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辯惑篇第二之七
唐上廢省佛僧表太史令傅奕唐廢省佛僧箴(附前表彈)
沙門釋法琳唐破邪論(并啟)
沙門釋法琳太史令朝散大夫臣傅奕上減省寺塔廢僧尼事十有一條。
臣奕言。
臣聞羲農軒顼。
治合李老之風(彈曰。
詩雲。
上以風化下。
下以諷刺上。
老子在周為守書藏吏。
如今秘書官也。
本非天子有何風化。
令羲農上帝與之合治)虞夏湯姬。
政符周孔之教(彈曰。
周公孔子并是國臣。
上述虞夏之教下化澆薄之民。
亦非人王不得自為教主。
豈令虞夏四君。
卻符周孔之教耶)雖可聖有先後道德不别。
君有沿革治術尚同。
竊聞八十老父擊壤而哥。
十五少童鼓腹為樂。
耕能讓畔。
路不拾遺。
孝子承家。
忠臣滿國。
然國君有難則殉命以報仇(彈曰既國并忠臣何得有難。
田常六卿之徒不應起逆)父母有痾則終身以側侍。
豈非曾參闵子之友庠序成林。
墨翟耿恭之俦相來羽翼(彈曰。
二十九代止一曾參。
漢高巳前濁推闵子。
成林之言無實。
羽翼之奏本虛。
事太過矣)乃有守道含德無欲無求(彈曰。
州籲叔段不能守道。
夏桀殷纣唯事貪求)寵辱若驚職參朝位(彈曰。
潘崇羿浞未肯若驚。
季氏陽貨亦居朝列)荊山鼎上攀附升龍。
缑氏壇邊相從駕鶴。
瑤池王母之使具禮來朝。
碧海無夷之神周行谒帝。
所以然者。
當此之時。
共遵李孔之教(彈曰。
皇帝升龍。
蓋是三皇之世。
瑤池王母。
複是周穆之時。
計此李老未出之前。
孔丘無名之日。
不應反遵老教。
卻習孔書)而無胡佛故也(彈曰。
汝既稱無佛。
亦不得有道)自漢明夜寝金人入夢。
傅毅對诏辯曰胡神(彈曰。
周世不來。
傅毅豈知有佛。
良以先來早有。
傅氏。
得知先祖言佛。
汝反稱無。
五逆重殃自贻永劫)後漢中原未之有信(彈曰虛詞太過)魏晉夷虜信者一分(彈曰。
禮樂衣冠晉朝始備。
汝既謗言夷虜。
中夏是誰)符融托佛齋而起逆逃竄江東。
呂光假征胡而叛君跱立西土(彈曰時人嫉融謗雲結聚。
呂光征還符主國破。
遂居河右霸在涼州。
亦不由僧叛居西土)降斯已後妖胡滋盛太半雜華(箴曰。
慈悲所熏出于末劫惡世。
有緣得度正在于斯)搢紳門裡翻受秃丁邪戒。
儒士學中倒說妖胡浪語(箴曰。
搢紳遵忍辱之服。
儒士貴金口之談)曲類哇哥聽之喪本臭同鮑肆過者失香(彈曰。
發汝哇聲揚汝鮑肆聽之必知喪本過者甯不失香仰面唾天自受其辱。
斯言信兼矣兼)複廣置伽藍壯麗非一(箴曰。
造生天之業。
種脫苦之因)勞役工匠獨坐泥胡(箴曰。
争運身手儀像聖尊)撞華夏之鴻鐘集蕃僧之僞衆(箴曰。
鳴百煉之神鐘召三千之聖衆(動淳民之耳目。
索營私貨賄(箴曰。
感信心之耳目發貪癡之貨賄)女工羅绮剪作淫祀之旛。
巧匠金銀散雕舍利之冢(箴曰。
女工羅绮造續命之旛。
巧匠金銀起碎身之塔)粳梁面米。
橫設僧尼之會。
香油蠟燭。
拄照胡神之堂(箴曰。
粳粱米面争陳福田之會香油蠟燭求照慈悲之堂)剝削民财割截國貯。
朝廷貴臣曾不一悟。
良可痛哉(彈曰。
朝廷稽古舍俗歸真。
崇敬釋門不同邪見)伏惟。
陛下定天門之開阖更新寶位。
通萬物之屯否再育黔黎。
布李老無為之風而民自化。
執孔丘愛敬之禮而天下孝慈。
且佛之經教妄說罪福(箴曰原教所由。
示人斷惡之門。
開人行善之路)軍民逃役剃發隐中。
不事二親專行十惡(箴曰。
舍二親之恩愛修十善之仁風。
忍其小違以成大順)歲月不除奸僞逾甚。
臣閱覽書契。
爰自庖犧至于漢高。
二十九代四百餘君。
但聞郊祀上帝(彈曰。
員丘南郊不免殺生之咎。
豈如佛戒不殺為先。
挍量是非斷可知矣(官治民察。
未見寺堂銅像建社甯邦。
請胡佛邪教退還天竺(箴曰。
緣感則興事濟便息。
來往應物隐顯随時)凡是沙門放歸桑梓。
令逃課之黨普樂輸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勿度秃小長揖國家(彈曰。
昔嚴子陵不拜天子。
趙元叔長揖司空。
典籍稱其美也。
洩沙門是出世福田。
釋氏為物外高士。
欲令拜谒違損處深。
理不可也)自足忠臣宿衛宗廟。
則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
百姓無事為羲皇之民(彈曰。
造化之世人不輸租。
羲皇之民鼓腹而卧。
聖明在上。
豈信崔皓姜斌之詞者乎)臣奕誠惶誠恐(彈曰。
事君盡忠言面有信。
聞奏不實罪有所歸。
誣罔國家終須伏劍。
豈惶恐能了耶)謹上益國利民事十有一條如左。
謹言(彈曰。
如汝所奏損國害民事不可也)。
上秦王論啟。
沙門法琳等啟。
琳聞情切者其聲必哀。
理正者其言必直。
是以窮子念達其言。
勞人願歌其事。
何者竊見大業末年天下喪亂。
二儀墋黩四海沸騰。
波振塵飛丘焚原燎。
五馬絕浮江之路。
七童有平壘之歌。
烽燧時警羽檄競馳。
關塞多虞刁鬥不息。
道消德亂運盡數窮轉輸寔繁。
頭會箕斂積屍如莽。
流血為川。
人不聊生物亦勞止。
控告無所投骸莫從。
百姓苦其倒懸萬國困其無主。
豈圖法輪絕響正教陵夷。
聖上興吊俗之心順昊天之命。
爰舉義旗平一區宇。
當時道俗蒙賴華戎胥悅。
于是葉天地而通八風。
測陰陽而調四序。
和邦國叙人倫。
功蓋補天神侔立極。
降雲雨而生育。
開日月以照臨。
發之以聲明。
紀之以文物。
恩沾行葦化洽蟲魚。
方欲重述九疇再敷五教。
興石渠之學布庠序之風。
遠紹軒羲近同文景。
功業永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
竊見傅弈所上之事。
披覽未遍五内分崩。
尋讀始周六情破裂。
嗚呼。
邪言惑正魔辯逼真。
猶未足聞諸下愚。
況欲上幹天聽。
但奕職居時要物望所知。
何容不近人情無辜起惡。
然其文言淺陋事理不詳。
辱先王之典谟傷人倫之風軌。
何者。
夫人有言言必有中。
夫子曰。
一言同理則天下歸之。
一事乖常則妻子背叛。
觀弈所上之事。
括其大都窮其始末。
乃罔冒阙庭處多。
毀辱聖人甚切。
如奕此意。
本欲因茲自媒茍求進達。
實未能益國利人。
竟是惑弄朝野。
然。
陛下應天順時。
握圖受箓。
赴萬國之心。
當一人之慶。
扶危救世之力。
夷兇靜難之功。
固以威蓋前王聲高往帝。
爰複存心三寶留意福田。
預是出家之人莫不感戴天澤。
但由僧等不能遵奉戒行酬報國恩。
無識之徒非違造罪。
緻令傅弈陳此惡言。
躄踴痛心投骸無地。
然僧尼有罪甘受極刑。
恨奕輕辱聖人。
言詞切害。
深恐邪見之者因此行非。
案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
恒星不見夜明如日。
即佛生時之瑞應也。
然佛有真應二身權實兩智三明八解五眼六通。
神曰不可思議。
法号心行處滅。
其道也。
運衆聖于泥洹。
其力也。
接下凡于苦海。
自後漢明帝永平三年。
夢見金人以來。
像教東流靈瑞非一。
具在漢魏諸史姚石等書。
至如道安道立之輩。
圖澄羅什之流。
并有高行深解。
當世名僧。
盡被君王識知貴勝崇重。
自五百餘年已來。
寺塔遍于九州。
僧尼溢于三輔。
并由時君敬信朝野歸心。
像教興行于今不絕者。
寔荷人王之力也。
世間君臣父子。
猶謂恩澤難酬昊天不報。
況佛是衆生出世慈父。
又為凡聖良醫。
欲抑而挫之罪而辱之。
不可得也。
仰尋如來智出有無。
豈三皇能測。
力包造化。
非二儀可方。
昔吳太宰嚭問孔丘曰。
夫子聖人欤。
孔子對曰。
丘博識強記。
非聖人也。
又問。
三王聖人欤。
對曰。
三王善用智勇。
聖非丘所知。
又問。
五帝聖人欤。
對曰。
五帝善用仁信。
聖亦非丘所知。
又問。
三皇聖人欤。
對曰。
三皇善用時。
聖亦非丘所知。
太宰大駭曰。
然則孰為聖人乎。
夫子動容有間曰。
西方之人有聖者焉。
不治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
臣奕言。
臣聞羲農軒顼。
治合李老之風(彈曰。
詩雲。
上以風化下。
下以諷刺上。
老子在周為守書藏吏。
如今秘書官也。
本非天子有何風化。
令羲農上帝與之合治)虞夏湯姬。
政符周孔之教(彈曰。
周公孔子并是國臣。
上述虞夏之教下化澆薄之民。
亦非人王不得自為教主。
豈令虞夏四君。
卻符周孔之教耶)雖可聖有先後道德不别。
君有沿革治術尚同。
竊聞八十老父擊壤而哥。
十五少童鼓腹為樂。
耕能讓畔。
路不拾遺。
孝子承家。
忠臣滿國。
然國君有難則殉命以報仇(彈曰既國并忠臣何得有難。
田常六卿之徒不應起逆)父母有痾則終身以側侍。
豈非曾參闵子之友庠序成林。
墨翟耿恭之俦相來羽翼(彈曰。
二十九代止一曾參。
漢高巳前濁推闵子。
成林之言無實。
羽翼之奏本虛。
事太過矣)乃有守道含德無欲無求(彈曰。
州籲叔段不能守道。
夏桀殷纣唯事貪求)寵辱若驚職參朝位(彈曰。
潘崇羿浞未肯若驚。
季氏陽貨亦居朝列)荊山鼎上攀附升龍。
缑氏壇邊相從駕鶴。
瑤池王母之使具禮來朝。
碧海無夷之神周行谒帝。
所以然者。
當此之時。
共遵李孔之教(彈曰。
皇帝升龍。
蓋是三皇之世。
瑤池王母。
複是周穆之時。
計此李老未出之前。
孔丘無名之日。
不應反遵老教。
卻習孔書)而無胡佛故也(彈曰。
汝既稱無佛。
亦不得有道)自漢明夜寝金人入夢。
傅毅對诏辯曰胡神(彈曰。
周世不來。
傅毅豈知有佛。
良以先來早有。
傅氏。
得知先祖言佛。
汝反稱無。
五逆重殃自贻永劫)後漢中原未之有信(彈曰虛詞太過)魏晉夷虜信者一分(彈曰。
禮樂衣冠晉朝始備。
汝既謗言夷虜。
中夏是誰)符融托佛齋而起逆逃竄江東。
呂光假征胡而叛君跱立西土(彈曰時人嫉融謗雲結聚。
呂光征還符主國破。
遂居河右霸在涼州。
亦不由僧叛居西土)降斯已後妖胡滋盛太半雜華(箴曰。
慈悲所熏出于末劫惡世。
有緣得度正在于斯)搢紳門裡翻受秃丁邪戒。
儒士學中倒說妖胡浪語(箴曰。
搢紳遵忍辱之服。
儒士貴金口之談)曲類哇哥聽之喪本臭同鮑肆過者失香(彈曰。
發汝哇聲揚汝鮑肆聽之必知喪本過者甯不失香仰面唾天自受其辱。
斯言信兼矣兼)複廣置伽藍壯麗非一(箴曰。
造生天之業。
種脫苦之因)勞役工匠獨坐泥胡(箴曰。
争運身手儀像聖尊)撞華夏之鴻鐘集蕃僧之僞衆(箴曰。
鳴百煉之神鐘召三千之聖衆(動淳民之耳目。
索營私貨賄(箴曰。
感信心之耳目發貪癡之貨賄)女工羅绮剪作淫祀之旛。
巧匠金銀散雕舍利之冢(箴曰。
女工羅绮造續命之旛。
巧匠金銀起碎身之塔)粳梁面米。
橫設僧尼之會。
香油蠟燭。
拄照胡神之堂(箴曰。
粳粱米面争陳福田之會香油蠟燭求照慈悲之堂)剝削民财割截國貯。
朝廷貴臣曾不一悟。
良可痛哉(彈曰。
朝廷稽古舍俗歸真。
崇敬釋門不同邪見)伏惟。
陛下定天門之開阖更新寶位。
通萬物之屯否再育黔黎。
布李老無為之風而民自化。
執孔丘愛敬之禮而天下孝慈。
且佛之經教妄說罪福(箴曰原教所由。
示人斷惡之門。
開人行善之路)軍民逃役剃發隐中。
不事二親專行十惡(箴曰。
舍二親之恩愛修十善之仁風。
忍其小違以成大順)歲月不除奸僞逾甚。
臣閱覽書契。
爰自庖犧至于漢高。
二十九代四百餘君。
但聞郊祀上帝(彈曰。
員丘南郊不免殺生之咎。
豈如佛戒不殺為先。
挍量是非斷可知矣(官治民察。
未見寺堂銅像建社甯邦。
請胡佛邪教退還天竺(箴曰。
緣感則興事濟便息。
來往應物隐顯随時)凡是沙門放歸桑梓。
令逃課之黨普樂輸租避役之曹恒忻效力勿度秃小長揖國家(彈曰。
昔嚴子陵不拜天子。
趙元叔長揖司空。
典籍稱其美也。
洩沙門是出世福田。
釋氏為物外高士。
欲令拜谒違損處深。
理不可也)自足忠臣宿衛宗廟。
則大唐廓定作造化之主。
百姓無事為羲皇之民(彈曰。
造化之世人不輸租。
羲皇之民鼓腹而卧。
聖明在上。
豈信崔皓姜斌之詞者乎)臣奕誠惶誠恐(彈曰。
事君盡忠言面有信。
聞奏不實罪有所歸。
誣罔國家終須伏劍。
豈惶恐能了耶)謹上益國利民事十有一條如左。
謹言(彈曰。
如汝所奏損國害民事不可也)。
上秦王論啟。
沙門法琳等啟。
琳聞情切者其聲必哀。
理正者其言必直。
是以窮子念達其言。
勞人願歌其事。
何者竊見大業末年天下喪亂。
二儀墋黩四海沸騰。
波振塵飛丘焚原燎。
五馬絕浮江之路。
七童有平壘之歌。
烽燧時警羽檄競馳。
關塞多虞刁鬥不息。
道消德亂運盡數窮轉輸寔繁。
頭會箕斂積屍如莽。
流血為川。
人不聊生物亦勞止。
控告無所投骸莫從。
百姓苦其倒懸萬國困其無主。
豈圖法輪絕響正教陵夷。
聖上興吊俗之心順昊天之命。
爰舉義旗平一區宇。
當時道俗蒙賴華戎胥悅。
于是葉天地而通八風。
測陰陽而調四序。
和邦國叙人倫。
功蓋補天神侔立極。
降雲雨而生育。
開日月以照臨。
發之以聲明。
紀之以文物。
恩沾行葦化洽蟲魚。
方欲重述九疇再敷五教。
興石渠之學布庠序之風。
遠紹軒羲近同文景。
功業永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
竊見傅弈所上之事。
披覽未遍五内分崩。
尋讀始周六情破裂。
嗚呼。
邪言惑正魔辯逼真。
猶未足聞諸下愚。
況欲上幹天聽。
但奕職居時要物望所知。
何容不近人情無辜起惡。
然其文言淺陋事理不詳。
辱先王之典谟傷人倫之風軌。
何者。
夫人有言言必有中。
夫子曰。
一言同理則天下歸之。
一事乖常則妻子背叛。
觀弈所上之事。
括其大都窮其始末。
乃罔冒阙庭處多。
毀辱聖人甚切。
如奕此意。
本欲因茲自媒茍求進達。
實未能益國利人。
竟是惑弄朝野。
然。
陛下應天順時。
握圖受箓。
赴萬國之心。
當一人之慶。
扶危救世之力。
夷兇靜難之功。
固以威蓋前王聲高往帝。
爰複存心三寶留意福田。
預是出家之人莫不感戴天澤。
但由僧等不能遵奉戒行酬報國恩。
無識之徒非違造罪。
緻令傅弈陳此惡言。
躄踴痛心投骸無地。
然僧尼有罪甘受極刑。
恨奕輕辱聖人。
言詞切害。
深恐邪見之者因此行非。
案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
恒星不見夜明如日。
即佛生時之瑞應也。
然佛有真應二身權實兩智三明八解五眼六通。
神曰不可思議。
法号心行處滅。
其道也。
運衆聖于泥洹。
其力也。
接下凡于苦海。
自後漢明帝永平三年。
夢見金人以來。
像教東流靈瑞非一。
具在漢魏諸史姚石等書。
至如道安道立之輩。
圖澄羅什之流。
并有高行深解。
當世名僧。
盡被君王識知貴勝崇重。
自五百餘年已來。
寺塔遍于九州。
僧尼溢于三輔。
并由時君敬信朝野歸心。
像教興行于今不絕者。
寔荷人王之力也。
世間君臣父子。
猶謂恩澤難酬昊天不報。
況佛是衆生出世慈父。
又為凡聖良醫。
欲抑而挫之罪而辱之。
不可得也。
仰尋如來智出有無。
豈三皇能測。
力包造化。
非二儀可方。
昔吳太宰嚭問孔丘曰。
夫子聖人欤。
孔子對曰。
丘博識強記。
非聖人也。
又問。
三王聖人欤。
對曰。
三王善用智勇。
聖非丘所知。
又問。
五帝聖人欤。
對曰。
五帝善用仁信。
聖亦非丘所知。
又問。
三皇聖人欤。
對曰。
三皇善用時。
聖亦非丘所知。
太宰大駭曰。
然則孰為聖人乎。
夫子動容有間曰。
西方之人有聖者焉。
不治而不亂。
不言而自信