深愛。
爾母氏之麗人。
屑丹泣于下壤。
傃殷憂于上旻。
視往端而擗标。
踐遺緒而苦辛。
就深悼而誰弭。
歸來命兮何陳。
我過幸于時私。
爰守官于江浔。
悲薄暮而增甚。
思纁黃而不禁。
月接日而為光。
霞合雲而成陰。
霧籠籠而帶樹。
月蒼蒼而架林。
嗟奈何兮弱子。
我百艱兮是尋。
驗纖帶之夜緩。
察葆鬓之朝侵。
惟人生之在世。
恒歡寡而戚饒。
雖十紀之空名。
豈百齡之能要。
迅朱光之映夜。
甚白露之凝朝。
指茲譬而取免。
排此理以自銷。
然則生之樂兮親與愛。
内與外兮長與稚。
傷弱子之冥冥獨幽泉兮而永秘。
餘無愆于蒼隻。
亦何惌于厚地。
信釋氏之靈果。
歸三世之遠緻。
願同升于淨刹。
與塵習兮永棄。
無為論(并序) 吾曾回向正覺。
歸依福田。
友人勸吾任。
吾志不改。
故注無為論焉。
有弈葉公子者。
聯蟬七代冠組相望服多素纨黼衣繡裳。
負長劍而耿耿。
佩鳴玉而锵锵。
時遊稷下或客于梁。
聞英雄而豹變。
聽利害以龍骧。
乃動朱履而馳寶馬。
振玉勒而曜金。
羁之無為先生之門。
曰。
先生智德光融。
嵩華無得以方其峻。
道義清遠。
溟海不足以喻其深。
無學不窺。
無事不達。
容儀閑靜言笑溫雅。
至如釋迦三藏之典。
李君道德之書。
宣尼六藝之文。
百氏兼該之術。
靡不詳其津要而采摭沖玄。
煥乎若睹于鏡中。
炳乎若明于掌内。
餘聞天地之大德曰生。
何以聚人曰财。
是故老^3□以為柱史。
莊周以為園吏。
東方持戟而不倦。
尼父執鞭而不恥。
實萬古之師範。
一時之高士。
先生嘉遁卷迹養德不仕。
乃列子之所待。
非通天下之至理。
雖江海以為榮。
實缙紳之所鄙。
先生攸爾而笑而應之曰。
富之與貴誰不欲哉。
乃運而不通也。
夫忠孝者國家之急務也。
申生伍員不得志也。
懷道抱德玄風之所尚。
楊雄東方其職未高也。
其大學者不過儒墨。
亦栖栖遑遑多有不遂也。
子所引之士者。
情雖欲之志不行也。
憂喜不移其情。
故可為道者也。
過此已往焉足言哉。
吾聞大人降迹。
廣樹慈悲。
破生死之樊籠。
登涅槃之彼岸。
闡三乘以誘物。
去一相以歸真。
有智者不見其去來。
有心者莫知其終始。
使得湛然常住永絕殊塗。
無變無遷。
長祛百慮恬然養神。
以安志為業。
故使自天佑之。
吉無不利。
舒卷随取進退自然。
遁逸無悶幽居永貞。
亦何榮乎。
亦何鄙乎。
子其得之。
吾何失之。
塵内方外于是乎着。
公子恧然而有慚德。
逡巡而退。
伐魔诏(并序)元魏懿法師慰勞魔書檄魔文魔王報檄破魔露布平魔露布文伐魔诏(并序)元魏懿法師夫生在三界。
恒為四魔所娆。
沉淪生死遍在六趣。
若一得人身及聞經法。
譬見優昙。
喻值浮孔。
尋惟聖教實開心目。
懿身處下流。
元悕彼岸。
直因生有惡此漏身。
心去志恭徒然無補。
略因愚管憑剿四魔。
昔在年幼。
嘗作破魔露布。
文雖鄙拙頗為好事者所傳。
自遷都之後。
寓在洛陽。
忽于故塔之中得此本文。
時遇值今國都法師尚在金剛波若寺講勝鬘經。
辄以呈示。
得法師學涉内外甚好文彩。
乃更披經卷賜示魔事。
兼得拟符。
時釋道安檄魔文共尋玩之。
複竭愚淺修改舊文。
更作平魔赦。
重薦法師。
更無嫌也。
但安公檄文直推天魔。
凡為世患經列有四。
且天魔權變非浮情所測。
煩惱陰死為患寔深。
辄更起伐魔诏慰勞文。
冠之于初。
是以前後不同。
文頗繁重。
冀信心君子。
兩得行之。
辄并編安法師檄文為次。
合為一卷。
伐魔诏門下僞魔逋誅于茲曠劫。
鷹跱四山狼顧五道。
心頑縱毒。
常懷返噬。
固守一隅。
擁隔聲教。
自大通已降。
爰暨賢劫。
雖百王繼踵千聖相尋。
威懷百途獎導千計。
猶不能遏彼邪心息此異見。
得使貪競相緣瞋癡互舉。
常結四生終歸六趣。
眷言斯瘼實用傷懷。
今原燎方迩。
浸潤有漸。
無宜自寬以緻颠覆。
可簡将練卒随機拯撲。
勿使蒼生懷予複之歎。
主者告下時速施行。
臣信相等言。
奉被诏書如左。
臣聞見機者則承風以先附。
守迷者必威加而後降。
是以舜舞幹戚。
有苗自縛于王庭。
目連援弓。
則金地相園之日。
故能斬伏心王塞靜樓觀。
身被忍铠手挈浮囊。
棄所保之貨賄。
設禅悅之名肴。
宴彼奇将集此雄勇。
志有所規則無往不摧。
心之所向則無思不服。
四魔區區。
焉足以規慮哉。
但今聚結未散。
事須平蕩。
辄依分處。
星言宿
疑兔足之緻淺。
懼鴻毛之見輕。
為山托于始篑。
庶昆侖之可成。
玄圃園講賦蕭子雲曰天監之十七。
屬儲德之方宣。
惟玉帛之光盛。
信昌符之在焉。
于是上照天。
下漏泉。
輪囷之氣吐煙。
日月之景揚員。
乃聖武之龍飛。
載為家于天下。
思承規于景數。
遂長發面明社。
若重光于有周。
似二英于皇夏。
方前星而列曜。
播洪鐘于胤雅。
去茲永福來即東朝。
文物是紀聲明是昭。
發玄章于粉缋。
靡青緌于翠翹。
銮納那而垂藻。
笳和鳴以承箫。
載錫其光。
令問令望。
察情幄帳讓齒虞庠。
性與天道言為圭璋。
詩史遙集禮易翺翔。
義華洛水文麗清漳。
昔七覺之吐華。
高人天而為長。
道西被乎日用。
法東流而未朗。
故授神□于文昌。
寄寶船于明兩。
異昔談而同世。
亦千年而影響。
聞填填之法雷。
見慧雲之初爽。
真如之軌既接。
發揮之功已蹑。
開金泥剖玉牒。
削蒸栗之簡。
采蘿樹之葉。
石室靈篇南宮神箧。
所以一音不已。
而待規重短疊者矣。
惟至人之講道。
必山林之閑曠。
彼奈園與杏壇深。
淨名與素王模。
清遊之浩漾。
拟樂賢之隆壯。
睿情窅然是焉供帳。
乃高談玄圃之苑。
張樂宣猷之上。
觀夫靈圃要妙。
總禁林之叫窱。
禀辇道之三星。
躔離宮之六曜。
寫溟浚沼方華作峭。
其山則峛崺貏。
硱磳诎詭。
阪墀^2□^3□夏含霜雪。
下則溪壑泓澄虹螮降升。
上則青霄丹氣雲霞郁蒸。
金華琳碧^5□銀^3□石。
藻玉摛白丹瑕流赤。
周以玉樹灌叢紫桂香楓。
筼筜含人桃支戶蟲。
妙草的皪靈果垂蓌^3□。
長卿寒翠簡子秋紅。
崖戴雲而吐雨。
木鳴條而起風。
中有蘭渚華池。
渌流鼎濘激水推移。
彌望杳溟。
倒飛閣之嵯峨。
漾釣台而浮迥。
張翠帷于鴻船。
泛羽旒于雀艇。
鳥則杉雞繡質木客錦章戴勝吐绶鸀^3□驅香壁龜紫鼈鷿^3□鴛鴦。
風鳴日思戲廣浮長。
内則錢荇菱華菡^3□欿散葩硉矹巨石隤陀碧砂離簁比目累绮紅蝦。
漂青綸之蓑折。
蕩碧組之鬖^5□。
銅龜受水而獨湧。
石鲸吐浪而戴華。
所以藉園^3□之壯觀。
将仿像于毗耶。
于是清宮廣辟宿設宵張。
華燈熠耀火樹散芒。
斂閃六尺籠叢九光。
穎若流金之出沙嶼。
粲若列宿之動天潢。
朝曭朗而戒旦。
雲依霏而卷簇。
輕辇西園齊宮北囿。
仗衛濟濟僧徒肅肅。
法鼓朗而振音。
衆香馝而流馥。
亦有百獸^3□^3□^3□^3□。
雲車九層芝駕四鹿。
吳姬楚豔胡笳燕築常從名倡。
戲馬蹋鞠巡少陽渡。
紫複繞崇賢瞰承祿。
揚散華之飄飖。
響清梵于林木。
燈王歸而贈筵。
香積來而獻熟。
似衆聖之乘空。
若能仁之在目。
既而俄軒有睟肆筵授幾。
高殿肅而神嚴。
微言欣而奏理。
煥嘉語于丹青。
得親承于音旨。
智周物而為心。
情研機而盡谛。
言超超而出象。
理斖斖亹亹而踰系類。
吳兩娛心之談未足雲。
晉儲真假之理豈能逮。
史臣乃載筆撰功。
請事其職。
賦金相歌玉式。
世既聞甘露之言。
民已登仁壽之域矣。
将有瑤宮之^2□。
陪雲樓之轼。
福穰穰委如山。
長莫長永無極。
夢賦釋真觀昨夜眠中意識潛通。
類莊生之睹蝴蝶。
如孔氏之見周公。
雖夢想之虛僞。
亦心事而冥同。
爾乃見一奇賓。
傲岸驚人。
無名無姓。
如鬼如神。
姿容閑雅服玩光新。
入門高揖詣席誇陳。
餘乃問曰。
夫邪不幹正。
惡不亂善。
清濁異流升沈各踐。
吾身披法铠心遊妙典。
六賊稍降四蛇方遣。
大乘已駕小魔宜剪。
君是何人。
欲來何辨。
客乃對曰。
久承名行未遑修敬。
常深注仰每轸翹詠。
忽睹光儀良有嘉慶。
欲申咨請。
願垂高命。
夫人生假借一期如擲。
倏紅電之驚天。
迅白駒之過隙。
豈不及年時之壯美。
取生平之歡适。
或走名骥于長阡。
或駕飛輪于廣陌。
坐西園而召友。
敞南齋而對客。
出野外而摐金。
入閨中而撫石。
或複合樽促坐傳觞舉白。
重之以笑歌。
申之以燔炙。
至如學富門昌德重名揚。
江東獨步日下無雙。
心為義窟身是智囊雕金往漢佩玉遊梁。
高車驷馬桂戶蘭房。
烈燕姬而滿側。
奏秦女而盈堂。
聞弦管之寥亮。
聽絲竹之铿锵。
何則一生之快樂。
亦千載而流芳。
豈能栖栖獨處傍無笑語。
剃發除須違親背主。
形容憔悴衣裳藍縷。
既阙田蠶複無商估。
等碎缯之屢結。
似破襖之千補。
至如玉露朝團金風夜寒。
老冉冉而行至。
歲忽忽而将闌床空帳冷覆薄眠單。
絕子孫于後胤。
罷賓從而來歡。
欲以斯而為道。
亦何得道之量難。
餘乃忻然而笑。
略陳心要。
徐而答曰。
省來說之嬌張。
遂引誘于邪方。
欲以井蛙共海鲲而論大。
爝火與日月而争光。
無異蟭蟟之比鵬翼。
嵝之匹昆崗。
爾既昏眠于生死。
亦耽染于玄黃。
唯知酣酒嗜欲峻宇雕牆。
豈識多财之被害。
甯信懷璧而為殃。
佳味爽口美食爛腸。
貪淫緻患渴愛成狂。
人生易盡物理無常。
朝歌暮哭向在今亡。
欣歡暫有憂畏延長。
且世間紛壤竟無閑賞。
萬苦競來百憂争往。
妻子翻為桎梏。
親愛更如羅網。
私裡恒弊巑屼。
王事徒勞鞅掌。
榮華有同水沫。
富貴實如山響。
然自沉淪倒惑恒懷碜毒。
不孝不慈無道無德。
胸衿□戾心府蠶賊。
自大嬌奢志能苛克。
不行仁義誰論典則。
無趣殺傷非理貪忒。
見利争往臨财茍得。
失位失名亡家亡國。
命繩溘斷身城倒匐。
業掣其頭鬼穿其肋。
冰池何踐火山方冒。
忍痛自知銜悲誰恻。
爾乃刀林擁聳劍嶺嵯峨。
爐飛猛焰镬湧驚波。
楞層鐵網^3□簇灰河。
凡諸苦難次序經過。
頭逢鋸解骨被磨磨。
舉身星散合體滂沱。
一朝鐘此萬恨如何。
若夫正法弘深。
妙理難尋。
非生非滅非色非心。
随機往赴逐應便臨。
内宣萬德外啟八音。
威降醉象影攝驚禽。
形如滿月色似融金。
遂令尼揵脫屣梵志抽簪。
然而出家之為道也。
則蕭散優遊無欲無求。
不臣天子不敬王侯。
似無瑕之璧。
如不系之舟。
聲樂不能動。
軒冕不能留。
無為無欲何懼何憂。
戒忍雙集禅慧兼修。
天人師範豪庶依投。
若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則道業踰高。
益之則學功踰遠。
故形将俗人而永隔。
心與世情而懸反。
所服唯是布衣。
所餐未曾再飯。
從師則千裡命駕。
慕法則六時精懇。
濯慮于八解之池。
娛神于七淨之苑。
至如道安道立慧遠慧持。
赤須法主青眼律師。
弘經辯論講易談詩。
開神悅耳折滞去疑。
并皆揚名後代擅步當時。
或與秦王而共辇。
乍将晉帝而同帏。
遂使桓玄再拜而弗暇。
郗超千斛而無辭。
爾乃行因已正方響餘慶。
四梵争邀六天俱聘。
封畿顯敝國土華淨。
寶樹瓊枝金蓮玉柄。
風含梵響泉流雅詠。
池皎若銀地平如鏡。
妙香紛馥名花交映。
近感樂神遠歸常命。
若夫六度修成十地圓明。
靈智既湛種覺斯盈。
寂遼虛壑皎潔澄清。
質非質礙之質。
名非名相之名。
水火沖天而不懼。
雷霆震地而不驚。
窮天下之至妙。
誰能與之抗行。
于是前來君子聞斯語已合掌曲躬斂眉彈指。
魂飛氣砻詟神茹情否。
踧躇踖無顔。
逡巡敬起。
自陳孤陋未知臧鄙。
追用感傷實懷慚恥。
今日奉教。
謹從命矣。
傷愛子賦江淹江艽字胤卿。
仆之第二子也。
生而神俊。
必為美器。
惜哉遘闵涉歲而卒。
悲至踯躅^3□乃為此文。
惟秋色之颢颢。
心結縃^3□兮悲起。
曾憫憐之憯凄。
痛掌珠之愛子。
形茕茕而外弛。
心切切而内圯。
日月可銷兮悼不滅。
金石可铄兮念何已。
緬吾祖之赫羲。
帝高陽之玄胄。
惜衰宗之淪沒。
恐餘人之弗構。
觊三靈之降福。
伫弱子之擢秀。
酷奈何兮胤卿。
郯逢天兮不佑。
爾誕質于青春。
攝提貞乎孟陬。
謂比芳于古烈。
望齊英于前修。
遰高行之美迹。
鬯盛業之清猷。
白露奄被此百草。
爾同凋于梧楸。
憶朱明之在節。
顧岐嶷之可貴。
睨爐帳而多怡。
瞻戶牖而有慰。
奚在今之寂漠。
失音容之仿□。
姊日中而下泣。
兄嗟季而飲淚。
感木石而變哀。
激左右而殒欷。
奪懷袖之深愛。
爾母氏之麗人。
屑丹泣于下壤。
傃殷憂于上旻。
視往端而擗标。
踐遺緒而苦辛。
就深悼而誰弭。
歸來命兮何陳。
我過幸于時私。
爰守官于江浔。
悲薄暮而增甚。
思纁黃而不禁。
月接日而為光。
霞合雲而成陰。
霧籠籠而帶樹。
月蒼蒼而架林。
嗟奈何兮弱子。
我百艱兮是尋。
驗纖帶之夜緩。
察葆鬓之朝侵。
惟人生之在世。
恒歡寡而戚饒。
雖十紀之空名。
豈百齡之能要。
迅朱光之映夜。
甚白露之凝朝。
指茲譬而取免。
排此理以自銷。
然則生之樂兮親與愛。
内與外兮長與稚。
傷弱子之冥冥獨幽泉兮而永秘。
餘無愆于蒼隻。
亦何惌于厚地。
信釋氏之靈果。
歸三世之遠緻。
願同升于淨刹。
與塵習兮永棄。
無為論(并序) 吾曾回向正覺。
歸依福田。
友人勸吾任。
吾志不改。
故注無為論焉。
有弈葉公子者。
聯蟬七代冠組相望服多素纨黼衣繡裳。
負長劍而耿耿。
佩鳴玉而锵锵。
時遊稷下或客于梁。
聞英雄而豹變。
聽利害以龍骧。
乃動朱履而馳寶馬。
振玉勒而曜金。
羁之無為先生之門。
曰。
先生智德光融。
嵩華無得以方其峻。
道義清遠。
溟海不足以喻其深。
無學不窺。
無事不達。
容儀閑靜言笑溫雅。
至如釋迦三藏之典。
李君道德之書。
宣尼六藝之文。
百氏兼該之術。
靡不詳其津要而采摭沖玄。
煥乎若睹于鏡中。
炳乎若明于掌内。
餘聞天地之大德曰生。
何以聚人曰财。
是故老^3□以為柱史。
莊周以為園吏。
東方持戟而不倦。
尼父執鞭而不恥。
實萬古之師範。
一時之高士。
先生嘉遁卷迹養德不仕。
乃列子之所待。
非通天下之至理。
雖江海以為榮。
實缙紳之所鄙。
先生攸爾而笑而應之曰。
富之與貴誰不欲哉。
乃運而不通也。
夫忠孝者國家之急務也。
申生伍員不得志也。
懷道抱德玄風之所尚。
楊雄東方其職未高也。
其大學者不過儒墨。
亦栖栖遑遑多有不遂也。
子所引之士者。
情雖欲之志不行也。
憂喜不移其情。
故可為道者也。
過此已往焉足言哉。
吾聞大人降迹。
廣樹慈悲。
破生死之樊籠。
登涅槃之彼岸。
闡三乘以誘物。
去一相以歸真。
有智者不見其去來。
有心者莫知其終始。
使得湛然常住永絕殊塗。
無變無遷。
長祛百慮恬然養神。
以安志為業。
故使自天佑之。
吉無不利。
舒卷随取進退自然。
遁逸無悶幽居永貞。
亦何榮乎。
亦何鄙乎。
子其得之。
吾何失之。
塵内方外于是乎着。
公子恧然而有慚德。
逡巡而退。
伐魔诏(并序)元魏懿法師慰勞魔書檄魔文魔王報檄破魔露布平魔露布文伐魔诏(并序)元魏懿法師夫生在三界。
恒為四魔所娆。
沉淪生死遍在六趣。
若一得人身及聞經法。
譬見優昙。
喻值浮孔。
尋惟聖教實開心目。
懿身處下流。
元悕彼岸。
直因生有惡此漏身。
心去志恭徒然無補。
略因愚管憑剿四魔。
昔在年幼。
嘗作破魔露布。
文雖鄙拙頗為好事者所傳。
自遷都之後。
寓在洛陽。
忽于故塔之中得此本文。
時遇值今國都法師尚在金剛波若寺講勝鬘經。
辄以呈示。
得法師學涉内外甚好文彩。
乃更披經卷賜示魔事。
兼得拟符。
時釋道安檄魔文共尋玩之。
複竭愚淺修改舊文。
更作平魔赦。
重薦法師。
更無嫌也。
但安公檄文直推天魔。
凡為世患經列有四。
且天魔權變非浮情所測。
煩惱陰死為患寔深。
辄更起伐魔诏慰勞文。
冠之于初。
是以前後不同。
文頗繁重。
冀信心君子。
兩得行之。
辄并編安法師檄文為次。
合為一卷。
伐魔诏門下僞魔逋誅于茲曠劫。
鷹跱四山狼顧五道。
心頑縱毒。
常懷返噬。
固守一隅。
擁隔聲教。
自大通已降。
爰暨賢劫。
雖百王繼踵千聖相尋。
威懷百途獎導千計。
猶不能遏彼邪心息此異見。
得使貪競相緣瞋癡互舉。
常結四生終歸六趣。
眷言斯瘼實用傷懷。
今原燎方迩。
浸潤有漸。
無宜自寬以緻颠覆。
可簡将練卒随機拯撲。
勿使蒼生懷予複之歎。
主者告下時速施行。
臣信相等言。
奉被诏書如左。
臣聞見機者則承風以先附。
守迷者必威加而後降。
是以舜舞幹戚。
有苗自縛于王庭。
目連援弓。
則金地相園之日。
故能斬伏心王塞靜樓觀。
身被忍铠手挈浮囊。
棄所保之貨賄。
設禅悅之名肴。
宴彼奇将集此雄勇。
志有所規則無往不摧。
心之所向則無思不服。
四魔區區。
焉足以規慮哉。
但今聚結未散。
事須平蕩。
辄依分處。
星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