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之談功盡于此。
将欲拟夫幽極。
以言其道仿□存焉。
而不可論。
何以明之。
法身之運物也。
不物物而兆其端。
不圖終而會其成。
理玄于萬化之表。
數絕乎無名者也。
若乃語其筌寄則道無不在。
是故如來或晦先迹以崇基。
或顯生塗而定體。
或獨發于莫尋之境。
或相待于既有之場。
獨發類乎形。
相待類乎影。
推夫冥寄為有待耶。
為無待耶。
自我而觀則有間于無間矣。
求之法身原無二統。
形影之分孰際之哉。
而今之聞道者。
鹹摹聖體于曠代之外。
不悟靈應之在茲。
徒知圓化之非形。
而動止方其迹。
豈不誣哉。
遠昔尋先師奉侍曆載。
雖啟蒙慈訓。
托志玄籍。
每想奇聞以笃其誠。
遇西域沙門辄餐遊方之說。
故知有佛影而傳者尚未哓然。
及在此山值罽賓禅師南國律學道士。
與昔聞既同。
并是其人遊曆所經。
因其詳問乃多先徵。
然後驗神道無方觸像而寄。
百慮所會非一時之感。
于是悟徹其誠應深其位。
将援同契發其真趣。
故與夫随喜之賢。
圖而銘焉。
廓矣大象理玄無名。
體神入化。
落影離形。
回晖層岩。
凝映虛亭。
在陰不昧。
處暗逾明。
婉步蟬蛻。
朝宗百靈。
應不同方。
迹絕而冥(其一)。
茫茫荒宇。
靡勸靡獎。
淡虛寫容。
拂空傳像。
相具體微。
中姿自朗。
白毫吐曜。
昏夜中爽。
感徹乃應。
扣誠發響。
留音停岫。
津悟冥賞。
撫之有會。
功弗由曩(其二) 旋踵忘敬。
罔慮罔識。
三光掩晖。
萬象一色。
庭宇幽藹。
歸塗莫測。
悟之以靜。
挹之以力。
惠風雖遐。
維塵攸息。
匪伊玄覽。
孰扇其極(其三)。
希音遠流。
乃眷東顧。
欣風慕道。
仰規玄度。
妙盡毫端。
運微輕素。
托釆虛凝。
殆映宵霧。
迹以像告。
理深其趣。
奇興開襟。
祥風引路。
清氣回于軒宇。
昏明交而未曙。
仿□鏡神儀。
依俙若真遇(其四)。
銘之圖之。
曷營曷求。
神之聽之。
鑒爾所修。
庶茲塵軌。
映彼玄流。
漱情靈沼。
飲和至柔。
照虛應簡。
智落乃周。
深懷冥托。
宵想神遊。
畢命一對。
長謝百憂(其五)。
晉義熙八年歲在壬子五月一日。
共立此台拟像本山。
因即以寄誠。
雖成由人匠而功無所加。
至于歲次星紀。
赤奮若貞于太陰之墟。
九月三日乃詳撿别記。
銘之于石。
爰自經始人百其誠。
道俗欣之感遺迹以悅心。
于是情以本應事忘其勞。
于時揮翰之賓。
佥焉同詠。
鹹思好遠猷。
托相異聞。
庶來賢之重軌。
故備時人于影集大通之會。
誠悲現所期。
至于伫襟遐慨固已超夫神境矣。
晉襄陽丈六金像贊序。
因釋和上立丈六像作。
昔衆佑降靈出自天竺。
托化生宮興于上國。
顯迹重冥開辟神路。
明晖宇宙光宅大千。
萬流澄源圓映無主。
覺已虛凝湛焉遺照。
于是乘變化以動物而衆邪革心。
躇神步以感時而群疑同釋。
法輪玄運三乘并轍。
道世交興天人攸夢。
淨音既暢逸響遠流。
密風遐扇遠生善教。
末年垂千祀徒欣大化。
而運乖其會。
弗獲叩津妙門。
發明淵極。
罔兩神影餐服至言。
雖欣味餘塵道風遂邁。
拟足逸步玄迹已邈。
每希想光晷。
仿□容儀寤寐興懷。
若形心目。
冥應有期幽情莫發。
慨焉自悼悲憤靡寄。
乃遠契百念慎敬慕之思。
追述八王同志之感。
魂交寝夢而情悟于中。
遂命門人鑄而像焉。
夫形理雖殊階塗有漸。
精粗誠異悟亦有因。
是故拟狀靈範啟殊津之心。
儀形神摸辟百慮之會。
使懷遠者兆玄根于來葉。
存近者遘重劫之厚緣。
乃道福兼弘真迹可踐。
三原反流九神同淵。
于時四輩悅情道俗高趣。
迹向和應者如林。
鑄均有虛室之供。
而進助者不以纖毫為挫。
勸佐有彌劫之勤。
操務者不以昏疲告勞。
因物任能不日而成。
功自人事猶天匠焉。
夫明志莫如詞。
宣德莫如頌。
故志以詞顯而功業可存。
德以頌宣而形容可像。
匪詞匪頌将何美焉。
乃作頌曰。
堂堂天師。
明明遠度。
邁群挺萃。
超然先悟。
惠在恬虛。
妙不以數。
感時而興。
應世成務。
金顔映發。
奇相晖布。
肅肅靈儀。
依依神易。
茫茫造物。
玄運冥馳。
偉哉釋迦。
與化推移。
靜也淵默。
動也天随。
綿綿遠禦。
亹亹長縻。
反宗無像。
光潛影離。
仰慕千載。
是拟是儀。
文殊像贊。
殷晉安。
文殊淵睿。
式昭厥聲。
探玄發晖。
登道懷英。
琅琅三達。
如日之明。
亹亹神通。
在變伊形。
将廓恒沙。
陶鑄群生。
真風幽暧。
千祀彌靈。
思媚哲宗。
寤言隻誠。
絕塵孤栖。
祝想太冥。
文殊像贊(并序)。
文殊師利者是遊方菩薩。
因離垢之言而有斯目。
非厥号所先也。
原夫稱謂之生蓋至道與其貌。
何者虛引之性彰于五德。
軌世之表聞于童真。
廉俗之風移則感時之訓興。
故雲濡首。
又以法王子為名焉。
夫欲窮其淵緻者。
必先存其深大。
終古邈矣。
豈言象之所極。
難算之劫功高積塵。
悠悠遐曠焉可為言。
請略叙其統。
若人之始出也。
爰自帝胄尊号法王。
無上之心兆于獨悟。
發中之感無不由也。
近壹遇正覺而靈珠内映。
玄景未移遂超登道位。
于是深根永構于沖壤條翼神柯而月茂。
慈悲之氣與惠風俱扇。
三達之明與日月并耀。
具體而微。
固已功侔法身矣。
若乃天機将運即神通為館宇。
圓應密會。
以不疾為影迹。
斯其所以動不離寂而彌綸宇宙。
倏忽無常境而名冠遊方者也。
世尊興出乃授躍進之明。
顯潛德于香林。
因慶雲而西徂。
複龍見于茲刹。
法輪既轉則玄音屢唱。
對明淵極辄暢發深言。
道映開士。
故諸佛美其稱。
體絕塵俗。
故濯纓者高其迹。
非夫合天和以挺作。
吸沖氣而為靈。
舒重宵以回蔭。
吐德音而流聲。
亦孰能與于此哉。
将欲搖蕩群生之性宅至宗而至。
開宏基于一篑。
廓恒沙而為宇。
若然而不悅文殊之風。
則未達無窮之量。
長笑于大方之寂矣。
自世尊泥曰幾将千祀。
流光福蔭複與時而升降。
由是冥懷宗極者。
感悲長津之喪源。
懼風日之潛損。
遂共表容金石繼以文頌。
人思自盡。
庶雲露以增潤。
今之所遇。
蓋是數減百年。
有轉輪王王閻浮提。
号曰阿育。
仰規逸軌拟拟而像焉。
雖真宰不存于形。
而靈位若有主。
雖幽司不以情求而感至斯應。
神變之異屢革民聽。
因險悟時信有自來矣。
意以為接頹薄之運。
寔由冥維之功。
通夫昏否之俗。
固非一理所弘。
是以托想之賢。
隻誠攸寄。
思紐将絕之緒。
引豪心以摽位。
乃遠摸元匠像夫所像。
感來自衷不覺欣然同詠。
眇眇童真。
弱齡啟蒙。
含英吐秀。
登玄履峰。
神以道王。
體以沖通。
浪化遊方。
乃軌高蹤。
流光掩映。
爰暨茲邦。
思對淵匠。
靖壹惟恭。
虛襟絕代。
庶落塵對。
佛影銘(并序)。
謝靈運。
夫大慈弘物。
因感而接。
接物之緣。
端緒不一。
難以形撿易以理測。
故已備載經傳。
具着記論矣。
雖舟壑緬謝像法猶在。
感運欽風日月彌深。
法顯道人至自祇洹。
具說佛影偏為靈奇。
幽岩嵁壁若有存形。
容儀端莊相好具足。
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廬山法師聞風而悅。
于是随喜幽室即考空岩。
北枕峻嶺南映彪澗。
摹拟遺量寄托青釆。
豈唯象形也笃。
故亦傳心者極矣。
道秉道人遠宣意旨命餘制銘。
以充刊刻。
古銘所始寔由功被。
未有道宗崇大。
若此之比豈淺思膚學所能宣述。
事經徂謝永眷罔已。
辄磬竭劣薄以諾心許。
徽猷秘奧萬不寫一。
庶推誠心頗感群物。
飛鸮有革音之期。
闡提獲自拔之路。
當相尋于淨土解顔于道場。
聖不我欺緻果必報。
援筆興言情百其慨。
群生因染。
六趣牽纏。
七識疊用。
九居屢遷。
劇哉五陰。
倦矣四緣。
遍使輪轉。
苦根迍邅。
迍邅未已。
輪轉在己。
四緣雲薄。
五陰火起。
亹亹正覺。
是極是理。
動不傷寂。
行不乖止。
哓爾長夢。
貞爾沈诐。
以我神明。
成爾靈智。
我無自我。
實承其義。
爾無自爾。
必祛其僞。
僞既殊塗。
義故多端。
因聲成韻。
即色開顔。
望影知易。
尋響非難。
形聲之外。
複有可觀。
觀遠表相。
就近嗳景。
匪質匪空。
莫測莫領。
倚岩輝林。
傍潭鑒井。
借空傳翠。
激光發冏。
金好冥漠。
白毫幽暖。
日月居諸。
胡甯斯慨。
曾是望僧。
擁誠俟對。
承風遺則。
曠若有概。
敬圖遺蹤。
疏鑿峻峰。
周流步檐。
窈窕房栊。
激波映墀。
引月入窗。
雲往拂山。
風來過松。
地勢既美。
像形亦笃。
釆淡浮色。
詳視沈覺。
若滅若無。
在摹在學。
由其潔精。
能感靈獨。
誠之雲孚。
惠亦孔續。
嗟爾懷道。
慎勿中惕。
弱喪之推。
闡提之役。
反路今睹。
發蒙茲觌。
式厲厥心。
時逝流易。
敢銘靈宇。
敬告振錫。
佛贊。
範光祿命作。
精粗事阻。
始未理通。
舍事就理。
即朗祛蒙。
惟此靈覺。
因心則崇。
四等拯物。
六度在躬。
明發儲寝。
孰是化初。
夕滅雙樹。
豈還本無。
眇眇遠神。
遙遙安如。
願言來期。
免茲淪湑。
範特進書。
卿常何如。
曆觀高士。
類多有情。
吾亦許卿。
以同何緬邈之過。
便是末孤了幽關也。
吾猶存舊情東望慨然。
便是有不馳處也。
見熾公阡陌。
如卿問栖僧于山。
誠是美事。
屢改驟遷。
未為快也。
杖策之郡斯則善也。
祇洹中轉有奇趣。
福業深緣森兮滿目。
見形者所不能傳。
聞言而悟亦難其人。
辭煩而已。
于此絕筆。
範泰敬謂。
祇洹塔内贊。
因熾公相示。
可少留意省之。
并同子與人歌而善。
答範特進書送佛贊。
辱告慰企。
晚寒體中勝常。
靈運腳諸疹。
此春更甚憂。
慮古人有情。
信如來告。
企詠之結實過饑渴。
山間幽阻音塵闊絕。
忽見諸贊歡慰良多。
可謂俗外之詠。
尋覽三複味玩增懷。
辄奉和如别。
雖辭不足睹然意寄盡此。
從弟惠連後進文悟衰宗之美亦有一首。
并以遠呈。
承祇洹法業日茂。
随喜何極。
六梁微緣。
竊望不絕。
即時經始招題在所住山南。
南檐臨澗北戶背岩。
以此息心當無所忝耶。
平生緬然臨紙累歎。
敬惜為先繼以音告。
傥值行李辄複承問。
二月一日謝靈運白答。
和範特進祇洹像贊。
範侯遠送像贊命餘同作。
神道希微願言所屬。
辄總三首期之道場。
佛贊。
惟此大覺。
因心則靈。
垢盡智照。
數極慧明。
三達非我。
一援群生。
理阻心行。
道絕形聲。
菩薩贊。
若人仰宗。
發性遺慮。
以定養慧。
和理斯附。
爰初四等。
終然十住。
涉求至矣。
在外皆去。
緣覺聲聞合贊。
厭苦情多。
兼物志少。
如彼化城。
權可得寶。
誘以涅槃。
救爾生老。
肇允三車。
翻乘一道。
無量壽頌。
和從弟惠連。
法藏長王宮。
懷道出國城。
顧言四十八。
弘誓拯群生。
淨土一何妙。
來者皆清英。
頹年欲安寄。
乘化必晨征。
維摩诘經中十譬贊八首。
聚沫泡合。
水性本無泡。
激流遂聚沫。
即異成貌狀。
消散歸虛豁。
君子識根本。
安事勞與奪。
愚俗駭變化。
橫複生欣怛。
焰。
性内相表狀。
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
熒熒非向我。
如何滞着人。
終歲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
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結核。
敷花何由實。
至人善取譬。
無宰誰能律。
莫呢緣合時。
當視分散日。
幻。
将欲拟夫幽極。
以言其道仿□存焉。
而不可論。
何以明之。
法身之運物也。
不物物而兆其端。
不圖終而會其成。
理玄于萬化之表。
數絕乎無名者也。
若乃語其筌寄則道無不在。
是故如來或晦先迹以崇基。
或顯生塗而定體。
或獨發于莫尋之境。
或相待于既有之場。
獨發類乎形。
相待類乎影。
推夫冥寄為有待耶。
為無待耶。
自我而觀則有間于無間矣。
求之法身原無二統。
形影之分孰際之哉。
而今之聞道者。
鹹摹聖體于曠代之外。
不悟靈應之在茲。
徒知圓化之非形。
而動止方其迹。
豈不誣哉。
遠昔尋先師奉侍曆載。
雖啟蒙慈訓。
托志玄籍。
每想奇聞以笃其誠。
遇西域沙門辄餐遊方之說。
故知有佛影而傳者尚未哓然。
及在此山值罽賓禅師南國律學道士。
與昔聞既同。
并是其人遊曆所經。
因其詳問乃多先徵。
然後驗神道無方觸像而寄。
百慮所會非一時之感。
于是悟徹其誠應深其位。
将援同契發其真趣。
故與夫随喜之賢。
圖而銘焉。
廓矣大象理玄無名。
體神入化。
落影離形。
回晖層岩。
凝映虛亭。
在陰不昧。
處暗逾明。
婉步蟬蛻。
朝宗百靈。
應不同方。
迹絕而冥(其一)。
茫茫荒宇。
靡勸靡獎。
淡虛寫容。
拂空傳像。
相具體微。
中姿自朗。
白毫吐曜。
昏夜中爽。
感徹乃應。
扣誠發響。
留音停岫。
津悟冥賞。
撫之有會。
功弗由曩(其二) 旋踵忘敬。
罔慮罔識。
三光掩晖。
萬象一色。
庭宇幽藹。
歸塗莫測。
悟之以靜。
挹之以力。
惠風雖遐。
維塵攸息。
匪伊玄覽。
孰扇其極(其三)。
希音遠流。
乃眷東顧。
欣風慕道。
仰規玄度。
妙盡毫端。
運微輕素。
托釆虛凝。
殆映宵霧。
迹以像告。
理深其趣。
奇興開襟。
祥風引路。
清氣回于軒宇。
昏明交而未曙。
仿□鏡神儀。
依俙若真遇(其四)。
銘之圖之。
曷營曷求。
神之聽之。
鑒爾所修。
庶茲塵軌。
映彼玄流。
漱情靈沼。
飲和至柔。
照虛應簡。
智落乃周。
深懷冥托。
宵想神遊。
畢命一對。
長謝百憂(其五)。
晉義熙八年歲在壬子五月一日。
共立此台拟像本山。
因即以寄誠。
雖成由人匠而功無所加。
至于歲次星紀。
赤奮若貞于太陰之墟。
九月三日乃詳撿别記。
銘之于石。
爰自經始人百其誠。
道俗欣之感遺迹以悅心。
于是情以本應事忘其勞。
于時揮翰之賓。
佥焉同詠。
鹹思好遠猷。
托相異聞。
庶來賢之重軌。
故備時人于影集大通之會。
誠悲現所期。
至于伫襟遐慨固已超夫神境矣。
晉襄陽丈六金像贊序。
因釋和上立丈六像作。
昔衆佑降靈出自天竺。
托化生宮興于上國。
顯迹重冥開辟神路。
明晖宇宙光宅大千。
萬流澄源圓映無主。
覺已虛凝湛焉遺照。
于是乘變化以動物而衆邪革心。
躇神步以感時而群疑同釋。
法輪玄運三乘并轍。
道世交興天人攸夢。
淨音既暢逸響遠流。
密風遐扇遠生善教。
末年垂千祀徒欣大化。
而運乖其會。
弗獲叩津妙門。
發明淵極。
罔兩神影餐服至言。
雖欣味餘塵道風遂邁。
拟足逸步玄迹已邈。
每希想光晷。
仿□容儀寤寐興懷。
若形心目。
冥應有期幽情莫發。
慨焉自悼悲憤靡寄。
乃遠契百念慎敬慕之思。
追述八王同志之感。
魂交寝夢而情悟于中。
遂命門人鑄而像焉。
夫形理雖殊階塗有漸。
精粗誠異悟亦有因。
是故拟狀靈範啟殊津之心。
儀形神摸辟百慮之會。
使懷遠者兆玄根于來葉。
存近者遘重劫之厚緣。
乃道福兼弘真迹可踐。
三原反流九神同淵。
于時四輩悅情道俗高趣。
迹向和應者如林。
鑄均有虛室之供。
而進助者不以纖毫為挫。
勸佐有彌劫之勤。
操務者不以昏疲告勞。
因物任能不日而成。
功自人事猶天匠焉。
夫明志莫如詞。
宣德莫如頌。
故志以詞顯而功業可存。
德以頌宣而形容可像。
匪詞匪頌将何美焉。
乃作頌曰。
堂堂天師。
明明遠度。
邁群挺萃。
超然先悟。
惠在恬虛。
妙不以數。
感時而興。
應世成務。
金顔映發。
奇相晖布。
肅肅靈儀。
依依神易。
茫茫造物。
玄運冥馳。
偉哉釋迦。
與化推移。
靜也淵默。
動也天随。
綿綿遠禦。
亹亹長縻。
反宗無像。
光潛影離。
仰慕千載。
是拟是儀。
文殊像贊。
殷晉安。
文殊淵睿。
式昭厥聲。
探玄發晖。
登道懷英。
琅琅三達。
如日之明。
亹亹神通。
在變伊形。
将廓恒沙。
陶鑄群生。
真風幽暧。
千祀彌靈。
思媚哲宗。
寤言隻誠。
絕塵孤栖。
祝想太冥。
文殊像贊(并序)。
文殊師利者是遊方菩薩。
因離垢之言而有斯目。
非厥号所先也。
原夫稱謂之生蓋至道與其貌。
何者虛引之性彰于五德。
軌世之表聞于童真。
廉俗之風移則感時之訓興。
故雲濡首。
又以法王子為名焉。
夫欲窮其淵緻者。
必先存其深大。
終古邈矣。
豈言象之所極。
難算之劫功高積塵。
悠悠遐曠焉可為言。
請略叙其統。
若人之始出也。
爰自帝胄尊号法王。
無上之心兆于獨悟。
發中之感無不由也。
近壹遇正覺而靈珠内映。
玄景未移遂超登道位。
于是深根永構于沖壤條翼神柯而月茂。
慈悲之氣與惠風俱扇。
三達之明與日月并耀。
具體而微。
固已功侔法身矣。
若乃天機将運即神通為館宇。
圓應密會。
以不疾為影迹。
斯其所以動不離寂而彌綸宇宙。
倏忽無常境而名冠遊方者也。
世尊興出乃授躍進之明。
顯潛德于香林。
因慶雲而西徂。
複龍見于茲刹。
法輪既轉則玄音屢唱。
對明淵極辄暢發深言。
道映開士。
故諸佛美其稱。
體絕塵俗。
故濯纓者高其迹。
非夫合天和以挺作。
吸沖氣而為靈。
舒重宵以回蔭。
吐德音而流聲。
亦孰能與于此哉。
将欲搖蕩群生之性宅至宗而至。
開宏基于一篑。
廓恒沙而為宇。
若然而不悅文殊之風。
則未達無窮之量。
長笑于大方之寂矣。
自世尊泥曰幾将千祀。
流光福蔭複與時而升降。
由是冥懷宗極者。
感悲長津之喪源。
懼風日之潛損。
遂共表容金石繼以文頌。
人思自盡。
庶雲露以增潤。
今之所遇。
蓋是數減百年。
有轉輪王王閻浮提。
号曰阿育。
仰規逸軌拟拟而像焉。
雖真宰不存于形。
而靈位若有主。
雖幽司不以情求而感至斯應。
神變之異屢革民聽。
因險悟時信有自來矣。
意以為接頹薄之運。
寔由冥維之功。
通夫昏否之俗。
固非一理所弘。
是以托想之賢。
隻誠攸寄。
思紐将絕之緒。
引豪心以摽位。
乃遠摸元匠像夫所像。
感來自衷不覺欣然同詠。
眇眇童真。
弱齡啟蒙。
含英吐秀。
登玄履峰。
神以道王。
體以沖通。
浪化遊方。
乃軌高蹤。
流光掩映。
爰暨茲邦。
思對淵匠。
靖壹惟恭。
虛襟絕代。
庶落塵對。
佛影銘(并序)。
謝靈運。
夫大慈弘物。
因感而接。
接物之緣。
端緒不一。
難以形撿易以理測。
故已備載經傳。
具着記論矣。
雖舟壑緬謝像法猶在。
感運欽風日月彌深。
法顯道人至自祇洹。
具說佛影偏為靈奇。
幽岩嵁壁若有存形。
容儀端莊相好具足。
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廬山法師聞風而悅。
于是随喜幽室即考空岩。
北枕峻嶺南映彪澗。
摹拟遺量寄托青釆。
豈唯象形也笃。
故亦傳心者極矣。
道秉道人遠宣意旨命餘制銘。
以充刊刻。
古銘所始寔由功被。
未有道宗崇大。
若此之比豈淺思膚學所能宣述。
事經徂謝永眷罔已。
辄磬竭劣薄以諾心許。
徽猷秘奧萬不寫一。
庶推誠心頗感群物。
飛鸮有革音之期。
闡提獲自拔之路。
當相尋于淨土解顔于道場。
聖不我欺緻果必報。
援筆興言情百其慨。
群生因染。
六趣牽纏。
七識疊用。
九居屢遷。
劇哉五陰。
倦矣四緣。
遍使輪轉。
苦根迍邅。
迍邅未已。
輪轉在己。
四緣雲薄。
五陰火起。
亹亹正覺。
是極是理。
動不傷寂。
行不乖止。
哓爾長夢。
貞爾沈诐。
以我神明。
成爾靈智。
我無自我。
實承其義。
爾無自爾。
必祛其僞。
僞既殊塗。
義故多端。
因聲成韻。
即色開顔。
望影知易。
尋響非難。
形聲之外。
複有可觀。
觀遠表相。
就近嗳景。
匪質匪空。
莫測莫領。
倚岩輝林。
傍潭鑒井。
借空傳翠。
激光發冏。
金好冥漠。
白毫幽暖。
日月居諸。
胡甯斯慨。
曾是望僧。
擁誠俟對。
承風遺則。
曠若有概。
敬圖遺蹤。
疏鑿峻峰。
周流步檐。
窈窕房栊。
激波映墀。
引月入窗。
雲往拂山。
風來過松。
地勢既美。
像形亦笃。
釆淡浮色。
詳視沈覺。
若滅若無。
在摹在學。
由其潔精。
能感靈獨。
誠之雲孚。
惠亦孔續。
嗟爾懷道。
慎勿中惕。
弱喪之推。
闡提之役。
反路今睹。
發蒙茲觌。
式厲厥心。
時逝流易。
敢銘靈宇。
敬告振錫。
佛贊。
範光祿命作。
精粗事阻。
始未理通。
舍事就理。
即朗祛蒙。
惟此靈覺。
因心則崇。
四等拯物。
六度在躬。
明發儲寝。
孰是化初。
夕滅雙樹。
豈還本無。
眇眇遠神。
遙遙安如。
願言來期。
免茲淪湑。
範特進書。
卿常何如。
曆觀高士。
類多有情。
吾亦許卿。
以同何緬邈之過。
便是末孤了幽關也。
吾猶存舊情東望慨然。
便是有不馳處也。
見熾公阡陌。
如卿問栖僧于山。
誠是美事。
屢改驟遷。
未為快也。
杖策之郡斯則善也。
祇洹中轉有奇趣。
福業深緣森兮滿目。
見形者所不能傳。
聞言而悟亦難其人。
辭煩而已。
于此絕筆。
範泰敬謂。
祇洹塔内贊。
因熾公相示。
可少留意省之。
并同子與人歌而善。
答範特進書送佛贊。
辱告慰企。
晚寒體中勝常。
靈運腳諸疹。
此春更甚憂。
慮古人有情。
信如來告。
企詠之結實過饑渴。
山間幽阻音塵闊絕。
忽見諸贊歡慰良多。
可謂俗外之詠。
尋覽三複味玩增懷。
辄奉和如别。
雖辭不足睹然意寄盡此。
從弟惠連後進文悟衰宗之美亦有一首。
并以遠呈。
承祇洹法業日茂。
随喜何極。
六梁微緣。
竊望不絕。
即時經始招題在所住山南。
南檐臨澗北戶背岩。
以此息心當無所忝耶。
平生緬然臨紙累歎。
敬惜為先繼以音告。
傥值行李辄複承問。
二月一日謝靈運白答。
和範特進祇洹像贊。
範侯遠送像贊命餘同作。
神道希微願言所屬。
辄總三首期之道場。
佛贊。
惟此大覺。
因心則靈。
垢盡智照。
數極慧明。
三達非我。
一援群生。
理阻心行。
道絕形聲。
菩薩贊。
若人仰宗。
發性遺慮。
以定養慧。
和理斯附。
爰初四等。
終然十住。
涉求至矣。
在外皆去。
緣覺聲聞合贊。
厭苦情多。
兼物志少。
如彼化城。
權可得寶。
誘以涅槃。
救爾生老。
肇允三車。
翻乘一道。
無量壽頌。
和從弟惠連。
法藏長王宮。
懷道出國城。
顧言四十八。
弘誓拯群生。
淨土一何妙。
來者皆清英。
頹年欲安寄。
乘化必晨征。
維摩诘經中十譬贊八首。
聚沫泡合。
水性本無泡。
激流遂聚沫。
即異成貌狀。
消散歸虛豁。
君子識根本。
安事勞與奪。
愚俗駭變化。
橫複生欣怛。
焰。
性内相表狀。
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
熒熒非向我。
如何滞着人。
終歲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
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結核。
敷花何由實。
至人善取譬。
無宰誰能律。
莫呢緣合時。
當視分散日。
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