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
初磨之時體唯青質。
及其功就變同碼瑙。
五色相雜文彩煥然。
複于其裡間生白玉。
内外通徹照物如水。
表裡洞朗鑒人等鏡。
其送舍利。
曹州表雲。
三月二十九日。
舍利于子城上赤光現。
四月五日申時。
舍利現雙樹。
并有師子現。
五日亥時。
舍利現金光。
長七寸。
六日卯時。
龍花樹現。
下有佛像俱出。
六日卯時。
漆龛闆外光明。
狀如金華色。
六日申時。
漆龛北闆上。
化佛菩薩雙樹等形。
六日亥時。
舍利精舍裡出黃白花光。
長四五寸。
八日辰時。
漆龛闆後雲霧金光等形狀。
已時漆龛闆後裟羅雙蓮華影佛像衆僧師子形等。
午時塔上五色雲現。
午後漆龛内闆上有娑羅雙樹林樓閣等現。
九日漆龛内闆上壘基文。
甲後漆龛闆外大娑羅樹及僧執香爐等形容金佛像現。
似若太子初生身。
如黃金色。
後有三僧。
身着紫黃法服。
手捉香爐供養。
其香氣與世香不同。
每日恒聞。
晉州表雲。
舍利于塔前放光三度。
皆紫光色。
衆人盡見。
杞州表雲。
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十四日辰時。
琉璃瓶裡色白如月。
須臾之間即變為赤色。
至四月二日後變作紫光。
或現青色。
瓶内流轉。
一來一去。
循環不止。
道俗瞻仰。
鹹共歸依實相容儀。
良久乃散。
七日午時。
神影複出。
變動輝煥于前無異。
徐州表雲。
舍利二月二十八日至州西一驿宿。
其夜陰雨。
舍利放光。
向州四十五裡。
其淨道寺僧向北山看光。
影從驿所舍利處而來。
舍利石函蓋四月五日磨治訖。
遂變出仙人二。
僧四人。
居士一人。
骐驎一。
師子一。
魚二。
自餘并似山水之狀。
鄧州表雲。
舍利四月六日石函變作玉及瑪瑙。
其石有文。
現正國德三字。
并有仙人驎鳳等出。
安州表雲。
奏寺安置送舍利。
法師淨業共州官人量度基。
申時忽有香氣。
□氲乘空而至。
芬芳微妙世未曾有。
道俗鹹皆驚愕随至處所。
香氣遍滿至五更方始散盡。
又至四月八日。
行道日滿供設大齋。
午時欲下舍利。
道俗一萬餘人。
法師升高座。
手捧舍利以示大衆。
人人悲感不能自勝。
即有赤色。
從師手内瓶口而出。
便二度放光。
高一尺。
又下石函忽有白雲。
團圓如蓋。
正當函上右旋數匝。
繞訖還當元出之處消滅。
又塔南先有佛閣。
當時鎖閉舍利于其下立道場。
遣二防人看守。
忽聞閣上有衆人行聲。
看閣門仍閉。
又複須臾複聞行聲即走告。
寺主來共開閣門上驗看。
唯有佛像。
自外都無所見。
又下舍利訖日。
到申時有法師淨範投陀僧淨滔。
于舍利塔後。
臨水岩邊。
為諸道俗受菩薩戒。
衆人見群魚行隊遊水。
首皆南出似欲歸依。
多少一萬餘。
請二禅師乘船入水為魚受戒。
然内諸魚悉回首向船。
随逐巡行如似聽法。
趙州表雲。
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臣等于治下文際寺安置起塔。
二日打刹行道。
舍利于塔所放赤光。
從未至申更見不同。
或似像形。
或似樓閣。
或見白光。
乍大乍小。
巡繞舍利。
繞瓶行道。
或隐或顯。
或遲或速。
官人道俗莫不睹見。
驚歖号咽沸騰寺内。
至四日又放赤光。
曜如金色。
縱橫一尺餘。
此綠相間前後三度。
良久乃滅。
又見一佛像長二尺餘。
坐于蓮華趺坐。
又以二菩薩俠侍。
長一尺餘。
從卯至已見諸形相。
道俗四部二萬餘人。
鹹悉瞻仰。
豫州表雲。
舍利瓶有白光。
須臾成五色遊轉瓶内。
形相非常。
又鑿舍利銘。
其石更無異質。
鑿至皇帝一字。
從上點及豎牽橫畫。
随鑿之處如刻金所成。
利州表雲。
舍利三月二十六日夜一更内放光。
遍照衙内如月。
明州表雲。
四月八日下舍利。
掘地安石函。
乃得一像。
衛州表雲。
四月三日齋訖。
舍利金瓶外。
其色紅赤鮮麗殊常。
或行琉璃瓶底。
或遊瓶側。
緣瓶上下光明外照。
比至八日照灼如初。
洺州表雲。
舍利三月十一日天降甘澤。
十三日乃止。
有戒德沙門僧猛。
先患腰腳不堪出行。
其日聞舍利欲到。
合寺馳走。
僧猛自身抱患不得奉迎。
命弟子法藏扶侍出戶。
回心正念遂便得起行。
出城十裡許親迎舍利。
因此瘳降漸堪得行。
毛州表雲。
舍利二月二十七日到州。
其日即依式安置。
一切男女皆發菩提心。
競趣歸依。
啞者能言。
攣躄之人悉皆能行。
石函乃變如琉璃。
内外明徹。
四月十二日天雨金銀華落。
表送奉獻。
冀州表雲。
舍利放光。
五色照滿城治。
時有一僧先患目盲。
亦得見舍利。
複有一人患腰腳攣躄十五年。
自舍利到州所。
是患人禮拜發願。
即得行動。
宋州表雲。
三月四日舍利至州。
其所部宋城縣市院先有古井□。
由來堿苦水色舊赤。
全不堪食。
其縣民胡子幹因取水和泥。
怪其色白嘗覺甚甘。
四月三日舍利于塔内放赤色光。
六日夜五更寺内又放白色光。
七日辰時寺内天雨白華。
目驗雰雰然。
狀如細雪。
不落于地。
八日午時欲下舍利入函。
天上有白鶴翔塔基之上。
懷州表雲。
舍利于州城長壽寺安置。
四月五日辰時。
有一雄雉飛來函側。
心閑從容質羽鮮華。
自飛自止曾無驚畏。
河内縣民楊邁特以示。
道俗六千餘人。
莫不同見。
敕使沙門靈璨即與受戒。
其雉向師似如聽法。
師雲。
此雉是野鳥。
内法道理無容籠系。
即令送城北太行山放之。
舍利塔廂複有一迹。
從塔東南三十步而來。
直到塔所不見還蹤。
複無入處。
或闊四寸。
或闊三寸。
蟠屈逶迤狀等龍蛇之迹。
宮人道俗并悉共見。
八日至午前舍利欲入塔函。
遂放光于瓶外。
巡回數匝晖彩照曜。
或上或下。
乍隐乍出。
汴州表雲。
舍利三月二日到州。
權置州館。
六日夜大德僧慧徹等。
忽聞香氣有異尋常。
至八日諸僧迎舍利将向塔所。
大德僧粲等五人。
複聞香氣。
去慧福寺門四十餘步。
遂放青色光覆昭露帳。
大久乃滅。
其寺有舍利。
在僧房供養。
其日杞州人張相仁。
于僧房見寺内舍利複放青色光。
恰與新至舍利色狀相似。
十日複至見赤色光臨寺佛堂。
高五尺其夜四更複見青赤雜色光于寺。
複有一老母。
患腰已來二十餘年。
□杖伏地而行。
聞舍利至寺。
強來禮拜。
于大衆裡見舍利光。
腰即得差舍杖而行。
洛州表雲。
舍利三月十六日至州。
即于漢王寺内安置。
至二十三日忽降香氣。
世未曾有。
四月七日夜一更向盡。
東風忽起燈花絕焰。
在佛堂東南神光昭燭。
複有香風而來。
官人道俗等共聞見。
于是彌增克念。
至八日臨下舍利。
塔側桐樹枝葉低莖。
幽州表雲。
三月二十六日于弘業寺安置舍利。
石函始磨。
兩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鏡。
内外相通。
紫光焰起其石班駁。
又類碼瑙。
潤澤泫耀光似琉璃。
至四月二日起齋行道。
至三日亥時。
舍利前焚香供養。
燈光昭庭衆星夜朗。
有素光舒卷在佛輿之上。
至八日舍利入函。
自旦
初磨之時體唯青質。
及其功就變同碼瑙。
五色相雜文彩煥然。
複于其裡間生白玉。
内外通徹照物如水。
表裡洞朗鑒人等鏡。
其送舍利。
曹州表雲。
三月二十九日。
舍利于子城上赤光現。
四月五日申時。
舍利現雙樹。
并有師子現。
五日亥時。
舍利現金光。
長七寸。
六日卯時。
龍花樹現。
下有佛像俱出。
六日卯時。
漆龛闆外光明。
狀如金華色。
六日申時。
漆龛北闆上。
化佛菩薩雙樹等形。
六日亥時。
舍利精舍裡出黃白花光。
長四五寸。
八日辰時。
漆龛闆後雲霧金光等形狀。
已時漆龛闆後裟羅雙蓮華影佛像衆僧師子形等。
午時塔上五色雲現。
午後漆龛内闆上有娑羅雙樹林樓閣等現。
九日漆龛内闆上壘基文。
甲後漆龛闆外大娑羅樹及僧執香爐等形容金佛像現。
似若太子初生身。
如黃金色。
後有三僧。
身着紫黃法服。
手捉香爐供養。
其香氣與世香不同。
每日恒聞。
晉州表雲。
舍利于塔前放光三度。
皆紫光色。
衆人盡見。
杞州表雲。
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十四日辰時。
琉璃瓶裡色白如月。
須臾之間即變為赤色。
至四月二日後變作紫光。
或現青色。
瓶内流轉。
一來一去。
循環不止。
道俗瞻仰。
鹹共歸依實相容儀。
良久乃散。
七日午時。
神影複出。
變動輝煥于前無異。
徐州表雲。
舍利二月二十八日至州西一驿宿。
其夜陰雨。
舍利放光。
向州四十五裡。
其淨道寺僧向北山看光。
影從驿所舍利處而來。
舍利石函蓋四月五日磨治訖。
遂變出仙人二。
僧四人。
居士一人。
骐驎一。
師子一。
魚二。
自餘并似山水之狀。
鄧州表雲。
舍利四月六日石函變作玉及瑪瑙。
其石有文。
現正國德三字。
并有仙人驎鳳等出。
安州表雲。
奏寺安置送舍利。
法師淨業共州官人量度基。
申時忽有香氣。
□氲乘空而至。
芬芳微妙世未曾有。
道俗鹹皆驚愕随至處所。
香氣遍滿至五更方始散盡。
又至四月八日。
行道日滿供設大齋。
午時欲下舍利。
道俗一萬餘人。
法師升高座。
手捧舍利以示大衆。
人人悲感不能自勝。
即有赤色。
從師手内瓶口而出。
便二度放光。
高一尺。
又下石函忽有白雲。
團圓如蓋。
正當函上右旋數匝。
繞訖還當元出之處消滅。
又塔南先有佛閣。
當時鎖閉舍利于其下立道場。
遣二防人看守。
忽聞閣上有衆人行聲。
看閣門仍閉。
又複須臾複聞行聲即走告。
寺主來共開閣門上驗看。
唯有佛像。
自外都無所見。
又下舍利訖日。
到申時有法師淨範投陀僧淨滔。
于舍利塔後。
臨水岩邊。
為諸道俗受菩薩戒。
衆人見群魚行隊遊水。
首皆南出似欲歸依。
多少一萬餘。
請二禅師乘船入水為魚受戒。
然内諸魚悉回首向船。
随逐巡行如似聽法。
趙州表雲。
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臣等于治下文際寺安置起塔。
二日打刹行道。
舍利于塔所放赤光。
從未至申更見不同。
或似像形。
或似樓閣。
或見白光。
乍大乍小。
巡繞舍利。
繞瓶行道。
或隐或顯。
或遲或速。
官人道俗莫不睹見。
驚歖号咽沸騰寺内。
至四日又放赤光。
曜如金色。
縱橫一尺餘。
此綠相間前後三度。
良久乃滅。
又見一佛像長二尺餘。
坐于蓮華趺坐。
又以二菩薩俠侍。
長一尺餘。
從卯至已見諸形相。
道俗四部二萬餘人。
鹹悉瞻仰。
豫州表雲。
舍利瓶有白光。
須臾成五色遊轉瓶内。
形相非常。
又鑿舍利銘。
其石更無異質。
鑿至皇帝一字。
從上點及豎牽橫畫。
随鑿之處如刻金所成。
利州表雲。
舍利三月二十六日夜一更内放光。
遍照衙内如月。
明州表雲。
四月八日下舍利。
掘地安石函。
乃得一像。
衛州表雲。
四月三日齋訖。
舍利金瓶外。
其色紅赤鮮麗殊常。
或行琉璃瓶底。
或遊瓶側。
緣瓶上下光明外照。
比至八日照灼如初。
洺州表雲。
舍利三月十一日天降甘澤。
十三日乃止。
有戒德沙門僧猛。
先患腰腳不堪出行。
其日聞舍利欲到。
合寺馳走。
僧猛自身抱患不得奉迎。
命弟子法藏扶侍出戶。
回心正念遂便得起行。
出城十裡許親迎舍利。
因此瘳降漸堪得行。
毛州表雲。
舍利二月二十七日到州。
其日即依式安置。
一切男女皆發菩提心。
競趣歸依。
啞者能言。
攣躄之人悉皆能行。
石函乃變如琉璃。
内外明徹。
四月十二日天雨金銀華落。
表送奉獻。
冀州表雲。
舍利放光。
五色照滿城治。
時有一僧先患目盲。
亦得見舍利。
複有一人患腰腳攣躄十五年。
自舍利到州所。
是患人禮拜發願。
即得行動。
宋州表雲。
三月四日舍利至州。
其所部宋城縣市院先有古井□。
由來堿苦水色舊赤。
全不堪食。
其縣民胡子幹因取水和泥。
怪其色白嘗覺甚甘。
四月三日舍利于塔内放赤色光。
六日夜五更寺内又放白色光。
七日辰時寺内天雨白華。
目驗雰雰然。
狀如細雪。
不落于地。
八日午時欲下舍利入函。
天上有白鶴翔塔基之上。
懷州表雲。
舍利于州城長壽寺安置。
四月五日辰時。
有一雄雉飛來函側。
心閑從容質羽鮮華。
自飛自止曾無驚畏。
河内縣民楊邁特以示。
道俗六千餘人。
莫不同見。
敕使沙門靈璨即與受戒。
其雉向師似如聽法。
師雲。
此雉是野鳥。
内法道理無容籠系。
即令送城北太行山放之。
舍利塔廂複有一迹。
從塔東南三十步而來。
直到塔所不見還蹤。
複無入處。
或闊四寸。
或闊三寸。
蟠屈逶迤狀等龍蛇之迹。
宮人道俗并悉共見。
八日至午前舍利欲入塔函。
遂放光于瓶外。
巡回數匝晖彩照曜。
或上或下。
乍隐乍出。
汴州表雲。
舍利三月二日到州。
權置州館。
六日夜大德僧慧徹等。
忽聞香氣有異尋常。
至八日諸僧迎舍利将向塔所。
大德僧粲等五人。
複聞香氣。
去慧福寺門四十餘步。
遂放青色光覆昭露帳。
大久乃滅。
其寺有舍利。
在僧房供養。
其日杞州人張相仁。
于僧房見寺内舍利複放青色光。
恰與新至舍利色狀相似。
十日複至見赤色光臨寺佛堂。
高五尺其夜四更複見青赤雜色光于寺。
複有一老母。
患腰已來二十餘年。
□杖伏地而行。
聞舍利至寺。
強來禮拜。
于大衆裡見舍利光。
腰即得差舍杖而行。
洛州表雲。
舍利三月十六日至州。
即于漢王寺内安置。
至二十三日忽降香氣。
世未曾有。
四月七日夜一更向盡。
東風忽起燈花絕焰。
在佛堂東南神光昭燭。
複有香風而來。
官人道俗等共聞見。
于是彌增克念。
至八日臨下舍利。
塔側桐樹枝葉低莖。
幽州表雲。
三月二十六日于弘業寺安置舍利。
石函始磨。
兩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鏡。
内外相通。
紫光焰起其石班駁。
又類碼瑙。
潤澤泫耀光似琉璃。
至四月二日起齋行道。
至三日亥時。
舍利前焚香供養。
燈光昭庭衆星夜朗。
有素光舒卷在佛輿之上。
至八日舍利入函。
自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